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888-1991 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pdf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246316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54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888-1991 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GB T 2888-1991 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GB T 2888-1991 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GB T 2888-1991 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GB T 2888-1991 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Methods of noise me国urementfor faos , blowers compressors and Roots blower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GB/T 2888-91 代替GB2888-.82 本标准规定了A声级和声压级的噪声测量方法,同时也规定了声功率级的喋声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般型式的通风机、透平鼓风机、透平压缩机(以F简称风机)和罗茨鼓风机的噪声测量。2 引用标准GB 1236 通风机空气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 3947 声学名词术语GB 10178 通风机现场试验JB 3165 离心和轴流式鼓风机压缩机热

2、力性能试验ZB J72 031 一般用途罗茨鼓风机性能试验方法3 术语、符号、代号3.1 A声级用声级计或用与此等效的测量仪器,经过A计权网络指出的噪声级称为A声级,用LA表示。单位为分贝,单位符号dB.本标准为明确以A特性计权用dB(A)表示。3.2 声源风机及罗茨鼓风机机壳、进气门、出气口等产生的噪声源,其具体声源部位如下:a. 敞开于大气无外接管道的通风机进气口(图1); 图l注zk旺标准声源。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11-06批准1992-08-01实施3 GB/T 2888-91 b. 敞开于大气无外接管道的通风机出气口(图2), t一卜织图2 进气口和出气口均接管道的通风机机壳图3

3、),图3d. 透平鼓风机和透平压缩机机壳(图4),图4e. 罗茨鼓风机机壳图5、图6)。4 、GB!T 2888-91 因5。图63.3 标准声源在测量频率范围内输出非常稳定,具有良好的全指向性并在消声室或混响室校正了的声源为标准声源。3.4 标准长度噪声测点到声源点的距离,测量风机进、出气口噪声时,当叶轮直径小于或等于1m时,取标准长度为1m,当叶轮直径大于1m时.取标准长度等于叶轮直径。标准长度用L表示。测量风机和罗茨鼓风机机壳噪卢时,标准长度取1m。3. 5 测量值对声级计的读数作了背景噪声修正后的值。3.6假定声源表面包括声源在内,以地面结束的最1冒定长方体表面。风机及罗茨鼓风机的主体

4、视为声源的凸起物,全部包括在内。3. 7半自由场可设置声源,有一个反射面的声场。4测量项目在规定的运转条件下,测量风机及罗茨鼓风机周围的A声级及频带声压级。5 G/T 2888-91 5 测量条件5. 1 测量环境5. 1. 1 测量场所测量场所,应尽量选用除地面外无反射条件的场所,且应使测量的风机及罗茨鼓风机处于运转状态,测点至声源点间的距离为1倍和2倍标准民度时,其A声级的差值应不小于5dB(Al。如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测量场所状态(塞内尺寸、装雷尺寸、配置、声场测量结果)应作记录。5. 1. 2 背景噪声测量地点应避免背景噪声影响,背景A声级和倍频带声压级应比被测机器至少低10dBo当二

5、者差值在49dB时,应按表1修正。有无测量对象时测量值之差.dB修正值.dB5.2 运转条件表14; 5 67;8F9 2 1 测量噪声时一般应在额定转速及流量条件下进行,当与用户协商同意,也可在其他条件下测量,但应明确记录具体运转条件。对额定转速及流量的设定允许在额定值的士5%范围内。6 测量仪器、设备、台架及其要求测量仪器为声级汁和倍频带滤波器或用与此等效的测量仪器。声级计、倍频带滤波器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7 测量装置风机及罗茨鼓风机的测量装置应符合相应的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安装时应满足下列要求za. 尽量减小被测风机和罗茨鼓风机振动产生的噪声以及地面和其他物体的反射声;b. 电动机噪声视为

6、背景噪声(电动机和风机、罗茨鼓风机无法分开时除外), 测量风机和罗茨鼓风机机壳噪声时,管道进、出口噪声视为背景噪声,必要时应作消声处理sd. 测量风机进、出气口噪声时,风筒远端的噪声视为背景噪声,必要时应作消声处理。8 国l量程序测量风机及罗茨鼓风机噪声时一般与气动性能试验同时进行。每一工况点的噪声测量值应与相应气动性能测量值同时测出。若现场测试时可以在运转工况下测出。9 测量方法9. 1 jJ串量步骤9. 1. 1 声级计的计权网络使用A档。9. 1. 2 首先测量测点的背景噪声和声场衰减规律。9. 1. 3 声级计的传声器应指向声源,测量者应侧向声源。9. 1. 4 声级汁的最小读数取O.

