GB T 25858-2010 精密空调机组性能测试方法.pdf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232815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0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5858-2010 精密空调机组性能测试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GB T 25858-2010 精密空调机组性能测试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GB T 25858-2010 精密空调机组性能测试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GB T 25858-2010 精密空调机组性能测试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GB T 25858-2010 精密空调机组性能测试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7.200 J 73 西国中华人民和国国家标准GB/T 25858-2010 精密空调机组性能测试方法Performance testing method of precision air conditioning unit 2011-01-10发布2011-10-01实施数6jj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茂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黯密空调机组性能测试方法GB/T 25858 2010 峰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

2、经销峰开本880X 1230 1/16 印张1.25 字数32千字2011年4月第一版2011年4月第一次印刷美书号:155066.1-41854定价21.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目U1=1 本标准按GBjT1. 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jTC238)归门。GB/T 25858-2010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力优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广东力优人工环境技术研究院、东莞市广大制冷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

3、公司、广东吉荣空调设备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市制冷设备厂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沛明、谢淑萍、张秀平、刘怡、殷飞平、赵菇、张龙、陈伟栋。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I GB/T 25858-2010 精密空调机组性能测试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精密空调机组(以下简称机组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控制调节温度不大于:l:1.C、相对湿度不大于士5%范围的空调机组。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

4、B/T 14294 -2008 组合式空调机组GB/T 16803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GB/T 17758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 19413-2003 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JB/T 7249制冷设备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 14294、GB/T16803、GB/T17758和JB/T724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精密空调机组precision air condiioning unit 向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直接提供处理空气并单独或同时保持温度在土1.C范围内和相对湿度在士5%范围内波动的空调机组。3.2 控制精度conrolled p

5、recision 机组在向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直接提供处理空气的同时所能保持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波动范围。3.3 制冷量refrigeraing capaciy 在制冷试验工况下稳定运行时,机组单位时间内从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除去的热量的总和,单位:W.3.4 制冷消耗功率refrigeraing consumed power 在规定的制冷试验工况下,机组所消耗的总功率,单位:W。3.5 性能系数CCOP)coefficien of performance 在制冷试验工况下,机组以同一单位表示的制冷量与制冷消耗功率之比。3.6 综合性能总负荷inegraed load of performance

6、 从规定的性能测试工况调节至设定工况过程中,机组所承担的测试环境中的总热湿负荷量,单GB/T 25858-2010 位:103. 7 综合性能总能耗integrated power of performance 从规定的性能测试工况调节至设定工况过程中,机组在承担热湿负荷时制怜系统、加热装置、加湿装置等所消耗的总能耗,单位:103.8 结合性能系数CICOP)integrated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在规定的综合性能工况下,按附录A测试出的综合性能总负荷与综合性能总能耗之比。综合性能系数是机组在各部件相互协调运作时性能的表现,反映机组整体运行性能的性能系数值。

7、3.9 输入总电量overall inpu1: elecricity 机组在试验工况下的输入总电量等于精密空调机组各运行部件的输入功率乘上相应的运行时间之和,单位:kWh。4 分类精密空调按控制精度分为:a) 精密空调:能同时或单独保拌温度士1oC土0.5C和,1lWf士5%:l:2%范围波动的机组。b) 高精密空调z能同时或单独保恃温度士0.5.C 士0.3C和fl湿度小于等于士2%范围波动的机组。5 测试方法5. 1 测试形式和安装方法5. 1. 1 测试形式测试分为试验室和现场测试两种测试形式。5. 1. 1. 1 试验室测试测试机组在名义制冷工况下的名义制冷量、制冷消耗功、制冷性能系数

8、CC0P)、以及在表2规定的试验工况下的综合性能系数(ICOP)和输入总电量和控制精度。5. 1. 1. 2 现场测试在使用现场,采用测试设备对机组在实际的环境工况下测试名义制冷量、制冷消耗功、制冷性能系数CCOP)、综合性能系数CICOP)以及输入总电量和控制精度。5. 1. 2 安装方法机组可以全部由制造商组装,或用制造商提供的部件在现场组装,或遵循预先确定的设计图样在现场安装。5.2 测试内容5.2.1 制冷量机组的制冷量CQ)按各自产品标准工况,采用A.4.1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2 GB/T 25858-2010 5.2.2 制冷消耗功率机组的制冷消耗功率(P)按各自产品标准工况,采用

