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59-1993(条文说明) 河流冰情观测规范.pdf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252417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57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L 59-1993(条文说明) 河流冰情观测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SL 59-1993(条文说明) 河流冰情观测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SL 59-1993(条文说明) 河流冰情观测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SL 59-1993(条文说明) 河流冰情观测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SL 59-1993(条文说明) 河流冰情观测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河流冰情观测规范SL 59-93 条文说明目次1 总贝.(49) 2 冰情目测和冰情图测绘.(50) 3 冰厚测量. (55) 4 水内冰观测. (58) 5 冰流量测验. . . (60) 6 冰塞、冰坝的专门观测.(64) 7 冰情资料的整理. . (67) 1 总贝。1.0.1-1. O. 2 北方河流出现的一系列冰情现象,会使水流发生与畅流期截然不同的变化。测取冰情资料,了解和掌握冰情变化规律,对于工程建设、防御凌凯、国防军事和交通运输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规范的第2章、第3章可用于湖泊、水库的冰情观测,而除第6章以外的其余各章可用于渠道的冰情观测。1.0.3 有的

2、冰情观测项目不但工作量大,而且观测难度也较大,为便于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冰情观测任务,将冰情观测项目分为基本项目、专用项目及附属项目。基本项目是了解河流冰情现象,需要进行且又易于进行的项目。专用项目是满足工程建设、防御凌汛的专门需要,和进行冰情变化规律分析要求进行的项目。辅助项目仅是为开展某些冰情观测项目而进行的项目。1.0.4 冰情图测绘与河段冰厚测量虽属基本项目,但并非是了解河流冰情现象必须进行的项目。在冰情观测基本项目中,冰情图测绘是为补充冰情目测,河段冰厚测量是为分析固定点冰厚观测地点的代表性。两个项目对于小河一般是不需要的。为此,仅需要在大、中河流上,指定部分水文站进行。由于冰塞、冰坝

3、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形成的冰情现象,并不一定在水文站及其附近河段出现。所以,冰塞、冰坝的专门观测除规定在指定的水文站上进行外,还规定了应在指定的河段上进行。49 2 冰情目测和冰情图测绘2. 1 冰情目测2.1.4 本条涉及的冰情现象说明如下z2.1.4.1 初生冰z气温转负后,水流平稳处出现的薄冰,一般呈针状薄片状。首次出现初生冰的日期为初冰日期。初生冰包括以下两种z(1)微冰:在河岸边结成的透明易碎的簿冰,又称冰针。(2)冰淤z漂浮在水面成细针状或极簿片状透明的冰晶。2.1.4.2 岸冰z气温转负后,沿河岸结成的冰带,冰带一侧固结于岸边,另一侧浮于水面。根据形成的时间和条件,岸冰分为以下五种

4、z(1)初生岸冰z最初在岸边就地形成的簿冰带。气温升高,初生岸冰可能就地融化或脱岸漂流。(2)固定岸冰z随着气温的下降,初生岸冰逐渐发展成为牢固的冰带,其宽度和厚度也逐渐增加。(3)冲积岸冰:在风和水流作用下,流动冰花或冰块被冲到岸边并与之冻结而成的冰带。(4)再生岸冰z开河后又骤然降温再次生成的岸冰。(5)残余岸冰z开河后残留在原地的岸冰。2.1.4.3 水内冰z在封冻前的敞露河段和封冻后的清沟内,受水流过冷却的影响而形成。固着在河底的水内冰又叫底冰。水内冰呈多孔隙海绵状,由大小不同的片状、针状、羽毛状、梅花状、粒状等一种或多种形状的冰结晶体聚集而成。2.1.4.4 冰礁z多发生在浅滩、沙洲

