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43.020 T 40 中华人民圭七./、道雪和国国家标准G/T 27840-2011 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Fuel consumption test methods for heavy-duty commercial vehicles 2011-12-30发布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01-01实施发布GB/T 27840-20门目次前言.1 I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体要求.2 5 底盘测功机试验.2 5.1 车辆准备.2 5.2 行驶阻力测定.2 5.3 底盘测功机法25.4 试验规程35.5
2、试验偏差5.6 数据处理与试验结果.3 6 模拟计算法6.1 算法.6. 2 输入参数.66.3 行驶阻力的确定.66.4 轮胎滚动半径计算.86.5 发动机转速及扭矩计算86.6 换挡策略6. 7 市区、公路和高速工况燃料消耗量计算.6.8 综合燃料消耗量计算6.9输出.附录A(规范性附录)试验报告(底盘测功机法).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试验报告(模拟试验法).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行驶阻力测定及在底盘测功机上的模拟.15 附录D(规范性附录)试验记录表格附录E(规范性附录)底盘测功机技术特性.22 附录F(规范性附录)C-WTVC循环 23 附录G(资料性附录)模拟计算法流程图.3
3、2 附录H(规范性附录)输入和输出文件格式.剧昌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GB/T 27840-20门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金约夫、王兆、高海洋、郑天
4、雷、任帅飞、张富兴、陶臣军、高铁石、郭平、丁惟云、崔华标、谢万能、阎备战、田勇、韩永明、刘建、颜克亮、张波、张俊峰、党建国、侯敬超、王建平、吴跃玲。I GB/T 27840-2011 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的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大于3500 kg的燃用汽油和柴油的商用车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13 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
5、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3730. 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1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T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 18352.3 2005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田、凹阶段)3 术语和定义GB/T 3730. 1及GB/T1508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基本型车辆basic vehicle type 由车辆生产企业作为基本型申请的车辆。3.2 变型车辆variant of a vehicle type 在已批准基本型基础上修改设计或变更结构
6、配置形成的新车型。3.3 C-WTVC循环adapted world transient vehicle cycle 以世界重型商用车辆瞬态循环(WTVC,World Transient Vehicle Cycle)为基础,调整加速度和减速度形成的驾驶循环。3.4 燃料消耗量模拟计算方法fuel consumption simulation method 以发动机试验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模拟车辆在C-WTVC循环下的运行来确定车辆燃料消耗量。3.5 当量惯量equivalent inertia 车辆行驶过程中移动部分和转动部分所对应的惯性质量。1 GB/T 27840-2011 4 总体要求4.
