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8341-200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pdf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255974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93 大小:23.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8341-200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GB T 18341-200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GB T 18341-200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GB T 18341-200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GB T 18341-200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73. 020 D 10 每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T 18341-200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2001 - 03 -19发布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l and rn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2001-10 -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GB/T 18341 - 2001 目次前言.lH 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总则.4 平面控制测量.5 高程控制测量.186 地形测量.24 7 航空摄影测量.二.34 8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49 9 地图制图.59 10 地图复制.63 11 测绘资料的

2、整理与验收.66 附录AC标准的附录)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附录目标准的附录)控制点点之记.70 附录C(标准的附录)重新埋设中心标石点报告表.72 附录(标准的附录)各等级平面控制点标志、标石及埋设规格.73 附录E(标准的附录)方向观测法度盘配置表.76 附录F(标准的附录)水准点标志、标石及埋设规格.77 附录GC提示的附录)地质勘探网(线)设计图.79 附录H(提示的附录)剖面测量成果.80附录J(提示的附录)勘探线上工程点偏离距、投影距的计算.82 附录K(提示的附录勘探线端点距勘探线与方格网交点距离的计算.83 附录L(提示的附录)剖面图的绘制.84 附录M(提示的附录)

3、坑道测量平面图.插2附录N(提示的附录)坑道连接测量.85 附录PC提示的附录)竖井离程传递.86 附录Q(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88 GB/T 18341-2001 前去一口本标准是在原行业标准ZB010001-198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现阶段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的发展水平,并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起草制定的。本标准与行业标准比较,主要增加了GPS定位测量、数字测图、计算机制图及电子制版等新技术、新方法的有关要求,并对地图复制做了较详细的规定。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G、附录H、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附录

4、N、附录p,附录Q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山东省地质测绘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云南省地矿测绘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宝玉、张寿永、李峰、全慧杰、赵凤鸣、陈安玉。E 1 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l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GB/T 18341-2001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矿产勘查中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航空

5、摄影测量、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以及地图制图与复制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进行控制测量、1: 1 OOO 1 : 5 000比例尺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并可供相应精度的矿山设计及生产利用。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5791- 1993 1: 5000、1: 10 000地形图图式GB 6962-1986 1: 500、1: 1 000、1: 2 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7929-1995 1: 500

6、, 1 : 1000, 1 : 2000地形图图式GB 7930-1987 1: 500、1: 1 000、1: 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 7931- 1987 1: 500、1: 1 000、1: 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 12898- 19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3977-1992 1 : 5 000、1: 1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89一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90 1992 1: 5 000、1: 1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 14804-1993 1: 500、1

7、: 1 000, 1 : 2 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912一19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T 15660一19951: 5000, 1 : 10000, 1 : 25000, 1 : 50000, 1 : 100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5661-1995 1 : 5 000 , 1 : 10000, 1 : 25000, 1 : 50000, 1 : 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 15967-1995 1: 500, 1 : 1 000 , 1 : 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 50026-1993 工程测量规范CH 2001- 19

8、9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DZ/ T 0153-19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3 总则3- 1 一般规定3. 1. 1 本标准取两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03-19批准2001-10-01实施1 GB /T 18341一20013.1.2 在满足本标准成果成图精度的前提下,可采用本标准未列入的新技术、新方法,但应在项目设计书中明确规定。3. ,. 3 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充分收集、分析测区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作业过程中应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工作结束后应编写测区技术总结,及时组织对成果、成图的检查验

9、收,并做好测绘成果的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3.1 . 4 为了便于本标准的贯彻执行,各有关测绘单位可结合具体情况,根据本标准所定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制定本单位使用的作业细则或补充规定。3. 2 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3. 2. 1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亦可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0分带。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依次采用:a)投影于高斯平面上的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b)投影于测区平均高程面或任意高程面上的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当测区面积小于50km2且无发展远景时,可直接在平面上计算。3. 2. 2 高程控制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困

10、难地区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暂用独立高程系。当采用独立高程系时,应尽量与国家高程基准联测。3.2.3 当扩建控制网时,为了保持成果成图的连贯性,一般应采用原有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3. 3 地形图的基本要求3. 3. 1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按40cm X50 cm或50cmX 50 cm的矩形或正方形分幅。地形图图幅以图廓西南角纵、横坐标值公里数编号,取至O.1 km,1l 4151.。一556.5。带状或小面积测区,可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编号。1 : 5 000比例尺测图面积大于50km2时,其图幅的分幅和编号按GB/T13989的规定。3.3. 2 地形类别地形图的地形类别按