5、等处,由底冰或搁浅的冰花团冻结而成。冰礁常成群出现,称为冰礁群。2.1.4.5 冰桥z由河流两岸岸冰向河心延伸互相连接而成,或由50 流冰花、冰块堆积在岸冰之间冻结而成。冰桥常是河段封冻的起点,对于冰塞多发河段常是冰塞的起点。2.1.4.6 封冻z河段封冻的形态与河道地形、水力及热力因素、风向风力等有关,可分为以下两种z(1)平封z封冻冰盖表面较平整,封冻前一般先产生冰桥,流冰花或冰块浩冰桥平铺上溯,导致河段封冻,或两岸岸冰较宽,气温骤降时,敞露水面迅速冻结。平封多发生在水流平绩的河段。(2)立封:封冻冰盖表面极不平整。在封冻过程中,若流速较大,冰块或碎冰易在封冻冰缘前相互插挤,冻结在一起,冰

6、盖表面形成大量冰堆。立封多发生在水流较急且多浅滩、弯道的河段。有时,大风也能使宽阔的平原河流形成立封。2.1.4.7 连底冻:常发生在宽渝的小河上,一般是由于地表、地下水补给量很少或停止等原因所致。2.1.4.8 封冻冰缘z局部河段封冻后即可出现封冻冰缘。2.1.4.9 清沟z清沟多出现在流速较大的河段,如急流、浅滩等处。在泉水、工业废水及市水汇入的地点也常形成清沟。清沟可分为两种:(1)初生清沟z在封冻初期形成的清沟。(2)再生清沟z封冻河段受气温回升或封冻后受泉水、工业废水、活水汇入影响部分冰盖融化消蚀再次形成的清沟。2.1.4.10 冰堆z在封冻过程中,流动冰块或冰花团在局部范围互相挤压

7、,横竖交错堆积冻结在一起而形成。2.1.4.11 冰上复雪z由降至或吹至冰盖上面的雪形成。2.1.4.12 悬冰:发生在小河上。初冬水位较高时,在河面形成坚固的冰盖,以后水位下降,冰盖架空于水面之上。2.1.4.13 冰缝z冰盖受冻胀压力、水位涨落和冰滑动的影响均可产生冰缝。2.1.4.14 冰脊z冰脊多发生在清沟封冻后形成的冰盖上。清掏封冻后的冰盖较四周的冰盖薄,当气温急剧变化时,受四周冰体膨胀挤压,破裂并隆起,呈沿原清掏走向的垄状冰带。51 2.1.4.15 冰丘z封冻期,在冰盖较薄、冰质尚不坚硬的部位,因水流受阻而水压力增大,致使冰盖膨胀鼓起或破裂形成冰包。2.1.4.16 冰变色z气温

8、回升,消融的冰雪水渗入和冰下水流侵入冰盖孔隙内,使冰盖表面变色。2.1.4.17 冰上冒水z多发生在较小河流上。形成原因一是封冻冰盖加厚,或部分断面发生连底冻,阻水严重;二是下游河段发生冰塞$三是在解冻期局部河段冰盖融化缓慢,使冰盖阻水作用增大。2.1.4.18 融冰s根据融冰位置可分为岸边融冰和河心融冰。2.1.4.19 冰上有水:消融的冰雪水大面积积于冰面。2.1.4.20 冰上流水:发生在解冻前。冰面上和流域上的积雪融化,汇集在冰面上流动。冰上冒水也会形成冰上流水。2.1.4.21 层冰层水z当封冻冰盖表面的积水、冰上流水较深时,受气温下降影响,在水的表面又结一层冰,形成层冰层水。2.1

9、.4.22 冰层塌陷z河流稳定封冻后,由于水位显著下降,使冰盖发生凹陷折落。2.1.4.23 冰层浮起:开河前,由于岸边融冰或水位上涨,使整片的封冻冰盖不再受两岸冻结的束缚,浮于水面。2.1.4.24 冰滑动:解冻期局部河段冰盖脱岸解体发生大面积滑动,但由于动力条件不足,或受未充分解体冰盖阻挡或受河道形态影响,冰盖滑动后又停滞。2.1.4.25 解冻z俗称开河,分为以下三种形式:(1)文开河z主要是热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特点是水位、流量无急剧变化,冰盖大部分就地融化,流冰较少,通常持续时间较长。(2)武开河z主要是水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特点是水位变化急剧,冰质坚硬,流冰多而集中,易于形成冰坝,

