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 T 1074-1998 核临界安全培训准则.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247843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J T 1074-1998 核临界安全培训准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EJ T 1074-1998 核临界安全培训准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EJ T 1074-1998 核临界安全培训准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EJ T 1074-1998 核临界安全培训准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EJ T 1074-1998 核临界安全培训准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7. 120. 99 F 09 备案号:2005-1998E.J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T 1074-1998 核临界安全培训准则Criteria for nuclear criticality safety training 060531000118 1998-08-25发布1998-11-01实施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发布EJ/T 1074-1998 日u言人员资格与培训是确保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操作核临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标准对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操作有关人员的培训作了规定,包括应培训人员的范围、培训职责、培训!大纲的制定与内容,以及培训大纲及其执行结果的评价等。此外,本标准

2、还推荐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培训方法。本标准为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操作、加工、处理或贮存的营运单位制定和实施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操作有关人员的培训大纲提供了依据,也为对这类大纲的评审提供了依据。本标准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参考美国国家标准ANSI/ANS-8. 20-1991核临界安全培训编制而成的。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安防环保卫生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g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中核总安防环保卫生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樵凤官、李玉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核临界安全培训准则EJ/T 1074-1998 Criteria for nuclear criticality safe

3、ty training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涉及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操作的人员的核临界安全培训准则。本标准适用于可能发生核临界事故的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的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a)直接从事易裂变材料运行操作的人员及其监督人员pb)运行操作支持人员;c)一般设计人员;d)维修人员;e)应急响应人员;f)管理人员;g)其他进入易裂变材料加工、处理、操作或贮存区的人员。本标准不适用于核临界安全专业人员。对于这类人员,本标准所规定的培训准则是不充分的。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

4、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15146. 1-94 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的核临界安全核临界安全行政管理规定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1 核临界事故nuclear criticality accident 意外发生的自持或发散的中子链式反应所造成的能量和放射性释放事件。3.2 核临界安全nuclear criticality safety 预防核临界事故和减轻核临界事故后果的措施,其中最根本的是防止发生意外中子链式反应的措施。3.3 核临界安全专业人员nuclear criticality safety staff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199808 25批准1998咱11-01

5、要城1 EJ/T 1074一1998通晓核临界控制和核临界安全评价技术并熟悉设施运行操作的、组织上与生产管理人员尽可能相互独立的专业技术人员。3.4 培训IItraining 传授安全、有效地执行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3.5 营运单位operatingorganization 按照国家的法定程序,获准从事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操作、加工、处理或贮存的法人。4培训职责4.1 营运单位必须按GB15146. 1-94第8章的要求建立核临界安全培训大纲,该大纲应为易裂变材料操作有关人员安全、高效地执行工作任务提供保证。4.2 营运单位必须保证其所有易裂变材料操作有关人员均按所制定的培训大纲按

6、时或定期受到适当的培训。4.3 营运单位应保证有核临界安全专业人员参加核临界安全培训大纲的制定,并参加大纲的实施及有效性评价。5培训大纲的制定要求5. 1 应明确规定培训要求并形成文件,培训大纲的内容应与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及其对安全的重要性相适应,并有利于工作任务的有效进行。5.2 应明确规定再培训要求并形成文件。这类培训应定期进行,至少每两年一次。5.3 应使课程的教学目标适用于参加该课程的受训者。6培训内容6. 1 链式裂变反应与事故后果6. 1. 1 应讲述链式裂变反应和反应性的概念。应讨论裂变率随时间减少的链式反应、裂变率保持不变的链式反应和裂变率随时间指数增加的链式反应之间的区别。6

7、. 1.2 应讲述金属(快中子)系统和慢化(慢中子)系统内超临界闪变的时间历程。6. 1.2. 1 应将超临界闪变过程中所释放的动能与人们较熟悉的事件(如化学爆炸)中所释放的等效能量进行比较。6.1.2.2 应将瞬间可能出现的(如来自一裂变尖峰的辐射强度与某种水平的连续裂变反应所导致的辐射强度加以区分和比较。应利用这类数据估计事故过程中人员可能受到的照射剂量的范围。6. 1.3 应讲述核临界事故对人员健康的可能影响,还应介绍事故对设施和设备的可能影响。6.2 中子在易裂变系统中的行为6. 2.1 应对中子所引起的裂变、中子俘获及中子散射与泄漏等进行描述。6.2.2应讲述中子能量对核裂变机率的影

