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795-2010(2014)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241898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4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795-2010(2014)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33 T 795-2010(2014)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33 T 795-2010(2014)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33 T 795-2010(2014)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33 T 795-2010(2014)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150 B51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 33/T 795 2010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release and enhancement of swimming crab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2010 - 07 - 30 发布 2010 - 08 - 30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795 2010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标准化 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2、。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永东、王伟定、张洪亮、徐开达。 DB33/T 795 2010 1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疣梭子蟹(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增殖放流的术语和定义、海域条件、苗种来源和 质量、 苗种 标 记与放流 、 跟踪调查和 效果评 估 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三疣梭子蟹的增殖放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

3、标准 GB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 第 6部分 :海洋生物调查 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 第 4部分 :海水分析 NY/T 5163 无公害食品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 SC/T 2014 三疣梭子蟹 亲蟹 SC/T 2015 三疣梭子蟹 苗种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3.1 增殖放流 向渔业水域投放 人工繁育的水产苗种以增加其种群数量的活动。 3.2 头胸甲 甲 宽 头胸甲两侧棘尖端之间的直线距离。 3.3 头胸甲 甲 长 从头胸甲的中间棘尖端至头胸甲后缘的垂直距离。 3.4 规格合格率 符合规格要求的放流苗种占该批放流苗种总数的百分比。 3.5 伤残

4、率 伤残个体数占该批放流苗种总数的百分比。 DB33/T 795 2010 2 3.6 畸形率 畸形个体数占该批放流苗种总数的百分比。 3.7 死亡率 装运过程中死亡个体数占该批放流苗种总数的百分比。 3.8 标志放流 用特定的方法在生物体上某一部位做上标志或标记,放入增殖水域,通过重捕(回捕)与标志回收,掌握其分布、洄游和生长等变化规律。 3.9 挂牌标志法 将标志牌固着在蟹体可见部位的方法。 3.10 金属线码标志法 又称数字式线码标记系统,金属标志是通过标志枪将标记体注入蟹体内,标志蟹的检测有专门的设备。 3.11 干重计数法 对抽样苗池(或装苗桶、装苗箱)内苗种沥干水全部称重,在称重过

5、程中随机取 3批以上的样品计算平均单位重量的苗种尾数,根据总重量和单位重量尾数计算抽样苗池(或装苗桶、装苗箱)总的苗种数量。 4 海域环境 4.1 海区 三疣梭子蟹的产卵场、索饵场,饵料生物丰富,适合于生长繁殖,并 远离排污口、海洋倾废区 等不利于生长栖息的海域。 4.2 理化因子 盐度在 20 33,水温与暂养的温度相差 2 以内,水质符合 GB 11607 规定。 4.3 底质 底质为泥沙或沙泥质,无还原层污泥。 5 苗种来源和质量 5.1 亲体 来源于 自然海域 , 体重 300 g 以上的个体。体质健壮,体色和体形正常,无伤、无病、无寄生虫。DB33/T 795 2010 3 其它 按

6、照 SC/T 2014 规定执行。 5.2 培育 苗种培育按照 NY/T 5163 规定执行。 5.3 规格 苗种规格要求达到仔蟹期及以上,头胸甲 甲 宽 6 mm、体重 0.013 g。适宜 放流 标志蟹 的 规格为头胸甲甲长 40 mm、头胸甲甲宽 90 mm。 5.4 质量 苗种质量应符合 SC/T 2015规定。 5.5 可数指标 苗种的规格合格率、死亡率、畸形率、伤残率等可数指 标应 符合表 1规定。 表 1 可数指标要求 序号 项目 指标 1 规格合格率 % 85 2 死亡率 % 3 3 畸形率 % 2 4 伤残率 % 5 5.6 质量检测及判定规则 5.6.1 苗种的检验检疫应符

