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1月调研统一测试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2909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1月调研统一测试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1月调研统一测试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1月调研统一测试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1月调研统一测试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1月调研统一测试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 1月调研统一测试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大鼠脾细胞与兔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膜能够发生融合 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其通透性也随之改变 C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发生了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联系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可使大鼠脾细胞与兔造血干细胞融合, A正确;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破坏膜蛋白,其通透性也随之改变, B正确;生长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C 正确;兴奋在神

2、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 DNA和 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 B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酒精的作用是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 C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观察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滴 需用显微镜 D一个渗透系统达到平衡时,漏斗内的溶液浓度仍然可以高于烧杯中的溶液浓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 DNA和 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

3、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 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剂与 DNA结合, A错误;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可使用 70%酒精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 B正确;脂肪的鉴定实验中,观察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滴需用显微镜, C正确;一个渗透系统达到平衡时,由于液面高度差的存在,漏斗内的溶液浓度仍然可以高于烧杯中的溶液浓度,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相关的生物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正确的实验操作,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如图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 a、 b、 c、 d时 (其他条件不变且适宜 ),单位时间内 CO2释放量和 O2

4、产生总量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由 a到 d时,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增加 B光照强度为 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C若光照强度长期为 c,该绿色植物不 能正常生长 D光照强度为 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 2个单位的 CO2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 a条件下, CO2释放的量为 6, O2产生为 0,则此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条件时 CO2释放量为 0,净光合速率为 8, A正确; b条件时 CO2释放量与 O2产生量相等,细胞呼吸产生的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B错误; c中 O2产生量是 6,即光合强度是 6,呼吸

5、强度是,二者相等,其他细胞会消耗有机物,该绿色植物不能正常生长,C正确; d时光合强度是 8,呼吸强度是 6,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 2个单位的 CO2,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 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表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类别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酵母菌 葡萄糖 - + - + + + 丙酮酸 + - + - - - 氧气 + - + -

6、 + - 注 “+”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 “-”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A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 B会产生 CO2和 H2O的试管有 C试管 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 D试管 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 答案: C 试题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发生细胞质基质中。 号试管内是细胞质基质,在有氧气条件下,不再分解丙酮酸,不产生酒精也不产生 CO2; 号试管内是细胞质基质,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 CO2和酒精; 号试管内是线粒体

7、,在有氧气条件下,能分解丙酮酸生成 CO2和 H2O; 号试管内是线粒体,不含分解葡萄糖的酶,不分解葡萄糖; 号试管内是完整的酵母菌细胞,在有氧气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 为 CO2和 H2O; 号试管内是完整的酵母菌细胞,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 CO2和酒精。所以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 , A正确;会产生 CO2和 H2O的试管有 , B正确; 号试管没有证明有氧气的条件下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错误; 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场所,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

8、用所学知识对实验分析、判断、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程序性死亡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不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决定的正常死亡,有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未得到足够生存因子的靶细胞内与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神经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说明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B正确;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化学信号传递信息, C错误;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非特异性免

9、疫的第二道防线,不是细胞免疫,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细胞信息传递及免疫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的能力。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 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 1层 第 2层 第 3层 第 1层 第 2层 第 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

10、:第一层为距地表 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 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 10-15cm A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 S型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丰富度差异较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A正确;土壤中动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 B错误;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C错误;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减少的、增长的、基本不变的,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土壤动

11、物群落及丰富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图表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综合题 15分 )生活饮用水巳经过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处理,含微生物很少,但当其水源水不 洁或处理达不到要求时,仍然会含相当量的微生物甚至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供水管道破损及二次供水等环节也可能导致生活饮用水的污染。因此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日常检测是很重要的。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GB5749 85) 中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不得大于 100个 /mL,总大肠菌群不得大于 3个 /L。 ( 1)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

12、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这种方法称为 。 ( 2)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为 什么? ( 3)如分别取 0.1 mL已稀释 102倍的水样分别涂布到四个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培养基记录到大肠杆菌的菌落数分别为 161、 155、 158、 170,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 。 ( 4)纯化大肠杆菌时使用的培养基一般用 法灭菌, (可 /不可)用加入抗生素的方法防止杂菌感染。 ( 5)如果要测定水中的病毒种类,可以用 技术使其遗传物质扩增,然后用 技术进行鉴定。 答案: 稀释涂布平板法 需要 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1.611