8、响。6.2.3 应阐述中子能量降低的机制和中子慢化的过程,并列举几种好的和常见的中子慢化EJ/T 1074-1998 剂。6.2.4 应讲明可以通过吸收使中子在易裂变系统内消失。6.3 核临界事故教训6. 3. 1 应有选择地描述几起核临界事故实例。6.3.2 应对所选择的核临界事故的起因及其终止方式进行讨论。6.4 核临界事故报警信号的响应6.4. 1 必须进行核临界事故报警信号的鉴别与响应的培训。所利用的报警信号应与设施内实际安装的报警装置的信号相同。6.4.2 应结合超临界闪变过程说明迅速撤离的重要性,井应举例说明受照剂量随距离、时间和屏蔽的变化。6.5 控制参数6.5. 1 下列因素与

9、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操作的核临界安全密切相关,必须阐述并举例说明它们对核临界安全的影响及在核临界控制中的应用za)质量zb)形状:c)相互作用与隔离距离;d)慢化Fe)反射Ff)放度;g)体积ph)密度;i)中子吸收剂;j)非均匀性;k)富集度。6.5.2 必须讲解并讨论适于所考虑易裂变系统的单参数次临界限值。6.5.3 应通过适于所考虑易裂变系统的具体例子阐明和讨论核临界及其安全控制的概念。下面是三个较为典型的例子za)易裂变材料碎块如车削碎屑或低富集的燃料芯块)的临界质量随碎块在水或袖中浸没情况的变化;b)非裂变材料和几何条件对核临界的影响;c)影响易裂变材料单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因素。6.6

10、方针与程序6.6. 1 应描述并讲解蕾运单位的核临界安全方针。6.6.2 必须讲解和讨论各项与核临界安全有关的程序。应特别强调核临界安全操作限值、控制措施和应急程序。6.6.3 应讲解和讨论程序执行过程中检查单、签字表的利用规则和记录要求,强调它们对核临界安全的重要性。3 EJ/T 1074-1998 6.6.4 应描述营运单位对未被程序覆盖的情况和操作安全尚有疑问的情况的处理方法。6.6.S 应鼓励运行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对他们认为可能不够安全的任何操作提出问题。7培训方法7. 1 营运单位可按照本单位培训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采用附录A(提示的附录)所推荐的培训方法。1.2 进行比较重要的正

11、规培训时,如采用授课与讨论、录像、电影、幻灯或计算机辅助教学或演示与实习等方法进行培训时,应有熟悉本单位运行操作中的核临界安全各方面问题的人员出席,以便对主授课人提供协助,并对授课内容进行核对。8评价与记录8. 1 培训大纲的评价营运单位必须对其核临界安全培训大纲定期进行评价和修改,以保证和保持整个大纲的适宜性。应将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形成文件。8.2 人员培训效果的评价应以预先确定的准则衡量培训是否已圆满完成。评价的方法应包括书面、口头和实际操作考核。对考核中发现的不足应通过追加培训予以弥补。受培训人员的个人总成绩是否合格,应由营运单位的最高管理者指定的部门或管理人员予以确认。8.3 培训记录

12、应将操作有关人员的培训记录形成文件,并至少保存四年(或者按营运单位的要求保存更长的时间。4 EJ/T 1074-1998 附录A(提示的附录培训方法本附录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培训方法,供营运单位对其易裂变材料操作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时选择采用。Al 岗位培训II这是工作人员所接受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培训。这类培训宜由生产线管理人员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A2 授课与讨论授课与讨论的正规程度与深度可以很不相同,可以是因人而异一人对一人的,也可以是正规的、上百人或更多人一个大组共同上课的。这类培训II可以由核临界安全专业人员、运行操作管理人员、专职培训教员或外部特邀专家进行。应有熟悉本单位运行操作中各方面核临界安全问题的人员出席。讨论时间应紧接着讲课时间。A3 录象、电影、幻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核临界安全培训大纲中的某些特殊培训课程可以采用视昕手段完成,方便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完成。讲课时,应有熟悉本单位运行操作各方面核临界安全问题的人员出席。A4 演示与实习利用模拟器进行培训,进行演示和实习,这些都是一些有益的教学辅助手段。采用这些手段进行培训时应有核临界安全专业人员出席,以便必要时提供协助。AS 正规课程与自学对适于深造的人员,可通过自学正规课程(如反应堆理论)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5 AEAt守hro时H同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EJ核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