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 T 926.2-199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2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239652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6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YD T 926.2-199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2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YD T 926.2-199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2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YD T 926.2-199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2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YD T 926.2-199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2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YD T 926.2-199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2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YD/T 926. 2-1997 前主口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SO/IEC11801,1995(信息技术-一用户房屋综合布线。本标准对ISO/IEC11801中收录的品种系列进行了优选,lSO/lEC11801包含的个别品种系列未被本标准采纳。本标准同时参考丁美国ANS1/EIA/TIA568Ad995(商务建筑电信布线标准儿符合本标准的综合布线用电缆和光缆也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lSO/lEC11801,1995。本标准在下列几点与lSO/lEC 11801不同2a)未列入星绞结构与特性阻抗为1200的电缆品种$b)提出了更严的对称电缆的近端串音

2、衰减等电气特性要求。本标准为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要求系列标准的第2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本标准与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系列标准的第1部分(总规范配套使用。本标准与YD/T838(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标准有密切关系,但两者各有其适用范围。YD/T 838(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标准是一个通用电缆产品标准,该标准所覆盖电缆品种中有一些并不属于综合布线的范畴。而本标准有一些要求是YD/T838标准没有包括的。除本标准另有规定的条款外,综合布线用电缆还应符合YD/T838(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系列标准的相关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

3、究规划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第五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维潭、程奇松、王则民、商安敏。327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结系统第2部分:综合布结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1 范圄Telecommunication generic cabling system for building Parl 2,Cable requirements for generic cabling YD/T 926.2-1997 neq ISO /IEC 11801 ,1995 本标准规定了综合布线中的水平布线子系统和主干布线子系统用电缆、光缆的主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以及工作区和接

4、插软线用对称软电缆的附加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综合布线用对称电缆、光缆的设计、生产与选用。本标准不包括某些应用对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的特殊要求。本标准中各类电缆的最高传输频率分别为g3类16MHz,4类20MHz,5类100MHz。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2951.4-1994 电线电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外径测量GB/T 4909.2-1985 裸电线试验方法尺寸测量GB 5023. 2-1985 额定电压到tl450/750V的聚氯乙烯

5、绝缘电缆第2部分g试验方法GB/T 6995-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GB/T 7425-87 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T 8401-87 光纤的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测试方法GB/T 8402-87 光纤的(几何)尺寸参数测量方法GB/T 8405-87 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方法GB/T 9771-1988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GB/T 12357-1990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YD/T 837-1996 铜芯聚烯短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YD/T 838.1-1996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YD/T 838. 2-1997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2部分:水

6、平对绞电缆YD/T 838.3-1997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3部分s工作区对绞电缆YD/T 838.4-1997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4部分.主干对绞电缆YD/T 926.1-199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l部分g总规范IEC 1196-1,1995射频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ITU-T O. 9 ,1 988 确定对地不平衡度的测量装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7-09-09批准1998-01-01实施328 YD/T 926. 2-1997 3定义本标准采用的定义见YD/T926. L 4 要求本章规定了对称电缆和光缆的主要性能要求。光电综合缆

7、中的电缆或光缆应分别符合本章的有关要求,工作区光缆与设备光缆的传输特性也应符合本章的有关要求。4.1 1000.对称电缆1000.对称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和机械物理性能分别见4.1. 1和4.1.2.1000.对称软电缆的电气特性和机械物理性能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4.1.1 1000.对称电缆的机械性能1000.对称电缆的主要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1000.对称电缆的主要机械物理性能序号机械物理性能主干电缆革平电缆1. 1 导体直径Q. 5mm-. 65mm Q. 40mmO. 65mm 1.2 绝缘外径运1.4mm.;:; 1. 4mm 1. 3 线对导体数2 2 1.4 线对

8、屏蔽不适用可选1.5 单位中线对数二42或41.6 电缆线对数二注8s至251. 7 单位屏蔽可选可选1.8 电缆屏蔽可选可选1. 9 电缆外径90mm 运20mm无机械损伤的温度范围 安装,050安装,OC十50C). 10 运行,-20C+60C运行,-20C+60C1. 11 安装牵引时的最小弯曲半径创8d 8d 1. 12 安装后的最小弯曲半径6d(暂定4d(暂定1. 13 可承受张力叫单位N)50S 50S 1. 14 燃烧等级见YD/T838.4 见YD/T838. 2 1. 15 色谱见YD/T838.4 见YD/T838.2 ). 16 电缆标记见YD/T838.4 见YD/T

