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150 B 52 备案号: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DB33/T 545.22005无公害中华草龟 第 2 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rtoise (Chincmys reevesii) Part2: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ltivation 2005-03-04 发布 2005-04-05 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 545.22005 I 前 言 DB33/ 545-2005无公害中华草龟分为三个部分: 第 1 部分 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第 3
2、 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 DB33/ 545-2005 的第 2 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徐晓林、杜建明、张成、张海琪、郑天伦。 DB33/T 545.22005 1 无公害中华草龟 第 2 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中华草龟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温室养殖、室外养殖、饲料投喂、病害防治、越冬管理、捕捞等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中华草龟的温室和室外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
3、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T 5067 无公害食品 中华鳖养殖技术规范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DB33/T 545.1 2005 无公害中华草龟 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3 定义和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仔龟 稚龟开食后至规格 50 g 以内的中华草龟。 3.2
4、幼龟 仔龟培育至规格 50 g 以上、性腺尚未成熟的中华草龟。 4 环境要求 环境安静,背风向阳,水质符合 NY 5051 的规定,空气、底质符合 GB/T 18407.4 的规定。 5 温室养殖 5.1 龟池 砖混结构,单池面积以 10 50 为宜,池深以 0.8 m、池水深以 0.4 m 0.5 m 为宜,池壁垂直、池角呈弧状,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及供热控温和供气系统,并设网片以供栖息。 5.2 龟池消毒 放养前 7 天用 1 mg/L 的三氯异氰尿酸或 15 mg/L 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 5.3 进水培肥 DB33/T 545.22005 2 龟池消毒 3 d 4 d 后先排干水, 再
5、进水 5 cm 10 cm, 水温 30 33。 一周后池水培育至淡绿色,仔龟即可肥水下池。 5.4 仔幼龟放养 5.4.1 仔幼龟来源 最好来自本场从稚龟培育而成的仔幼龟,不足部分可选购外场培育的仔幼龟。选购时应注意下以事项: a) 尽可能就近选购; b) 规格整齐、大小一致; c) 体质活泼健壮,无外伤和病残,体色正常,体表光亮; d) 注意选购池和放养池的温差,以不超过2为宜; e) 选购的幼龟应停食一天以上,装运前龟体及装运工具要经消毒。 5.4.2 龟体消毒 放养同一池的仔幼龟应规格大小要一致。放养前和分养时,应进行消毒,消毒方法见表 1。 表 1 龟体消毒 消毒药品 浓度 方法 时
6、间( min) 高锰酸钾 15 mg/L20 mg/L 浸泡 1520 食盐和小苏打合剂 4 %+4 % 浸泡 1530 5.4.3 放养密度 仔龟以 100 只 / 150 只 /为宜,幼龟以 20 只 / 30 只 / 为宜。 5.5 养殖管理 5.5.1 水质管理 视水质情况适量换水,当 pH 值低于 7 时,用生石灰 25 mg/L 化浆泼洒调节;当池水发红时,应及时捞出水蚤。平时定期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5.5.2 温度调控 水温控制在 28 32,室温高于水温 2。 5.5.3 巡池 在投喂后 1 小时进行巡池,检查环境中气味浓度和变化、龟的吃食、活动和水质变化等情况及室内设施完
7、好度等,并做好巡池记录。 6 室外养殖 6.1 池塘要求 土池或池壁为砖混结构、池底为泥土,单池面积以 500 为宜,也可由养鱼塘改建而成,混养池面积一般为 667 2500 ,池深以 2.0m、水深以 1.5 m 1.8 m 为宜,坡比 1 3 左右,坡岸四周留 0.5 m 1 m 宽的空地供龟活动。池四周设防逃设施,防逃材料要求表面光滑,围拦牢固,高出地面 0.4 m以上,埋入地下 0.1 m 以上。每池设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并在进出水口安装防逃金属网。 6.2 养殖模式 外界水温稳定在 25以上时,未能达到商品规格的幼龟可移到室外进行养殖。养殖方式可专养、也可鱼龟混养。每 667 m2放
