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100C 68 a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21422007代替GB 12142-1989,GB 7059319862007-06-26发布便携式金属梯安全要求Safety requirements for portable metal ladders200802-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磐龠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促19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一般要求5延伸梯和单梯结构要求6折梯结构要求7组合梯结构要求8使用要求-9延伸梯和单梯试验要求10折梯试验要求11组合梯试验要求12标志目 次GB 121422007111335669揶押勰刖
2、昌本标准除第1章、第2章、第3章外,其余为强制性条款。本标准是对GB 12142-1989二节轻金属拉伸梯安全标准和GB 70593梯安全标准的修订,修订后两个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本标准代替GB 12142-1989二节轻金属拉伸梯安全标准和GB 70593梯安全标准。GB 1214220071986移动式轻金属折1986(移动式轻金属折本标准与GB 12142-1989二节轻金属拉伸梯安全标准和GB 705931986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不仅包括二节延伸梯和折梯,还增加了对三节延伸梯、单梯及组合梯的安全要求;增加了梯子的额定载荷分级以及与额
3、定载荷相对应的结构性能要求增加了延伸梯和单梯的金属配件载荷试验要求、踏棍扭转试验要求、梯框悬臂弯曲试验要求和梯框悬臂落下试验要求;增加了折梯的梯框弯曲试验要求、踏板(或踏棍)与梯框剪切强度试验要求、扭转稳定性试验要求、横拉试验要求、前梯框和后梯框悬臂弯曲试验要求、前后梯框悬臂落下试验要求和梯框扭转及撑杆试验要求I取消了折梯水平弯曲试验要求对结构要求、使用要求、试验要求的其他内容进行了全面地修改。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长春工业大学、苏州宝富轻工制品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建民、郑凡颖、曲
4、生、韩连英、卢杏荣。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21421989;GB 705931986。便携式金属梯安全要求GB 12142200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便携式金属梯设计、制造的安全要求、试验要求及安全使用等方面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生产活动中使用的便携式金属延伸梯(二节和三节延伸梯)、便携式金属单梯、便携式金属折梯,也适用于便携式金属组合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
5、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 78891梯子第1部分:术语、型式和功能尺寸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GBT 178891中的术语及以下术语和定义。31便拂式金属延伸梯portable metal extension ladder由两节或三节梯段构成长度可以调节的,主要构件(梯框及踏板或踏棍)为金属材料制造的便携依靠式梯子。32便携式金属单梯(直梯)portable metal single ladder(straight ladder)只有一个梯段构成长度不可调节的,主要构件(梯框及踏板或踏棍)为金属材料制造的便携依靠式梯子。33便携式金属折梯portable metal ste
