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6808-2011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低温恒温槽.pdf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257441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76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6808-2011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低温恒温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GB T 26808-2011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低温恒温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GB T 26808-2011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低温恒温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GB T 26808-2011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低温恒温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GB T 26808-2011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低温恒温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19.040 N 61 GB 和国国家标准-t-I: /、中华人民GB/T 26808-2011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低温恒温槽Thermostatic baths and circulators-Refrigerated baths 2011-07-29发布2011-12-01实施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茂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6808-2011 目次前言.皿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分类4 使用条件-4. 1 环境条件.4.2 供电条件-4. 3 供水条件.4.4 液体传热介质5 要求25. 1 外观及结构25. 2 技术性能.5. 3

2、 安全和环境保护6 试验方法.4 6. 1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46.2 试验条件.6. 3 外观及结构试验6.4 工作温度范围试验76.5 ACC工作温度试验86. 6 温度波动度试验86. 7 温度均匀度试验86.8 降温时间试验96. 9 制冷量试验6. 10 安全和环境保护试验.117 检验规则四7.1 检验分类127.2 检验项目127.3 出厂检验四7.4 定型检验.137.5 周期检验.8 标志148. 1 一般要求.148.2 分类标志158.3 产品铭牌标志158.4 与操作有关的标志158.5 安全标志mGBjT 26808-2011 8.6 包装标志159 包装、运输、贮存

3、159.1 包装159. 2 运输169. 3 贮存MM 随行文件四10. 1 技术文件1610.2 其他文件四E GB/T 26808-2011 目U昌本标准按照GB/T1. 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杭州雪中炭恒温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四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上海爱斯佩克环境设备有限公司、元锡苏南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

4、、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衡阳衡仪电气有限公司、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东方加热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重庆银河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月明、陈云生、沈才忠、金丽辉、冯华、倪一明、熊知明、邹苏阳、徐秋玲、何纲健、刘湘衡、周修源、王晓峰、励雅琴、周连琴、王家龙、廉振荣、金美峰、王华斌。阳山GB/T 26808-2011 1 范围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低温恒温槽本标准规定了低温恒温槽的分类、使用条件、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本标准适用于装备了有源制冷装置,以液体传热介质形式提供恒温环境的低温恒温槽(以下简称低温槽)。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

5、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 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829 -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 4793. 1- 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4793. 6- -2008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6部分:实验室用材料加热设备的特殊要求GB/T 9969 -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 16895.12-2001建筑物电气装置第4部分:安

6、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3节: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保护GB/T 17248.3 -1999 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量现场简易法JB/T 9512-1999 气候环境试验设备与试验箱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3 分类不燃液体或可燃液体均可作为低温槽的液体传热介质,低温槽的分类名称、要求及标志见表10表1分类名称液体传热介质要求标志eI 不燃液体a过温保护cNFL E 可调温度过温保护d可燃液体bFL E 可调温度过温保护和附加液位保护da通常是水以及其他在单一故障条件和规定温度范围内不燃烧的液体。b液体传热介质的闪点不应小于65.C,n类要求适用,比如硅泊

7、。否则田类要求适用,比如乙醇。c独立的、非自复位的、能同时切断加热器所有极的过温或液位保护装置。d可以调节的过温和液位保护装置,应只有借助于工具才能进行。e制造商可选择采用或不采用。1 GB/T 26808-2011 4 使用条件4. 1 环境条件低温槽应在下列条件下使用:a) 室内使用;b) 温度为5C35 C,元剧烈的环境温度变化;c) 环境温度低于31C时最大相对湿度为80%,环境温度为35C时最大相对湿度线性降到67%;d) 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 巳)周围应无影响低温槽使用的振动、磁场地磁场除外)以及其他冷热辐射的存在;f) 污染等级2级,周围元高浓度粉尘或腐蚀性气体;g) 周围