10、开河过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3)半文半武开河z其特点介于以上两种形式之间,是常见的开河形式。52 2.1.4.26 流冰堆积:多发生在弯道、浅障和束窄河段。流冰时,冰块互相插挤、堆叠,束窄过水断面,毫高上游水位。在秩季或冬季,流冰堆积易导致封冻;在春季,流冰堆积往往是冰坝的雏形。2.1.4.27 残冰堆积:开河时,由于流速较大,冰块被水流推向两岸堆积起来。武开河时,残冰堆积较为严重。2.1.5 对流冰花、流冰和流冰疏密度说明如下:2. . 5.1 流冰花:冰花是浮于水面的冰陆、棉冰、水内冰、冰珠和碎簿冰的总称,其主要成份是水内冰。流冰花依其主要成份,可分为以下三种:(1)一般流冰花:主要由水

11、内冰组成,常呈长条状、片状和圆盘状况t花团流动,以圆盘状居多。(2)流棉冰:棉冰是落到水中未晦结的雪,为松软无定型的冰体。(3)流冰珠:冰珠是坚硬透明的珠状冰体。在流速较大的河流,水内冰在长途漂流中磨撞、聚积,即形成冰珠。冰珠多呈团状流动。2.1.5.2 流冰:开河时,冰盖破裂成冰块随水流动。文开河时,流冰和缓;武开河时,流冰迅猛,冰质坚硬,易形成流冰堆积或冰坝。秋季或冬季,冰花团因气温下降逐渐密实坚硬,变为冰块,此时流冰花即转为流冰。2.1.5.3 流冰疏密度:河段内流冰或流冰花的占有面积与该河段敞露水面总面积的比值,以小数计。按流冰疏密度大小,将流冰或流冰花分为三级z疏密度小于或等于0.3

12、时,称为稀疏流冰或稀疏流冰花F疏密度为0.4.0.6时,称为中度流冰或流冰花;疏密度大于或等于0.7时,称为密集流冰或流冰花。2.1.6 冰塞常发生在水面比降由陡变缓且上游有大量下潜冰花的河段。当冰盖前缘的流速大于冰花下潜流速时,则冰花下潜并聚积在下游比降平缓河段的冰盖下面,逐渐发展成冰塞,童高上53 游水位.2.1.7 冰坝多在武开河或半文半武开河情况下形成,冬季大量流冰时也可能形成冰坝。冰坝的形成是水力、热力、冰量和河流边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冰坝的形成需要有集中而又足够数量和强度的流冰块,以及未解体的冰盖。冰坝多发生于河道束窄、连续弯道和浅滩等处。冰坝发展到一定规模,承受不了上游水压力时

13、,即突然攒决,冰水俱下,使下游水位急剧上涨。冰坝的形成和攒决往往造成灾害。冰坝的形态可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都是冰块下潜、堆积的部位,培塞最严重,蕴水也最高。尾部冰块平铺上溯,噩水影响越来越小。2.2 冰情固测绘2.2.2 1962年规范规定z冰情图测绘河段长度一般不少于枯水河宽的5倍,且不少于300.S00m,虽然在其附注中提到当河宽很宽时,河段长可适当减少,这样规定不易掌握,且下限用300. SOOm亦不够恰当。这次规定了可适当缩短的分界为河宽200m,并给出两个确定的下限。2.2.6 应用普通相机拍摄冰情照片,已在测站广泛应用,但其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用于河段地形复杂或河段长度大的冰情拍照。

14、这次规定可采用航空摄影照片,和机载侧视雷达或卫星遥感信息获取河段地形复杂或大范围的冰情资料。54 3 冰厚测量3.1 一般规定3. 1. 1 固定点冰厚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了解冰厚及有关因素的变化过程。3.1.2 1962年规范曾规定在拟选的圈定点冰厚测量地点进行三孔对比测量,即在每次测量后,如发现三孔平均冰厚与中间冰孔冰厚相差不超过10%-15%.或不超过2-3cm时,可自该时起停止上下两个冰孔的测量。实践证明,上述规定容易达到,且增加了测站工作量,必要性不大,故本次修订取消了这项规定。3.1.3 更换冰孔的目的在于保持冰盖的天然状态,提高冰厚测量精度。3.1.4 河段冰厚测量的目的是了解