11、图幅范围内绝大部分的地面倾角划分,规定见表1.地形类别地面倾角3. 3. 3 基本等高距平地250 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表2m 基本等高距比例尺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1 : 1 000 0. 5 1. 0 1. 0 2. 0 1 : 2 000 1. 0 1.0 2. 0(2.5) 2.0(2. 5) 1 : 5 000 1. 0 2. 0(2. 5) 5. 0 5. 0 注:当所IJ制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需缩小编绘时,可以使用表2中括号内的基本等高距。3. 3. 4 地形图的

12、精度3. 3. 4. 1 图上地物点对邻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超过图上0.6mm;山地、高山地不超过0.8mm. 2 GB/T 18341 - 2001 、3. 3.4.2 图上等高线插求高程点对邻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表3的规定。当采用0.5m等高距时,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25m. 地形类别高程中误差平地1/3 表3丘陵地1/2 山地2/3 等高距高山地1 3.3. 4.3 困难地区(大面积的森林、沙模、戈壁、沼泽等)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按3.3.4.1放宽0.5倍,高程中误差按表3放宽0.5倍。特别困难地区,无法按本标准规定的正常方法施测时,其成图精度及施

13、测方法可结合测区具体情况拟定技术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4 平面控制测量4.1 一般规定4.1. 1 平面控制点是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基础,因此必须具有足够的精度及密度,以满足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和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需要。4. 1.2 平面控制网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三角测量、边角组合测量和导线测量。测量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测区面积、测图比例尺及矿区发展远景等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长期适用。4.1 . 3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一般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其等级的划分,一般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级。各级平面控制网,根据矿区的规模均可作为首级网。加

14、密网视具体情况,可以越级布网。4.2 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4. 2. 1 平面控制点的精度及密度要求4.2.1.1 三、四等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一、二级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4.2. ,. 2 平面控制点的密度一般应保持在图上500mml 000 mm的间隔内有一个点,且应能全面控制测区的范围。4.2.2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4.2.2.1 各等级三角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不超过表4的规定。表4等级边长测角中误差起始边边长最弱边边长km C 相对中误差相对中误差首级1/ 150 000 兰等58 1. 8 1/80 000

15、加密1/120 000 首级1/120 000 四等25 2. 5 1/40 000 加密1/80 000 一级O. 83. 0 5. 0 1/40 000 1/20 000 二级0.51.5 10.0 1/20 000 1/ 10 000 4.2.2.2 各等级三角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独立控制网可布设为三角单锁、双锁、中点多边形或连续网;在高等级点下加密控制网时,可采用插网、插锁、插点或其他图形;b)插锁(线形锁)的三角形个数一般不多于8个。各种网形的三角形内角不应小于300,如受地形限制时,个别角亦不应小于250; c)布设插网或插点的位置应尽量避免靠近高级点。当插点与高级点或插

16、点与插点间距离短于平均3 G/ T 18341- 2001 边长时,应尽量组成网形联测;d)布设插点时,应至少由三个方向测定,且各方向均需双向观测,使之能构成极条件或边条件;e)当三角网估算精度偏低时,宜适当加测对角线或增设测距边以提高网的精度;。在特殊情况下,一、二级三角网可布设为无定向线形锁,但应有必要的检核条件。4.2. 2. 3 首级三角阿的起始边长,应采用相应精度的光电测距仪测定。4.2.3 导线和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4. 2. 3. 1 各级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应不大于表5的规定。表5等级导线长度平均边长每边测距测角中误差km km 相对中误差() 三等30 4 1/ 120

17、 000 1. 8 四等20 2 1/80 000 2. 5 一级10 l 1/ 40000 5.0 二级5 O. 5 1/20000 10.0 4. 2. 3.2 各等级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 60 000 1/40 000 1/ 20 000 1/ 10 000 a)导线宜布设成直伸等边形状,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1: 3。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时,宜布设成多边形格网;作为加密网时,可布设成单线、单结点或多结点网等形式;b)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路线长度,应不大于表5导线长度的0.7倍。导线边数一般不应大于10条:c)加密的一、二级导线,可布设元定向导

18、线,无定向导线应尽可能组成结点网。4.2.4 测边网或边角组合网的主要技术要求4. 2. 4. 1 根据测区的具体情况,平面控制网可布设为测边网或边角组合网。4. 2. 4. 2 各等级测边网或边角组合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不大于表6的规定。表6等级平均边长测角中误差km () 三等5.5 1.8 四等3. 0 2. 5 一级1. 5 5. 0 二级0.8 10.0 4.2.4.3 各等级边角网或边角组合网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要求:测距相对中误差1/160000 1/ 120 000 1/ 60 000 1/30 000 a)网的布设应与相应等级的三角网的规格一致,网的边长宜近似相等,各三角形的内角不