8、元强烈气流,当周围空气需强流动时,气流不应直接吹到低温槽制冷系统进风口和低温槽开口表面。4.2 供电条件为低温槽供电的电源应符合以下条件:a) 额定电压1交流220V、380V或其他额定电压,允许偏离额定值的范围为一15%+10%; b) 额定频率.50Hz或其他额定频率,允许偏离额定值的范围为士2%;c) 允许电网电源上出现典型的瞬态过电压。瞬态过电压的标称等级为GB16895. 12-2001规定的脉冲承受电压(过电压类别n,4.3 供水条件采用水冷却的低温槽,冷却水应满足下列条件:a) 进水温度:不应大于35C,无明显的水温剧烈变化;b) 进水压力,0.1 MPaO. 3 MPa,元明显

9、的水压剧烈变化;c) 总硬度:不应大于4mmol/L,应满足工业锅炉用水水质标准。4.4 液体传热介质使用与工作温度范围和产品分类相适应的液体传热介质,如水、乙醇水溶液或无水乙醇、硅油、矿物油等,其中水介质的总硬度不应大于4mmol/L,满足工业锅炉用水水质标准。液体传热介质在4.1环境条件下的沸点,应比制造商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高5C以上,且无明显油烟形成。在较低工作温度试验时,液体传热介质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的运动秸度不应大于30mm2/5,在150 C以上工作温度条件试验时,液体传热介质的比热容不应大于2.5k/(kg .町,运动蒙古度不应小于1 mm2/5 , 5要求5. 1 外观及结构5.

10、 1. 1 表面涂镀层应色泽均匀、平整光沽,不应有露底、起皱、起泡、斑痕、裂纹及显见的划痕。5.1.2 低温槽壳体焊接、棱角部位应按要求磨光、倒钝以后喷涂、抛光或镀层。整体结构应牢固。5. 1. 3 拼接安装部位缝隙应均匀一致。GB/T 26808-20门5. 1. 4 同定机脚应放置平稳,移动脚轮应转动灵活且元异常噪声产生,万向脚轮应在正常操作条件和其最不利的位置确保低温槽元倾覆危险。5. 1. 5 内胆焊缝应均匀、元渗漏,电热器、蒸发器的安装应整齐、元泄漏,元锈斑。5. 1. 6 低温槽盖板与槽体应结合良好,方便操作。5.2 技术性能低温槽技术性能要求见表20表2序号项目单位技术指标1 工

11、作温度范围a。C应符合制造商技术文件的规定2 ACC工作温度b。C应符合制造商技术文件的规定3 温度波动度。C在以下规格中选取:士(1,2,5)X10,-30且为整数4 温度均匀度。C在以下规格中选取:(1,2 , 5) X 10 , -3n0且为整数5 降温时间口lln应符合制造商技术文件的规定6 制冷量aw 应符合制造商技术文件的规定a应注明20.C环境温度条件下的规定。b ACC(Active Cooling Control)表示有源冷却控制,允许有源冷却制冷装置稳定工作的最高工作温度。5.3 安全和环境保护5.3. 1 保护连接保护连接的完整性、保护导体端子以及保护连接的阻抗应满足GB

12、4793. 1 -2007的6.5. 1的规定。5.3.2 介电强度将受试低温槽的保护导体端子(或电源插头的保护导体端子)作为一端,所有电源输入端短接作为另一端,在两端之间施加按表3确定的50Hz交流正弦波试验电压,在5s内将试验电压升高到规定值,使试验电压不出现明显跳变,然后至少保持5s,应元闪络、电流突然增加或重复飞弧现象。表3项目受试设备相线中线电压(u)V 电气间隙基准试验电压试验地海拔高度(1500)m海拔校正后试验电压口1mV(50 Hz) 时试验电压修正系数bV(50 Hz) 100U150 0.5 840 1. 12 950 150U300 1. 5 1 390 1. 12 1

13、 560 a其他电网电源的电气间隙,按GB4793.1-2007表4确定。b试验地海拔高度不是2000m时,按GB4793. 1-2007表10确定修正系数。3 G/T 26808-2011 5.3.3 接触电流低温槽在断开保护接地的供电条件下,在1.2a)规定的1.1倍额定电压和10.1制造商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最不利使用组合试验条件下,接触电流不应大于3.5mAo 5.3.4 过温保护如果低温槽装备加热装置,应按照低温槽的分类和表1的要求实施过温保护。其过温保护措施应符合GB1793. 6 -2008中10.101的规定,过温保护装置应满足GB4793. 6-2008中14.3的要求。5.3.

