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北省部分高中高三12月调考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29093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湖北省部分高中高三12月调考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届湖北省部分高中高三12月调考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届湖北省部分高中高三12月调考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届湖北省部分高中高三12月调考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届湖北省部分高中高三12月调考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湖北省部分高中高三 12月调考理综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盆实验如图所示 (开始时状态 ),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 .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 .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人蔗糖溶液一段时问后再加入蔗糖酶 (微量 ).有关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 .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 .然后下降 .最后保持内外液面基本相平 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保持一定的液面差不变 D加酶后在烧杯中可检侧出的有机物仅有葡萄糖 答案: B 试题分析:长颈漏斗中有蔗糖溶液,渗透压较高,液面上升,加酶后水解为单糖,分子数目增多,

2、渗透压更高,液面继续上升,但是单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至两边渗透压相等,漏斗中渗透压降低至内外液面基本相平,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面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一组是 ( ) 将糖尿病病人的尿液加入斐林试剂 .混匀后呈现砖红色沉淀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 的实验结果表明, 叶绿素 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品质好 的高倍镜可以看到细胞从分裂前期到末期的变化 观察细胞质璧分离时 .浸润在 0. 3 g/mL 蔗糖溶

3、液中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颜色变深了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可用健那绿染色 . 使线粒体呈现灰绿色 脂肪签定 :切取花生子叶薄片 染色 去浮色 制片 观察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后才能呈现砖红色, 错误。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解离阶段细胞会死亡,所以无法看到细胞从分裂前期到末期的变化, 错误。健那绿染液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一系列生物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 “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溶酶的体是由高尔基体 “出芽 ”产生的一种重要细胞器,其内含有 50多

4、种酸性水解酶 .溶酶体内的 pH在 4.8左右 .比细胞质基质中的 pH(7.0-7.3)低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 ) A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溶酶体膜一般不会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阶破坏 B溶酶体中的酶的合成与核糖有关 C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D溶酶体中的阶进人细胞质基质可能失活 答案: C 试题分析:衰老细胞、被破坏的细胞、癌变的细胞都需要分解, 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溶酶体、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

5、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突变产生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其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来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经突变产生了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其有抗药性的个体选择保留下来,基因频率升高, 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有 ( ) 生物膜中的核膜不能作为渗透实验中的半透膜 发生明显质壁分离的

6、细胞,其结构中必有大液泡和细胞壁 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只在发生细胞增殖和减数分裂时 由 n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经脱水缩合形成一个双链 DNA的过程中共脱掉 n-2个水分子。 所有生物都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载体、抗体、酶都含有肽键 一个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等于、小于外界浓度 H2180供给密闭光照下植物时 .罩内空气中可出现放射性的 18O2、 H218O、 C18O2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酸性物质构成缓冲对,调节了 pH 姐妹染色单体上有 B,b基因,可能由于交叉互换 .也可能由于基因突变,还可能由于染色体易位 (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答案: A 试

7、题分析:核膜上有核孔,不能作为渗透实验中的半透膜, 正确。质壁分离的细胞,必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其结构中必有大液泡和细胞壁, 正确。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和染色质才会发生形态的转变, 正确。脱掉水分子数目 =脱氧核糖核苷酸数目 -链数目,如果是环状 DNA分子,则脱掉 n个水分子, 错误。所有生物都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正确。少数酶是 RNA,不含肽键, 错误。一个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可能继续质壁分离、可能停止质壁分离、可能正在质壁分离复原,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等于、小于外界浓度, 正确。 H218O供给密闭光照下植物时,光反应阶段 H218O分解产生 18O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C3H

8、4O3和 H2O反应生成 C18O2, H2180会通过蒸腾作用到空气中, 正确。 缓冲对是血液中的 H2CO3/HCO3-等, 错误。染色体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不会使姐妹染色单体上有 B,b基因,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细胞代谢、细胞分裂、细胞中化合物、缓冲对、变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综合题 ( 14分 )果蝇的翅形、体色和眼色 (红眼和白眼 )是三对相对性状 .翻翅和正常翅 (A、 a)的基因位于 号染色体上 .灰体和黑檀体 (B、 b)的基因位于 号染色体上

9、 .请根据下面信息回答 : (1)现有翻翅果蝇和纯合正常翅果蝇做了下表中的杂交实验 : 表可知 .正常翅为 _性性状。 在组合二的子代中,出现翻翅 :正常翅 =2:1现象的原因是_。 (2)用翻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檀体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F1有翻翅灰体果蝇和正常翅灰体果蝇两种表现型,请分析回答 : 亲本基因型为 _。 若让 F1中翻翅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其后代中翻翅灰体 :翻翅黑檀体 :正常翅灰体 :正常州黑檀体比例为 _。 (3)果蝇的红眼 (R)和白眼 (r)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 .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 50只,其中红眼雄果蝇为 45只,红眼雌果蝇为 40只 .已知红眼雌

