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8806-2002 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总规范.pdf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256458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58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8806-2002 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总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GB T 18806-2002 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总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GB T 18806-2002 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总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GB T 18806-2002 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总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GB T 18806-2002 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总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3 1. 040 L 15 华. 11: _,.、王感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G/T 18806 2002 总规范the resistance strain pressure transducer / sensor 2002-08-09发布:巳予中华人国家质量监民共和国检验检菇总局2003-04-01实施发布 GB/T 18806-2002 目次前言. . . . . . . . .,. . . E 1 范围. . . . . . . . . ., . . . . . 1 2 引用标准. . . . .,. . . . .,. ., . . . . . .,

2、. . 1 3 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命名方法及型号代号. . . . . . . . . . . . . . . . . . .,. . . 2 5 基本参数和优先值. . . . . .,. .,. . . 4 6 技术要求. . . . . .,. . .,. . . . . 5 7 试验方法. . . . . .,. . . . .,. ., . . .,. . . . 7 8 检验规则., 13 9 标志、包装和贮存. .,. 16 I 飞飞、,-._一一一一一一一一GB/T 18806 200

3、2 古同本标准目前没有相应的IEC出版物。本标准中的术语采用GB/T7665一1987(传感器通用术语中的术语.本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方法参照GB/T15478(压力传感器性能试验方法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860一1984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中的方法。性能评定机构在验证制造厂的性能规范时,应与制造厂保持密切的联系,并注意制造厂的详细规范,征求制造厂对试验程序和试验结果的意见.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g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十八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z湖南赛因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704所、航天科

4、技集团公司第701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颜志红、刘臼喜、张昌金。目。、皿L¥-,.-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电阻应变式压力传器总规范GB/T 18806-2002 General sp配ificationfor the resistance strain pr四suretransducer/sensor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以下筒称传感器)的定义、命名方法及型号代号、基本参数和优先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及标志、包装、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验收。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

5、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3 GB/T 7665-1987 传感器通用术语(neqIEC 184: 1965) GB/T 2423. 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idtIEC 68-2-1: 1990) GB/T 2423. 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idtIEC 68-2-2:1974) GB/T 2423. 3 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s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5-1995 GB/T 2423. 10-1995 GB/T 2423. 15一

6、1995GB/T 2423. 22-1987 (eqv IEC 68-2-3: 198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idt IEC 68-2-27: 1987) 第二部分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弦)(idt IEC 68-2-6: 198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速度。dtIEC 68-2-7: 198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eqv IEC 68-2-14 ,1 984) 压力传感器性能试验方法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s冲击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试验方法试验Ga和导则:稳态加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GB/T 15478-1995 GB/T 2828-1987 GB

7、/T 15464一1995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定义本标准除引用GB/T7665中的术语外,还采用下列定义的术语E3. 1 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resistance strain pressure transducer/ sensor 利用弹性元件,将被测压力变化转换成由于制作在弹性元件上的电阻器的应变产生阻值变化,然后利用电桥电路获得与压力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输出的传感器。3.2 粘贴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stick-up resistance strain-gage pressure transducer/ sensor 将电阻应变计粘贴在弹性

8、元件上组成的压力传感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却02-08-09批准工一二三2003-04-01实施1 3.3 GB/T 18806-2002 厚膜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thick film resistance strain pressure transducer/sensor 采用厚胶制造工艺,将厚膜电阻制作在弹性元件上组成的压力传感器。3.4 薄膜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thin film resistance strain pressure transducer/sensor 采用薄膜制造工艺,将薄膜电阻制作在弹性元件上组成的压力传感器。3.5 半导体应变式压力传感器semi

9、conductor strain pressure transducerl sensor 应变电阻为半导体材料的压力传感器。3.6 零点起始漂移zero initiative drift 在一定的条件下,给传感器施加激励的开始段时间内,零点输出随时间的变化.3.7 热滞后thermal hyst盯自由传感器测量范围的某一点上,当温度以逐渐上升和逐渐下降的两种方式接近并达到某一温度时,传感器输出值之差的最大值.(热滞后反映传感器吸收再释放热量后输出特性的变化。)4 命名方法及型号代号传感器的名称由主称加后级修饰语构成,命名为XX (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传感器的型号代号由四部分构成,用大写汉语