14、5 保温及表面温度限值5.3.5. 1 应确保保温层结构与厚度设计的合理性,除开口、排水间等部位以外,低温槽工作在常温以下的工作温度和4.1规定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2h内壳体表面应元明显凝露或结霜。5.3.5.2 低温槽工作在制造商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和4.1规定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壳体易触及发热表面的温度限值应符合GB4793. 1-2007中10.1和GB4793. 6 -2008中10.1的规定。5.3.6 制冷剂应使用不含CFC(氯氟炬)的环保制冷剂。5.3.7 噪声低温槽噪声的A计权声压级不应大于70dB。如果超过,制造商应在其技术文件中规定使用设备的责任部门应采取的防护措施。6 试验

15、方法6. 1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6. 1. 1 温度测量系统采用铅电阻、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及温度显示仪表组成温度测量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a) 温度测量范围满足被测低温槽的测量要求;b) 时间常数(63.2%)为(8士2)s;c) 由测量系统所引人的不确定度换算成温度值不应大于被测温度波动度和均匀度绝对值的1/3; d) 温度测量通道数量(29)个。6. 1. 2 功率计功率计的等级指数不应大于l.50 6. 1. 3 接地电阻测试仪能提供满足试验要求的试验电流。6. 1. 4 介电强度测试仪能提供满足试验要求的试验电压。4 GB/T 26808-2011 6. 1.5 接触电流测试仪应包含满

16、足GB1793. 1 2007的八.1规定的模拟人体网络和额定功率满足低温槽正常工作要求的可调输出电压隔离变压器。6.2 试验条件6.2.1 低温槽的试验条件应符合4.14. 4的有关规定。6.2.2 除特别规定,低温槽的温度测量应按照图l的示意,在制造商规定的低温槽工作空间内的几何中心位置进行。如果制造商没有规定工作空间,应根据表4的规定确定工作空间(见图2、图3)。如果加热装置、冷却装置位于低温槽的底部或侧面,工作空间的计算应从相关装置接近工作空间中心的表面开始。如果制造商已经为这些部件采取隔离措施,比如隔板、挡板等,则从隔板或挡板开始计算工作空间。除非制造商明确规定,低温槽的开口大小不影

17、响工作空间的计算。任何情况下,测试用温度传感器离开加热器和冷却器表面的距离不应少于20mm/kW,距离液面不应少于30mm。特殊规格或用途的低温槽,测试用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及位置布置宜与用户协商确定。试验时,应将低温槽按最大充装量装满适用的液体传热介质,并允许在低温槽到达试验温度点时按要求调整一次液位。如果低温槽盖板为标准附件,应将盖板按正常使用方式盖上。2 说明:1一一低温槽;2 温度传感器;3 温度测量系统;4 计算机;5 管道式循环泵。T -1 5 一一一-,uf气11 -一寸1月一、/1,l、,/-一_J注:搅拌方式可能为循环泵射流式或机械搅拌式,循环泵可能为浸入式或管道式。图1低温槽温

18、度测量示意图E二二二35 G/T 26808-2011 表4单位为毫米槽尺寸距底面、液面(或隔板)距槽壁(或挡饭、加热器、冷却器)WXDXH(矩形低温槽)二主o.15W或D二三O.15HDiaX H(圆形低温槽)b二三O.15Dia 咐者正附为基准点W机温槽左时机温槽前时尺寸H机问的液位高度。b Dia表示低温槽直径。=口说明2.-一-8个测量点位于工作空间的角点位置;+-一-第9个测量点位于由8个测量点组成的工作空间的几何中心。图2矩形低温槽工作空间的确定及测量点的布置:t; J)ia 说明: -8个测盐点位于上、下两个假想平面的四个象限点上;。第9个测量点位于由8个测量点组成的工作空间的几