6、pladder由前后两部分绞接而成长度不可调节,主要构件(梯框及踏板或踏棍)为金属材料制造的便携自立式梯子,其结构可以是单侧(前面)攀登(如:单面折梯),也可以是双侧攀登(如:双面折梯、支架梯)。34便携式金属支架梯portable metal trestle ladder由两个相同梯段在顶部由铰链联接形成与支撑面相同的角度,长度不可调节,主要构件(梯框及踏板或踏棍)为金属材料制造的便携自立式梯子。35便携式金属组合梯portable metal combination ladder能够作为折梯、单梯或延伸梯使用,主要构件(梯框及踏棍)为金属材料制造的便携式梯子。36梯枢(梯梁)stile(r
7、ail)支撑踏板(或踏棍)或其他横向承载件的梯子侧边构件。37踏板(踏棍,踏杆)step(rung)供使用者攀登时脚踩踏的梯子构件。其前后深度大于20 miTt且小于80 mm时称为踏棍(踏杆),前后深度等于或大于80 mm时称为踏板。GB 12142200738梯脚ladder foot(1adder shoe)梯子底部与支撑表面接触的部件。39端帽end cap梯段的顶部或延伸梯段的端部用来防护梯框锐边或毛刺的部件。310顶帽top cap便携式金属折梯的最上部的水平部件。311顶部踏板(踏棍)top step(top rung)便携式金属折梯顶部表面或顶帽之下的第一级踏板(或踏棍)。当梯
8、子结构上没有顶帽时,顶部踏板(或踏棍)是梯框顶端之下的第一级踏板(或踏棍)。312撑杆spreader在折梯张开时保持其工作角度并防止两部分梯段向外滑移或向内合拢的部件。313倾角angle of Inclination两梯框所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314工作长度working length梯子在预定使用状态时,沿梯框测量的由梯子底部支撑点到顶部支撑点的长度。315最大工作长度(最大延伸长度)maximum working length(maximum extension length)延伸梯的可延伸梯段全部延伸到位(保持要求的最小搭接量)时的工作长度。316最高站立平面highest s
9、tanding level在预定使用状态时,从允许攀登者使用的最高踏板(或踏棍)到梯子底部支撑水平面的垂直距离。317内侧净宽度inside clear width梯子的两梯框内侧突缘间平行于踏板(或踏棍)测量的距离。318额定载荷normal load梯子在预定使用中应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包括攀登者、其携带的材料和工具的重量。319试验破坏test failure由试验导致的梯子结构或其部件可见的损坏,包括皱折、扭曲、剪切、撕裂或断裂等。320极限破坏ultimate failure由试验导致的梯子结构或其部件无法正常使用的严重毁坏。321可见损坏visible damage由目测可清楚辨别确
10、定的损坏。24一般要求GB 12142200741额定载荷便携式金属梯的额定载荷应不小于90 kg,并按额定载荷进行标识。按承载能力,梯子的额定载荷可分为90 kg、100 kg、110 kg、135 kg四个级别。42防腐蚀梯子应尽可能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否则应进行防腐蚀处理。43暴露金属表面梯子暴露的金属表面应避免有锐边、毛刺及其他结构缺陷。44螺栓连接螺栓孔应精确冲孔或钻孔,孔加工后不应留有高度大于08 mm的毛刺。螺纹应露出螺母之外至少15圈。所有螺母应为锁紧螺母或采用锁紧垫圈,或采用经确认与之等效的方式锁紧。45铆接铆钉孔应精确冲孔或钻孔,且孔加工后不应留有高度大于08 mm的毛刺。
11、所有铆钉应饱满、平滑,没有可见裂纹或开裂,与铆接件间接触不应转动,在铆钉头和铆接件表面之间或由铆钉连接的两个部件之间的间隙应不大于013 mm。46焊接所有焊接处应无咬边、裂纹及可见的表面气fL。47蹿板(或跬棍)间距471相邻踏板(或踏棍)的中心间距应不大于350 mm。472对于金属折梯,当采用限制无意踏入开口措施时或顶部踏板(或踏棍)踩踏表面向内延伸,并与顶帽的前下边缘垂线相交时,顶部踏板(或踏棍)可位于顶帽之下450 mm。48踏板(或踏棍)连接481 踏板(或踏棍)与梯框应采用刚性连接,连接强度应满足97和104规定的试验要求。482半圆形踏棍或平面踏棍与梯框的连接方式应使其上表面在