7、 1 基本型车辆应采用底盘测功机法确定燃料消耗量,并在附录A规定的试验报告中注明为基本型。4.2 变型车辆可由车辆生产企业选择采用底盘测功机法或模拟计算法确定燃料消耗量,在附录A或附录B规定的相应试验报告中注明其基本型并提交基本型车辆的燃料消耗量试验报告。5 底盘测功机试验5. 1 车辆准备5. 1. 1 磨合试验车辆应经过至少2500 km、不超过10000km的磨合。5. 1.2 轮胎试验轮胎应为该车型厂定原装轮胎;如果该军型可选装几种不同规格的轮胎,则从中选择滚动阻力最大的一种进行试验。试验开始前,对照轮胎最大试验载荷和最高试验车速撞车辆生产企业的建议对轮胎进行充气。轮胎花纹深度应为初始
8、花纹深度的90%50%,也可采用与车辆同时磨合过的新轮胎a5.2 行驶阻力测定按附录C测定车辆等速行驶阻力。按附录D的规定记录试验用车辆参数和试验数据。5.3 底盘测功机法5.3. 1 底盘测功机及相关试验装置5.3. 1. 1 底盘测功机应能准确模拟车辆的道路行驶阻力、加减速工况和试验车辆最大设计总质量状态下的当量惯量。底盘测功机技术特性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注:对于半挂牵引车,本标准中最大设计总质量指汽车列车最大质量。5.3. 1. 2 测量系统应能分别测量CWTVC循环市区、公路和高速部分的燃料消耗量。CWTVC循环数据见附录Fo5.3.1.3 根据燃料消耗量计量方法的不同,相关的计量设备
9、应满足下述精度要求:a) 采用流量计(质量法或容积法)测定燃料消耗量时,测量精度不低于0.5%;b) 采用质量法测定燃料消耗量时,应通过满足下列要求的装置向发动机供应燃料:1) 测量精度不低于0.5%;2) 车辆燃料记录装置不能对发动机正常工作造成影响;3) 对燃料温度的影响不超过土5oC。为方便试验操作,可设置燃油管路切换系统,通过专门的阀门使燃油从正常的供油管路迅速流入测量管路。改变燃油方向的操作应在0.2s内完成。c) 采用碳平衡法计算燃料消耗量时,排放物测量要求应符合GB18352. 3-2005附录C的规定。5.3.2 实验室环境条件5.3.2.1 环境温度应在5oC35 oC之间,
10、推荐环境温度为20oC30 oC;实际环境温度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GB/T 27840-2011 5.3.2.2 相对湿度应小于95%。5.3.2.3 大气压力应处于91kPa104 kPa之间。5.3.3 试验燃料5.3.3. 1 试验用燃料应符合车辆生产企业规定,并满足相应国家标准的要求。5.3.3.2 按GB/T1884测定燃料密度。5.3.3.3 采用碳平衡法计算燃料消耗量时,假定汽油和柴油的氢-碳比分别为1.85和1.86。5.4 试验规程5.4. 1 按C.2. 2.1放置车辆并连接燃料流量计、排气取样系统等测试设备,确认燃油管路元泄漏并充分排气。5.4.2 按C.2. 2或C.3
11、. 2调整底盘测功机。5.4.3 试验时,车辆载荷状态应确保车辆在试验过程中不打滑。对牵引车,应在鞍座位置垂直加载。如试验部门能证明不会出现明显影响测量结果的打滑现象,经车辆生产企业同意后可不加载。5.4.4 将底盘测功机设置为道路阻力模拟模式,并连接好数据采集系统和司机辅助驾驶系统。5.4.5 试验时,同步运行道路模拟冷却风机、车速和时间记录仪等相关设备。正式试验前,宜进行12个完整的C-WTVC循环或采用其他方法对试验车辆和底盘测功机进行充分预热。5.4.6 试验时,应根据车辆特点选择相应挡位;换挡策略由车辆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共同确定。当车辆在某一较高挡位下不能达到C-WTVC规定车速且速
12、度偏差超过5.5.1规定值时,可降低一挡继续试验,并在车辆重新进入能使用较高挡位行驶的匀速状态时再次换入较高挡位进行试验。试验中,换挡过程应迅速平稳。5.4.7 减速行驶时,应完全放开加速踏板,继续保持离合器接合状态,直至试验车速降至该挡位最低稳定车速时再分离离合器、降挡或停车。必要时,可使用车辆的制动器及辅助制动装置进行减速。5.4.8 车辆试验应运行三个完整的C-WTVC循环,并在每个完整的C-WTVC循环结束后分别记录试验结果。如其中某一部分的特征里程分配加权系数为零,可直接跳过该部分进入下一部分。5.4.9 在相邻的两个完整C-WTVC试验循环之间,车辆及相关设备应继续运行或采用其他方
13、法以保持热机状态。5.5 试验偏差5.5. 1 试验过程中,车辆实际运行状态应尽量与C-WTVC循环一致,其速度偏差不应超过:f:3km/h , 每次超过速度偏差的时间不应超过28,累计不应超过108 0 5.5.2 当试验车辆不能达到C-WTVC循环要求的加速度或试验车速时,应将加速踏板完全踩到底;当试验车辆不能达到C-WTVC循环规定的减速度时,应完全作用制动踏板直至车辆运行状态再次回到C-WTVC循环规定的偏差范围内。任何超过运转循环偏差的状况都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5.6 数据处理与试验结果5.6. 1 数据采集与处理5.6. 1. 1 数据记录可通过自动采集系统或以手工方式进行。如采用
