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6785-2011 细水雾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pdf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257406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62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6785-2011 细水雾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GB T 26785-2011 细水雾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GB T 26785-2011 细水雾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GB T 26785-2011 细水雾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GB T 26785-2011 细水雾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13.220.10 C 84 中华人民圭七/、道B和国国家标准GB/T 26785-2011 细水雾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ater mist extinguishing systems and components 2011-07-20发布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夜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11-01实施发布GB/T 26785-20门目次前言.1 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分类与型号编制5 基本参数.46 要求.5 7 试验方法208 检验规则.379

2、标志和使用说明书.42 附录A(规范性附录)系统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44 附录B(规范性附录)贮气瓶组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45 附录c(规范性附录)贮气容器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46 附录D(规范性附录)贮水瓶组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47附录E(规范性附录)贮水容器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48附录F(规范性附录)安全泄放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49 附录G(规范性附录)减压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50 附录H(规范性附录)分区控制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附录1(规范性附录)泵组单元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52 附录J(规范性附录)管路、管件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53 附录K(规范性附录)控制盘(柜)试验程序及样品数

3、量.54 附录L(规范性附录)容器阀(释放阀)、气体单向阀、驱动装置、连接管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55附录M(规范性附录)细水雾喷头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56 GB/T 26785-2011 剧昌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主要参照FM5560(细水雾系统标准(2006年英文版)、UL2167 (消防系统用细水雾喷头(2004年英文版)、ISO6182-9: 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9部分:细水雾喷头)(英文版)制定。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固定灭火系统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 2)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

4、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省公安厅消防局、天津盛达安全科技实业公司、上海金盾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广东胜捷消防企业集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海力特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德国雾特灭火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上海代表处、准信集团北京市正天齐消防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毅、张强、嚷凤英、刘连喜、陈泽民、杨震铭、高云升、卢政强、李宝利、郝爱玲、陈映雄、张兆宪、伍建许、廖光煌、许智远、胡明、周禄萦。本标准为首次发布。I GB/T 26785-20门细水雾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细水雾灭火系统及部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型号编制、基本参数

5、、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使用说明书。本标准适用于细水雾灭火系统及部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0 钢制压力容器GB/T 1226 一般压力表GB/T 1227 精密压力表GB 5099 钢制元缝气瓶GB 5135. 1-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1部分z洒水喷头GB 5135. 3-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3部分z水雾喷头GB 5135. 9-200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9部分:早期抑制快速响应(ESFR)喷头GB 574

6、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8979 纯氮、高纯氮、超纯氮GB/T 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 17323 瓶装饮用纯净水GB 25972-2010 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A 61-2010 固定灭火系统驱动、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B/T 9243 玻璃管液位计JB/T 9273 电接点压力表SY/T 0063-1999 管道防腐层检漏试验方法TSG R0004一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细水雾water mist 在最小设计工作压力下,经喷头喷出并在喷头轴线向下1m处的平面上形成的雾滴直径D川。小于200m、D呻.99

7、小于400m的水雾滴。3.2 雾滴直径D呻99d由ro叩pdiameter Dv呻G9喷雾液体总体积中,在该直径以下雾滴所占体积的百分比为99%。G/T 26785-2011 3.3 雾滴直径D咐。dropdiameter Dv0 50 喷雾液体总体积中,在该直径以下雾滴所占体积的百分比为50%。3.4 细水雾喷头water mist nozzle 在设计工作压力范围内,能够产生并释放细水雾用于灭火的喷头。3.5 细水雾灭火系统water mist extinguishing system 分配管网与供水装置或水和雾化介质的供给装置相连接,配有细水雾喷头以喷放细水雾进行控制、抑制及扑灭火灾的自

8、动灭火系统。3.6 3. 7 3.8 3.9 3.10 3. 11 3.12 3.13 3.14 3.15 3.16 2 泵组式细水雾灭火系统pump supplying water mist extinguishing system 采用泵组进行加压供水的细水雾系统。瓶组式细水雾灭火系统self-contained supplying water mist extinguishing system 采用瓶组贮存加压气体并给系统进行加压供水的细水雾灭火系统。分区控制阀selector valves 能接收控制信号并自动开启,使细水雾喷头向对应的防护对象喷放实施灭火的控制间。双流体细水雾灭火系统

