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31834-2015 20GHz及以下数字通信用高速平行电缆.pdf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269210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59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31834-2015 20GHz及以下数字通信用高速平行电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GB T 31834-2015 20GHz及以下数字通信用高速平行电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GB T 31834-2015 20GHz及以下数字通信用高速平行电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GB T 31834-2015 20GHz及以下数字通信用高速平行电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GB T 31834-2015 20GHz及以下数字通信用高速平行电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9.060.20 K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1834-2015 20 GHz及以下数字通信用高速平行电缆2015-07-03发布Twinax cable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of 20 GHz and lower 2016-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窥总局也世叶dZF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a叩GB/T 31834-2015 目次前言. . . . . . . . . . . . . .皿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3 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 . . . . 2

2、 4 型号、代号和产品表示方法. . . . . . 3 5 电缆结构. . . . . . . . . . . 3 6 性能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6 7 试验方法. 8 检验规则. . . . . . . . . . . . . . . . . . . . 12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 . . . . . . 14 10 安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推荐的缆芯结构排列. . . . . . . . . . . . .

3、. . 16 I .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E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缆研究所。GB/T 31834-2015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z浙江兆龙线缆有限公司、深圳联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熟槐淋电线电缆有限公司、东莞日新传导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t陆春良、薛清波、淮平、崔久德、玉甫柱、倪东华、黄冬莲、李永辉、杨军、郑文龙、袁小芹、靳志杰。回1 范圄20 GHz及以下数字通信用高速平行电缆GB/T 31834-2015 本标准规定了20GHz

4、及以下数字通信用高速平行电缆的型号、代号及产品表示方法、电缆结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装。本标准适用于在静态条件下,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在一25C ,._ +80 c之间、电压等级30V、频率20 GHz及以下的数字通信用高速平行电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z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95 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

5、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z通用试验方法一一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一一机械性能试验GB/T 295 1.12-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E通用试验方法一一热老化试验方法GB/T 295 1.14-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E通用试验方法一一低温试验GB/T 295 1.3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E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一一高温压力试验一一抗开裂试验GB/T 3048.4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z导体直流电阻试验GB/T 3953 电工圃铜线GB/T 4910-2009 镀锡圆铜钱GB/T 6

6、995.1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1部分z一般规定GB/T 6995.2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2部分=标准颜色GB/T 11327.1-1999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第1部分z一般试验和测量方法GB/T 11327.2-1999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第2部分z局用电缆对线组或三线组或四线组或五线组)GB/T 18015.1-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1部分z总规范GB/T 18380.1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z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JB/T 3135 镀银软圆铜线JB/T 8

7、137.1 电线电缆交货盘第1部分z一般规定SJ/T 11363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回/T11365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1 GB/T 31834-2015 UL 13:2004 功率限制电路电缆(Power-limitedcircuit cables) UL 758:2008 电器布线安全标准(Appliancewiring materiaD UL 1581 :2008 电线电缆及软线参考标准(Referencestandard for electrical wires, cable, and flex ible cords) UL 16851 2010 电

8、缆和光缆的垂直托架火焰蔓延试验及烟释放试验(Vertical-tray Fire-propagation and Smoke-Release test for electrical and optical-Fiber cables) 3 术语和定义3.1 3.2 3.3 GB/T 18015.1-20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平行钱对阳inax绝缘导体的对绞形式,结构是由两根绝缘单线平行排列,外面包覆金属屏蔽层。注2不同于GB/T1&ll5.1一2007中绝缘导体的对绞形式.平行结对电罐伽inaxcable 包含一对或多对平行线对的电缆。传播速度vel侃ityof propag