19、何中心。图3圄形低温槽工作空间的确定及测量点的布置6.2.3 除特别规定,温度测量系统应每分钟采样两次,取图2或图3的第9个测量点作为温度测试点。6.3 外观及结构试验采用目测、手摸,结合样品、照片、涂层测试仪等方法进行检查。在6.46. 10规定的试验前和试验6 GB/T 26808-2011 后各检查一次,结果应符合5.1的规定。6.4 工作温度范围试验6.4. 1 最低工作温度试验最低工作温度试验应采用适用的工作介质,在(20士2)oC的环境温度和6.2规定的其他试验条件下进行。将低温槽温度设置到最低工作温度,开启制冷装置和循环泵或者搅拌装置。启动温度测量系统记录降温过程,并在达到最低工

20、作温度时继续维持30min以上,低温槽能够达到的最低温度应符合5.2 的规定。6.4.2 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最低工作温度对比试验允许制造商通过试验,测定相同低温槽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最低温度,然后按图4绘制最低温度环境温度曲线。该曲线可以用于对设计完全相同的低温槽,在相应环境温度条件下批量测量最低, 温度并推算出200C环境条件下的最低温度。试验方法如下:. a) 按6.4.1测试低温槽的最低温度,试验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一次重复;b) 改变环境温度为(24士2)OC、(28士2)OC和(32士2)OC,保持其他操作条件不变,按6.4.1的方法分别测试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最低温度;c) 取两

21、次重复测试的平均值,采用最小二乘法绘制最低温度一环境温度曲线(图。,允许将曲线按测量范围内的变化规律外推到15oC35 oC环境温度范围;d) 在实际环境温度条件下,测试低温槽的最低温度。将图4曲线在Tb方向上下平移到实际环境温度和最低温度的交叉点,查阅200CTa时与曲线交叉点对应的丸,即为该低温槽在200C环境条件下的最低温度。最低温度试验结果应符合5.2的规定。如果对通过对比试验方法测定的结果存在争议,执行定型检验或周期检验,应以6.4.1规定方法测试的结果为准。lb/C 说明:一1820 22 24 26 28 一3012 T.一表示环境温度(C);Tb 表示低温槽温度(C); A 最

22、低温度测量数据。一-一-一/ / 16 / / / W三-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0 24 28 32 36 l;/C 注:头例中制造商规定的低温槽最低温度为25.C。图4最低温度一环境温度曲线7 GB/T 26808-2011 6.4.3 最高工作温度试验最高工作温度试验应采用适用的工作介质,在(20:l:5)OC的环境温度和6.2规定的其他试验条件下进行。将低温槽温度设置到由制造商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按制造商的规定,开启或关闭制冷装置,启动温度测量系统记录升温过程,并在达到最高工作温度时继续维持30min以上。低温槽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应符合5.2的规定。6.5 ACC工作温度试验ACC

23、工作温度试验应采用适用的工作介质,在4.1规定的最高环境温度和6.2规定的其他试验条件下进行。将低温槽温度设置到由制造商规定的ACC工作温度,开启制冷系统,在低温槽达到设定工作温度稳定工作并保持2h以上为合格。6.6 温度波动度试验低温槽温度波动度的测量应采用适当的或制造商指定的液体传热介质,并在工作温度范围的最高工作温度、最低工作温度和一10oC温度条件下进行试验。如果最高工作温度为环境温度,或者最低温度不能达到一10oC,则仅在+150C工作温度条件下进行试验。最低工作温度和-10oC工作温度的波动度试验按6.4.1的方法进行,如果试验在非20oC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应按6.4.2的方法校

