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6514-2011 互叶白千层(精)油,松油烯-4-醇型[茶树(精)油].pdf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245978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0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6514-2011 互叶白千层(精)油,松油烯-4-醇型[茶树(精)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GB T 26514-2011 互叶白千层(精)油,松油烯-4-醇型[茶树(精)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GB T 26514-2011 互叶白千层(精)油,松油烯-4-醇型[茶树(精)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GB T 26514-2011 互叶白千层(精)油,松油烯-4-醇型[茶树(精)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GB T 26514-2011 互叶白千层(精)油,松油烯-4-醇型[茶树(精)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71.100.60 Y 41 道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6514-2011 互叶白千层(精)油,松油烯-4-醇型茶树(精)油Oil of Melaleuca alternif olia ,terpinen-4-o1 typeC tea tree oil) CISO 4730:2004 ,MOD) 2011-05-12发布2011-11-01实施暂且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去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T 26514-2011 剧吕本标准修改采用ISO4730:2004(互叶白千层油,松油烯-4醇型(茶树油)。本标准与IS04730:2004相比,主要技

2、术差异如下:删除了ISO4730: 2004的取样方法;试验方法采用香料通用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旋光度由+50+150改为+lO+150,特征组分含量由勺,8-按叶素等15个组分改为1,8-按叶素、松油烯-4-醇2个组分;增加了检验规则;对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保质期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增加了附录B茶树(精)油代表性和特征性组分含量范围。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香料研究所、广东省林化产品质量检测站、南宁万家辉香料有限公司、华南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昆明艾谐香料制造

3、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其璋、沈晓玲、白撞嘉、袁敏、林承杰、徐易、曹怡。I GB/T 26514-20门1 范围互叶白干层(精)油,松油烯-4-醇型茶树(精)油本标准规定了互叶白千层(精)油,松油烯-4-醇型茶树(精)油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本标准适用于互叶白千层(精)袖,松油烯-4-醇型茶树(精)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4、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1538-2006精油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通用法(ISO7609:1985 , IDT) GB/T 11540香料相对密度的测定(GB/T11540-2008 ,IS0 279 :1998 , MOD) GB/T 14454.2香料香气评定法GB/T 14454.4香料折光指数的测定(GB/T14454. 4-2008 ,IS0 280:1998 , MOD) GB/T 14454.5香料旋光度的测定(GB/T14454. 5-2008 ,IS0 592:1998 , MOD) GB/T 14455.3香料乙醇中溶解。如度的评估(GB/T14455.3-2008

5、, IS0 875 :1 999 , MOD)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互叶白干层(精)油,松油烯-4-醇型荼树(精)油oil of Melaleuca alternifolia , terpinen-4-ol type (tea tree oiO 用水蒸气蒸馆法从生长在中国南方的互叶白千层树Melaleucaalternifolia (Maiden et Betche) Chee口的叶和嫩枝中提取的精油。以下称茶树(精)油。4 要求4. 1 色状:无色至淡黄色澄清液体。4.2 香气:特征香气。4.3 相对密度(20.C/20 .C) :0. 8850. 906。4

6、.4 折光指数(20.C): 1. 475 O1. 482 O. 4.5 旋光度(20.C):十10十150。4.6 溶混度(20.C):l体积试样混溶于2体积85%(体积分数乙醇中,呈澄清溶液。4. 7 特征组分含量(GC):见表1。表1特征组分含量特征组分含量1,8-按叶素5 松泊烯-4醇二主30以%表示GB/T 26514-20门5 试验方法5. 1 色状的检定将试样置于比色管内,用目测法观察。5.2 香气的评定按GB/T14454.2的规定。5.3 相对密度的测定按GB/T11540的规定。5.4 折光指数的测定按GB/T14454.4的规定。5.5 旋光度的测定按GB/T14454.