9、ation 测量可以用传输法或反射法实现。在采用传输法测量时,计算出使输出倍号的相位与输入信号相比旋转了2弧度的频率间隔.f值F在采用反射法测量时,电缆的远端需开路。3.4 对于传输法测量,传播速度按式(1)计算s对于反射法测量,传播速度按式(2)计算。式中zV,=L. Af V, =2L .f V,一一传播速度,单位为千米每秒(km/s); L一一撤测电缆最度,单位为米(m); .f-频率间隔,单位为千赫兹(kHz) . ( 1 ) .( 2 ) 为使频率间隔.f具有满意的精度,可以测出旋转n个2弧度的频率差Afb按式(3)计算。. f =.f./n 式中z.f一一频率间隔,单位为干赫兹(k

10、Hz)I .f一旋转n个2弧度的频率盏,单位为千赫兹(kHz)I nlO. 衰戚attenuation ( 3 ) 推荐测试长度为10m.将测量值按与长度成正比的关系修正到10m的标准长度,或电缆详细规范指定的长度值。测量在平衡条件和环境温度下进行。将衰减按式(4)修正到20.C的值。2 20 =T/l + 0.002(T - 20) 式中E20一一修正到20c的衰减,单位为分贝每一百米(dB/100m); 注g上述修正仅适用于介质具有低的衰减温度系数的绝缘材料.T-一实测衰减,单位为分贝每一百米(dB/100m); ( 4 ) T一一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C)。4 型号、代号和产晶表示方法

11、4.1 型号型号由系列代号和结构代号两部分组成。4.2 累列代号和结掏代号4.2.1 系列代号系列代号见表10分类导体材料代号含义代号含义HPS 20 GHz及T2 镀银铜线以下数字通信用高速平行T 裸铜电缆T1 镀锡铜4.2.2 结构代号表1系列代号绝缘材料代号含义YP 泡沫或泡/皮或皮/泡/皮Y 聚烯经w 含氟聚合物GB/T 31834-2015 护套材料最高传输频率代号含义代号含义v 聚氯乙烯-1.25 -3.25 -5 最高传输频率Y 元卤阻燃-10 (GHz) 聚烯短一15-20 结构代号由线对数和导体单线规格表示,即线对数X2X导体标稀直径。导体标称直径为0.25 mm、0.32m

12、m、0.40mm、0.51mm。4.3 产晶褒示方法产品用型号和标准编号表示.示倒g镀银铜导体单线规格为0.40mm、泡沫聚烯经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线对数2对、最高传输频率为20GHz的电撞,其产品表示为:HPST2YPV-20 2X2XO.40 GB/T 31834-2015. 5 电缆结构5.1 导体5.1.1 导体应采用键银圆铜钱或镀锡圆铜线或裸圆铜线,镀银圃铜线的性能应符合JB/T3135规定,镀锡圆铜钱的性能应符合GB/T4910-2009规定,裸圆铜钱的性能应符合GB/T3953规定.实心导体通常应是整根拉制而成,实心导体允许有接头,只要接头处的抗拉强度不低于无接头实心导体的85%

13、,同一根导体相邻接头处最小间隔应不小于1m. 5.1.2 导体最小直径应符合表2规定。3 GB/T 31834-2015 表2导体最小直径单位为毫米序号导体规格导体最小直径1 0.25 0.251 2 0.32 0.316 3 0.40 0.399 4 0.51 0.506 5.2 绝缘5.2.1 绝缘可以是实心、泡沫或泡/皮、皮/泡/皮.绝缘应连续均匀,绝缘平均厚度最小值和最薄点厚度应符合表3规定。表3绝缘平均厚度最小值和任意点最薄厚度单位为毫米序号导体规格绝缘平均厚度最小值绝缘任意点最薄厚度1 0.25 0.20 0.17 2 0.32 0.26 0.22 3 0.40 0.34 0.30

