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3670-2010 机械振动 铁道车辆内乘客及乘务员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测量与分析.pdf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266842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56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3670-2010 机械振动 铁道车辆内乘客及乘务员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测量与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GB T 13670-2010 机械振动 铁道车辆内乘客及乘务员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测量与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GB T 13670-2010 机械振动 铁道车辆内乘客及乘务员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测量与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GB T 13670-2010 机械振动 铁道车辆内乘客及乘务员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测量与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GB T 13670-2010 机械振动 铁道车辆内乘客及乘务员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测量与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45.060.20 S 09 中华人民=lI工./、道B不日国国家标准GB/T 13670-201 O/ISO 10056: 2001 代替GB/T13670-2000 机械振动铁道车辆内乘客及乘务员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测量与分析Mechanical vibration-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whole-body vibration to which passengers and crew are exposed in railway vehicles (ISO 10056: 2001 , IDT) 2010-09-02发布2010-12-01实施数码防伪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13670-201 O/ISO 10056: 200 1 目次前言.m引言.N 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3. 1 术语和定义3.2 符号、缩略语.1 4 铁道车辆振动特性4. 1 引起振动或振动放大的主要因素4. 2 振动特性4.3 振动方向.4 5 测量方法.4 5. 1 概述45.2 测量设备.4 5.3 测量位置.5.4 测量方向.5.5 加速度计的安装.5.6 测量持续时间6 分析方法6. 1 概述.6.2 计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的计算.6 6.3 统计分析方法.77 试验报告.8

3、 7.1 概述.8 7.2 试验要素和试验目的.8 7.3 评价方法.8 7.4 试验条件.7.5 测量系统-7.6 测量结果.附录A(资料性附录)试验报告示例10A.1 试验目的10A.2 评价方法MA.3 测试条件.10 A.4 测量系统A.5 振动特性参考文献. 17 I GB/T 13670-201 O/ISO 10056: 200 1 目U昌本标准等同采用IS010056 :2001(机械振动铁道车辆内乘客及乘务员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测量与分析)(英文版)。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a)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b) 用小数点符号代替作为小数点的,;c) 对IS010056: 2

4、001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已被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用我国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其他则直接引用国际标准;d) 将3.2的内容用表格形式表述;e) 按照GB/T1. 1-2000相关要求,在7.6后增加测量结果应包括的内容。本标准代替GB/T13670-2000(铁道车辆乘客及乘务员所承受的振动的测量与分析。本标准与GB/T13670-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一在范围中,增加了(0.580)Hz频率范围,标准仅适用于站姿和坐姿,不适用于传递到手臂系统的振动和与运动病相关的极低频的横向、垂向和旋转运动,不提供评价振动影响的方法等内容;一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内容;一一增加了符号和缩略语;一

5、一一铁道车辆振动特性中,增加了轨道平面交叉道口和取消了加速与制动的内容;增加了测量方法一章中的概述、测量位置、测量方向条目;补充了测量设备中的有关内容,给出了仪器特性应相兼容、传感器和调理放大器应视为一个整体;给出了最小测量范围的上下限;最小频率范围的容差由土0.6dB改为士0.5dB;非线性正迟滞由小于等于测量值的0.3%改为小于等于1%;增加了超过标称频带和频限到1/3倍频程范围的允许误差为:1:2dB,标称频带外的倍频程衰减可以扩大到无穷的内容z一一在分析方法一章中,增加了概述条目;一一在试验报告中,给出了详细的评价方法的内容;增加了附录A:试验报告示例。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

6、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控劳卫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控劳卫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马缆、孙成龙、焦大化、高利。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z一一一GB/T13670一20000阳山G/T 13670-201 O/ISO 10056: 200 1 51 -E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铁路环境振动的测量和分析方法,必须注意的是铁道车辆内的机械振动具有特殊性。本标准是对GB/T13441. 1的补充。GB/T13441. 1只涉及了人们在日常活动(工作、旅行等)中所遇到的情境,并描述了全身振动的测量及其影响。N GB/T 1