9、A.4.1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5.2.3 再加热量再加热量试验按GB/T19413 -2003中5.4.3的方法,按表l的规定工况条件,在不开启机组制冷和加湿设备的情况下进行。消耗功率包括再加热器、风机电机、电器控制设备及其他运行部件。再加热器的风量应与制冷量试验时相同。实测再加热量不应小于规定值的95%。5.2.4 加湿量加湿量试验按GB/T19413-2003中5.4.3的方法,工况应按表1的有关规定。加湿器的风量应与制冷量试验时相同。实测加湿量不小于规定值的95%。5.2.5 制冷性能系数(COP)机组制冷性能系数(COP)由5.2.1和5.2. 2求得的制冷量(Q)和制冷消耗功率(P)

10、按式(1)计算得出:COP=Q/P . ( 1 ) 5.2.6 综合性能总负荷按A.4. 2方法测试时,室内侧测试间空气处理机调节被试机开机工况所投入的负荷与被试机开启时室内侧测试间空气处理机投入的固定负荷之和,单位:105.2.7 综合性能总能耗按A.4. 2方法测试时,机组从开机状态至平衡状态过程中制冷系统、加热装置、加湿等装置消耗的总能耗IP,单位J。5.2.8 综合性能系数CICOP)在表2试验工况下,机组的综合性能系数CICOP)按式(2)计算:ICOP=IQ/IP 式中:IQ 综合性能总负荷(包括:热负荷、湿负荷),按式(A.2)计算;IP一综合性能总能耗,按式CA.3)计算。5.

11、2.9 控制精度 ( 2 ) 机组在表2试验工况下,按A.4.2的方法测试,待室内状态平衡1h后,测试室内布置的测点的温度和湿度的波动应在3.1规定的范围内。5.3 测试条件5.3.1 一般要求试验室测试应符合GB/T17758、GB/T14294及附录A中的相关内容要求。现场测试应符合附录B中的要求。3 GBjT 25858-2010 5.3.2 试验工况试验工况中室内侧空气状态根据各自机组铭牌标示的名义工况确定。具体工况见表105.3.3 试验工况和测试时的允许偏差表1机组单独性能试验工况及允许偏差单位为摄氏度室内侧人口空气状态室外假状态项目干棚度湿球温度进水温度|出水温度加热(湿)介质状

12、态卜-名义制冷按机组执行标准工况参数进行汲试水蒸汽压力110kPa士7kPa 温度121土1.0一一一一一一一加热进门温度80-1O. ) 热水出口温度70士0.5一一一-一-一一一-电加热名义制冷工l/.一一一一一一一唱r一一-_.-电加湿进加湿器水瓶21士1.0加湿一一一一一一一3SJ二1.024才-0.5干蒸气压力19kPa i: 1.5 kPa 温度105土1.0表2机组综合性能试验工况及允许偏差单位为摄氏度室内侧空气状态室外侧状态卜一一一-d一一一一一一项目起始状态终止状态风冷式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干球泪度|相对湿度二一一r球;副主1边球混皮(T,斗llT,H,寸llH)35土1.02

13、4立0.5综合性能(T,十llT,H,-4H)机组设计工况值- 测试工况(T,-llT,H,十llH)(飞,H,)b21土l.(1/5少气土/ 轨5 (T, -llT, H, -llH) a采用制冷盘试验时的水流量;b TH,分别代表机组设计工况的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5.4 测试方法5.4. 1 试验室测试按附录A,现场测试按附录B方法执行。5.4.2 一般规定5.4.2. 1 制冷量、制冷功率及COP的测试应在机组运行稳定后才能进行测试。水冷式一一,进水温度出水温度30土0.3a a 21士0.5综合性能总负荷应从ICOP空气处理机开启时同时开始记录;综合性能总功率以及ICOP应在被测机开启

14、时间时开始记录。5.4.2.2 试验时,稳态测试时间间隔不大于20min记录一次。动态测试,采用实时监测手段,用以积分计算机组能耗。4 GB/T 25858-2010 5.4.2.3 计算数据应取两次以上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5.4.3 试验参数测试技术性能指标的工况条件为:a) 试验室条件机组的制冷监、制冷功率以及COP按表l的试验工况要求进行测试;综合性能ICOP按表2工况进行测试。b) 现场测试应选择被测机组的设计工况状态进行试验,按设计要求开启运行。5.4.4 测娃仪表和精度规定试验室测试用的仪器仪表应符合GBjT17758及GBjT11294中相应的测试仪表规定。现场测试用的仪器仪表

