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2343.3-200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3部分 1 500 000 1 1 0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pdf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244108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95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2343.3-200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3部分 1 500 000 1 1 0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GB T 12343.3-200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3部分 1 500 000 1 1 0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GB T 12343.3-200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3部分 1 500 000 1 1 0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GB T 12343.3-200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3部分 1 500 000 1 1 0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GB T 12343.3-200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3部分 1 500 000 1 1 0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07040A 79 a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 234332009部分代替GB 14512-199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3部分:1:500 000 1:1 0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Compil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national fundamental scale mapsPart 3:Compil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1:500 000 1:1 000 000topographic maps2009-02-06发布 2009060 1实施丰瞀髁紫瓣警糌瞥霎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目 次GBT 1

2、234332009前言gI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地形图基本要求41数学基础42图幅规格43其他要求5地形图要素综合与表示的基本要求51水系-52居民地及设施53交通-54地貌-55管线56境界-57植被与土质58经纬线的表示6编绘技术方法及要求6i编绘技术流程-62编绘顺序63元数据文件录入及图历簿的填写7准备工作71制图资料的选择一72制图资料的分析与评价一73制图区域的研究74编绘技术方法的确定及专业设计书拟定8地形图要素的综合与处理81基本数据预处理一82制作综合参考样图83要素的更新与综合”84数据接边一9地形图制作91要素符号化及图形编辑,92地形图接边93地形图图

3、廓整饰94成果形式一附录A(资料性附录) 1:1 000 000地形图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公式、变形分布及图幅边长,000000加MM:2:2MM掩捕埔M”埘均”刖 昌GBT 1234332009GBT 1234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I:25 000 1:50 000 i:1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第2部分:1:25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第3部分:1:500 000 1:1 0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本部分为GBT 12343的第3部分。本部分代替GB 14512-19931:1 0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中的编绘规范部分。本部分与GB 14512

4、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按照GBT i12000对标准格式进行修订;在“地形图要素综合与表示的基本要求”章节中增加GBT 202574地形图图式中所增加的地物要素的选取指标,并对一些地物要素的选取指标作适当修改;在“编绘技术方法及要求”章节中增加了地形图编绘流程图以及“先要素选取再符号化编辑”和“要素选取与符号化编辑同时进行”的编绘方法,删除展点、拼贴、标编等传统的作业方法;在“准备工作”章节中删除了区域编辑设计书中有关清刻绘作业方法的说明;现势性资料的使用由“截止至印刷原图送厂之前”修改为“截止至成图提交验收之前”;删除原标准第6章“印刷原图制作”和第7章“地图的印刷”章节。本部分的附录A

5、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由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马晓萍、肖国雄、刘小强。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4512 1993GBT 1234332009引 言地形图编绘规范国家标准GB 12343(1:25 000 1:5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 12344120 3 2稠密区 1020 4 3 根据不同地区的结构中密区 031O 5 4 特征和规模在区域编稀疏区 0103 6 5 辑设计书中确定极稀区 gomrn2轮廓式 4 mrI,30 mn,单圈式 30mm2轮廓式 4mm23

6、0mm2双圈式 县级及县级以上-:4mm2单圈式 县级以下5232用街区式图形符号表示的居民地居民地街区面积大于30 mm2的用街区式图形符号表示,概括街区平面图形时应注意:a)街区单元面积在城镇房屋密集区的最大面积一般不超过20 mill2,城市外围房屋稀疏区及乡村居民地街区单元的面积一般不超过4 mm2。最小图斑一般不小于图上2 mm2,狭长街区单元的宽度不小于06 mm。街区内空地面积大于2 mm2的应表示。b)应清晰反映居民地外围轮廓,街区凸凹拐角在图上小于o5 lnm的可综合。街区外轮廓附近的小居住区,图上距离大于1mm的且面积超过2mm2的可单独以平面图形表示,不足2mm2的可改用

