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29021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B兔的长毛与狗的短毛 C番茄的红色与茄子的紫色 D兔的长毛与黑毛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物的相对性状是指同种或同品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A项正确,兔和狗、番茄和茄子不是同一物种, B、 C项错误,兔的长毛和黑毛不是同一性状,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将大肠杆菌的 DNA分子用 15N标记,然后置于不含 15N的培养基中培养。当 DNA分子复制

2、 n次后,不含 15N的 DNA分子数为 A 2 B 2n C 2n 2 D 2n 2 答案: C 试题分析:亲代的一个 DNA 两条链都含有 15N,置于不含 15N 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 n次后可产生 2n,原来亲代的那个 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分布在子代的两个 DNA分子中,所以不含 15N的 DNA分子数为 2n2 ,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分子的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错误的叙述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C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3、 D基因决定果蝇的性状 答案: C 试题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基因决定果蝇的性状,这是是正确的叙述,错误的叙述是 C项,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是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相关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氨基酸只对应一种密码子 B每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 tRNA C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 D氨基酸由 mRNA密码子决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

4、子, A项错误;每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 tRNA,决定 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61种,转运 20种氨基酸的tRNA也是 61种, B项错误,核糖体是蛋白的装配机器,有游离和附着两种存在形式,并不是都在内质网上, C项错误; mRNA上三联体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在下列细胞结构中可发生碱基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B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D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答案: D 试题

5、分析: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都含有 DNA,复制可发生碱基配对行为,核糖体翻译时 mRNA上密码子和 tRNA上的反密码互补配对,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相关生理过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在豌豆粒中,由于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外来的 DNA片段而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使得豌豆粒不能合成淀粉而变得皱缩。此事实说明了 A基因是生物体性状的载体 B基因能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 C 试题分析: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外来的

6、DNA片段而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分支酶的缺乏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游离蔗糖的含量升高,淀粉能吸水膨胀,而蔗糖不能,使得豌豆粒不能合成淀粉而变得皱缩,此事实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将可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易发生在 A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 B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 C细胞有丝分裂 的间期 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 DNA复制过程中,即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C项正确。

7、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面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 B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从而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C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 D基因重组能产生原来没有的新性状组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因重组包括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带来的基因重组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带来的基因重组,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 A项正确;基因突变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只能产生新基因

8、型, B 项错误,选 B 项;基因重组能带来性状重组,产生新的表现型,但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 C、 D项均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 上依次排列着 A、 B、 C、 D、 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增添、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A 项缺失;B项增添; C项发生缺失和增添, D项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9、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 6个染色体组,用小麦的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6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 6个染色体组,用小麦的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 3个,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某蛋白质分子由 和 共含 176个氨基酸的 2条肽链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参与合成与加工该多肽的膜性细胞器有 4种 B合成该多肽时最多需要 61种 tRNA参与 C该蛋白质分子中一定由 20种氨

10、基酸组成 D合成该多肽的模板 mRNA上一定含有 176个密码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参与蛋白质合成与加工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粗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线粒体提供能量, A项错误,密码子 64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种, 3个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 20种氨基酸对应的转运 RNA也只有 61种,当然合成该多肽链时最多需要 61种 tRNA参与, B项正确;该蛋白质分子中不一定由 20种氨基酸组成, C项错误;合成该多肽的模板 mRNA上至少含有 176个密码子,还有终止密码,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

11、力。 下列有关细胞 核基因控制的生物遗传性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一个隐性基因的个体可能表现隐性性状 B具有隐性性状个体的显性亲本通常是杂合子 C具有显性性状个体的显性亲本一定是纯合子 D亲本的显性性状在子代中不一定表现出来 答案: C 试题分析:具有一个隐性基因的个体可能表现隐性性状,如单倍体的基因型 a表现为隐性性状, A项正确;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基因型为 aa,雌雄配子的基因型都是 a,故显性亲本通常是杂合子; B项正确;具有显性性状个体的显性亲本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 C项不正确,选 C项;亲本是显性性状( Aa)在子代中不一定表现出来,如子代若基因型是 aa,则表现隐性性

12、状。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是 A边解旋边复制 B先解旋后复制 C先复制后解旋 D不需要解旋 答案: A 试题分析: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分子的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在 DNA分子的一条链中,( A T) /( G C) 0.4,则在其互补链、整个 DNA分子中,这一比值分别是 A 0.4和 0.4 B 0.6和 1 C 2.5和 1 D 0.4和 1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双链 DNA分子中不

13、等于 1的碱基比,其两条互补链同样碱基比值相同,且和整个 DNA分子中该比值也相同。即在双链 DNA中( A T) /( GC)不等于 1,则一条链( A+T) /( G+C) =0.4,则另一条互补链和整个 DNA分子该比值都等于 0.4,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 中的遗传学问题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检验杂种 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