15、冰厚分布情况及固定点冰厚对河段平均冰厚的代表性。河段冰厚测量的最少断面数和断面内最少冰孔数,是根据内蒙古水文总站在阿彦浅等5个站河段冰厚试验结果确定的。按此指标计算的河段平均冰厚与用多断面、多冰孔算出的河段平均厚误差不大。3.1.5 封冻初期和解冻前测量冰厚时,应注意安全。可根据当时的冰厚和气温确定封冻后第一次和解冻前最末一次的冰厚测量时机,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3.2 单点冰厚的测量3.2.1 有效水深的大小与冰厚的增长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在有效水深较小时,抑制冰厚增长的现象较明显,故在单点冰厚测量中要求进行水深测量。3.2.2 冰上积雪深度对冰厚的影响较大,所以测量冰厚的同时应测量冰上雪

16、深。量雪尺可因地制宜,未做规定。55 3.2.3 制作量冰花尺时,建议采用图3.2.3-1和图3.2. 3-2的型式。 r4 -4-3V - 2 f -30cm-叫民主 11 10 图3.2.3-1道布兰斯基量冰花尺图3.2.3-2折叠叉式量冰花尺1 尺杆;2一横叉1一尺杆;2一折叠叉;3一拉线3.2.4 制作量冰尺时,建议采用图3.2.4-1、图3.2.4-2和图3.2.4-3等型式。3.2.5 因为测量冰厚的先进仪器,尚未在测站普遍使用,所以未做具体规定,但可以使用。3.3 河段冰厚测量3.3.1 河段冰厚测量由单点冰厚测量组成,所以各冰孔冰厚测量按单点冰厚测量程序进行即可。3.3.5 1

17、9叫规范规定,当有无冰花两个冰孔距离小于去占56 如m斗图3.2.4-1L型量冰尺图3.2.4-2钩型量冰尺河宽时,以两个冰孔的中间位置作为冰花分布界限。考虑到在无先进仪器的条件下,测定冰下冰花分布界限需开凿多个冰孔,工作量大,所以放宽了要求。12 11 入水时测量Rt图3.2.4-3抨型量冰尺57 4 水内冰观测4. 1 一般规定4.1.1 水内冰观测的目的是为了查明水内冰形成条件,掌握水内冰形成、消失日期和数量变化。对于有水内冰观测任务的测站,固定点观测属于常规观测。4.1.2 水内冰主要在夜间形成。由于我国东、西部时差较大,不宜规定确切的放取冰网的时间,故只规定在日落前和日出前放取冰网,

18、具体时间由各地掌握。4.1.3 半球形冰网用铁丝网制成,框架由底部铁圈和拱形十字架构成,十字架中心装有挂环,如图4.1.3所示。4 图4.1.3半球形冰网1一拉环,2一拱形架,3一铁丝网,4一铁圆4.2 固定点水内冰观测4.2.2 由于冰网高度限制,难以将冰网置于0.1相对水深以上,同时,为避免流动冰花团散落的冰屑挂在冰网上,故将水面测点规定在0.2相对水深处。58 4.3 水内冰的专门观测4.3.1 水内冰专门观测的目的在于了解水内冰的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程度的研究性质。4.3.3 采用积时法和分段法进行水内冰日变化观测时,操作要点分述如下。(1)积时法z于日落前后在水深、流速和河床组成大致相

19、同的地点,放置8个冰网,冰网间距3-5m,以后每隔3小时取出一个观测,观测后的冰网不再放入水中,按顺序自第1个观测至第8个,分别测出各个时段末的累积结冰量。(2)分段法z于日落前后在观测地点放置一个冰网,以后每隔3小时观测一次,测得时段结冰量。每次观测后把网上的冰清除掉,得各时段末的累积结冰量.4.3.4 清沟是水内冰形成的重要场所,也是冰花流动下潜形成冰塞的发源地,故将清沟内水内冰和冰花观测做为水内冰专门观测的一项内容。清沟的变化直接影响水内冰的形成,所以也列入了有关清沟的观测要求.59 5 冰流量测验5. 1 一般规定5.1.1 冰流量测验的目的是了解河流中流冰的数量,计算流冰总量。测验问

