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中10月阶段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29088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中10月阶段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5届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中10月阶段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5届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中10月阶段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5届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中10月阶段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5届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中10月阶段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中 10月阶段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 1所示; 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 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 2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共同进化 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存在竞争关系 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 D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地理隔离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图示知, 60 年内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相互影响,发生了共同进化

2、,A正确。引进平底金苏雨树会与当地植物竞争, B正确。据图 1所示,引进平底金苏雨树之前,就存在短喙臭虫,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突变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 C正确。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在同一自然区域内,没有地理隔离,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及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 的能力。 蚕豆根尖细胞(未被标记)在含 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的两条

3、单体都不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 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后,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但只有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单链含有标记。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但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标记,另一条不含。故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放射性标记,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单体与 DNA分子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下图表示一个 DNA分子的片段,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代表的物质中贮存了遗传

4、信息 B不同生物的 DNA分子中 的种类相同 C转录时该片段的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链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位点在 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 代表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A错误。不同生物的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都是四种, B正确。转录时是以 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的, C错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位点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为核苷酸内的化学键,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 DNA分子结构功能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 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 32

5、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标记的细菌; 用 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若子代噬菌体未释放,则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A沉淀、上清液、沉淀 B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C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 32p标记噬菌体的 DNA,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部分子代噬菌体的核酸中,即沉淀的细菌中。 35S标记细菌中所有含 S部位,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的细菌体内。 15N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部分子代噬菌体的核酸(未释放)和留在细菌外的蛋

6、白质外壳中。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在艾弗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 DNA酶处理从 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并与 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 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补充 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B与 “以 S型菌的 DNA与 R型菌混合培养 ”的实验形成对照 C证明 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 S型活细菌的 DNA D可以直接证明 S型菌 DNA不是促进 R型菌转化为 S型菌的因素 - 答案: B 试题分析:艾弗里设置 “用 DNA酶处理从 S

7、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并与 R型菌混合培养 ”,这一步骤的作用是与 “S型茵中完整的 DNA与 R型菌混合培养 ”的实验形成对照。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雄性植株,其突变性状是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状性由一对等位基因 (A、 a)控制。为了进二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让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

8、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 Y染色体上,则 Q和 P值分别为 1、 0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 Q和 P值分别为 0、 1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 X和 Y的同源区段,且 为显性,则 Q和 P值分别为 1、 1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 Q和 P值分别为 1/2,1/2 答案: C 试题分析:如果突变基因位于 Y染色体上,则雄性植株全部表现为突交性状,Q和 P值分别为 1、 0, A正确。如果突变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 XAY,野生纯合雌株的基因型为 XaXa,则子代中雌性全部表现为突变性状,雄性全部表现为野生性状

9、, Q和 P值分别为 0、 1, B正确。若突变基因位于 X和 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 XAYa或 XaYA,野生纯合雌株的基因型为 XaXa, Q和 P值分别为 0、 1或 1、 0, C错误。如果突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突变雄株的基因组成为 Aa,野生纯合雌株的基因组成为 aa,子代中雌雄个体显隐性性状的比例都为 1:1,即 Q和 P值都为 l 2,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方式、个体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某种 XY型性

10、别决定的生物的交配结果如下,相关基因最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项是 A一只直毛雄性与一只卷毛雌性交配,产生 1只卷毛雌性和 1只直毛雄性 B一只长毛雄性与多只短毛雌性交配,产生 3只长毛( 1雄 2雌)和 4只短毛( 2雄 2雌) C一只白毛雄性与多只黑毛雌性交配,后代中雄性全部黑毛,雌性全部白毛 D一只花斑脚雄性与一只非花斑脚雌性交配,后代雌性与雄性全部为花斑脚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中交配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关,可能是伴性遗传,但后代个体过少 ,说服力差。 B选项中一只长毛雄性与多只短毛雌性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雌雄个体表现型与性别无关,可能为常染色体上基因决定。 C项多个杂交后代表现型

11、均与性别相关,为伴性遗传,控制毛色的基因最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C正确。 D项的后代中雌雄个体表现型与性别无关,相关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如图为某种动物的一个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可以看成一个染色体组 B该种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 4对同源染色体 C该动物的一个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 8个 DNA分子 D该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能形成 4个四分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示卵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大

12、小各不相同,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A正确。该生物卵细胞中有 4 条染色体,则体细胞中有 4 对同源染色体, B 正确。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含有 8条染色体、 16个 DNA分子, C错误。该动物 1个初级卵母细胞的 4对同源染色体能形成 4个四分体,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数与 DNA数的变化规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C1、 C2、 C3是某动物的 3个细胞 ,其染色体数分别是 N、 2N、 4N,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C1、 C2、 C3都具有染色单体 B C1、 C2不一定是 C3的子细胞 C C1、 C2、 C3

