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J 120-1988 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248260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6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J 120-1988 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GBJ 120-1988 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GBJ 120-1988 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GBJ 120-1988 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GBJ 120-1988 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主编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 年 月 日关于发布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 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 号文的要求 由邮电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 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 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 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 自 年 月 日起施行本规范由邮电部管理 其具体解释等工作 由邮电部北京设计所负责 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国家计划委员会年 月 日编制说明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 是

2、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号文的要求 由我部会同冶金部共同编制而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 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 分析和试验验证 总结了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工程建设的经验 并广泛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 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规范有九章和两个附录 主要内容有 总则 系统设计 天线 前端 线路 用户分配 录像播放室与电视站 供电 防雷及安全防护等本规范在施行过程中 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 总结经验 如发现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 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邮电部北京设计所 北京月坛南街 号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邮电部年 月目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系统设计第三章 天 线第四章 前 端第五章 线 路第六章 用户分配第

3、七章 录像播放室与电视站第八章 供 电第九章 防雷及安全防护附录一 名词解释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条为使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的设计符合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 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安全适用 特制订本规范第条本规范适用于一般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的新建 扩建和改建工程 对于扩建和改建工程 应从实际出发注意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第条共用天线电视系统的技术指标 应符合国家现行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标准的参数要求 进入系统的信号质量及系统的传输质量 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进入系统前端的电视信号质量 不宜低于五级质量标度的 级二 系统对所传电视信号的损伤 不包括天线及其馈线 不

4、应使无劣变信号变劣 对任一单项电性能 至五级损伤标度的 级以下第条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 除执行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等有关规范规定第二章系统设计第条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可由天线 前端 线路分配用户分配等部分组成第条工业企业的下述场所 可设置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一 需要通过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传递射频调制的图像 声音及其他可传信息的办公楼 教学楼 会堂等场所二 俱乐部 文化教育馆 培训中心等文化教育场所三 厂矿招待所或宾馆四 厂矿居民住宅区建筑第条无线广播电视信号被遮挡 场强较弱 分布不匀或

5、有局部干扰地区的工业企业 可通过合理选择天线位置 建立共用天线电视系统第条共用天线电视系统的规划设计 应符合下列要求一 满足企业管理和职工文化教育需要二 与本企业发展规划相适应三 与本地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划相适应四 规划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用户数预测 区域划分转播广播电视节目套数以及传送其他信息的计划自办节目需设置录像播放室 电视站的要求及发展计划系统的组成 天线架设及信号远程传输方案设备选型建立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所需要的建筑物及建筑面积供电方案建设顺序投资及效果预测第条大中型工业企业 应根据企业建制 区域分布及地形情况 从方便企业管理出发 组建共用天线电视系统的网络 当用一个前端统辖所有用户不能确

6、保最远端系统输出口的信号指标时 应增设中心前端 以分区方式组建共用天线电视信号传输系统第条占地面积大的工业企业 在其厂区内如存在有碍于线路敷设的河流 山岳 沟壑等障碍物或厂区建筑比较分散可设置多个独立的共用天线电视系统第条设计共用天线电视系统 应选用国家有关电缆电视频率配置规定的电视频道传送电视信号第条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内信号传输的标称阻抗应为第条从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输出口输出的 任何电视频道的信号电平 应符合表 的规定 且宜以 为计算控制范围用户电平范围表表频 段 最大电平 最小电平注 表内各电平值系指调制包络峰处图象载频电压的有效值 是从 匹配负载上测得的数值第条从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输出口输出的

7、 不同频(C/N)H (C/N)L (C/N)S(C/N)=43dB输入 前端 线路分配 用户分配 输出道信号间的电平差值 应符合表 的规定系统输出信号电平差容限值表频域最大电平差容限值频段内任一 频域频段内任一 频域相邻电视频道间注 电平的含义和测量方法与表 的注相同第条系统输出口有匹配负载的情况下 隔离度不应小于第条噪声测量频带宽度为 系统载噪比不应低于第条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内的载噪比 可按下列规定进行分配一 如图 所示 信号传输分配的路由中只有 个前端时 宜按表 分配载噪比指标图 个前端系统的载比分配二 如图 所示 信号传输分配的路由中有 个前端(C/N)H1 (C/N)L1 (C/NH2

