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754-2009(2013) 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241861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7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754-2009(2013) 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33 T 754-2009(2013) 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33 T 754-2009(2013) 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33 T 754-2009(2013) 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33 T 754-2009(2013) 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SC 65.150 B 51 备案号: 27431-2010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754 2009(2013) 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the release and enhancement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2009-08-10 发布 2009-09-10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 DB33/T 754 2009(2013) I 前 言 本标准附录 A、附录 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 标准 由浙江省 水产标准 化技术 委员会 提出并归口。 本 标准 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

2、究所。 本 标准 主要 起草人: 王伟定 、 张洪亮 、周永东 、 徐开达 、柴学军 、李鹏飞 。 DB33/T 754 2009(2013) 1 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 规范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 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增殖放流的术语和定义 、 海域环境条件 、 苗种质量要求 、检验检疫方法与规则 、 苗种计数 、 苗种运输 、 放流时间 和 数量 及 方法 、 标志方法 、 效果调查与评价 。 本 标准 适用于浙江省内进行的大黄鱼增殖放流。 2 规 范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 标准 的引用而成为本 标准 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3、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 标准 , 然而 , 鼓励根据本 标准 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 NY/T 5061 无公害食品 大黄鱼养殖技术 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增殖放流 release and enhancement 通过 将人工繁育的水产苗种放回自然水域以增加其种群 个体 数量的活动 。 3.2 体长 body length 苗种吻部前端至尾 椎骨 末 端 的长度。 3.3 暂养 tempo

4、rary rearing 将人工苗种培育到放流规格的 过程。 3.4 标志 鱼 tagged fish 鱼体 上 标 有特定记号的苗 种 。 3.5 挂牌标志法 scutcheon tag 将标志牌固着在鱼体 可见 部位 的 方法 。 3.6 荧光标 志 法 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 tag 将无毒 的荧光 胶体 色素 注射 在 鱼 体可见 部位 的方法 。 4 海域环境条件 4.1 放流海域 DB33/T 754 2009(2013) 2 省级以上设定的增殖放流区域,并 有大黄鱼 自然分布记录的海区 , 水深大于 10 m, 饵料生物丰富,远离排污口、海洋倾废区及盐

5、场、大型养殖场 、电厂 等进 排 水口 。 4.2 底质 底质为泥 、泥 沙或沙泥质,无还原层污泥。 4.3 理化因子 水质应符合 GB 11607规定 , 盐度 15 30, 水温 15 以上 。 5 苗种质量要求 5.1 亲体来源及质量要求 来源于浙江自然海域 或由省级以上原、良种场。 要求 2龄以上; 亲鱼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 规格要求雌鱼 600 g以上,雄鱼 400 g以上。 原则上要以野生或子一代作为亲 体 。 5.2 苗种培育 按 NY/T 5061规定 执行。 出池苗 应 经海区网箱暂养至放流规格要求 ; 土池培育达到放流规格 的 苗 种或 标志完成后 苗 种 应 在

6、网箱 中 暂养 7 d以上 至 稳定 后 再实施放流。 5.3 苗种规格 平均体长不小于 5 cm,标志放流苗种体长不小于 12 cm。 5.4 苗种 感官质量 感官 质量包括形态、体色和活力, 应符合表 1要求。 表 1 感官 质量 要求 项 目 指 标 形态 体延长 、 侧扁 ,尾柄细长,无畸形。 体色 鱼体背面和上侧面黄褐色,下侧面和腹面黄色,唇呈红色 活力 游动 活 泼 、集群,活力强,健康,无病害 5.5 苗种 可数指标 可数指标包括 规格合格率、死亡率、畸形率、伤残率,应符合表 2要求。 表 2 可数指标 要求 序号 项 目 指 标 1 规格合格率 % 90 2 死亡率 % 1 3