9、dual-fluid water mist extinguishing system 向细水雾喷头分别供给水和雾化介质的细水雾灭火系统。单流体细水雾灭火系统single-fluid water mist extinguishing system 只向细水雾喷头供给水的细水雾灭火系统。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high pressure water mist extinguishing system 分配管网中流动介质压力大于等于3.50MPa的细水雾灭火系统。中压细水雾灭火系统intermediate pressure water mist臼tinguishingsystem 分配管网中流动介质压力大

10、于等于1.20 MPa,但小于3.50MPa的细水雾灭火系统。低压细水雾灭火系统low pressure water mist extinguishing system 分配管网中流动介质压力小于1.20 MPa的细水雾灭火系统。全淹没细水雾灭火系统total f100ding water mist extinguishing system 向整个防护区内喷放细水雾,保护其内部所有防护对象的细水雾灭火系统。局部应用细水雾灭火系统local-application water mist extinguishing system 直接向防护对象喷放细水雾,用于保护防护区内某具体防护对象的细水雾灭火

11、系统。贮存压力storage pressure 贮存容器内按最大充装压力灌装气体,在200C环境中的平衡压力。GB/T 26785-20门3. 17 3. 18 系统最大工作压力maximum system operating pressure 系统压力源所提供的最大工作压力。减压装置下游最大工作压力maximum downstream pressure of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减压装置人口压力为系统最大工作压力,经减压后输出的压力。4 分类与型号编制4. 1 分类4. 1. 1 按供水方式分为:a) 瓶组式细水雾灭火系统;b) 泵组式细水雾灭火系统;。其他供水方

12、式细水雾灭火系统。4. 1.2 按流动介质类型分为:a) 单流体细水雾灭火系统;b) 双流体细水雾灭火系统。4. 1. 3 按系统工作压力分为:a) 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b) 中压细水雾灭火系统;c) 低压细水宴灭火系统。4. 1.4 按所使用的细水雾喷头型式分为za) 闭式细水雾灭火系统;b) 开式细水雾灭火系统。4.1.5 按系统应用方式分为:a) 全淹没细水雾灭火系统;b) 局部应用细水雾灭火系统。4.2 型号编制4.2.1 细水雾灭火系统(以下简称系统)4.2. 1. 1 系统型号由产品代号、类别及特征代号、主参数等组成。XSW CJ亡:JC二J/C二JCJ |丁牛定义主参数特征代号类

13、别代号细水雾灭火系统4.2. 1. 2 类别及特征代号表明了产品的类别型式和特征。主参数为系统的额定流量、额定压力、贮水量等。类别及特征代号、主参数的表示方法见表1。3 G/T 26785-2011 表1系统代号及主参数表示方法类别代号特征代号主参数瓶组式泵组式其他高压中压低压泵组式系统瓶组式系统系统额定流量(L/min)a系统贮水量(L)G Z D P B Q 系统额定工作压力(MPa)贮存压力(MPa)a系统贮水量表示为单只瓶组贮水量(L)X瓶组数,单只瓶组不标瓶组数。示例1:XSWPG-70/15表示贮水瓶组为1只,贮水量为70L、贮存压力为15MPa的瓶组式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示例2:

14、XSWBZ-32/3表示系统额定流量为32L/min、系统额定工作压力为3.0MPa的泵组式中压细水雾灭火系统。4.2.2 细水雾喷头细水雾喷头型号由产品代号、主参数等组成。XSWT C二CJ/二1亡二| 生产商自定义4.2.3 系统其他部件闭式细水雾喷头动作温度CC)开式喷头不表示额定工作压力(MPa)公称流量系数细水雾喷头系统其他组成部件的型号由生产商自定义。5 基本参数5. 1 工作温度范围系统工作温度范围为:4.C 50 .C。5.2 工作压力生产商应规定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贮存压力以及细水雾喷头的允许工作压力范围。瓶组式系统气体贮存压力以及系统最大工作压力如表2所示(以贮存气体为氮气