7、普通房屋符号表示。选取能反映居民地外围轮廓的普通房屋。c)选取街道时,应正确显示居民地内部的主要通道。宜选取与公路相接的街道,并应注意反映其矩形、放射形或不规则形等街区类型。d)河流、铁路、高速公路可通过街区。其他道路不直接通过街区图形,道路应对准街道线中心表示出,并保持02 mm的距离。5233用轮廓式图形符号表示的居民地居民地街区面积大于4 mm2且小于30 mm2的用轮廓式图形符号表示,概括轮廓图形时应注意:a)应正确显示居民地的范围和轮廓特征,保持轮廓的明显拐角、弧线或折线等形状,凸凹拐角在图上小于05 mm的可综合。轮廓外围零散分布的普通房屋不表示。b)河流、铁路、高速公路可通过街区

8、(如果压盖严重,可以与轮廓图形边缘相接),其他道路则与轮廓图形边缘相接。5234用圈式图形符号表示的居民地居民地街区面积小于4 mm2的用圈式图形符号表示。县级及以上居民地用双圈式图形符号表示,县级以下居民地用单圈式图形符号表示。圈形符号中心一般配置在居民地的结构中心;若居民地结构分散则配置在主要建筑区中,或居民地7GBT 1234332009内线状地物交叉点处,或普通房屋符号密集处。位于小岛、狭长岬角的居民地,圈形符号的中心应配置在陆地上。用圈形符号表示的居民地应正确反映其与道路、河流等地物之间的相切、相割、相离的位置关系。524居民地的名称注记5241居民地行政等级居民地按行政等级分为:a

9、)首都Ib)省级行政中心;c)地级行政中心;d)县级行政中心;e)乡、镇级行政中心;f)村庄等。凡选取的居民地一般均应注记名称,并以不同的字体与字大区分居民地的行政等级。5242居民地名称注记居民地名称注记要求见表8。表8居民地名称注记居民地行政等级 1:500 000地形圈 1:1 000 000地形图 备 注a)按行政名称注全名; a)地级按行政名称注垒名; 自治州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县及县级以上 b) 当行政中心名称与驻地名 b)县级按行政名称注专名; 地区、盟行政公署以行政中政府行政中心 称不一致时,驻地名称括注 c) 当行政中心名称与驻地名 心驻地名称注出,并在其名称不一致时,驻地名称

10、括注 称下方绘一横线a)镇级按行政名称注全名,当 a)乡级按行政名称注全名;乡、镇级政府行 行政中心名称与驻地名称 b)镇级按行政名称注专名政中心 不一致时,驻地名称括注;b)乡级按行政名称注专名人烟稀少地区,注记可放大村庄 按自然名称注出一级注出农、林、牧、渔场、科研等单位 注全名,“国营”二字省略注1:专名为一个字时应注全名。注2:自治县、旗,民族乡等的名称应注全名。居民地名称应配置适当,指示明确,并避免注记压盖居民地出入口、道路交叉口及其他重要地物。居民地跨图幅时,面积较小部分其名称以细等线体字注于图廓间。525居民地设施的选取与表示5251居民地设施选取原则工矿、名胜古迹、宗教、科学测

11、站等场所、设施和其他独立地物应视不同的密度和地形情况进行取舍:a) 在街区式居民地内部一般不表示。b) 在城市外围及居民稀疏区,应选取表示高大明显、有一定方位意义的突出地物,或有一定历史、文化意义的文物古迹以及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发展水平的地物,如电视发射塔、省级及省级以上保护的文物古迹、宗教设施、宝塔、各类科学测站等,在l:500 000地形图上的装机容量25万kW、在1:1 000 000地形图上的装机容量10万kW以上的发电厂(站)也应表示,有名称的选注名称,核电站应加注“核”字。c)在居民地及地物稀少地区,独立地物应详细表示,有名称的应选注名称。d) 图上面积在2 mm24 I