14、自动采集系统,应能以不小于1 Hz的采集频率实时连续记录燃料消耗量、燃料温度和燃料压力。5.6. 1. 2 每个完整的C-WTVC循环结束时,应存储车速等运行结果,并按5.6. 2所述的方法计算市区、公路、高速部分的燃料消耗量以及C-WTVC循环燃料消耗量。3 GB/T 27840-2011 5.6.2 燃料消耗量的计算5.6.2. 1 采用碳平衡法确定燃料消耗量Q按下列公式计算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m): a) 对于装备汽油机的车辆:Q=生11豆豆(0.866X HC) + (0. 429 X CO) + (0. 273 X CO2) . ( 1 ) pg b) 对于
15、装备柴油机的车辆:式中zQ=旦旦旦旦(0.866x HC)十(0.429x CO) + (0. 273 X CO2) ( 2 ) h Q一一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m); HC 测得的碳氢化合物排放量,单位为克每千米(g/km); CO一一测得的一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克每千米(g/km); CO2-一测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克每千米比/km); pg 一15.C下的燃料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5.6.2.2 采用质量法确定燃料消耗量Q式中:Q=企LX 100 (L!100 km) DXg Q一一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m); MFC 燃
16、料消耗量测量值,单位为千克(kg);D一试验期间的实际行驶距离,单位为千米比m);pg一一基准温度20.C下的燃料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Ckg/L)。. ( 3 ) 5.6.2.3 采用容积法确定燃料消耗量QQ=L X 1+飞(To- TF) X 100 (L/1川m)(4 ) 式中zQ一一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m); VL一一燃料消耗量(体积)测量值,单位为升(L); 一一燃料容积膨胀系数,10-3;oC;T。一一基准温度,20.C; TF一一燃料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C):采用手工记录时,应为每次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在容积测量装置上读取的燃料温度的算术平均值,采用自动采
17、集系统记录时,应为记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D一试验期间的实际行驶距离,单位为千米(km)。5.6.3 综合燃料消耗量的确定5.6.3. 1 按公式(5)计算3次试验结果的第95百分位分布的标准差,并将3次测量结果中最大燃料消耗量与最小燃料消耗量之差(Qmax)与值进行比较za) 如Qmax不大于,则视为通过重复性检验;4 b) 如Qmax大于,则视为没有通过重复性检验。=0.063Q 式中z一一第95百分位分布的标准差,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rn) ; GB/T 27840-2011 . ( 5 ) Q-3次试验所测得燃料消耗量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rn)。
18、5.6.3.2 按5.6.3.1对三个完整的C-WTVC循环的燃料消耗量进行重复性检验:如能通过重复性检验,则分别计算市区、公路、高速等各适用部分的平均燃料消耗量,并按5.6.3.3确定该车型的燃料消耗量才日没有通过重复性检验,则应采用燃料消耗量较高的两个完整的C-WTVC循环试验结果,分别计算各适用部分的平均燃料消耗量,并按5.6.3.3确定该车型的燃料消耗量。5.6.3.3 对照表1确定该车型市区、公路和高速部分的特征里程分配比例,按公式(6)加权计算该车型的综合燃料消耗量。FC综合=FC市区XD市区+FC公路XD公路十FC商速XD商速( 6 ) 式中zFC综合一一个完整的C-WTVC循环
