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T 1443.4-2007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250732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Y T 1443.4-2007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NY T 1443.4-2007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NY T 1443.4-2007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NY T 1443.4-2007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NY T 1443.4-2007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B 15中华人民 共禾口N Y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 4434-2007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Rules for Resistanee Evaluation of Wheat to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Part4:Rule for Resistance Evaluation of Wheat to Wheat ScabFusariumgraminearum Schwabe【Teleomorph Gibberella zeae(Schwein)Petch20070114发布 2007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

2、国农业部发布前 言NYT 1443 42007NYT 1443-2007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为系列标准。第1部分:小麦抗条锈病评价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抗叶锈病评价技术规范;第3部分:小麦抗秆锈病评价技术规范;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第5部分:小麦抗纹枯病评价技术规范;第6部分:小麦抗黄矮病评价技术规范;第7部分孙麦抗蚜虫评价技术规范;第8部分:小麦抗吸浆虫评价技术规范。本部分为NYT 1443的第4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部分

3、主要起草人:陈万权、刘太国、陈巨莲、陈怀谷。I1范围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NYT 144342007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抗赤霉病鉴定技术和抗性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小麦(包括选育品种系、地方品种、特殊遗传材料、近等基因系、重组自交系、DH群体)、杂交小麦、转基因小麦、其他栽培小麦种、野生小麦、小麦野生近缘种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抗病性disease resistance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的性状。22抗侵入 resistance t0 penetration植物形态、解剖或

4、机能上具有阻止病原物侵入的能力,从而使寄主的发病率较低。23抗扩展resistance to colonization由于寄主植物内在因素存在,使病原物侵入后不能建立良好的寄生关系或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受到限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植物抗扩展的因素主要是特殊的组织结构、细胞壁的钙化作用或硅化作用及生理方面的营养物质状况和一些特殊的抗生物质来实现的。2 4抗性评价evaluation of resistance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寄主植物对特定病虫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25致病性pathogenicity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26人工接种artificial inoculat

5、ion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放于植物体感病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程。27病情级别disease rating scale人为定量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28分离物isolate从发病部位通过人工培养、纯化、再接种和分离等方法获得的病原菌的培养物。291NYT 1443 42007培养基culture medium可以使病原物生长的自然或人工配制的基质。210接种体inoculum能够侵染小麦并引起病害的病原体。2 11普遍率prevalence或称发病率,发病植物体单元数占调查植株体单元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在本标准中,植物体单元为麦穗。212严重度seve

6、rity是发病植物单元上发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的百分率,亦可用分级法表示,即将发病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划分出几个级别,分别用一些代表值表示,说明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2 13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当严重度用分级代表值表示时,病情指数计算公式:DI=(五Si)(五s一)100 i=0 1;0其中,DJ为病情指数,i为病级数(O-n),五为i级的单元数,S:为i级严重度的代表值,s。为严重度最高级值,为累加符号,从0级(无病单位)开始累加。当严重度用百分率表示时,则用以下公式计算:191=IX S100其中:I为普遍率,亏为平均严重度。2

7、 14小麦赤霉病wheat scab由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teleomorph:Gibberella zsae(Schwein)Petch所引起的穗部产生坏死和枯萎症状的小麦病害。3病原物接种体3 1接种菌株的分离从发病麦穗上,切取病组织(颖、籽粒或穗轴等),用75的乙醇表面消毒3rain-5min后,于马铃薯蔗糖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后,通过分离物纯化及致病性测定,筛选强致病力菌株,冷藏保存备用,所用菌株需进行致病力测定。3 2小麦赤霉病菌接种体接种所用分离物应为当地致病力强的分离物。接种体按土表接种或穗部滴注接种分为病麦粒接种体和

8、分生孢子接种体2种。接种体的制备方法参见附录A2。4抗性鉴定圃设置41鉴定圃选址鉴定圃应设置在小麦赤霉病适发区,选择具备良好的自然发病环境和灌溉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块。鉴定圃内不施用任何杀菌剂。4 2鉴定对照品种和诱发行品种选择2NYT 14434_2007抗病对照品种为苏麦3号、中抗对照品种为扬麦158和感病对照品种为安农8455。43种植要求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一致,或适当调整播期以使植株接种期和发病期能够与适宜的气候条件(湿度与温度)相遇。鉴定材料顺序排列,重复2次,每50份100份鉴定材料设1组抗病、中抗和感病对照品种材料。鉴定小区行长100dn150 cm,行距40 cm。每份

9、鉴定材料种植1行。土壤肥力水平和耕作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44接种44 1土表接种44 1 1接种期小麦赤霉病土表接种期为小麦抽穗前1个月。4412接种方法将病麦粒均匀撒于鉴定圃的小麦行间,每667 m2接种量为4 kg。土表接种后,应做好田间灌溉,保持土壤水分,以利于子囊壳形成。442穗部接种4 4 2 1接种期穗部接种期为小麦扬花初期。4422接种方法在鉴定材料处于扬花初期(10麦穗扬花)时,将20止稀释好的接种悬浮液注入麦穗中部的一个小花内,并对接种穗进行剪芒标记。每份材料至少接种20穗。穗部接种应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接种后若遇持续干旱,应及时进行田间浇灌,以满足病害发生所需条件。5病情调查