7、3670-201 O/ISO 10056: 200 1 1 范围机械振动铁道车辆内乘客及乘务员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测量与分析本标准规定了现场试验中铁道车辆机械振动的测量和分析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传递到人体全身,频率范围为O.5 Hz80 Hz的周期、随机和瞬态的振动。本标准仅适用于站姿和坐姿。本标准不适用于传递到手臂系统的振动,也不适用于与运动病相关的极低频的横向、垂向和旋转运动。本标准不提供评价振动影响的方法。相关内容包含在GB/T13441. 1-2007和关于固定导轨运输系统的标准ISO2631-4中。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8、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3441. 1-2007 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第1部分:一般要求(ISO 2631-1: 1997 ,IDT) ISO 2041振动与冲击词汇ISO 2631-4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第4部分z振动和旋转运动对固定导轨运输系统中的乘客及乘务员舒适影响的评价指南ISO 8002机械振动陆上交通工具报告测量数据的方法ISO 10326-2 机械振动评价车辆座位振动的实验方法第

9、2部分:轨道车辆的应用3 术语、定义、符号和缩暗语3. 1 术语和定义ISO 204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2 符号、缩略语本标准采用的符号和缩略语见表10表1本标准采用的符号和缩畸语编号符号及缩略语含义单位1 a 加速度均方根值m/s 2 a(t) 加速度时程的瞬时值m/s 3 b 分级宽度m/s 4 B 位于受试者所坐座椅靠背的加速度测点5 f 频率Hz 6 FFT 快速傅立叶变换1 GB/T 13670-201 O/ISO 10056: 200 1 表1(续)编号符号及缩略语含义单位7 h 加速度均方根值概率直方图8 hc 加速度均方根值累计概率直方图9 m 表示观测级的指数

10、10 n(m) 在级m内的观测数11 nT 观测总数12 N 每个单元块的采样数13 Nb 单元块数14 P 地板(站台)上的加速度测量点15 . 满足括弧内条件的概率16 PSD 功率谱密度17 S 位于受试者所坐座椅底盘上的加速度测点18 t 时间s 19 At 采样间隔s 20 X 加速度的傅立叶变换m/s2 21 一个单元块的持续时间s 本标准采用的下标见表20表2本标准采用的下标编号下标含义1 在测点测量振动方向的下标,取z、y、z值(见图1)2 k 数据单元块数目的下标3 w 基于计权信号的计算参数的下标4 加速度测量点位置的下标:P (站台,地板),S (座椅面)和B(座椅靠背)

11、4 铁道车辆振动特性4.1 sl起振动或振动放大的主要因素4. 1. 1 轨道2 虽然轨道线路保证高质量的导向,但轨道仍然存在引起振动的不规则变化,如:一一轨道的水平(z向)、平面(y向)或轨距的变化z-一一钢轨焊接或者制造的缺陷;一一钢轨接头;一一道岔;一一轨道竖向刚度的变化(如桥梁); 一-平面交叉道口;一一引起低频振动的缓和曲线和超高斜面。9 -. / 1一一座椅靠背52一一座椅表面;3-一脚部。a)坐姿的主基准轴4. 1.2 轮轨接触G/T 13670-201 O/ISO 10056: 200 1 y巳唱、x b)站姿的主基准轴图1人体的基准轴铁道车辆产生的激励主要集中在轮轨接触处。轮

12、轨接触力是位移和速度的非线性函数,并导致铁道车辆的振动。4. 1.3 车辆铁道车辆的车体是柔性复合结构,此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有时是很重要的。此外,车体振动特性会受到其载荷、转向架的相对位置、各种悬挂部件(例如弹簧、减振器等)和车辆间连接部件的影响。车轮踏面的缺陷(例如扁疤)、不平衡或偏心轮对都是产生周期振动的振源,其振幅和频率是列车速度的函数。旋转机械(例如电动压缩机、柴油发动机及空调装置)也都产生周期性振动。此外,加速和减速(如制动)都会激发周期和非周期振动。一些部件的非线性特性(如专用减振器、缓冲器、横向缓冲器等)也会产生瞬时振动。座椅会放大振动,而且有时特别是在其共振频率处会附加一些非线

13、性成分。座椅的振动响应不仅取决于座椅的固定方式,座椅乘坐者的体重和坐姿,还与座椅本身的形状和材质有关。4.2 振动特性铁路振动信号具有随机特性,可能包含具有周期特性且宽频带的振动,但车辆内能量水平相对较低;一一具有某些确定的共振频率(例如在垂直方向,车体在第二系弹簧悬挂装置上具有大约1Hz的G/T 13670-2010/ISO 10056:2001 固有频率,而挠曲的固有频率通常在(815)Hz间;一一是非稳态的、但是可以认为部分是稳态的信号;一一持久的(如因轨道变形引起的振动),暂时的(如空调引起的振动)或偶发的(如平面交叉道口或道岔引起的振动)。4.3 振动方向一般来说,车辆上任一点的振动