15、应符合B.1的规定。5.4.5 试验数据整理计算用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却介质的性能数值,应采用参考文献所列文献的数值。5.5 试验报告5.5.1 格式和内容见附录D。5.5.2 试验结果5.5.2.1 机组的制冷量Q和制冷消耗功率P、制冷性能系数COP等由制冷设备制造厂提供,应符各自机组对应的标准要求。5.5.2.2 机组测试所得的参数包括:制冷量Q和制冷消耗功率P、制冷性能系数COP、再加热量、再加湿量及综合性能系数ICOP、控制精度。5 GB/T 25858-2010 A.l 目的附录A(规范性附录)试验室测试方法本附录旨在规定精密空调机组在表1、表2试验工况下的制冷量和制冷消耗功率、制冷性

16、能系数(COP)、再加热量、再加湿量及综合性能系数OCOP)、控制精度的试验方法。A.2 适用范围本测试方法适用于各种型式的精密空调机组。A.3 一般要求A. 3.1 试验室大小应能满足机组离四周墙壁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m,出风口到墙壁最小距离不小于1. 8 mo试验装置应能模拟机组实际工作状态。A.3.2 室内空气循环应使距机组1m处风速不大于0.5m/s o A. 3. 3 室内空气温湿度的采样位置,应距机组空气出人口15cm,并且不受被测机排气或其他热源的影响。A. 3.4 测点的温湿度应能代表测试问状态,并与实际使用中所处条件相仿,空气取样器参照GB/T 17758的规定。A.3.5 流

17、经湿球温度计的空气流速应在5m/s左右。在空气进口和出口的处的温度测量用同样的流速,空气流速高于或低于5m/s的湿球温度测量应进行修正。A.4 测试方法对于机组各功能部件的性能测试是在表1的试验工况下采用产品对应执行标准下的试验方法进行;机组综合性能系数OCOP)及精度测试是在表2的试验工况下,采用动态热平衡法进行。机组的综合性能系数OCOP)包含有启动值、稳态值、动态值三个不同过程值。A. 4.1 制冷性能测试方法根据各自产品的类型,按产品执行标准对制冷量、制冷功耗、再加热量、再加湿量以及COP进行熔差试验测试。A. 4. 2 ICOP动态热平衡法试验装置如图A.l所示,室内侧配置一套室内侧

18、环境空气处理机组的基础上,另配置ICOP空气处理机,用以模拟现实环境中被测机组需承担的热湿负荷。试验开始时,先通过室内侧环境空气处理机将整个室内侧房间调节稳定至设定工况,然后机组保持稳定;再开启ICOP空气处理机,将室内测试问状态迅速调节至被试机要求的开机工况(投入的热湿负荷需测定)。在达到初始开机工况点时,被试机GB/T 25858-2010 开启,同时由ICOP空气处理机向室内测试间内增加或减少固定热负荷及间定湿负荷(热湿负荷需测定:以被测机组的额定负荷值的一定百分比例作为增加或减少的负荷量),由被试机自行调节将环境工况调节至设定点状态并达到稳定,允许温度误差在士1c以内,湿度误差在土5%

19、以内。分别在启动过程、稳态过程以及动态过程的时间段中测试机组能耗及处理的热湿负荷,计算各阶段ICOP。待室内温度保持精度1h时间稳定后,测试机组控制精度。A.4.3 试验装置A.4.4 测点位置室内侧环绕空L处理机组!I!I , , , , , , , , , , , , , , , , , , , , I ttlt 空气流址测试装置字主内侧测试问图A.1室外侧空气处理机组!I!I, I , , , , , Itlt 室外侧测试问机组在ICOP测试时,室内侧在测试间布置一个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室内环境间工况。在ICOP测试间的进回风口分别布置一温湿度传感器,将所测值作为ICOP空气处理机的反馈信

20、号值。另在ICOP的被割机室内机出风口布置温湿度传感器,测取被测机的出风状态。电气测定时,测点选择应对制冷设备、加热、加湿装置参数分别测试和计算。A.4.5 测试时间间隔稳态测试数据记录是在机组运行稳定10min后进行记录,时间间隔不大于20min记录一次。动态测试,采用实时监测,精度测试需等机组重新平衡至状态点一段时间后进行测试。A.5 数据整理试验中开机工况、设定工况及室外测试问工况按表2的规定。A.5.1 制冷量制冷量Q按式(A.l)计算:Q = G. (h.1 - ha2) /Va (1十W.)J(A.l ) 式中:Ga室内空气流量测量值,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ha1一一进入室