12、TllTl2的盐田用不依比例尺的符号表示,大于4 mm2的盐田依比例尺表示。在1:500 000地形图上有名称的盐场应加注名称。5252长城及地类界的表示在1:500 000地形图上表示长城并区分完整部分和损坏部分;在1:1 000 000地形图上长城损坏8GBT 1234332009部分也以完整的符号表示。地类界在图上弯曲小于2 mm的可适当化简。地类界与地面有形的线状地物如道路、河流重合或相距窄于1 1Tim时,可以线状地物为界,但当与地面无形的线状地物如境界、架空的线状地物(如高压输电线等)重合时,应适当移动地类界以保持02 Film的间距;与等高线重合时可压盖等高线。526国外居民地的

13、表示国外城市其图形面积大于4 mm2的均用轮廓式图形符号表示,小于4 mm2的均用单圈式图形符号表示。名称注记按其行政意义以相应等级的注记字大表示。53交通531编绘要求正确表示道路的类别、等级、通向和形状特征,反映不同地区间交通网的密度对比,正确表示水运、空运及其他交通设施,正确反映交通与其他要素的关系。532铁路5321铁路的选取与表示单线、复线、窄轨铁路和建筑中的铁路一般应表示,但在城市内、近郊和工矿区内及车站附近的短支线和岔道,图上长度小于10 mm的可酌情舍去。城际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应加注说明注记,路段很长时,可每隔15 cm20 cm重复注出。5322火车站火车站应全部表示,过密时

14、可舍去慢车站。车站符号表示在站台一边;两边均有站台的,车站符号居中表示。当车站符号靠近乡镇级及以上居民地符号的,且表示有困难时可不表示车站;当靠近一般村庄,同时表示有困难时,只表示车站符号。车站应注出名称,但当车站名称与所在居民地名称一致且靠得很近时,车站名称可省略。533公路及其他道路5331城际公路的选取城际问的高速、国、省、县等各级公路均应选取。在城市近郊、工矿区等公路过密地区,图上长度不足10 mm,平行间距不足5 mm的短小岔线可酌情舍去。公路可注出技术等级代码,较长的可每隔15 cm20 cm重复注出,长度不足5 cm的可不注出。一条公路技术等级变化频繁时,应选择较低级的代码注出。

15、具有两个以上公路代码的路段其道路编号按管理等级高的注出公路代码,管理等级相同的按道路编号小的注出公路代码。主要铁路、国家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名称应用说明注记注出,名称需注“线”、“高速”。字边平行于道路,较长路线可每隔15 cIil20 cm重复注出。5332乡村道路的选取机耕路和乡村路、小路作为居民地之间、居民地与公路之间相互联系的补充,根据道路网密度大小进行选取。对贯通山区、林区、沙漠、草地、沼泽和作为境界的乡村小路应优先选取。山隘:择要表示,重要的应加注名称。5333道路的选取原则及密度指标选取道路时,应按由重要到次要、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进行,并注意保持道路网的密度差别和形状特征。道路网

16、格大小按居民地密度分区,其指标见表9。表9地形图道路网格大小居民地 居民地稠密区和较密区 居民地中密区 居民地稀疏区密度分区 1:500 000 1:1 000 000 1 2 500 000 1:1 000 000 1:500 000 1:1 000 000道路网格2 cm24 c, 1 cm23 cm2 3 cm25 cm2 2 cnl24 cm2 5 cm2以上 4 cm2以上大小9GBT 12343320095334道路的图形概括概括道路图形时应保持形状的基本特征。次要弯曲可化简,但对于急转弯、“之”字形弯道等有特征意义的弯曲则应夸大表示。当有多个“之”字形弯道并联,图上无法逐一表示时

17、,应在保持两端位置准确和“之”字形特征的条件下作适当化简。概括后的道路形状应与地貌、水系等要素协调。当道路与水系要素发生争位时,宜保持水系要素的位置准确,移动道路,保持图上02 mm间距。机耕路、乡村路和小路可进行较大程度的图形概括,只着重表示其走向。虚线表示的道路交叉点应以实部衔接,变换等级时,应以地物点为变换点。534道路附属设施5341桥梁以双线表示的河流上的车行桥一般应表示。5342隧道隧道:图上长1 mm以上的依比例尺表示,短于1 mm的适当选取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对于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连续隧道群,可表示两端隧道,中间酌情配置不依比例尺的隧道符号。5343水运设施码头、停泊场:在1