14、加速度可由六个分量描述:沿x,y、z轴向的三个直线振动分量和围绕X,y、z轴向的三个旋转运动分量。对于到旋转中心的距离足够大的旋转振动,则可把其视为直线振动。旋转振动测量的详细内容,见IS02631-40 5 测量方法5. 1 概述测量的物理参数是直线加速度,测量的位置在地板上,并可根据试验目的,在人与座椅接触面上(并可选择人与座椅靠背接触面)。此后所用到的术语测量设备指的是一套用来测量和记录信号的设备。该信号(不管是己记录的还是实时的)都将进一步进行处理,这将在第6章中进行描述。注:在许多应用中,在测量过程中和记录测量信号前所进行的部分信号分析,称为预处理。本标准中的测量方法是指采用测量设备

15、来收集进行试验的受试者数据的方法。5.2 测量设备5.2. 1 慨述测量设备通常包括:传感器(加速度计)和适调放大器;一一-滤波器(带限和频率计权)和测量放大器E一一一记录仪。这套设备构成一个测量系统。仪器的特性应该是兼容的。测量系统的精度是由单个组件的特性和整个测量系统的某些特性所确定的。5.2.2 传感器和适调放大器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传感器和调理放大器是不可能分开使用的,所以应将两者视为一个整体,并应满足下列条件:一一最小测量范围z地板(050)m/s2; 人与座椅和人与座椅靠背接触面(020)m/s2; 一一最小频率范围:(0. 4100)Hz(平直范围士0.5dB); 一一非线性加上滞后

16、:1%(测量值h一一横向灵敏度:5%;一一温度的影响:零漂测量范围的3%;灵敏度0.05%/t。5.2.3 带限和频率计权滤波器使用带通滤波器滤掉与本标准振动频率范围无关的过低或过高的频率成分,以提高测量的信噪比。至少应分别通过二阶具有Butterworth特性、不低于12dB/oct斜率的高、低通滤波器,获得较低和较高的频率带限。带限滤波器的转折频率是标称频带外的1/3倍频程。在标称频带和频限到1/3倍频程范围内,组合频率计权和带限的容差为士1dB。超出此范围,允许误差为:J:2dB。标称频带外的倍频程衰减可以扩大到元穷(对于允许误差,也可见IS08041)。4 5.2.4 记录仪记录仪应满

17、足以下技术要求:a) FM记录仪一-最小频率范围:(0156) Hz; 一截止频率:156 Hz(一0.5dB); b) PCM记录仪一一最小频率范围:(0128)Hz;c) 数字记录仪(以数字形式进行存储)一最小频率范围:(0128)HzoGB/T 13670-201 O/ISO 10056: 200 1 如果使用PCM记录仪或数字记录仪,应使用抗混滤波器(通常这些滤波器嵌在记录仪内)。5.3 测量位置应测量地板上的加速度,或根据试验目的在人与座椅接触面(以及随意地在人和椅子靠背接触面)处测量加速度。铁道车辆指定点的加速度与该点在车辆的位置有关。因此,应在下列位置进行测量:一一地板z转向架中

18、心的上部、车体的中部(可选择),并根据试验目的,选择通过台;一一用以进行研究的座椅安装位置:可在任意车体的中部、车体两端座椅的上下部位。司机室的测量应在靠近安装座椅的位置上进行。加速度计应当固定在地板上,尽可能靠近座椅底盘中心的垂直投影位置(尽可能小于100mm),当研究短途运输的立姿位置时,应在通过台地板上安装加速度计。根据试验的特定目的可以选择其他测量位置。5.4 测量方向人体坐标与GB/T13441. 1的定义一致,见图1。但人体中心坐标系并不总与铁道环境中的舒适度或运动关系相匹配。因此在测量车体结构(地板)时,IS02631-4定义了如下替代坐标系z一-z轴:垂向,向上与地板正交;z轴

19、z纵向,沿运行方向;一-y轴z横向,垂直于运行方向的侧向。注:对于侧倾(绕z轴的旋转运动),见4.30IS0 10326-2定义了测量座椅接触面的坐标系。测量应在选定坐标系的方向上进行,并在试验报告中加以说明。5.5 加速度计的安装5.5.1 地板上的测量加速度计安装时,应注意以下要求:a) 加速度计应当尽可能地同固定座椅的结构部件进行相同的运动。b) 不论是加速度计安装所产生的任何响应还是加速度计安装表面的局部状况都不应当影响加速度计所产生的信号。因此,加速度计的安装系统和安装位置应尽量坚硬。GB/T 144122005给出了更详细的建议。5.5.2 人与座椅和人与座椅靠背接触面处的测量在人