7、 伤残率 % 3 4 畸形率 % 5 5.6 病害 下列病害不得检出: 寄生虫类的刺激隐核虫病 、本尼登虫病 、淀粉卵涡鞭虫病 、瓣体虫病 和细菌性的肠炎病、体表溃疡病 、弧菌病 等。 6 检验检疫方法与规则 6.1 方法 6.1.1 感 官 质量 与可数指标 检验 检疫 以一个放流检验批次为基数,随机取样 3次,每次取样不少于 20尾 , 用肉眼观察苗种样品感官质量 ;将 3次取样混合后统计死亡率、畸形率和伤残率;从所取样品中随机取 50尾以上个体测量体长和体重 ,求其平均体长和规格合格率。 6.1.2 病害检验检疫 通过 感 官 质量确定疑似病害对象,进行 寄生虫和细菌性病害 的 采样检查

8、 ( 参 见附录 A) 。 DB33/T 754 2009(2013) 3 6.2 规则 6.2.1 组批 规则 以一个放流验收批次作为一个检验检疫组批。 6.2.2 判定 规则 检验项目任一项未达要求,则 判定该批次苗种不合格。 6.2.3 复检 规则 若对判定结果有异议,可复检,并以复检结果为准 。 6.3 报告 时间 放流前 3 d出具有效的苗种质量 检验检疫 报告。 7 苗种计数 7.1 现场测量 每个网箱取适量大黄鱼苗种 置于同一容器中,从该容器中 随机 取 样 不少于 50尾,用直板尺(精度 1 mm) 和电子称(精度 0.1 g) 测量体长 和体重 ,并计算平均体长和规格合格率;

9、用肉眼观察感官质量并统计可数指标,确认全部合格后方可进行计数。 7.2 计数方法 统计全部 暂养网箱数 , 按表 3的取样比例随机抽取数个网相,对所取样箱鱼苗进行计数 。 计数可采用体积法或重量法。未取样网箱的鱼苗量按取样网箱计得的平均数计算。 表 3 取样比例 7.2.1 体积法 由放流苗种承担单位将 取样网箱中的 鱼苗均匀地装入同样大小的容器中,每 10个 20个容器为一个取样 批次;再由监督和技术人员随机取其中 1个 2个容器进行全部计数。根据 取样 批次数及每个批次所计容器中尾数的平均值计算整个网箱的总苗量。 7.2.2 重量 法 将取样网箱鱼苗全部称湿重 (沥干至滴水后的湿重 ),每

10、次称量毛重应控制在 3 kg6 kg,除去皮湿重后得到该网箱的总湿重。每个 取样 网箱取 2次 以上 样品 ,每个样品取 1 kg以上,计数得到 单位重量尾数,根据总重量和单位重量尾数计算整个网箱的总苗量。 8 标志方法 8.1 总则 采用挂牌标志法或 荧光 标志法。标志时应避开大潮汐期,夏季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标志前可用1.510-5 2.010-5浓度的丁香酚等进行麻醉 , 标志后 应对 鱼体进行伤口浸泡消毒。标志工作应由经过培训的熟练人员进行操作。 8.2 挂牌标志法 标志牌规格宜采用长 14 mm16 mm、宽 4 mm5 mm、厚 0.18 mm0.2 mm的跑道形聚乙烯薄片,每片重

11、量不超过 0.015 g,标志牌上应标明牌号、回收单位及电话号码。 标志位置 在背鳍基部 后部 。 8.3 荧光 标志法 荧光标志采用美国西北海洋科技公司 (Northwest Marine Technology, Inc.)生产的胶体注射液。荧光标志部位宜在上颌后方。 9 苗种 运输 暂养网箱数 (个 ) 20 20 取样比例 (%) 15 10 DB33/T 754 2009(2013) 4 放流苗种采用活水船运输 。运输船装苗密度,根据运输距离长短和鱼苗规格大小,按表 4执行。 表 4 苗种运输密度 运输时间( h) 3 36 612 5cm苗装运输密度 (104ind/m3) 1.22