12、梯子成正常工作位置时保持水平。49踏板(或踏棍)表面踏板(或踏棍)的上表面应加工成凹凸波纹形、锯齿形、压花的防滑表面或采用防滑材料涂层。410金属配件和紧固件金属配件和紧固件应尽可能选用耐腐蚀材料制造,否则应采用防腐蚀处理。5延伸梯和单梯结构要求51 延伸梯和单梯长度511 与额定载荷对应的延伸梯梯段和单梯的长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衰1 延伸梯和单梯的长度额定载荷kg 梯段长度m90 25lOO 27110 29135 298规定的长度适用于多段梯中的单段。512延伸梯总长度为一部梯子各梯段的长度总和。两节或三节梯段组成的延伸梯子总长度不应大于18 m。每个梯段的测量的实际长度应在其标明长度的士
13、13 mm之内,不包括梯脚或端帽。3GB 12142200752延伸梯和单梯梯宽延伸梯底段梯框间的最小内侧净宽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单梯或延伸梯任何梯段两梯框问的内侧净宽度应不小于280 mm。长度大于3 m的单梯两梯框问内侧净宽度应随长度每增加06 111而加宽6 mm。亵2底段梯最小内侧净宽度延伸梯总长度(L)m 最小内侧净宽度mmL85 3558512 45553搭接延伸梯完全伸长时,每个梯段与相邻梯段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表3规定的数值。表3多节梯的最小搭接量最小搭接量m标称长度(L)m两节梯 两节以上L95 085 0839 510 Yl一72L。一136L。8 Y1=73L。一】42注:
14、单梯采用二节延伸梯的方法确定最大允许变形量。苹GB 121422007915按916规定施加极限试验载荷,梯子应能承受该载荷而不出现极限破坏。916符合表7规定的极限试验载荷施加到梯子,持续至少1 rain卸载,检查是否出现极限破坏。衰7水平弯曲强度试验载荷额定载荷kg 预加载荷N 水平弯曲强度试验载荷N 极限试验载荷N135 990 l 324 1 S57110 809 1 079 1 348100 735 981 1 22690 662 883 】10392偏转试验921按922924规定进行试验,加载一侧梯框的最大弯曲变形及偏转角均不应大于表8规定的值。表8最大弯曲变形和偏转角指标 最大
15、工作长度L。m 加藏梯框最大弯曲变形Y。mm 偏转角a(。)延伸梯和单梯 4L。18 Y2=21L,一65 a一0328L。+15组合梯 2L。6 Y。=174L,一113 d聋0 527L。+105922梯子偏转角由按以下方法测量的距离确定:a) 在最宽梯段测量梯框外侧最大宽度Wb) 在两支撑中点,在试验载荷加到一侧梯框前及加载后分别测量两梯框到地面或其他参考表面的距离A和B。偏转角(两梯框下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按式(1)计算。BA8“一面一式中:a偏转角#A加载一侧梯框下端面与参考面距离,B未加载侧梯框下端面与参考面距离;w最宽梯段的梯框外侧宽。923试验梯为整梯,伸长到最大工作长度,水平
16、放置在两个距梯框端点均为150 mm的支撑上(见图2)。可采用不增加梯子强度的辅助措施来保持梯子锁定装置在试验期间的啮合,以防止延伸梯段相对于底段的移动。载荷加在位于两支撑跨度中点踏棍上宽90 mm的加载块上,加载部位中心距梯框内缘45 1Ttm。首先预加载荷调节梯子,施加132 N预加载荷持续至少l rain然后卸载。924相对于额定载荷为90 kg、100 kg、110 kg和135 kg的偏转试验载荷分别为221 N、245 N、265 N和309 N。将试验载荷加在加载位置(见图2),加载状态下分别测量州梯框下端面与参考面的距离。全部测量应在最宽梯段的最外侧进行。925对另一侧梯框重复