20、与座椅或人与座椅靠背接触面处安装加速度计的相关要求见IS010326-2。5.6 测量持续时间测量持续时间应不小于20min,并以每5min作为一个样本序列。6 分街方法6. 1 概述铁道车辆内的振动评价应与GB/T13441. 1一2007和IS02631-4相一致。应对试验中的测量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计权加速度均方根,并考虑铁道振动(见4.2)的波动性,采用每5s计算的所有计权G/T 13670-201 O/ISO 10056: 200 1 均方根信号值的统计分析方法。这样就可以考虑到最低频率并得到均方根值的足够变化率。如果先前的试验结果已证实了其合理性,分析的最高频率上限可以限定在80Hz

21、以下。6.2 计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的计算6 为计算计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应采取下述的其中一种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a) 模拟法;b) 模拟/数字法(混合法); c) 数字法。上述方法的原理在图2图4中予以说明。另外一种计算均方根值的数字法如下:一一磁带记录仪;一采集器;一一-模拟/数字转换器;一一数字计权滤波器;一一均方根值数值计算。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测量a(t) 模拟频率计权滤波器aw(t) 均方根值的模拟计算器awk= I I a k=1,2, ,Nb r=5 s 图2计算均方根值的模拟方法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测量a(t) 模拟频率计权滤波器aw(t) 采集器awi.t) i=1 ,2,N 模拟/

22、数字转换器(A/D转换器均方根值数值运I 1 k.N G晴=,.j金a(iru) , .叫.-N+lk=1 ,2, Nb 图3计算均方根值的混合(模拟/数字)法, GB/T 13670一2010/ISO10056:2001 注:还有其他数值运算方法。6.3 统计分析方法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测结均方根值的数值计算叫声主儿(f.)X;(f;) i=1.2. .N Xk=Xk*(马)Q=1.2.N/2 Xk一一离散傅立叶成分Xk*一一对应的共钝值XkX;一一绝对值平方1, =0.5 Hz /.2=80 Hz 固4计算均方根值的数字法舒适指标数值是由某些统计参数即均方根值的平均值和较高均方根值的特性参数

23、(如第95%和第99%的分位数)所决定的。评价时采用计权加速度均方根值a的直方图表示。可以作出h(m)的概率直方图和hc(m)的累计概率直方图(见图5和图6中的举例): h(m) =n(m)/nT *( 1 ) hc(m) = h(i) *( 2 ) 式中zm一一整数,由aw(m) /b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图5和图6分别是概率直方图和对应的累计概率直方图。hc(m) = paw运aw(m). ( 3 ) 7 GB/T 13670-201 O/ISO 10056: 200 1 h h(m) h, (m) 0.33 0.25 0.17 aw(m) 图5概率直方图实例h(m)0.58 0.25 a

24、w(m) a a w 图6对应的累计概率直方图实例hc(m)7 试验报告7. 1 概述w 试验报告格式除应符合ISO8002要求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附录A给出了试验报告的示例。7.2 试验要素和试验目的试验报告应给出采用的标准。应对试验目的(如舒适评价和车辆评价)予以说明。7.3 评价方法应说明考虑的频率范围,使用的频率计权函数,测量的位置和方向以及测量的持续时间。应提供更为详细的评价方法的特性(例如试验次数)。7.4 试验条件8 应给出下列同试验条件有关的信息。a) 车辆应详细列出影响振动特性的因素,特别是:一一车辆(轨道车、客车、机车等); 一一类型(沙龙式、包房式等); 一一车辆载荷状

25、况(空车、额定负载等); 一一结构(钢、铝、悬挂类型、转向架类型、轮对走行里程等)。叫GB/T 13670-2010/ISO 10056 :2001 b) 座椅一一类型(单人、多人等); 一一覆盖物(人造革、织品); 一一附件(扶手、脚踏板、头枕、折叠桌、躺椅等); 一一位置(单排,面对面,在车辆内的位置和方位)。c) 乘客一-在测量人与座椅接触面和人与座椅靠背界面时,应说明乘客的身高和体重;一一应说明乘客的年龄和性别。d) 轨道一一测量的区段和地理位置(包括里程数); 一一轨道类型(轨距、轨枕类型、轨道支撑系统、轨道纵断面); 一一轨道质量说明;一一轨道详细资料(曲线半径、平交道口、道岔等)