13、08 高压蒸汽灭菌 不可 ( 1分) PCR DNA分子杂交 试题分析:( 1)先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 2)因为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需要设置不加稀释水样的对照组。 ( 3)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 1000x102/0.1x(161+155+158+170)/4= 1.61108个。 ( 4)微生物培养时,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培养基中若加入抗生素会在杀灭杂菌的同时,也会导致大肠杆菌死亡。 ( 5)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或 RNA,体外扩增遗传物质常

14、用 PCR技术;鉴定DNA时可用 DNA分子杂交,通过是否形成杂交带来确认。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与计数及病毒检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 8分)请根据下图所示 “种群生长 ”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 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 ( 2)根据生态原理,世界人口增长 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 ,若出现 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 3)曲线 和曲线 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

15、 ,其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 (一定、不一定 )会发生改变。 (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 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 点后,增长速率为 0。 ( 5)依据自然界 “种群增长 ”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 点后进行,原因是 。 答案: ) (2) cd (3)曲线 一定 (4)f (5)e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试题分析:( 1)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环境后, 由于没有天敌等因素,种群数量会呈 “J”形曲线增长。 ( 2)人类生存与有限的地球环境中,实际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呈 “S”形增长;曲线 中的 cd段是衰亡期,说明种群数量出现了负增长

16、。 ( 3)实际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由于生存条件有限,生存斗争逐渐加剧,导致进化的速度大于理想环境中种群的进化速度;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 4)曲线 为实际环境条件下的 “S”型曲线, f点以后种群数量达到 K值,种群增长速率为 0。 ( 5)对曲线 来说,由于 K/2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在 e点后进行。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3分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性染色体组成 XY XX XXY XO 人的性别 男

17、女 男 女 果蝇的性别 雄 雌 雌 雄 ( 1)果蝇与人相似,均属于 型性别决定。上表列出了人、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由表可知, Y染色体只在 填 “人 ”或 “果蝇 ”)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 ( 2)果蝇的灰身 (B)对黑身 (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 (R)对白眼 (r)为显性,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若表现型均为红眼灰身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出现了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白眼黑身四种表现型,问: 两亲本的基因型为:雌 ,雄 。 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 ,其比例为 。 ( 3)有一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 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

18、,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 和 染色体上 (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 X或 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 。 答案:( 1) XY(1分 ) 人 (1分 ) (2) BbXRXr(2分 ) BbXRY(2分 ) BXR、 BY、 bXR、 bY(2分 ) 1 1 1 1(1分 ) ( 3) X(1分 ) 常 (1分 ) 刚毛性状与性别有关且每种刚毛性状雌雄均有 (2分 ) 试题分析:( 1)人的性别决定是 XY型;表中反映人类只要含有 Y染色体就一定是男性,而果蝇细胞内含 XXY染色体时却为雌性,说明 Y染色体只在人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 ( 2) 由题意可知,表现

19、型均为红眼灰身的雌( B XRX)、雄( B XRY)果蝇交配,后代出现了白眼黑身( bbXrY),说明两亲本的基因型是雌性为 BbXRXr,雄性为 BbXRY。 雄性亲 本的基因型为 BbXRY,根据题意可知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所以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 BXR: BY: bXR: bY=1 1 1 1。 ( 3)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 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即刚毛性状在雌雄个体表现不同,有性别差异,则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在 X染色体上;翅形性状在子代雌雄个体表现相同,没有性别差异,则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考点

20、:本题考查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 10分)下表是不同浓度(已知 a b c d e)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 组别 清水 浓度 a 浓度 b 浓度 c 浓度 d 浓度 e 平均株高( cm) 16 20 38 51 42 24 ( 1)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 ,理由是 。 ( 2)请完善进一步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 ; 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 ; 分别 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 在