10、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z4. 1 4.2 a) 主称:b) 被测量Pc) d) (应变)转换原理按工艺的分类;序号。四部分表述格式应为2囚囚口第一部分一一主称主称(传感器)用汉语拼音字母C标记。第二部分一一被测量被测量(压力)用汉语拼音字母Y标记。4.3 第三部分-一一转换原理及按工艺的分类用汉语拼音字母标记。(应变)转换原理按工艺划分的几种类型及代号示例z类型代号粘贴(电阻)应变式Z 厚膜(电阻)应变式薄膜(电阻)应变式半导体(电阻)应变式应变筒式 H B D T d)序号(主特征、参数)c)分类b)被测量压力)a)主称(传感器)当以上类型需要进一步细分时,可在其代号之后增加一位拼音字母表

11、示(如:ZD表示粘贴半导体应变式。4.4 第四部分一一序号2 -一-一e GBjT 18806-2002 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记,由dl、d2、d3、四项组成,分别表征被测压力类型、工作温度范围、准确度等级和测量量程。产品外壳及铭牌的型号中应尽可能标出这部分的完整代号。当传感器外壳及铭牌的尺寸小到不能标明完整的代号时,应在相应的技术文件中说明其主要特征参数。详细规范至少应给出序号的dl项。详细规范可在数字序号后面加注字母或字母与数字,与表示传感器的其他特征参数或者制造厂厂名。加注的字母及字母后续数字的含义可由详细规范规定。口工工早早4. 4. 1 第一项一一-压力类型代号,用1位数字表示。表1列

12、出压力类型的代号。表1代号l 2 3 d4.量程。位数字表示d3.准确度等级(1位数字表示d2.工作温度下、上限(2位数字表示)dl.压力类型(1位数字表示4 5 6 压力类型静态表压动态表压静态绝压动态绝压静态差压动态差压4.4.2 第二项一一工作温度范围代号,用2位数字表示。其中第1位表示工作温度下限,第2位表示工作温度上限。表2列出工作温度范围代号。表2代号(第l位)工作温度下限,C 代号(第2位)工作温度上限,C 1 。l +40 2 一102 +55 3 -25 3 +70 4 -40 4 十855 一555 +100 6 6 十1257 7 +150 8 8 十1759 约定温度9

13、 约定温度4.4.3第三项准确度等级代号,用1位数字表示.表3列出准确度等级代号。表3代号1 2 3 4 5 6 7 8 准确度等级2.0 1. 0 。.5 (0. 3) 0.2 O. 1 0.05 0.02 注g括号内数字不推荐使用.4.4.4 第四项一一量程代号,用3位数字表示,第3位表示前两位数后面零的个数,单位为Pao对于测量范围下限负压传感器的上限不为零的传感器,应在量程代号后面加注大写汉语拼音字3 1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斗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F L一-千一-GB/T 18806-2002 母N.并在说明书和产品铭牌中说明传感器的测量范围。

14、对于负压传感器,应在量程代号后面加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F(测量上限不为零时加注FN)。对于差压传感器,应在量程代号后面标注参考压力值。参考压力的标注方法,推荐采用第四项代号的表示方法,第四项代号与参考压力代号之间须有连字符_,连接。示例12代号。10一表示量程:1 X 10 (Pa) (或测量范围。-1.0 Pa) 示例2:代号165一一表示量程:16X105(Pa)(或测量范围。-1.6 MPa) 示例3:代号503F一一表示量程:50X10(Pa)(或测量范围。-50kPa) 当某个量程可以用两种不同代号表示时,应尽可能采用XX3或XX6的表示方法.示例4:测量范围上限采用代号不采用代号6