19、的综合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rn) ; FC市区一一市区部分平均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rn); FC公路一公路部分平均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rn); FC阳一一高速部分平均公路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rn); D市区市区里程分配比例系数(简称市区比例),%;D公路一一公路里程分配比例系数(简称公路比例),%;D商速一一高速公路里程分配比例系数(简称高速比例),%。表1特征里程分配比例车辆类型最大设计总质量GCW;GVW;市区比例D市区公路比例D公路kg 9 00027 000 。10% 自卸汽车GVW
20、3500 。100% 350025 000 10% 30% 城市客车GVW3500 100% 。3 50012500 10% 20% 6 模拟计算法6. 1 算法高速比例D商直60% 90% 。20% 30% 50% 60% 。25% 50% 70% 模拟计算法以汽车发动机万有特性试验数据为基础,将整车、变速器、轮胎等关键参数输入计算机G/T 27840-20门程序,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试验车辆在C-WTVC循环下的运行状态,计算试验车辆的燃料消耗量。模拟计算法的流程图参见附录G。6.2 输入参数6.2. 1 需要输入的整车参数包括:a) 车辆类型;b) 整车整备质量;c) 最大设计总质量pd)
21、 最大设计载质量;e) 最大设计牵引质量(仅适用于半挂牵引车hD 额定载客人数(含驾驶员); g) 驱动型式;h) 轴数(对于半挂牵引车指汽车列车轴数); 6.2.2 需要输入的发动机参数包括:a) 发动机万有特性,应按GB/T18297-2001中8.5进行测定。试验时,应在发动机正常转速范围内、从不超过最大扭矩的10%开始至最大扭矩之间尽可能均匀地选取至少81个数据点测定燃料消耗量;额定转速、怠速转速及怠速转速以上200r/min为必取转速,各转速下不超过最大扭矩的10%和最大扭矩是必取点。b) 发动机反拖扭矩,应按GB/T18297-2001中8.5进行试验准备、按8.7进行测定。试验时
22、,应在发动机怠速转速至最高转速之间尽可能均匀地选取至少9个数据点测量反拖扭矩;怠速转速和最高转速是必取点。在测量反拖扭矩时,对没有安装调速器的发动机,最高转速应为最大功率转速的1.05倍或超过最大功率转速且扭距下降3%时的转速;取二者中的较小值。对装有调速器的发动机,最高转速为带负荷最高转速。注:反拖扭矩指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的车辆拖动发动机曲轴旋转的工况下,发动机给车辆的阻力矩。c) 发动机外特性扭矩,应按GB/T18297-2001中8.3的规定,在发动机正常转速范围内尽可能均匀地选取至少9个数据点进行测定;额定转速是必取点。d) 发动机怠速转速及怠速燃料消耗量。e) 发动机额定转速。f)
23、发动机最高转速。6.2.3 需要输入的传动系参数包括变速器的类型(AT、MT、AMT)、主咱们变速器挡位数及变速比、主减速比等。6.2.4 除上述参数外,还需要输入轮胎规格;如采用滑行能量变化法确定行驶阻力,还应按H.1. 2的格式提交相应的试验数据。6.3 行驶阻力的确定6.3. 1 滑行能量变化法按附录C进行滑行试验确定行驶阻力。数次滑行速度对应的时间平均值序列格式如H.1.2所示,作为模拟程序的读入文件。6.3.2 行驶阻力计算6.3.2.1 滚动阻力计算滚动阻力Fr等于滚动阻力系数与试验车辆重量的乘积,按公式(7)计算:6 GB/T 27840-20门Ff=MXgX! . ( 7 )
24、式中zFf 试验车辆的滚动阻力,单位为牛顿(N); M一一最大设计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g一一重力加速度,9.8m/s2; f一一-滚动阻力系数,按表2确定:表2滚动阻力系数分类滚动阻力系数斜交胎最大设计总质量14000kg f=O. 007 6+0.000 056V 子午胎斜交胎f=O. 006 6+0.000 028 6V 最大设计总质量二三14000 kg 子午胎f=0.004 1 +0.000 025 6V 注:V一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也m/h)。6.3.2.2 空气阻力计算空气阻力计算如公式(8):2-V一-5 A-J 亨D c-W F . ( 8 ) 式中zFw 试验车
25、辆的空气阻力,单位为牛顿(N); CD一一空气阻力系数;如车辆生产企业提供了具体数值并附相关试验报告证明数据的合理性,则采用车辆生产企业的数据,否则将对半挂牵引车、自卸汽车、货车(不含自卸汽车)、城市客车和客车(不含城市客车)分别取固定值0.8、0.8、0.8、0.65和0.65; A 迎风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通过车高减去离地间隙(取300mm)乘以车宽简化计算得出;V 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6.3.2.3 总行驶阻力按公式(9)计算汽车行驶过程中总的阻力:-2 , 8 V-v(1 R=Ff+Fi+Fw+(l+0.03+0.03Xi) XMX Y(t) (t-l)(