21、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 答案:( 1)不能( 1分) 该实验结果只表明 a e各种浓度均有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 2分) ( 2) 在浓度 b至浓度 d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2分) 均分为若干组并编号( 1分) 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2分) 测量并记录芹菜株高,再计算平均值( 2分) 试题分析:( 1)分析表中的实验结果可知,各实验组与清水处理的对照组比较,平均株高都高于对照组,说明油菜素内酯能促进生长,没有数据表明抑制生长,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 长具有两重性。 ( 2)表中数据显示,油菜素内酯水溶液浓度为 c时平均株

22、高数值最大,所以要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实验步骤可设计为: 在浓度 b至浓度 d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均分为若干组并编号; 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芹菜株高,再计算平均值。 考点:本题考查生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 的要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合理的结论,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 8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多个兴趣

23、小组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材料和用具: 100 mL量筒、 20 500 W的台灯、冷开水、 NaHCO3、黑藻等。 实验步骤: 准备 6套如图所示的装置,编号为 1 6。在可乐瓶中各加入约 500 mL 0.01 g/mL NaHCO3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 取 6等份黑藻分别放入 1 6号装置。 将 6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分别用 20 W、 50 W、 75 W、 100 W、 200 W和500 W的台灯等距离地照射 1 6号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30 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释放的 O2的体积。 实验结果: 不同光照条件下 O2的释放量 (mL) 组次 20 W 50 W

24、 75 W 100 W 200 W 500 W 一 1.8 5.0 9.0 12.0 21.0 19.0 二 1.8 5.3 8.0 11.5 20.0 18.0 三 2.0 5.0 8.0 12.0 20.0 19.0 均值 1.87 5.1 8.3 11.83 20.3 18.70 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列出实验中的两个无关变量: 。 ( 2)根据装置图,上表中各组次的实验数据是如何读出的? 。 ( 3)将实验处理结果绘成柱形图。 ( 4)上表中测得的 O2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 O2量,其原因是 。 ( 5)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

25、答案: )光照强度( 1分) CO2(或 NaHCO3溶液 )、温度、 pH、黑藻 (任选两项 )( 1分) (2)读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 1分) (3)如图所示( 2分) (4)黑藻自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 O2( 1分) (5)在 20 W 200 W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光合作用释放的 O2量也在升高,但光照强度达 500 W时释放 O2量反而降低,说明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 2分) 试题分析:( 1)由实验结果的不同组别数据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以外的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其他量都是无关变量,如 CO2 浓度、温度、pH、黑藻数量等,对照实验设

26、计要求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 ( 2)可乐瓶中的 NaHCO3溶液能维持瓶内 CO2浓度不变,所以在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增大,导致水排入量筒中,因 而读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可以反映光合作用强度。 ( 3)以氧气的释放量(即量筒中水的体积)为纵坐标,以光照强度(灯的瓦数)为横坐标,利用表中数值可绘出柱状图。 ( 4)由于细胞呼吸会消耗氧气,所以收集到的水的体积实际上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减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的差值。 ( 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 20 W 200 W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光合作用释放的 O2量也在升高,但光照强度达 500 W时释放 O2量反而降低

27、,说明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意 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读实验装置及结果,分析、推理、判断并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 15分 )如图为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 ( 1)进行过程 ,先要运用的酶是 。 ( 2)基因工程核心步骤的名称是 。 ( 3)在培育成功的转基因抗虫棉的传种接代过程中,抗虫基因和标记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为什么? 。 ( 4)过程 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在实验室中,检测抗虫基因是否整合到棉花细胞的 DNA分子上的方法是 。 ( 5)经过 过程形成愈伤组织的细胞

28、分裂方式是 。 ( 6)过程 所表达的两个重要的生理现象是 。 答案:(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分) (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3)不遵循 抗虫基因和标记基因不是位于细胞核内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 4)农杆菌转化法 DNA分子杂交 ( 5)有丝分裂 ( 6)生长和分化 试题分析:( 1)过程 是形成重组质粒的过程,需先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质粒,再用 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 ( 2)基因工程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3)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抗虫基因和标记基因位于重组质粒中, 通过 T-DNA转移到棉花细胞的同一条染色体中,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 4)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常用农杆菌转化法;检测抗虫基因是否整合到棉花细胞的 DNA分子上的方法是 DNA分子杂交,检测是否形成杂交带。 ( 5)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 ( 6)愈伤组织需经过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才能发育为幼苗。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及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