9、838.2 1)导线直径小于Q.5mrn时,可能与某些型式的接头尺寸不兼容。2)当满足所有其他要求时,绝缘外径可以到1.6mm。这种电缆可能与某些型式的接头尺寸不兼容。3)如果使用带屏蔽的电缆,需要专门设计终端屏蔽的连接硬件。屏蔽要求见YD/T926.). 4)宜尽量减小电缆外径,以便能充分利用管道和配线架见YD/T926. 1).这些参数对穗下电缆不适用。盯在定条件下例如2在寒冷季节布线),可能要求具有一30C低温弯曲性能的电缆。6) d 电缆直径。7) S 电缆中所有铜导体模截面积,单位为mm204.1.2 1000.对称电缆电气特性在测量对称电缆的衰减、近端串音衰减、特性阻抗和结构回波损

10、耗时应使用扫频测量。使用线性或329 YD/T 926. 2-1997 对数频率间隔,扫频测量所用的频率点数应不少于规定频率范围覆盖的十倍频程数的100倍。表2给出20C时的1000.对称电缆电气特性汇总表。1000.对称电缆的有些电气特性可能随温度变化。一些常用的普通绝缘材料可能会使电缆的电气特性随温度呈非线性变化。因此当温度超过40C肘,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绝缘材料的电缆。电缆电气特性的温度系数由生产厂或有关产品标准规定。表21000.对称电缆的电气特性汇总表(20C)序号单位频率电缆类里IJ电气特性MHz 3类4类5类2. 1 特性阻抗a 0.064 125:t 25(暂定125士25(暂定

11、125:t25(暂定)二月100:t 15 100:t 15 100:t 15 2. 2 最大直流电阻。/100md. c. 9. 5 9. 5 9. 5 2. 3 衰减dB/I00m 1100 见YD/T838.2或YD/T838.4 l O.4c Q.6c 0.65c 2.4 标称传播相速度10 O.6c Q. 6c 0.65c 100 Q.65c 近端串音衰减或近端dB/I00m 1100 2. 5 串青寰减功率和创见YD/T838.2或YD/T838.4 或更长2. 6 最大电阻不平衡% d. c. 2. 5 2. 5 2. 5 2. 7 最小纵向变换损耗dB 0.064 在考虑中43

12、(暂定43(暂定)1100 在考虑中在考虑中在考虑中2. 8 最大线对对地0.0008 330 330 330 电容不平衡pF/I00m 或0.0011 50(暂定50(暂定)50(暂定)最大转移阻抗2. 9 mO/m 10 100(暂定100(暂定100(暂定)(仅适用于屏蔽电缆)100 在考虑中2. 10 绝缘电阻MO. km d. c. 见YD/T838. 2或YD/T838.4 2.11 介电强度d. c.或a.c. 见YD/T838.2或YD/T838.4 110 12 21 23 1016 12-10XlgJ/10) 12-10XlgJ/10) 23 2. 12 最小结构因波损麓d

13、B/10Om 1620 2HOXlgJ/10) 23 20100 23-10xlgJ/20) 1)如果能满足其他所有指标要求,其直流电阻允许增大到14.80/100m.2) c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299792 458m/s. 3)电缆中需要传输多个信号时的附加近端串青要求见4.3. 4. 2 1500.对称电缆1500.对称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和机械物理性能要求应符合4.2. 1和4.2. 2. 1500.对称软电缆电气特性和机械物理性能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1500.对称电缆的有些电气特性可能随温度变化。一些常用的普通绝缘材料可能会使电缆的电气特性随温度呈非线性变化。因此当温度超过

14、40C时,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绝缘材料的电缆。电缆电气特性的温度系数由生产厂或有关产品标准规定。330 YD/T 926. 2一19974.2. 1 150fl称电缆机械物理性能150fl对称电缆的主要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3。表3150fl对称电缆的机械物理性能序号机械物理性能多单位电缆双对电缆1. 1 导体直径O. 60-0. 65mm 1.2 绝缘外径运2.6mm1.4 线对屏蔽可选可选1. 5 单位中线对数2 2 1. 6 单位屏蔽到有s如每个线对有屏蔽则可选1.7 电缆中单位数二三21 1. 8 且屏蔽到可选可选1.9 电缆外径在考虑中l1mm 1. 10 无机械损伤的温度范围安装,0.C

15、+50.C,运行,-20r十60.C1.11 安装牵引时的最小弯曲半径在考虑中75mrn 1.12 安装后的最小弯曲半径在考虑中1.13 一次性弯曲半径在考虑中20mm 1. 14 可罩受张力(单位N)50S 1. 15 燃烧等级见YD/T838. 2或YD/T838.4 1. 16 色懵见YD/T838.2或YD/T838.4 1. 17 电缆标记见YD/T838.2或YD/T838.4 1)绝缘外径超过1.6mm时,可能与某些型式的接头革兼容。2)屏蔽要求见YD/T926.1。3) S 电缆中所有铜导体横截面积,单位为mm2.4.2. 2 150fl对称电缆的电气特性在测量对称电缆的衰减、