8、 (C/N)L2 (C/N)SC/N=43dB(C/N)1=47dB (C/N)2=45dB输入中心前端线路分配 用户分配输出本地前端 线路分配个前端系统的载噪比分配表路段情况前端 线路分配 用户分配各段中均有有源设备前端及线路分配段中有有源设备用户分配段中无有源设备前端及用户分配段中有有源设备 线路分配段中无有源设备前端中有有源设备 线路分配及用户分配段中均无有源设备线路分配及用户分配段中有有源设备前端中无有源设备线路分配段中有有源设备 前端及用户分配段中均无有源设备时 第一部分的载噪比宜取 第二部分的载噪比宜取两部分中的载噪比宜按表 表 进行分配图 个前端系统载噪比分配个前端系统前半部分载

9、噪比分配表路段情况前端和线路分配段中均有有源设备前端中有有源设备 线路分配段中无有源设备前端中无有源设备 线路分配段中有有源设备个前端系统后半部分载噪比分配表路段情况前端 线路分配 用户分配各段中均有有源设备前端及线路分配段中有有源设备用户分配段中无有源设备前端及用户分配段中有有源设备 线路分配段中无有源设备前端中有有源设备 线路分配及用户分配段中均无有源设备线路分配及用户分配段中有有源设备前端中无有源设备线路分配段中有有源设备 前端及用户分配段中均无有源设备第三章天线第条接收无线电视广播 每一频道宜设一副专用接收天线 在无线广播电视服务范围内 接收天线性能可按表确定接收天线主要性能要求表频段

10、增益 前后比 半功率角 八木天线单元数频道频道频道注 接近服务区边缘宜采用括号中的数值第条天线广播电视接收场强 可采用以下方法预测一 平原地区 无线电波传播距离小于 宜按空间波场强的计算公式 或 估算满足 条件时 上式可近似为式中 空间波场强值发射机馈送给天线馈线的功率发射天馈线相对于半波振子天线的增益 倍数收发天线间的距离发射天线有效架高接收天线有效架高电波波长电波频率二 在大 中城市及其周围地区 无线电波的传播距离小于电波传播路径无阻挡 但射线下方地面有密集的建筑物 宜按自由空间辐射场强的计算公式 估算式中 自由空间辐射波场强值发射机馈选给天线馈线的功率发射天馈线相对于半波振子天线的增益

11、倍数收发天线间的距离场强用相对于 的分贝比表示时三 场强预测值 宜取低于空间波公式估算所得值 或低于自由空间波公式估算值 的数值 如有条件 宜现场测量拟建天线位置附近的空间场强 并结合计算结果分析比较 取定设计场强值第条天线应架设在广播电视信号场强较强 电波传播路径单一的地方 并宜靠近前端 但应避开风口及架设困难的地方第条天线宜设置在建筑物的高处或专用铁塔上 天线及其支承杆 安装支架 铁塔 应具有足够的承受积雪 裹冰 攀登 吊装构件等额外负载的承载能力 并应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抗风 抗腐蚀能力 设计取定的基本风压不得小于第条架设接收天线应注意避开电气机车 汽车等各种电火花源 天线与汽车车道间的干

12、扰保护距离可按下式计算但设计取值不宜小于式中 天线与车道边沿间的保护距离汽车点火系统辐射干扰容限值 可查表广播电视信号接收场强天线方向性系数对干扰信号接收的鉴别能力无实际天线性能参数时 可查表与车道分类有关的因数 可查表其他对汽车干扰的介入损耗 如在汽车干扰射入天线的射线上 有房屋等建筑物体隔挡射线 则汽车点火系统辐射干扰容限值表频 段 干扰容限频道频道频道注 干扰容限值 是指干扰源与测试点的距离为 测量频带宽度为情况下的峰值测量值第条架设接收水平极化波的八木天线 天线与环境物间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天线与铁塔平台 承载建筑体顶面等导电平面的垂直距电视接收天线对来自没于最大增益的干扰鉴别能力

13、表频段鉴别能力频道频道频道车道分类因数表车道类型 因数大中城市中繁华街道的交叉路口大中城市的繁华街道城市中的一般街道或郊外的干线公路城市中居民区道路或农村的车道偶有汽车的可行车道离 不应小于天线的工作波长 并不宜小于二 接收不同信号的两副天线叠层架设 两副天线间的垂直距离 不应小于较长波长天线工作波长的 倍 并不宜小于三 接收不同信号的两副天线在同一水平面内架设 两副天线相互靠近的边沿间距 不应小于较长波长天线工作波长的453/2并不小于1m2028H(天线架高)接收方向地面、建筑体顶面或铁塔平台等天线有源振子中心位置垂直净空范围倍 并不宜小于四 与天线振子平行的天线架设构件 与天线振子间的距

