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 T 3126-2013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251696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SH T 3126-2013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SH T 3126-2013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SH T 3126-2013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SH T 3126-2013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SH T 3126-2013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3. 040. 99 P72 备案号:J1787一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 3126-2013 代替SH3126-2001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tracing and insulation of instrument and piping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2013-10一17发布2014-03一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SH/T 3126-2013 目;欠III 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仪表伴热类型及方式.24. 1 伴热原

2、则.24. 2 伴热类型.24. 3 伴热方式.25 仪表伴热系统设计.25.1 一般规定.25. 2 热水伴热系统设计.35.3 蒸汽伴热系统设计.55. 4 电伴热系统设计.76 仪表绝热方式.87 仪表绝热系统设计.87. 1 绝热结构.87.2 绝热层厚度设计.97.3 绝热材料选用.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伴热结构示意图.11附录B(资料性附录热水伴热集中分配系统示意图.12附录c(资料性附录)蒸汽伴热分散布置系统示意图.13附录D(资料性附录蒸汽伴热集中分配系统示意图.14附录E(资料性附录)蒸汽伴热管回升高度的限制.15附录F(资料性附录仪表管道保温绝热结构.16附录G(资料性

3、附录)电伴热类型示意图.17附录H(资料性附录)电伴热带安装示意图.18附录J(资料性附录)常用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20附录K(资料性附录)常用保护层材料主要性能.21参考文献.22本规范用词说明.231咐:条文说明.25SH/T 3126-2013 Contents Foreword.III 1 Scope. l 2 Normative references.1 3 Terms and definitions. .1 4 Technique of tracing.2 4. 1 Roles of tracing.2 4. 2 Types of tracing2 4. 3 Manners

4、 of tracing.2 5 Design of instrument tracing system.2 5. 1 General requirement.2 5.2 Design of water-tracing system.3 5. 3 Design of steam-tracing system.5 5.4 Design of electrical-tracing system.7 6 Manners of instrument insulation.8 7 Design of instrument insulation system.8 7. 1 Structure of insu

5、lation.8 7. 2 Calculation of thickness of insulation layer.9 7. 3 Selection of insulation material.10 Annex A CInformative) sketch oftracing structure.u Annex B CInformative) sketch of water-tracing.12 Annex C (Informative) sketch of steam-tracing.13 Annex D CInformative) sketch of steam-tracing 14

6、Annex E (Informative) limit of steam-tracing.15 Annex F (Informative) structure of insulation.16 Annex G (Informative) type diagram of electrical heat-tracing.17 Annex H CInformative) sketch of electrical heat-tracing. 18 Annex J (Informative) performance of insulation material20 Annex K CInformativ

7、e) performance of protection material.21 Bibliography 22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23 Add: Explanation of articles.25 II SH/T 3126-2013 自IJ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工信厅科2011J134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本规范共分7章和10个附录。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仪表及测量管

8、道的伴热和绝热设计。本规范是在SH3126-2001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隔热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一一增加了热水伴热、蒸汽伴热分配器及其相关内容:增加电伴热监控系统的部分内容;一一重新定义了绝热的概念,取消了保温、保冷的定义:在绝热结构中增加了防水层的要求:一一更新了常用绝热材料主要性能指标。本规范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负责管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自动控制设计技术中心站负责日常管理,由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日常管理单位和主编单位。本规范日常管理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自动控制设计技术中心站通讯地址:

9、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南二路1089号徐汇苑大震12楼邮政编码:200030 电话:021-64578936 传真:02卜64578936本规范主编单位:中石化洛陆工程有限公司通讯地址:闽南省洛阳市中外|西路27号邮政编码:471003 本规范参编单位:大庆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郭维真裴炳安史继森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丁兰蓉叶向东林融末燕林洪俊孙旭杨金城张向科徐玉娟._._I-、一木忘1在郭建勋陈学敏周江萍徐事情高欣王颖严春明郭章)11贝周一鸣李江江秋林本规范1990年首次发布(SHJ21-90), 2002年第1次修订(SH3126-2001),本次为第2次修订。III SH/T 31

