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北省荆门市高三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29092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湖北省荆门市高三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届湖北省荆门市高三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届湖北省荆门市高三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届湖北省荆门市高三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届湖北省荆门市高三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湖北省荆门市高三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B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C高尔基体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直接联系 D癌变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加 答案: B 试题分析: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A错误;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B正确;高尔基体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通过囊泡间接联系, C错误;癌变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下列有关细胞

2、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C葡萄糖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成 CO2和 H2O D蛋白质参与运输、催化、免疫等多种功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A错误;脂质中的性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错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成 CO2和 H2O, C错误;蛋白质参与运输、催化、免疫等多种功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研究人员将若

3、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迎春花插条分别用一定浓度梯度的 NAA溶液和清水处理,然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插条生根数目如图所示,图中乙代表用清水处理的插条生根数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 b浓度的 NAA溶液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 B b d浓度的 NAA溶液抑制迎春花插条生根 C研究人员在该实验过程 中设置了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 D与乙相比,甲代表的曲线可以说明 N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甲表示不同浓度的 NAA溶液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情况, a b浓度的 NAA溶液处理生根数量都大于清水处理的数量,说明 NAA溶液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 A正确; b c浓度的 NAA溶液

4、处理生根数量都大于清水处理的数量,说明 NAA溶液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 c d浓度的 NAA溶液处理生根数量都小于清水处理的数量,说明该浓度范围的 NAA溶液抑制迎春花插条生根, B错误;本实验中,清水处理的组别是空白对照,不同浓度梯 度的 NAA溶液处理属于相互对照, C正确; c浓度两侧 NAA溶液处理生根情况不同,说明N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两重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所学知识解读曲线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 如图甲乙丙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丁为某一时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示

5、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丁发生在丙细胞形成过程中,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基因组成有 4种 B若 A基因在图甲 1号染色体上,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 a基因在染色体5上 C乙细胞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乙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D若丁图表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和 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丙是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发生了交叉互换,若丁发生在丙细胞形成过程中,则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基因组成有 4种即 AB、 Ab、 aB、 ab, A正确;图甲为有丝分裂后期,若 A基因在图甲 1号染色体上,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 a基因在染色体 4和 8上, B

6、错误;乙细胞细胞质均裂,只能表示第一极体, C错误;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 裂的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与交叉互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下列关于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叫做基因突变 B染色体数目变异通常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D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也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C 试题分析: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叫做基因突变, DNA分 子中无遗传效应

7、的片段不是基因, A错误;染色体数目变异通常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B 错误;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C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宜选用过氧化氢为底物 B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利用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差异 C欲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可将胚芽鞘置于单侧光和无光环境中进行实验 D对酵母菌计数时,先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记

8、数室,再轻轻盖上盖玻片 答案: B 试题分析:温度能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能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反应底物, A错误;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利用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差异,溶解度越大则色素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大, B正确;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将胚芽鞘的不同部位分别感光进行实验, C错误;对酵母菌计数时,先摇匀培养液,再轻轻盖上盖玻片,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记数室,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 相关生物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方法及操作要点,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正确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综合题 如图为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流程,请回答: ( 1)过程 常加入

9、能分解 的微生物,其作用是把秸秆颗粒分解,从而产生 。 ( 2)从土壤中获取 所需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 ,所用选择培养基应以 为唯一碳源,并向培养基中加入 以筛选出所需菌种。 ( 3)酒精发酵常用的菌种是 ,生产酒精阶段的必要条件是 。在酸性条件下,可用 来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 答案:( 1)纤维素 葡萄糖 ( 2)分离( 1分) 纤维素 刚果红 ( 3)酵母菌 无氧(或密闭、密封) 酸性的重铬酸钾 试题分析:( 1)流程图显示,酵母菌能利用葡萄糖为碳源生产酒精,秸秆中含有的糖类主要是纤维素,但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纤维素,所以要先加入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2

10、)从土壤中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时,选择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并向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从培养基上的透明圈中可以筛选出所需菌种。 ( 3)酒精发酵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在严格无氧的条件下可生产酒精。在酸性条件下,酸性的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 颜色变化为橙色变为灰绿色。 考点:本题考查酵母菌酒精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 11分)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 A和 a,B和 b)控制。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_Bb A_bb A_BB或 aa_ _ 花的颜色 粉色 红色 白色

11、 ( 1)现有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一代花色全是红花,则亲代白花的基因型是 。 ( 2)为探究两对基因( A和 a,B和 b)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进行测交。 实验步骤: 第一步:对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进行测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 如果子代花色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表示为右图第一种类型(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如果子代植株花色出现其他分离比,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在图示方框中补充其他两种类型

12、。 ( 3)若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基因型 为 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中 a的基因频率是 (用分数表示),粉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杂合子占 %。 答案:( 1) aabb ( 1分) ( 2) 粉花:红花:白花 =1:1:2 如右图所示( 2分) ( 3) 1 3 2 100 试题分析: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纯合的红花与白花杂交后代都是红花,则白花的基因型为 aabb。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采用的方法有测交法或自交法,若用测交,则双杂合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比例为 1:1:1:1或者相应的转化,则说明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

13、定律。 AaBb和aabb 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 Aabb、 AaBb、 aaBb、 aabb,同时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表现型之比为粉花:红花:白花 =1: 1: 2。 若不出现 1:1:1:1或者相应的比例转化,则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基因的位置有两种情况:两个显性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或者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AaBb的植株自交,在红花植株( A bb)中,纯合子 AA占 1/3, Aa占 2/3,因此 a的基因频率为 2/31/2 1/3;粉花植株( A Bb)有两种基因型,杂合子的比例为 100%。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