26、。e) 运行速度:试验中的列车速度。7.5 测量系统测量系统应与ISO8002的描述相一致。7.6 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应包括:a) 谱分析应给出座椅平面和/或座椅靠背处和车厢地板处不同测点有代表性的标准振动谱。b) 统计结果:1) 应给出按加速度均方根值计算的统计信息:直方图和累计直方图;一一级宽及分级数52) 应标明评价的统计参数(平均值、标准差、第95%分位数、第99%分位数、最大值等)。9 GB/T 13670-2010/ISO 10056:2001 A.1 试验目的对大众品牌沙龙式客车舒适性的测量。A.2 评价方法附录A(资料性附录)试验报告示例测量的依据为GB/T13670-2010。

27、测量沿着车辆x,y、z三个轴的车辆地板,以及测量沿座椅平面x,y、z三轴坐标系和沿靠背z轴坐标系的人与座椅、人与座椅靠背的接触面。测试在第一轨道A-B直线上进行,包括两个测试区。一-1区:AAAA到BBBB的里程点;一-2区:BBBB到CCCC的里程点。试验进行两次。A.3 测试条件A. 3.1 车辆说明型号为A10rtu的vvv客车。运行的空载车辆。行驶里程在210000 km320 000 km之间。车轮初始剖面:UIC S 1002。yyy转向架。试验列车由七节车厢组成,其第三节为试验车厢。A.3.2 座椅说明座椅和扶手是独立的。织物面料。一个位于车厢的中部,另外一个在车厢端部。A. 3

28、. 3 乘客受试者1(客车车厢中部)身高:1.72m体重:72 kg 年龄:52岁性别:男性受试者2(客车车厢端部)身高:1. 76 m 年龄:40岁体重:77 kg 性别:男性A.3.4 轨道轨道的主要特性见表A.1,其表述非标准化。10 GB/T 13670-201 O/ISO 10056: 200 1 表A.1轨道主要特性1区:AAAA到BBBB(30km) 直线轨道:1437mm平均轨距曲线段:1450mm 水平直线段:3mm (当前值)曲线段:3mm 直线段:土2.5mm 正矢变化量(10m为基数曲线段:土25mm 平均:2000m 平均超高飞65mm 曲线半径最小:658m 最大超

29、商:160mm 钢轨类型bCWR UIC 50 运行速度120 km/h 2区:BBBBJlJ CCCC (1 50 km) 直线轨道:1 442 mm 平均轨距曲线段:1450mm水平直线段,4mm 当前值曲线段:3mm 直线段:土3mm 正矢变化革(10m为基数)曲线段:士3mm 平均;1 500 m 平均超高.:105 mm 曲线半径最小:885m 最大超高:160 mm 钢轨类型bCWR UIC 60 运行速度140 km/h a如果轨距已知,超高可以用斜面角表示。bCWR一一焊接长钢轨EA.4 测量系统A. 4.1 加速度计厂商:型号:量程:频率范围z非线性z横向灵敏度:温度影响zA

30、.4.2 滤波器X公司A1 B2 50 m/s2 (0.1-300)Hz 1% 3% 零漂:2%灵敏度:0.05%/C滤波器性能(频带限值和频率计权)符合GB/T13441. 1-2007有关要求。其总容差如下z一一频带范围内的总容差:士0.5dB; 一一频带外每个倍频程的衰减:36dB/oct。11 G/T 13670-201 O/ISO 10056: 200 1 A. 4. 3 磁带记录仪厂商:Y公司型号:FMC3D4记录仪频率范围:(01250)Hz 截止频率:1 250 Hz(一0.5dB) 记录和评价程序简图表见图A.1o传感器卜寸调理器抗混滤波器(0-80) Hz 圄A.1A.5

31、振动特性A. 5.1 概述卜寸低通滤波器(100Hz) I1 磁性记录仪a)记录程序采集器和AID转换器数字频率计权滤波器卜寸统计运算b)评价程序记录和评价程序简图用每5s计算的谱值,5min的功率谱密度和满5min的均方根值的统计分布来表征振动。A. 5. 2 谱分析图A.2给出了在座椅平面上和靠背处所记录的、并按照GB/T13441. 1-2007频率计权曲线进行了频率计权的功率谱密度。使用Wk表示垂向加速度。图A.3给出了地板上没有经过频率计权但具带宽限制的功率谱密度。A.5.3 统计分布图A.4给出了座椅平面和座椅靠背处,与GB/T13441. 1频率计权曲线一致的满5min计权加速度