10、26一2013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自动控制工程仪表及测量管道的伴热和绝热设计的要求。本规范适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及以煤为原料制取燃料和化工产品工厂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自动控制仪表及测量管道的伴热和绝热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茸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目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GB/T 8175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 4272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 1 半7.tracing 采用热媒介质

11、使仪表及测量管道介质提高温度的方式。3. 2 绝热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管道及其附件与周围环境换热,在其外表面采取的增设绝热层的擂施。按热流方向分为保温绝热、保Y令绝热。3.3 保温绝热heat 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向周围环境散热,在其外表面采取的包覆措施。3. 4 保;令绝7.cold insulation 为减少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传入低温设备和管道内部,防止低温设备和管道外壁表面凝露或结霜,在其外表而采取的包覆措施。3. 5 防烫绝热scald insulation 对表面温度超过600C的不保温绝热仪表设备和测量管道,为防止人员烫伤而采取的绝热措施。3

12、. 6 绝热层insulation layer 对维持介质IJil度稳定起主要作用的绝热材料及其制lfll。3. 7 生色支书结构thermal insulation construction 由绝热层、防注目层、保护层等组成的结构综合体。3. 8 电f半7.electricaI heat-tracing SH/3126-2013 利用18,j:热卅l或其他I也加热设施来补充t15Ll热物体在使用过和111所散失的热量,以维抖介质温度;在某4范围内。3. 9 维持温度maintain temperature 3. 10 3. 11 3. 12 设计1、l热系统使市!支付手制剧本在设计条件F保持

13、7温度。最高维持温度maximum maintain temperature 电作热系统能够连续保持被伴热物体的最I-:J温度。终端连接end termination connection 相对于电源端的电伴热带的终端连接。温度控制器thermostat controller 能检测和控制r伴热系统泊度或1包伴热系统所处的环境温度的一种现场仪表。用于控制电H热fif的通电和断屯。f热点设个羔汽分配器。4 仪表伴热类型及方式4. 1 伴热原则F列情况应采用伴热:a) ;在环境温度f冻结、冷J疑、结品、析出等现象产生的物料的测t:(J草、lX样管道,应伴热:b) 不能满足故低J不.1:;2温度要求

14、的检测仪表,应伴热。4. 2 伴热类型4.2.1 仪表常用伴热类1f;)有热水w热、蒸汽伴热、电伴热和自伴热。4. 2. 2 热水伴热宜应用在虫rJl:;-场合:a)当被伴热介质为水平11水蒸汽、轻质扑11品、等;疑点较低的介质11才:b) 在高寒地区。4. 2. 3 蒸汽伴热宜应用在如If场合:a)飞土l被1l热介质为民11li、渣打11、蜡泊、沥青、燃料油和l急冷I等11才:b) 在非高寒地区。4. 2. 4 I伴热可应用在女Ilf场合:a) 当需要对被伴热对象实JY精确温度控制和l遥控的场合:b) 没有蒸汽源和热水源的场合。4. 2. 5 仪表测量管道|植工艺管道或工艺设备升二你温,不需

15、另外采用热拟就能满足测量要求H才,可采用自伴热。4. 3 伴热方式4.3. 1 热水伴热和蒸汽拌热宜分为重伴热和轻伴热。4.3.2 在被测介质易冻结、冷凝、结晶的场合,仪表测量管道应采用重伴热:重伴热的结构参见附录A,伴热管道应紧密接触仪表测量管道。4. 3. 3 当重伴热可能引起被测介质汽化、自聚或分解时,应采用轻伴热或绝热。轻伴热内结构如!附录A所示,11:热管道不接触仪表测量管道或在它们之间加一隔离层。5 仪表伴热系统设计5. 1 一般规定2 SH/T 3126-2013 5. 1. 1 伴热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a) 在了不出温度F有冻结、冷瓶、结品、析出等现象产生的物料的测量管道、

