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7.100 F24 备案号:44796-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322 - 2014 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与燃烧调整试验技术导则Guide of cold and combustion adjustment tests for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s 、自2014-03-18发布2014-08-01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_ DL IT 1322 - 2014 目次前言.II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冷态试验25 燃烧调整试验.5 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量标定计算方法.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布
2、风板阻力计算方法13附录c(规范性附录)试验大纲的编写.14 附录D(资料性附录)燃烧调整测量项目.15 附录E(规范性附录)试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四附录F(规范性附录)CFB锅炉燃烧的影响因素.19 DL/ T 1322 - 2014 目lj 本标准按照GB厅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肖平、高洪培、江建忠、王鹏利、黄中。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3、化管理中心(北京市自广路二条一号,100761)。II DL IT 1322 - 2014 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与燃烧调整试验技术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Fluidized Bed, CFB)锅炉的冷态与燃烧调整试验方法,用以指导CFB锅炉的冷态与燃烧调整试验。本标准适用于蒸发量为35的1及以上、主要用于燃煤发电的CFB锅炉。其他容量、燃料或用途的CFB锅炉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77 煤炭筛分
4、试验方法GB厅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 26164.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z热力和机械DL厅567.6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飞灰和炉渣可燃物测定方法DL厅964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床料bedmaterial CFB锅炉启动前铺设在布风板上的具有一定厚度、符合一定粒度要求的固体颗粒,也称点火底料。床料一般为底渣或砂子。3.2 物料material CFB锅炉运行过程中,在炉膛及循环系统(分离器、立管、回料系统等)内燃烧或载热的固体颗粒。物料既包含床料,也包含新给入的燃料、脱硫剂及脱硫产物、燃料燃烧后生成的灰渣等。3.3 循环
5、物料circulation materi世分离器分离下来通过回料系统返送回炉膛的物料。3.4 循环倍率circulation ratio CFB锅炉中,由分离器分离下来且返送回炉内的物料量与给进的燃料量之比。循环倍率表征了CFB锅炉中循环物料量的相对大小,循环倍率越大,则单位时间内物料在炉内的循环次数越多。3.5 颗粒平均粒径average particle size 颗粒的平均粒径有多种。对于单颗粒,由于颗粒形状不是标准的球体形状,根据体积相同、表面积相同或表面积体积比相同等情况,可以分别确定体积平均直径、表面积平均直径和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对于颗粒群,通过一系列标准筛孔尺寸的筛子筛分,可以