13、可能存在于一个器官中 D C1、 C2、 C3的核 DNA分子比例可以是 1:2:2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题意知 C1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或减数分裂结束形成的细胞,可能不具有染色单体, A错误。 C3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其子细胞染色体数为 2N, C1不是 C3的子细胞, B正确。动物的精巢或卵巢中的细胞会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C正 确。若 C1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2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时, C1、 C2、 C3的核 DNA分子比例是 1:2:2,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图

14、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的示意图,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 P肽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 P肽段功能缺失,将无法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B 的合成与细胞核有关,但 的合成与细胞核无关 C最终合成的肽链 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D 的结构与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呈唯一对应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 P肽段可以引导新生肽链进入内质网,所以当 P肽段功能缺失时,新生肽链无法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该蛋白质也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 A正确。 为 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 为核糖体,其合成与核仁有关, B错误。多个核糖体均结合在同一条 mRN

15、A( )上,以同一条mRNA( )为模板进行翻译,合成的多肽链是相同的, C错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同一种氨基酸有不同的密码,故 的结构与多肽链的结构的对 应关系不一定是唯一的,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翻译过程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下列关于 “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对照实验 B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用龙胆紫对细胞进行染色后,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一定更明显 D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

16、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 答案: B 试题分析: “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中,质壁分离前后可以对照,A错误。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B正确。用龙胆紫对细胞进行染色后,细胞已经死亡,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 C错误。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 ,不会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独立完成教材相关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 能力。 某小岛

17、上原有果蝇 20000只,其中基因型 VV、 Vv和 vv的果蝇分别占 15%、55%和 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 2000只基因型为 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 F1中 v的基因频率约是 A 43% B 48% C 52% D 57%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题意从岛外入侵了 2000只基因型为 VV的果蝇之后,总数为22000只, VV型果蝇共 5000只,则 v的基因频率等于( 60002+11000) /( 220002) 52%,由于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种群不进化,基因频率不改变。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

18、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 0.36,则该种群 A显性基因的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频率 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C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 0.32 D基因频率若发生变化,说明新物种已经产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题意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 0.36,隐性个体基因型频率为 0.64,可求得隐性基因频率为 0.8,显性基因频率为 0.2, A错误。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 20.80.2=0.32, C正确。由于随机交配每个基因传给下一代的机会相等,故基因频率不变,

19、 B错误。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发生了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关系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进化过程中,普通野 生稻遗传多样性出现了定向变异 B普通野生稻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基因突变对普通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绝大多数是有利的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

20、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B错误。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 C错误。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培育抗虫水稻的有用资源,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B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C染色体数量变异不属于突变 D基因重组只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 A正确。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B错误。突变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统称, 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

21、裂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会发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以及基因工程均可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科学家用 32p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 32p约占初始标记 T2噬菌体放射性的 30%。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 100%。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B搅拌使吸附的 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C上清液的放射性基本不来自大肠杆菌的裂解 D在 T

22、2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 DNA起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主要是质量较轻的T2 噬菌体, A错误。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的 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B正确。据题意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 100%,故上清液的放射性基本不来自大肠杆菌的裂解, C正确。 T2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后,以自身 DNA为模板,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进行复制,产生子代 T2噬菌体,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 3H标记的胸 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让其

23、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子细胞至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 C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不被标记 D有半数的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 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后,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但只有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单链含有标记。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但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标记,另一条不含。故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放射性标记,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单体与

24、DNA分子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如图为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其中数字代表反应发生的场所,字母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所含成分最多的是水 B.E可以参与 中发生的生理过程 C.A、 C、 F、 B分别代表丙酮酸、 CO2、 H、 ATP D.F能进入其他各种细胞器参与细胞代谢 答案: B 试题分析: 依次表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所含成分最多的是水, 主要的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A错误。 E物质为水,可以参与细胞呼吸第二阶段,该反应场所在线粒体基质, B正确。 A、 C、 F、 B分别代表丙酮

25、酸、 CO2、 ATP、 H, C错误。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叶绿体中暗反应所需的 ATP由光反应提供, D错误。 考 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校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用直径 1 cm的打孔器取菠菜叶圆片若干,抽去气体使之下沉水中,置于光下。取 100 mL三角瓶四个,编号 1、 2、 3、 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该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和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制备的叶圆片在投入三角瓶之前需进行黑暗处理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更

26、准确 C该实验过程中叶圆片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该实验还不足以说明第 2号试管内的 CO2浓度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浓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表中记录知该实验中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自变量是 NaHCO3溶液的浓度即溶液中 CO2的浓度,光照强度并未改变, A错误。暗处理可消耗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 O2,避免其对叶圆片上浮造成影响, B正确。 4组实验中都有叶圆片上浮,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O2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 O2量, C 正确。2号试管与 4号试管上浮的叶圆片数量相差不大,可能是误差造成的,不足以说明第 2号试管内的 CO2浓度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浓度,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CO