15、000 Pa 063 602 10 000 000 Pa 106 017 4.5 传感器代号标记示例CYB-1345165为薄膜应变式表压传感器,测量范固:0- 1. 6 MPa;准确度:O. 2级P工作温度s一25C-85Co5 基本参数和优先值5. 1 测量范围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上限(对于负压传感器为下限)应从下列数值中选取z1. OX10 ,1. 6X10 , 2.0X10 , 2. 5X10 , 3X10 , 4. OX lO, (4. 5X10) , 5. OX lO, 6. OX10 , 7X 10 ;8. OX 10。其中n为自然正整数,n=O、1、2、3。测量范围的单位为Pao括

16、号内数字不推荐使用。5.2 工作温度范围传感器工作温度范围的上、下限值应从下列数值中选取g下限温度:0,一1O,-25,-40,-55C,上限温度:40,55,70,85,100,125,150,175C。5.3 激励电源a) 采用电压源激励的传感器,其激励电压应优先从下列数值中选取23、6、9、12、15、18Vo b) 采用电流源激励的传感器,其激励电流应优先从下列数值中选取z1、1.5、2、3、4、5、10mA。5.4 电气性能参蚊5.4. 1 输入阻抗传感器的输入阻抗应优先从下列数值中选取gO. 06、O.12、O.15、0.24、0.35、0.48、0.6、0.8、1.0、1.6,2

17、.0、2.4、3,5、10kn。5.4.2 输出阻抗传感器的输出阻抗应优先从下列数值中选取0.06、O.12、0.15、0.24、0.35、0.48、0.6、0.8、1.0、1.6、2.。、2.4、3、5、10kno 5.4.3 绝缘电阻传感器的引出线与完体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0 MnCl oo Vd. c. )。4 GB/T 18806-2002 6 技术要求对于不同条件下应用的传感器,本章包含的内容未必是充分的或完全必要的.详细规范应根据产品的实际使用条件和要求,在本章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或补充。6. 1 静态性能6. 1. 1 准确度传感器的准确度等级和允许的基本误差见表4.表4准

18、确度等级0.02 0.05 O. 1 0.2 0.3 0.5 1. 0 2.0 基本误差限:1: O. 02 :1: 0.05 士O.1 土0.2:1: 0.3 :1: 0.5 士1.0土2.0_j_ 注z基本误差以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6. 1. 2 线性除非另有规定,传感器的线性误差应不大于基本误差限的绝对值(非线性传感器对此不作要求) 6. 1. 3 回差除非另有规定,传感器的回差应不大于基本误差限的绝对值.6. 1. 4 重复性除非另有规定,传感器的重复性应不大于基本误差限的绝对值.6. 1. 5 零点输出传感器的零点输出值(以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应从下列数值中选取z土2、土3、

19、士5、土10、士15、土20.6. 1. 6 灵敏度应符合详细规范规定.6.2 动态性能对于动态压力传感器,详细规范应规定其动态性能指标,6.3 影响量6.3. 1 下列影响量按相应试验方法条款的规定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出变化应符合表5的规定.a) 温度影响;b) 零点起始漂移,稳定性gc) d) e) 外磁场影响;位置影响;f) 静压影响(仅对差压传感器)。序号技术指标0.05 1 温度影响1.) 热零点漂移O/C)0.01 1 b) 热灵敏度漂移(JjC)Ic) 热零点滞后0.05 Id) 热灵敏度滞后0.02 O. 1 O. 1 0.05 表5准确度等级0.2 0.3 0.5 1. 0 0

20、.03 0.05 O. 1 0.2 0.3 0.5 1. 0 O. 1 O. 15 0.2 0.5 2.0 2. 0 1. 0 5 -_.一一一一-1GB/T 18806-2002 表5(完)准确度等级序号技术指标0.05 O. 1 0.2 O. 3 0.5 1. 0 2. 0 2 零点起始漂移(5h) O. 1 。15O. 3 O. 5 O. 75 1. 5 3.0 3 稳定性3.) 零点稳定性按详细规范的规定3b) 灵敏度稳定性0.05 O. 1 0.2 O. 3 O. 5 1. 0 2.0 4 外磁场影响(零点变化)按详细规范的规定5 位置影响(零点变化)0.02 0.05 O. 1 O

