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T 1090-2006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稻.pdf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250679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Y T 1090-2006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NY T 1090-2006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NY T 1090-2006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NY T 1090-2006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NY T 1090-2006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 22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T 1090-2006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稻Rules of registration for crop variety Rice 061018000012 2006-07 -10发布2006-10一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NY /T 1090-2006 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省种子管理站、浙江省种子管理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

2、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琴、张首都、杨仕华、汪新国、黄发松、赵剑群、陶荣祥、罗玉坤、王洁。I NY /T 1090-2006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品种审定的定义、内容和应具备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等方面的具体量化指标及其他非量化指标,给出了审定稻品种的评价方法及评判规则。本标准适用于稻品种的审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

3、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7891-1999 优质稻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特征特性character 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分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等。3.2 丰产性yielding ability 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3.3 适应性adaptability 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表示。3.4 稳产性yield stability 品种在年度间区域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3.5 抗逆性stress tole

4、ce 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能力。3.6 晶质rice quality 品种的稻米品质,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食味品质等。3.7 优质水稻quality rice 达到GB/T17891-1999 优质稻谷所涉品种品质指标3级(含)以上(糯稻优质)的水稻品种为优质类型。3.8 1 NY/T 1090-2006 旱稻drland rice 在旱作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发育的稻品种。4 审定内容及依据4.1 内睿品种的特征特性、丰产性、适应性、稳产性、抗逆性、品质和生产技术等。4.2 侬据4.2.1 品种的基本特征特性和生产技术以品种选育单位或个人提供的结果结合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5、组织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提供的结果为主要依据。4.2.2 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稳产性、生育期、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以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提供的结果为主要依据。4.2.3 品种对主要逆境的抗性以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专业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结果为主要依据。4.2.4 品种的品质以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专业检测机构提供的检测结果为主要依据。5 晶种评判的基本条件5.1 按照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规定完成了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鉴定检测程序。5.2 经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鉴定检测,符合品种审定办法中申请审定品种应具备的条件。5.3 北方稻区、武陵山区稻区

6、、西南稻区及其他稻瘟病重发区试验组的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级别不高于7级。5.4 旱稻品种抗旱级别不高于7级。5.5 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不存在有严重的种性缺陷。5.6 杂交组合其不育系应有省级(含)以上农业或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审定)通过的证明或证书。6 评价方法6.1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定量占70%,定性占30%。6.2 定量评价根据品种的类型和品质分为优质水稻、普通水稻和早稻三种类型。各类型分别赋予不同的一级权重评价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见表1)。评价采用百分制评分,各项分值乘该项一级权重(有二级权重的项目为乘一、二级权重)为该项得分,各项得分

7、之和为品种的总得分。表1各类型晶种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晶质的一级权重分配表类型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优质水稻25% 5% 20% 50% 普通水稻40% 10% 25% 25% 早稻40% 10% 30% 20% 一6.2.1 丰产性品种的丰产性表现与评分规则见表202 NY /T 1090-2006 表2晶种的丰产性评分规则表表现评分最高分值最低分值与对照品种产量差异性不显著60 增产显著,每增产1%+4 100 。减产显著,每减产1%4 增减产显著品种丰产性得分按式(1)计算:Y=(60士M1X4)XK1. . . . . . (1) 式中:Y一一一丰产性得分;M一一区域试验增产百分点

8、;K1一一相应类型丰产性一级权重。6.2.2 适应性增产(含平产)试验点比例80%(含)以上为100分,增产(含平产)试验点比例如%(含)以下为0. 分,增产(含平产)试验点比例30%以上至80%,每增加1%计2分,按式(2)计算:A = (Mz - 30) X 2 X K z . (2) 式中:A一一适应1生得分;Mz一一区域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百分点;Kz一一相应类型适应性一级权重。6.2.3 抗逆性根据稻区和品种类型分别确定不同的主要逆境及二级权重。品种对主要逆境的抗性由强至弱分1、3,5,7,9级,分别计100、90、60、30、0分(见表3)。表3各稻区(类)晶种对主要逆境的二级权重分