10、果蝇中50%为杂合子 .则 r的基因倾率为 _。 (4)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篆因突变的情况下 .在 F1群体中发现一只 XrXrY的白眼果蝇 .最可能的原因是 (填 “父本 ”或 “母本 ”)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 _次分裂时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答案:(每空 2分 共 14分) (1) 隐 基因型为 AA的个体致死 (2) AaBB和 aabb 6 2 3 1 (3)0.3 (4)母本 二 试题分析:( 1)组合二中翻翅后代出现正常翅,所以正常翅是隐性性状。组合二亲本为 Aa、 Aa,后代 1AA:2Aa: 1aa,但是确实 2:1,所以基因型为 AA的个体致死。 (

11、 2) 灰体和黑檀体杂交后代全部是灰体,所以灰体是显性,且亲本是 BB和bb。综合翅形和体色基因型为 AaBB和 aabb。 F1中翻翅灰体果蝇基因型是 AaBb, Aa相互交配后代是 2Aa(翻翅 ): 1aa(正常翅 ); Bb相互交配后代是 3B_(灰体 ):1bb(黑檀体 )。乘法原理组合起来, 23翻翅灰体 : 21翻翅黑檀体 : 13正常翅灰体 : 11正常翅黑檀体 =6:2:3:1。 ( 3)依据题意,有 45只 XRY、 5只 XrY、 20只 XRXR、 20只 XRXr、 10只 XrXr,所以 r的基因频率 =( 5+20+102) /150=0.3。 ( 4)亲本为 X

12、RXr和 XRY, XrXrY中的 Y来自父本、 XrXr来自母本,是母本复制的 Xr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分离,移向了同一极导致的。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频率的计算和染色体变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3分 )测定植物 光合作用强度常采用 “半叶法 ”.其原理是 :将植物对称叶片的一部分 (A)剪下置于暗处 .另一部分 (B)则留在植株上,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过一定时间后 .在 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分别烘干称重,获得相应数据 .则可计算出该植物光合作用

13、的强度 (单位 :mg/dm ).现有一种 “改良半叶法 ”,可大大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实验步骤如下 (1)选择测定样品 :在田间定有代表性的植物叶片 (如叶片在植株上的部位、叶龄、受光条件等 )20片 .用小纸牌编号 . (2)叶片部处理 :为了使实验数据准确必须设法使所选定的叶片中的 _无法外运也不能从其他部位运入但又不影响 _的供应 .为此常用环割法破坏叶柄的 _但又不能伤及 _若环割后开始实验前发现 _则说明环割失败应中止实验 (3)剪取样品 :按编号次序分别剪下对称叶片的一半(即 A部分 )(不剪下主叶脉 )按编号顺序置于湿润的环境中,贮于暗处 .经过 5小时后 .再依次剪下另外半叶

14、(即 B部分 ).同样按编号置于湿润环境中,两次剪叶的速度应尽量保持一致,还应尽可能使光下和暗处的温度保持一致 .这样做的目的是_。 (4)称重比较 :将各同号叶片之 A,B两部分按对应部位叠在一起 .在无粗叶脉处放上已知面积的方形金属模板 .用刀片沿金属板的边缘切下两个方形叶块,分别烘干至恒重。称重 (分别记为 WA、 WB)记录。 (5)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6) W WB WA,则 W表示 :_. (7)假设每次截取光照下的叶片面积为 d.每次光照时间为 t.则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K可表示为 :_。 答案:( 2)有机物 水分和无机盐 韧皮部(筛管) 木质部(导管) 叶片萎蔫 ( 3

15、)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6)光照下的叶片被截取部分在 5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 7) W的均值 /dh 试题分析:( 2)由于实验的检测手段是称量干重即有机物的量,所以要使所选定的叶片中的有机物无法外运也不能从其他部位运入,为此要破坏叶柄的韧皮部从而破坏筛管。但是不能影响叶片水分和无机盐的供应,因此不能伤及木质部中的导管。如果伤及了导管,则叶片缺水 而萎蔫,说明环割失败。 ( 3)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要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6)设截取部分原有干重即有机物为 W, WA =W-5 小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WB=W+5小时净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 =W+( 5小时

16、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5小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 W WB WA= W+( 5小时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5小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 ( W-5小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5小时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即 W表示光照下的叶片被截取部分在 5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 7)光合作用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单位 时间产生有机物的量,所以 K= W的均值 /dh。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