17、923924的试验。GB 121422007试验藏荷圈2偏转试验示意田93倾斜载荷试验931 按932933规定进行试验,梯子应能承受表9规定的载荷而不发生极限破坏,允许试验引起的永久变形。932试验梯为整梯,延伸到最大工作长度,放置位置如图3所示,梯子顶部靠垂直平面支撑,梯子底部靠水平面支撑。梯子与水平面间倾角为75。加载方法应使试验载荷均布在梯子搭接部分以上的延伸梯段最低踏棍上,加载部位两端与两梯框内侧均保持3 mm6 mrD_的相等水平距离。裹9倾斜载荷试验的载荷额定载荷kg 试验载荷N135 4 31 5110 4 315100 3 92390 3 530933按表9规定的试验载荷垂直
18、向下施加到搭接部分以上延伸段最低踏棍上,持续至少1 rain卸载,检查是否出现极限破坏。11GB 121422007图3倾斜载荷试验示意圈94金属配件载荷试验941 梯子经过942943规定的试验后不应出现永久变形或试验破坏。942试验梯为整梯或满足试验条件的较短试件。当使用整梯时,延伸段伸长到梯子为最小工作长度之外露出一级踏棍的最小延伸量。较短试件应包括延伸梯底段和带有全部金属配件的延伸段一部分。943梯子放置成与水平面倾角75。,并将两锁啮合。加载方法应使试验载荷均布在梯子搭接部分以上的延伸梯段最低踏棍上,加载部位两端与两梯框内侧均保持3 mm6 ri,1FO的相等水平距离。按表10规定的
19、载荷垂直向下施加梯子上(见图4),持续至少1 min卸载,检查是否出现永久变形及试验破坏。采10金属配件试验及单锁试验载荷额定载荷kg 金属配件试验载荷N 单锁试验载荷N1 35 5 296 4 315110 4 31 5 4 315100 3 923 3 92390 3 530 3 53095单锁载荷试验951每侧锁均应能承受952953规定的试验而无永久变形或试验破坏,允许梯子的其他部件出现永久变形,加载踏棍即使出现永久变形,也应能在加载后继续支撑试验载荷。12GB 121422007952试验梯为整梯或满足试验条件的较短试件。当使用整梯时,延伸段伸长到梯子为最小工作长度之外露出一级踏棍的
20、最小延伸量。较短试件应包括延伸梯底段和带有全部金属配件的延伸段一部分。953试验梯放置成与水平面倾角75。,并卸下一侧锁。加载方法应使试验载荷均布在梯子搭接部分以上的延伸梯段最低踏棍上,加载部位两端与两梯框内侧均保持3 mm6 mm的相等水平距离。按表9规定的试验载荷垂直向下施加到搭接部分以上延伸段踏棍上(见图4),持续至少1 rain卸载,检查是否出现永久变形及试验破坏。对另一侧锁,重复952953规定的试验。图4金属配件试验和单锁试验示意图96踏棍强度试验961 按962963规定进行试验,踏棍应能承受试验载荷不发生极限破坏。踏棍的永久变形不应大于表11规定的值。962试件取自梯子宽度最大
21、部位,至少包含三级踏棍。当采用包含三级踏棍的试件时,试验载荷应加在中间踏棍上。当以单梯或单节梯段为试件时,试验载荷应加在由梯子底部算起的第三或第四级踏棍上。963试件放置成与水平面倾角75。,符合表11规定的试验载荷借助宽90 mm的加载块,施加到踏棍的中心位置(见图5),持续至少1 rain,卸载后检查是否出现极限破坏,并测量最大永久变形。当踏棍采用多种结构或多种材料时,应对每种结构和材料的踏棍分别进行以上试验。GB 121422007衰11踏榧强度试验额定裁荷kg 踏棍强度试验载荷N 最大允许永久变形mm135 3 969 W25110 3 234 W50100 2 940 7590 2
22、645 形100注:w表示梯框内侧踏棍净宽度。圈5踏棍强度试验和踏棍与梯框剪切强度试验示意围97踺棍与梯框剪切强度试验971按972974规定试验后,梯框、梯框与踏棍连接件均不应出现极限破坏。972试验梯应为带有至少三级踏棍的梯段。973试验梯放置成75。倾角。将等于额定载荷3倍的试验载荷施加到宽90 mm的加载块上,加载块置于中间踏棍的尽可能靠近一侧梯框处(见图5),持续至少lmin卸载,检查是否出现极限破坏。当梯子采用一种以上结构或多种材料时,应对每种结构及材料重复进行以上试验。974 当以单梯或单节梯段为试件时,试验载荷应加在由梯子底部算起的第三或第四级踏棍上。98踏棍扭转试验981按9
23、82984规定进行试验,踏棍与梯框在连接处不应发生相对位移,踏棍中心与梯框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应不大于9。982试件为单个梯段或包含至少一级踏棍和其两侧梯框组成的试件(见图6)。踏棍和两侧梯框连接处周围涂以模具蓝或类似材料,并在踏棍两端连接位置,沿着踏棍并通过踏棍连接处直到梯框划出位移参考线。GB 121422007田6踏棍扭转试验示意图983扭转试验载荷应借助固定在踏棍中心宽90 mm的夹具上的扭矩臂施加,夹具应采用不会对加载局部造成破坏的材料制作。扭矩臂的长度可以调节,使其达到要求的扭转试验载荷,但调节扭矩臂时其长度不应小于450 mm。984扭转试验载荷按每次34 Nm递增,加至102 Nm