20、段的选择、上中下断面的布设、基线长度和高程基点的布设原则及精度要求,可按国家标准GRS0179-93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5.1.2 冰流量要素过程观测的目的是建立与冰流量之间的关系,推求逐日冰流量。5.1.3 精测法和简测法是独立的两种冰流量测验方法,简测法的采用不必通过精简分析由精测法过班。精测法和简测法的区别是z精测法用统计法测疏密度,测冰速时同时测定冰块或冰花团流经中断面起点距z简测法用目估法测疏密度,测冰速时不测起点距。5.2 冰流量的施测5.2.3 目估法比较简单,但精度较低。统计法操作比较复杂,但精度较高。摄影法室外操作比较简单,室内整理较复杂。5.2.5 用统计法

21、测流冰疏密度时,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供选择z(1)按一定时距,统计流冰出现的次数。观测时距建议取200s.观测开始后,每隔2s观测一次有、无冰块出现在垂线上,流冰出现次数与总观测次数之比,即为垂线疏密度。(2)在一定时距内,统计流冰通过断面的累积时间,用普通秒表记读总历时,累积秒表记冰块通过断面的累积时间,当总历时达到预定时距后,同时观读两只秒表,累积秒表与普通秒表读数之比,即为垂线疏密度。5.2.6 因为冰情照片是在岸上以一定角度拍摄的,所以在照片洗出后,必须进行投影校正,即起点距改正,确定实际的垂线位置,60 计算垂线疏密度。具体方法如下:(1)绘制照相机与河面位置图,比例尺应使图上坷宽大于照

22、片上的河宽,如图5.2.6,图中Z为照相机与水面高差,0点为照相机位置。根据照相机俯角在图上自o点作主相点轴线oA,由中断面两岸标志起点距定出a、g点并作oa、og连线。(2)在照片上,由中断面两岸岸边矿g作断面线。根据流冰分布情况和垂线布设原则选定b、c、d使照片上的断面线与主相点轴线。A保持垂直条件下滑动,当照片标志点矿、g与oa、og线吻合时,连ob、oc、od,并延长交ag线于b、c、d.,b、c、d.即为实际断面上垂线位置。(3)在照片上根据上、下断面标志作相应断面线,分别过b、c、d.,作悍的垂线交于上、下断面线上,直线通过冰(或冰花团)的累积长度为1.则垂线疏密度用下式计算:吨=

23、工式中L一一上、下断面间距。图5.2.6投影校正示意图(5.2. 6) s 5.2.11 冰花采样器如图5.2.11所示。采样器用薄铁皮制成,高61 度建议为60-100cm,横断面为正方形,边长建议为7-20cm,在离采样器底部O.5cm处安一金属片制成的阀门。阀门上有直径为2mm的小孔。在阔门的镜链处安有弹簧,间门可自动关下。在阀门关闭的位置,于简壁四周焊若干卡条,挡住阔门,不使压下。6 , 3 圄5.2.11冰花采样器l 一提柄,2一棉身,3一带刀口底盘I4一带孔活动底盘,5一弹簧,6一活动饺I7一卡条,8一尺杆,9一底盘5.3 冰流量要素过程观测与计算5.3.1-5.3.4 冰流量要素

24、过程观测的目的在于配合实测冰流量,推求逐日冰流量。诸要素中,疏密度观测最重要,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整编,疏密度都是基本相关要素。5.4 冰流量的计算5.4.1-5.4.2 用简测法施测冰流量未分部观测疏密度时,目估的疏密度即为断面平均疏密度。只在分部观测疏密度时,才计算断面平均疏密度。62 5.4.3 绘制流冰疏密度和冰速分布曲线时,通过各冰速测点的童心联绘一条平滑曲线,通过流冰疏密度测点联成折线。当河面仅部分流冰时,冰速和疏密度曲线在分界处间断。63 6 冰塞、冰坝的专门观测6.1 冰塞的专门观测6. 1. 1 在封冻河段的上游有畅流河段或清沟时,当畅露水流受过冷空气的影响,便会生成水内冰或底冰

