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477-2012(2015) 羊栖菜养殖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241547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477-2012(2015) 羊栖菜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33 T 477-2012(2015) 羊栖菜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33 T 477-2012(2015) 羊栖菜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33 T 477-2012(2015) 羊栖菜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33 T 477-2012(2015) 羊栖菜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150 B 51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 33/T 477 2012 代替 DB33/T 477.1-2004、 DB33/T 477.2-2004 羊栖菜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rgassum fusiforme cultivation 2012 - 12 - 21 发布 2013 - 01 - 21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 T 477 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3/T 477.1-2004 无公害羊栖菜 第 1部分 :苗种生

2、产技术规范 和 DB33/T 477.2-2004 无公害羊栖菜 第 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与 原 标准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种藻、 附苗帘、 胚孢子 、幼孢子体、 幼苗海区培育、 幼苗等术语定义, 对 原人工育苗、幼孢子体培育、假根渡夏培苗定义 作了 适当修改 ; 对幼孢子体培育水温 及 光照条件 、 假根渡夏培苗、分苗要求、苗种选择、夹苗时间、挂养方式、收获时间、收获方法作了修改; 删除“采集幼孢子体”和“幼孢子附着”内容,增加“ 胚孢子 附着方式”条款; 单独设置“筏架设置与海区布局” 条款 , 对原内容作 了 修改 , 增加“软式筏架”和“蜈蚣架 ”示意图 ; 删除“洗刷

3、苗绳”内容; 增加“敌害生物防治”内容; 删除原“产品质量要求”有关内容。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 由 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 本标准由 洞头县 质量标准计量协会 、洞头县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 负责起草,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参加起草 。 本标准 主要起草人: 李昌达、 倪碎平、许曹鲁、林振士 、吕海棠、林少珍、潘敦胜、陈国伟 。 本标准于 2004年 2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33/ T 477 2012 1 羊栖菜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羊栖菜 养殖的术语和定义、 苗种培育、养成 及 收获 。 本标准适用于羊栖菜 养殖的全过程。 2

4、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07.4 农产品 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于本标准 。 3.1 种藻 用于采苗的羊栖菜 成熟 藻体。 3.2 附苗帘 羊栖菜 胚孢子 附着 、幼孢子体 生长的载体。 3.3 胚孢子 羊栖菜 卵受精后仍粘附在生殖托周围或刚脱离生殖托的 个体。 3.4 幼孢子体 羊栖菜 胚孢子 脱离生殖托后,附着在附苗帘上的个体。

5、 3.5 人工育苗 用人工方法将羊栖菜 胚孢子 附着于附苗帘上,经室内培育和海区暂养形成幼苗 的过程。 DB33/ T 477 2012 2 3.6 幼孢子体培育 采用羊栖菜 胚孢子 ,经人工培育产生幼苗的过程。 3.7 幼苗海区培育 羊栖菜幼孢子体附着于附苗帘上,在海区培育的过程。 3.8 幼苗 第二片初生叶形成至可以分苗放养的藻体。 3.9 假根渡夏培苗 养殖羊栖菜收割后,保留在养殖苗绳上的羊栖菜假根,经夏季培育生产苗种的过程。 4 苗种培育 4.1 人工育苗 4.1.1 幼孢子体培育 4.1.1.1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质: 符合 NY 5052 的规定; 水温: 20

6、 28; 盐度: 20 36; pH: 7.8 8.5; 光照:要有充足的漫射光,避免直射光;光照强度为 500 lx 8000 lx。 4.1.1.2 育苗设施 4.1.1.2.1 育苗池 一般为混凝土结构,池深 0.5 m左右,长、宽 根据育苗管理习惯而定,池的上方设遮阳设施。 育苗池可兼作种藻处理池 或 附苗池。 4.1.1.2.2 沙滤池 铺沙 厚度 80cm以上,沙子颗粒 0.1 mm 0.3 mm。 4.1.1.2.3 蓄水 池 总 容量要大于育苗日用水量一倍以上。 DB33/ T 477 2012 3 4.1.1.2.4 附苗帘 由宽 2.3 左右的 织 带 制做成 2 m 0.