8、养密度:视幼龟规格大小,专养塘放养 800 只1500 只;混养塘视鱼和幼龟的规格大小分别为 500 尾800 尾和 800 只1500 只。 6.3 龟池消毒 放养前 15 天用 5 mg/L 的三氯异氰尿酸或 15 mg/L 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或每 667 m2面积用生石灰75 kg 100 kg,干法清塘,一周后注水 1.5 m。 DB33/T 545.22005 3 6.4 水质管理 保持池水水位稳定、水质清新,以换水或加水的方法调节水质,春季水位控制在 0.8 m、夏、冬季控制在 1.5 m 以上,高温季节视水质、水温情况,适量加注新水。根据池水 pH 状况泼洒生石灰,调节池水 pH
9、 至 7 8, 并定期全池泼洒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使水保持淡绿色或黄绿色, 维持透明度 25 cm30 cm。 7 饲料投喂 7.1 饲料种类 有配合饲料,鲜活动植物饲料。 7.2 饲料质量 鲜活动植物饲料要求不腐烂、无污染和药残;配合饲料不霉变,安全质量应符合 NY 5072 的规定,粗蛋白含量宜在 35 %以上,粗脂肪含量大于 4 %,仔、幼龟配合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可适量提高。 7.3 投饲方法 按“四定”投饲原则投喂,鲜活动植物饲料:仔龟日投饲率为 8 % 12 %,幼龟为 3 % 5 %,成龟为 3 % 3.5 %;配合饲料日投饲率为 1 % 1.5 %。结合吃食情况,以总量的 5 %
10、幅度灵活增减。每天投喂两次,上午投喂 40 %、下午投喂 60 %。温室养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少量搭配部分鲜活饵料,室外养殖以鲜活饵料为主,适量搭配部分配合饲料,投喂时配合饲料制成软颗粒后投喂,也可投喂膨化专用颗粒饲料,鲜活饲料应经绞碎或打成浆后拌入配合饲料制成软颗粒后投喂。 8 病害防治 8.1 防病原则 按 DB33/T 545.1 2005 第 1 部分 苗种繁育技术规范中的 8.1 和 8.2 执行。 8.2 常见龟病的防治 常见龟病的防治见表 2。 表 2 常见龟病的防治方法 疾病 症 状 防治方法 休药期 白眼病 仔幼龟中发生较多,越冬中不见阳光或室内饲养时水质不佳时,尤其容易致
11、病菌感染而发生一旦发现此病,常常是发病中、后期,多数已化脓结成眼屎样脓块积在眼睑内部,压迫眼球和视神经引起盲眼,影响摄食而消瘦死亡 将病龟捕出,扒开龟眼,用生理盐水洗眼,把脓屎洗去,然后用 5 千克水 80 万国际单位的链霉素药浴,隔天连用 3次 4 次即愈。 水 霉 病 体表长灰白色絮状菌丝体,柔软而厚长,容易引起病龟骚动。 尽量减少对龟体的直接操作;春季在饲料中添加 0.1 %维生素 E,可提高抵抗力; 0.4 0.5 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30 mg/L 40 mg/L 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或用仙鹤草、七叶一枝花、蒲公英等中药各 60g 煎汤后全池泼洒。 复方新诺明、先锋霉素、金霉
12、素、链霉素、庆大霉素30d DB33/T 545.22005 4 表2 (续) 肠 炎 病 精神呆滞,头颈无力,少食或不吃食,粪便呈蛋清状,黑褐色、强碱性、腥臭,排泄孔发红。严重时眼球下陷、皮肤松馳干燥、无光泽,衰竭死亡。 早期预防是防止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养殖期间经常更换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保持水质清新;不投变质饲料;4 月 11 月,每 20 天每 50kg 用口服败酱草、穿心莲、地枳炭、地锦草、大荆叶、板蓝根、甘草等 60g,煎汁拌入饲料中喂服;发病时用 5 的氟哌酸,连服 7 d;对无法进食的重症龟可注射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 4 万单位。 氨 中 毒 皮肤红肿,四肢充血、溃烂或起水泡
13、,浮出水面拔水或上岸后不愿下水,无食欲 养殖期间应定期换水、清毒;用生石灰调节 pH 值至 7.58。发病时先全池泼洒沸石粉,然后再全池换水。 腐 皮 病 甲壳表面及颈部、四肢、尾部皮肤溃烂发黑,严重时腐烂成缺刻状或骨骼外露,最后死亡。 放养密度要合理,大小规格要整齐;每 15 天用 30 g/生石灰全池泼洒,保持 pH 值 7.5 8。口服黄柏、黄莲、白芍、莲翘等 60g/50kg,外消利福平 1.5mg/kg,隔天消毒,连用两次。金霉素、链霉素 10mg/L 浸浴 48h,隔天再浸洗,连续 3 次 5 次可痊愈。 复方新诺明、先锋霉素、金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30d 9 越冬管理 按 DB33/T 545.1 2005 第 1 部分 苗种繁育技术规范中的 7.7 执行。 10 捕捞 干池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