7、5的规定。5.6 溶混度的评估按GB/T14455.3的规定。5. 7 特征组分含量的测定5. 7. 1 仪器5. 7. 1. 1 气相色谱仪按GB/T11538-2006中第5章的规定。5.7.1.2柱毛细管柱。5.7. 1. 3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5.7.2 测定方法面积归一化法:按GB/T11538-2006中10.1的指定方法测定特征组分的含量。5.7.3 重复性及结果表示按GB/T11538 2006中11.4的规定进行,应符合要求。茶树(精)油典型气相色谱图(面积归一化法)参见附录Ao茶树(精)油代表性和特征性组分含量范围(面积归一化法)参见附录16 检验规则6. 1 茶树

8、(精)油应由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生产厂应保证出厂产品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每批出厂产品都应附有质量合格证书。色状、香气、旋光度、特征组分含量为出厂检验项目,型式检验为全项目检验,每季度检验一次。6.2 验收单位有权按照本标准的各项规定检验所收到的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每一批号作一次验收,不同批号分别验收。6.3 取样方法z每批的包装单位1个2个,全抽;3个100个抽取2个;100个以上增加部分再抽取3%。用取样器从每个包装单位中均匀抽取试样50mL100 mL,将所抽取的试样全部置于混样器内充分混匀,分别装入两个清洁干燥密闭的惰性容器中,避光保存。容器上贴标签,注明z生产厂名、产

9、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数量及取样日期,一瓶作检验用,另一瓶留存备查。6.4 如验收结果中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可会同生产厂重新加倍抽取试样复验。如复验结果仍有指标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6.5 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可由双方协议解决或由法定检验机构进行仲裁。GB/T 26514-2011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7. 1 标志产品包装外应注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地址、商标、批号、净含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许可证号、标准编号及相关标志,并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顾客如有特殊要求,可与生产厂另订协议。7.2 包装茶树(精)油应装于清洁无杂昧的不锈钢桶、铝罐、

10、PVF内涂桶、镀辞铁桶内(装桶时桶内应留出5 cmlO cm空隙,不能用塑料桶),或按顾客要求包装。7.3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轻装轻卸,防止日瞄雨淋,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混运,并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本产品的闪点约为590C。7.4 贮存产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内,避免杂气污染,远离火吕京。7.5 保质期在符合规定的贮运条件、包装完整、未经启封的情况下,本产品保质期不少于一年。3 G/T 26514-2011 A.1 操作条件附录A(资料性附录)茶树(精)油典型气相色谱图(面积归一化法)A. 1. 1 柱:熔融硅毛细管柱,长60m,内径约0.25mm。A. 1.2 固定相:35

11、%二苯基-65%甲基硅氧烧共聚物CAT-35)。A. 1.3 膜厚:0.25m。A. 1.4 色谱炉温度:500C恒温1min,然后线性程序升温从50oC 250 oC,速率10oC/min,最后在2500C恒温9min。A. 1.5 进样口温度:2000C。A. 1. 6 检测器温度:3000C。A. 1. 7 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A. 1.8 载气:氮气。A. 1.9 载气流速:1 mL/min。A. 1. 10 进样量:1LCl%乙醇溶液)。A. 1. 11 分流比:1/50。A.2 茶树(精)油典型气相色谙圄茶树(精)油典型气相色谱图,见图A.10 9 10 1 , 2 4,5,

12、7儿lln12,13 14 n ,15 3 1一-a-侧柏烯;2一-a-蔬烯;3一一栓烯;6 6一-a-j(芹烯;7-a-松汹烯;8 芋烯z9 水芹烯;16 17 18 11-1,8-按叶素;12一一沪松泊烯;13一一异松汹烯;14一一松汹烯-4-醇;4-孩烯;5一一月桂烯;10一对伞花经;15一-a-松泊醇;图A.1茶树(精)油典型气相色谱圄4 19 20 16一一香树烯;17一一绿花白千层烯518-8-杜松烯;19 蓝按醇;20一一一绿花白千层碎。附录B(资料性附录)茶树(精)油代表性和特征性组分含量范围(面积归一化法)茶树(精)油代表性和特征性组分含量范围,见表B.L表B.l茶树(精)油

13、代表性和特征性组分含量范围组分最低-孩烯1 检烯微量,松油烯5 芋烯0.5 对伞花短0.5 1,8-按叶素y-松泊烯10 异松油烯1. 5 松泊烯4蹲30 r松油醇1. 5 香树烯微量绿花白千层烯微量杜松烯微量蓝按E享微量绿花白千层草微世GB/T 26514-2011 以%表示最高6 3.5 13 1. 5 8 5 28 5 8 3 3 3 1 1 5 户户ON|叮-mNH国。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互叶白千层(精)油,松油烯,4-醇型茶树(精)油GB/T 26514-2011 国申*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晤印张0.75字数11千字2011年8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12301/16 2011年8月第一版祷16.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书号:155066. 1-43386定价GB/T 26514-2011 打印日期:2011年9月16日F00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