26、9 ) 式中zR一-总行驶阻力,单位为牛顿(N); Ff一一滚动阻力,单位为牛顿(N); Fi一一坡道阻力,取零;Fw-空气阻力,单位为牛顿(N); M一一最大设计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V一-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也m/h);t一一时刻,单位为秒(s); 1m一一变速器传动比。7 GB/T 27840-2011 6.4 轮胎滚动半径计算按公式(10)计算滚动半径:FXd r=丁7. ( 10 ) 式中tr一一轮胎滚动半径,单位为米(m); d一一轮胎设计总直径,单位为米(m); F一一系数,数值见表30表3F值选择表轮胎类别F 50轮铜3.03 150轮辅(45、50、55、60及65系
27、列)3.03 其他轮胎3.05 多用途货车宽底轮胎(子午胎)3.00 多用途货车宽底轮胎(斜交胎)2. 94 6.5 发动机转速及扭矩计算6.5.1 按公式(11)计算发动机转速:1 000 _ . im X if Ne(t) =一一一立二之二XV(t) 120r .( 11 ) 式中zNe(t)一一一发动机转速,单位为转每分钟(r/min); Zm 一一变速器传动比;Zf 一一主减速比;r 轮胎滚动半径,单位为米(m); V(t)一一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6.5.2 按公式(12)、(13)计算发动机扭矩:a) 当阻力R大于0时zT. (t) = :. _ _. _ X R C
28、- , 1jmX 1jfXimXif ( 12 ) b) 当阻力R小于0时zR 一句lm一一-hr-一-T ( 13 ) 式中zT.(t)一一发动机扭矩,单位为牛顿米(N.m); r 一一轮胎滚动半径,单位为米(m); Zm 一一变速器传动比;Zf 一一一主减速比;弘一一变速器传动效率;可f一一主减速器传动效率。8 GB/T 27840-2011 6.6 换挡策略6.6. 1 采用二挡起步。6.6.2 计算换挡瞬间的实时扭矩,按公式(14)计算扭矩富裕率;如升挡后的扭矩富裕率大于表4规定的估测值,则进行升挡。TT 一M T . ( 14 ) 式中zTM -一扭矩富裕率;Temax -一相应转速
29、下的最大扭矩,单位为牛顿米(N.m); T. 一一实时扭矩,单位为牛顿米(N.m)。6.6.3 减速时不换挡。表4扭矩富格率估测值挡位最大设计总质量:;:14t 最大设计总质量14t 2挡1. 7 2.1 3挡1. 4 1. 4 4挡及以上挡位1. 0 1. 1 6. 7 市区、公路和高速工况燃料消耗量计算6.7.1 按6.5计算C-WTVC循环下每一秒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和扭矩。6.7.2 根据发动机万有特性数据,查询或插值确定每一秒的燃料消耗量。6.7.3 对6.7.2确定的每一秒的燃料消耗量进行累加即分别得到市区、公路和高速工况的燃料消耗总量。6.7.4 用各部分燃料消耗总量除以对应的行驶里
30、程,计算得出市区、公路和高速工况燃料消耗量。6.8 综合燃料消耗量计算依据5.6.3.3计算综合燃料消耗量。6.9输出6.9. 1 在每个C-WTVC循环结束时显示对应的瞬态车速、瞬态燃料消耗量曲线、平均车速和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并自动保存。6.9.2 按附录B格式输出模拟测量结果报告。9 GB/T 27840-2011 附录A(规范性附录)试验报告(底盘测功机法)A.1 整车参数A. 1. 1 车辆型号:注:本车辆型号为基本型户本车辆型号的基本型为A. 1.2 车辆名称:A. 1. 3 商标及生产单位:A. 1. 4 底盘型号及生产企业2): A. 1. 5 生产日期:A. 1.6 车辆类型:A
31、. 1.7 车辆识别代号CVIN): A. 1. 8 里程表读数Ckm): A. 1. 9 最高设计车速Ckm/h): A. 1. 10 整备质量及轴荷Ckg):最大尺寸:A4C210mmx297 mm)J A. 1. 11 最大总质量及轴荷(kg):A. 1. 12 列车最大总质量也g)3): A. 1. 13 外廓尺寸z长宽高(mmXmmXmm户:A. 1. 14 迎风面积Cm2)2) ,3) : A. 1. 15 空气阻力系数幻,飞A. 1. 16 变速箱型号、型式及生产企业:A. 1. 17 挡位数及各挡速比zA. 1. 18 主减速比zA. 1. 19 轮胎型号、个数及生产企业zA.