32、均方根值的分布直方图。使用Wk表示垂向加速度。12 图A.5给出了满5min相同均方根值的累计分布直方图。;10 I I I I I w-2 I I I I I - 10-2 10-3 10-4 10-5 0 10-3 10-4 10 20 30 40 50 10-5 频率1Hza)座椅面,X方向0 10 20 30 40 50 频率1Hzb)座椅面,y方向图A.21区座椅面和靠背交界面测量的加权功率谱密度(超过5mio平均值)GB/T 13670-201 O/ISO 10056: 2001 N E104 ( N m E ) 。g: 10-. 10-4 10-3 10-1 10-4 10-2

33、10-3 NZK(NmEM)己的10-5 0 10-5 0 50 40 30 20 10 50 40 30 20 10 频率1Hz1)座椅靠背,X方向频率1Hzc)座街面,Jt方向图A.2(续)Unu-TZ旷(NE)-己的10-4 10-3 nunu 唱EA-NEK(NmEH)飞己的10-3 10-4 50 40 30 20 10 10-5 0 50 40 30 20 10 10-5 0 频率1Hz频率1Hzb)地板,y方向a)地板,$方向N 里10-1N m E 、-町二、口U宫、庐10-210-3 10-4 10-5 0 50 频率1Hzc)地板,Z方向1区地板平面上测量的功率谱密度(5m

34、iD平均值)40 30 20 10 13 图A.3GB/T 13670-201 O/ISO 10056: 200 1 样本数:60最小值:0.027m/s2 最大值:0.172m/s2 分布函数值=50% :0. 062 m/s2 95% :0.103 m/s2 标准偏差:0.025m/s2 分级宽度:0.005m/s2 样本数:60最小值:0.005m/s2 最大值:0.089m/s2 分布函数值z50% :0. 029 m/s2 95% :0. 059 m/s2 标准偏差:0.016m/s2 分级宽度:0.002m/s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o O. 0

35、5 O. 1 O. 15 0.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加速度/m!S2) a)座椅面,X方向o O. 02 O. 04 O. 06 O. 08 O. 1 加速度/m!S2) b)座椅面,y方向图A.45 min r. m. s.加速度分布直方圄14 样本数:60最小值:0.002m/s2 最大值:0.012m/s2 分布函数值:50% :0.005 m/s2 95% :0. 010 m/s2 标准偏差:0.002m/s2 分级宽度:0.0005 m/s2 样本数:60最小值:0.002m/s2 最大值:0.162m/s2 分布函数值:50% :0. 013 m

36、/s2 95% :0. 026 m/s2 标准偏差:0.020m/s2 分级宽度:0.002m/s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图A.4(续)GB/T 13670-201 O/ISO 10056: 200 1 0.005 0.01 0.015 0.02 加速度/(m!S2) c)座椅面,Z方向0.05 0.1 O. 15 0.2 速度/(m!S2) d)靠背,X方向15 GB/T 13670-201 O/ISO 10056: 200 1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这100 9

37、0 80 10 60 50 40 30 20 10 。0.05 0.1 0.15 0.2 速度/(mJS2)a)座椅面,X方向0.005 0.01 0.015 0.02 速度/(mJS2)c)座椅面,Z方向 100 90 80 10 60 50 40 30 20 10 100 90 80 10 60 50 40 30 20 10 0.02 0.04 0.06 0.08 0.1 速度/(mJS2)b)座椅面,y方向0.05 0.1 0.15 0.2 速度/(mJS2)d)座椅靠背,X方向圄A.55 min内的加速度均方根值累计分布直方图16 GB/T 13670-201 O/ISO 10056:

38、 200 1 参考文献lJ GB/T 14412-2005 机械振动与冲击加速度计的机械安装(ISO5348 :1 998 ,IDT). 2J ISO 8041 Human Response to Vibration-Measuring Instrumentation. 3J ENV 12299 Railway Applications-Rail Comfort for Passengers-Measurement and Eval uatlOn. OON 00 SSEN-oh的F同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械振动铁道车辆内乘客及乘务员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测量与分析GB/T 13670-2010/ISO 10056: 2001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 1230 1/16 印张1.5字数38千字2010年12月第一版2010年12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 1-40782定价24.00元GB/T 13670-2010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打印日期:2011年1月12日F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