16、近端串音衰减、特性阻抗和结构回波损耗时应使用扫频测量。使用线性或对数频率间隔,扫频测量所用的频率点数应不少于规定频率范围覆盖的十倍频程数的100倍。表4给出了150fl对称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汇总表。150fl对称电缆的有些电气特性可能随温度变化。电缆电气特性的温度系数由生产厂或有关产品标准规定。表4150fl对称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汇总表(20.C)序号电气特性单位频率,MHz指标要求2. 1 特性阻抗a 0.064 在考虑中二三1150土152. 2 最大直流电阻。/100md. c. 6.0 2. 3 衰减dB/l00m 1100 见YD/T838.2或YD/T838.4 2. 4 最小传播

17、相速度1100 O.6c 近端串音衰减或近端串音dB 见YD/T838.2或YD/T838.4 2. 5 1100 衰减功率和2. 6 最大电阻不平衡% d. c. 2 331 YD/T 926. 2-1997 表4(完)序号电气特性单位频率.MHz指标要求2. 7 最小纵向变换损耗dB 0.064 在考虑中1100 在考虑中最大线对与地电容不平衡pF!100m 0.001或2. 8 100 0.0008 1 50 2. 9 最大转移阻抗mO;m 10 100 100 在考虑中2. 10 绝缘电阻GO. km d.c. a.c. 见YD!T838.2或YD!T838.4 2.11 介电强度V

18、d. c.豆a. c. 见YD!T838.2或YD!T838.4 2. 12 最小结构回波损耗dB!100m 120 20100 1)电缆中需要传输多个信号时的附加近端串音要求见4.30 4. 3 对称电缆附加串音要求本条适用于需要在同一根电缆中传输多个信号的综合布线系统。在主干布线子系统中,电缆应满足4.3. 1的要求。24 24-10Xlg(f!20) 在水平布线子系统中,当一根电缆连接到两个或多个通信引出端肘,电缆线对阔的近端串音衰减应符合4.3.2.4.3.2的要求也适用于主干或水平子系统所用的综合电缆、光电综合缆或多单位电缆的单位间。4. 3. 1 功率和主干布线于系统的电缆及水平布

19、线子系统中线对数超过4对的电缆,其近端串音应以反映总串音能量的功率和来考核,要求值见表2和表4.某一频率下的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的计算方法按YD/T 838.1. 4. 3. 2 综合电缆、多单位电缆以及与多个通信引出端连接的电缆这一条是对综合电缆、多单位电缆以及通过转接点或其他方式与多个通信引出端连接的电缆的附加要求。电缆单位的型式与类别可以相同或不相同。这些电缆同时应满足4.1及4.2的有关要求。综合电缆、多单位电缆内单位间或与多个通信引出端连接的电缆线对间的近端串音衰减,应比表2(相同类型)或表4规定的近端串音衰减要求提高IJ.NEXT,IJ.NEXT按下式计算gIJ.NEXT=6+10X

20、lg(n十1)dB 式中:n-一电缆内的相邻单位数。注=电缆尽管符合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的要求,在同电缆内的线对,也有可能不支持不同传输方式的几种应用。满足上式能使同一电缆内的不兼容性最小。在此,设平同传输方式的应用间的最大功率电平差不超过6dB.这意味着,当使用对称电缆进行布线时,同一电缆内的线对不支持最大功率电平差超过6dB的不同传输方式的应用。4.4 多模光缆多模光缆性能要求应包括光缆中的光纤类型和光缆传输特性要求、光缆的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要求。4.4. 1 光纤类型光纤应是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芯/包层标称直径为62.5/125m或50/125m,分别对应GB/T 12357中的Alb或A

21、la型光纤,并应满足相应的要求。4.4.2 光缆传输特性要求332 YD/T 926. 2-1997 光缆中的每根光纤应满足表5中的传输特性要求。表5光缆传输特性要求波长最大衰减最小模式带宽nm dB/km.20C MHz km.20C 850 3. 5 200 1310 1.0 500 4.4.3 光缆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要求室内和室外光缆的机械和环境要求按GB7425和GB8404进行试验,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4.5 单模光缆光缆性能要求包括光缆中的光纤类型和光缆传输特性要求、光缆的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要求。4. 5. 1 光纤类型光纤应为符合GB/T9771规定的B1.1类光纤。4.5.2