7、5 dB.指示值变动时取指针摆动的平均值,但指示值变动大于士4dB 时,测量应停止。9.1.5 声级计在测量前、后均需校正。当误差超过声级汁的精度时,应重新测量。9.2 测点位置6 GB!T 2888-91 9.2. 1 通风机测点位置9. 2. 1. 1 通风机作出气气动性能试验时,测量进气口辐射的噪声,测点位置S(见图7-图13)是在进气口轴线上,与进气口距离为标准长度。s 图7 图8月图9图107 GB!T 2888-91 图11s / 图12I.,t s 图139.2.1.2 通风机作进气气动性能试验时,测量出气口辐射的噪声,测点位置D(见图14图17)是在与出气口轴线45方向,与出气

8、口的距离为标准氏度。测点位置应选在无气流祸区处和电动机噪声影响较少的地方。E 图148 GB!T 2888-91 D 图15D 图16D 图179.2.1.3通风机作进气、出气气动性能试验时,测量进气风筒的进气口辐射的噪声,测点位置S(见图7图13)是在进气风筒的进气口轴线上,与进气风筒进气口的距离为标准长度。9. 2. 1.4 通风机的进、出气口均接管道时,测量机壳辐射的噪声,测点位置在通风机主轴水平面内、经过叶轮几何中心的直线上,距离壳体1m处。测点位置C1、C2,MLM2,见图18图28.电动机侧的测点位置M1,M2 .的测量值,般作为参考。但与通风机叶轮直联的电动机是通风机声源的一部分

9、。9 GB/T 2888-91 Ml C3 Cl 图18C3 Cl -M3 Ml 自M2 图19M3 一占c2Ci图20Cl M2 图2110 GB!T 2888-91 一C4 C2 C3 图22Ml 回C3 Cl 图23C2 C3 Cl M3 图2411 _. 一. 一.C2 J2 GB/T 2888-91 C2 C3 Cl Ml 图25-一一-Cl 图26- 一GB/T 2888-91 图27C4 -一一一C2 M2 Cl 图289.2. 1. 5 进气口和出气口都敞开于大气中时,测点位置按9.2.1.1、9.2.1.2和图29-图31确定. s / 图2913 一一-一GB/T 2888

10、-91 D 图30./ 、图319.2.2 罗茨鼓风机、透平鼓风机和压缩机的测点位置Ml Ml a. 对罗菠鼓风机、透平鼓风机和透平压缩机一般在周围三个方向距表面1m处测量,测点在机器主轴水平面内。罗茨鼓风机测点位置见图32-图33,透平鼓风机测点位置见图34-图37,透平压缩机测点位置见图38-图41,C2 图3214 GB/T 2888-91 C 1m 1.11 C2 Cl 图33M l 1.1 1 Cl 图34图3515 中一-GB/T 2888-91 3日HC a M3 C2 1m 1m M1 M2 C1 图361m M1 图37C3 M3 M1 C2 C1 M2 图38C3 M3 C

11、. C5 S H M1 C1 M2 图3916 C4 g G/T 2888-91 CS 图40图41昌咱113 112 113 M 112 111 b. 当主体(主要指机壳部分,一般不包括进气箱、轴承等)长度大于Z4m时在同一方向取两点,大于46m时取兰点(以下类推); c. 电动机一侧的测点位置M1,M2的测量值作参考gd. 在确定测点位置时,应使风机和罗茨鼓风机表面形状简化,不计算对噪声无影响的偶然突起物。9.3 串l点高度上述所有风机和罗茨鼓风机测点位置的高度,从地面算起在1m以下时,均在1m的高度测量,测点与声源点的绝对距离按标准长度。通风机进气口、出气口的中心或机壳的中心高度从地面计

12、算不足1m时,应提高J1 mo 10 测量数据整理10.1 记录方法在测量结果中,应表示出测量装置和测量位置;M于通风机应明确区分是由通风机进、出气口等开口处发出的声音,还是由机壳发出的声音。对于风机和罗茨鼓风机的机壳噪声应根据测点位置C1、C2,由公式(1)求出平均噪声级zLA = 10 Ig (lO. 1m).如图B1的.符号所示,将该4个测量点作为补充测量点来设定,C. 假定声源表面高度超过2.5m(H2.5m)时.,J-B5. 3b中的.符号补充测量点的高度为h= (H + d) ; d. 在这些测量点中所测量的A声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级差者大于其中某一测量值时,应设定图B1中0符号所