14、 4 0.51 0.42 0.36 5.2.2 绝缘应适当紧密地包覆在导体上,并具有完整性.绝缘应经受挤塑生产线上的直流火花试验,对于采用实心聚烯娃或含氟聚合物绝缘的芯线,试验电压应为直流2kV.6 kV,对于采用皮/泡/皮囊烯短绝缘的芯线,试验电压应为直流1kV.3 kV。当有要求时,为了识别,绝缘可着色,颜色应符合GB/T 6995.2规定.从成品电缆上取下的绝缘芯线性能应符合表4规定。表4绝缘芯辑性能序号项目单位性能要求绝缘收缩性能% 5 处理温度g一-实心聚烯经 115士21 一一皮/泡/皮聚烯经 100士2一一含氟聚合物 232士2处理时间h 1 绝缘抗张强度,中值g一一实心聚烯短M

15、Pa ;16 一一-皮/泡/皮聚烯短MPa 注102 一一含氟聚合物MPa ;16 处理温度 80土2处理时间h 24 绝缘断裂伸长率,中值2一一实心囊烯经% 二3003 一一皮/泡/1支票烯经% 主200含氟聚合物% 注2004 ,、GB/T 31834-2015 5.3 排流线排流线导体推荐采用镀银圆铜钱或镀锡圆铜线或裸圆铜线,镀银圆铜钱的性能应符合JB/T3135 规定,镀锡圆铜钱的性能应符合GB/T4910-2009规定,裸圆铜线的性能应符合GB/T3953规定。排流线规格应符合表5规定。襄5排流线规格单位为毫米序号导体规格排流线规格1 。.250.25 2 0.32 0.25 3 0

16、.40 0.32 4 0.51 0.40 5.4 平行结对5.4. 1 平行结对平行线对为两根绝缘线芯形成一对,记作a线和b线,被屏蔽层包裹在一起。平行线对如果用优先颜色色序,则每对被包覆的平行线对外均应有明确的标识,用于含多对产品时的区分。平行线对优先采用的颜色色序见表6。表6平行键对优先颜色色序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绝缘类型a 自泡沫或泡/皮或皮/泡/皮聚烯经绝缘b 自含氟聚合物L 5.4.2 屏蘸屏蔽应为一层铝塑或铜塑复合带和一根与金属带接触的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铜屏蔽连接线s平行线对外应重叠包覆一层厚度不小于0.02mm的铝塑或铜塑复合带,铝塑或铜塑复合带中金属层厚度应不小于0.007mm,重

17、叠率应不小于25%。在屏蔽之外可采用非吸湿性包带保护。5.5 成缆缆芯由一个或多个平行线对组合而戚,缆芯中平行线对按其标识从内层排列到外层s电缆允许采用非吸湿性填充材料填充以保证结构圆整,推荐结构参见附录A.5.6 缆芯屏蘸电缆应具有屏蔽.屏蔽应由一层复合铝销和一层编织组成,且应符合以下要求=a) 缆芯外重叠绕包一层复合铝锢,金属面向外与编织层接触,重叠率应不小于25%J b) 复合铝锚的总厚度应不小于0.025mm; c) 编织材料选用符合GB/T4910-2009中TXRH型要求的镀锡软圆铜钱,d) 编织层允许单向单股断线长度不大于150mm,断线端头应修剪整齐F5 GB/T 31834-

18、2015 e) 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5%J。在编织层与复合铝销间允许纵放一根符合GB/T4910-2009中TXRH型要求的镀锡软圆铜线,铜钱直径推荐与导体直径相同zg) 在编织屏蔽之外可采用非湿性包带保护.5.7 妒套5工1护套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护套应适当紧密地包覆在缆芯上,且应易于剥离。5工2护套表面应光滑圆整,无裂缝、孔洞、颗粒等缺陷,表面应干净整洁,无灰尘、袖污或其他污物。5工3护套厚度应均匀.护套任一截面上平均厚度及最薄点厚度应符合表7规定。5工4护套颜色推荐为黑色,表7电缆护套厚度单位为毫米护套前组芯直径平均厚度最薄点厚度D8.9 主主0.5注0.438.9D11.8 二0.16