24、。扭转载荷先顺时针方向加载,卸载后再逆时针加载,共进行lo个加载循环。加载期间,检查踏棍与梯框连接处是否有相对位移,并测量在踏棍中心处相对于两端的参考线的转动角度。99梯框侧向弯曲试验991进行992994规定的试验后,梯框最大永久变形不应大于梯框有效跨度11 000,同时不应出现任何试验破坏。施加试验载荷时,下梯框跨度中心最大挠曲量不应大于表12的规定。992试验梯为单梯整梯或取自延伸梯的一个梯段。当底段和延伸段梯框的横截面不同时,两部分梯段分别试验。993将试验梯侧立,放置在距梯段两端均为150 mm的两个支撑七,梯框位于水平面内,踏棍位于垂直面内,且与地面成直角(见图7)。一一11一一f
25、 !一一1一一一。一 l I_飞 、电 一弯曲段 8架E r跆黼L一图7梯框侧向弯曲试验示意图GB 121422007994先施加132 N预加载荷调节试验梯,持续至少1 min卸载,以此时梯框的相对位置作为参考点。相对应于额定载荷90 kg、100 kg、110 kg和135 kg的试验载荷为221 N、245 N、265 N和309 N施加到试验梯下梯框的跨度中心处,宽90 mm的区域,持续至少1 min。加载期间测量下梯框跨度中心相对于地面或其他参考面的最大挠曲量。卸载后测量下梯框的永久变形,并检查是否出现试验破坏。寰12梯框侧向弯曲试验允许最大挠曲下梯框跨度中心最大挠曲量(y。)ram
26、试验梯段长(L)m延伸梯和单梯 组合梯l 2 21 31 5 22 31 8 23 320 240 24025 25 6 25630 273 2733 5 29040 306 4 5 323 50 340 55 3566 0 373 6 5 38970 406 7 5 423 80 439 85 45690 473注:Y。=333L+173(四舍五人取小数点后一位)。910梯框悬臂弯曲试验9101 进行91029104规定的试验后,任一梯框底端的永久变形(试验前后两梯框底端间宽度之差)均不应大于6 mm。当梯框能继续支撑试验载荷时,允许其他部件产生永久变形或极限破坏。9102试验梯为单梯或延伸
27、梯的底段。梯脚或其他防滑件应在进行试验前卸下。试验梯侧立使踏棍位于垂直面内(见图8)。下面梯框与支撑卡紧,而由梯子底端到最低一级踏棍中心的这段梯框不接触支撑。当踏棍踩踏面为平面时,该平面应平行于支撑的边缘。16加载块GB 121422007圈8梯框悬臂弯曲试验示意圈9103按表13规定的载荷施加到上面梯框的最底端边缘。载荷施加到宽为梯框突缘间的总宽,长为50 mrn的加载块中心,加载块一端与梯框底端对齐,m c形卡具卡紧定位。载荷与c形卡具的连接点在试验梯框腹板之下不大于50 mm。加载持续至少1 nlin,卸载后测量加载梯框底端的永久变形量。9104按9103的方法对下面梯框进行同样的试验。
28、GB 121422007衰13梯框悬臂弯曲试验载荷额定戴荷kg 悬臂弯曲试验载荷N90 883100 1 324110 1 765135 2 206911 梯框悬臂落下试验9111 进行911293规定的试验后,梯框底部的永久变形(试验前后两梯框底端问宽度之差)不应大于6 mm。9112试验梯为整梯,延伸梯段伸出300 mm以进行落下试验。梯脚可保留在梯子上,但要用胶带缠好,并使梯框底部端面与梯框长度方向成90。试验梯侧立放置,踏棍垂直地面,在距延伸段顶部150 lqnITl处进行固定支撑底段梯下梯框保持距混凝土地面600 mm的位置。底段梯的两梯框在垂直平面受导向装置控制(见图9)。9113
29、让底段梯底端在垂直面内自由落在混凝土地面上,测量梯框底端的永久变形。300 mmI垂直幕下导向装置顶部支撑EE8圈9梯框悬臂落下试验示意图912梯段扭转试验9121进行91229125规定试验时,由梯子水平位置测量的扭转角应不大于表14的规定。衰14梯段最大允许扭转角额定载荷kg 最大允许扭转角(。) 最大允许扭转角rad135 14 024110 18 03】100 20 03590 22 0389122试验梯至少长24 m,水平放置,两端水平支撑中心距为21 m,支撑一端固定,另一端可转动(见图10)。9123先施加68 Nm顺时针方向的预载荷后卸载,以此时的位置作为测量扭转角的参考点。1