32、 1. 20 轮胎气压(前/后)CkPa) : A. 1.21 驱动型式:A. 1.22 半挂车轮胎型号、个数及生产企业3): A. 1.23 半挂车轮胎气压(前/后)CkPa)3) : A. 1. 24 燃料类型及标号:A. 1. 25 燃料箱容积CL): A.2 发动机参数A. 2.1 型号及生产企业:1) 删除不适用者。2) 元参数的可以不填。3) 半挂牵引车试验时,填写与之配合的列车参数。10 A.2.2 型式:A.2.3 编号zA.2.4 进气方式zA.2.5 供油方式:A.2.6 排量CL): A.2.7 净功率/转速kW/Cr/min)J:A.2.8 最大扭矩/转速N.m/Cr/
33、min)J: A.2.9 怠速转速Cr/min): A.3 行驶阻力A. 3.1 行驶阻力的确定方法:A.3.2 行驶阻力测试相关报告(有/元): A.4 试验结果A. 4.1 市区燃料消耗量CL/IOOkm): A.4.2 公路燃料消耗量CL/IOOkm): A.4.3 高速燃料消耗量CL/IOOkm): A.4.4 综合燃料消耗量CL/IOOkm): A.4.5 特征里程分配比例A. 4. 5.1 市区比例C%): A.4.5.2 公路比例C%): A. 4. 5. 3 高速比例C%): A.5 负责进行试验的检验机构:A.6 试验地点:A.7 试验日期:A.8 试验报告日期:A.9 试验
34、报告编号:A.10 签名zGB/T 27840-2011 11 GB/T 27840-20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试验报告(模拟试验法)最大尺寸:A4(210mmx297 mm)J B. 1 企业信息B. 1. 1 企业名称:B. 1.2 通讯地址:B. 1.3 注册地址:B. 1.4 生产地址:B. 1.5 企业法人及联系方式:B. 1.6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zB.2 车型参数B. 2.1 整车及性能参数B.2. 1. 1 车辆型号:注:本车辆型号为基本型户本车辆型号的基本型为B. 2.1.2 车辆品牌tB. 2.1.3 车辆名称:B.2. 1.4 整车整备质量(kg):B. 2. 1. 5
35、 最大设计装载质量(kg)4): B.2. 1.6 最大设计牵引质量(kg)4): B.2. 1. 7 最大设计总质量(kg): B. 2. 1. 8 半挂牵引车鞍座最大设计承载质量(kg)4): B.2. 1.9 载质量利用系数4): B.2. 1. 10 额定载客(含驾驶员): B.2. 1. 11 驾驶室准乘人数:B.2. 1. 12 货箱内部尺寸长宽高(mmXmmXmm)J4): B.2. 1. 13 外廓尺寸长宽高(mmXmmXmm)J:B.2. 1. 14 前轮距(mm): B.2. 1. 15 轴距(mm):B.2. 1. 16 前悬/后悬(mm):B.2. 1. 17 后轮距(
36、mm):B.2. 1. 18 接近角/离去角C):B.2. 1. 19 铜板弹簧片数4): B. 2. 1. 20 最高设计车速(km/h): 的不适用者可以不填。12 B.2.2 发动机参数B. 2. 2.1 发动机型号:B.2.2.2 发动机生产企业zB.2.2.3 排量(mL):B.2.2.4 净功率(kW):B. 2. 3 底盘参数2)B. 2. 3.1 底盘型号zB. 2. 3. 2 底盘类别:B.2.3.3 底盘生产企业zB.2.4 其他参数B. 2. 4.1 B. 2. 4. 2 B. 2. 4. 3 燃料种类:排放标准z轮胎数:B.2.4.4 轮胎规格:B.3 模拟计算参数B.