14、离不应小于所临近天线工作波长的 倍 并不宜小于五 天线附近 垂直面及水平面的净空范围分别如图和 中所示 在净空范围内 不应有除天线及与天线架设有关的构件 含接收不同频道信号的天线及其架设构件 之外的其他金属物体六 位于天线净空范围之内的天线杆塔的金属拉线 应有分隔绝缘子将其分成小段 每一小段的长度 应小于所邻近天线工作波长的 倍图 天线附近垂直面净空图注 大于 虚线部分与实线部分等同考虑 小于 位于地面以下的虚线部分不属于净空范围453/2并不小于1 m2028 水平净空范围接收方向振子中心位置天线有源图 天线附近水平面净空图第四章前端第条前端宜设置在用户中心 并靠近节目源第条进入有源前端的信

15、号电平 不应低于 式算出的值 设计取值 宜增加 保护值式中 前端输入电平的下限值分配给前端的载噪比前端的噪声系数第条天线与其馈线间 天线馈线与天线放大器间阻抗应适配 驻波比小于 馈线应采用屏蔽良好的同轴电缆 放大器应具有抗辐射干扰性能第条在强场强区 直接辐射场干扰用户电视接收 造成重影现象时 系统可采用变换电视频道的方法予以改善第条如需要无间隔地使用电视频道传输电视信号应在前端中配置对载波电视信号频谱整形的设备第条具有多个前端的系统 本地前端对信号的处理方式应与输出线路要求相适应 不宜向同轴传输线路输出包括的全频道电视信号第条前端设备输出的多频道电视信号中 相邻频道信号间的电平差值不应大于第五

16、章线路第条线路传输分配设备 均应以 阻抗互相配接第条干线 支线 分支线 用户线均应采用同轴电缆 节目馈线以及连接前端间的馈线 超干线 宜采用同轴电缆必要时也可采用光缆或微波信道第条在传输宽频带电视信号的同轴电缆线路上 当需要装设多个放大器时 宜使用同一系列的放大器 在各传输段内放大器的增益值应与电缆的衰耗特性相互补偿第条在串装有多个放大器的宽频带同轴传输线路上 各宽带放大器的输出电平值不应高于 式算出的值设计取值宜减少 作保护值 各放大器的输出电平值不应低于式算出的值 设计取值 宜加 作保护值式中 放大器输出电平的容限值放大器的最大输出电平指标值电缆线路上所串装的放大器个数放大器所放大信号中的

17、电视频道数各频道信号同步系数 宜取 如肯定放大器所放大的各频道信号的扫描信号全同步时 应取 全不同步时 可取放大器输出电平的最低限值分配给所设计线路的载噪比值放大器的噪声系数指标值放大器的最大增益指标值第条分配器的空闲端口 必须终接 匹配吸收负载第条采用微波或光纤传送电视信号 可按 时间内加权信噪比大于或等于 的要求 时间内加权信噪比大于或等于 设计线路第条确定户外电视电缆线路的路由 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线路应短直 少穿越道路 便于施工及维护二 线路应避开易使电缆线路损伤的场区并减少与其他管线等障碍物交叉 跨越三 线路应避开规划预留 与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无关的地区和规划未定的地域第条选择线路敷设方

18、式 应符含下列规定一 电视电缆线路路由上如有通信管道 可利用管道敷设电视电缆 但不宜和通信电缆共管孔敷设二 电视电缆线路路由上如有电力 仪表管线等综合隧道 可利用它们的隧道敷设电视电缆三 电视电缆线路路由上如有架空通信电缆 可同杆架设四 电视电缆线路沿线有建筑物可供使用 可采用墙壁电缆五 如要求电视电缆线路安全隐蔽 可采用埋式电缆线路六 电视电缆线路在下列地区或路段上 宜采用穿管敷设易受外界损伤的路段穿越障碍较多而不适合直线敷设的路段电视电缆线路沿易爆 易燃装置敷设 除应采用明管保护外 线路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的规定七 在新建筑物内敷设电视电缆 宜采用暗

