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牵引幸与挂草之间气制动管连接Pneumatic braklng connectlons between motor vehicles and towed vehicles GB/T 13881-92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1501728-1980 (道路车辆一牵引车与挂车之间气制动管连接器互换性比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牵引车与挂车之间气制动管连接器的互换性尺寸、安装及标志。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列车装备双管路气压制动系用气制动管连接器。其中一条为供能管路、另一条为控制管路。其他车辆列车亦可参照执行。E型式及互焕性尺寸2.1 气制动管连接器的型式为掌式(palmtyp
2、e).并应装有限位装置。2.2 气制动管连接器由固定接头和活动接头组成(如图1所示)。图1气制动管连接器(从牵引车左侧向右侧着)2.3 供能管路使用供能管连接器,控制管路使用控制管连接器。2.4 供能管连接器接头互换性尺寸规定于图20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11批准1993-07-15实施335 13881-92 GB/T 。钊回去窑的窗封面,固立1.5B N.。钊同R39主0.2Mm圈dFa-N.。钊凶.-咱哥D-D 限缸饥掏3.2主0.223土300+: 坦甜16。.-, 图2供能管连接器接头互换性尺寸控制管连接器接头互换性尺寸规定于图3。连撞中心蝇c-c 副动.中心蝇停止辑2.5
3、 336 13881-92 GB/T R39主0.2国Em叫.。钊的四-B 相配对矗擅曲噩噩噩旦目的同时c-c 制动曹中心蝇23主E一E中心辑回扭1.30or D-D 图3控制管连接器接头互换性尺寸连接器接头互换性尺寸图2和图3中的A、B值规定于下表。2.6 口11B A 互换性尺寸密封件名称4.5max 1/1 21 max 12 min 有自动开启阀的密封件尺寸中的A值对于一对接头应分别为最大偏差和最小偏差值。且一对接头连接时,必须保证自动开启阀的开启,密封面应能压紧,且直至尺寸A到零为止。337 GB/T 13881-92 2.7 连接器的一个接头应带有自动开启阀,另一接头应带有开启自动
4、阀的机构。自动开启阀在不连接时处于关闭密封状态,当连接时应由另一接头的开启自动阀的机构使其打开。连接器连接后,列车的管路即处于畅通状态。自动阀应保持管路的连续工作性能。S连接器安装及固定位置3.1 全挂汽车列车的气制动管连接器固定接头安装在牵引车后端部横梁上。控制管连接锯位于牵引车纵向对称平面的左边,供能管连接器位于其对称平面的右边。其左、右按汽车列车前进方向确定(1同)。全挂汽车列车连接器安装及固定位置示于图4。3.2 半挂汽车列车的气制动管连接器固定接头安装在半挂车前端部。控制管连接器位于半挂车纵向对称平面的左边,供能管连接器位于其对称平面的右边。半挂汽车列车连接器安装及固定位置示于图50
5、 3.3 在固定连接器时,应使连接器连接中心线成水平状态。连接器的密封面应是铅垂方向。3.4 在全挂牵引车上固定的连接器接头位置应保试图4所示的最小操作空间尺寸要求。其接头的密封面应朝汽车列车前进方向的右边。3.5 在半挂车上固定的连接器接头位置应保证图5所示的最小操作空间尺寸要求。其接头的密封面应朝汽车列车前进方向的左边。3.6 跨接软管的位置和长度3.6.1 跨接软管与连接器活动接头应组成二个完整的部件。3.6.2 全挂汽车列车跨接软管装在全挂车上。当不连接时,跨接软管应予以固定。3.6.3 半挂汽车列车跨接软管装在牵引车上。当不连接时,跨接软管应予以固定。3.6.4 全挂汽车列车的跨接软
6、管位置和长度,是由连接器固定位置和牵引架对称中心线围绕其通过牵引装置连接点之垂直轴线回转、与牵号|车纵向对称平面形成夹角75。时的工况所决定(见图4)。且在此王况中该长度能保证软管不受任何拉力、相互间亦不产生摩擦。3.6.5 半挂汽车列车的跨接软管位置和长度,是由连接器固定位置和半挂车纵向对称平面围绕其牵引销中心线回转90。时的工况所决定(见图5)。且在此工况中该长度能保证软管不受任何拉力、相互间亦不产生摩擦。3.7 连接器及跨接软管的颜色标志3.7.1 供能管路跨接软管为红色、控制管路跨接软管为黄色。亦可在跨接软管的两端涂以相应的颜色带表示。3.7.2 供能管路连接器为红色、控制管路连接器为
7、黄色,亦可在连接器靠近固定端某处涂以相应的颜色点表示。338 1388192 G/T -一-连篝11崖罐.作空间200max at目。N150 侠11曹. 目的tSN339 控制曹路全挂汽车列车连接器和跨接软管的固定位置30 图4。自12N13881-92 GB/T SEts 直撞量连撞111作空间、。 h 咀, 工作时的不同位置供能曹11 控制雪路MEgg-拿到拿后。自半挂汽车列车连接器和跨接软管的固定位置5 图340 GB/T 18881-92 附加说明z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车分委会归口。本标准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德奋。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