18、:500 000地形图上以双线表示的河流、湖泊及沿海港口中长度大于1 mm的码头均应表示;港口外的停泊场一般应表示。当河流宽度较窄难以表示时,可移至河流外侧表示。港口:在1:1 000 000地形图上沿海和远洋航行的海轮停泊港口和对外开放的内河港全部表示,其他内河港择要表示。灯塔、灯桩:根据灯光射程按表10规定选取表示。表10根据灯光射程选取灯塔、灯桩灯光射程(n mile) 1 2 500 000 1:1 ooo 00010 择要表示 一般不表示1015 酌情表示全部表示15 全部表示通航河段起止点:运河及枯水期能通行运输船的河流应表示通航河段起止点。航海线:港口问固定的航海线应表示,并应正

19、确表示航海线与岛屿、礁石、航行标志的关系。用说明注记加注起止点的地名和里程,若起止点在同一幅图内,则只注里程,地名可省略。5344空运设施表示国外飞机场及国内对外开放的民用机场,并应注记名称。54地貌541编绘要求正确表示各类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清晰显示山脉和分水岭走向,保持地貌结构线、特征点位置和名称注记的正确,处理好地貌与其他要素的关系。542等高线根据制图区域地形特征及资料情况,按表11规定选择等高距及任意瞌线。凡选取表示的任意曲线应加注高程注记。当基本资料上的等高线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可用草绘等高线符号表示。表11 基本等高距及等高线的选取1:500 000地形图 1:1 000 000

20、地形图a)等高距一般为100 m,在中山、高山区等高线过密 a)高度om2 000m,等高距为200m,并补充50 m等时,可采用200m; 高线。不等齐斜坡处宜补充500 m、1 500 m等高线;b)为反映地形特征,在平原、盆地、台地、高原等区域 b)高度2 000m以上,等高距为250 rib;可采用任意曲线补充表示。东部平原地区补充 c)为反映地形特征,东部平原地区补充20 m等高线;吐20 m、50 m、150 m等高线;吐鲁番盆地补充0 m、 鲁番盆地补充50 m、一lOO m、一150 m等高线一50 m、一100 m、一150 m等高线10表11(续)GBT 123433200

21、91:500 ooo地形图 1:1 ooo ooo地形图注1:一幅图内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注:零米和整千米的等高线加粗表示。注2:等高距为lOO m时,每500 111整倍数的等高线加粗表示;等高距为200 m时,每1 000 m整倍数的等高线加粗表示。543等高线图形的综合5431等高线图形综合要求综合等高线图形时应正确表示地貌的类型及形态特征,显示山脉的走向,反映不同类型地貌切割程度。正确表示山顶、山脊、谷地、斜坡、鞍部的形态特征,一般情况下是删除次要的负向地貌碎部,但在概括刃脊、角峰、冰斗、凹地、方山、盆地等的图形时,则可删除次要的正向地貌碎部。相邻两条等高线图上间距不应小于02 m

22、m,不足时可以间断个别等高线,但不应成组断开。为保持等高线图形的清晰和强调某些地貌形态的特征,个别等高线可局部适当移位(最大位移不超过13等高距),但应注意避免等高线与附近高程点之间出现矛盾。5432基本地貌形态的综合54321山脊正确表示山脊的形状、延伸方向及主脊与支脊之问的相互关系。山脊顶部等高线间距不小于05 mm。尖窄山脊的等高线可呈尖角形弯曲,等高线一般不应向下坡方向移位;浑圆形山脊上部等高线可稍向下坡方向移位,以适当扩大山脊部分。54322山头注意反映小山头的尖角形、浑圆形等特征。表示山脊上的山头和独立高地的闭合等高线最小面积一般不小于05 mm2,有境界通过的小山头可适当放大。有