19、应大于100。和不宜小于300,个别角度也不应小于250;b)对于由测边组成的中点多边形、大地四边形或扇形,应根据经各项改正后的边长观坝tl值进行圆周角条件及组合角条件的检核检核公式见(31)式J;c)在测边网布设中,宜选择图形欠佳部位适当加测对角线,以增加图形强度和检核条件。4.3 技术设计、选点、造标、埋石4. 3. 1 测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在充分搜集和了解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野外踏勘和图上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出经济、合理的布网方案。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施工控制网,应在考虑起始数据误差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及各级网的精度最优化设计。4 GB/T 18341 - 2001 4.3. 2 在

20、设计和选点时,应充分利用已有点位,并使所选点位构成良好的图形结构。与国家点联测时,应在设计中明确联测方案。4.3.3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的位置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a)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观测视线距地面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网应在1.5m以上,一、二级网应在0.5m以上,并保证成像清晰、便于观测;b)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坚固稳定的高建筑物顶面上,便于造标、埋石和观测,并能永久保存;c)舰标高度合理,作业安全,便于控制网的扩展和低等级点的加密;d)三角(导线)点一般应取村名、山名、地名作为点名,并应于实地调查确定。一、二级点的点名可采用编号方法。4.3.4 三、四等控制点可视需要建造现标。一

21、、二级控制点不建立舰标。舰标的建立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标材,视标类型可采用寻常标、双锥标和墩标等。4. 3. 5 建造各类现标应符合下列要求:a)标形端正,基础坚实,标架稳固,视线距离槽柱应大于0.1m; b)标心或圆筒中心与标志中心应在同一铅垂线上,最大偏差不应大于0.1m; c)各类视标的照准标位可采用标心或困筒,其直径大小可按式(1)计算:式中:S-=-一控制网的边长,m。R = 12 S =一-p . ( 1 ) 4.3.6 利用旧三角点的胡标时,应检查其坚固性。对不合要求的舰标,必须根据情况进行加固或重建。4.3.7 三角(导线)点均应按相应等级的规格见附录D(标准的附录刀,埋设稳固的中

22、心标石。与旧点重合的三角点,应尽量利用旧标石。若原标石只有一层,但坚固完整者,可直接利用。4. 3. 8 三、四等三角(导线)点均埋设双层标石,一、二级三角(导线)点一般埋设单层标石。位于铺装路面上的一、二级导线点,可采用其他能长期保存、坚固稳定的标志代替埋设标石、标志。4. 3. 9 三角点标石一般用混凝土灌制。在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相同规格的坚硬石料代替。4. 3. 10 三角(导线)点的标石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埋设双层标石时,两层标志中心应严格地在同一铅垂线中,最大偏差不应大于3mm,并应精确量取各层标志面间的垂直距离(取至厘米),将量取结果记入三角点点之记中;b)重埋标石时,要确保所

23、埋设新标石的标志中心与原标志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中,偏差不应超过3 mm,并精确量算出新、旧标志面之间的高差(量至厘米)。重埋情况记入重新埋设中心标石点报告表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刀,并通知原埋石单位;c)在三角点标石的柱石和盘石顶面中央均嵌入一个瓷质或金属标志,标志需安放正直,帖接牢固;d)埋设标石时,应先将坑底填以砂石,捣固劳实,然后埋下盘石和柱石,标石埋稳后,周围的土要劳实,以防标石倾斜和位移。4.3.11 造标、埋石结束前,应将点之记上的柱石断面图尺寸和柱石标志中心至舰标有关部位的高度填写清楚。4.4 水平方向观测4.4.1 经纬仪检验4.4.1.1 经纬仪是水平方向观测的主要工具,必须进行

24、严格的检验。对于新使用或经过大修的仪器,应进行全面检验。4.4.1.2 对于J1,J2型经纬仪,在每期作业开始前均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验:a)照准部旋转正确性的检验;b)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测定;5 GB/T 18341 - 2001 c)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d)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的检验;e)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4.4. 1- 3 J6型经纬仪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验:a)照准部水准轴与垂直轴是否正交的检验;b)十字丝位置是否正确的检验;c)视准轴误差(2c)的检验;d)望远镜水平轴应与垂直轴正交的检验;e)垂直度盘指标差的检验;f)垂直度盘偏心差的检验。4.