25、,形成大量冰花。这些流冰花在封冻前缘下潜进入封冻冰盖,这部分河段称为冰花下潜段。下潜的冰花在冰下流动过程中,遇有明显收缩或坡降突变的地段,聚积滞留形成冰塞,这部分河段称为冰花聚积段。随着冰花下潜数量的增多,冰花聚积段的范围会逐渐扩大,当畅流河段或清沟持续时间很长时,便会形成严重冰塞现象,造成冰花堵塞引、取水工程,和冰塞事高水位,致使水流上岸漫堤形成灾害。在冰塞现象严重的河流上进行冰塞观测是十分必要的,但冰塞的形成是有一定条件的,并非在一般河段均能形成,同时冰塞的影响范围较大,涉及观测内容较多,宜于选择河段进行专门观测。6.1.2 要了解冰塞的演变过程,仅在冰塞体形成的范围,即冰花聚积段进行观测

26、困难较大,为此,除在冰花聚积段进行观测外,尚需进行冰花下潜段的观测。冰花下潜段的观测对于预测冰塞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6.2 冰坝的专门观测6.2.1 冰坝是在一定的热力条件、水力条件和约束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并不是所有河流和河段,都能发生冰坝现象,只是在一些河流的某些河段,有较多的发生冰坝的机遇。冰坝一旦发生,由于冰坝噩水、冰坝攒决洪水、冰凌上岸和洼地行凌等,对一些河段造成危害,有时甚至会大于一般洪水危害,因此,冰坝观测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冰坝形成位置决定于河流约束条件,而约束条件由河道形态所确定,这就为选择冰坝观测河段提供了可能条64 件。冰坝观测涉及的项目很多,太多数项目又要求同时进行,特

27、别是冰坝形成初期与攒决时更是这样,这就决定了要进行冰坝的全面观测,只能是组织专门观测。6.2.4 进行整个观测河段冰厚测量的目的,在于用此项资料进行冰坝体积的估算。6.2.6 用直接观测法测定冰坝位置与尺寸范围的具体作法是:在冰坝持续时期,以观测断面标志点为平面控制点,用交会法测定冰坝头部前缘与尾部冰缘的位置,以及其间各观测断面上游冰堆积或滞浮冰层的冰面宽度,借以求出冰坝的平面尺寸范围。6.2.8 冰质的坚硬程度与冰孔隙率的大小,对分析冰坝的演变过程有着重要作用。建议用下列方法进行冰质与冰孔隙率的测算z6.2.8.1 冰质观测按冰凌的坚疏程度分为三级z(1)坚硬z冰体质地密实坚硬,有的虽有些小

28、气泡,但无纹状孔隙。(2)较硬z冰内有明显纹状孔晾,但孔隙十分细微。(3)疏松z冰内布满纹状孔隙,且绝大多数孔隙相通。6.2.8.2 计算冰孔隙率时,可先将冰样进行修整,然后测量体积,称重量,建议用下式计算zIg = (1 -PvJ IgVg 式中咱一一冰孔隙率,均Wg一一冰块重,g; Vg一一冰块体积,cm3, 冉一一冰密度,取O.91t/m3。6.2.10 进行冰坝体积估测的两种方法的具体内容是z(6.2.8) 6.2.10.1 间接估测法:在冰坝攒决后,立即到冰坝体范围之内各观测断面,根据残留冰体,估测冰坝时该断面流冰堆积或滞浮冰层厚度,结合冰坝位置与平面尺寸观测,分段计算冰体体积,各分