6、测定出颗粒群粒径的大小分布和组成特性。DL/T 1322-2014 如果颗粒粒径粗细范围较大,则称为宽筛分:如果颗粒粒径粗细范围较小,则称为窄筛分。对于宽筛分的颗粒群,可由筛分确定固体颗粒的粒度分布,并由此确定颗粒群的平均直径,包括质量平均直径、比表面积平均粒径等。工程应用中还常常用颗粒的中位径(即50%质量比的颗粒通过筛孔的直径,用dso表示)来衡量宽筛分颗粒群的粗细程度。3.6 密相区dense-phase zone 流化床燃烧室的下部、气固两相流中含有固相颗粒浓度高的区段。密相区内沿高度方向颗粒浓度逐渐降低,但变化不明显。CFB锅炉中,一般定义密相区为布风板以上低于二次风喷口高度的区域。
7、3.7 稀相区lean-phasezone 流化床燃烧室的上部、气固两相流中含有固相颗粒浓度低的区段。稀相区内颗粒浓度比较均匀,沿炉膛高度颗粒浓度变化比较缓慢。CFB锅炉中,一般定义锅炉中部直段500mm以上为稀相区。3.8 过渡区transitionzone 密相区与稀相区之间的区段。3.9 床层差压pressure drop of bed material CFB锅炉炉内物料在流化状态下形成的静压差,直接反映了炉内物料处于堆积状态时的高度情况,亦即反映了密相区内的物料总量,也称床压降。一定的物料量(料层高度)在流化状态下对应一定的床层差压。3.10 流化速度fluidized veloci
8、ty 假设流化床内没有物料时空气(或烟气)通过炉膛的名义速度,也称空塔速度或表观速度。流化速度小于气流穿过床层时的实际速度,但它定量表征了床内流动的强弱,是流化床最重要的特征速度。3.11 1陆界流化速度critical fluidized velocity 床层由固定床向流化床转变的特征速度。流化床中,床压随流化速度的增切成正比增加,但是当流化速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床压达到最大值,如果继续增大流化速度,则床压几乎不变,此时对应的流化速度即为临界流化速度,也称最小流化速度。3.12 布凤板阻力air dis衍ibutorpressure drop 布风板上未铺设床料(即空床)时一次风通过布风板的
9、压力降,由风帽进口端的局部阻力、风帽通道的摩擦与局部阻力和风帽出口阻力等组成。4 冷态试验4.1 试验内容冷态试验应包括下列内容za) 风量标定试验:b) 空床布风板阻力试验:c) II备界流化风量试验:d) 布风均匀性试验:e) 循环回路返料特性试验等。2 DL/ T 1322 - 2014 4.2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前应安装试验测点,准备相关测量仪器仪表,并完成如下准备工作za) 应检查并清理炉膛和返料器布风板及风帽,风帽应安装正确,风帽出口小孔不应堵塞:b) 应按锅炉厂设计要求准备合格粒径的试验用床料:c) 炉膛和返料器风室内应无杂物,保持各通风道通畅,排渣管和放灰管应清洁通畅,进出渣
10、阀门开闭灵活,开度指示正确:d) 各风道测量元件、床温测量元件等热工测点应工作正常、测压管无堵塞,试验前应对测量风量及压力的仪表管路进行吹扫:的炉内耐磨耐火材料应符合锅炉启动要求:f) 各烟风道挡板和风门应调节灵活,开关方向与位置指示正确,待确定无问题后应全部关闭:g) 启动引风机、送风机,检查风道和风室漏风情况,如有明显漏风应及时消除:h) 关闭锅炉本体上的所有人孔门、看火孔等。4.3 凤量标定试验4.3.1 锅炉首次启动前、锅炉每次大修后,以及相关测量元件或测量条件发生改变时,应进行风量标定试验。4.3.2 风量标定试验测量点的确定应按照GB厅10184规定的多点网格法进行。4.3.3 采
11、用毕托管和微压计对风量测量装置进行标定试验时,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a) 风量标定时,对每个标定测量点,应根据各风量的实际运行情况确定合理分布且不少于3个不同的风量标定试验工况,井逐个进行标定:b) 使用毕托管或其他动压测量管测量管道内的流量时,测量元件的前后应有足够长的直管段:c) 应按照多点网格法确定测孔的数量和位置,并安装标定测孔管座,测孔管座安装应与管道壁垂直,不得歪斜:d) 应利用压缩空气或气筒清除毕托管内的积灰,毕托管内应通畅:e) 测量动压的微压计宜采用量程合适的电子微压计,没有合适的电子微压计时可采用倾斜微压计:f) 测量时应将毕托管深入风道内,毕托管头部轴线正对来流,毕托管
12、穿入管座时应进行密封,测量读数前,应将毕托管放正,使其迎流段的轴线与管道中心线平行:g) 应按多点网格法规定的测点逐点进行测量,每个工况测量时应分别在毕托管“插入”和“抽出”时两次读数,即逐点重复测定两次,取其平均值,若两次读数相差较大,应对该点再次读数进行校对:h) 每个标定试验工况进行毕托管逐点测量的同时,应测定大气压力及管道内气流的静压、温度和被标定测量元件的动压值,次数不直少于两次,并将平均值作为当次工况的测量值。4.3.4 风量标定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4.4 空床布风板阻力试验4.4.1 锅炉首次启动前及锅炉每次清电布风板(包括炉膛布风板、返料器和外置换热器布风板)后,或布风板发生非