16、取样管道,应设置伴热系统:b) 不能满足最低环境温度要求的检测仪表,应设置伴热系统:c) 当伴热点位置相对分散时,可采用分散供热;当伴热点位置相对集中时,宜采用集中分配b) c) j娱等部分,参见附录B图B.2;/ 寸寸/J d) 每个需伴热的仪表为一个伴热回路,每个伴热回路应为独立系统:l一1)可视具体情况供水:e) 每个伴热凹路热水入口、回水入口应分别设置切断阀,切断阀应采用截止阀:3 SH/3126-2013 f) 热水压力应满足热水能返回到回水总管。5. 2. 3 热水伴热系统的管道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a) 热水伴热管的材质和l管径叮按表5.2.3-1选取:表5.2. 3-1 常用热水

17、伴热管的材质和管径热水伴热管材j贡热水伴热管外径壁厚mm 不锈钢管10 X 1.:i ,12 X 1. .:i 不锈钢管、碳铜管14X2 不锈钢管、碳铜管18X 3 不锈钢管、碳铜管22X 3 -啕J 4 b) 热水伴热总管和支管应采用无缝铜管,相应的管径可按公式5.2.3-1计算:式中:dn一一热水总管、支管内径,mm; Vw一一仪表伴热用热水用量,m:l/h; 中18.8一一热水流速,m/s,一般取1.5 m/s3. 5 m/s; . (5.2.3-1) c) 热水支管和热水分配器及回水支管和田水分配器的管径可按表5.2. 3-2选取(当S;三12日才应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热水分配器或田水分

18、配器);表5.2. 3-2 热水支管和热水分配器管径选择S直集中供水系统集中回水系统热水支管热水分配器田水支管回水分配器48 DN40(48X3) DN.:iO(60X3) DN40(48X3) DN.:iO(60X3) 912 DN.:iO(60X3) DN80(89X3. .:i) DN.:iO(60X3) DN80(89X 3. .:i) 表中S值按公式5.2.3-2计算取得:S=A+2B+3C (5.2.3-2) 式中:3 热水伴热管的总根数:A一-DN15及以下伴热管的总根数:B-DN20伴热管的根数:C一-DN25伴热管的根数:d) 热水伴热管的最大允许有效长度(从热水分配器到回水

19、分配器的伴热管总长度)可按表5. 2. 3-3确定:表5.2.3-3热水伴热管的最大允许有效长度选择伴热营管径半热热水压力P(MPa (A) )对应的最大允许有效氏度日1红1盯1O. 3三三P-三O.:i O.:i250C时:0.4 =。141160 三三0.052(250C时)+0. 00022 (tm -25) O. 5 泡沫玻璃200400 161 180 三三0.064(250C时)tm三240C剖:O. 6 =。181 200 三三0.068(250C时)+0.00011 (tm一24)0.8 注1:阻燃型保冷材料氧指数应不小子30%。注2:用于与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接触的绝热材料应符合

20、GB50126-2008 ,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10月17门以第52号公告批准发布。本l且也是在SH3126-2001 (石油化正仪衣及管道11:热丰LI陌热设计规范的某础上修订|川成,I. )以(自+:Atl单1/.二1罔:_j化集团洛阳=1+jLiJ化1:1:和!公司,+:虫:起草人是赵永玲、主1维真、文诗。本规范修订过程仁1=,编jjlJ绍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同而油化TT扫建设仪表及笆道伴热手LI绝热HD旧的实践去.!J(;Ll,iJll才参考了因外先进技术法坝、技术标准,征求了有关设计、施工、生产等方面内在见,最终经审查定稿。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昕、学校等1位有关人员名1

21、:使用水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叶1h条文规定,(石1111化!一仪表及忏道伴热和l绝热设计规范编制主Il.t虫草、条顺序编f!JU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地条文规定的|二|的、依据以及执行叶lfE注忘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IE文问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有作为理解和l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27 SH/T 3126-2013 目欠3 术语和定义314 仪表伴热类型及方式314. 2 伴热类型314. 3 伴热方式315 仪表伴热系统设计u5. 2 热水伴热系统设计315. 3 蒸汽伴热系统设计315. 4 电伴热系统设计.326 仪表绝热方式M7 仪表绝热系统设计M7.1 绝热