7、4 m的附苗帘 。附苗帘需经 15 d 30 d淡 水 浸泡处理 ,洗净晒干备用。 4.1.1.2.5 其他配套设施 配备供电和进、排水系统,以及充气增氧设施等。 4.1.1.3 种藻 藻体粗壮,气囊大 且丰富, 生殖托表面具粒状突起或可见卵排于外的成藻 。 4.1.1.4 胚孢子 附着 4.1.1.4.1 附着准备 将种藻剔除异物、洗净,附苗帘平展铺设, 育苗池注水 30 cm 40 cm。 4.1.1.4.2 附着方式 a) 自 然 附着法 按每平方米附苗帘种藻 2 kg 3 kg均匀置于附苗帘上,雌雄配比为( 10 15) :1, 让 胚孢子 自然脱落于附苗帘上附着。 22:00 02:

8、00时,翻拨种藻使之均匀。 b) 泼洒 附着法 将种藻置于采苗池集中脱落 胚孢子 ,用 200目筛绢收集 胚孢子 ,经清洗, 制成 胚孢子 水按 每平方厘米附苗帘喷 200个 胚孢子 ,均匀地撒在附苗帘上方下沉附着。 4.1.1.5 幼孢子体 培育管理 4.1.1.5.1 水温控制在 20 28 。 4.1.1.5.2 调节光照,刚附着为 500 Lx,以后通过调节遮光帘逐渐增强到 4000 Lx 8000 Lx。 4.1.1.5.3 形成幼孢子体后撤掉种藻, 经 30 h 左右,轻微移动附苗帘,清洗换水。 4.1.1.5.4 幼孢子体在育苗池中培育 7 d 15 d 后下海培育。 4.1.2

9、 幼苗海区培育 4.1.2.1 海区条件 浪小,流畅,水清(透明度 30 cm)的近岸海区,养殖环境应 符合 GB/T 18407.4的要求。 4.1.2.2 筏架设置 采用蜈蚣式筏架,以毛竹或镀锌铁管为撑 杆 ,筏架长度为 50 m 80 m。 4.1.2.3 附苗帘张挂 附苗帘附有幼孢子体的一面向上,充分张开平挂于两支撑杆之间。刚下海的附苗帘在 30 cm 50 cm水层,随气温下降逐步提升至海面 。 4.1.2.4 附苗帘清洗 DB33/ T 477 2012 4 附苗 帘张挂第 3天开始清洗。清洗可用高压水枪,压力大小以不冲掉幼苗为宜 。 4.1.2.5 日常管理 4.1.2.5.1

10、视海区情况不定期冲 洗 附苗帘 ,检查筏架是否损坏或松动,在筏架周围设置安全标志,加强海区水质监测。 4.1.2.5.2 台风来临前,加固筏架、沉降 附苗帘 或收于室内保湿存放。 4.1.2.5.3 应测量水温、盐度等环境因子,并做好相关数据记录。 4.1.2.6 敌害 生物防治 4.1.2.6.1 大型杂藻用手工摘除; 4.1.2.6.2 防治沙蚕、藤壶等用淡水浸泡 10 min 15 min; 4.1.2.6.3 防治绿 藻 、多管藻等用 8%柠檬酸溶液浸泡 5 min; 4.1.2.6.4 防治刚毛藻用 10%硫酸铵溶液浸泡 8 min。 4.2 假根渡夏培苗 4.2.1 留取假根 收割

11、藻体直立部分后,选择牢固、密度大的假根作为渡夏培苗。 4.2.2 日常管理 参照本标准第 4.1.2.5条。 4.2.3 敌害生物防治 参照本标准第 4.1.2.6条 。 4.3 分苗 当幼苗长到 2 cm以上,可分苗放养。 分大留小,小苗返回海区继续培育。 5 养成 5.1 海区选择 5.1.1 养殖条件 养殖区应设在潮流畅通,光线充足,营养丰富,海底较平坦, 泥或泥沙底质,大干潮最低潮位水深大于 3;环境应符合 GB/T18407.4的要求;水质应符合 NY 5052的要求。 5.1.2 盐度 海水盐度在 20以上,骤变幅度小。 5.1.3 透明度 海水透明度大 于 30 cm。 5.2