25、4.1.4 作业过程中,如果使用光学对点器置中时,还应对光学对点器经常进行检查和校正。4.4.1 . 5 电子经纬仪及全站仪一般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验:a)照准部水准器的检校;b)光学对点器的检校;c)视准轴误差(2c)的测定;d)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e)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的检验;f)补偿器补偿范围的测定;g)补偿器补偿精度的测定。4. 4.2 水平方向观测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a)检查舰标是否稳固安全,确认其稳固后,方可进行观测;b)在土质松软的地面观测时,应采取打脚桩或其他措施,保证脚架稳固;c)测定测站点和照准点归心元素(测定方法与要求见4.4.6)

26、; d)整置仪器,按选点图找好观测方向,辩认照准目标附近的地形特征,并检查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视标各部位的距离是否合乎要求;e)方向观测要选择一个距离适中、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的方向作为零方向;f)为消除或减弱度盘分划长短周期误差、测微器分划误差及行差的影响,水平方向观测各测回应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各测回间应将度盘位置变换一个角度,其计算公式如式(2): 180。(1 , = Cj-1)十i(j一1)+lJ-l-HH-HH-.C 2 ) m - 2 式中:m一一一-测回数5j一mtl回序号Cj二1,2.m);i一一水平度盘最小间隔分划值。Jl型为4,J2型为10气一-测微器格

27、数。J1型为60格.J2型为600。一、二级小三角点水平方向观测时,度盘变换位置可按式(3)计算:1800 / ., =丁Z一(j- 1) + i (j - 1) 对于电子经纬仪及全站仪,可以不作度盘和测微器的位置分配。4.4.3 水平方向观测的作业要求. ( 3 ) 4.4. 3. 1 各等级水平方向观测均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若成像模糊或跳动剧烈时,不应进行观测。全部测回可以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4.4. 3. 2 观测开始前,应根据观测目标调整好望远镜的焦距,在一个测回内要保持不变。6 GB/ T 18341一20014.4. 3. 3 水平方向观测

28、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方向观测法一测回的操飞作程序如下:a)将仪器照准零方向目标,按观测度盘表对好度盘和测微器;b)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目标进行水平度盘测微器读数(重合对径分划缘两次); c)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2方向目标,按b)方法进行读数;)1顶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进行3、4、方向的观测,最后闭合至零方向;d)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按b)方法进行读数;e)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按上半测回观测的相反次序依次观测至零方向。4.4. 3. 4 在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应受日光直射,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

29、不应超过1格。当气泡位置偏离接近1格时,应在测田间重新整置仪器。有纵轴倾斜传感器校正的电子经纬仪及全站仪可不受此限。4.4.3. 5 观测时仪器转动应平稳、匀称。用望远镜垂直丝精确照准目标时,班将目标置于水平丝附近,照准各方向目标应在相同位置。使用微动螺旋照准目标时,其最后旋动螺旋的方向应为旋进。4. 4.3. 6 当方向总数超过7个时,应分两组观测。每组方向数应大致相等,且要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两组观测的两个共同方向间的角值互差不应超过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两倍。两组观测结果分别取中数。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按等权进行测站平差。4.4. 3. 7 当观测方向多于三个,在观测过程

30、中若个别方向目标不清晰时,可先放弃,待清晰时补测,一测回中放弃的方向数不应超过方向总数的1/3。放弃方向补测时,可只联测零方向。放弃方向的补测,应在原基本测回测完后进行。如果全部基本测回测完,有的方向尚未观测过,对这些方向的观测,则应按分组观测处理。4. 4.3.8 三、四等三角观测,当垂直角超过土3。时,每测回应重新整置仪器,使水准气泡居中,或者在观测过程中读定水准器,加入垂直铀倾斜改正。4.4.3.9 在高等点上设站观测低等方向时,须联测两个高等方向,且宜是与低等方向构成图形的高等方向。在已经观测过的点上第二次设站观测时,应联测两个已测方向。一个点上同时或同人不同时进行不同等级观测时,如能

31、确保照准的高等方向正确无误,则在低等观测时可只联测一个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的高等方向。联测高等方向夹角的观测值和原观测值(查不到原观测成果,则可用坐标反算值)之差不应超过土2d江石(式中ml、m2为相应的新、旧成果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4.4. 3. 10 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及方向法观测的各项限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限值. 项目三等四等一级二级11 12 11 12 12 16 12 16 观测测回数9 12 6 9 3 6 2 3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限差()1 3 1 3 3 3 半测回归零差限差()6 8 6 8 12 24 12 24 -回内2c五差限差(9 13 9 13 1