14、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 9分)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及胰岛素作用机理。据图分析回答: (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最终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 ,与胰岛 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 图分析,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 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 调节。 (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

15、内 的合成。 (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 1、抗体 2)。图中因抗体 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此种抗体与 结合,导致胰岛 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答案:( 1)神经递质( 1分) 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 含量 神经和体液( 1分) ( 2)蛋白质、糖原、脂肪( 1分) ( 3) 1 胰岛 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 试题分析:( 1)高浓度的血糖可刺激感受器,导致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 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同时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

16、量的影响。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2)图中显示,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葡萄糖进入细胞,可被合成为蛋白质、糖原、脂肪等物质。 ( 3)图中显示,抗体 1能与位于胰岛 B细胞表面的血糖受体结合,则胰岛 B细胞不能正常接收血糖浓度的刺激,因 而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引起糖尿病;但组织细胞接收胰岛素刺激正常,因而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平衡及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 8分)蜜蜂营社会性生活,一个蜂群内的个体分为蜂王、工蜂、雄峰,它们在蜂群中起不同作用。蜂王分泌一种叫 “蜂王物质 ”的外激素来确保

17、它在蜂巢中的地位,这种物质抑制其他雌性的卵巢发育,从而把它们变成不育的工蜂。雄峰可以说只是为交配而生的。 ( 1) “蜂王物质 ”属于 信息,它的作用一方面保障蜜蜂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另一方面维持蜜蜂种群的 。 ( 2)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集含水量约为 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的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 30分钟发酵,回到蜂巢中吐出。由此可知,人类所喝蜂蜜中的能量来自 同化的能量。 ( 3)蜜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同一个蜂巢中蜜蜂居住的蜂房不同,是否能体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请说明理由: 。 答案:( 1)化学 繁衍 ( 2)绿色植物(或光合作用也对)(

18、2分) ( 3)消费者 不能 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不同种群占据不同空间,而同一个蜂巢 中的蜜蜂属于一个种群(只需答出它属于种群,不是群落即可得分)( 2分) 试题分析:( 1)蜂王分泌一种叫 “蜂王物质 ”的外激素来确保它在蜂巢中的地位,这种物质抑制其他雌性的卵巢发育,从而把它们变成不育的工蜂,说明 “蜂王物质 ”属于化学信息,一方面保障蜜蜂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维持蜜蜂种群的繁衍。 ( 2)蜜蜂采集花蜜并以花蜜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人所食的蜂蜜所含有的能量是植物同化的能量,人也是初级消费者。 ( 3)蜜蜂采集花蜜并以花蜜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19、是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不同种群占据不同空间,而同一个蜂巢中的蜜蜂属于一个种群,不是群落,当然不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 11分)图甲表示绿藻细胞内的物质转化过程, 表示相关过程,图乙表示适宜温度条件下绿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图甲中过程 发生的场所是 ,过程 需要的条件为 。 ( 2)图乙中 B点,能够发生图甲中的过程有 。根据曲线分析,光照强度为 C时,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 ( 3)若下图表示 C点的 CO2和

20、 O2运输方向,请在图中补充完整 F点的 CO2和O2运输方向(补充 “CO2”、 “O2”、箭头)。 ( 4)若向培养绿藻的溶液中通入 18O2,一段时间后能否检测出含 18O标记的葡萄糖? 。 答案:( 1)叶绿体基质( 1分) H、 ATP和酶(没答酶给分) ( 2) (不全不得分) 光照强度和 CO2浓度 ( 3)见右图(补充 “CO2”、 “O2”、箭头) ( 4)能( 2分 ) 试题分析:( 1)图甲中 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有氧呼吸第二、三两阶段; 是暗反应中 CO2 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是暗反应中 C3 的还原,需要酶催化,同时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H、 ATP。 (

21、2)图乙中 B点为光补偿点,甲图中的 此时都能发生; C点前后,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和 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时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强度和 CO2浓度。 ( 3) C点为 CO2浓度为 0.03%时的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F点是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释放的 O2除供线粒体消耗外,还有一部分 O2释放到细胞外;同理,光合作用消耗的 CO2除来源于线粒体外,还要消耗细胞外的 CO2。 ( 4)给绿藻提供 18O2,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可生成含 18O的水,含 18O的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可产生含 18O的 CO2,含 18O的 CO2参与光合

22、作用的暗反应可生成含 18O的葡萄糖。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及同位素示踪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胚胎干细胞( ES细胞)在基础生物学、畜牧学和医学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吸引着众多科学家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中。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 ES细胞)是由 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在功能上具有 ,即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 2) ES细胞也是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 ES细胞在 细胞上能维持不分化的状态。在培养液中加入 可以诱导 ES细胞

23、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 3) ES细胞的另一个重要的应用前景为体外诱导分化,从而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进而解决临床上存在的供体器官不足和 问题。此外科学家还试图用基 因工程方法对动物器官进行改造:向器官 (填 “供体 ”或 “受体 ”)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 (抗原或抗体)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除去该基因,再结合 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动物器官。 答案:( 1)早期胚胎( 2分) 发育的全能性( 2分) ( 2)饲养层( 2分) (分化)诱导因子( 2分) ( 3)免疫排斥( 2分) 供体( 1分) 抗原( 2分) 克隆( 2分) 试题分析:( 1)哺乳动物的胚胎

24、干细胞( ES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 2) E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能维持不分化的状态,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可以诱导 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 3)利用 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可解决临床上存在的供体器官不足和免疫排斥问题。用基因工程方法对动物器官进行改造时,先向器官供体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除去该基因,再结合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动物器官。 考点:本题考查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