14、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 B 试题分析:鉴定动物的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用测交,而植物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用定义法进行杂交,也可根据性状分离比法进行自交来判断,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玉米中种子的颜色由 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且当显性基因 A、 B、C同时存在时为有色种子,否则是无色的。现有一个有色种子的植株分别与三个无色种子的植株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亲本 子一代 (F1) 甲 有色种子植株 aabbCC 50%的有色种

15、子 乙 有色种子植株 aabbcc 25%的有色种子 丙 有色种子植株 AAbbcc 50%的有色种子 A.该有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 AaBBCc B.甲组 F1中有色种子的基因型全为 AaBbCc C.乙组 F1中无色种子的基因型共有 4种 D.丙组 F1中有色种子自交,后代中有色种子占 27/64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有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 AaBBCc, AaBBCcaabbCC 子一代表现型为 A_B_C_1/211=1/2, AaBBCcaabbcc 子一代表现型为 A_B_C_占有 1/211/2=1/4, AaBBCcAAbbcc 子一代表现型为 A_B_C_占有11

16、1/2=1/2。 考点:本题考查自 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一株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其子代黄圆占 3/8,黄皱占3/8,绿圆占 1/8,绿皱占 1/8,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A YyRR YYRr B YyRr YyRr C YYRR yyrr D YyRr Yyrr 答案: D 试题分析:运用填空法进行推理,黄色圆粒的基因型可写成 Y_R_,黄色皱粒的基因型可写成 Y_rr,子代黄圆 Y_R_3/8、黄皱 Y_rr3/8、绿圆 yyR_1/8、绿皱yyrr1/8,从隐性性状出发,根据亲子代之间的遗传关系填空,则亲本的基

17、因型为 YyRr,Yyrr.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图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该细胞中 1与 2; 3与 4是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中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 1与 2, 3与 4 D该细胞中,如果 1是 Y染色体,则 2也是 Y染色体, 3与 4是常染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看染色体形态没有同源染色体,可确认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 A项错误;该细胞中 1与 2

18、; 3与 4是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 ,不是同源染色体 ,B项错误 ; 该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 ,C项错误 ; 该细胞中,如果 1是 Y染色体,则 2也是 Y染色体, 3与 4是常染色体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 演绎法和类比推理 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

19、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 假说 演绎法 假说 演绎法 类比推理 B 假说 演绎法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 C 假说 演绎法 类比推理 假说 演绎法 D 类比推理 假说 演绎法 类比推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是假说一演绎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 体上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进行的果蝇杂交实验是假说一演绎法,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如果 6与有病女性结婚,则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A 5/6 B 1/3 C 1/8 D 1/6 答案: B 试题分析:无中

20、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正女病非伴性,该家族遗传系谱图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5号为基因型为 aa, 3号和 4号基因型为 Aa, 6号的基因型为 AA或 Aa各占 1/3或 2/3,与有病女性结婚,有病女性的基因型为aa,生育患病孩子的可能性为 2/31/2=1/3,则生育正常孩子的可能性为 2/3,所以生育正常男孩的可能性为 2/31/2=1/3,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 4个卵细胞 B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一般能形成 4种精子细胞 C

21、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D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比原始的生殖细胞中的染 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一个卵细胞三个极体, A 项错误;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一般能形成 2种 4个精子, B项错误;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C项错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发现的经典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是格里菲思肺

22、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个推论; 艾弗里实验的创新在于从 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 DNA、蛋白质等物质分别与 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使用噬菌体和同位素标记法;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论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它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仅 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使用噬菌体和同位素标记法这是正确的,不正确的选 D

23、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的经典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 猴、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依次是 A 4、 4、 5 B 5、 4、 4 C 8、 4、 4 D 4、 4、 4 答案: B 试题分析:猴体内既有 DNA,又有 RNA,而噬菌体只有 DNA、烟草花叶病毒中只有 RNA,碱基 AGC三种 DNA与 RNA共有,碱基 T, DNA特有,碱基 U,RNA特有,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的分子基础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图为 DNA分子结构

24、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的描述是 A 和 相间排列,构成了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 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DNA聚合酶用于 的形成 D 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磷酸和脱氧核糖相间排列,构成了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A项错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是下一个磷酸基团,而不是 B项错, DNA聚合酶用于形成3、 5磷酸二酯键, C项错; D项正确 . 考点:本题考查 DNA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 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 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

25、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C碱基对构成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答案: C 试题分析: 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 的长链组成的 ,A项正确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排列在双螺旋的内侧 ,D项正确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构成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项正确 ,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综合题 10分 )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