21、. 2 0.3 O. 5 1. 0 6 静压影响(零点变化)0.05 O. 1 0.2 O. 3 0.5 1. 0 2. 0 注1 输出变化以理论满量程输出的正或负百分数表示.2 除非另有规定,稳定性试验的时间为6个月.6.3.2 下列影响量按相应试验方法条款的规定进行试验后,传感器的输出变化应符合表6的规定,静态性能指标应符合6.1.16.1.4的规定。超负荷(过载); 振动;冲击;恒加速度g湿热g加速寿命试验。a) ) 队Uf) d) e) c) 表6J 准确度等级序号技术指标0.05 O. 1 O. 2 0.3 O. 5 1. 0 2. 0 超负荷(零点变化)0.05 O. 1 O. 2

22、 O. 3 O. 5 1. 0 2. 0 1 寸(灵敏度变化)0.02 0.05 O. 1 O. 15 0.2 O. 5 1. 0 2 振动(零点变化)按详细规范的规定3 冲击(零点变化4 加速度(零点变化)湿热(零点变化)5 (绝缘电阻)2 MD 加速寿命试验灵敏度变化6 O. 1 。.2 0.3 0.5 。.8 1. 5 3.0 注s输出变化以理论满量程输出的正或负百分数表示.6.3.3 其他影响量其他影响量如气密性、热辐射、低气压、盐雾、噪声影响等,应根据传感器的应用条件由详细规范规定。外观传感器的可见部分应无明显的瑕疵、戈tl痕;接头螺纹应无毛刺和损伤g所有结构连接件和电气连接件应安装

23、牢固,不应有松动、脱焊、接触不良等现象。6 二一一一一与一6.4 -一二十一-一一一一二二G/T 18806-2002 传感器的标志应符合9.1的要求,所有标志的文字和符号应清晰。6.5 尺寸和重量传感器的尺寸和重量应符合详细规范规定。当一个详细规范中包含多种外形时,应尽可能给出全部型号的外形尺寸,并至少给出一种典型的外形图。7 试验方法7. 1 试验条件7. 1. 1 环境条件a) 标准参比大气条件温度:20(; ; 相对湿度-65%;大气压力:101. 3 kPa. 此标准参比大气条件是其他任何大气条件下测得的值通过计算加以修正的大气条件.通常认为在多数情况下,不可能有湿皮修正因子。在这种

24、情况下,标准参比大气仅考虑温度和压力。此大气条件相当于通常由详细规范规定的正常参比工作条件。b) 一般试验用环境条件推荐温度:20C:l:5C;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 kPa; 电磁场2如有关,应规定数值。在每项试验期间,允许的最大温度变化率为lC/h:相对湿度范围也可由供需双方商定。c) 仲裁测量用标准大气条件当未知对大气条件敏感的参数调整到标准大气值的修正因子,而在环境大气条件的推荐范围内测量又不能令人满意时,可以在严格控制的大气条件下进行重复测量。本标准规定的仲裁测量用标准大气条件见表7.表7允差大气条件公称值0.02级0,05级0, 1级-0,5级温度2

25、0C 士IC土2C士3C相对湿度65% 士5%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 用于热带、亚热带或其他特殊要求的传感器,由详细规范规定参比工作条件.7. 1. 2 动力条件a) 公称值按详细规范的规定。b) 允差除详细规范规定更严格的允差外,采用下列允差值2电源一一电压g士1比一频率z土1%; 谐波失真(交流电源):小于5%;1.0级-2,0级:!:5 C 7 GB/T 18806-2002 纹波含量(直流电源、):小于0.1%。注2上述允差不适用于自身带有电摞的传感器.气源一一压力土1%;-一供气温度z环境温度士2C;供气湿度2在工作压力下,露点至少低于传感器表壳温度10C;一一-汹和灰