10、51调查时间病情于鉴定材料的乳熟中后期调查1次。52调查方法及项目调查时观测记载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记载病情级别,调查项目按土表接种或穗部滴注接种,调查严重度,并分别计算病情指数和平均严重度。53发病程度记载及标准531 土表接种条件下的普遍率和严重度记载及标准5 3 11调查方法调查每份鉴定材料所有麦穗的病害发生的普遍率。根据病害症状描述,调查和记载每个发病穗的严重度。5312病情分级病情严重度分级及其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表1 土表接种条件下小麦赤霉病严重度分级及其症状描述严重度分级 症状描述0 无发病小穗1 零星小穗发病,发病小穗占总小穗数的2

11、50以下3NYT 14434-2007表1(续)严重度分级 症状描述2 发病小穗占总小穗数的2505003 发病小穗占总小穗数的511-75O4 发病小穗占总小穗数的751以上5313土表接种条件下的抗性评价当鉴定圃中中抗对照材料病穗率达到25以上,该批次抗赤霉病鉴定视为有效。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抗性划分标准根据对照材料的鉴定结果(见表2)。表2土表接种条件下小麦对赤霉病抗性评价标准病情指数 抗性评价Df=0 免疫Inmltme(I)0Dlcx s 感病Susceptible(S)注:121I:病情指数;Dlcx-R:抗病对照病情指数;Drm:中抗对照病情

12、指数;DIo(-s:感病对照病情指数5 32穗部滴注接种条件下的严重度记载及标准5321调查方法调查每份鉴定材料所有接种穗小穗发病情况,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严重度。5322病情分级田间严重度分级及其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3。表3穗部接种条件下小麦赤霉病严重度分级及其症状描述严重度分级 症状描述0 接种小穗无可见发病症状1 仅接种小穗发病;或相邻的个别小穗发病,但病斑不扩展到穗轴2 穗轴发病,发病小穗占总小穗数的14以下3 穗轴发病,发病小穗占总小穗数的14124 穗轴发病,发病小穗占总小穗数的12以上5323穗部接种条件下的抗性评价当鉴定圃中感病对照材料达到其相应感病程度(3级

13、以上)时,该批次材料抗赤霉病鉴定视为有效。依据鉴定材料的病害发生平均严重度确定其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4。表4穗部接种条件下小麦对赤霉病抗性评价标准平均严重度 抗性评价0 免疫Immulle(I)o平均严重度20 抗病Resistant(R)4表4(续)NYT 1443 42007平均严重度 抗性评价20平均严重度30 中抗Moderately resistant(MR)20平均严重度35 中感Moderately susceptible(MS)平均严重度3 5 感病Susceptible(S)6抗性综合评价61抗性评价依据鉴定材料土表和穗部接种条件下发病程度综合确定其对赤霉病的抗性

14、水平,通常以最高级别(病情指数或平均严重度)为准。62重复鉴定初次鉴定中表现为抗、中抗的材料,次年用相同的病原菌进行重复鉴定。当两年抗性鉴定结果不一致时,以记载的最高病情级别(病情指数或平均严重度)为准。7鉴定记载表格小麦抗赤霉病鉴定原始记录及结果记载表格见附录B。NYT 144342007A1学名和形态描述附录A(资料性附录)小麦赤霉病病原菌A1 1无性态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属真菌界(Fungi)、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丛梗孢目(Moniliales)、瘤座孢科(T仙erculaviace

15、ae)、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其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有隔膜3个7个,顶端钝圆,基部足细胞明显,单个孢子无色,聚集在一起呈粉红色黏稠状。小型孢子很少产生。A12有性态玉蜀黍赤霉Oibberella zeae(Schwein)Petch属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核菌纲(Pyren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肉座菌科(Hypocreaceae),赤霉属(Gibberella)真菌。子囊壳散生或聚生于寄主组织表面,略包于子座中,梨形,有孔口,顶部呈疣状突起,紫红或紫蓝至紫黑色。子囊无色,棍棒状,大小100,urn-250,am15 tma-150

16、肿,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纺锤形,两端钝圆,多为3个隔膜,16 pm33 pmx 3 pm6tmoA 2接种体的制备A21病麦粒接种体制备将麦粒在室温下浸泡24h,沥干后,装入三角瓶中,在121下灭菌1 h,冷却后即制成麦粒培养基。将经PDA培养基平板活化培养的病菌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麦粒培养基,在23*(325C下黑暗培养20 d-25 d,菌丝布满麦粒后,将麦粒从三角瓶中取出,室温下晾干备用。A2 2分生孢子接种体制备称取一定量的绿豆,按绿豆:水=6:100比例加入水,加热煮沸,换小火继续加热10min,分装至三角瓶中,在121C下灭菌30min,冷却后即制成绿豆培养液。将PDA培养基平板活化培养的病菌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绿豆培养液中,在20*(2-25。C下振荡培养(150 rmin),4 d-5 d后进行镜检,确认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后,配制接种悬浮液。悬浮液中分生孢子浓度调至1 x 105个mL-5105个mL。若暂时不接种,可将接种悬浮液置于4冰箱中冷藏保存5 d-6 d。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NY农业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