22、结构347.2 绝热层厚度设计.347.3 绝热材料选用M29 SH/T 3126-2013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3 术i语吾和定义3.1叩oli段支l白向白句j生封雏住t时t拈抖、丰j于二沮度与|山U旧,伴2半卡热干升带i甘f阳的J歧i高苟句|怕耐h时刷Ij才阻概念才不、l川)叫ij,后:书占P写;足对:电Q.包f怦1中|飞热千升卅i甘7及工其l:.元7已叶2器3别f卡件t牛卡忏(J的|内甘钊J热才A川l叫t巨稳二忌:工走江,I啊性F阳川1:汗习不J会j 、凸、飞气r4 仪表伴半热类型及方式4. 2 伴热类型4. 2. 2 热水伴热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山优先采用热水伴热,在热水伴

23、热满足不了要求的恬况F选择蒸汽伴热。例如,有些分析采样管线要求伴热闹度较高以保1.l1:内部为干管状态,此时用热水伴热可能满足不了12求。在蒸汽源和热水源均难以解决内场合可以考虑用电伴热。热水伴热无LrfJJ足要求的情况有两种:一是特殊介质的场合,虫11含有硫础的介质ijIi伴热到.rf多度:二是被f、1.热系统的位置1比较高,热水压力不能满足较高的压头损失的场介。4. 2. 4 电件热日前III内III)己XIt!,伴热应用方面的标准规范,制定有关电伴热方面的标准主白的是为了促进电伴热在仪表领域的山)rJ。4-2.5ti fFJA 白半热是将仪表测;:ItP_;沿具有一定表面温度的工艺管道或

24、设备敷设并保温,利用工艺管迫或设备自身的热达到IW陈凯的1=1的。不需要采用其他热源。4. 3 伴热方式附录A畏IA中规定了兰科!fl-热方式。为保证仪表及仪表测量管道内的介质处r正常Iff状态,使用中应根据介质的特性,确定相应的伴热形式。当测量腐蚀性或热敏性强、易分f悍的介质时,不允许伴热管紧贴于仪表及仪表测量管道。碳铜管道与不锈钢管道不应直接接触。当环境温度i、伞仪表不能正常工作时,)业设i百仪表保温箱。仪表保油lj可采用羔汽拌热、热水伴热或电伴热。当1.包伴热眼泪t:rHE:爆):I:iitl俭场所使用时,其电fl:热系统的|坊爆级别应符合现行GB50058 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

25、计规范的规定。5 仪表伴热系统设计5. 2 热水伴热系统设计5. 2. 4 为了保证伴热效果,可在热水伴热管末端加压力表接头,需要的时候观察热源的压力。5. 3 蒸汽伴热系统设计5.3. 1 在实际计算中,还考虑下列诸因素,丹:取(1=2作为确定蒸汽总用量的依据:a) 蒸汽管网压力波动:b) 绝热层多年使用后绝热效果的降低:C) IVUJ仨允许压力损失时误差:d) 管抖的热损失:e) 疏水器O能引起的蒸汽1m漏。F.热蒸汽用茧的算值:每个l热点约为5kg/h8kg/ho 31 SH/T 3126一20135.3.2 a) 饱和;在汽l:物理性质见表1: 表1饱和蒸汽主要物理性质饱和蒸汽压力温度

26、tJ令凝潜热HMPa (A) kJ/kg 1 179.038 48 1. 6 x 4. 1868 o. 6 158. 076 498. 6 x 4. 1868 O. 3 132. 875 517.3X4.1868 b) 仪表伴热用蒸汽宜设置独立供汽系统是指,蒸汽管道在进入车间或工段时,就应与工艺用蒸汽管道分开敷设,以避免仪表伴热用蒸汽在工艺装置停车、检修停蒸汽时被切断。5. 3. 3 a) 表5.3.3-1中指出伴热管的规格和材质供设计选用,但对个别新度较大的介质,其伴热管道的管径可适当增大;b) 表5.3. 3-2中蒸汽压力不是具体值,可根据实际伴热压力参考表中数据;蒸汽流速由于不能超过相应