15、为例)。表2工作压力气体贮存压力/MPa系统最大工作压力(50c时)/MPa15.0 17.2 20.0 23.2 4 GB/T 26785-20门6 要求6. 1 系统6. 1. 1 系统构成6. 1. 1. 1 瓶组式系统可由细水雾喷头、贮水瓶组、贮气瓶组、分区控制阀、驱动装置、气体单向阅、安全泄放装置、减压装置、信号反馈装置、控制盘(柜)、集流管、连接管、过滤器、管路及附件等部件组成。6. 1. 1.2 泵组式系统可由细水雾喷头、泵组单元、贮水箱、分区控制阅、过滤器、安全闽、泄压调压阀、减压装置、信号反馈装置、控制盘(柜)、管路及附件等部件组成。6. 1. 1.3 系统各部件应固定牢固、

16、连接可靠,部件安装位置正确,整体布局合理,便于操作、检查和维修。系统各部件间连接型式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6. 1.2 外观6. 1. 2. 1 系统各构成部件应元加工缺陷或机械损伤,防腐涂层、镀层应完整、均匀。6. 1.2.2 贮水容器的外表正面标注水或H20,贮气容器外表正面标注所贮存气体的中文或英文名称,字体应明显、清晰。6. 1. 2. 3 系统每个手动操作部位均应以文字或图形符号标明操作方法,单向阀、分区控制阀、减压装置应标示介质流动方向。6. 1.2.4 铭牌应牢固地设置在系统明显部位,铭牌标志内容应符合9.1的规定。6. 1. 3 启动运行要求6. 1.3. 1 启

17、动方式6. 1. 3. 1. 1 瓶组式系统应具有自动启动、手动启动和机械应急启动功能。6. 1. 3. 1.2 泵组式系统应具有自动启动、手动启动功能。6. 1. 3. 1. 3 手动启动和机械应急启动应具有防止误操作的措施,并用文字或图形符号标明操作方法。6. 1. 3. 2 启动运行6. 1. 3. 2. 1 采用不同方式启动,其动作应准确、可靠,元故障。6. 1. 3. 2. 2 系统启动运行后应具有喷洒情况的反馈信号显示以及报警显示。6. 1. 4 灭火要求6. 1.4. 1 开式系统灭火要求6. 1. 4.1.1 按7.54.1规定的方法进行B类火灭火试验,局部应用系统从喷雾开始后

18、5min内应灭火。6. 1. 4. 1.2 按7.54.2规定的方法进行B类火灭火试验,全淹没系统从喷雾开始后15min内应灭火,喷雾3min后测得的平均温度应小于100.C。6. 1.4.2 闭式系统灭火要求6. 1. 4. 2. 1 按7.55.1规定的方法进行墙角火灭火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 位于门正上方的细水雾喷头不应启动;b) 引燃物正上方吊顶下最高温度不大于265.C; c) 引燃物正上方吊顶下76mm处最高温度不大于315.C。5 GB/T 26785-2011 6.1.4.2.2 按7.55.2规定的方法进行沙发火灭火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 启动的细水雾喷头数目不大于5

19、只;b) 燃烧物的体积或重量损失不大于50%;c) 引燃物正上方吊顶温度不大于260.C; d) 引燃物正上方吊顶下76mm处最高温度不大于315.C。6.2 贮气瓶组6.2.1 组成贮气瓶组包括贮存的气体及贮气容器、容器阀(释放阀)、安全泄放装置、压力显示装置等。6.2.2 工作压力贮气瓶组的工作压力应符合表2的规定。6.2.3 密封要求按7.2.1规定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瓶组应元气泡泄漏。试验压力为系统最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6.2.4 抗振要求按7.3规定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瓶组任何部件不应产生结构损坏。瓶组内的压力损失不得大于贮存压力的0.25%。试验后自动启动容器阔