26、基因 (D、 d)控制,其中雄牛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牛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牛和无角雌牛杂交, F1 中雄牛全为有角,雌牛全为无角;F1中的雌雄牛自由交配, F2的雄牛中有角 无角 3 1,雌牛中有角 无角1 3。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填 “常 ”或 “X”)染色体上;这对相对性状中_(填 “有角 ”或 “无角 ”)为显性性状。 (2)F2 中有角雄牛的基因型为 _,有角雌牛的基因型为 _。 (3)若用 F2中的无角雄牛和无角雌牛自由交配,则 F3中有角牛的概率为 _。 (4)若带有 D基因的雌配子不能存活,则 F2中雄牛的

27、有角 无角 _。 答案: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 (1)常( 1分) 有角( 1分) (2)DD、 Dd DD (3)1/6 (4)1 1 试题分析: (1)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在 X染色体上,雄牛没有杂合子了,且多对纯合有角雄牛和无角雌牛杂交,基因型应为XDYXbXb或 XbYXBXB, F1雌雄牛的性状表现与题干不符,故位于常染色体上,依据题意这对相对性状中有角为显性性状,即雄牛的基因型是 DD、 Dd表现为有角, dd表现为无角,雌牛的基因型是 DD表现为有角, Dd、 dd表现为无角。 ( 2) F2中有角雄牛的基因型为 DD、 Dd,有角雌牛的基因型为 DD (

28、3)若用 F2中的无角雄牛 dd和无角雌牛 2/3Dd、 1/3dd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为Dd1/3、 dd2/3,则 F3中有角牛的概率为 1/31/2=1/6。 (4)若带有 D基因的雌配子不能存活, F1雄配子正常 D:d=1:1而 F1雌配子只有 d,则 F2中雄牛的有角 无角 1:1。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0 分 )如图是甲病 (用 A、 a 表示 )和乙病 (用 B、 b 表示 )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其中一种为 伴性遗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 遗传病,乙病是 _遗传病

29、。 (2)5号的基因型是 _, 8号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_,若 9号携带乙病致病基因,那么此基因最终来自 _号。 (3)若 7号与 9号个体结婚,生育的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_,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_。 (4)若医学检验发现, 7号关于甲病的致病基因处于杂合状态,且含有该隐性基因的精子会有 1/3死亡,无法参与受精作用,存活的精子均正常,则 7号与 9号个体结婚,生育的子女正常的概率为 _。 答案: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 ) (1) 常染色体隐性 伴 X染色体隐性 (2) AaXBXb( 2分) 0 2 (3) 1/3 5/12 (4) 9/20(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个体 5、 6、

30、9的性状表现,双亲正常生有患甲病的女儿,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其中一对为伴性遗传,判断乙病是伴性遗传病,根据 2父病 5女正排除伴 X染色体显性,得出乙病是伴 X染色体隐性的结论。 ( 2)由 9号甲病患者的基因型为 aa,父亲 5号表现正常推知其基因型是 Aa,由 2号为乙 病患者,基因型为 XbY, 5号正常推知其基因型为 XBXb,所以 5号的基因型为 AaXBXb, 4号乙病患者,基因型是 XbXb,8号的基因型是 aaXBXb,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0,若 9号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直接来自 5号,最终来自 2号。 ( 3) 7号是 1/3AA或者是 2/3Aa, 9号个体的基因

31、型是 aa,所以生育子女甲病的概率为 1/22/3=1/3,甲正概率 2/3; 7号乙病的基因型是 XbY,9号码 1/2XBXB、1/2XBXb,所以生育子女患乙病概率为 1/21/2=1/4,乙正的概率为 3/4,所以只患一种病概率 =只患甲病的 概率 +只患乙病概率 =1/33/4+2/31/4=5/12,故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5/12。 (4)7号关于甲病的致病基因处于杂合状态基因型为 Aa,且含有该隐性基因的精子会有 1/3死亡,无法参与受精作用,存活的精子均正常, 7号产生 A精子的概率为 1/2,全存活,产生 a精子的概率为 1/2,存活的占 1/22/3=2/6、致死的占1/2

32、1/3=1/6,故在所有成活的精子中 A的概率为( 1/2) /( 1/2+2/6) =3/5,a概率为( 2/6) /( 1/2+2/6) =2/5,则 7号与 9号个体结婚,生育的子女甲病正常的概率为 3/5,甲病的概率 2/5,参照( 3)子女乙病正常的概率 3/4,综合得出 7号与 9号个体结婚,生育的子女正常的概率为 3/53/4=9/20。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10分 )如图为人体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