27、2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精原细胞到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进行 DNA复制、染色体加倍 B精原细胞只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子细胞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D减数第二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精原细胞复制后 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A错误。精原细胞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也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增 殖, 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正确, D错误。 考点:

28、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玉米非糯性基因 (W)对糯性基因 (w)是显性。 W 和 w 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的区段含有 W和 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现以基因型为 Ww 个体作母本,基因型为 W w个体作父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A非糯性:糯性 =1:0 B非糯性:糯性 =3: 1 C非糯性:糯性 =2:1 D非糯性:糯性 =1: 1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基因型为 Ww 的母本可产生 W、 w 两种雌配子,基因型为 W w的父本

29、只能产生 w一种可育的花粉,产生的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Ww:ww =1:1,表现为非糯性:糯性 =1:1,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配子致死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 “车间 ”,这些车间被称为细胞器。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酒精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B生长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C纺锤体形成的场所是中心体 D CO2被固定的场所是叶绿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酒精是无氧呼

30、吸的产物,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A错误。生长素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其合成的场所不在核糖体, B错误。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 C错误。 CO2被固定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相关细胞器的功能,高等植物细胞代谢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据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叫作集胞藻6803(一种单细胞蓝藻)的微生物,其通过光合作用可生产乙醇、氢、正丁醇、异丁醇和潜在的生物柴油。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集胞藻 680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B集胞藻 6803是自养型生物 C和

31、传统化工技术相比,该微生物必须在光下工作 D集胞藻 6803既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又可维持 能源供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蓝藻属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不可能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A错误。据题意集胞藻 6803可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 B正确。光合作用需光照条件, C正确。集胞藻 6803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 CO2,减轻温室效应,又可产生乙醇、氢等维持能源供应,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条件、场所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亚洲人体内普遍缺乏乳

32、糖酶,造成饮用牛奶 后出现肠胀、腹胀、腹泻等不良症状。下列有关乳糖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人体消化道细胞不能产生乳糖酶,则该细胞也不能产生 ATP B人体缺乏乳糖酶的根本原因一定是缺乏控制该酶的基因 C乳糖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属结构蛋白 D一定条件下,乳糖酶可将一分子乳糖分解为一分子半乳糖和一分子葡萄糖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消化道细胞虽不能产生乳糖酶,但活细胞都能代谢产生 ATP,A错误。人体缺乏乳糖酶的原因可能是缺乏控制该酶的基因,也可能存在该基因但未表达, B错误。因为具有催化作用,属于功能蛋白, C错误。乳糖是二糖,适宜条件下,乳糖酶可催化一分子乳糖分解,生成一分子半乳糖和

33、一分子葡萄糖,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本质、生理作用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如图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分溶液的浓度关系及 中的颜色变化是 A ;颜色变浅 B = ;颜色变浅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中 是液泡中的细胞液, 是细胞膜与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是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液体, 是细胞外界溶液。因细胞壁是全透性,故 和 浓度相等,细胞处在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阶段,各部分溶液的浓度关系应是 = ,细胞在吸水过程中,液泡中细胞液浓度变小,颜色变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

34、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抗体是人体体液免疫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其 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如下图所示,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 a过程需 tRNA,可发生 A-T、 G-C之间配对现象 B图中 b过程,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后形成成熟的蛋白质 C图中 c、 d过程,蛋白质穿过膜的层数为 4层 D图中 c、 d过程,反映出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合成蛋白质时碱基配对发生在翻译过程,是 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

35、之间的配对,没有碱基 T与 A的配对, A错误。多肽链经内质网加工后,还要经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形成成熟的蛋白质, B错误。图中 c、d过程,蛋白质通过胞吐运出细胞外,跨膜层数为 0, C错误。图中 c、 d过程发生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及运输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及损伤的细胞器 B.酶都是在 上合成的, ATP都是在 和 上合成的 C 与 mRNA

36、、蛋白质的合成及 的形成有关 D 与细胞有丝分裂末 期 的形成有关 答案: D 试题分析: 是液泡,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 A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在 核糖体上合成;少数是 RNA,在细胞核合成。能合成 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错误。 是染色质,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 DNA与 mRNA、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而核仁与 核糖体的合成有关, C错误。 是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形成细胞壁,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 断或得出正确结

37、论的能力。 水是生命之源,自从生命在水中形成的第一天起,水在生命体中起的作用就没有发生过改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有利于抵抗不利环境 B除动物细胞外,其他细胞均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C水是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D人从高温环境中进入 O 的低温环境后,排尿量会增加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由水所占比例越小,细胞代谢越弱,抗逆性越强, A错误。动物细胞液可以通过渗透作用从细胞外液吸水, B错误。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C 错误。人从高温环境中进入 O 的低温环境后,通过体表散失的水分减少,大量水分通过尿液形式排出,排尿量增加