13、示的补充测量点g补充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当d小于1m( d1m)时要求大于2m. e. 假定声源上面中间的测量点在该面上若无主要噪声时,亦可去掉。叫声功率级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A1).从各项测量点的A声级中求出能量平均,然后求得测量表面的平均A声级LAj0再通过声的传递面积(S )及图B7中的环境修正值(K)求得各假定声源表面的A声功率级CWAj).计算它们的总和求得声源的A声功率级(LWA)。LWA; = (LAj - K) + 10 !g(SJSo) . . . uo. . (Bl ) LWA = 10 1日(100.lwAl + 10o.,lw, + . + 100.1lwA;) . uO

14、 . (B2 ) 式中:LAj一-i号测量点测量表面上的平均A声级.dB,LWAi一一通过j号测量点测量表面的声功率级,dB;LWA一一声源产生的声功率级,dB;K一一环境修正值;S;一-J号测量点的测量表面积tm2; S。一一标准面积,m2.29 GB/T 2888-91 0887 臼咽,地回国蝠删除6 、4 K=IOIE U+ A/S 3 , 3 2 1 。5 4 3 0.5 1 5 10 困100300 A/S 图B7环境修正值KB7 环辘修正值K的确定方法B7.1 环填修正值K的计算环横修正值K由公式(B3)求得zK = 10 19( 1 +忐).( B3 ) A=-sp. . .u.

15、u. (B4) 式中:A一一声吸收画积,m2; S一一测量表面积,m2; 乱一一测量室的整个表面积,m26 测试室的平均吸声系数,见表Blo对于单一长方形六面体测量表面来说,可用公式(B5)表示:S = 4(ab + bc + ca) H . . (B5) a = Ll/2 + d ,b = L,/2 + d ,c = L, + d 表B1测试室的平均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a测试室情况0.050 水泥、瓷砖等光滑坚硬的墙壁,空房间0.10 水泥、资砖等光滑坚硬的墙壁,在某种程度上是空的房间。.15 校方形的机械车间0.20 不规整的房间,不规整的机械车间0.25 在天井或墙壁有少量吸声材料的机被

16、车间0.35 天井和墙壁都有吸声材料的房间0.50 天井和墙壁装有大量的吸声材料的房间30 、飞毛 GB!T 2888-91 B7.2 环境修正值K的测定当使用标准声源,环境修正值K可由公式也6)确定sK=Lw-Lw, 式中=Lw一一使用标准声源测量的声功率级,dB;Lw,一标准声源的标定声功率级.dB.B8 记录格式记录格式按表A2和表A3的规定。附录C声功率级测量管道法(补充件)本附录为推荐性内容。C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量风机及罗茨鼓风机连接管道内的声功率级或频带声功率级.C2 测量项目( B6 ) 在规定的运转条件下,通过测量规定的测量点上的A声级或频带声压级求得A声功率级或频带声

17、功率级。C3 视j量仪器及测量餐置C3.1 测量仪器(麦克风)为了减少气流所引起的自身噪声,在麦克风上罩上图Cl所示的风罩飞也可使用鼻锥或取样管飞最好是先求得气流速度与自身噪声的关系,另外,麦克风要对着气流的上游安放。注,1)使用图Cl所示的风罩时,管道内径最好为风罩直径的3-4倍.2)不管是使用风罩、鼻锥还是取样管,声压级的测量值与自身噪声的差值应高于10dB. 210 911.6 五层尼茸固直撞头一? b 图Cl风罩测量装置飞2图C5所示,在进口或出口处设置圆形截面的直管道(内径为D)测量声功率级。2 副量时应在出口侧设置节流装置s在出口测量时应在进口侧设置节流装置,最好使用气流蹦丧置。3

18、1 GB/T 2888- 91 L 飞在出口测量单进气通风机图C3在进口测量单进气通风机图C218回ttC . 、18回-L /.:豆、在进口测量透平压缩机图C5在进口测量双进气通风机图C4测量方法C4 ,JTU川UFIC4.1 测量位置如图C6所示,在管道中心轴线上,从开口端算起每隔0.25m为一点,至1.25 m为止,包括开端在内共为6点。32 GB/T 2888-91 250 1250 1250 1_250 1目。(1 250) 图C6A声级或频带声压级测量位置C4.2 测量方法在各测量点上测量A声级或频带声压级。C5 声功率级的计算方法由各测量点的A声级(L A; )或频带声压级(L ,; )通过公式(A1)或公式(A2)取得能量平均,再用式(1)、式(2)由平均A声级(LA)或平均声压级(L , )求出A声功率级(LWA)或频带声功率级(Lw,) LWA = LA + 10 19S Lw, = L, + 10 19S 、.,FF、4i9& nLU( 气iJH) ht) hvB B叫dt 式中25-一管道内截面积,mzeC6 记录格式记录格式按表A2和表A3的规定。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沈阳鼓风机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沈阳鼓风机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滨诗。本标准于1982年2月1日首次发布。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