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3671-1992 不锈钢缝隙腐蚀电化学试验方法.pdf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266843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3671-1992 不锈钢缝隙腐蚀电化学试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GB T 13671-1992 不锈钢缝隙腐蚀电化学试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GB T 13671-1992 不锈钢缝隙腐蚀电化学试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GB T 13671-1992 不锈钢缝隙腐蚀电化学试验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GB T 13671-1992 不锈钢缝隙腐蚀电化学试验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UDC 669. 14. 018. 827: 620. 193. 4 u 0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 3 6 71 - 9 2 不锈钢缝隙腐蚀电化学试验方法Stainless steels-Method of electrochemical test for crevice corrosion 1992-09-22发布1993-07-01实施自驾雾乏主支才运盟主喳辛弃毒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不锈钢缝隙腐蚀电化学试验方法Stainless steels-Method of electrochemical test for crevice corrosion 1 主题内容与

2、适用范围GB/T 1 3 6 71 - 9 2 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缝隙腐蚀电化学试验方法的原理、试验仪器、试样制备、试验条件、试验步骤和试验报告内容等。本标准适用于评价不锈钢在氧化物环境中的抗缝隙腐蚀性能,特别适用于不同钢种或不同状态的比较。本标准也适用于评价人体外科植入金属材料的抗缝隙腐蚀性能。2 引用标准GB 626化学试剂硝酸GB 1266化学试剂氯化铀GB 2477 磨料粒度及其组成3 试验方法原理3. 1 用规定的人工缝隙夹具将1cm2的不锈钢试验面与尼龙网构成人工缝隙,在恒温的氯化铀溶液中,用恒电位法使其极化到0.800 v O.800 V, a 400 200 ZM宿时曹时间,m

3、in图4访友腐蚀a,h发生腐蚀;c一未生腐蚀7.6 腐蚀试样再钝化:发生腐蚀的试样,电位降到第一个预选钝化电位后,记录电流时间曲线并监测15 min,确定是否再钝化。再钝化的标记是电流随时间减小或电流很小(不大于2A,图5);反之,如果电流随时间增加(大于2A)或在大范围内波动(大于4A,图6)表示没有钝化,腐蚀在继续发展。3 GB/T 1 3 6 71 - 9 2 二 1“属e2M属Mf图5试样钝化图67. 6. 1 如果试样发生钝化,则重新将电位升至0.800 Vscet诱发腐蚀。7.6.2 如果试样不钝化,腐蚀继续发展,则终止试验,即在腐蚀电位不能再钝化。7. 7 重新诱发腐蚀(按7.5

4、操作)后,再将电位降至第二个预选钝化电位,V2。它是比V1稍正、0.050 v 的整刻度。如V1为一0.143V,cet则只应该是一0.100Vsceo 7.8 在第二个预选钝化电位,重复7.6步骤。如果不发生再钝化,终止试验,即V,p=V1。如果再钝化了,则按7.5和7.6重复操作,直到在某一预选钝化电位试样不再钝化,终止试验。从第三个预选钝化电位v3开始,每次的预选值都比前一次正0.050 V。7.9诱发腐蚀的电位0.800 Vsce和预选钝化电位V1,V2.,由两台恒电位仪或两台外接电位给定器,或双恒电位仪的两个通道分别预调好,电位转换瞬时实现。7. 10 终止试验后取下试样,在20倍放

5、大镜下观察试验面有无腐蚀,并作记录。15 时间,min试样禾钝化15 时间,min试验报告内容钢种编号、名称、化学成分及生产工艺。各个试样的腐蚀电位叭,Vsceo各个试样诱发腐蚀后能够再钝化的最正电位V,p,Vsceo等于和正于再钝化电位时的极化电流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记述试验面腐蚀情况。8 8. 1 8.2 8.3 8.4 8.5 GB/T 136 71- 9 2 附录A人工缝隙夹具补充件A1 有机玻璃夹具座和压盖,见图Al和图A2。 15 ,司唱tl20 作l八lfr机玻璃夹具座lAtl啤丁t1图AZ有机玻璃压盖出A2 聚四氟乙烯垫片,见图A3oA3 平纹编织尼龙网(即SP型),尺寸为15mm,规格16目,线径0.40 mm。不重复使用。NfhSGB/ T 1 3 6 71 - 9 2 H筒。.唱,球R3聚四氟乙烯垫片图A3玻璃珠,直径6mm。A4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钢铁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彼波、李丽霞、肖京先、刘景宜、招爱琦、朱锡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