32、3 13 .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限差()6 9 6 9 12 24 12 24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7 9 15 30 注:当照准方向的垂直角超过土3。时,该方向的2c互差可按同一时段内的相邻测团进行比较,其限差仍按上表执行。按此方法比较应在手簿中注明。7 GB/ T 18341 - 2001 4. 4.4 导线水平角观测的作业要求4.4.4. 1 各等级导线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测回数A限差方位角闭合差限差等级( ( J, J2 J6 三等10 12 3.5 3.6 rn 四等6 10 5.0 5 rn 一级4 6 10. 0 10 rn 二级2 4 20.0 20 r

33、n 注:n为测站数;.1=(左角中+(右角一360004.4.4.2 在观测时应以奇数测固和偶数测回(各为总测回数的一半)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观测右角时,仍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4.4.4.3 导线点观测方向多于两个时,应按方向观测法观测。4.4.5 水平方向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4.4.5. 1 凡超出本标准规定限差的结果,均应进行重测。因超限而重测的完整测回称为重测。重测应在基本测回完成后进行。4.4.5.2 因对错度盘、测错方向、读记错误、上半测回归零差超限、碰动仪器、气泡偏离过大或其他原因而放弃未测完的测回,均可立即重新观测、而不算做重测测回。4.4.5.3 因2

34、c互差或各测回方向值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因测回互差超限而重测时,除明显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测结果中最大和最小值的测回。4.4.5.4 零方向的2c较差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该测回应重测。方向观测法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所测方向总数的1/3时(包括观测三个方向有一个方向重测),该测回应重测。4.4.5. 5 在一个测站上,基本测回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全部方向测回数的1/3时,应整站重测。4.4.5.6 方向观测法重测数的计算:在基本测回观测结果中,重测一个方向,算作一个方向测回;一测田中有两个方向重测,算做两个方向测回;因零方向超限而全测回重测,算做(n-1)个方向测回

35、。一份成果的全部方向测回总数为(n一1) m(式中为该站方向总数,m为测回数)。4.4.5. 7 方向重测时只须联测零方向。4.4.5. 8 基本测回结果和重测结果,应载入记簿。重测与基本测回结果不取中数,每一测回只采用一个符合限差的结果。4. 4. 5.9 因三角形闭合差、极条件、基线条件、方位角条件自由项超限而重测时,应进行认真分析,择取有关测站整站重测。4. 4.5. 10 水平方向观测记录及计算取位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 等级仪器读数和或中数记簿计算测回中数归心改正数方位角三角形闭合差闭合差1, 0.1 豆、四等0.1 O. 1 O. 1 O. 1 O. 1 O. 1 J2 1 1

36、2 1 一、二级1 l 1 1 1 1 J. 6 4.4.6 归心元素的测定4.4.6.1 归心元素测定,一般用经纬仪在大约相交成120。或60。的三个方向依盘左、盘右进行投影。如GB/ T 18341 - 2001 因地形限制,也可在交角为900的两个方向上连续投影两次(两次间须稍变动仪器位置)。投影示误三角形最长边或示误四边形的长对角线,对于标志、仪器、回光中心的投影应小于5mm,对于圆筒、标心柱中心的投影应小于10mm。4.4.6. 2 投影应在专用投影纸上进行。投影完毕后,除标志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本点观测方向,其中一个是观测零方向。其观测值与描绘值之差,当偏心距小于0.

37、3m时,不应超过20;偏心距大于0.3m时,不应超过10。偏心距e量至1mm,偏心角。量至15。4. 4. 6. 3 在不设站的点上进行照准点技影时,描绘点应包括测站方向,同时用仪器观测两描绘方向间的夹角一个测回,记于投影用纸上。4.4. 6.4 三、四等三角点,测站点和照准点归心元素一般只测定一次,投影至观测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对于高标和不牢固的舰标,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投影次数,如遇大风、暴雨等特殊情况应及时投影。4. 5 距离测量4. 5.1 基本规定4.5. 1. 1 各等级平面控制网的起始边和边长,均应采用相应精度的光电测距仪测定。4.5. 1.2 测距仪的精度分级,依测距仪出厂时的