13、正常改变时,应进行空床布风板阻力试验。4.4.2 试验前,布风板应处于清空状态,井重点检查布风板风帽的堵塞情况,保证风帽小孔的通畅。4.4.3 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a) 关闭所有炉门,并关严所有排渣管、放灰管,启动引风机、一次风机:b) 逐渐增大一次风机出力,缓慢、均匀地增加一次风风量,一般每次增加总风量的3%5%,直至调节到最大风量,再从最大风量逐渐减小至最小风量,进行上行和下行两组平行试验:c) 调节一次风机出力时,应同时调节引风机出力,保持炉膛出口处于微负压状态:d) 在每一风量状态下,记录相应的风量、风室静压、炉膛负压等参数,用上行和下行的数据平均值作为布风板阻力试验数据:3 DL
14、/ T 1322 - 2014 e) 进行数据处理后,画出布风板阻力特性曲线,并与设计值和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判断试验布风板阻力特性情况。4.4.4 布风板阻力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4.5 临界流化风量试验4.5.1 锅炉首次启动前及锅炉每次大修后,或对床内实际物料流化情况掌握不明时,应进行临界流化风量试验。4.5.2 临界流化风量试验宜在两种不同的料层厚度(如500mm、700mm)下分别进行,试验所用床料直采用锅炉实际运行产生的粒径合格的底渣。4.5.3 试验前,应将准备好的床料加入到炉膛布风板上,开启引风机、一次风机吹平,打开人孔门检查床料加入量达到试验要求。4.5.4 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要
15、求a) 启动引风机、一次风机,逐渐增大一次风机出力,缓慢、均匀地增加一次风风量,一般每次增加总风量的3%5%,直至调节到最大风量,再从最大风量逐渐减小至最小风量,进行上行和下行两组平行试验:b) 调节一次送风机出力时,应同时调节引风机出力,保持炉膛出口微负压:c) 在每一风量状态下,记录相应的风量、风室静压、炉膛负压等参数,用上行和下行的数据平均值作为料层流化特性试验的测试数据,料层阻力(或称床层压降由风室压力与炉膛负压的差压减去布风板阻力获得:d) 根据风量与料层阻力的关系(见图1),画出料层流化特性曲线,并用作图法求得试验临界流化点对应的临界流化风量。固定床i流化床打一一一刀一一比重iI
16、O 吨画I;1/ : 但是;1/ I / l临界流化点itf 流化风量Q图1凤量与床层压降的关系4.6 布凤均匀性试验4.6.1 锅炉每次点火启动前,应进行炉膛布风板布风均匀性试验。4.6.2 试验开始前,应在布风板上铺设粒径合格的床料,床料应平整,料层厚度宜控制在300mm700mm。4.6.3 布风均匀性试验的方法为:开启引风机、一次风机,缓慢调节一次风机和引风机出力,加大送风量并控制炉膛处于微负压,直到床料完全进入流化状态,然后迅速跳停引风机和一次风机,观察料层的平整性。如果料层平整,说明布风均匀:如果料层表面高低不平,高的区域说明风量较小(流化差),低的区域说明风量较大(流化好)。4.
17、6.4 对于床面异常的区域应重点检查,必要时还应清空床面。排除异常状况后,应再次进行布风均匀性试验,直到布风均匀为止,方可进行下一步点火启动等工作。4.7 循环回路返料特性试验4.7.1 锅炉首次启动前及锅炉每次大修后,以及循环回路发生故障检查(修后,应进行循环回路返料特性试验。4 DL IT 1322 - 2014 4.7.2 循环回路返料特性试验之前,应对返料器相关控制风量进行风量标定,并对返料器的布风板进行空床阻力特性试验。4.7.3 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za) 先在锅炉炉膛布风板上铺设料层厚度为30伽m700mm的合格粒径床料,并保证足够比例的细颗粒,其中lmm以下的份额应不小于50%;
