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150 B52 备案号: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DB33/T 561.22005无公害泥鳅 第 2 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oach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Part2: Guidelines of cultivation technology 2005-06-30 发布 2005-07-15 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 561.22005 I 前 言 DB33/ 561-2005 无公害泥鳅分为三个部分: 第 1 部分: 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第
2、 3 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 DB33/ 561-2005 第 2 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新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志明、张玉明、胡廷尖、黄小红。 DB33/T 561.22005 II 引 言 泥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蛋白质含量达21%,药用功效显著,因此泥鳅作为一种滋补食品,越来越为人们喜爱。由于捕捞过量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泥鳅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大为减少。人工养殖已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养殖区域在省内外迅速发展。为了规范泥鳅无公害养殖的生产环境,推广泥鳅的养殖技术,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特制
3、定本标准。 DB33/T 561.22005 1 无公害泥鳅 第 2 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tus)无公害养殖的环境要求、鳅苗培育、鳅种培育、食用鳅饲养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泥鳅的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4、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要求 3.1 场地选择 水质清新,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养殖池环境和底质应符合GB /T 18407.4的规定。 3.2 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3.3 养殖池 应选择或建造条件良好的池塘,以水泥池或三合土池为好,水泥池底部要求铺有 15cm20cm 的壤土为佳,土池底质不宜为沙质土
5、,池塘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围造,池壁高 80cm100cm ,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或尼龙筛绢围住,筛绢网目为 0.15mm(20 目 )。 4 鳅苗培育 4.1 池塘清整消毒 鳅苗下池前10d15d,进行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排干,检查有无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池水深7cm10cm时,每667M2用生石灰量75kg150kg(加水溶化,趁热全池泼洒)。如果池水无法排干,用20mg/L的漂白粉用量进行清塘(将漂白粉加水溶化后,立即遍洒全池)。清塘后一个星期注入新水。注入的新水要过滤。 4.2 饵料培养 4.2.1 豆浆培育法。 DB33/T 561.22005 2 鳅苗下塘后,每天须泼洒2次豆浆(每1
6、00m2水面共需干黄豆0.5kg左右)。下塘5天后,每天的黄豆用量可增加至每100m2水面共需干黄豆0.75kg左右。泼浆时间为上午8时9时、下午4时5时各一次。 4.2.2 肥水培育法。 施经腐熟发酵过的有机肥,最好是鸡鸭粪,用量为每667m2用100kg200kg。水色以黄绿色为宜。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 4.3 鳅苗放养 4.3.1 鳅苗来源 来源于国家级、省级良种场或专业性鱼类繁育场。外购鳅苗应检疫合格。 4.3.2 放养 鳅苗放养前,须先在同池网箱中内暂养半天,并喂1只2只蛋黄浆。向网箱内放入鳅苗时,温差不超过3,并须在网箱的上风头轻轻放入。经过暂养的鳅苗方可放入池塘
7、,以提高放养的成活率。放养密度为750尾/m21000尾/m2。有半流水条件的(如孵化池、孵化槽等)可放养1500尾/m22000尾/m2。 4.4 水质管理 鳅苗下塘时,池水以50cm为宜。鳅苗经过若干天饲养后,应适当加注新水,提高池塘水位。注水的数量和次数,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隔1周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cm左右。保持透明度20cm30cm. 4.5 日常管理 鳅苗培育期间,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第一次巡塘应在凌晨。如发现鳅苗群集在水池侧壁下部,并沿侧壁游到中上层(很少游到水面),这是池中缺氧的信号,应立即换水。午后的巡塘工作主要是查看鳅苗活动的情况、勤除池埂杂草;傍晚查水
8、质,并作记录。此外还应注意随时消灭池中的有害昆虫和蛙,经常检查有无鱼病。 5 鳅种培育 5.1 培育池准备 5.1.1 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同 4.1。 5.1.2 饵料培养 鳅种培育应采用肥水培育的方法。 在饲养期间, 可用麻袋或饲料袋装上有机肥, 浸于池中作为追肥。有机肥的用量为0.5kg/m2左右。 5.2 鳅种放养 5.2.1 鳅种质量 放养的夏花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畸形,体长3cm以上。外购泥鳅夏花应检疫合格。 5.2.2 放养 基肥施放后7天即可放养。 一般放养密度为200尾/m2300尾/m2泥鳅夏花, 还可少量放养滤食性鱼类,如鲢、鳙。有流水条件的,放养密度可加倍。 5