24、正最低工作温度,然后在该工作温度下进行温度波动度试验。最高工作温度和+150C工作温度的波动度试验按6.4.3的方法进行。试验时应使低温槽达到规定的试验温度并保持30min以上开始。出厂检验只进行中间工作温度或十15oC温度试验,定型检验和周期检验应进行全部的3个或+150C温度点试验。启动温度测量系统记录恒温过程,保持连续记录30min以上,然后取30min内的最高温度读数和最低温度读数之差值的二分之一,前面冠以士符号,作为温度波动度,其计算见公式(1)。如果测得的温度波动度在+15oC 工作温度或其他温度下进行,则应当进行说明。式中:Tmax - T min . Ts =士2.T一一温度波

25、动度,单位为摄氏度CC);Tmax 最高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C);Tmin-最低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C)。温度波动度结果应符合5.2的规定。6. 7 温度均匀度试验应采用适当的被体传热介质,在6.6相同的工作温度条件下进行试验。. ( 1 ) 实施温度均匀度测量以前,应对温度测量系统各通道温度测量的系统误差进行校正。将9支(至少为2支)温度传感器的敏感部位集中固定在由低温槽工作空间(图2、图3)组成的立方体的几何中心位置(0点)。启动温度测量系统并保持连续记录15min以上,计算各温度传感器的平均值,以及8支(或第2支)温度传感器与固定在几何中心位置(0点)的温度传感器平均值的偏差.T;,

26、并将其作为起始偏差。将8支温度传感器分配到工作空间的8个测试点上。对于矩形低温槽,8个测试点应位于工作空间的各个角点(罔2);对于圆形低温槽,8个测试点应位于工作空间上、下两个假想圆平面的象限点上(图3),第9个测试点应当位于由其他8个温度测试点组成的立方体的儿何中心(0点)。启动温度测量系统,测量所有9个测量点的温度,保持连续记录15min以上,然后将15min时间8 电. G/T 26808一-2011范围内的所有数据按测量点进行算术平均,将其中8支温度传感器进行!:,.Tj修正,按公式(2)计算温度均匀度。!:,.Tu二Tmax - T min ( 2 ) 式中:!:,. Tu 温度均匀

27、度,单位为摄氏度CC);T max一数据修正后值最大的测量点的温度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CC);T min二千一数据修正后值最小的测量点的温度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CC)。用几个测试点的测试结果和公式(2),可以计算水平温度均匀度和垂直温度均匀度。计算水平温度均匀度时,取工作空间任一水平平面上的最大对角线两点的最大平均值和最小平均值之差;计算垂直温度均匀度时,取工作空间最大的垂直平面的对角线顶点的最大平均值和最小平均值之差。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少于9支,应保持中心位置(0点)的温度传感器固定不变,其他温度点(比如A点)的测量需要通过移动温度传感器实施测量(见图2、图3)。按0点温度传感器A点温度传

28、感器A点温度传感器0点温度传感器0点温度传感器A点温度传感器A点温度传感器0点温度传感器的测量顺序,依次得到示值R1、RA1, RA2 ,R2、R3,RA3、RA4、R4。计算0点温度传感器示值平均值:R= (R1十R2+R3十R4)/4 计算A点温度传感器示值平均值:RA= (RA1十RA2+RA3 +RA4)/4 则此时A点相对于0点的温度示值差为:RA-O=RA-R保持0点温度传感器的原有位置,移动A点温度传感器到图2、图3的其他温度点,同样方法可以测量工作区域内B、C、D、E、F、G和H点相对于0点的示值差RB-O、Rc-o、Rn-o、RE-O、RF-O、RG一o、RH-O0 在RA-

29、O、RB-O,Rc-o ,Rn-o或RE-O、RF。、RG-o,RII。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差换算为温度即为工作区域上水平面的最大温差,即水平温度均匀度。在RA-O、RB-O,Rc-o、Rn-o,RE-O ,RF-O、RG。、RH-。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差换算为温度即为工作区域的最大温差,即垂直温度均匀度。温度均匀度结果应符合5.2的规定。注:温度均匀度受低温槽内浸入物品大小与多少、液体传热介质的循环或搅拌速度以及介质在试验温度条件下运动粘度的影响。6.8 降温时间试验低温槽降温时间的测定,应采用适当的或制造商指定的液体传热介质,按6.4.1的试验方法,