12、.0 0.81.2 0.50.8 12cm标志苗运输密度 (104ind/m3) 0.30.5 0.20.3 0.10.2 10 放流时间 和 数量 及 方法。 10.1 时间 苗种放流时间 为 6月 7月 , 标志鱼放流时间 为 9月 10月或翌年 4月 。 10.2 数量 每批次放流数量应大于 5105尾 或一次性放流完, 标志鱼每批次放流数量应大于 1104尾 。 10.3 方法 选择平潮时放流 ,投苗时船速控制在 1 kn之内,将苗种 尽 可能贴近海面 ,最高不超过 1 m,带水缓缓投入水中。若放流海区有 8级以上大风天气,应暂停放流。 11 效果调查与评价 11.1 定点调查 调查方

13、法 参照 GB 12763.6 执行 。 11.2 社会调查 放流前后应 定期对放流水域周边渔区进行 社会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各种大黄鱼作业 生产情况调查 、 市场 调查 及问卷调查 。 11.3 标志鱼回收 标志鱼放流后应张贴 标志 回收海报,回收时做好详细记录 ( 参 见 附录 B) 和统计分析。 11.4 效果评价 在每一个增殖放流周期结束时,进行增殖效果评估,编写评估报告。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内容应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DB33/T 754 2009(2013) 5 附录 A ( 资料 性附录) 大黄鱼苗种 主要病害症状 大黄鱼苗种主要病害症状 见表 A.1。 表 A.1 大

14、黄鱼苗种主要病害症状 病害种类 症 状 刺激隐核虫病 病鱼体表、鳃、眼角膜和口腔等与外界相接触处,肉眼可观察到许多小白点,严重时病鱼体表皮肤有点状充血, 鳃和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白色混浊状薄膜。病鱼食欲不振或不摄食,身体瘦弱,游泳无力,呼吸困难,最终可能因窒息而死。 本尼登虫病 寄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寄生数量多时病鱼呈不安状态,往往在水中异常地游泳或向网箱及其他物体上磨擦身体;体表粘液增多,局部皮肤粗糙或变为白色或暗蓝色。严重者体表出现点状出血,溃疡,食欲减退或不摄食。 淀粉卵涡鞭虫病 营养体主要寄生在鱼类的鳃上,其次是体表皮肤和鳍,病情严重的鱼肉眼看上去有许多小白点。病鱼游泳缓慢,无力地浮于

15、水面,鳃盖开闭不规则,口常不能闭合,有时喷水,呼吸困难,有时靠 在固体物上、网衣上,磨擦身体。 瓣体虫病 寄生在大黄鱼的体表皮肤和鳃上,寄生处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白斑。病鱼游泳无力,独自浮游于水面,鳃部严重贫血呈灰白色,并粘附许多污物,呼吸困难,病死的鱼胸鳍向前方但伸直,鳃盖张开。 肠炎病 病鱼腹部膨胀,内有大量积水,轻按腹部,肛门有淡黄色粘液流出。有的病鱼皮肤出血,鳍基部出血;解剖病鱼,肠道发炎,肠壁发红变薄。 体表溃疡病 病鱼体表皮肤褪色,鳃盖出血,鳍腐烂,有的在体表出现疖疮或溃烂。解剖病鱼,幽门垂出血,肠道内充满土黄色的粘液,直肠内白色粘液,肝脏暗红色或淡黄色 。 弧菌病 感染初期,体色多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于水面,有时回旋状游泳;随着病情发展,鳞片脱落,吻端、鳍膜烂掉,眼内出血,肛门红肿扩张,常有黄色粘液流出。 DB33/T 754 2009(2013) 6 附录 B ( 资料 性附录) 大黄鱼 标志放流回收情况记录表 大黄鱼 标志放流回收情况记录表 见表 B.1。 表 B.1 大黄鱼 标志放流回收情况记录表 序 号 船 (人 )名 作业方式 标志牌号 重捕 时间 重捕 海区 体 长 (cm) 体 重 (g)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