27、管径允许的最大流速,而不同管径的蒸汽管道所能提供的热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接在某一管径上伴热系统不能超出一定的数量。e) 表5.3. 3-5中指明了在不同管径的蒸汽管道上所能连接的最多伴热点数,是根据理论计算与现场实际调查结果制定的,可供设计时估算管径参考。由表5.3. 3-5估算出管径后,可参照、表5.3. 3一2估算出总的蒸汽耗量。5.3.4 b) 疏水器出口压力且可参考回水管网的压力取值;i) 回水系统应按下列基本要求考虑:各田水管线的冷凝量大致相等:各自水系统的压力损失应尽可能小:各并联的回水系统之间的阻力应大致相等;对于冷凝液回水管的选择,医I令凝液在Y令J疑回水管道内流动过程中,随

28、着压力的降低,部分冷凝液会产生自蒸发现象,疏水器在使用过程中,蒸汽会通过阀片泄漏到冷凝固水管道中去,使回水管道内呈现汽、水两相的混合状态,考虑到田水管内混合流体的体积比纯冷凝液的体积大,冷凝固水管的管径可等于蒸汽伴热管管径或大一级。5. 3. 5 c) 疏水器最好内置有过滤器,否则宜在疏水器与前切断阀问设置Y型过滤器。d)疏水器不设切断阀,检修不方便,且当蒸汽系统试压时,容易损坏疏水器;(冷凝水就地排放时疏水器后可不设置)。疏水器不设扫J:污阀,在伴热管吹扫时会造成疏水器;堵塞。5.4 电伴热系统设计5.4.2 电伴热带的功率可根据管道散热量来确定。公式5.4.1来源于GB/T195 1. 2

29、-200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电阻式伴热器第2部分:设计、安装和维护指南中的简算公式。为便于工程设计估算,表2数据供参考。32 SH/T 3126-2013 表2仪表测量管道单位长度散热量a(W/m) 管道隔热层厚度温差bf:,T测量管道尺寸/in (公称尺寸DN/ mm) 口llTI。C1/4 (6 , 8, 10) 1/2 (1 5) 3/4(20) 1 (25) 20 6. 2 7.2 8. 5 10. 1 10 30 9. 4 11. 0 12. 9 15. 4 40 12. 7 14.9 17.5 20.8 20 4. 0 4. 6 5. 3 6. 2 30 6. 2 7.0

30、8. 1 9.4 20 40 8. 3 9. 5 10.9 12. 7 60 12. 8 14.7 16.9 19.6 20 3. 3 3. 7 4. 2 4.8 30 5.0 5. 6 6. 3 7.3 40 6. 7 7.6 8. 6 9.8 60 10.3 11. 7 13.2 15. 1 80 14.2 16. 0 18. 2 20. 8 30 100 18. 3 20. 7 23. 4 26.8 120 22. 7 25. 6 29.0 33.2 140 27.2 30. 8 34.9 40.0 160 32. 1 36. 2 41. 1 47. 1 180 37. 1 42.0 4

31、7.6 54.5 20 2.8 3.2 3.6 4. 0 30 4. 3 4. 8 5. 4 6. 1 40 5.8 6. 5 7.3 8. 3 60 9. 0 10. 1 11. 3 12. 8 80 12.3 13. 8 15. 5 17.6 40 100 15. 9 17.8 20.0 22. 7 120 19.7 22. 1 24. 8 28. 1 140 23. 7 26. 5 29. 8 33. 8 160 27.9 31. 2 35. 1 39. 8 180 32. 3 36. 3 40. 6 46. 0 a散热量计算基于下列条件:隔热材料:玻璃纤维1管道材料:金属:管道位置:室

32、外。b温差指电11-热系统维J二11,副主与所处环境最低设计温度之差。对于仪表设备(如玻璃板液位计、外浮简液位变送器等)I拍电伴热,目前尚无散热量的计算公式,应用中可参考管道散热量公式及其相关参数设计。33 SH/T 3126 2013 5. 4. 3 b) 温度控制山伴;J/系统设1I:f1温度控制(,*2之温度传t:;括;1M皮jLJ岳2吕立装在能准确测量:(:)!d空温度的位置。在关键的电伴热混度控制回路IclC1,宜设温度超限报警丰11/或联锁。6 仪表绝热方式6. 3 保温绝热设计中有关温度的规定:为便于绝热计算,本条确定仪表管道内介质温度为200C800C,这是因为在此温度下,一般