19、0.61 11.8D25.4 二注1.010.91 6 性能要求6.1 机锦性能和蜡烧性能成品电缆的机械性能和燃烧性能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成晶电缆的机崎性能和燃烧性能序号项目单位性能要求1 机械性能1.1 护套断裂伸长率,中值g一一聚氯乙烯% 注100一一元卤阻燃聚烯经% 注1001.2 护套抗张强度,中值g一一聚氯乙烯MPa 注10.35一一元卤阻燃聚烯短MPa 二8.211.3 老化试验老化处理温度=聚氯乙烯 113土1一一元卤阻燃聚烯经 100土1老化处理时间s一一聚氯乙烯h 24X1 -元卤阻燃聚烯经h 24X1 1.3.1 老化后护套断裂伸长率,中值s一一聚氯乙烯% 二主65一一元

20、卤阻燃聚烯娃% 注15L一一一L一一6 GB/T 31834-2015 表8(续)序号项目单位性能要求1.3.2 老化后护套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中值=一一聚氨乙烯% -30-+30 一一无卤阻燃聚烯短% -20-+20 1.3.3 老化后护套抗张强度,中值,一一聚氨乙烯MPa 注7一一无卤阻燃聚烯经MPa 二51.3.4 老化后护套抗张强度变化率b,中值s一一聚氯乙烯% -30-+30 一一元卤阻燃聚烯经% 一20-+201.4 热冲击试验一一聚氯乙烯(处理温度1121c士1C,处理时间11h) 不开裂无卤阻燃聚烯短(处理温度1100C士1c .处理时间:lh)1.5 高温下的压力试验变形率(电

21、缆外径小于或等于6.0mm时压力为2.5N.大于6.0 mm时压力为3.0N) 一一聚氯乙烯% 40 处理温度1121c土1C.处理时间:1h) 一一元卤阻燃聚烯经% 40 处理温度1100c土1C.处理时阅:1h) 1.6 电缆低温卷绕试验处理温度,一25c士2.C.处理时间:4h)一一聚氨乙烯电缆在芯轴上卷镜后应无(芯轴直径为电罐外径的4倍-5倍绕6国)明显裂纹一一无卤阻燃襄烯娃芯轴直径为电缆外径的151番绕6固 2 燃烧性能符合G/T18380.12要求单根垂直燃烧试验用户选用符合UL1581:2008第1080节要求VW-l燃烧试验用户选用符合UL1581:2008第1060节要求IT

22、l燃烧试验用户选用符合UL13:2004第25节要求CL2燃烧试验(用户选用符合UL1685:2010要求3 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符合SJ/T11363要求a断裂伸长率变化率的计算公式为g断裂伸长率变化率=(老化前断裂伸长率一老化后断裂伸长率)/老化前断裂伸长率XI00%b抗张强度变化率计算公式为,抗张强度变化率=(老化前抗张强度一老化后抗张强度)/老化剖抗张强度XI00%7 GB/T 31834-2015 6.2 电气性能平行线对电缆的电气性能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平行续对电缆的电气性能(20t:) 序号项目单位性能要求单根导体直流电阻,最大值2标称导体直径/mm一一-0.251 。/10m 3

23、.90 一一-0.320/10 m 2.37 一-一0.40/10 m 1.50 一一一0.51。/10m 1.03 绝缘耐压DC, 1 s 2 一一导体间kV 0.30 一一导体与屏蔽间kV 0.50 绝缘电阻最小值23 长度换算关系,实测值XLXO.l)每根导线对其余线芯与屏蔽间的绝缘电阻MO. km 100 4 绝缘线芯断线、混线不断线、不混线5 线对间屏蔽层绝缘佳能不导通6 屏蔽连续性电气连续 L为电缆的实际长度,单位为10m. 6.3 传输性能平行线对电缆的传输性能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10平行结对电缆的传输性能序号项目单位性能要求频率/GHz衰减0.20 0.60 1.25 2.5