37、 3.1 整车及性能参数B. 3. 1. 1 B. 3.1.2 B. 3.1.3 当前车辆所属类别:车辆型号:车辆名称zB. 3. 1. 4 最大设计牵引质量(kg)4): B. 3.1.5 计算质量(kg):B. 3. 1. 6 整车整备质量(kg):B. 3. 1. 7 额定载客(含驾驶员): B. 3. 1. 8 外廓尺寸长宽高(mmXmmX mm) J: B. 3. 2 发动机参数B. 3. 2.1 怠速转速:B.3.2.2 额定转速zB.3.2.3 最高转速zB.3.3 底盘参数B. 3. 3.1 主减速比zB.3.3.2 滚动半径:B.3.3.3 主副变速器挡位数:B.3.3.4
38、变速器各挡位传动比zGB/T 27840-2011 13 GB/T 27840-2011 B. 3. 4 滚动阻力系数B.3.5 空气阻力系数B.4 模拟结果B. 4.1 市区燃料消耗量(Ljl00km): B.4.2 公路燃料消耗量(Ljl00km): B. 4. 3 高速燃料消耗量(Ljl00km): B.4.4 综合燃料消耗量(Ljl00km): B.4.5 特征里程分配比例B. 4. 5.1 市区(%): B.4.5.2 公路c%): B.4.5.3 高速c%): B.5 负责进行模拟的机构:B.6 模拟地点:B.7 模拟日期:B.8 模拟报告日期:B.9 模拟报告编号:B.10 签名
39、:14 附录C(规范性附录)行驶阻力测定及在底盘测功机上的模拟C.1 试验准备C. 1. 1 试验道路C. 1. 1. 1 道路滑行试验应在清洁、干燥、平直的沥青混凝土或混凝土路面上进行。C. 1. 1. 2 试验路面长度应满足试验要求,纵向坡度在士0.1%以内。C. 1.2 环境条件C. 1. 2. 1 试验应在元雨、无雾的天气下进行;C. 1. 2. 2 相对湿度小于95%;C. 1. 2. 3 大气温度在ooC40 oC之间;C. 1. 2. 4 在高出路面1.6m处测量的平均风速不大于3m/s,阵风不大于5m/s。C. 1.3 装载质量C. 1. 3. 1 元特殊规定时,应使试验车辆处
40、于最大设计总质量状态。C. 1. 3. 2 按GB/T12534一1990中3.1对车辆加载。C. 1.4 试验车辆C. 1. 4. 1 对货车进行试验时,应采用迎风面积最大的上装。GB/T 27840-2011 C. 1.4.2 对半挂牵引车进行试验时,半挂车应装载GB/T1413-2008第4章规定的1AA型集装箱。C. 1. 4. 3 试验时应关闭车窗和驾驶室通风口。C. 1.5 试验设备精度C. 1. 5. 1 采用滑行能量变化法时,时间测量精度应不低于0.1s;车速测量仪器精度应不低于0.5%。C. 1.5.2 采用等速扭矩测量法时,应使用适当的测量仪器测量扭矩,测量仪器精度不低于2
41、%;车速仪器精度不低于0.5%。C.2 滑行能量变化法C.2.1 行驶阻力测量C.2. 1. 1 道路行驶阻力测量C.2. 1. 1. 1 道路试验前,车辆应在试验路段上以中高速行驶不少于40mino C.2. 1. 1. 2 将车辆加速至表C.1规定车速(V)以上,将变速器置于空挡位置进行滑行直至车速小于15 km/ho如车辆性能和场地条件允许,应在尽可能高的车速下滑行p如试验中元法达到表C.1规定车速,则在车辆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下滑行;如因试验道路长度限制无法一次完成滑行试验,可采用分段滑行法。15 GB/T 27840-2011 表C.1行驶阻力测定车速车辆类别V/Ckm/h) 半挂牵引
42、车90 自卸汽车75 货车(不含自卸汽车)90 城市客车70 客车(不含城市客车)100 C. 2. 1. 1.3 测量车辆从V2二V+.V减速至Vj=V-.V所需时间tj;式中,.V5km/h。C.2. 1. 1.4 在相反方向重复该操作,得到t20 C.2.1. 1. 5 计算时间tj和t2的平均值,即耗用时间TioC.2. 1. 1.6 重复上述试验不少于3次(即滑行试验总数不少于4次)。C. 2. 1. 2 阻力和功率的计算C. 2. 1.2. 1 按公式(C.1)计算平均耗用时间于=:tTi的统计准确度(抖。统计准确度(p)在n T:i 30 km/h70 km/h的速度点范围内不应