30、8GB 1214220079124施加136 Nm的扭转试验载荷,扭矩先顺时针加载,然后逆时针方向加载。扭矩可借助扭矩扳手施加,或通过将试验载荷交替施加到可转动安装架的每一端实现。9125在梯段加载一端分别测量顺时针加载时及逆时针加载时的扭转角。试验戴荷圈10梯段扭转试验示意圈913梯脚滑移试验9131 进行91329134规定的试验时,梯子底部在水平拉力方向上的位移不应大于6 mm。9132试验梯为5m的延伸梯,处于完全延伸状态,如图11所示。胶合板打磨面与延忡霞顶部接触载荷加到第三圾踏棍胶合扳打磨面圈11 梯脚滑移试验示意图GB 1214220079133试验表面为用320目砂纸打磨过的胶
31、合板(或木板)。胶合板的打磨面与梯子的顶部和底部接触。在延伸梯段上端的垂直板木纹成垂直向下。在底段梯下的水平板木纹与水平拉力方向平行。9134与额定载荷相等的均布载荷加在延伸梯段顶部起第三级踏棍上。220 N的水平静拉力施加到梯子底部,距试验表面高25 mm的位置。保持拉力不变,测量梯脚在水平拉力方向上的位移。10折梯试验要求101压力试验1011进行1012101,3规定的试验后,梯子及部件不应出现试验破坏。101。2试验梯为整梯,放置在水平地面,张开至正常工作状态,撑杆处于预定位置(见图】2)。1013将相当于额定载荷4倍的均布载荷,借助40 mm厚的木加载块施加到单面折梯顶帽或最高踏板(
32、或踏棍)上。对双面梯在每侧梯段顶帽同时施加相当于额定载荷2倍的均布试验载荷,当没有顶帽时,载荷施加到两侧的最高踏板(或踏棍)上。施加载荷持续至少1 rain卸载,检查是否出现试验破坏。102梯框弯曲试验1021 进行10221023规定的试验后,梯框及其他部件不应出现试验破坏。1022试验梯为整梯,放置在水平地面,张开至正常工作状态,撑杆处于预定位置(见图12)。圈12压力试验、梯框弯曲试验、踏板弯曲试验和踏板与梯框剪切强度试验示意图GB 12 14220071023将相当于额定载荷4倍的试验载荷施加到放在中间踏板(或踏棍)上左右宽为90 mm,前后深不小于中间踏板(或踏棍)总深度,靠近一侧梯
33、框的加载块上。持续至少1 rain卸载,检查是否出现试验破坏。最高踏板(或踏棍)下一级也要进行此试验。103踏板(或踏棍)弯曲试验1031进行10321034规定的试验后,踏板(或踏棍)不应出现极限破坏。踏板(或踏棍)的永久变形不应大于表J5的规定。1032试验梯为整梯,放置在水平地面,张开至正常工作状态,撑杆处于预定位置(见图12)。1033表15规定的试验载荷施加到放在最长或最低踏板(或踏棍)中心左右宽为90 mm,前后深不小于踏板(或踏棍)总深度的加载块上,持续至少lrain卸载,检查是否出现试验破坏,井测量踏板(或踏棍)的永久变形。1034对没有斜撑加强件的最长踏板(或踏棍)也要进行以
34、上试验。当踏板(或踏棍)采用多种结构或多种材料时,应对每种结构和材料分别进行以上试验。衰15踏板(或踏棍)弯曲试验载荷及允许变形额定载荷kg 踏板(或踏棍)弯曲试验载荷N 最大允许永久变形mm135 3 969 25110 3 234 w50100 2 940 W7590 2 646 Wl】00注:表示梯框内侧踏棍净宽度。104踏板(或踏棍)与梯框剪切强度试验1041 进行10421043规定的试验后,梯子及部件不应出现试验破坏。1042试验梯为整梯,放置在水平地面,张开至正常工作状态,撑杆处于预定位置(见图1 2)。104。3将相当于额定载荷3倍的试验载荷施加到放在有斜撑加强件的最长踏板(或
35、踏棍)和无斜撑加强件的最长踏板(或踏棍)上的左右宽为90 mm,前后深不小于踏板(或踏棍)总深度靠近一侧梯框的加载块上,持续至少lmin卸载,检查是否出现试验破坏。当踏板(或踏棍)采用多种结构或多种材料时,应对每种结构和材料分别进行以上试验。105侧向、前向和后向稳定性试验1051 进行10521056规定的试验,梯子不应翻倒其部件不应出现试验破坏。1052试验梯为整梯,放置在水平地面,张开至正常工作状态,撑杆处于预定位置(见图】3)。带有捅架的梯子要让桶架在使用位置。1053 先将883 N均布静载荷加在顶部起第二级踏板(或踏棍)或折梯工作平台上。保持静载荷不变,分别施加侧向、前向及后向水平