26、尘s气源含油量应不大于百万分之一,灰尘微粒应不大于3mo7. 1. 3 校准系统校准系统由压力标准器、激励电源和读数记录装置三部分组成。a) 压力标准器压力标准器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其基本误差的绝对值应小于被试传感器基本误差限的1/30对于准确度等级高于0.05级(含0.05级)的传感器,压力标准器的基本误差的绝对值应不超过被试传感器基本误差限的1/20b) 激励电源激励电源的稳定度应小于被试传感器基本误差限的1/50c) 读数记录装置读数记录装置基本误差的绝对值应小于被试传感器基本误差限的1/5。d) 其他试验设备其他试验设备,如真空计、数字式气压计(或标准气压表)、温度计、湿度计、精密电阻箱等

27、,应按试验要求配备。与压力标准器配套使用的加压(或抽空)系统应在示值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7.2 试验的一般规定7. 2. 1 证书文件试验用的试验设备(仪器设备和计量器具等必须具有计量检定单位签发的有效期内的检定证书。7.2.2 安装传感器按试验要求和详细规范的规定安装在试验装置上,若试验中采用液体传压介质的压力标准器,安装后应注意排除管路中的空气。7.2.3 连接静态性能试验时被试传感器与压力标准器、激励电源和读数装置的连接,应按其系统管路图、电路图及详细规范的规定进行。其他性能试验时被试传感器与试验装置的连接,应根据试验项目按相关国家标准或详细规范的规定进行。7.2.4 放置和预热被试传感

28、器和与试验有关的试验装置正确安装、连接后,应使其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放置2h以上。试验前,仪器仪表应进行通电预热,预热时间按其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被试传感器应通电预热0.5 h(零点起始漂移试验除外)。7.3 电气性能试验7. 3. 1 输入阻抗在传感器输出端开路情况下,用数字欧姆表戎相应仪表测量其输入端的阻抗.7.3.2 输出阻抗在传感器输入端短路情况下,用数字欧姆表或相应仪表测量其输出端的阻抗。7.3.3 绝缘电阻牛在传感器不施加激励电源情况下,用绝缘电阻试验仪以100V直流电压测试传感器输出端子与壳8 厂体的电阻。7.4 静态性能试验7.4. 1 总则a) 一般规定GBjT 18806-20

29、02 所有试验应在7.1规定的稳态试验条件下进行,并观察和记录那些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试验条件.确定传感器性能特性的试验点应均匀分布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其中应包括测量范围上、下限值或接近范围上、下限值(量程的10%以内)的点。准确度等级为0.12.0级的传感器试验点数量包括零点在内不应少于6个;准确度等级高于0.05级(包括0.05级)的传感器,试验点的数量包括零点在内不应少于9个.对测量范围包括E压和负压的传感器,正压和负压可分别进行试验。在记录观察值之前,应对被试传感器进行预压,即加压至测量范围上限值(或抽空至测量范围下限值),压力稳定后,恒压1min,然后缓慢通大气,反复进行3次。有测量范围

30、上(下)值调整装置的传感器,应在预压时作好相应的调整,试验过程中不允许进行再调整。在每个观察点上,输入应保持稳定,直至被试传感器的输出稳定在明显的最终值上。除了研究性能特性需要外,不允许敲击或振动被试传感器。b) 试验方法试验首先从测量范围下限(或零点)开始,按规定选取的试验点逐点平稳地升高压力(或抽空)至测量范围上限(或下限)值,依次记录各试验点正行程输出读数。然后逐点平稳地降压(或升压)至测量范围下限(或零点),依次记录各试验点反行程输出读数。一个正、反行程往返试验为一次校准循环。准确度等级为O.12. 0级的传感器应连续进行3次循环g准确度等级高于0.05级(含0.05级)的传感器应至少