9、配表稻区类别主要逆境二级权重北方稻区武陵山区稻区稻瘟病西南稻区稻瘟病70% 早和j白叶枯病30% 稻瘟病40% 其他稻区中、晚和j白叶枯病60% 稻瘟病80% 晚梗白叶枯病20% 旱70% 旱稻稻瘟病30% 北方稻区、武陵山区、西南稻区水稻品种抗逆性得分按式(3)计算:51 = R1 X K3 . . . (3) 式中:51一一北方稻区、武陵山区、西南稻区水稻品种抗逆性得分;3 NY /T 1090-2006 R1一一稻瘟病抗性级别对应分值;K3一一相应类型抗逆性一级权重。其他稻区水稻品种抗逆性得分按式(4)计算:52=(RIXK4+R2XK4)xK3. (4) 式中:52一一其他稻区水稻品种

10、抗逆1生得分;R2一一白叶枯病抗性级别对应分值;K4一一相应类型抗逆性二级权重。旱稻品种抗逆1生得分按式(5)-j;十算:S3 = (R3 X 70% + R1 X 30% ) x K3 . (5) 式中:S3-一一旱稻品种抗逆d性得分;R3一一-忧旱d性级别对应分值。6.2.4 晶质达到GB/T17891-1999所涉品种品质指标3级(含)以上(糯稻优质)的水稻品种为优质类型,其他品种为普通类型(见表的。普通类型水稻品种及旱稻品种品质以整精米率、重白粒率、主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四项主要品质指标衡量,各项主要品质指标根据相对重要性分和u、梗赋予不同的二级权重(见表5)。表4优质水稻拙、梗及糯稻品

11、种的晶质评分规则表 袖、梗糯等级1 2 3 优质普通评分100 80 70 100 50 优质水稻和u、梗及糯稻品种的品质得分按式(6)计算:Ql = Ct X K4 . (6) 式中:Ql一一优质水稻和u、梗及糯稻品种的品质得分;Ct一一一品质等级对应分值;K4一-相应类型品质一级权重。表5普通水稻和旱稻轴、梗晶种的晶质评分规则及二级极重分配表汪汪-整糯米率要自粒率5lf白皮国标1级100 100 100 国标2级80 80 80 国标3级70 70 70 级外50 50 50 和b30% 20% 20% 二级权重梗20% 25% 25% 普通水稻和旱稻和u、梗品种的品质得分按式(7)计算:

12、直链淀粉含量100 80 70 50 30% 30% Q2 = (Ctl x Kt + Ct2 X Kt + Ct3 X Kt + Ct4 X Kt) X K4 . (7) 4 式中:Qz一一普通水稻和早稻袖、梗品种的品质得分;Ctl一一整精米率对应等级分值;Ctz一一一辈白粒率对应等级分值;Ct3一一辈白度对应等级分值;Ct4一一直链淀粉含量对应等级分值;Kt一一相应类型品质二级权重。6.3 定性评价NY/T 1090-2006 品种的稳产性、生育期、未定量评价的其他病害抗性、抗虫性、抗倒性、耐寒性、耐热性、耐盐碱性、生产试验表现、繁制种技术、栽培技术等定量评价未涉及到的审定内容,总得分不超

13、过30分。6.4 综合评价6.4.1 总得分按式(8)计算:式中:T一一综合评分;T1一一定量评价总得分;Tz一一定性评价总得分。T=T1X70%+Tz . (8) 6.4.2评价方法:在专业委员会(审定小组)召开初审会议时,专业委员会(审定小组)委员根据品种定量评价总得分和定性评价得分计算出品种综合评分。7 评判给出60分(含)以上综合评分的审定委员人数(即赞成票数)超过该专业委员会(审定小组)委员总数112以上的品种,予以通过。5 COON-OOOF HMZ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稻NY /T 1090-2006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 争夺兴(邮政编码:100026 网址:) 中国农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争6印张0.75字数7千字2006年9月北京第1次印刷争毛* 开本880mmx1230mm 1116 2006年9月第1版印数:1 500册定价:10.00元书号:16109 787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 650058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NY农业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