18、b) 启动引风机和一次风机,维持炉膛负压,并将一次风机的出力开到最大,运行1仇回n20min后停风机,此时绝大部分床料将被扬析,细颗粒被分离器分离下来后,积存在返料器和立管内:c) 开启返料风机,调整返料器返料风和松动风风量,通过观察孔或人孔门(必要时停风机入炉检查,观察炉膛内返料口的出料情况。如发现返料不畅或有堵塞情况,应查明原因予以消除。4.7.4 对于有外置换热器的CFB锅炉,还应对外置换热器进行与返料器相类似的返料特性试验。5 燃烧调整试验5.1 试验目的与频次5.1.1 燃烧调整试验的主要目的包括za) 优化锅炉的燃烧状态,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b) 提高锅炉的热效率:c)
19、降低锅炉的飞灰及底渣可燃物含量:d) 缓解炉内受热面的磨损:e) 调整锅炉排烟温度至合理范围:f) 确定合适的运行床温和钙硫摩尔比,以取得较好的脱硫效果:g) 降低NO.等气体污染物的排放:h) 降低锅炉机组的辅机电耗与厂用电率:i) 确定锅炉适用的燃料或多种燃料掺烧的最佳配比:g) 掌握和优化返料器、外置换热器等关键部件的运行性能,保证灰循环回路运行的稳定可靠:k) 得到不同负荷下锅炉炉内及各级受热面区域的燃烧与传热特性、汽水系统工质特性、烟风阻力特性等重要运行参数,分析锅炉的运行状态,提出优化、改造建议11) 提出锅炉出力不足、过热器或再热器蒸汽超温(或蒸汽温度偏低)、空气预热器漏风、布风
20、板和风帽故障、结焦等CFB锅炉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技术诊断分析和优化改造建议。5.1.2 新建CFB锅炉机组投产后,或原有CFB锅炉机组的燃烧系统和设备、燃料种类等有重大改变时,应进行系统的全面燃烧调整试验。机组大修(前)后,为查明锅炉设备的故障或缺陷,研究解决方案与对策等,也应根据需要进行系统的全面或部分燃烧调整试验。5.2 试验前的准备5.2.1 试验大纲的编写燃烧调整试验前应编写详细的试验大纲,对试验的准备、进行、数据处理等工作进行约束。试验大纲的编写参见附录C。5.2.2 设备状况检查与准备CFB锅炉进行燃烧调整试验前应完成冷态试验相关试验内容。燃烧调整试验的准备宜结合锅炉停炉检修对锅炉及
21、其辅助设备的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并记录各设备部件及有关辅助设备的状态,进行必要的校正、消除设备缺陆。试验前应检查下列部位与状况:a) 锅炉主设备状况,包括锅炉的主要结构和特点、受热面磨损和沾污状况、耐磨耐火材料的完好状况、分离器水平烟道及尾部烟道受热面积灰状况、炉墙与烟道的密封与泄漏情况、空气预热器的漏风与积灰情况、吹灰系统运行状况、风室与风帽的堵塞磨损情况、返料器与外置换热器5 DL/T 1322-2014 运行状况,以及各温度、压力、氧量等测量元件和测量系统的状况等:b) 锅炉及其关键辅机的主要运行参数,包括床温及锅炉各部烟气温度、风室压力、床压及各部烟风阻力、各部蒸汽汽温汽压参数、减温水量
22、、燃烧状况、污染物排放状况、灰渣可燃物含量等:c) 烟风系统的状况,包括烟风系统的泄漏情况、各风机设备状况、各风门与执行机构状况、各测量元件与测量系统的状况等:d) 灰渣系统的状况,应重点检查各主要设备(冷渣器和输渣设备等)的工作状况:的燃料及给煤系统的状况,包括燃煤的发热量、粒度、工业分析、全硫等燃料特性,燃料制备系统配置情况,给煤系统的运行情况,各主要设备(破碎机、筛分设备、给煤机等的工作状况等;f) 锅炉范围内汽水管路系统的设备及运行状况,过热器与再热器的调温方式,疏水门、安全门的状况等。5.2.3 试验工况燃烧调整试验前,应根据试验目的设计若干试验工况,确定各工况需调整改变的控制参数(
23、试验因素)和每个工况的测量项目(包括基本测量项目和参考测量项目,参见附录D)。CFB锅炉燃烧调整的试验因素包括下列内容:a) 锅炉负荷:b) 锅炉总风量或炉膛出口(排烟)氧量:c) 一、二次风比例:d) 床压:e) 上、下二次风,播媒风等的风量和比例:f) 入炉石灰石量(钙硫摩尔比、石灰石粒度:g) 返料器、外置换热器循环灰分流量:h) 燃料粒度:i) 不同燃料的掺混比例等。注1:床温是CFB锅炉燃烧调整需要重点关住的参数,但床温的改变是由负荷、风量、一次风与二次风比例、床压等多个参数共同决定的,般不将其作为单独的调整参数具备外置换热器的CFB锅炉除外,但对调整后床温变化的情况和规律应重点Yd
24、HQ分析。注2:工说编排是试验前的计划性文件,试验期间应随时分析试验数据情况和初步试验结果,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后续的试验工况,必要时可增加新的试验工况。注3:为了实现更为科学的工况编排,还可采用正交试验等方法来安排试验工况和进行试验数据处理分析。5.2.4 测量方法5.2.4.1 现场取样后的实验室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6 a) 入炉煤应在给煤机入口处取样,每个入口处每15min取样一次,每次取样2kg,置于密封容器内,取样结束后采用四分法混合缩分,见图2。最后为4份,每份2kg。试验方和业主方各1份,留底备用2份。口已,4自三守国圈2样品四分法四臣也业主方存a盟四分析化验d蛐量,留底备用l电E