20、(释放阔),不应出现任何故障。6.2.5 温度循环泄漏要求按7.4规定的方法进行温度循环试验,瓶组内的压力损失不应大于贮存压力的0.25%。试验后自动启动容器阀(释放阔),不应出现任何故障。6.2.6 耐烦倒冲击要求按7.5规定的方法进行倾倒冲击试验,瓶组零件不应损坏。试验后瓶组的气密性应符合6.2.3的规定,自动和手动启动容器阔(释放阔)应能正常开启。6.2.7 充压气体要求充压的氮气含水量应符合GB/T8979中合格品的规定。6.3 贮气窑器6.3. 1 贮气窑器的设计、制造、检验贮气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应符合GB5099的要求。贮气容器应由获得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制造许可证及批准的相应类

21、别和范围的单位制造。6.3.2 公称工作压力贮气容器的公称工作压力应不小于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6.3.3 窑积和直径贮气容器的公称容积和外径应符合GB5099的规定。6 GB/T 26785-2011 6.3.4 材料容器的材料应符合GB5099的规定。6.3.5标志容器钢印标记应符合GB5099的规定。6.4 窑器阀(释放阔)6.4. 1 工作压力容器阀(释放阀)的公称工作压力应不小于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6.4.2 性能容器阔(释放阔)应符合GB25972-2010中5.5. 1、5.5. 2、5.5. 4、5.5. 5、5.5. 6、5.5. 7、5.5. 8、5.5.10、5.5.11的

22、规定。6.5 贮水瓶组6.5.1 组成贮水瓶组包括贮存的水及贮水容器、安全泄放装置、瓶接头及虹吸管等。6.5.2 工作压力贮水瓶组的最高工作压力应不小于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或减压装置下游最大工作压力。6.5.3 强度要求按7.6.1规定的方法进行强度试验,瓶组应无渗漏、变形或损坏。试验压力为1.25倍的贮水瓶组的设计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6.5.4 瓶接头要求贮水容器瓶接头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制造,也可以用强度、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制造。6.5.5 虹吸管要求虹吸管应采用耐腐蚀性能不低于铜合金或奥氏体不锈钢的金属材料制造。6.5.6 水质要求贮水瓶组中贮存水的水质

23、应符合GB17323的规定或采用蒸馆水、去离子水等。6.6 贮水容器6.6. 1 设计、制造、检验贮水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应符合TSGR0004-2009的规定。贮水容器应由获得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制造许可证及批准的相应类别和范围的单位制造。7 GB/T 26785一20116.6.2 工作压力贮水容器的工作压力应不小于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或减压装置下游最大工作压力。6.6.3 标志贮水容器上标志应符合GB150的相关要求。6.6.4 材料贮水容器应采用耐腐蚀性能不低于奥氏体不锈钢的金属材料制造,当采用其他非耐腐蚀性材料制造时,容器内部应进行涂覆防腐处理。6.6.5 内部涂覆层要求6.6.5.

24、1 温度循环要求贮水容器按7.4规定的方法进行温度循环试验,试验后涂覆层应元脱落,按7.7规定的方法进行电火花检漏试验,涂覆层应元漏点或剥离。6.6.5.2 压力循环要求贮水容器按7.8规定的方法进行压力循环试验,试验后涂覆层应元脱落,按7.7规定的方法进行电火花检漏试验,涂覆层应无漏点或剥离。6. 7 气体单向阔6.7. 1 材料气体单向间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制造,也可以用强度、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制造。6.7.2 工作压力气体单向阀的公称工作压力应不小于系统最大工作压力。6.7.3 性能气体单向阀应符合GB25972-2010中5.8.1、5.8. 45. 8. 8

25、、5.8.10的规定。6.8 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应符合GB25972-2010中5.12的规定。6.9 安全泄放装置6.9. 1 泄放动作压力贮气瓶组和贮水瓶组应设置安全泄放装置。按7.9规定的方法进行动作试验,贮气瓶组上安全泄放装置的泄放动作压力设定值应不小于1. 25倍的贮气瓶组最大工作压力,不大于1.425倍的瓶组最大工作压力。泄压动作压力范围为设定值X(l土5%)。按7.9规定的方法进行动作试验,贮水瓶组上安全泄放装置的泄放动作压力设定值应不小于8 GB/T 26785-2011 1. 05倍容器最高工作压力,不大于容器的设计工作压力。泄压动作压力范围为设定值X(l土5%)。6.9.2