23、高程注记的小山头,等高线表示不下时,可省去一条等高线。群集小山头可选择部分夸大表示,独立的小山头一般可夸大表示。沿山脊分布而又为同走向的小山头距离小于05 ITlm时可适当合并。54323谷地正确表示谷地大小、形态以及主支谷关系。图上相邻谷的谷口间距在一般情况下按表12规定。表12谷口间距谷口间距地貌类型1:500 ooo 1:1 ooo ooo中山、高山 5mm7ITem 4mm6mm丘陵、低山 4 rrlm6mm 3mm5mTl黄土、风成 3 mm5 mli1 2 nun4mm选取谷地时应按从大到小、由主及次的原则进行。有河流通过的谷地、主要鞍部以及道路通过的谷地应优先选取。概括谷地等高线

24、图形时应反映出谷地纵横剖面的形态特征,正确显示出谷底线、谷缘线的位置。谷底的同高程等高线在图上最小间距不应小于05 mm。在一般情况下应舍去支谷,突出主谷,或主谷的等高线比支谷的等高线向谷源方向伸人得长一些。54324斜坡注意反映出等齐斜坡、凹形坡、凸形坡、阶形坡、斜陡坡及受冰蚀的三角面、受风化的岩石坡面、受流水冲蚀的扇状坡面等特征。54325鞍部注意反映鞍部的对称与不对称特征。鞍部两侧最高两条对应等高线距离一般不应小于05 mm。11GBT 123433200954326凹地及示坡线图上面积大于1 mm2的凹地应予以选取,小于此面积的可选择夸大表示。群集凹地应注意保持其分布特征。凹地的边缘最

25、高一条等高线和底部最低一条等高线应表示示坡线,独立小山头、斜坡方向不易判读处、图廓边的丘岗及谷地也应表示示坡线。544高程点及等高线高程注记高程点应按地貌特征进行选取,其个数在地貌形态比较破碎复杂的地区应较多,比较完整简单的地区可较少。一般图上每100 cm2选取数量见表13。表13高程点、等高线高程注记选取指标1500 OOO I:1 000 000高程点数量个 等高线高程注记数量个 高程点数量个 等高线高程注记数量个平原 丘陵、山地 平原 丘陵、山地 平原 丘陵、山地 平原 丘陵、山地10左右 1015 510 1015 1520 510 1015一般优先选取图幅内最高点、凹地最低点、河流

26、交汇处、主要湖泊岸线旁、道路交叉处及著名山峰、山隘等处的高程点,并注意协调处理高程点与等高线等要素的矛盾。等高线高程注记选取数量见表13,注记字头朝向高处。545等深线、水深注记5451等深线表示水深为10 Ill、20 m、50 in、100 nl、200 ITI、500 m、i 000 m、l 500 In、2 000 m、2 500 m、3 000 m及3 000 m以上的1 000 in整倍数的各条等深线。等深线应加注记,注记一般成组配置,字头指向浅水处。在斜坡方向不易判读处和最低一条封闭等深线上应表示示坡线。在i:1 000 000地形图上,水下海山、海丘在图上面积较小,因其坡陡而不

27、能以等深线表示时,以特殊水深符号表示,并引注水深。在概括等深线时一般扩大浅水区,缩小深水区。陡坡地段的等深线问距小于02 mm时可中断个别等深线。5452水深注记注记的密度按浅水密、深水稀的原则,并根据海底地形确定。图上每100 cm2内一般选取1030个,近海岸区选取30个左右,海盆和海槽地区选取10个左右;在航道两侧浅滩、河口、岛、礁周围及地形陡变处的水深注记以及深潭、海盆及海区最深处的水深注记要优先选取。水深注记的中心表示测深点的位置,注记注至整米。546典型地貌的编绘5461冰川地貌的编绘正确表示冰雪区与裸露区的范围、面积对比以及不同形态特征;正确表示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冰斗