36、拉力。1054将88 N水平拉力施加到顶帽几何中心,顶部表面之上不大于1 3 mm处,向左和向右分别加载。1055将110 N水平拉力施加到顶帽几何中心,顶部表面之上不太于13mm处,朝向梯子的前方。1056将200 N水平拉力施加到顶帽几何中心,顶部表面之上不大于13 mm处,方向向后。1057按10521056规定进行试验后,检查是否出现试验破坏。GB 121422007200 N水平88 N水平侧向拉力大13 mm圈13侧向、前向和后向穗定性试验示意图106扭转稳定性试验1061进行106,21065规定的试验,梯子不应出现试验破坏。在旅加水平试验力时,梯脚与地面相对位移不应大于25 r
37、Nm。允许个别梯子部件例如斜支撑或后水平支撑产生小于3 ITIrnt的微小永久变形。1062将试验梯放置在铺有用320目砂纸打磨过的胶合板(或木板)的水平地面上,梯子完全张开,撑杆处于预定位置,梯脚不固定,带有桶架的梯子要让桶架处于使用位置。1063将883N均布静载荷施加到梯子顶帽(或平台)上,没有顶帽时施加到顶部踏板(或踏棍)上。1064符合表16规定的指向梯子后部的水平力施加到梯子顶帽上,距梯子垂直中心线450 rflrll处。该力在试验期间应保持与力臂成90。士10。(见图14)。1065保持水平力不变,测量梯脚在水平力方向的位移。卸载后检查是否出现试验破坏及永久变形。裹16扭转稳定性
38、试验载荷额定载荷kg 水平力N135 1 30110 130100 11090 90嚣嚣羞誓誊要荠装,(梯枉扭转及撑秆试验)紧GB 121422007图14扭转稳定性试验和梯框扭转及撑杆试验示意图107横拉试验1071进行10721074规定的试验后,梯子不应出现试验破坏。施加试验载荷时,最大横拉位移不应大于表17的规定。衰17最大允许横拉位移最大允许横拉位移(yt)ram折梯长度(L)m额定载荷90 kg 额定载荷100 kg 额定载荷110 kg和135 kg0 92 y。=1125L+201094 Y。一112 5L+2010 96 n一112 5L+991072试验梯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39、处于完全张开状态,撑杆在预定的位置。两个梯脚均由卡具分别定位,防止其相对于地面的运动。带有栖架的梯子要让桶架在使用位置。1073将441 N均布静载荷施加到最低一级踏板(或踏棍)上,向上的垂直拉力施加到梯子顶帽的后部中心,没有顶帽时施加到顶部踏板(或踏棍)的后部中心要求该拉力拉起两个后梯脚距地面75 Film(见图15)。垂直拉力借助直径至少8 mm,长至少为0,9 m的绳索施加,并确保绳索在梯子顶帽之上至少09 nl不发生任何方向的运动。然后将27 N的横向拉力施加到一个后梯框的底部。1074保持横向拉力不变,在施加横向力平行的方向上,测量该后梯框底端相对于未加载时的横向位移。卸载后检查是否
40、出现试验破坏。GB 121422007441 N均布载圈15横拉试验示意图108前梯框和后梯框悬臂弯曲试验1081进行10821085规定的试验后,任一梯框底部的永久变形(试验前后两梯框底端宽度之差)不应大于6 mm。当梯子能继续支撑试验载荷时,允许其他部件的永久变形或极限破坏。1082试验梯张开,侧立放置,使其踏板(或踏棍)垂直于地面。下面梯框与支撑卡紧,而由梯框底端到最低一级踏板(或踏棍)中心无支撑物。踏板(或踏棍)的顶部表面平行于支撑的边缘(见图1 6)。试验载荷施加到梯框的底端,若有必要可卸掉易脱梯脚或附加在梯框端部以下的梯脚,以使试验载荷施加到梯框底端。1083符合表18规定的试验载
41、荷施加到梯子前部的上面梯框最底端的加载块上,加载块左右宽50 mm,前后深至少为梯框的总深度,加载块靠c形卡具固定,一端与梯框底部对齐。载荷与c形卡具连接点在加载梯框下边缘以下不大于50 mm。加载持续至少1 rain,卸载后测量加载梯框的永久变形。24GB 121422007例向限制T图16前梯框和后梯框悬臂弯曲试验示意圈1084按表18规定的试验载荷随后按10821083规定的方法施加到下面梯框的最底端。加载持续至少1 rain,卸载后测量加载梯框的永久变形。GB 121422007表18前梯框和后梯框悬臂弯曲试验载荷悬臂弯曲试验载荷N额定载荷kg前梯框 后梯框90 667 549100
