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B “地沟油 ”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C “绿色化学 ”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进行环境治理 D生石灰、铁粉、硅胶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从海水中得到食盐,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只需蒸发溶剂即可,错误; B、 “地沟油 ”的成分也是油脂,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正确; C、 “绿色化学 ”的核心是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污染,不是治理,错误; D、铁粉常作抗氧化剂,不是干燥剂,错误,答案:选 B。
2、考点:考查物质变化、用途的判断,绿色化学的判断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 0.1 mol NaHSO4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总数为 0.3 NA B 22.4L NH3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4NA C 1mol单质钠在常温下或点燃条件下与 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都为 NA D常温条件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HCl溶液和 NaOH溶液混合,溶液 pH=7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 0.1 mol NaHSO4晶体中阳离子是 0.1mol钠离子,阴离子是0.1mol硫酸氢根离子,所以离子总数为 0.2 NA,错误; B、未指明标准状况,所以 22.4L氨气的物质
3、的量不一定是 1mol,则原子总数不一定是 4NA,错误;C、 1mol单质钠在常温下或点燃条件下与 O2完全反应,则 Na对应的产物中化合价均是 +1价,所以转移的电子数都为 NA,正确; D、 HCl与 NaOH的体积未知,则反应后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的关系,酸碱混合的判断 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NaOH溶液和 AlCl3溶液相互滴加的现象不同 B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溴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 Br2的氧化性强于 I2 C氧化铁和氧化亚铁都是碱性氧化物,和硝酸反应都只生成盐和水 D NH4Cl和 HCl溶于水后滴加石蕊都变红色,说明
4、溶液中 c(H+) c(OH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NaOH溶液滴入 AlCl3溶液中,则开始有沉淀,后沉淀溶解;AlCl3溶液滴入 NaOH溶液中,则开始无沉淀,后产生沉淀,且不溶解,相互滴加的现象不同,正确; B、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溴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有碘单质被置换出,说明 Br2的氧化性强于 I2,正确; C、氧化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水,而氧化亚铁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有NO气体生成,错误; D、酸使石蕊变红色,说明 NH4Cl和 HCl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说明溶液中 c(H+) c(OH ),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与量有关反应的判断,
5、物质氧化性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Na2O2溶于水产生 O2: Na2O2 H2O=2Na 2OH O2 B向 NaHSO4溶液中滴加 Ba(OH)2溶液至中性 : H SO Ba2 OHBaSO4 H2O C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 Cu Fe3 =Cu2 Fe2 D用烧碱溶液吸收氯气: Cl2+2OH-=Cl-+ClO-+H2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离子方程式中, O元素不守恒,错误; B、向 NaHSO4溶液中滴加 Ba(OH)2溶液至中性时,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离子方程式为 2H SO Ba2 2OH
6、BaSO4 2H2O,错误; C、电荷不守恒,错误; D、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水,符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 甲、乙、丙、 X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 4种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图。 其中甲和 X不可能是 A甲为 Fe, X为 Cl2 B甲为 SO2, X为 NaOH溶液 C甲为 C, X为 O2 D甲为 AlCl3溶液, X为 NaOH溶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若甲是 Fe, X是氯气,则乙只能是氯化铁,而氯化铁不再与氯气反应,所以此图不通,错误; B、甲是二氧化硫, X是氢氧化钠溶液,则乙是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与
7、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二氧化硫反应又生成亚硫酸氢钠,正确; C、甲是 C, X是氧气,则乙是 CO,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 C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 CO,正确; D、甲为 AlCl3溶液,X为 NaOH溶液,则乙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所以丙是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氯化铝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判断 有 Al、 CuO、 Fe2O3组成的混合物共 10.0 g,放入 500 mL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混合物完 全溶解,当再加入 250 mL 2.0 mol/L的 NaOH溶液时,得到的沉淀最多。上述盐酸溶液的浓
8、度为 A 0.5 mol/L B 1.0 mol/L C 2.0 mol/L D 3.0 mol/L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再加入 250 mL 2.0 mol/L的 NaOH溶液时,得到的沉淀最多,此时 Al元素也是以氢氧化铝的形式存在,则得到的溶液只是氯化钠溶液,根据元素守恒,则 n(Na+)=n(Cl-)=0.25L2.0 mol/L=0.5mol,所以 HCl的物质的量也是0.5mol,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0.5L=1.0mol/L,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物料守恒在计算中的应用 实验题 仅用下表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器材 实验
9、药品 实验目的 A 托盘天平(带砝码)、 100mL容量瓶、量筒、烧杯、药匙、玻玻棒 NaCl固体、蒸馏水 配制 1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溶液 B 大试管、长颈漏斗、有孔塑料板、导管及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火柴 稀盐酸、块状石灰石 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C 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锥形瓶 己知浓度的 NaOH溶液、待测盐酸、蒸馏水、白纸 测定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D 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大试管、集气瓶、导管及橡皮塞 氯化铵 制取并收集氨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缺少胶头滴管,在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无法定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10、B、稀盐酸和石灰石在大试管中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大试管内放有有孔塑料板,上面放块状石灰石,长颈漏斗内放稀盐酸,用集气瓶收集,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正确; C、缺少滴定使用的指示剂,无法判断滴定终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D、氯化铵的受热分解产生氯化氢和氨气,而二者又会结合为氯化铵,最终得不到氨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填空题 ( 12分) A、 B、 C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A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ns2np2, 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E是第四周期元素,其中 D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在同周期中最多。 E 原子最外层只有 1