24、0 3.25 标称导体直径/mm5.00 7.50 10.00 12.50 15.00 20.00 一一一0.25dB/I0 m 7.0 11.0 16.0 22.0 27.0 34.0 42.0 49.0 58.0 65.0 82.0 1 一一-0.32dB/10 m 5.0 9.0 12.0 17.0 20.0 25.0 31.0 38.0 46.0 53.0 70.0 -一一0.40dB/10 m 4.0 8.0 11.0 14.0 17.0 21.0 26.0 33.0 41.0 48.0 66.0 一一一0.51dB/10 m 3.0 6.5 9.0 12.0 15.5 20.0 2

25、5.0 31.0 39.0 47.0 63.0 2 差分阻扰。100土53 延时ns/m 4.8(发泡),5.2(实心4 对内延时差ps/m 10 5 对间延时差ps/m 骂王508 GB/T 31834-2015 7 试验方法7.1 摄迷在进行电缆的电气性能和传输性能试验时,电缆推荐长度为10m。在测量电缆的衰减、差分阻扰、延时、对内延时差、对间延时差时,应使用线性或对数频率间隔的扫频测量。7.2 结构及外观试验7.2.1 绝缘颜色按GB/T11327.2-1999中4.2.4的规定进行试验,用目力将颜色与5.4.1中规定的标准颜色样本相比较。7.2.2 导体直径按UL1581: 2008第

26、200节的规定进行测量。7.2.3 绝镰平均厚度最小值和任意点最薄厚度按UL1581: 2008第240节的规定进行测量。7.2.4 绝缘电阻按UL1581 :2008第919节的规定进行测量。7.2.5 导体连锺性按UL758:2008第43节的规定进行测量。7.2.6 火花试验按UL758:2008第44节的规定进行试验。7.2.7 缆芯结构缆芯结构采用目力检查。7.2.8 复合铝锚辑包重叠率用钢直尺在成品电缆上进行测量。所用钢直尺分度值应不低于1mm. 7.2.9 捕镇居编织密度按UL1581 :2008第228节的规定进行测量.7.2.10 护套表面质量护套表面质量采用目力检查。7.2

27、.11 护套颜色护套颜色采用目力检查。9 GB/T 31834-2015 7.2.12 拚毒平均厚度和最薄点厚度按UL1581,2008第260节的规定进行测量。7.2.13 *度计米堤锺采用钢直尺测量相邻两个计米标志间的距离,计算长度误差百分比.所用钢直尺分皮值应不低于1 mm. 7.3 电气性能试瞌7.3.1 导体电阻导体电阻的测量应按GB/T3048.4的规定进行。7.3.2 介电强度介电强度的测量应按GB/T11327.1-1999中7.2的规定在导体/导体、导体/屏蔽以及屏蔽/屏蔽间进行。7.4 传输性能试验7.4.1 传播延时传播延时应使用TDR或TDT方法进行测量。7.4.2 对

28、内延时差对内延时差应使用TDR或TDT方法进行测量。测试时的上升惜时间为35归。7.4.3 对间延时整由对内延时差计算。7.4.4 衰就7.4.4.1 概述衰减应在表10规定的频率上或频带内测量。选用的测量技术应达到士5%的精度。7.4.4.2 试验设备应使用符合规定频率和动态范围的TDR或四端口网络分析仪或发生器/接收器设备,7.4.4.3 枝准将用于测量的同轴电缆连接在网络分析仪的输入/输出端,在整个频率范围内进行(0dB)基准线校准。10 GB/T 31834-2015 7.4.4.4 测量应在被测电缆(CUT)的两端测量。衰减应在指定频率范围内和校准步骤中采用的频率点进行测量。7.4.