25、嘲四留底备用2b) 入炉煤取样有效时间与锅炉试验工况时间相等,但取样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应视燃料从取样点到, 、DL/T 1322-2014 送入炉内所需的时间而适当提前,以保证样品能代表试验期间所用燃料。入炉煤取样应采用符合要求的取样工具。采集的煤样应立即缩制并密封保存。样品的化验内容包括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发热量、粒度筛分、灰熔点、灰成分等煤质特性指标。c) 底渣取样应在锅炉冷渣器出口至渣仓之间适当位置进行,飞灰取样应在除尘器至灰库之间适当位置进行(根据试验准确性要求可选择烟道等速取样或除尘器下仓体和输送管道取样),底渣和飞灰的质量直采用称重法计量。底渣和飞灰样品应按四分法缩制程序进行。样品的
26、化验内容包括灰渣中可燃物含量、粒度筛分、灰渣成分等。d) 石灰石可在石灰石粉库下或输送系统上取样。石灰石样品应按四分法缩制。5.2.4.2 应按下列要求装设专门的仪器测量:a) 试验前应根据试验目的和任务需要,在有关位置增设必要的流量、温度、压力、氧量、烟气成分等测点,用于试验期间的测量。b) 应根据测量项目和测量方法,完成测量仪器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的校准和标定工作等。烟风道上的测点应在停炉时完成安装工作。c) 对于较为重要的测量项目(如空气预热器前后的烟气温度、烟气成分等,如现场表计无法满足测量要求,应另行配置测量仪器,采用GB厅10184规定的多点网格法并辅之以代表点测量法或数据采集系统
27、进行测量。d) 测点安装完成后应对测孔进行封闭,测量时打开相应测孔的封堵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应重新封闭测孔。e) 其他测量项目,如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可在一、二次风机入口附近,用干湿球温度计测量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用膜盒式大气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通过查表计算求得环境湿度。主1日的环境大气压力可现场测量或从当地气象部门查询获得。5.2.4.3 通过控制系统显示数据读取机组运行参数,下列运行参数的测量表计及一次元件应经过校验、标定:a) 测量给水流量的差压变送器:b) 测量过热蒸汽流量的差压变送器:c) 测量再热蒸汽流量的差压变送器:d) 测量过热蒸汽压力的压力变送器:e) 测量再热蒸汽进口、出
28、口压力的压力变送器:f) 测量给水压力的压力变送器:g) 测量过热蒸汽温度的一、二次元件:h) 测量再热蒸汽进口、出口温度的一、二次元件:i) 测量给水温度的二次元件:j) 测量炉膛底部温度的一、二次元件:k) 测量料层差压的差压变送器:1) 测量二次风进口温度的一、二次元件:m)测量二次风量的一、二次元件:n) 给煤计量装置:。)石灰石量计量装置:p) 其他。试验期间,应记录锅炉岛系统所有主、辅机的运行参数,还应对控制系统画面进行拷屏保存,并将典型画面在技术报告中列出,作为参考数据各查。5.3 试验实施5.3.1 辅助试验CFB锅炉燃烧调整试验前,应进行必要的辅助试验,如排烟温度场和氧量场标
29、定试验、尾部烟道漏7 DL/ T 1322-2014 风率试验等,掌握燃烧设备的有关基础特性和基本规律。温度场和氧量场的标定试验应按照GB厅10184规定的多点网格法进行,并确定测量代表点。进行燃烧调整试验前,还应测定锅炉尾部烟道系统的漏风系数,尤其是安气预热器区域的漏风系数,以准确掌握锅炉炉内燃烧实际的过量空气情况。CFB锅炉尾部烟道漏风试验方法可参照OBIT10184实施。5.3.2 入炉煤和石灰石燃烧调整试验每个工况以及不同工况试验期间,应保持入炉煤和石灰石特性的稳定(以变更入炉煤和石灰石特性为目的的试验除外),以避免试验数据受到入炉煤和石灰石特性变化的影响。参照DL厅964对CFB锅炉