38、, 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水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014年春节前后,人感染 H7N9禽流感疫情又有抬头趋势,每天各地都有 4至 10例病例上报。统计发现,去年 3至 7月,全国发生了 130多例人感染禽流感,而今年 1至 2月就达到了 180多例。下列有关 H7N9禽流感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普通培养基进行 H7N9禽流感病毒培养时,应适 当添加动物血清 B.H7N9禽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 C.H7N9禽流感病毒只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D H7N9禽流感病毒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 C

39、、 H、 O、 N、 P 答案: A 试题分析: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不能用普通培养基, A错误。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 H7N9禽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 B正确。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或 RNA,故 H7N9禽流感病毒只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C正确。 H7N9禽流感病毒由 RNA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至少含 C、 H、 O、 N元素, RNA含 C、 H、 O、 N、 P元素,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图甲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该

40、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在不同温度下受 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植物呼吸速率的大小可以用甲图中 A点表示,主要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B若适当改善环境条件,则图甲中的 B点左移、 C点右移 C图甲中光照强度为 C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量可以用 AD表示 D图乙中 CO2浓度为 P时,温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且 m一定比 n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 A点时无光照,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而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A正确。甲图中 B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若适当改善环境条件,光合作用增强,需要较弱的光照即可使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而达到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所需的光照更

41、强,故 B点左移, C点将右移; B正确。图甲表示的是植物的净光合作用, C点时植物的真光合作用制造量 =呼吸作用消耗量( OA)十净光合作用量( OD) =AD段, C正确。图乙中 P点时温度 m最接近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 m时光合速率均会下 降,故 n可能大于 m,也可能小于m,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瓶中通入的空气,是否经过灭菌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 B装置甲中

42、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CO2,以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装置乙中应将 d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 e连接 D短时间内, c瓶中的浑浊程度要比 e瓶中的浑浊程度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瓶中应通入无菌空气,目的是排除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时产生 CO2对实验造成干扰, A错误。装置甲中 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CO2,否则无法分清装置中的 CO2是否为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会影响实验结果, B正确。装置乙中应将 d放置一段时间消耗掉其中的 O2后再与 e连接, C正确。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 CO2,c瓶浑浊程度比 e瓶大,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

43、”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 图甲、图乙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图乙中的细胞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B图甲、图乙各时期的细胞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 C图甲 a时期和图乙 BA 时期的细胞可进行 DNA复制 D图甲 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 答案: B 试题分析: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的细胞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A正确。若某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B错误。图甲中 a和图乙中 BA 时期都为有丝分裂间期,细胞进行 DN

44、A复 制和蛋白质合成, C正确。图甲 b时期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若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及各时期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受粉后获得 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 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 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其 F1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 F1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比例为 A 2/5 B 7/10 C 3/5 D 7/9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题意大 不抗病小麦自交后代出现小穗抗病小麦

45、,则大 不抗病为显性性状,用 A表示大 基因, B表示不抗病基因。则 30株大穗抗病为重组类型,其基因型为 2/3Aabb、 1/3AAbb,自交 F1代中小穗抗病占 2/31/4=1/6,则大 抗病共有 5/6,能稳定遗传的 AAbb为 1/3+2/31/4=1/2,故 F1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 F1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比例为 3/5,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 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其甲、乙

46、、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甲和丙为蓝眼,乙为褐眼。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B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C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 1 4 D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基因型是纯合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三个孩子有两个为蓝眼,只有一个孩子是收养的,双亲皆为褐眼,肯定生有蓝眼孩子。可推断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A正确。杂合褐眼的双亲,可能生育褐眼和蓝眼的孩子,故无法确定哪个是收养的, B错误。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 1/41/2=1/8, C错误。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也可能为杂合, D错误。

47、考点:本题考查个体基因型判断及概率计算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某种品系 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A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杂交 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 C由杂交 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D杂交 B后代中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杂交 B组合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有一定的分离比,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

48、律, A正确。据 B组可判断黄色为显性性状, C正确。灰色为隐性性状,杂交 A后代不发生性状 分离, B正确。杂交 B后代中黄色与灰色比例理论上应为 3:1,但黄色占 2/3,说明可能黄色纯合致死,故杂交 B后代中黄色鼠只有杂合子,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孟德尔的成功与豌豆杂交实验密不可分。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孟德尔选用豌豆的原因之一是豌豆花大,易进行人工杂交操作 B进行不同性状的豌豆杂交,须在开花前对母体进行去雄处理 C孟德尔设计的 “测交实验 ”是对其推理过程及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