28、、角峰、刃脊、冰川槽谷等冰川地貌及冰碛垄、冰碛丘陵等冰碛地貌。用地类界表示出雪域范围,地类界的概括应与等高线图形相适应。粒雪原的选取面积见表14。表14粒雪原及裸露区面积比例尺 1:500 000 1 21 000 000粒雪原面积及裸露区面积 4 mm2 2 mm2粒雪原图上面积大于表14规定的应表示,零散分布的图上面积不足时也应夸大表示一部分,以反映粒雪原与裸露区面积对比和粒雪原分布的特点。粒雪原之间图上间距小于1 mm时可合并。粒雪原内的裸露区图上面积大于表14规定的应表示,小于规定的视情况夸大或合并到粒雪原内。图上长度2 mm5 mm且宽度小于1 mm的冰川用半依比例尺符号选取表示,作

29、为河源的冰川应12GBT 1234332009优先选取。雪山内的冰面等高线、冰碛、冰塔能清晰表示的均应表示。5462黄土地貌的编绘正确表示黄土沟间地貌及沟谷地貌。保持黄土塬、梁、峁顶的平缓特征及黄土沟谷纵横、谷壁陡峭、地形支离破碎的特征。在黄土阶地和山麓倾斜平原地带,由于等高线落选而使沟谷不能完整显示,可改用双线或单线冲沟符号表示。冲沟图上长度大于4 mm的应表示,冲沟之间的间距见表15。冲沟宽度小于04 nlrn的用01 mm04 mln的单线表示,宽度大于04 mm的用双线符号依比例尺表示。表15冲沟间距黄土漏斗选择表示,以显示该地貌的特征。5463岩溶地貌的编绘通过对溶斗(封闭洼地)、孤

30、峰、峰丛、峰林的取舍和等高线图形的综合以表示溶蚀高原、溶蚀山地、溶蚀丘陵和溶蚀平原的不同形态特征:a) 洼地图上面积小于07 mm2的可改用溶斗符号选择表示。b)峰丛、峰林以取舍为主,在有明显走向的峰林地区,位于同一基底的峰体可合并表示。图上面积小于04 mm2的峰丛、峰林可选择夸大表示。对1:500 000地形图上面积小于05 mmz的孤峰、1:1 000 000地形图上面积小于035 mm2的孤峰,应择其高大的、能反映分布特征的用符号表示。5464风成地貌的编绘风成地貌其地面物质组成和形态差异分为:风成山地、风蚀残丘、戈壁和沙漠等主要类型。a)表示风成山地时,应反映基岩裸露,山体破碎,棱角

31、明显,沟脊狭窄以及山麓地带遍布洪积物的特征。b) 表示风蚀残丘地貌时,图上面积大于1 cm2的残丘地应表示,符号的配置应正确显示其分布范围和该地区的主导风向。c)沙砾地、戈壁滩图上面积大于1 crn2的应表示,符号配置应正确反映其分布范围。d)表示沙漠时应反映其稳定程度、分布范围、规模大小、形态特征及其与风向的关系。图上面积大于1 cm2的各种沙地地貌应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基本资料上用等高线表示的各类沙地地貌,因缩小后等高线显示不清或等高线落选时,可改用相应的符号表示。547火山地貌的编绘火山El用符号表示,较密时可适当取舍。以等高线表示的火山地貌应注意反映锥体形状、凹形斜坡以及放射性冲沟等特征

32、,并注意表示火口湖、河流、堰塞湖、瀑布、泉等。548其他地貌符号的使用其他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可择要用相应的符号表示:a) 山洞、溶洞表示著名的,并注出名称。b)陡崖、陡坎在1:500 000地形图上长5 ID_tD且比高5 m以上的应表示,并注出比高;1:1 000 000地形图上长3 mnl且比高5 rll以上的应表示。c)露岩地、陡石山在1:500 000地形图上应表示。成片分布的露岩地在其范围内均匀配置符号,小块独立分布的其符号一般配置在原资料的位置上;图上长度小于5 mm或宽度小于2 mm的陡石山可改用等高线表示。549地理名称注记地理名称注记包括山峰、山脉、谷地、盆地等。1 3