26、耐盐雾腐蚀性能按7.10规定的方法进行盐雾腐蚀试验,安全泄放装置不应有明显的腐蚀损坏。试验后按7.9规定的方法进行动作试验,安全泄放装置的泄放动作压力范围应符合6.9.1的规定。6.9.3 耐氨应力腐蚀性能按7.11规定的方法进行氨应力腐蚀试验,安全泄放装置不应有裂纹、损坏。试验后按7.9规定的方法进行动作试验,安全泄放装置的泄放动作压力范围应符合6.9.1的规定。6.9.4 耐二氧化畸腐蚀性能按7.12规定的方法进行二氧化硫腐蚀试验,安全泄放装置不应有明显的腐蚀损坏。试验后按7.9规定的方法进行动作试验,安全泄放装置的泄放动作压力范围应符合6.9.1的规定。6.9.5 耐温度循环性能贮气瓶组

27、上的安全泄放装置按7.4规定的方法进行温度循环试验,试验后按7.9规定的方法进行动作试验,安全泄放装置的泄放压力范围应符合6.9.1的规定。6. 10 连接管6. 10. 1 材料连接管宜采用高压软管,亦可采用耐压强度、抗冲击振动能力相当的耐腐蚀金属管材。6.10.2 工作压力连接管公称工作压力应不小于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6. 10.3 性能连接管应符合GB25972-2010中5.10的规定。6. 11 集流管6. 11. 1 材料集流管应采用铜合金或奥氏体不锈钢制造。6. 11. 2 工作压力集流管公称工作压力应不小于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6. 11. 3 性能集流管应符合GB25972-2

28、010中5.9.3、5.9.4的规定。6. 12 减压装置6. 12. 1 标志在减压装置的明显部位标出:生产单位或商标、型号规格、介质流动方向等。9 GB/T 26785-2011 6. 12.2 工作压力减压装置的工作压力应不小于系统最大工作压力。6. 12.3 结构要求减压装置上的压力调节装置应具有锁止机构和相应的操作、警示标识。6. 12.4 强度要求按7.6.2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强度试验,减压装置不应渗漏、变形或损坏。试验压力为1.5倍的系统最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6. 12.5 密封要求按7.2.1规定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减压装置应元气泡泄漏。试验压力为系统最大工作

29、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6. 12.6 流量特性要求按7.13规定的方法进行流量特性试验,减压装置出口压力与流量的曲线与生产商公布曲线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士10%。6. 12.7 耐高压冲击性能按7.14规定的方法进行耐高压冲击试验,减压装置应无损坏。6. 13 分区控制阔6. 13. 1 标志在分区控制阀的明显部位应永久性标出:生产单位或商标、型号规格、工作压力、介质流动方向等。6. 13.2 材料分区控制间及其内部机械零件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制造,也可以用强度、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制造。6. 13.3 工作压力分区控制阀的公称压力应不小于系统最大工作压力或减压装

30、置下游最大工作压力。6. 13.4 阀体强度要求按7.6.3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强度试验,分区控制阔的阅体应元变形或损坏。试验压力为2倍的分区控制阀公称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o 6.13.5 密封要求按7.2.2规定的方法进行密封试验,分区控制阀及附件应元渗漏或损坏。试验压力为1.5倍的分区控制阎公称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6.13.6 功能按7.15规定的方法进行功能试验,应满足以下要求:GB/T 26785-2011 a) 分区控制阀应能在规定的压力范围下动作;b) 分区控制阀应能通过手动、自动或机械应急方式启动;c) 分区控制阔启动后必须手动复位,阎瓣或阅芯组件不应自动回到伺应

31、状态位置。6. 13.7 工作循环6. 13. 7. 1 按7.16.1规定的方法进行工作循环试验,分区控制闽中的弹簧、隔膜等弹性元件应元断裂和破损。6. 13.7.2 按7.16.2规定的方法进行工作循环试验,分区控制间应工作正常、元损坏现象。6. 13.8 局部阻力损失按7.17规定的方法进行局部阻力损失试验,分区控制阀的局部阻力损失与生产商公布值相比,差值不应超过公布值的10%。6. 13.9 耐电E电磁型或电动型分区控制阀按7.18规定的方法进行耐电压试验,接线端子与外壳之间不应出现表面飞弧、扫掠放电、电晕或击穿现象。额定工作电压大于50V时,试验电压为1500V(有效值), 50 H