42、883 667llO 1 079 775135 1 324 8831085按10821084规定的方法及符合表18规定的试验载荷对后梯框进行同样的试验。109前后梯框悬臂落下试验10舟1进行10921093规定的试验后,任一梯框底部的永久性变形(试验前后两梯框底端宽度之差)均不应大于6 mm。1092试验梯为整梯,在完全折叠状态侧立放置,踏板(或踏棍)垂直地面。梯脚可保留在梯子上,但要用胶带缠好。在距梯子顶部150 mm处进行固定支撑,使下面梯框底端保持距混凝土地面600 mm的位置。前后梯框在垂直平面内受导向装置控制(见图1 7)。1093让梯子的底端在垂直面内自由落在混凝土地面上,测量梯框
43、底端的永久变形。r垂直落下导向装置、图17前后梯框悬臂落下试验示意图1010梯框扭转及撑杆试验10101 进行1010210104规定试验,不应出现撑杆开锁及试验破坏。卸载后,梯子部件不应有大于3 mm的永久变形。10102将试验梯放置在铺有用320目砂纸打磨过的胶合板(或木板)的水平地面上,梯子完全张开,撑杆处于预定位置,带有桶架的梯子让桶架处于使用位置。与施加水平力一侧梯框相对的前梯框底部由卡具定位固定,以防止其移动。10103将883N均布静载荷施加到梯子顶帽(或平台)上,没有顶帽时施加到顶部踏板(或踏棍)上。10104符合表19规定指向梯子后部的水平力施加到梯子顶帽上,距梯子垂直中心线
44、450 mm处。该力在试验期间应保持与力臂成90。士10。(见图14)。卸载后检查是否出现撑杆开锁、试验破坏及大于3mm的永久变形。26衰19梯框扭转及撑杆试验载荷GB 12 1422007额定载荷kg 梯框扭转试验载荷N135 550110 440100 33090 2201011滑移试验10111进行1011210,113规定的试验后,梯子不应出现试验破坏,施加水平拉力时,梯子底部在拉力方向的位移应不大于6 mm。101 12试验梯长2 m,完全张开,放置在用320目砂纸打磨过的胶合板(或木板)上(见图18)。10113将883 N的均布载荷施加到顶部起第二级踏板(或踏棍)上。156 N水
45、平拉力施加到一侧梯框底郝距地面25 mm之上的位置。保持拉力不变,测量梯脚在水平拉力方向上的位移。卸载后检查是否出现试验破坏。圈18滑移试验示意圈11 组合梯试验要求111 进行112113规定的试验后,梯子应无试验破坏,并符合113的试验要求。112组合梯按其预定的使用功能分90进行作为单梯、延伸梯及折梯使用时相应的试验。作为单梯、延伸梯段试验时,按第9章的规定进行。当作为折梯试验时,按第lo章的规定进行。113组合梯在单梯或延伸梯状态时,应符合单梯或延伸梯的试验要求;在折梯状态时,应符合折梯的试验要求。GB 12142200712标志121一般要求1211 应在每部梯子上设置标有“危险”和
46、“注意”字样的基本危险警示标志及产品数据信息的标志。1212标志应清晰和明显易见。标志的位置应在梯框外侧距底部14mI8m处。1213标志的位置设置应确保当延伸梯伸长或收缩、折梯张开或折叠过程中不会被其他部件损坏。1214当由于梯子的尺寸或结构限制,不可能按1212要求的位置设置标志时,标志应设在最易看到的位置。122产品数据信息标志1221在所有梯子上均应标有1222规定的产品数据信息标志。1222标志应提供下列信息:a) 型号或名称及额定载荷b)梯子总长度c) 最大工作长度(延伸梯提供);d) 各梯段长度(延伸梯提供);e)最高站立平面高度If) 制造者或销售者名称(或标识);g)制造年、
47、月;h)执行的标准。123事故预防标志1231延伸梯和单梯的最高站立平面处应有永久性危险警示标志或等效图形标志,如:“危险:小要站在此踏棍上及以上位置”标志应位于右梯框的内侧,当第二高踏棍距顶端为600 mm或以上时,靠近并用箭头指向第二高踏棍,当第二高踏棍距顶端不足600 mm时,靠近并用箭头指向第三高踏棍。注:最高站立平面为当延伸梯或单梯成75。倾角放置时,由梯子底部支撑平面到允许使用者攀登的最高踏棍的垂直距离。1232未装防止梯段移出的永久性梯段锁定装置的延伸梯段应有清晰的永久性警示标志,如:“注意:本梯段不允许分开作为单梯使用”。1233在折梯的顶帽上应有永久性危险警示标志,如;“危险:不可站立或坐在此处”对于塑料顶帽的折梯标志应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