33、GBT 1234332009a)重要山峰、山隘、独立山头等的名称一般应注出,注记字大根据山体大小和著名情况分级注出。b) 山岭、山脉名称一般应注出,注记大小应保持一定级差。注记位置沿山脊走向排列。若山脉名称在基本资料上未注出者,应根据有关的参考资料加注。跨越国界的山脉名称,一般按各国所用的名称在各自国境内分别注出。c)盆地、沙漠、山峡、山谷、冰JII等名称按其范围、方向注出,并保持一定级差。55管线551海底光缆、电缆表示敷设于海底用于传输光、电通信信号的缆线,并分别加注“光”、“电”注记。552管道表示大型矿区通往港口及大城市的输送石油、天然气、水等的大型管道,并加注相应的说明注记。56境界

34、561编绘要求正确反映境界的等级、位置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不同等级的境界重合时应表示高等级境界符号,与其他地物不重合的境界线应连续表示;境界的交汇处和转折处应以点或实线表示。境界符号两侧的地物符号及其注记不应跨越境界线。562国界国界线应根据相关要求准确表示出,并在出版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a)表示国界时应注意:1) 国界应准确表示,在能表示清楚的情况下一般不应有较大综合或位移。国界的转折点、交叉点应用国界符号的点部或实线段表示。l:500 000地形图上还应表示国界上的界桩和界碑。2)按规定表示位于国界线上和紧靠国界线的居民地、道路、山峰、山隘、河流、岛屿和沙洲等地物,并明确其领属关系。3

35、)边界条约上提到的名称应按条约附图尽量表示,各种注记不应压盖国界符号,并应注在本国界内。b) 以河流及线状地物为界的国界表示方法:1) 以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为界的国界,当河流用双线表示且其闻能表示出国界符号时,国界符号应不间断表示出,并正确表示岛屿和沙洲的归属;河流符号内表示不下国界符号时,国界符号应在河流两侧不间断地交错表示出,岛屿、沙洲归属用说明注记括注(国名简注)。2) 以共有河流或线状地物为界时,国界符号应在其两侧每隔30 mm50 m132交错表示34节符号,岛、洲归属用说明注记括注(国名简注)。3) 以河流或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国界符号在相应的一侧不问断地表示出。563国内各级行政

36、界线省级境界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校核,地(市)、县级境界用最新编绘出版的地图或最新勘界成果和行政区划变动资料进行枝核。两级以上的境界重合时只表示高一级的境界。各级境界以线状地物为界时,能在其线状地物中心表示出符号的,在其中心每隔30 mm50 ranl表示34节符号;不能在其中心表示出符号的,可在线状地物两侧每隔30 mm50 lIkrn交错表示34节符号。在明显转折点、境界交接点以及出图廓处应表示境界符号。应明确岛屿、沙洲等的隶属关系。“飞地”界线用其所属的行政单位的境界符号表示,并加隶属说明注记,如“属省县”或“属县”,飞地范围太小注不下说明注记时,可用带圈数字编号,图廓外加附注说明:“图内编

37、号:属省县(或属县)”。飞地面积小于10 mm2时可不表示界线,若其内有乡、镇级以上居民地时应在名称下方括注隶属说明。】4GBT 1234332009564国外界线国外地区的国界、外国一级行政区划界(用国内省界符号表示)应表示。克什米尔地区界用特殊地区界符号表示。565 自然、文化保护区界线国家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范围界线应表示,并在范围内注记名称。当界线无法确定时,可只在中心部分加注名称;面积过小无法注出名称时可不注记。566境界线晕带的表示国界、省级行政区界线、特别行政区界线和地级行政区界线应加绘色带。我国国界色带以国界符号的中心线为准向国外一侧表示;以河中心线为界的以国界符号

38、的中心向国外一侧表示,以河流为界的则以河流外缘向国外一侧表示。其余境界色带均为“骑带”,其中国外地区的国界和一级行政区界的色带宽度分别为25 mm和15mm宽。567行政区域名称注记1:1 000 000地形图上省级行政区和地区级行政区应在其行政区范围内用表面注记注出名称,其字体、字大按GBT 202574规定的相应级别,但应注出全名。跨图幅的政区,当图内面积很小时,可将其名称用25 mm的细等线体在图廓间注出。57植被与土质571编绘要求应正确反映出植被和土质的主要类型及范围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与河流、道路符号间距小于1 mm时,可以河流、道路为界。毗连成片的同类土质、同类植被其图上间距小