19、线方式第条电视电缆在室内外的敷设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对通信线路敷设的有关规定第六章用户分配第条向系统输出口馈送信号 应采用分支分配的方式 分配器的输出信号 分支器及串接系统输出口的干路端输出信号 不应直接引入系统输出口第条分配器的空闲信号端口 分支器及串接系统输出口的干路输出空闲端口 必须终接 匹配负载第条在各层房间的平面布置基本一致的多层住宅建筑内 各楼层的系统输出口安装平面位置宜一致 用串接系统输出口向用户馈送信号第条系统输出口在墙上安装 宜距室内地平面所选安装位置 宜与墙上其他设施协调第七章录像播放室与电视站第条确定利用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播放录像重放节目的工业企业

20、可设录像播放室 录像播放室可配置播出 审视 磁带存储等技术用房第条确定利用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播放内部新闻报导 职工教育 电影 录像等自办电视节目的工业企业 可设小型电视站 小型电视站可配置演播 演播控制 播出 审视 节目编辑制作 磁带存储 维修 办公等技术用房第条自办电视节目信号 应调制到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工作频域内空闲的频道上播发 并选用传输性能较好的频道第条演播室的面积和室内净高 宜符合表 的规定 如确定演播室和办公等层高较低的房屋合建 演播室的室内净高可适当降低演播室的面积和净高表面积 净高第条演播室门口应设置工作标志灯 演播室内应设置地灯和供示教 检测临时用电的单相和三相电源插座第条演播室

21、与演播控制室之间 应设隔音观察窗 观察窗应安装多层整块玻璃 窗框的尺寸和位置应方便控制室和演播室间直视联系 窗框的尺寸宜取高 宽 窗框下沿至控制室地面的距离宜取第条小型电视站宜建在环境噪声较低的地方 设计演播室 室内噪声级宜符合噪声标准 级的要求 室内混响时间可按表 取值演播室混响时间表空间容积 混响时间第条在确定采用空调降温或集中采暖时 演播室内夏天降温的室内计算温度可取 冬天采暖的室内计算温度可取第条演播室空调的散热量 可按表 取值演播室空调散热功率表面积 散热功率第条演播室的室内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一 一般照明 宜均匀布置灯具 灯具的装设位置及灯光的频闪效应 不应对演播作业有所影响 平均照

22、度不宜低于二 演播摄象照明 演播区场景灯光设备的设计照度 不宜低于 色温 其余灯光应根据节目摄制要求配置第条电视站的房屋建筑 应按二级耐火等级设计第条录像播放室 电视站建筑如办公等其他用房合建时 室 站房间应布置在较安静的位置上 所占房间应尽量集中 并留有发展余地 主要技术用房不宜设置在水房等可能渗水部位的下方第八章供电第条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应采用 电源作为系统工作电源 工作电源宜根据系统分布情况及规模 从企业内相关地区的变电所 配电站的低压配电屏或照明总配电箱上直接分回路引电第条电视站所需的 三相四线 电源 应按企业内重要负荷向企业供电部门申请供电 电压波动超过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允许范围时 应采

23、取稳压或调压措施第条电视站的站内配电 应按动力 一般照明 演播照明及设备用电等分别设置供电回路 分开供电第九章防雷及安全防护第条天线及其杆塔必须有防雷措施 天线杆顶应安装接闪器 接闪器 天线的零电位点与天线杆塔在电气上应可靠地连成一体 共用同一接地系统的接地装置第条如天线架设在房屋等建筑物顶部 天线的防雷与建筑物的防雷应纳入同一防雷系统 天线杆 塔的防雷引下线及金属杆 塔的基部 均应与建筑物顶部的避雷网可靠连接 并至少应有 个不同方向的泄流引下路由第条独立建筑的天线杆塔和其相关的前端设备所在建筑物间 应有避雷带 将两方防雷系统连成一体 从天线杆 塔引向前端的馈线电缆 应穿金属管道或紧贴避雷带布

24、放 金属管道及天线馈线电缆的外层导体 应分别与杆 塔金属体 或避雷引下线 及建筑场的避雷系统引下线 或避雷带 间有良好的电气连接第条天线杆 塔及相关建筑物 宜按第 类工业建筑和构筑物防雷要求统一设计防雷系统 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的规定第条天线馈线应穿金属管道或紧贴防雷引下线 金属天线杆 铁塔体引下 金属管道及天线馈线电缆的外层导体 在金属天线杆塔的上 下两端均应与杆塔或避雷引下线间有良好的电气外接第条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同轴电缆外导体 金属穿管 设备外壳 应相互连接并接地 组成防雷电感应的户内防雷线路系统第条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中 户外线路的防雷接地要求可参照 工业企业