29、4.5 试样试样长度应为(10士0.1)m。7.4.5 差分阻抗7.4.5.1 概述均匀电缆线对的差分阻抗定义为活同一方向前向或反向的电压波和电流波之比。对于均句电缆(没有任何结构变化),差分阻扰为在电缆的一端直接测得的电压与电流之比,按式(5)计算.式中zZ.一一差分阻扰,单位为欧姆(0); Z.= I = Vr 一- 1 r 1 r V1一-沿同一方向的电压波,单位为伏特(V); 11一一沿同一方向的电流波,单位为安培(A);Vr一电缆的一端电压值,单位为伏特(V),Ir一-电缆的一端电流值,单位为安培(A)。7.4.5.2 取得差分阻抗数据的方法和设备测量差分阻抗优先选用的方法和设备为T

30、DR。7.4.5.3 要求测试时的上升活时间为35阳,取值区间为20%-80% 7.5 机械性能试脸7.5.1 导体断裂伸长率和抗拉强度导体断裂伸长率和抗拉强度应按GB/T11327.1-1999中5.1规定的方法测量。7.5.2 绝缘断裂伸长率和抗张强度绝缘断裂伸长率和抗张强度应按GB/T2951.11-2008中9.1规定的方法测量。7.5.3 护套断裂伸最率和抗张强度护套断裂伸长率和抗张强度应按GB/T2951.11-2008中9.2规定的方法测量。7.5.4 老化后的妒毒断裂仰长率和抗张强度. ( 5 ) 老化后的护套断裂伸长率和抗张强度应按GB/T2951.11-2008中9.2规定

31、的方法制备护套试样GB/T 31834-2015 并进行试验,应按GB/T2951.12-2008中8.1的规定对试样进行热老化,7.5.5 按套高温压力试验护套高温压力试验应按GB/T2951.31-2008中8.2规定的方法进行。7.5.6 电缆低温弯曲试验电缆低温弯曲试验应按GB/T2951.14-2008中8.2规定的方法进行.7.5.7 锦冲击试瞌热冲击试验应按GB/T2951.31-2008中9.2规定的方法进行。7.6 电缆棕志牢固性电缆标志牢固性应按UL1581: 2008第1690节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7.7 电缆蜡烧性能试验7.7.1 单根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单根电缆火焰垂

32、直蔓延试验应按GB/T18380.12的规定进行。7.7.2 VW斗姆蠕试瞌VW-1燃烧试验应按UL1581 :2008第1080节的规定进行。7.7.3 Ff1蜡烧试验FT1燃烧试验应按UL1581: 2008第1060节的规定进行.7.7.4 CL2燃烧试验CL2燃烧试验应按UL13:2004第25节的规定进行。7.7.5 FT4蜡烧试瞌FT4燃烧试验应按UL1685 :2010的规定进行。7.8 有离物质测试有害物质测试应按SJ/T11365的规定进行。8 幢瞌规则8.1 检验分类检验分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分抽检和全撞。检验项目、检验类别和检验频率见表11012 GB/T 318

33、34-2015 表11检验项目、撞验类别和栓查频率检验类到序号检验项目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出厂试验型式试验1 电缆结构1.1 导体直径5.1.2 7.2.2 抽栓1.2 绝缘颜色5.2.2 7.2.1 抽捡1.3 线对色谱5.4.1 7.2.1 抽检1.4 绝缘平均厚度最小值及最5.2.1 7.2.3 抽检薄点厚度1.5 组芯结构5.5 7.2.7 抽检1.6 复合铝销绕包重叠率5.6 7.2.8 抽捡全部项目1.7 编织密度5.6 7.2.9 抽栓1.8 护套表面质量5.7.2 7.2.10 全检1.9 护套颜色5.7.4 7.2.11 抽检1.10 护毒厚度5.7.3 7.2.12 抽检1.1