43、大于4%,在其他速度点不应大于5%。如果统计准确度不能满足要求,则按表C.1要求的滑行初速度增加试验次数。统计准确度(抖的定义为:tXs 1 =一=一芒气In1 .( C.1 ) 式中zt一一表C.2给定的系数;-TA- T-n n2时s 标准偏差,s= n一一试验次数。表C.2系数C.2.1.2.2 按公式(C.2)计算道路等速行驶阻力F=MX2全V一二3.6T .( C.2 ) 式中zF一一道路等速行驶阻力,单位为牛顿(N); M一一最大设计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V-与车速V的速度偏差,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T一-n次试验汽车从V+.V减速到V-.V的平均耗用时间,单位为
44、秒(s)。c. 2. 1. 2. 3 按公式(C.3)计算道路等速功率式中zP一一功率,单位为千瓦(kW);p= MXVX t.V -3.6 X 3.6 X 500T V一一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M一一最大设计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t.V-与车速V的速度偏差,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T一-n次试验汽车从V十t.V减速到V-t.V的平均耗用时间,单位为秒(s)。GB/T 27840-2011 ( C.3 ) C. 2.1.2.4 在道路上测定的阻力(F)和功率(P)应分别按公式(C.4)、(C.5)校正至基准状态下的阻力和功率:F校正=KXF测定.( C.4 )
45、 p校正=KXP测定( C.5 ) Rw d o K=主主X1十KRX (t - to) + 一一. ( C.6 ) RT L .I.-, aR ,. .O/ _j I RT d 式中zRR一一速度V时的滚动阻力,单位为牛顿(N),按6.3.2.1计算;如车辆生产企业提供了该类数据,则采用车辆生产企业的数据。Rw一一速度V时的空气阻力,单位为牛顿(N),按公式(C.7)确定zCn xA XV2 w = -D :.,.1.,/,. (N) ( C.7 ) 21. 15 式中:CD一一空气阻力系数;如车辆生产企业提供了具体数值并附相关试验报告证明数据的合理性,则采用车辆生产企业的数据,否则将对半挂
46、牵引车、自卸汽车、货车(不含自卸汽车)、城市客车和客车(不含城市客车)分别取固定值O.8、0.8、O.8、O.65和0.65 ; A一一迎风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勺,可通过车高减去离地间隙(取300mm)的差值乘以车宽简化计算得出,也可采用车辆生产企业提交的数据zRT一一总运行阻力,单位为牛顿(N),等于RR十Rw;KR一一滚动阻力的温度校正系数,取6X 10-3 /C,或由车辆生产企业提供并经检测机构认可给定的校正系数;t 一一道路试验时大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C);to一一基准大气温度,20.C;d一一试验条件下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比g/旷); 式中zv To d=dn X一PO 1 d一一试验条件下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比g/m3);p一一试验期间的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一一基准状态大气压力,100kPa; T一一试验期间的绝对温度,单位为开氏度(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