31、连续进行4次循环.试验过程出现中断、重新调整零点值或输出值等现象,应重新进行试验。其他要求单向差压传感器。试验时低压端通大气,高压端加压。双向差压传感器.首先低压端通大气,高压端加压,然后高压端通大气,低压端加压,分别进行试验。d) 数据处理通过上述试验获得的数据,按GBjT15478-1995附录A的计算方法计算静态特性指标。7.4.2零点输出在7.1和7.2规定的条件下,测试并记录传感器输入压力为零时的输出值.每5min记录一次,共记录3次,剔除最大值和最小值。7.4.3 线性a) 满量程输出传感器测量范围上限输出值与测量范围下限输出值之差的绝对值(以理论特性直线的计算值为依据为满量程输出

32、值,按GBjT15478一1995附录A的公式(All)计算。当以接近测量范围上、下限的压力信号作为校准曲线的端点输入量时,应对计算结果按公式(1)加以修正。传感器与满量程输出有关的技术性能指标,均以修正后的满量程输出值为参考。Yf.! =是YF.SHH. ( 1 ) 式中:Y l,! 修正后的满量程输出值,mV;YF.S一一按GBjT15478-1995附录A的公式(All)计算的满量程输出值,mV;是测量范围与实际校准范围之比。b) 线性9 -_ _- ,.-=_-一一一 GB/T 18806-2002 将满量程输出值代人GB/T15478-1995附录A的公式(A14)计算。7.4.4

33、回差回差按GB/T154781995附录A的公式(A16)计算。7.4.5 重复性重复性可从多次试验循环的误差值中加以确定,按GB/T15478-1995附录A的公式(A17)公式(A20)计算。其中包含因子取307.4.6 准确度准确度按GB/T15478-1995附录A的公式(A21)公式(A28J近似计算,其结果仔)不应超过准确度等级允许的基本误差限(表。同时,与准确度有关的技术指标应符合6.1. 26. 1. 4的规定。7.4.7 灵敏度a) 压力灵敏度灵敏度按GB/T15478-1995附录A的公式(A29)公式(A31)计算。或采用公式(2)近似计算zS = Yf, s/(XH -

34、XL) .( 2) 式中:5一一灵敏度,mV/Pa,XH一一测量范围上限压力值,Pa;XL 测量范围下限压力值,PaoM 电压灵敏度对于电压源激励的传感器,可采用电压灵敏度表示,按公式(3)汁算z5, = Y ,- ./U, 式巾25一电压灵敏度,mV/V,U,一试验时担得的激励电源电压值.V。7.5 动态性能试验按详细规范的规定进行试验。7.6 影响量试验. ( 3 ) 除非另有规定,影响量的影响可通过以下各项使用条件的变化所确定的零点变化和灵敏度变化来评定,其他使用条件仍保持恒定在参比值上。影响量的变化速率要足够慢,以保证被试传感器在任何场合上均不出现过冲.注z如有必要,应在若干输人值上进

35、行输出测量,以便于确定影响量对非线性、滞后等的显著效应,7. 6. 1 温度影响传感器的温度影响试验应按照GB/T2423. 1试验A和GB/T2423.2试验B的规定进行。在详细规范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上限值和下限值温度下,测量零点和满量程输出值的变化。如果此工作温度范围包括下列温度,则还应在这些环境温度下进行测量2+20C.+40C.+55C , (上限温度),+20C ,OC,一lOC.-25C,(下限温度),+20C。温度应按上列顺序逐渐变化,变化速度不应超过2C/min。十20C档温度的允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其余档温度的允差是土2C。除非另有规定,在每一档温度下应至少恒温1.5 h,使

36、传感器所有部分的温度稳定。热滞后的评定点温度为+20C,即升温、降温过程3次经过+20C时测试的数据为热滞后性能的计算数据。零点变化量与灵敏度变化量试验应分开进行。为确定零点变化量所进行的所有温度档温度下的零点输出试验,应5min记录一次,共记录3次,剔除最大值和最小值。a) 热零点深移试验时,将传感器置于高、低温试验箱内并施加额定激励,首先记录室温,测其零点输出值。然后按10 L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GB/T 18806-2002 规定的温度栏l和升(降)温顺序进行试验,测其零点输出值。将不同温度下测得的零点输出值分别代人GB/T15478-1995附录A公式(A35