33、仍能保证仪表管道内介质正常传递信号。我们参考一些工程设计的绝热计算也是选取这个温度范围。化工测量对象的介质种类繁多,其冷凝温度等物理特性也各不相同,本规定未一一列举。设计时对于某些在此条件下不能正常工作的介质,可视具体情况增加l或减少伴热温度。各地冬季平均气温与极端最低温度差异很大,某些地区按平均气沮看,可以不需要伴热和绝热,但极端最低温度也许会影响露天安装的仪表和测量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应按照这此地区的环境极端最低温度决定仪表和测量系统的绝热。当采用保温绝热方式可保证仪表和管道正常工作时,不必伴热。7 仪表结热系统设计在GB/T8175-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及GB/T 4272一

34、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中,有关绝热层厚度计算及对相关材料的要求均有规定。7. 1 绝热结构7. 1.3 严一体化的管缆是指测量管道、伴热管道、绝热层和保护层经特殊加工而成为体的新型安装材料,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7.2 绝热层犀度设计7.2.1号仪表管道伴热保温绝热的传热机理比较复杂。仪表保温绝热计算:中省略了一些次要因素,如散热角、绝热层表面至空气的给热系数、大气状况以及管道支架引起的散热损失等,但这些次要因素,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小。另外,些回家绝热设计I书也是采用了经过某些简化的公式。仪表管道的允许热损失qp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本规范在计算蒸汽丰11热水用量时,又考虑了余量系数,所以

35、本规范的保温绝热层厚度计算公式也是省111各一些次要因素后的简化公式。c)在保温绝热层厚度的计算仁1=1,热量损失qp值是导热系数A及绝热层厚度也的函数。/三个参数中欲求其中的绝热层厚度,市知道另外的两个参数。在绝热材料选定之后,即可求出,这时需再设定qp值。由于仪表绝热管道的管径较小,其允许热损失的在目前的资料中尚无法查到。为便于设计,本规111参照一些工程设计资料,对比了不同的保淑绝热材料、不同的厚度以及不同的大气温度下的计算结果,找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数字关系,归纳出允许热损失值及绝热层厚度值,详见表7.2.1-1和表7.2.1-20另外,每个仪表保瓶绝热箱的热损失可取500kJ/h

36、 x 4. 1868kJ /h作为估算值;表中规定列举了三种伴热蒸汽压力,是工厂中经常采用的儿种压力。寒冷地区可采用1.OMPa CA)蒸汽压力,较寒冷地区可采用0.6MPaCA)蒸汽压力,不太寒冷地区可采用0.3MPaCA)低压蒸汽伴热。e)表7.2.1-2的绝热层厚度是按测量管道内介质温度为600CII才确定的。当测量管道内介质温度为其他值时,可参考SH/T3040-2002 (石油化工管溢伴管和夹套管设计规范中表l二表8 C蒸汽/热水伴管管径及根数)的数据确定绝热层厚度。7.2.2 保冷绝热层厚度可参考管道专业的规定确定。7.3 绝热材料选用7.3. 1 仪表绝热用的材料应尽量和I_T艺

37、绝热材料,相一致,并符合GB/T8175-2008 (设备及管道纯34 SH/3126-2013 热设计导则及GB/T 4272-2008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的规定。硅酸钙制品中含有氯离子,在设计不锈钢管道保温绝热时应慎用。绝热材料的用量v,可按式(1)及式(2)计算:式中:V一绝热层材料用量,m3八TI;v=Dp D=d+2p d一-仪表绝热管道当量直径,m (相当于仪表管道绝热层内径); 保护层材料用量A,可按式(3)计算:A= l. 3(d+2p) 式中:A一一保护层材料用量,m2/m。. (1) . (2) . (3) 35 的FON-CN户的问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油化工行业标准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SH/T 3126-2013 石* 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工程标准发行总站发行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邮编:100011 电话:(010) 84271850 石化标准编辑部电话:(010) 84289937 读者服务部电话:(010) 84289974 http:/www.sinopec- Email: presssinop巳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印张2.75字数74千字2014年9月第1次印刷开本880X 1230 1/16 2014年9月第1版* 书号:155114.0892 定价:38.00元(购买时请认阴封面防伪标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SH石油化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