30、计算从(20士2)OC操作温度开始,制冷降温到低温槽温度第一次达到相当于起点温度与制造商规定的最低工作温度之差的80%温度点时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应符合5.2的规定。6.9 制冷量试验6.9. 1 电热功率法低温槽制冷量凡的测量,应当在(20士2)OC的环境温度、制造商规定的工作温度和6.2规定的其他试验条件下进行。低温槽的循环泵或机械搅拌装置应当在最大流量或最大搅拌速度下工作。对于由水提供冷却或辅助冷却的低温槽,冷却水的温度应当为(20士2)OC。测量应当从开启制冷装置,并在制冷装置达到稳定状态以后进行。如果制造商没有对制冷装置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进行规定,或者无法通过试验判断,试验应从开启制冷

31、装置30min以后开始。设置低温槽的工作温度,使低温槽内部加热装置在测试过程中停止加热工作。将电加热器通过一个功率匹配的可调电源插入到液体传热介质中进行加热,并确保加热器的发热部位与液体传热介质的G/T 26808一-2011全面接触,调节加热器的输入电压使低温槽的温度恒定在规定的试验温度Td:O.20C下5min以上。采用功率计测得的加热器输入功率即为低温槽在规定工作温度下的制冷量。制造商应以表格或曲线图的形式对不同温度Tb条件下的制冷量Pk进行规定。如果只对一个温度点Tb的制冷量进行规定,Tb应为10oC;如果由于低温槽的范围不能达到一10oC的工作温度,应规定为+20oC的制冷量。6.9

32、.2 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制冷量对比试验-电热功率法允许制造商通过试验,测定相同低温槽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和特定工作温度下的制冷量,然后按图5绘制制冷量环境温度曲线。该曲线可以用于对设计完全相同的低温槽,在非200C的环境温度条件下批量测试制冷量,推算出200C环境条件下的制冷量。注:图5的曲线只是一个实例,制冷量与环挠温度之间的关系受制冷系统结构影响严重,曲线呈多样化的变化规律。试验方法如下:a) 按6.9.1测试低温槽在规定工作温度下的制冷量,试验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一次重复;b) 改变环境温度分别为(24士2)OC、(28士2)OC和(32士2)oC,保持其他操作条件不变,按照6.9.1规定

33、分别测试制冷量;c) 取两次重复测试的平均值,采用最小二乘法绘制制冷量一环境温度曲线(图日,允许将曲线外推到15oC35 oC环境温度范围;d) 在实际环境温度条件下,测试低温槽在规定工作温度下的制冷量。将图5曲线在Pk方向上下平移到实际环境温度和规定工作温度下制冷量的交叉点,查阅T.为20oC时与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凡,即为该低温槽在20oC环境条件下的制冷量。F./W 700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12 , 胁/ 16 20 -咱1,.-24 28 32 -36 兀/C说明:T, 表示环境温度CC);Pk二表示制冷量(W);.一二制冷量测量数据。注:实例中制造商规定的

34、低温槽制冷量指标为500W十20.C 0 图5制冷量一环境温度曲线制冷量试验结果应符合制造商在技术文件中的规定。如果对通过对比试验方法测定的制冷量结果存在争议,执行定型检验或周期检验,应以6.9.1规定方法测试的结果为准。10 GB/T 26808-2011 6.9.3 降温速率法本方法适用于以水为液体传热介质的低温槽,快速、批量测定5oc以上工作温度值凡的制冷量。将低温槽的温度恒定在CTw+5)OC,按6.9. 1开启制冷装置使其达到稳定状态。启动温度测量系统,按(不低于)每分钟6次的采样频率连续记录温度直到试验结束。重新设置低温槽的工作温度为CTw-5)OC,测量并记录低温槽从CTw+2.