30、性能试验入炉煤和石灰石波动范围的规定,燃烧调整期间入炉煤特性指标的允许波动(相对于试验期间平均值)范围见表lo表1燃烧调整期间入炉煤特性指标的允许波动范围项目符号收到基低位热值Qnear 全水分M、收到基灰分ABT 收到基全硫st. ar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 入炉石灰石特性指标的允许波动(相对于试验期间平均值)范围见表2a表2入炉石灰石特性指标的允许波动范围项目全水分收到基碳酸钙含量符号M产CaC03ar 允许波动相对值士10%土2%士5%士0.5%2% 允许波动相对值0.5% 3% 试验期间,入炉煤和石灰石粒径组成应尽量保持不变(以变更入炉煤和石灰石特性为目的的试验除外),并满足设计要
31、求。5.3.3 试验参数的波动与试验期间操作要求燃烧调整试验期间,应保持主要运行参数稳定。参照DL/T964的规定,主要试验参数波动直保证在表3所列范围内。同时,在试验进行的过程中,不得进行受热面吹灰、定期排污及可能扰乱工况的操作。表3试验期间参数的允许波动范围序号项目单位短时允许波动试验期间最大允许偏差220的110 二9.5MPa2 2 蒸汽压力% 9.5MPa 士4二巧40+5-10 3 蒸汽温度450 。C+5一15400 +5-20 8 , DL/ T 1322- 2014 表3(续)序号项目单位短时允许波动试验期间最大允许偏差4 排烟氧量% 士1.00.5 5 入炉煤量% 士106
32、 入炉石灰石量% 4 士27 密相区平均床温 土30士208 密相区床压Pa 士500士300注z表中除1、2、5、6项为相对值外,其余各项均为绝对值。5.3.4 试验前的稳定阶段与试验持续时间燃烧调整试验应在CFB锅炉机组持续正常运行72h以上后进行,且试验开始前的3h应维持预定的试验负荷。对于CFB锅炉投入石灰石的情况,应按试验设定的钙硫摩尔比,在试验开始前连续向炉内投石灰石脱硫运行72h以上。每个工况开始前CFB锅炉机组应达到稳定状态并维持稳定lh以上,每个工况试验测试时间应不少于2h。对于参数波动相对较大或需要更准确结果的试验,试验持续时间应延长到他以上。5.3.5 测量间隔燃烧调整试
33、验不同测量对象的测量间隔(取样频率)如下za) 汽水参数、炉内及尾部烟道温度、压力参数等控制系统运行参数,5min15min记测一次:b) 其他次要运行参数,3仇nin记测一次:c) 烟气成分分析、排烟温度,5min15min记测一次:d) 入炉煤和石灰石取样,每工况不少于两次,并应注意考虑、入炉行程产生的滞后效应影响:e) 底渣取样,每3仇nin至少取样一次,并应注意考虑灰渣行程产生的滞后效应影响:f) 飞灰取样,采用等速取样时,应在整个试验工况期间连续取样,采用除尘器下仓体和输送管道取样时,每3仇回n至少取样一次,并应注意考虑灰渣行程产生的滞后效应影响:g) 主要运行丽面拷屏,每15min
34、一次。5.3.6 试验记录试验前,应根据试验对象和试验内容准备好雪白的专用试验记录表格。试验期间,应按规定将所有观察到的情况和测量结果记录到试验表格中。试验数据记录至少应当包括下列项目za) 试验名称:b) 工况号:c) 试验日期:d) 试验开始与结束时间:e) 试验时间与数据:f) 仪器类型与精度:g) 修正系数与修正值:h) 与数据处理有关的其他项目:i) 记录人、计算人与项目负责人。每一工况试验期间宜由同一数据记录人进行记录。试验持续时间较长、需要更换观测人员时,应保持试验开始和结束时为同一观测人,并由其对试验期间的全部记录进行检查。5.4 试验数据处理5.4.1 数据处理要求燃烧调整试
35、验测试中重复多次测量的数据,宜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值。9 DL I T 1322 - 2014 在计算平均值前,应审查测量记录,有与正常读数相差较大的记录值时应进行分析。在测量过程中,如规定的工况短期遭到破坏,参数的变化超过运行的极限范围,在观察记录上应取消受到影响阶段内的全部测量读数(个别无影响的项目除外)。锅炉热效率试验,各项热损失的计算值应取到小数点后两位,锅炉热效率数值只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均以百分数表示)。燃烧调整试验锅炉热效率计算方法参照DL厅964和GB厅10184的规定进行。5.4.2 试验结果的修正对于燃烧调整试验,若试验期间试验条件变化不大,不影响各工况之间的相互对比
36、分析,可不对试验条件进行修正。但若试验日期间隔较长,或主要试验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应对试验结果进行修正。对基准温度偏离设计值进行修正时(GB厅10184和DL厅964均规定将锅炉送风机入口处空气温度作为各项输入与输出能量的起算点,即基准温度),排烟温度修正按式(1)进行z式中z铠一一修正后的排烟温度,:d一一设计基准温度,:L L d,_, -0二。(可一)斗一于此( 1) 口u. -r , ky to一一实测送风机入口空气温度,:吼一一实测空气预热器烟气的进口温度,:弘一一实测空气预热器烟气的出口温度即实测排烟温度),。C:t 一实测空气预热器空气进口温度(即送风机出口空气温度),。CFB锅炉