37、)中的YL(12)求出不同温度下的热零点漂移,其中的最大值为传感器的热零点漂移。b) 热零点沛后将热零点漂移试验过程3次经过+20C时测得的零点输出值进行比较,取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代人GB/T 15478-1995附录A中的公式(A37).求出热零点苦苦后.c) 热灵敏度漂移试验时,将传感器置于高、低温试验箱内并施加额定激励,首先记录室温。在室温下进行三次上、下限校准点校准(上、下限往复进行三次循环).测其室温时的(测量范围)下限输出平均值和(测量范围)下限输出平均值。然后按顺序升、降温。每一档温度下应进行三次上、下限校准点校准,测其下限输出平均值和上限输出平均值,其差值为该温度下的满量程输出

38、筐。将不同温度下的满量程输出值代人GB/T15478-1995附录A公式(A36)中的YF.S(,求出不同温度下的热灵敏皮漂移,其中的最大值为传感器的热灵敏度漂移。d) 热灵敏度滞后将热灵敏度漂移试验过程3次经过+20C(或室温)时测得的满量程输出值进行比较,取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代人GB/T15478-1995附录A中的公式(A38).求出热灵敏度滞后。7.6.2 零点起始漂移试验前停止传感器供电2h以上。试验时,对传感器施加额定激励,5min时记录传感器输入压力为零时的输出值,并在之后的1h和4 h时各记录-次,共记录3次。3次读数中的最大差值为零点起始漂移,以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按GB

39、/T15478-1995附录A的公式(A32)计算。7.6.3 稳定性稳定性试验,必须注意除了时间以外,周围环境条件和供源条件引起的变化不要掩盖由于时间引起的变化。应记录每次试验时试验条件的差异,并尽可能确定其他影响量的影响,对试验数据加以修正.在规定的稳定性试验时间周期内,传感器每月至少应连续通电24h一次。在7.1和7.2规定的条件下,将传感器放置在恒温箱内进行试验。除非另有规定,每次检测时应设定恒温箱的温度为25C并恒温2h.恒温箱的控温精度应优于土1C .温度波动优于:I:1. 5C。a) 零点稳定性在上述条件下,读取传感器输入压力为零时的输出值,每隔15min读取一次,连续读取1h.

40、取5次读数的平均值,记为Yo。试验周期内,按以上方法每月至少检测一次零点输出值Yo;(i=L2、3.肘,共检19!tln次.找出n次读数YOi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与y,进行比较,取其差值的绝对值较大者,记为I Y, 1m阻,按公式(4)计算零点稳定性(r,)。b) 灵敏度稳定性! .Yo rnax. . 1n/ rzz一一7千二x100% 检测前使被试传感器在测量范围上限和下限位置反复移动三次。检测时依次输入测量范围下限和上限压力值,并测试其输出值,重复5次循环。. ( 4 ) 5次循环测得的测量范围上限输出值的平均值,与测量范围下限输出值的平均值之差为满量程输出值,记为Y阳。将YFSO代

41、人公式(2)或公式(3).求出灵敏度50.检定周期内,按以上方法每月至少检测一次灵敏度5j(j=L2、3川,共检测n次。找出n次i主数52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与5。进行比较,取其差值的绝对值较大者,记为11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G/T 18806-2002 I l;S I吨,按公式(5)计算灵敏度稳定性。7.6.4 外磁场影响rR=车且X1州F.S ( 5 ) 将传感器放置在电磁场干扰试验台中,使磁场方向与传感器的轴向平行,记录传感器的零点输出值,然后施加400A/m (均方根)的磁场信号,调整移相器(03600)观察传感器输出的变化。按G/T 15478-1995附录A的