38、标称精度,按1km测距中误差mo划分为两级:I级:mD:;15mm E级:5mm0.4m时,按下式计算:式中:e 一一测站的偏心距;。一一测站的偏心角。D = JD; + e2一2De e cosf) 4.5.7.8 投影至参考椭球面的边长计算:a)三、四等及一级网边长按下式计算:( 10 ) . ( 11 ) . ( 12 ) . ( 13 ) 十hD o = D -n - mT T -m , D ( 14 ) RA十Hm十hmRA =叫1-Z-cosZB叫A).( 15) 12 GB/T 18341-2001 式中:D一一测边平均高程面上的边长tffi;Hm一一测边平均高程面的高程,m;h

39、m一-测距边所在的大地水准面高出参考椭球面的高度(由全国高程异常图上查取),m;RA一一沿测线方向参考椭球面法截弧的曲率半径,m;Rm一一参考椭球面测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径,m;e一一参考椭球的第二偏心率;B一一测距边中点大地纬度;A一一测距边的大地方位角。b)二级网边长可以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H一十hmDo = D一达.D . ( 16 ) 式中:Rm一一参考椭球面上测边中点或测区中心处的平均曲率半径。4.5. 7- 9 归算到高斯平面上的边长计算:V2 DG = D o +主卫L.Do U乙R:n式中:Ym一一测边两端点近似横坐标中数,ffi;Rm-一一参考椭球面上测边中心的平均曲率半径,m

40、。4. 5. 7.10 归算到任意高程面的边长计算:月二H A D二D一-m一一一半.D RA 十Hm. ( 17 ) . ( 18 ) 式中:H o -边长归算高程面的高程,m。二级网边长归算时可以用Rm代替(RA+Hm)04.5.8 测量边长的精度评定4.5.8.1 对向观测的边长精度评定:a)一次测量的观测值中误差计算:mo=土厚. ( 19 ) 式中:d一一化算至同一高程面的每对水平距离之差,mm;n一一对向观测差值的个数。b)对向观测的平均值的中误差计算:mD =士芳:士专J平. ( 20 ) c)边长相对中误差计算:-D 1一加一D一一叫一D一-1-T . ( 21 ) 式中:D一

41、一测距边的水平距离平均值。4. 5. 8. 2 单向观测的边长精度评定:a)各等级边长可按仪器标称精度公式(4)计算测距中误差,进行一般精度衡量;b)单向观测的边长进行较精确的精度评定,按GB/T16818-1997的7.3.1执行。4. 6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4.6. 1 精度分级4.6. 1.1 GPS网按相邻点的距离和点位精度要求划分为三、四等和一、二级。4.6.1.2 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按下式表示:= .; a2 + (bd) 2 . ( 22 ) 13 GB/T 18341 -2001 式中:一一标准差(RP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一一固定误差,mm;b一

42、一比例误差系数,10-6; d-一-相邻点间距离,km。4.6.1.3 各等级GPS网的主要技术指标不应超过表13的规定。表13相邻点间距离a b 等级km 10-6 mm 三等58 :;10 王三5四等25 :;10 :;10 一级O. 83. 0 :;10 骂王15二级0.5-1. 5 :;15 主二20注1 位于测图范围以外,与已知点联测的个别点距可较表内规定值放长两倍。2 GPS网的观测边长可根据测区情况及仪器类型而定。4. 6.2 布网原则最弱边边长异步闭合环或相对中误差附合路线边数1/ 80 000 :;6 1/40 000 :;8 1/20 000 主二101/ 10 000 :

43、;10 4.6. 2.1 GPS网的布设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预期达到的精度、测区自然地理及交通状况等,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4.6. 2.2 GPS网宜布设为全面网,一般应由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路线的形式。各等级GPS网中异步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符合表13的规定。当需要增设骨架网加强控制网精度时,可分级布网。4. 6. 2.3 GPS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但为方便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通视方向(包括与同级以上国家控制点通视)。4. 6.2.4 布设GPS网时,应与附近国家地面控制点联测,联测点数一般不得少于3个,困难地区不得少于2个,并应均匀分布

44、于网内。新布设的GPS网应尽量与附近已有的GPS点进行联测。4.6.3 选点、埋石4.6. 3.1 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的地方,被测卫星的地面高度角15。以上应无障碍物。4.6.3.2 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掘(如电台、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o 4.6. J 3 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并应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4.6. 3.4 点位应选在地面基础稳定、利于长期保存、交通方便、施测安全以及便于用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和联测的地方。4. 6.3.5 GPS点按相应等级埋设三角点标石。GPS点的埋石应符合4.3. 74. 3. 11的要求。4.6.4 观测、记录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