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29074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11 月)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 A、 B、 C表示生物大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和 Y所代表的元素依次为 N 和 N、 P B. 为脱水缩合过程,有水的生成 C.分子 a有 8种,分子 b有 20种 D.同一个人的肝与骨骼肌细胞中 A不同 B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细胞结构 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推知 是染色体或染色质,该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 DNA构成;由结构 的功能可知其为糖蛋白,糖蛋白由蛋白质和多糖构成;综上分析可知 A为 DNA, B为蛋白质, C为多糖,由此推知 X为氮元素和磷元素, Y为氮元素; A错误。蛋

2、白质是氨基酸脱水缩合的产物; B正确。 A为 DNA,其组成单位为 4种脱氧核苷酸; B是蛋白质,其组成单位是 20中氨基酸; C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人的肝与骨骼肌细胞中 A相同 B不相同;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组成单体及细胞分化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及理解能力。 下列有关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调节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A图 1曲线 b点,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 B图 2曲线甲可表示下丘脑破坏后的小鼠随环境温 度变化的耗氧量 C图 3 c点、 d点分别表示顶端优势时顶芽、侧芽生长素浓度 D图 4 oa段表明 HIV侵入人体后大量增殖;

3、ab段表示大量 HIV被人体免疫系统杀死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 1曲线 b点,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升高; A错误。图 2曲线乙可表示下丘脑破坏后的小鼠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耗氧量; B错误。顶端优势时,顶芽生长素浓度为低浓度,侧芽生长素浓度为高浓度,图 3 c点、 d点对应的浓度属于低浓度; 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 点及图示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是通过体液定向

4、传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B维持内环境中 Na+、 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激素是通过体液传输到全身各处,但只能作用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A错误。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 C错误。突触小泡位于突触前膜内及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及理解应用能力。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和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引

5、起兴奋后就被相应的酶分解 B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C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D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答案: C 试题分析: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在脑干; 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下面为高等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癌变的细胞不能正常凋亡有可能与 过程受阻有关 C在凋亡细胞被清除的过程中,吞噬细胞的溶酶体有重要作用 D如上图中细胞的凋亡过程发生在某一动物体内 ,则说明该动物个体已经衰老 答案: D 试题分析:凋亡因子属于信

6、息分子,其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凋亡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信息传递的 功能; A正确。癌变细胞是不死性的细胞, 过程受阻细胞不能凋亡,成为不死性的细胞; B正确。凋亡的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后,被溶酶体的酶分解; C正确。多细胞生物,单个细胞的衰老不能说明个体的衰老;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下列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扩散速度最慢与最快的依次是叶绿素 b和胡萝卜素 B用显微镜观察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时期 C “观察

7、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成绿色区分布在细胞质,红色区分布在细胞核 D发芽的种子研磨液加入斐林试剂后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是因为含有还原性糖 答案: A 试题分析:色素分离的结果是在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由远及近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依据色素分离的原理结合实验结果可知扩散速度最慢与最快的依次是叶绿素 b和胡萝卜素; A正确。根尖成熟区的细胞不能分裂,因此用显微镜观察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不到有丝分裂的各时期图; B错误。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因此 “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成绿色区分布在细胞核,红

8、色区分布在细胞质; C错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需要水浴加热;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观察植物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还原糖的鉴定实验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独立完成 “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综合题 ( 12分)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 的联系。COP 、 COP 是被膜小泡 ,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酶体直接来源于 。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 ,溶酶体还能够

9、分解 ,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囊泡在细胞中穿梭,繁忙的运输着 “货物 ”,起交通枢纽作用的是 。 (2)COP 被膜小泡负责从甲 向乙运输 “货物 ”。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 ,则图中的 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3)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 ,与靶细胞膜上 结合 ,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 的功 能。 (4)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含有 _,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具有 的特点。 答案: (1)高尔基体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2分) 高尔基体 (2)内质网 COP (3)受体 进行细

10、胞间信息交流 (或 “细胞识别 ”“传递信息 ”)( 2分) ( 4)脂质 (或 “磷脂 ”、 “脂类物质 ”) 一定的流动性( 2分) 试题分析:( 1)由图示可知溶酶体直接来自高尔基体。溶酶体还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由图中信息可知囊泡在细胞中穿梭,繁忙的运输着 “货物 ”,起交通枢纽作用的是高尔基体。( 2)由图示箭头方向可知 COP 被膜小泡负责从甲 内质网 向乙运输 “货物 ”, 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 ,则图中的 COP 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3)分泌细胞分泌的蛋白质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4

11、)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依据的是相似相容原理,由此可知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分泌蛋白分泌 出细胞的过程依据膜的流动性。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及图示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 14分)如图甲表示甜樱桃植物细胞内 A、 B两种细胞器进行的代谢过程模式。为研究淹水时 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 KNO3 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当 B