22、 光缆传输特性要求4. 5. 2. 1 衰减光缆中每一根光纤的衰减在波长1310nm时应小于0.45dB/km.在波长1550nm时应小于0.30dB/km。衰减测量应按照GB/T8401有关规定进行。4.5.2.2 截止波长每一根光纤的截止波长按照GB/T8401有关规定采用2m长光纤试样测量时,应在1l00nm与1280nm之间g采用22m长的光纤试样测量时,c应小于1270nm.4.5.2.3 波长色散零色散波入A。应在1300nm与1324nm之间,并且在。处色散斜率的最大值不应大于0.093ps/nm2.kmo 4.5.3 光缆机械和环境性能要求室内和室外光缆的机械和环境要求按GB7

23、425和GB8404进行试验,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5 试验方法5. 1 对称电缆试验方法对称电缆的主要机械性能与电气特性的试验方法列于表6。表6对称电缆试验方法序号试验项目本标准条款试验方法1 导体直径表1序号1.1,表3序号1.1 GB/T 4909.2 2 绝缘外径表1序号1.2,表3序号1.2GB/T 2951. 4 3 电缆外径表1序号1.9,表3序号1.9GB/T 2951. 4 4 无机械损伤的温度范围表1序号1.10.表3序号1.10在考虑中5 安装牵引时的最小弯曲半径表1序号1.11.表3序号1.11GB 5023.2 6 安装后的最小弯曲半径表1序号1.12,表3序号1.1

24、2 在考虑中7 一次性弯曲半径表3序号1.13 在考虑中8 可草受张力表1序号1.13.表3序号1.14 GB/T 7425 9 燃烧等级表1序号1.14,表3序号1.15 YD/T 838. 1 10 色谱表1序号1.15.表3序号1.16 GB/T 6995 333 YD/T 926. 2-1997 表6(完序号试验项目本标准条款11 电缆标记表1序号1.16,表3序号1.1512 特性阻抗表2序号2.1 13 直流电阻表2和表4序号2.2 14 衰减表2和表4序号2.3 15 标称传播相速度表2和表4序号2.4 16 近端串青衰减4. 3 f表2和表4序号2.517 电阻不平衡表2和表4

25、序号2.6 18 纵向变换损耗表2和表4序号2.719 钱对对地电容平平衡表2和表4序号2.820 转移阻抗仅适用于屏蔽电缆)表2和表4序号2.921 绝缘电阻表2和表4序号2.10 22 介电强度表2和表4序号2.1123 结榕回波损耗表2和表4序号2.12 5.2 光缆试验方法光缆机械性能和传输特性的试验方法列于表7。序号1 2 3 4 5 6 7 6 检验规则在考虑中。334 表7光缆试验方法试验项目本标准条款光纤几何尺寸4. 4. 1、4.5. 1 光纤衰减4. 4. 2、4.5. 2 模式带宽4. 4. 2 截止波长4. 5. 2 零色散波长、斜率4. 5. 2 光缆机械性能4. 4

26、. 3、4.5. 3 光缆环境性能4. 4. 3、4.5. 3 试验方法目测YD/T 838.1 YD/T 837 YD/T 838.1 在考虑中YD/T 838.1 YD/T 837 ITU-T O. 9 YD/T 837 IEC 1196-1A. 5. 2 YD/T 837 YD/T 837 在考虑中试验方法GB/T 8402 GB/T 8401 GB/T 8401 GB/T 8401 GB/T 8401 GB/T 7425 GB/T 8405 YD/T 926. 2 1997 附录A(标准的附录1000和15对称软电缆技术要求A1 一般要求本附录规定了100n、150n软对称电缆和接插软

27、线用电缆的附加要求。工作区电缆应符合YD/T838. 3的要求。设备电缆宜符合本要求。绞合的接插软线用电缆和设备电缆的电气特性宜满足4.1给出的相同类别的100n水平电缆或4.2给出的150n水平电缆的电气特性要求.100n和150n软对称电缆的衰减和直流电阻不宜大于第4章的规定值的150%。按照这种比例关系,10m机械长度的电缆其等效电气长度最大可达15m。注z带连接器或不带连接器的短段软电缆,其等效近端串啬衰减和衰减要求需作进一步的研究。A2 1500接插软钱用电箱和设备电缆的附加机械物理性能要求150n接插软线用电缆和设备电缆其机械物理性能除表A1中规定的外,其柿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4. 2. 1中的相应的要求.表A1150n软电缆的附加机械物理性能序号机械性能指标要求试验方法1 导体直径。.46-0. 52mm 2 绝缘导体直径运1.9mmGB/T 2951.4 3 电缆单位数1 4 电缆外径运豆9.5mmGB/T 2951.4 3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YD通信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