11、 个电子,其余各层均排满。请用对应的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 1) A、 B、 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 大的顺序为 。 ( 2)分子 (AB)2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 180,并有对称性,每个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满足八电子,其结构式为 , 1mol该分子中含有 键的物质的量为 。 ( 3)基态 D 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DO2Cl2熔点: 96.5 ,沸点: 117 ,则固态 DO2Cl2属于 晶体。 ( 4) E的氢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其化学式是 。 答案:( 12分,每空 2分) ( 1) C O N ( 2) NC CN 4mol ( 3) 3d54s1 分子 ( 4) CuH 试
12、题分析:因为 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 C是 O元素; A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 ns2np2,则 A是第四主族元素,因为 A的原子序数小于 O元素,则 A只能是 C元素,所以 B是 N元素。 D、 E是第四周期元素,其中 D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在同周期中最多,第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单质排布为3d54s1,所以 D是 Cr元素; E原子最外层只有 1个电子,其余各层均排满,则 E的四层电子数分别是 2、 8、 18、 1,所以 E是 Cu元素。 ( 1) C、 N、 O是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 N原子的 2p是 3个电子,为半充满的稳定状态,所以 N的第一电
13、离能大于 O,所以第一电离能从 小到大排列为 C” “=” 或 “25/21,反应逆向进行,则 (正 ) (逆 ); ( 3) CO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CH3OH,根据所给物质的燃烧 热,则该反应的热效应是 CO的燃烧热 +H2燃烧热的 2倍 -甲醇燃烧热=283 kJ mol-1+2286 kJ mol-1-726 kJ mol-1=129kJ/mol,所以 CO、 H2合成液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 + 2H2(g) CH3OH(l) H = 129 kJ mol-1; ( 4)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甲醇产率增大,同时反应速率加快; ( 5)根据电池
14、的装置图,则负极是辛烷发生氧化反应,结合正极产生的 O2-,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电极反应式为 C8H18 50e +25O2 8CO2 + 9H2O; ( 6)当电路中通过 1.929105C的电量时,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929105C/1.6021019 C/NA=2mol,电解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Cl+2H2O2NaOH+H2+Cl2,每转移 2mol电子生成 2molNaOH,所以生成 NaOH的质量是 2mol40g/mol=80g; ( 7)从 CO2转化成有机物的反应物与反应条件上判断, a是最节能的,因为反应不需加热和催化剂,且另一种反应物是水,与甲烷、氢气相比,比较廉
15、价,所以 a最节能; c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转化为有机 物,所以原子利用率是 100%。 考点:考查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判断,盖斯定律的应用,电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16分) 二氧化氯( 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熔点为 59 ,沸点为 11.0 ,易溶于水。工业上用稍潮湿的 KClO3和草酸( H2C2O4)在 60 时反应制得。某学生拟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取并收集 ClO2。 ( 1) A 中反应产物有 K2CO3、 ClO2和 CO2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 A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除酒精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 B也必
16、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应该是 (选填 “冰水浴 ”或 “热水浴 ”)装置。 ( 3)反应后在装置 C中可得 NaClO2溶液。已知 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 时析出晶体是 NaClO2 3H2O,在温度高于 38 时析出晶体是 NaClO2。根据下图所示的 NaClO2的溶解度曲线, 请补充从 NaClO2溶液中制得 NaClO2的操作步骤: ; ; 洗涤; 干燥。 ( 4) 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 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 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 1:准确量取 ClO2溶液 10.00 mL,稀释成 100.00 mL试样;量取 V1 m
17、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 2:调节试样的 pH2.0,加入足量的 KI晶体,静置片刻; 步骤 3:加入淀粉指示剂,用 c mol 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 V2 mL。(已知 2 Na2S2O3 + I2 Na2S4O6 + 2NaI) 滴定过程中,至少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的原因是 。 原 ClO2溶液的浓度为 g / L(用步骤中的字母代数式表示)。 答案:( 16分) ( 1) 2KClO3 + H2C2O4 K2CO3 + CO2+ 2ClO2+ H2O( 3分) ( 2)温度计( 2分) 冰水浴( 2分) ( 3) 蒸发浓缩结晶( 2分) 趁热过滤(
18、 2分) ( 4) 减少实验误差( 2分) 135cV2/ V1( 3分)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氯酸钾与草酸在 60 时反应生成碳酸钾、二氧化碳、二氧化氯、水,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 H2C2O4 K2CO3 + CO2+ 2ClO2+ H2O; ( 2) A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所以 A中应添加的玻璃仪器是温度计;因为制取 ClO2的熔沸点较低,所以应在较低温度下收集,所以 B应选择冰水浴; ( 3)从溶液中得到晶体需要蒸发浓缩溶液,再过滤,因为温度高于 38 时析出晶体是 NaClO2,温度太高,溶解度增大,所以应趁热过滤,再洗涤、干燥; ( 4) 滴定过程中,至少须进行两
19、次平行测定的原因是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ClO2被还原为氯离子, I-被氧化为碘单质,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 2ClO2 5I2,再根据 Na2S2O3与碘单质的关系,则 2ClO2 5I2 10 Na2S2O3,所以消耗 Na2S2O3溶液 V2 mL时, V2mLClO2溶液中 ClO2的物质的量是 c mol L1 V 210-3L/5,则质量是 c mol L1 V 210-3L/567.5g/mol=67.5cV210-3/5g,则原溶液中 ClO2浓度为 67.5cV210-3/5g10/(V110-3L)=135cV2/V1g/L。 考点: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基本操作的判断,实验结果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