34、1 计米误差9. 1.2 7.2.13 抽检1.12 电缆标志牢固性9.1.1 7.6 全检2 机械性能和燃烧性能2.1 导体伸长率和抗拉强度5.1.1 7.5.1 2.2 绝缘抗张强度表4序号27.5.2 2.3 绝缘断裂伸长率表4序号37.5.2 2.4 老化前后护套抗张强度表87.5.3、7.5.42.5 老化捕后护套断裂伸长率表87.5.3、7.5.4全部项目2.6 护套抗热冲击表8序号1.47.5.7 2.7 离祖下压力试验表8序号1.57.5.5 干2.8 电缆低温弯曲位能表8序号1.67.5.6 2.9 电缆燃烧佳能表8序号27.7 2.10 有害物质限量要求表8序号37.8 3

35、 传输性能3.1 衰减表10序号17.4.4 全检3.2 差分阻扰表10序号27.4.5 全检3.3 延时表10序号37.4.1 全检全部项目3.4 对内延时差表10序号47.4.2 全检3.5 对间延时差表10序号57.4.3 全检进行出厂试验的抽检时,应将一天内连续生产的同一型式的电缆组成一个检查批.接GB/T2828.1-2012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采用检查水平I、接收质量限(AQL)1.5.13 GB/T 31834-2015 8.2 型式试验8.2.1 型式试验中燃烧性能和有害物质限量要求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每次至少3个试样。8.2.2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试验za)

36、正式生产后,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中有重大变化时pb) 停产半年及以上,恢复生产时Fc) 出厂试验中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时。8.2.3 型式试验项目出现不合格时,应抽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就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试验,若仍有不合格,则判该型式试验不合格。8.2.4 如果型式试验不合格,制造商应根据不合格原因进行政正处理,在采取可接受的改进措施以前,应停止产品鉴定或验收。在采取改进措施后应重新进行型式试验。9 棕志、包装、运输和腔存9.1 标志9.1.1 识到标志电缆护套的外表面上至少应印有制造商名称、型号规格、温度等级、电压等级、阻燃等级、制造日期等,也可包含其他附加标记,间距应不大于1m.成品

37、电缆标志应符合GB/T6995.1规定。9.1.2 长度标志电缆护套外表面上应印有能永久识别的清晰长度标志,颜色为黑色或用户要求的其他颜色)。长度标志以m为单位,标志间距为1m,长度标志误差应不大于士0.5%。9.1.3 电缆端别标志电缆端别推荐采用A端为红色标志、B端为绿色标志。9.2 包装9.2.1 成盘包装电缆应整齐地绕在电缆盘上交货,电缆盘应符合JB/T8137.1的规定,电缆盘的筒体直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9.2.2 成圈包装可采用成圈包装,将成圈后的电缆再装入包装箱中.9.2.3 包装标志电缆包装箱或盘上应注明以下内容za) 制造厂名及商标sb) 电缆型号、标准编号Fc) 电

38、缆*度:m;d) 毛重:kg,e) 出厂编号pf) 制造日期z年月514 GB/T 31834-2015 g) 防潮标志,h) 对于成盘包装的电缆盘,还应标明表示电缆盘正确旋转方向的箭头。9.3 远输和贮存电缆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za) 保持包装完整,防止电缆受潮、浸j(,b) 防止严重弯曲、挤压变形等机械损伤pc) 电缆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远离火源的地方。10 安装10.1 安镜温度电缆安装温度为一10.C-+40 .C。10.2 安巍时的最小青曲半径电缆安装时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10倍电缆直径。10.3 使用温度电缆使用温度为一25.C-+SO c。15 GB/T 31834一

39、2015附录A资料性附录)推荐的缆芯结构排列推荐的缆芯结构排列见表A.l.表A.l缆革结构排列序号线对数排列结构1 2 2 2 4 4 3 8 2+6 4 12 4十85 16 2+5+9 6 24 4+8+12 16 . EON-zFmH阁。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20 GHz及以下撒字酒馆用高速平行电缆GB/T 31834-2015 国中铃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割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 1/16 印张1.5字数32千字2015年7月第一版2015年7月第一次印刷* 号I155066 1-51459 24.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定价G8/T 31834-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