39、于l mm时可以适当合并,范围线弯曲小于2 mm2 mm的可以化简。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可配合表示,但植被连同土质符号不宜超过三种,符号的配置应与实地植被的主次和稀密情况相适应。荒漠地区植被选取指标可低于下述规定。配置植被符号时,不要压盖其他地物符号,在各植被范围内至少应配置一个符号。572经济林图上面积大于16 mm2的应表示,小于此面积的一般不表示,仅在植被稀少地区或小面积分布成片地区适当选取,图上面积小于1 mm2的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573林地成林、幼林、竹林在图上面积大于25 mm2的分别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小于此面积的一般不表示,仅在植被稀少地区或小面积分布成片地区适当选取,图

40、上面积小于10 mm2的用其小面积符号表示。图上宽度不足1 mm但长度大于8 mm的狭长林带用狭长符号表示。图上面积大于25 mm2的林中空地应表示。大面积的成林中夹有灌木林的只表示成林。防护林在图上长度大于5 mm时应表示,并正确表示防护林网的平面图形特征。灌木林在图上面积大于1 cm2时应表示,小于此面积的一般不表示。574草地、盐碱地及其他土质图上面积大于1 cm2的草地、盐碱地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沙砾地、戈壁滩、残丘地的表示见5464。58经纬线的表示图幅内的经纬网线应表示,其间隔见表16。表16图幅内经纬网线间隔经纬差 1:500 000 1:1 000 OOO经差 30 1纬差 2

41、0 1GBT 12343320091:1 000 000地形图上应表示北回归线。6编绘技术方法及要求61编绘技术流程地形图编绘一般应使用大于成图比例尺的地形图的数据库数据或制图数据进行缩编,如已有的1:500 000或1:1 000 000地形图的数据质量较好时,可利用现势资料对其进行要素的更新。编绘时可先要素选取再符号化编辑,也可要素选取与符号化编辑同时进行。图1显示了以地形图数据库数据为基础,先要素选取再符号化编辑的编绘流程和以地形图制图数据为基础,要素选取与符号化编辑同时进行的编绘流程。62编绘顺序编绘应按有利于要素关系协调原则和重要要素在先、次要要素在后的顺序进行。63元数据文件录入及

42、图历簿的填写元数据文件及图历簿应能全面、正确反映每幅地形图的编绘过程。应详细记载所编图幅的数学基础、平面控制点坐标、数据源、数据分层、图幅编绘说明、图幅接边、资料使用情况、主要问题的处理情况和成图质量评定等内容。7准备工作71制图资料的选择711基本资料应搜集不小于成图比例尺、精度符合要求、现势性强的地形图数据库数据或制图数据作为基本资料。712补充资料作为基本资料的补充或参考,还应搜集以下资料:a)基本资料的元数据文件或图历簿;b)已有1:500 000或1:1 000 000地形图资料;c)具有权威性的、现势性强的与地形图要素有关的专题资料;d)最新编绘出版的省、地、县地图和地图集等。71

43、3基本资料的搜集及使用应截止至编绘作业之前。对于县级以上居民地的行政等级、政区变动,铁路,省道以上公路,重大水利工程等重要要素,其现势性资料的使用一般截止至成图提交验收之前。72制图资料的分析与评价对于确定为制图所需使用的资料,应进行分析,并做出简明评价和确定其使用程度。评价内容一般包括:a)测制单位、数学基础、成图年代等;b) 地形图内容精度、现势性、可靠性与完备性等;c) 各地物要素同本部分及GBT 202574中符号分类分级的符合程度及转换原则。根据以上分析、评价,确定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参考资料的使用程度及方法。73制图区域的研究制图区域的研究是以基本资料为基础,结合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从整体上了解制图区域的地理概况和基本特征。研究的主要内容为:a)居民地的分布特点和密度差别,居民地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及行政意义等;b)道路的等级、通行情况、分布特点和密度差别;c)各级境界状况,特别是未定的国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