33、中 表示的过程称为 _ _,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 (2) 表示的物质是 _ _。根据搬运的物质种类划分, 共有 种。构成 的化学物质有 。 (3)图中天冬氨酸的密码子是 _,胰岛素基因中决定“ ”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 _。 (4)已知胰岛素由两条多肽链共 51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 的碱基数远大于 153,主要原因是 _。一个 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_。 答案:分,每空 1分 ) (1) 转录 细胞核 RNA聚合酶 (2) mRNA 20 蛋白质、 RNA (3) GAC CCACTGACC (4) mRNA上存在终止密码子等不翻译的序列 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同种蛋

34、白质 (答案:合理即可 ) 试题分析: (1)图中 表示的过程是以胰岛素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胰岛素的mRNA,称为转录,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RNA聚合酶。 (2) 表示的物质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mRNA。 是转运 RNA,根据搬运的物质种类划分, 共有 61种。 是核糖体,构成 的化学物质有蛋白质和核糖体 RNA。 (3)图中天冬氨酸的密码子是 GAC,决 定 “ ”的直接模板mRNA的碱基序列为 GGUGACUGG ,故胰岛素基因中决定“ ”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 CCACTGACC (4) 已知胰岛素由两条多肽链共 51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 的碱基数远大于

35、153,主要原因是 mRNA上存在终止密码子等不翻译的序列。一个 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分 )甲图表示某高等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 色体及 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 A处于 期,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 B处于 期,此细胞的名称是 ; 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 。 (2)甲图中 B细胞对应乙图中的区间是 _,乙图中 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

36、区间是 和 9 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0条,则一个细胞在 6 7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条。 答案:分,每空 1分 ) (1) 有丝分裂后(期) 4 减数 第一次分裂后(期) 初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2) 3 4 受精作用 (3) 1 6 4 8 (4) 20 试题分析:( 1)甲图中 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两条染色体是后期,看染色体形态,每一极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4条染色体,所以细胞中有 4个染色体组,每一个染色体组 2条染色体; B图看染色体行为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看细胞质不均等分

37、裂,细胞膜偏向一极向内凹陷,此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 C图看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每一极没有同源染色体可知 C图为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看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细胞为次级卵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所以 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 2)乙图 0 8减数分裂, 8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 8 13有丝分裂,甲图中的B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乙图 3 4,乙图中 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受精作用。 (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以及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即是 1 6和 9 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应是减数第一

38、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期,即是 4 8。 (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0条,则一个细胞在 6 7时期即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 20条。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细胞的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 10分)某科研小组对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前后的某种雌雄异株植物(性染色体为 XY型)进行研究,发现了一性状与野生植株有明显差异的突变雄株。在事故前,这种突变类型的植株并不存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若研究发现该突变性状 是可遗传变异,但不知

39、是由染色体畸变造成,还是基因突变造成的,研究小组可以采取的最为简便的方法是将该雄性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根尖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比较 。 ( 2)若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突变性状是基因突变产生的,由一对等位基因(相关基因用 A、 a表示)控制, 则基因 A与 a的本质区别是 。若要进一步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基本思路是:选择 与多株 杂交,然后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个体数量(数量足够多),并计算 Q和 P值(如下表所示)。 野生性状 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 /(野生性 状 +突变性状) 雄株 M1 M2 Q 雌株 N1 N2 P ( 3)结果预测与结论 如果

40、Q和 P值分别为 1、 0,则突变基因位于 Y染色体上。 如果 Q和 P值分别为 0、 1,则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 如果 Q和 P值分别为 0、 0,则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 如果 Q和 P值分别为 1/2、 1/2,则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 答案:( 10分,每空 1分) ( 1)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 2)碱基对序列不同 突变雄株 野生雌株 ( 3) X 显(性) X 隐(性) 常 显(性) 试题分析:( 1)判断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变异可利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检出的特点,将该雄性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根尖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

41、的细胞,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如果发生变化染色体畸变,否则基因突变。 ( 2)一对等基因 A与 a的本质区别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即碱基对的序列不同。若要进一步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基本思路是:选择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性状雌株杂交,然后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个体数量(数量足够多),可逆向推理,顺向答题。 假设如果该突变基因在 Y染色体上,则亲本 XAY、 XX则子代所有雄株表现突变性状,雌株都表野生性状;如果 X 染色体上显性,亲本基因型为 XBY、 XbXb,则子代 XbY、 XBXb雄株都表现为野生性状,雌株都表现为突变性状即 Q=0、P=1;如果 X染色体上隐性,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 XAY、野生性状雌株的基因型为 XBXB,则子代基因型为 XBY、 XBXb,子代所有雌雄株均表现为野生性状即Q=0、 P=0;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突变性状雄株基因型 Aa,野生性状雌株基因型 aa,子代无论雌雄都是 Aa和 aa突变性状个体都占 1/2即Q=1/2、 P=1/2。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的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