35、5)OC达到CTw-2.5)OC需要的时间t10 低温槽达到设定温度以后,重新改变设置温度为CTw十5)OC进行重复试验,确认这种工作温度改变未使制冷装置自动停止工作,否则应重新等待制冷装置启动工作并维持15min以上。低温槽的工作温度达到新的设置温度并保持15min以上,再次改变低温槽的工作温度为CTw5) oC,继续测量并记录低温槽从CTw十2.5) oC达到CTw-2.5)OC需要的时间t20低温槽温度达到CTw-2. 5) oC以后,结束试验。将两次重复测量的时间t进行平均,按公式(3)计算制冷量Pk:Pk =C X Mw X 6.T/ t C 3 ) 式中zPk 制冷量,单位为瓦(W

36、); cw一水的比热,常数,1186.8 J/(kg K) j Mw -水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6.T一-温差,单位为开(K),本标准规定6.T为5K; t 一-实现6.T温差需要时间的平均值,单位为在j、(5)。试验结果应符合5.2的规定。如果对按6.9.4方法测定的制冷量结果存在争议,执行定型检验或周期检验,应以6.9.1规定的方法测试的结果为准。6. 10 安全和环境保护试验6. 10. 1 保护连接试验按GB4793.1 2007中6.5. 1的规定检查保护连接的完整性、保护导体端子以及保护连接的阻抗,并判别其是否合格。6.10.2 介电强度试验本试验应在6.10.1的试验之后,

37、在测试和检查合格的产品上进行。按5.3.2表3确定试验电压,按GB4793. 1 27中6.8.4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将有关的外部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如果电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循环和搅拌装置等部件是通过自动控制电路才能接入测量电路的,则应对这些部件单独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5.3.2的规定。6. 10.3 接触电流试验试验时应将电源输入的保护接地断开,采用1.1倍的额定电源电压和制造商技术文件规定的最不利组合操作条件,按GB4793.1-2007图A.1的模拟人体网络电路及相应的规定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5.3.3的规定。6.10.4 过温保护试验通过检查低温槽的分类标识、制造商技术文件中关

38、于低温槽分类的声明,以及检查低温槽的电气原理图和过温保护元器件的技术文件,确认制造商采取的过温保护措施及元器件是否符合5.3.4的规定。GB/T 26808-2011 如果经过目视检查不能确认,则通过试验施加过温保护或液位保护的故障条件,一次施加一个,检查单一故障条件下的过温保护是否合格。6. 10.5 保温及表面温度限值试验凝露或结霜试验,应在执行6.4.1的最低工作温度试验时进行,保持低温槽在最低工作温度工作不少于2h,目视检查2h内低温槽的壳体表面没有凝露或结霜为合格。壳体发热表面的温度试验,应在执行6.4.3的最高工作温度试验时进行,保持低温槽在最高工作温度工作不少于2h,通过结构检查

39、与表面温度计测量低温槽的易触及壳体表面温度没有超过GB4793. 1 2007表15的限值规定。如果试验在4.1环境条件下进行,应通过测量并计算低温槽在环境温度条件下的温升与35oC之和为表面温度。如果测量结果超过限值规定,通过目视检查低温槽壳体明显部位是否具有GB4793. 1-2007表1规定的防止烫伤的符号13,检查制造商的技术文件是否具有针对防止烫伤符号的警告说明。6.10.6 制冷剂试验通过检查低温槽的铭牌标识、制造商技术文件中关于低温槽制冷剂的说明,以及检查低温槽的制冷原理图和产品实际使用的压缩机型号,确认制造商采用的制冷剂是否为不含CFC(氯氟炬)的环保制冷剂。6.10.7 噪声

40、试验低温槽整机的噪声声功率级应按JBjT9512二1999规定的方法测量,发射噪声级应按GBjT 17248. 3 -1999规定的方法测量,结果应符合5.3.7的规定。7 检验规则7.1 检验分类低温槽的检验分为:a) 出厂检验;b) 定型检验;c) 周期检验。7.2 检验项目出厂检验、定型检验和周期检验的项目、要求及试验方法的条款号见表507.3 出厂检验7.3. 1 出厂检验由制造商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合格后签发产品合格证,方能出厂。7.3.2 出厂检验项目分逐台检验和抽样检验,逐台检验项目为表5中序号1、2、4、8、9、10和11项,抽样检验项目为表5中序号3、5和7项。7.3.3