37、燃烧调整试验其他修正项目和修正方法参照DL厅964和GB厅10184的规定进行。5.5 试验分析与报告编写燃烧调整试验工作完毕后,应在整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编写燃烧调整试验报告,对燃烧调整试验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试验报告的内容参见附录Eo试验报告应对影响CFB锅炉燃烧的因素进行分析,井在该基础上得出该次燃烧调整试验的结论。CFB锅炉燃烧的影响因素参见附录F。10 DL/T 1322-2014 . 附录A资料性酣录凤量标定计算方法A.1 CFB锅炉风量测量结果一般利用测量流速的方法换算获得,见式(A.1):Q=3600Au.时(A.I) 式中zQ一一风量,m3/h;A一一斗则量管道截
38、面积,m2;U时一一恻量管道截面上的平均流速,mis.A值由测量管道的几何只寸计算得到,风量测量的核心是测出测量管道截面上的平均速度。A.2 风量标定时一般利用标准动压测定管(毕托一普朗特管,简称毕托管)结合微压计,通过对管道内气流动压平均值的测量,获得测量管道截面上的平均速度句见式(A.2):u. = I生(A.2)凹l v p 式中zl!.p标准毕托管实测动压,Pa;一一实测气流的密度,地m3。实测气流的密度p根据实测气流温度、压力和标准状态下的气流密度计算zp- (Pact+ P.)x273.15血。一Po (273.IS+t) (A.3) 式中zPact一一当地大气压,实测或由当地气象
39、部门获得,Pa;Ps一一拍tl量管道截面上的气流静压,Pa;t一一测量管道截面上的风温,:。一一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密度,。1.293, kg/m3; Po一一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力,Po二101325, Pa. 将式(A.2)和式(A.3)代入式(A.1)中,则可以得到zI 2 273.15 Pac1+P. A-Q=A/ 王且干且年p0(273.15+t) Po (A.4) 对于流量测量元件,则有z AU Ma 且一+-h M-A Dz- 5一z4-ZJ 句3im一也-z 吨,由rJ口-P A Y钊OK (A.5) Kd去CA.6) 式中z!.pd一一斗侧量元件的实测动压,Pa;Kd一一流量系数,
40、为标准毕托管动压与流量测量元件动压比值的开方。对于标准毕托管,可认为气流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压头,因此Kd=l。A.3 CFB锅炉风量测量范围内,空气流动处于自模化区,流量系数几为一定值(即不随流量、温度、11 DL/T 1322-2014 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标定结果,若不同风量标定工况下流量测量元件的Kd值近乎恒定,则表明该流量测量元件具有良好的测量线性。由式(A.6)可知,根据标定获得的Kd值,通过流量测量元件的动压值Apd和当地温度、大气压测量值,可以计算获得测量管道中实际的流量值,并实现控制系统的准确流量显示。12 注z上述是对阻力型流量测量元件进行标定的方法。对于采用其他原理
41、进行流量测量的测量元件,可以通过标准毕托管测得的流量与测量元件测得的流量相互对比的方式进行标定。 B.1 布风板阻力的计算公式见式(B.1):式中zll.p一一布风板阻力,Pa;,一风帽阻力系数:一一空气密度,kg/m3;w一一风帽小孔风速,mis。DL/T 1322-2014 附录B(资料性附录布凤板阻力计算方法年qPf(B.1) B.2 习惯上将布风板阻力与风帽小孔风速的关系写成布风板阻力与流量的关系,并将式(B.1)中的常数及与冷态试验风温to相关的状态参数(密度Po)归纳为一常数A,则冷态风温为句时的布风板阻力计算见公式(B.2): =AQ; 式中:11p;风温为t0C时的布风板阻力,
42、Pa;to一斗令态试验时的风温,:A一一斗目1量常数:Qo一一风温为to时穿过布风板的实际风量,m3/h(标准状况下)。B.3 根据式(B.2)可以推导出,当温度为tC时,布风板的阻力计算公式为:/ipb 273 + t 12 A一一一Qru 273马式中:l1p;一一风温为此时的布风板阻力,Pa;t一一热态风温,:Q,一一风温为I时穿过布风板的实际风量,m3/h(标准状况下)。(B.2) (B.3) 这样,在测得冷态风温为乌时的布风板阻力特性后,可以根据式CB.3)计算出热态风温为t时布风板的阻力特性情况。B.4 图B.1所示为某B锅炉典型的冷态和热态布风板阻力特性示例,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原