12、进行正常生理 活动时,其内部 ADP的移动方向是由 。 (2)甲图中 物质在 A中的作用是 。 (3)乙图中淹水 2d时,根细胞呼吸产生的 C02的场所是 ,分析乙图中 A、 B、 C 三点,可知: 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 H最少,此时根细胞内存在甲图 途径(填写标号)。 (4)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 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 作用,其中 mmol L-1 的 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5)淹水缺氧造成地上部分叶色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是由于根的 受到影响,导致产生的 减少,因而影响 等元素的吸收。 (6)根系缺氧会导致 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实验过程中若改用 CO2作为检测有氧

13、呼吸速率的指标,则实验结果 ,原因是 。 答案:( 1)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 2分)( 2)与氢结合生成水 ( 3)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2分) C ( 4)减慢 30 ( 5)呼吸 ATP N Mg等 ( 6)不能,因为无氧呼吸可能会产生 CO2 试题分析:( 1) A是线粒体、 B是叶绿体。叶绿体中 ADP由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 (2) 氧气,氧气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氢结合生成水。(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 H最少,因为此时有氧呼吸比较弱,细

14、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此时根细胞内存在甲图 途径。( 4)由图乙可知淹水时 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减慢作用。 30mmol L-1 的 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 5)根呼吸受影响导致产生的 ATP减少,进而影响 N Mg等的吸收,进而影响叶色。( 6)因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实验过程中不能改用 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及看图分析能力。 ( 10分)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如下图。图 A中曲线 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图 B 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15、;图 C 表示上述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变化。分析回答 (1)图 A中,曲线 a表示 ,曲线 b表示 _。 a曲线距离减小的原因是_。 (2)从 _分钟后,细胞分裂进入后期,相当于 B图曲线 段 , 该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时 有 条。 (3)图 C中 - 发生在图 B的 阶段,图 C中 - 发生在有丝分裂的 期。 和 的相同点是 ; 和 不同点是 。 答案:( 1)着丝点与相应一极中心粒之间的距离 分别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着丝点之间的距离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 2) 10 4n (3) 前期 两者是同一种物质 两者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试题分析:( 1) “图 A中曲线 a表示染色体

16、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 ”,结合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可推知曲线 a表示着丝点与相应一极中心粒之间的平均,曲线 b表示分裂后期 染色体之间的距离。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使得染色体与细胞一极的距离减小。( 2)图 A可知 10分钟后细胞分裂进入后期,相当于 B图中的 段。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依据图示知为 4n。( 3)图 C中 - 为 DNA复制时期,对应图 B的 ,图 C中 - 染色质变成染色体,该变化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 是染色质、 是染色体,两者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

17、识与观点及图示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 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 12分)回答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图 1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调节的甲、乙、丙 3种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甲的靶腺若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 _ 激素到达垂体,进而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 (2)图 1中乙酰胆碱经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 ,进入 ,随后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导致细胞膜电位转变为 ,骨骼肌细胞发生兴奋而收缩。 (3)图 2的 D若为葡萄糖,当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可直接通过图 2的 (途径 )使血糖恢复正

18、常,也可通过图 1的丙方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 A处传递时,信号的转变形式是 。 (4)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能通过图 1的丙方式调节平衡,其反射弧是 。 (5)如果头部受伤导致图 1的乙方式调节失控,人体出现多尿现象,则与此有关的是 _激素;感冒发热患者在服药后大量出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 。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 2)突触间隙 外负内正 ( 3)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 4)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甲状腺 ( 5)抗利尿 上升 试题分析:(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

19、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时膜内外电位是外负内正。( 3)当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因此对应图示的 ,A处为突触结构,突触部位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4)结合图示及体温调节知识,可知在寒冷的环境中,参与体温调节的反射弧是: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甲状腺。( 5)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 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大量出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及图示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

20、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 12分)如图甲是 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 银环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 1)图甲中物质 A由 产生,可以促进 增殖分化为 ;物质 B的组成单位是 。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有 (填序号 )。 ( 2)人被毒蛇 咬伤后,产生恐惧感的部位是 ,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 。 ( 3)图乙中,当神经冲动刺激突触前膜内的 ,就会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和 银环蛇毒在突触间隙的 里,经过扩散到突触后膜。 ( 4)人被 银环蛇咬伤后,蛇毒影响细

21、胞间正常兴奋传递的原因是 。 (5) 银环蛇毒改为埃博拉病毒 ,进入人体后,除了图甲所示的细胞参与免疫,还有 细胞。 答案:( 1) 或 T细胞 记忆 B细胞 氨基酸 ( 2)大脑皮层 神经和体液调节 ( 3)突触小泡 组织液 ( 4) a-银环 蛇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 ( 5)效应 T细胞 试题分析:( 1)物质 A是淋巴因子,由 T细胞( )产生。 是 B细胞、 是记忆 B细胞、 浆细胞。物质 B是抗体,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是 B细胞( )、 T细胞( )、记忆 B细胞( )。( 2)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的。由题( 2)可知其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 3)经冲动刺激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使得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4) a-银环蛇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 ,从而影响细胞间正常兴奋的传递。( 5)埃博拉病毒进入人体后,在进入细胞之前依据体液免疫消除,进入细胞后还要细胞免疫参战。细胞免疫主要依靠效应 T细胞作战。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知识,意在考查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及识图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