42、公式(A38)计算零点变化量。试验后使传感器的轴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再重复试验。详细规范对灵敏度变化景有规定时,还应使传感器在具有正常激励状态下,按详细规范的规定进行试验。7.6.5 安装位置影响本试验应分别在详细规范规定的安装位置和规定的最大倾斜角度下进行测量。当详细规范未规定最大倾斜角度时,应倾斜150;当详细规范未规定安装位置时,至少应在垂直、水平和倒置三种位置t进行测量。试验过程改变位置或倾斜角度以后,应使传感器稳定15min再进行试验。将不同位置测得的输出值进行比较,其最大差值为输出变化量,以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7.6.6 静压影响(只对差压传感器)将(差压)传感器的高压端和低压端连

43、通,加额定静压值的25%、50%、100%,分别在这三种静压压力下读取传感器的零点输t!i缸,反复进行3次试验。将每利静压下的3次读数的平均值与试验前的零点输出的进行比较,其差值的最大值为零点静压影响量,以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7.6.7 超负荷影响页、I传感器施加规定的超负荷压力,保持5min,卸载后恢复30mino 测试并记录试验前和试验后的零点输出值,其差值为零点变化量,以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试验后按7.4规定进行静态性能试验。超负荷压力值由详细规范规定,允差土5%。7.6.8 振动影响本试验按GB/T2423. 10试验Fc的规定进行。试验的严酷等级按详细规范的规定。测试并记录试

44、验前和试验后的零点输出值,其差值为零点变化量,以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试驳后按7.4规定进行静态性能试验。详细规范对振动过程中的灵敏度变化是有规定时,还应使传感器在具有正常激励状态下,按详细规范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根据GB/T15478-1995附录A的公式(A39)计算其变化量。7.6.9 冲击影响本试验按GB/T2423.5试验Ea的规定进行。试验参数出详细规范规定。测试并记录试验前和试验后的零点输出值.其差在1为零点变化量,以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试验后按7.4规定进行静态性能试验。7. 6. 10 加速度影响本试验应按G/T2423. 15试验Ga的规定进行。试验参数由详细规范规

45、定。测试并记录试验前和试骑后的零点输出值,其差值为零点变化量,以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试验后按7.4规定进行静态性能试验。广GB/T 18806-2002 详细规范对试验过程中的输出变化量有规定时,还应使传感器在具有正常激励状态下,按详细规范规定的参数进行试验,试验后根据GB/T15478-1995附录A的公式(A40)汁算其变化量。7. 6. 11 湿热影响本试验应按GB/T2423. 3试验Ca的规定进行。将被试传感器放置在恒温恒湿试验箱内,在规定的温度(40C士2C)和湿度(91%95%)下保持48 h后,将传感器取出放到试验环境中,在10min内测量传感器的绝缘电阻.2h后测量传感器

46、的零点输出值。试验后按7.4规定进行静态性能试验。7.6. 12 加速寿命试验将传感器安装到压力疲劳试验机上,使传感器承受表8规定的正弦波形或梯形波形的交变压力试验,波形的峰值应在表8规定的范围内,不得有过冲现象。表B幅值(量程的百分数),% 测量范围上限值,MPa交变频率,次/min试验周次谷值峰值60 :;20 75-85 :;60 10 二判。25 70-80 45 试验期间允许对传感器进行冷却和中间停止,但停止次数不应超过5次,每次不超过8h.期间应不停止供电。试验后卸下传感器,恢复24h.然后按7.4规定进行静态性能试验。7.6.13 其他影响量按详细规范中的规定进行试验。7.7 外观检查除非另有规定,检查传感器的外观应采用下述方法之一。a) 目检检查操作者应具备正常视力和颜色分辨力,在适当的照度下进行操作b) 放大镜检查当详细规范有规定时,可使用放大镜进行检查。详细规范应规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检查的细节等内容.7.8 尺寸和重量应采用常规量具检查。8 检验规则8. 1 检验分类传感器检验分类按表9所示。表9序号试验项目要求条款号试验方法条款号1 外观6. 4 7.7 2 尺寸和重量6.5 7. 8 3 输阻抗5. 4. 1 7. 3. 1 4 输出阻抗5. 4. 2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