21、内侧空气的焰,相对干空气单位为焦每千克O/kg); 7 GB/T 25858-2010 h.2 离开室内侧空气的馆,相对干空气单位为焦每千克O/kg);V. 喷嘴处空气比容,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m3/kg) ; W. 喷嘴处的空气含湿量,相对干空气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A.5.2 制冷性能系数(COP)机组的性能系数(COP)按式(1)计算。A. 5. 3 综合性能总负荷(IQ)机组的综合性能总负荷(IQ)按式(A.2)计算:=1也1+1Q,Q 1+ f 1 q,e 1. dt十f1 q,c 1. dt . . . . . . . . ( A. 2 ) 式中:Q呻室内侧ICOP空气处

22、理机向房间增加或减少的初始热负荷,使房间状态从设定工况变化至开机工况,单位为焦(J); QsQ 室内侧ICOP空气处理机向房间增加或减少的初始湿负荷,使房间状态从设定工况变化至开机工况,单位为焦(J); q,e 一被测机开机后,室内侧ICOP空气处理机单位时间向房间增加或减少的热负荷,单位为瓦(W); q,e 被测机开机后,室内侧ICOP空气处理机单位时间向房间增加或减少的湿负荷,单位为瓦(W); 根据开机工况与设定工况湿度差得出的加湿量及蒸汽始值计算:qse=h其中,为加入蒸汽质量流量,h为目标温度下的水蒸汽汽化潜热。一一被测机组从测试开始至停止试验的时间消耗或各部件分别运行的时间,单位为秒

23、(s)。A.5.4 综合性能总能耗(IP)机组的综合性能总能耗(IP)按式(A.3)计算:IP =主jpdt式中:t 表示机组的运行部件数,1,2n个;户z指各功能部件的耗功,单位为瓦(W)。A.5.5 综合性能系数(lCOP)机组的性能系数按式(2)计算。启动过程ICOP计算时,式(A.2)中q,e、qse为固定值;稳定过程ICOP计算时,QrlJ二O,QsQ=0; 动态过程ICOP计算时,q陀、q,e为非固定值。A.5.6 精度曲线图.( A. 3 ) 机组精度曲线包括温度和湿度两个值,根据所测数据绘制温湿度范围分布图。温湿度精度偏差点应在95%以内。8 GB/T 25858-2010 B

24、.1 目的附录B(规范性附录)现场测试方法本附录旨在现场测试条件f.精密空调机组现场测试应选择被测机组的设计工况(允许误差参照GB/T 14.294 -2008表5的规定)状态进行试验。实测得到名义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制冷性能系数CCOP)、再加热量、再加湿量及综合性能系数CICOP)和控制精度。另外,当放热侧条件与标准条件不符时,应按附录C要求进行修正vB. 2 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活用于各种方式的和密-调.ffL组,但现场应提供蹒足要求的检测仪表。B.3 试验方法本附录的试验测试是在现场环应接近被测机组的设计工况状态进行试验,并且按设计要求开启运行。也称为被测机组的设计工况性能试验。B.

25、3.1 设计工况性能测试精密空调机组的现场制冷量、市l热量、COP、ICOP通过换热计算得出。机组功耗、控制精度通过测试得出。B. 3. 1. 1 房间初始温温度状态的测盐对房间温湿度测量采用不同高度截面上取房间对角线的等分点的方式测量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室内面积不足16m2,在室内活动区域中央布测点1个;16m2及以上不足30m2测2点(检测区域对角线三等分,其二个等分点作为测点);30m2及以上不足60m2测3点(居室对角线四等分,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60m2及以上不足100m2测5点(二对角线上梅花设点);100 m2及以上每增加20 m250 m2酌情增加12个测点(均匀布置。

26、B. 3. 1. 2 回风空气温湿度状态的测量测量截面是在试验机组回风管上时,可采用空气取样或截面上平均布点的方式测量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空气取样的要求见GB/T14294-2008附录E中E.2. 2规定,截面平均布点的方法是将该截面平均划分为69个等面积的小矩形,在各小矩形中心测量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取其平均值作为回风温湿度值。B. 3. 1. 3 测试冷、热盘管应测量进、出水温和水量。B. 3.1.4 测试喷水加湿段应测量喷嘴前进口水压、回水量、冷冻水供水温度、回水温度。B. 3. 1. 5 测试蒸汽加热器应测量进口蒸汽压力、温度、凝结水量和凝结水温。9 GB/T 25858-2