7、合 SC/T 2015 规定。药残检测中氯霉素、孔雀石绿不得检出。 5.6.2 放流前 3 d 5 d,由技术人员对苗种感观质量、可数指标、病害、药残等进行检测,随机取样3 次,每次不少于 50 只,每项指标均应符合检测要求,否则判定该批次苗种不合格。 5.6.3 苗种种质质量由检验检疫机构检验 。若对判定结果有异议,可复检,并以复检结果为准。 6 苗种标 志 与放流 6.1 标志方法 6.1.1 挂牌标志法 适宜的 标志部位 在 游泳足 基部 。 标志牌规格宜采用长 10 mm 16 mm、宽 2 mm 5 mm、厚 0.1 mm 0.2 mm的跑道形聚乙烯薄片,每片重量不超过 0.015

8、g,标志牌上应标明牌号、回收单位及电话号码。 夏季标志时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 , 应对 标志后的蟹 体伤口进行消毒 处理 。 6.1.2 金属线码标志法 线码的标记部位一般为三疣梭子蟹的游泳足 基部 或螯足基部。 标记用的金属线码一般用直径 0.25 mm的磁性金属丝制作,标上有编码,能区分不 同个体。 6.2 抽样和计数 6.2.1 抽样 对每一批次放流苗种进行随机抽 样 计数,抽样率在 20%及以上 ,抽取样本的计数率在 10%及以上。 DB33/T 795 2010 4 6.2.2 计数 采用干重计数 法 。 6.3 生物学测定 从样品中随机抽取 3批进行生物学测定,每批不少于 30只,测

9、量头胸甲甲宽和体重(精度 1 mm、 0.001 g)。 6.4 苗种运输 6.4.1 桶装运输 采用装苗桶带水充氧运输,桶内放置适当水草或网片, 桶内水量以不超过桶容量的 90为宜, 适宜放苗密度为每升水体 300只以内的 仔蟹期幼体 , 陆路可采用车运,应尽量避免路途颠簸。装苗和运输时间宜在 12 h以内,途中不间断充氧,并采用 遮阳措施避光 , 桶内温度宜控制在 18 23 。可使用密封好的冰块降温。 6.4.2 苗袋充氧运输 将苗种装入容积 20 L或相近规格的双层无毒塑料袋,袋内 放置 经海水浸泡后的水草或稻草(未腐败), 再加入适量的海水, 仔蟹期幼体 适宜 装 苗密度为每升水体

10、600只以内,充氧扎口 ,气和水的比例宜控制在 2:1左右,再装入塑料泡沫箱( 800 mm 300 mm 450 mm)或相近规格的纸箱,每箱 数 袋 ,苗 箱用胶带密封。装苗和运输时间宜在 8h以内 , 箱内可加入适量冰袋降温 , 袋内温度宜控制在 18 23 。 6.4.3 其他运输方法 在保 证苗种质量的前提下,可以使用其他适宜的运输方法。 6.4.4 装苗用水要求 装苗用水应符合 GB 11607规定。 6.5 放流 6.5.1 时间 苗种的放流 时间 在 4月 7月,底层水温回升至 15 以上。供苗单位在放流前 7 d应进行苗种质量检测,并择期放流。若放流海区有 最大风力 8级及以

11、上 或 3级以上海浪,应暂停放流。标志蟹适宜的 放流时间 为 4月 5月 或 10月 11月 。 6.5.2 方法 将苗种 运输至指定放流地点,放流前抽检成活率、伤残率、测量放流点海水温盐度, 然后使用无损伤的放流装置将蟹苗缓缓放入海水中,放苗时船速控制在 1 Kn 内或停船放流。 7 跟踪调查和效 果评估 由各级放流主管部门组织科研单位进行放流跟踪调查、效果评估 。 放流前进行增殖放流水域的本底调查;放流后进行增殖放流水域及其周边水域的跟踪调查、陆上社会调查和回捕调查, 跟踪调查方法按GB 12763.6和 GB 17378.4规定执行,汇总调查数据和信息,进行效果评估, 编写评估报告 , 最长每隔 5年 进行一次。 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内容应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