32、z;额定工作电压小于等于50V时,试验电压为500V(有效值), 50 Hz。6. 13. 10 电源电压电磁型或电动型分区控制阀按7.19.1规定的方法进行电源电压试验,供电电压波动幅度在额定工作电压XO:l:15%)范围内,分区控制间应能正常工作。6. 13. 11 绝缘要求电磁或电动型分区控制间接7.20规定的方法进行绝缘电阻试验,接线端子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应大于20Mn。6.14 泵组单元6. 14. 1 组成泵组式系统的泵组单元可包括工作泵及备用泵、稳压泵及备用泵、安全阅、泄压调压阀、泵组控制盘(柜)等。泵组单元上应设置安全阀以防止管网系统超压,柱塞泵应设置泄压调压

33、阀。6.14.2 工作泵6.14.2.1 标志工作泵的明显位置上应设置清晰永久性标志牌,标志内容应至少包括:型号规格、流量、压力等。6. 14.2.2 材料泵体应采用铝合金、铜合金、不锈钢材料或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6. 14.2.3 主要参数工作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应与系统相适应。11 GB/T 26785-2011 6. 14.2.4 泵体强度按7.6.4规定的方法进行泵体强度试验,任何部件应元破裂、损坏或变形。6.14.2.5 持续工作可靠性按7.21规定的方法进行持续工作可靠性试验,工作泵应无故障或损坏。6. 14.2.6 备用泵备用泵型号规格及性能应与工作泵相同。6.

34、14.3 稳压泵6. 14.3. 1 材料泵体材料应为铝合金、铜合金、不锈钢或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6.14.3.2 主要参数稳压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应满足系统的稳压要求。6.14.4 泵组单元控制盘(柜)6.14.4.1 外观控制盘柜)外表面应平整,涂层颜色应均匀一致,不应有明显的歪斜翘曲等现象。6. 14.4.2 显示功能控制盘(柜)面板上应至少具有电源电压、泵启、停状况和故障声、光报警等显示柴抽机泵组的控制盘(柜)还应具有油位、油压、水温的显示及报警功能。6. 14.4.3 性能控制盘(柜的性能应符合GA61-2010中6.3、6.4、6.6、6.7、6.8的规定。6.1

35、4.5 控制功能6. 14.5. 1 双电源要求按7.22.1规定的方法进行双电源试验,需电力供应的泵组单元应带有双路电源入口,双路电源应能自动及手动切换,也可配有单独的双电源柜,应能自动及于动切换,切换时间不应大于2s。6. 14.5.2 主备泵切换要求按7.22.2规定的方法进行主备泵切换试验,在系统工作泵或稳压泵产生电气故障或不能达到应有能力时,备用泵应能自动和手动切换投入。6.14.5.3 启动运行要求按7.22.3规定的方法进行启动试验,系统工作泵应具备手动启动和自动启动两种启动方式,停泵应采用手动操作。系统工作泵启动后,稳压泵应停泵。12 GB/T 26785-2011 6. 14

36、.5.4 稳压精度要求按7.22.4规定的方法进行稳压精度试验,稳压设定压力与实测压力的偏差以及对于不同压力扰动测得的重复性偏差均不应大于0.02MPa o 6. 14.6 安全阀6.14.6.1 材料安全间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制造,也可以用强度、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制造。6.14.6.2 开启E力按7.23规定的方法进行开启压力试验,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与设定压力的偏差为土5%。安全阀设定开启压力应为1.05倍1.25倍的系统最大工作压力。6. 14.7 泄压调压阔6. 14. 7. 1 材料泄压调压间应采用不锈钢、铜合金制造,也可以用强度、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