9、.3 饲养管理 5.3.1 饲料 除用施肥的方法增加天然饵料外,还应投喂如鱼粉、鱼浆、动物内脏、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饲料及谷物、米糠、大豆粉、麸皮、蔬菜、豆腐渣、酱油粕等植物性饲料,以促进泥鳅生长。 在饲料中逐步增加配合饲料的比重,使之完全过度到适应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蛋白含量为30%,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性和植物性原料的比例为3:2,用豆饼、菜饼、鱼粉(或蚕蛹粉)和血粉配成。水温升高到25以上,饲料中动物性原料可提高到80%。 5.3.2 投饲量 DB33/T 561.22005 3 水温25以下时,饲料的日投量为鱼体重的2%5%;25 30为
10、5%10%;30以上,则不喂或少喂,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上午喂30%、下午喂70%。经常观察泥鳅吃食情况,以1h2h内吃完为好。另外,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水质条件酌情投喂。 5.3.3 投饲方法 将饵料搅拌成软块状,投放到离池底3cm5cm处的食台上。切忌散投。 5.3.4 日常管理 经常清除池边杂草,检查防逃设施有无损坏,发现漏洞及时抢修。每日观察泥鳅吃食情况及活动情况,发现鱼病及时治疗。定期测量池水透明度,通过加注新水或施追肥调节,保持透明度15cm25cm。定期泼洒生石灰,使池水成5mg/LlOmg/L的浓度。 6 食用鳅饲养 6.1 池塘养殖 6.1.1 养殖池准备 选择面积为667
11、m22000m2的池塘,在食场上搭一个遮阴棚。清塘消毒、饵料培养同5.1。 6.1.2 鳅种放养 放养规格为5cm以上,要求大小整齐、行动活泼、体质强壮、无病无畸形。放养量为放0.75万尾/100m21.0万尾/100m2。放养前用4%5%食盐水消毒,在水温1015时,浸洗20min30min。 6.1.3 水质管理 池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以20cm25cm为宜,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2mg/L以下时,要及时注入新水。定期泼洒浓度为5mg/LlOmg/L的生石灰,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6.1.4 饲养管理 6.1.4.1 饲料种类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泥
12、鳅的饲料组成与水温有关,25以下以植物性饲料为主,25以上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养殖时除了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应投喂鱼粉、动物肝脏、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饵料及谷物、米糠、大豆粉、麸皮、蔬菜、豆腐渣等植物性饲料。 6.1.4.2 投饲量 泥鳅通常在水温15时开始摄食,摄食量为鱼体重的2%。当水温达到2028时,投饵量增至鱼体重的10%15%。一天分三次投喂。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减少。 6.1.4.3 投饲方法 饲料做成团状或块状的粘性饵,置于盘中沉到离池底3cm5cm处的食台上 6.1.5 日常管理 做好巡塘工作。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密切注意池水的水色变化和泥鳅的活动情况;及时
13、观察饵料投喂后的摄食状况;防止逃逸。 6.2 稻田养殖 6.2.1 稻田选择 选择弱酸性,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田埂高出稻田水面20cm30cm,或设置高出水面20cm30cm的围墙,或在田四周加插石板、木板等,以防泥鳅潜逃。进出口要设拦网。在田中开挖鱼沟、鱼溜和鱼坑,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 6.2.2 天然饵料培养 在沟、溜内施放鸡、牛、猪粪等肥料,让其大量繁殖天然浮游生物,以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追肥。 6.2.3 放养 DB33/T 561.22005 4 在放养时间上要求做到“早插秧,早放养”。一般在早、中稻插秧后10天左右,再放夏花或鳅种。规格为3cm米左右的夏花,5厘米左右的鳅种,
14、放养量为2万尾/667m23万尾/667m2,放养量为2万尾/667m2。 6.2.4 投饲管理 养殖泥鳅不影响稻田正常施肥。饲料可以投喂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畜禽加工下脚料等,可将饲料加水捏成团投喂;鳅种放养第一周先不用投饵。一周后,每隔3d4d喂一次。开始投喂时,饵料撤在鱼沟和田面上,以后逐渐缩小范围,集中在鱼沟内投喂;一个月后,泥鳅正常吃食时,每天喂2次:日投喂量占鱼总重量的38,每次投喂的饲料量,以两小时内吃完为宜。超过两小时应减少投喂量。 当天然饵料不足时,要投喂鱼粉、动物肝脏、鱼类废弃物等动物性饲料及米糠、蔬菜等植物性饵料。 6.2.5 日常管理 降雨量大时,将田内过量
15、的水及时排出,以防泥鳅逃逸。经常整修加固田埂。注意检查进排水田拦鱼设施,有损坏要及时修补。当水温超过30时,要经常换清水,并增加水的深度,严防被农药污染的水入田。如泥鳅时常游到水面”换气”或在水面游动,表明要注入新水,停止施肥。 在养鳅稻田防病治虫时,要正确选用对症农药,掌握放药浓度、时间和方法,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尽量将药液喷在稻叶上,放药后及时换水。 6.2.6 收获时间 在当年年底至第二年6月前捕获。 7 病害防治 7.1 病害预防 病害预防常采取以下措施: 放养前对养殖池进行清整消毒; 鳅苗(种)放养前严格消毒; 控制水质,投喂新鲜饲料; 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根据水质情况
16、,对水体进行消毒。 7.2 常见病防治 7.2.1 疾病种类 泥鳅的常见病害有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等寄生引起的疾病。细菌感染引起的赤皮病、腐鳍病、烂尾病,以及由水霉感染引起的水霉病等。 7.2.2 防治措施 寄生虫主要危害苗种,可采用 0.6mgL 浓度硫酸铜溶液或与硫酸亚铁组成的合剂(5:2)来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用 0.3mgL 浓度的晶体敌百虫杀灭三代虫。赤皮、腐鳍、烂尾通常是因为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擦伤鱼体和水质恶化等因素诱发。采用 0.3 mg/L 二氧化氯或 0.8mg/L 1.0mg/L 漂白粉全池泼洒,结合用 lOmgL 的土霉素浸泡消毒,可防治这些细菌引起的疾病。 7.2.3 用药方法 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