29、段冰体体积之和即为冰坝体积。6.2.10.2 冰量平衡法:根据观测河段冰厚测量和分段冰流量测65 验资料,分别按下列公式估算冰坝体积1(1)由于早封或晚开河段堵塞流冰形成冰坝时zV = V j + V2 - V3 (6. Z. 10-1) 式中V一-冰坝体秧,m3; Vj一一冰坝段冰体积,m3; V2、V3一一分别为冰坝持续期内冰坝上、下游断面流冰总量,3 口1。(Z)冰坝观测河段已开始流冰,由于流冰卡塞形成冰坝时zV=Vj 十V2.:.3 (6. Z. 10-Z) 式中Vj一一冰坝开始形成时冰坝段内存有的流冰总量(m勺,可由冰情目测和冰情图制绘资料估算。6.2.11 冰坝过水能力是冰坝的一个

30、重要特征,用过水能力系数表示,建议用下式计算zkd =瓮(6.Z 式中kd一一冰坝过水能力系数;66 Qd一一冰坝头部下断面代表水位相应畅流期流量,m3/s; Q呻一一冰坝头部上断面同时代表水位相应畅流期流量,m3/s。7 冰情资料的整理7. 1 冰情目测和冰情图测绘资料整理7.1.2 水文刊布的冰厚及冰情要素摘录表,仅刊布主要冰情现象及其时间,这对于全面了解河流的冰情现象是不够的。为此,要求将冰情现象发生位置、尺寸范围、演变过程、性质特征等,以年度冰情说明的形式作必要的叙述。7.2 排厚资料的整理7.2.1 用冰厚实测资料分析计算出的冰厚计算公式系数,对于冰厚预报与冰厚资料综合分析,都是有用

31、的。建议用下式计算冰厚公式的系数zk=志:(7.2. 1) 式中k一一系数:dg -一一冰厚,m; (-t)一一自秋季目平均气温稳定转负之日起算的累积日平均负气温CC)。7.2.2 将河段冰厚测量横断面图与同时测绘的冰情图绘于同一张图纸上的绘法是将冰情图上各断面线延长至河流一岸,以这条线作为横断面图的水面线及横轴,绘制横断面图。7.3 水内冰资料的整理7.3.1-7.3.2 实测水内冰成果表仅能反映水内冰固定点观测成果,编写水内冰观测技术报告能对水内冰固定点观测与专门观测的内容,均有所反映,这对了解河流水内冰现象是必要的。67 7.4 冰流量资料的整理7.4.1 实测冰流量成果表为年鉴刊布表。

32、7.4.4 冰流量要素过程线法中,用各要素日均值直接汁算日平均冰流量的方法是根据各次疏密度观测时间,在过程线上查出各要素相应值,以算术平均法计算各要素的日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日平均冰流量zQg=Bd,Yg节或在=Bd,gV万万-,- O. 91 式中司;一一日平均冰流量,m3/s ; E一一日平均敞露水面宽,m; Z一一日平均冰块厚度,m; Vg一一日平均冰速,m/s; 羊一一日平均疏密度Fd,g 日平均冰花团厚度,m; ig-日平均冰花密度,t/m3; P一一日平均冰花折算系数。(7.4.4-1) (7.4.4-2) (7.4.4-3) 7.4.5 单位冰流量过程线法中,单位冰流量、日平均单位

33、冰流量和瞬时冰流量的推求方法如下z7.4.5.1 单位冰流量用下式计算zQ.g =等(7.4.5)式中Q.g 单位冰流量,m3/s. 7.4.5.2 日平均单位冰流量根据一日内冰流量测次确定:(1)只测一次冰流量的,该次单位冰流量即为日平均单位冰流量。(2)测数次冰流量的,各次单位冰流量均值为日平均单位冰流量。68 (3)未测冰流量之日,用邻日内插求日平均单位冰流量。7.4.5.3 瞬时冰流量为实测疏密度乘以在单位冰流量过程线查得的相应时刻单位冰流量。7.5 冰塞、冰坝专门观测资料的整理7.5.1-7.5.2 因为冰塞、冰坝专门观测是多项目的综合观测,而各项目资料整理的内容和技术要求在本章各节已叙述,所以本节只强调了技术报告的编写。69 。10由d m 书号,15120.6961 定价.7.5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SL水利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