25、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户外架空线路进户 应有不短于 的吊挂钢绞线或避雷带保护第条从户外引入建筑物的共用天线电视户外电缆线路 其吊挂钢绞线 保护避雷带 金属外导体 金属穿管等均应在建筑物 引入口处就近与建筑防雷引下线 或避雷带 互接 如建筑物无防雷接地系统 应专设接地装置 接地电阻值可参照国家现行的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第条向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备及其用户设备 如电视机 提供电力的户外线路 自户外引入系统设备和用户设备所在建筑物内时 所采取的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的有关规定第条同一个共用天线电视系统的户内防雷系统与户外电缆线路以及户外电

26、力线路的避雷装置 均应合用同一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装置 如建筑物本身设有避雷系统 尚应与建筑避雷系统合用同一防雷接地装置第条串装在同轴电缆线路上的有源设备 宜通过电缆远供工作电源 如就近从电力网取电 应有防雷保护措施第条在雷击区 敷设在外墙上的同轴电缆线路 宜有接地的金属管保护第条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与用户有关的安全保护及防强电故障危害的安全保护 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第条户外设备 应具有防雨 雪 冰凌的性能 或安装在箱 罩内第条天线杆 塔高于附近建筑物 地形物时 或航空等部门如有要求 应安装塔灯 塔身应涂颜色标志 在城市及机场净空区域内建立高塔 应征得有关部

27、门同意附录一名词解释名 词 曾用名词 解 释前端接在接收天线或其他信号源与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其余部分之间的设备组合 用以处理需要分配的信号 例如 前端可以由包括天线放大器 频率变换器 混合器 频率分离器和信号发生器等设备组成本地前端直接与系统干线或作为干线用的近程传输线路相连的前端中心前端一种辅助前端 通常设置于其服务区域的中心 其输入信号来自本地前端及其他信号源馈线构成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中一个部分的信号传输通路 可由金属同轴电缆 光缆 波导或它们之间相互的组合构成 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微波信道提供这样的通路超干线仅指连接在前端之间或前端与第一分配点之间的馈线干线在前端和分配点之间或分配点之间传输信

28、号用的馈线续表名 词 曾用名词 解 释支线 用于连接分配点与分支线的馈线分支线 连接用户分支器或串接系统输出口的馈线用户线将用户分支器的输出端引接到系统输出口的馈线 当没有专设系统输出口时 可为直接接到用户去的馈线 在此情况下 在用户线上可以含有滤波器和平衡 不平衡转换器分配器分支器 分支单元将输入端输入的信号均等或不均等地分配到个或多个输出端输出的装置 分配器和分支器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用户分支器 用户头 连接分支线与用户线的装置系统输出口 用户盒 连通用户线和电视接收机引入线的装置串接系统输出口 串接单元不需要用户线 直接连接分支线与接收机引入线 具有系统输出口功能的用户分支器接收机引入线连

29、接系统输出口与用户设备 如电视接收机的馈线 它可以含有滤波器 平衡 不平衡转换器天线线式天线由天线振子组成 对于八木天线 通常由一个有源振子和数个 甚至几十个无源振子组成 面式天线的反射面也是天线的组成部分续表名 词 曾用名词 解 释天线杆 用以承载 装置天线的杆状物天线塔用以承载或装置天线杆 天线的塔状建筑物或构筑物分贝比两个功率 和 的比值 取以 为底的对数并乘以 所得值 为这两个功率的分贝比电平在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中 系统的各测试点的阻抗为 系统的标准参考功率指在负载电阻上有 电压时的功率系统各点的电平值即为某一点上的功率 值与标准参考功率 间的分贝比载噪比在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某给定点上的图

30、象载波信号电平与该点上的噪波电平之间的分贝比信噪比在视频信号系统中某给定点上的信号电平与该点上的噪波电平之间的分贝比线路分配由超干线 干线 部分支线等馈线以及安装在这些线路上的放大 均衡 分配等设备或部件组成的信号传输及分配段用户分配由部分支线 分支线 用户分支器 或串接系统输出口 以及配套的分配 放大 均衡等设备或部件组成的传输及分配段附录二一 执行本规范条文时 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表示很严格 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 必须反面词采用 严禁表示严格 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词采用 应反面词采用 不应 或 不得对表示允许稍用选择 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词采用 宜 或 可反面词采用 不宜二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 标准 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 执行 或 应符合 要求或规定 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可参照 执行附加说明本规范编制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邮电部北京设计所参加单位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主要起草人申新垣 王炳南 杨德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