27、010 B.4 测试仪表超声波流量计精度1级,综合误差土2%;温度测量仪分辨率0.1.C,二级精度;电能综合测试仪精度1级,综合误差士2%;电工测量仪表精度1级(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表),综合误差:l:2%;其他测量仪表精度1级,综合误差士2%。B.5 测点位置房间初始温湿度测试位置是在不同高度截面上取房间对角线的等分点的方式测量空气干球温度和I湿球温度,取其平均值作为房间空气初始温温度状态值。房间最终设定温湿度测点应选择在精密空调机组的回风口处,采用平均划分为69个等国积的小矩形,在各小矩形中心测量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取其平均值作为回风温湿度值。进行电气测定时,测点选择应对制

28、冷设备、加热、加湿和等装置参数分别测试和计算。B.6 测试时间间隔测试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大于10min并均等,计算时取两次以上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B.7 数据整理综合性能系数ICOP、控制精度计算按照附录A中的方法计算。制冷量、再加热量、再加湿量计算按下列公式计算。冷却盘管水侧换热量按式(B.1)计算:QWl = WC pw (tW2 - tW1) . ( B.1 ) 加热盘管水侧换热量按式(B.2)计算:QW2 = WC pw (tWl - tW2) . ( B.2 ) 蒸汽加热时换热量按式(B.3)计算:QW3 = W (lVl I V2) . ( B.3 ) 喷水段冷却性能按式(B.。

29、计算:QW4 = W2 (tW2 - t 1.) .( B.4 ) 式中zQw 试验机组水侧或蒸汽侧的换热量,单位为千瓦(kW); w 盘管水流量或蒸汽凝结水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CPW 水的定压比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开尔文kJ/(kgK)J; tW1, tW2 试验机组水的进出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C);IVl , Iv2 试验机组蒸汽的进出口始值,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W2 试验机组喷水段回水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tL 二一喷水段冷冻水供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C)。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修正规则本规则仅对放热侧条件与标准条件不符时,作为修正cop值之用。

30、巳1对现场测试放热侧条件不符合表l所示数值的修正。GB/T 25858-2010 a) 风冷式,环境温度低于(高于)名义制冷工况下的室外侧温度时,按每低(高)于1.C ,COP降低1%(提高1%)来修正。b) 7.(冷式,冷却水进出水平均温度,每低高于1.C ,COP降低1% (提高1%)来修正。11 GB/T 25858-2010 编号:产品名称:检验类别:受检单位:委托单位:检测站公章:报告发送日期:12 附录D(资料性附录)试验报告格式质量测试站检验报年.H:. 口月日检验报告报告编号:产品名称生产单位检验类别委托单位通讯地址受检单位抽样时间送样时间二一检测时间检验设备检验内容检验依据检

31、验结论:检验人:质量负责人:G/T 25858-2010 共页第页规格型号-一-一-一一-二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商标-一一一一寸一一一-一一样品等级卜一一一二一寸一-千二一一一一样品来源抽样人员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抽样地点抽样依据/抽样方法样本数盐/样本基数一斗一一卡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t -二一一一样本批号/1封f日期签发日期:年月日校核人:技术负责人z13 GB/T 25858一-2010报告编号.共页第页测试内容单位设计值测试值结论备注1 名义制冷盘卜一一一2 输入功率制冷系统送风风机冷凝Jxl机加热器加湿器控制系统冷却系统3 性能系数4 运行时间制冷系统送

32、风风机冷凝风机加热器加湿器控制系统冷却系统5 消耗电量6 综合性能总负荷7 综合性能总功率8 综合性能系数14 报告编号:(增加环境条件说明)试验系统介绍G/T 25858-2010 共页第页OFQNi的NH8GB/T 25858-2010 献蓄冷空调系统的测试和评价方法Mcthod of Tcsting for Rating Computcr and Data Proccssing 文考参GB/T 19412- 2003 ANSl/ ASHRAE 127 III 2J 2007 Room Unitary Air Conditioners 制冷工质热物理性质和图(SI制).机械工业出版社新制冷工质热力性质图和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3J 4J 侵权必究书号:155066 1-41854 定价:唔版权专有21. 00 JG GB/T 25858-2010 打印日期:2011年5月4日F00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