37、金属材料制造。6.14.7.2 性能按7.23规定的方法进行开启压力试验,泄压调压阔的开启压力与设定压力的偏差为士5%,泄压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6. 15 贮水箱6. 15. 1 材料贮水箱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6. 15.2 结构贮水箱应采用密封结构,并设置有溢流孔或溢流管。贮水箱进水口应设置过滤器。6. 15.3 密封性能按7.24规定的方法进行密封试验,贮水箱应无渗漏。6. 15.4 渡位显示装置采用玻璃管液位计作为贮水箱液位显示装置,玻璃管液位计应符合JBjT9243的规定。采用其他形式的液位显示装置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6.15.5 低水位报警装置6. 15.5. 1 材

38、料低水位报曹装置中与水相接触的部件应采用铜合金、不锈钢材料或其他耐腐蚀材料。13 GB/T 26785-20门6.15.5.2 报警功能按7.25.1规定的方法进行报警功能试验,在贮水量小于总容积的10%或生产商的设定值,低水位报警装置应能可靠报警。6. 15.5.3 耐电压性能按7.18规定的方法进行耐电压试验,接线端子与外壳之间不应出现表面飞弧、扫掠放电、电晕或击穿现象。6. 15.5.4 电源电压按7.19.2规定的方法进行电源电压试验,供电电压波动幅度在额定工作电压XC1:l:15%)范围内,低水位报警装置应能正常工作。6.15.6 自动补水装置6. 15.6. 1 材料自动补水装置中

39、与水相接触的部件应采用铜合金、奥氏体不锈钢或其他耐腐蚀材料。6. 15.6.2 功能按7.26规定的方法进行功能试验,自动补水装置应在设定的水位自动进行补水、在设定的最高水位停止补水并具有手动操作功能。6. 15.7 水质贮水箱贮存水的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6. 16 过滤器6. 16. 1 标志在过滤器的明显部位应永久性标出:生产单位或商标、型号规格、工作压力、介质流动方向。6.16.2 材料过滤器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或耐腐蚀性能不低于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的材料制造。6.16.3 尺寸过滤器网孔直径应不大于细水雾喷头最小喷孔直径的80%。6.17 压力显示器6. 17. 1 安

40、装在贮气瓶组上用于监视贮气压力的压力显示器应符合GB25972-2010中5.14.2的规定。6.17.2 系统中选用的电接点压力表应符合JB/T9273或其他标准的规定。6. 17.3 除6.17.1、6.17.2外,灭火系统中选用的压力显示器应符合GB/T1226、GB/T1227的规定或其他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6. 18 信号反馈装置6. 18. 1 压力信号反馈装置应符合GB25972-2010中5.15的规定。14 GB/T 26785-2011 6. 18.2 其他类型的信号反馈装置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6. 19 阀门6. 19. 1 材料系统中选用的通用

41、阀门的(包括球阀、闸阀、截止阀、蝶阅等)阅体应采用不锈钢、铜合金或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材料制造。6. 19.2 工作压力阀门的公称压力应不小于所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6.19.3 强度要求按7.6.3规定的方法进行水压强度试验,阀体应元变形或破坏。试验压力为1.5倍的阅门公称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rnina 6.19.4 密封要求按7.2.2规定的方法进行密封试验,密封处应无渗漏。试验压力为1.1倍的阀门公称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rnin。6.20 管路、管件6.20. 1 材料管路应为铜合金、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或耐腐蚀性能不低于铜合金、奥氏体不锈钢的金属材料。管件应采用与管路相同的材质

42、。6.20.2 工作压力管路、管件公称工作压力应不小于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6.20.3 强度要求按7.6.3规定的方法进行强度试验,管路、管件不得渗漏、变形或损坏。试验压力为1.5倍的系统最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rnina 6.20.4 密封要求按7.2.1规定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管路、管件应元气泡泄漏。试验压力为系统最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rnina 6.21 系统控制盘(柜)6.21. 1 电源要求按7.19.3规定的方法进行电源试验,控制盘(柜)应满足以下要求:a) 当交流供电电压在187V242 V范围内变动且频率为50Hz:!:l Hz时,控制盘(柜)应能可靠工作;b)