41、抽样检验项目采用随机抽样检验,成批生产的低温槽,20台以上的抽3台,不足20台的抽2台。7.3.4 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抽检时,如有一台不合格,应对不合格项目加倍抽检;第二次检验合格时,仅将第一次抽样不合格的产品返修,检验合格后允许出厂。如第二次抽检仍有一台不合格,则应对该批产品逐台检验,检验合格后允许出厂。GB/T 26808-2011 表5序号检验项臼要求的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定型检验周期检验条款号的条款号1 外观及结构5.1 6.3 2 工作温度范围5.2表26.4 3 ACC工作温度5.2表26.5 4 温度波动度5.2表26.6 5 温度均匀度5.2表26. 7 6 降温时间5.2表26

42、.8 7 制冷盘5. 2表26.9 8 保护连接5.3.1 6.10.1 9 介电强度5.3.2 6.10.2 10 接触咆流5.3.3 6.10.3 11 过温保护5.3.4 6.10.4 12 保温及表面温度限值5.3.5 6.10.5 13 制冷剂5.3.6 6.10.6 14 噪声5.3.7 6.10.7 注:符号.U表示应检验的项目,符号表示不必检验的项目。7.4 定型检验7.4.1 具有以下情形之,应进行定明检验:a) 新产品设计定型或生产定型时;b) 老产品转厂生产时;c) 产品的设计、结构、工艺、材料有较大变动且有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d) 质量监督机构要求时。7.4.2 低温槽

43、定型检验的样本为3台,检验项目见表5,所有项目应符合规定的要求。7.4.3 定型检验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执行,也可委托质量检验技术机构执行,应出具定型检验报告。7.4.4 经定型检验合格的低温槽应整修,更换寿命终了或接近终了的零部件,并重新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签发产品合格证,方能出厂。7.5 周期检验7.5.1 检验情况产品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周期检验za) 正常生产时,每2年进行至少一次的检验;b) 产品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c)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周期检验有重大差异时;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要求时。注:特殊订货或非批量生产的产品除外。13 GB/T 26808-2011 7.5.

44、2 抽样方案及合格或不合格判断7.5.2. 1 周期检验采用GB/T2829-2002中判别水平I的一次抽样方案。7.5.2.2 周期检验项目的不合格分类、不合格质量水平CRQL)、判别水平CDL)及判定数组CAc, Rc) 见表60表6检验项目及条款抽样方案序号不合格不合格质盐判别水平分类项目条款水平(RQL)(DL) 样本茧判定数组n (Ac, Re) 1 工作温度范围5.2表22 ACC工作温度5.2表23 温度波动度5.2表24 温度均匀度5.2表25 A 制冷盘5.2表230 (0 ,1) 6 保护连接5.3.1 7 介电强度5.3.2 I 3 8 接触电流5.3.3 9 过温保护5

45、.3.4 10 外观及结构5. 1 11 降温时间5.2表212 B 保温材料及表面温度限值5.3.5 65 (1, 2) 13 制冷剂5.3.6 14 噪声5.3.7 7.5.2.3 周期检验按GB/T2829-2002的规定进行合格或不合格判断,其中批质量以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表示。7.5.3 样本抽取周期检验的样本应在出厂检验合格品中随机抽取。7.5.4 周期检验后的处置7.5.4.1 周期检验不合格,应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并落实措施,重新进行周期检验。若再次周期检验不合格,则应停产整顿,产品停止出厂检验,待解决问题,周期检验合格后,方可恢复出厂检验。7.5.4.2 若周期检验合格,经出厂检验合格的批可以作为合格品出厂或人库。8 标志8. 1 一般要求8. 1. 1 低温槽应有醒目的耐久性标志,定位准确,指向无任何歧义。14 GB/T 26808-2011 8. 1.2 当标志的内容过多,不利于在低温槽外表完整和清晰地表达时,应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