12、筏架设置与海区布局 DB33/ T 477 2012 5 5.2.1 筏架种类 5.2.1.1 软式筏架 用塑料泡沫做浮子, 苗绳与主浮绠平行, 与副浮绠垂直 , 绑在 浮绠 上, 苗 绳长度 为 3 3.5 ,如图 1所示。 说明: 1 苗绳 2 浮子 3 主 浮绠 4 桩缆 5 藻体 6 副浮绠 图 1 软式筏架 5.2.1.2 蜈蚣架 毛竹做浮子,苗绳平挂于两毛竹之间,苗绳长度 为 4 5 ,如图 2所示。 说明: 1 苗绳 2 浮子 3 浮绠 4 桩缆 5 藻体 图 2 蜈蚣架 5.2.2 筏架材料 5.2.2.1 桩 DB33/ T 477 2012 6 木头或毛竹制作,长度为 2.

13、5 3 ,具体视海区而定 。 5.2.2.2 浮绠 聚乙烯、丙纶等纤维材料缆绳,规格 1.1 1.6。 5.2.2.3 桩缆 聚乙烯、丙纶等纤维材料缆绳,规格 1.5 2.2,长度为养殖海区水深的 3倍 5倍。 5.2.2.4 浮子 软式筏架以塑料泡沫作为浮子, 蜈蚣架以毛竹作为浮子。 5.2.2.5 浮子绑绳 聚乙烯绳,规格 0.2 0.3 。 5.2.2.6 吊绳 聚乙烯绳,规格 0.6 0.8 。 5.2.2.7 苗绳 聚乙烯绳, 规格 为 0.6 1.0 , 视海区风浪大小而定。 5.2.3 海区布局 筏架 顺流设置, 成“田”字型排列。软式筏架以 100 100 为一区,区间距保持在

14、 20 50 , 蜈蚣架架距保持在 15 20 。 5.3 夹苗 5.3.1 幼苗 选择 色泽正常、大小均匀、株高 2 cm以上 , 具假根 且 顶端完整的苗种。 5.3.2 夹苗时间 每年 9月中旬以后,自然海区水温降至 27以下为宜。 5.3.3 夹苗方法 夹苗前先将苗绳在海水中浸泡,使苗绳处于湿润状态,夹苗时将 幼 苗假 根部穿过苗绳夹紧。夹苗苗距为 8 12 。夹苗完毕,及时下海。 5.4 挂养 5.4.1 前期 挂养 管理 为方便管 理可采取密挂,根据藻体生长情况,适时分挂。 5.4.2 后期 挂养 管理 5.4.2.1 单绳挂养 DB33/ T 477 2012 7 夹苗后苗绳平行

15、挂于水面,绳距为 120 180 , 平行 附加一条 空 苗绳 。 5.4.2.2 双绳挂养 两条苗绳同挂在一条吊绳上,绳距为 120 180 。 5.5 海区管理 5.5.1 检查筏架 定期下海检查筏架,及时调整浮绠。发现筏架桩缆松动或磨损折断,及时扎紧绑好或更换新绳,对容易拔起的桩要重新加固。 5.5.2 补苗 因各种原因造成苗种流失的,应及时补苗。 5.5.3 监测 定期对养殖海域水质及藻体生长情况进行监测 。 5.5.4 安全标记 设立航道标记和夜间灯光标记 。 6 收获 6.1 收获时间 翌年养殖海区自然水温上升至 20 23 时 即可收获。 不作为种藻的,在藻体成熟前采收。 6.2 收获方法 将藻体连同苗绳一起收 获 上岸, 将藻体剥离苗绳。 7 标准化 养殖技术 模式图 羊栖菜 标准化 养殖技术 模式图参见附录 A。 DB33/ T 477 2012 8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羊栖菜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图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