43、 控制盘(柜)备用电源容量应满足正常监视状态下连续工作24h,其间应保证系统可靠启动;c) 主、备用电源均应有工作指示。15 GB/T 26785-2011 6.21. 2 报警功能按7.25.2规定的方法进行报警控制功能试验,控制盘(柜)应能接收火灾探测器和火警触发器件来的火警信号,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在额定工作电压下,距离控制盘1m处,内部和外部音响器件的声压级(A计权)应分别在65dB和85dB以上,115dB以下。控制盘(柜)应具备自身(包括探测、控制回路)故障报警功能。6.21.3 控制功能按7.25.2规定的方法进行报警控制功能试验,控制盘(柜)应满足以下要求:a) 控制盘(柜)应有

44、自动、手动启动灭火系统功能,自动状态、手动状态应有明显标志并可相互转换无论控制盘(柜)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手动操作启动必须始终有效。b) 控制盘(柜)应有延迟启动功能,延迟时间os30 s连续可调,如采用分档调节时每档间隔应不大于5s。延时期间,应能手动停止后续动作。c) 在控制盘(柜)设置紧急启动按键时,该键应有避免人员误触及的保护措施,设置紧急中断按键时,按键应置于易操作部位。d) 控制盘(柜)应有灭火系统启动后的喷洒情况的反馈信号显示功能。e) 控制盘(柜)应提供控制外部设备的接线端子,并设有保护接地端子。6.21.4 其他性能控制盘(柜)还应符合GA61-2010中6.3、6.4、6.

45、6、6.7、6.8的规定。6.21. 5 标志在控制盘(柜)明显部位永久性标出:生产单位或商标、产品名称、型号、产品编号、出厂日期等内容。6.22 细水雾喷头6.22. 1 外观与标志6.22. 1. 1 外观细水雾喷头外表面应均匀一致,无明显的磕碰伤痕及变形,表面涂、镀层完整美观。6.22. 1. 2 标志细水雾喷头上标志内容应符合9.1.3的规定。所有标志应为永久性标记且正确、清晰。6.22.2 密封性能6.22.2. 1 水E密封闭式细水雾喷头按7.27规定的方法进行水压密封试验,应元渗漏或损坏。6.22.2.2 气压密封闭式细水雾喷头接7.28规定的方法进行气压密封试验,应无渗漏。6.

46、22.3 水压强度闭式细水雾喷头按7.29规定的方法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应元变形或破坏。16 GB/T 26785-2011 6.22.4 30天密封试验闭式细水雾喷头按7.30规定的方法进行30天密封试验,应无泄漏、变形或其他任何损坏。6.22.5 静态动作温度闭式细水雾喷头按7.31规定的方法进行静态动作温度试验,静态动作温度与公称动作温度的偏差不应超出公称动作温度的士3.5%。6.22.6 热空气环境下的动作性能闭式细水雾喷头按7.32规定的方法进行动作试验,热敏元件应正常动作。6.22.7 功能闭式细水雾喷头按7.33规定的方法进行功能试验,应启动灵活。6.22.8 流量系数按7.34规

47、定的方法进行流量系数测定试验,细水雾喷头流量系数K的平均值及每个测定的流量系数值与公称流量系数的偏差应小于5%。流量系数K由公式(1)计算:式中zK=一旦.;IP P 细水雾喷头入口处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Q一一流量,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6.22.9 抗水冲击性能. ( 1 ) 闭式细水雾喷头按7.35规定的方法进行水冲击试验,不应出现渗漏和损坏。本项试验后,所有试样还应按7.27规定的方法进行水压密封试验,应符合6.22.2.1的规定。6.22. 10 持续冲击性能按7.36规定的方法进行持续冲击试验,细水雾喷头不应出现松动、脱落、永久变形和损坏。6.22. 11 抗真空性能闭式细水雾喷头按7.37规定的方法进行抗真空试验,不应出渗漏或损坏。本项试验后,所有试样按7.2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压力为细水雾喷头最大工作压力XO.03%(不小于0.03MPa)的水压密封试验,不应出现渗漏或损坏。所有试样还应按7.27规定的方法进行水压密封试验,应符合6.22.2.1的规定。6.22. 12 耐环境性能闭式细水雾喷头按7.38规定的方法进行环境温度试验,应无破损。试验后的试样分别按7.27、7.3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