43、点的抛物线。18 000 16 000 14 000 占12000i悔108“m 4000 2000 。冷态21,热态”7,.11 / . LI , / . .I ,_, J.)I 叫r,1 国吨I a 100 000 200 000 300 000 400 000 500 000 600 000 700 000 800 000 流化风量l(m驰,标准状况下固B.1 某CFB锅炉典型的冷态和热恋布风板阻力特性13 DL IT 1322 - 2014 C.1 试验大纲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za) 试验目的和任务、试验内容:b) 锅炉设备的状况:附录C(规范性附录试验大纲的编写c) 试验程序、测量项目
44、、测点布置、试验工况:d) 试验的技术准备工作要点,试验的要求和实施:e) 数据处理方法,试验的安全措施:f) 人员组织分工、培训计划和总体进度安排等。C.2 CFB锅炉冷态试验和燃烧调整试验大纲目录参见图C.lo项目名称z一、编制说明l.l 试验大纲的编制依据1.2试验项目二、锅炉设备概述2.1 锅炉规范2.2设计煤种2.3 锅炉本体基本结构2.4 主要风机设计性能参数三、试验实施程序与组织机构四、锅炉风量标定试验4.1 试验目的4.2试验内容4.3 测点布置和网格划分4.4试验要求和实施4.5 数据处理五、锅炉冷态试验5.1 试验目的5.2试验内容5.3 试验要求和实施5.4数据处理六、锅
45、炉燃烧调整试验6.1 试验目的6.2试验内容6.3 工况编排6.4测量项目及测量方法6.5 试验要求和实施6.6数据处理七、试验进度计划14 图C.1CFB锅炉冷态试验和燃烧调整试验大纲目录, DL/T 1322-2014 附录D资料性附录燃烧调整测量项目D. 1 燃烧调整试验前应确定需要测量的项目,安装现场试验测点,准备必要的测量仪器并对仪器进行校验。D.2 对于以提高锅炉效率为目的的燃烧调整试验,其基本测量项目(即计算锅炉效率所必需的基础参数见表D.1o 表D.1 以提高锅炉效率为目的的CFB锅炉燃烧调整基本测量项目序号名称符号单位1.试验煤质资料(入炉煤取样分析收到基碳c., % 2 收
46、到基氢H., % 3 收到基氧o., % 4 收到基氯N., % 5 收到基金硫S1,ar % 6 收到基全水分Mi % 7 收到基灰分A., % 8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 % 9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 ar kJ/kg 2.脱硫剂特性与入炉量(脱硫剂取样分析)10 石灰石收到基水分M产% 11 石灰石收到基碳酸钙含量CaC03ar % 12 入炉石灰石量B.1vi t/h 13 入炉石灰石温度i也C 3.大气条件14 干球温度td c 15 湿球温度fw 16 大气压力Paa Pa 4.底渣、飞灰可燃物(灰渣取样分析)17 底液可燃物c % 18 飞灰可燃物c:;, % 5.排烟温
47、度19 排烟温度。PY 6.烟气成分20 排烟氧量02 % 21 排烟C02含量C02 % 15 DL/T 1322-2014 表D.1 (续序号名称符号单位22 排烟co含量co % 23 排烟H2含量H2 % 24 排烟S02含量S02 mg/m3 7.基准温度25 送风机入口温度f11c 26 入炉煤温 皿 8.底渣计量27 冷渣器进口渣温t; 呵 28 冷渣器出口渣温t 坷 29 底渣量Bd7. t/h 9.锅炉主要运行参数30 给水流量Dgs t/h 31 给水温度tgs 32 给水压力Pgs MP a 33 过热蒸汽流量Dgr t/h 34 过热蒸汽压力Pgr MP a 35 过热蒸汽温度tgr 36 过热器减温水流量Dgj t/h 37 过热器减温水温度t. 团c 38 过热器减温水压力Pgj MP a 39 再热蒸汽流量Du t/h 40 再热蒸汽进口温度t. r 。C41 再热蒸汽进口压力Pzr MP a 42 再热蒸汽出口温度t; 43 再热蒸汽出口压力Pzr MP a 44 再热器减温水流量D习, 的145 再热器减温水温度与 46 再热器减温水压力p苟MP a 47 锅炉排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