17、确的结论, 9分 )蜜蜂群体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蜜蜂,它们分别是蜂王、雄蜂和工蜂 .蜂王 (二倍体 )是蜂群中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其最主要职能就是产卵和维持蜂群正常 .雄蜂是蜂群中的雄性公民,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 .雄蜂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只是细胞质分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 .大的那部分含有完整的细胞核,小的那部分只是一团细胞质,一段时间后将退化消失 ;减数第二次分裂 .则是类似一次普通的有丝分裂 .生物学上把这种分裂称为 “假减数分裂 ”。 (1)蜂王体细胞含 32条染色体 .则由蜂王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过程中细胞分裂的方式为 _,若要设计实脸进一步验证 .则需要制作 _

18、放在显徽镜下观察你认为观察时能否看到同源染色体 _,原因是 _。 (2)雄蜂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时,观察到四分体的个 数为 _.雄蜂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染色体和 DNA数目分别为 _.雄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数目为 _。 (3)蜜蜂种群性别决定方式为 _。 答案:( 1)有丝分裂 临时装片 否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卵细胞中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 2) 0 16条 32个 32个 ( 3)染色体数目决定 试题分析: (1)题干讲到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而且雄蜂进行假减数分裂,所以雄蜂体细胞含有 16条染色体, 卵细胞发育成雄蜂过程中细胞分裂的方式为有丝分

19、裂。若需要观察,可以制作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由于卵细胞在形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卵细胞中均为非同源染色体,所以雄蜂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 2)由于雄蜂有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四分体的个数为 0。复制后有 16条染色体 32条 DNA,减 完成后子细胞还是 16条染色体 32条 DN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数目为 32个。 ( 3)依据题意,蜜蜂种群性别决定方式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单倍体为雄蜂,二倍体是雌蜂。 考点:本题考查蜜蜂的性别决定和减数分裂,意在 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 10分

20、)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及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 (局部 ),请据图回答 (在 中填标号 .在横线上填文字或字母 ): (1)若图一的分泌物是促甲状腺激素,则此细胞表示的是 _细胞 .促甲状膝激家的加工、成熟最终在图中的 _完成 .该细胞在完成促甲状膝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后,膜面积会相应减少的是图中的 _。 (2)图一中 7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_。 (3)如果用胰白酶处理图二细胞表面,则图中 _物质的运输将受阻。 (4)物质运输方式有多种,除了图二所示两种以外,请另举两种运愉方式 :_、_。 (5)图一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 _(填写编号 ).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_。 (6)若用毗罗红

21、、甲基绿染色剂对图甲细胞染色 .在显激镜下看到的染色结构和颜色是 _。 答案:(每空 1分 共 10分) ( 1)垂体 8 高尔基体 4 内质网 ( 2)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3) b ( 4)协助扩散 胞吞(胞吐) ( 5) 3、 5 1 核仁 ( 6)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 试题分析:( 1)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经过内质网初步加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成熟并分泌。由于通过囊泡运输,内质网膜减少、高尔基体膜基本不变、细胞膜增大。 ( 2)图中 7过程分泌蛋白是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3)图中 a、 b的运输分别是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载体蛋

22、白被破坏,主动运输受阻。 ( 4)除了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外,运输方式还有协助扩散、胞吞胞吐等。 ( 5)线粒体中中有 DNA,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核糖体上可以发生 mRNA和tRNA的碱基互补配对。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 6)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可以分别使 DNA、 RNA染成绿色、红色,而DNA主要在细胞核,所以细胞核被染成绿色, RNA主要在细胞质,所以细胞质被染成红色。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已知伞花山羊草是二倍体,二粒小麦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为了将伞花山羊草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转入小

23、麦 .并且尽最大可能保证新品种具备件通小麦的优良性状,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杂种 P能产生正常的可育的配子 B异源多倍体与普通小麦杂交产生的杂种 Q中一定含有抗叶锈病基因 C射线照射杂种 R使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小麦染色休上,属于基因重组 D两次与普通小麦杂交 .可保证杂种 R中含有较多普通小麦染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杂种 P是异源三 倍体,不能产生配子, A项错误。伞花山羊草若是杂合子,杂种 P有的有抗叶锈病基因、有的没有,所以杂种 Q中也不一定含有抗叶锈病基因, B项错误。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项错误。两次与普通小麦杂交 .可保证杂种 R

24、中含有较多普通小麦染色体,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 8分)如图为人 珠蛋白基因与其 mRNA杂交的示意图 .表示基因的不同功能区 .据图回答 : (1)上述分子杂交的原理是 _;细胞中 珠蛋白基因编码区不能翻译的序列是 _(填写图中序号 )。 (2)细胞中 珠蛋白基因开始转录时 ,能识别和结合 中调控序列的酶是_。 (3)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 . 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区中一个 A替换成 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_。 (4)上述突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

25、配 .其后代中不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_。 (5)用一定剂里的 射线照射萌发状态的棉花种子 .其成活棉株的器官形态和生理代谢均发生显著变异 .这 种变异属于 _。处理过的种子有的出苗后不久就死亡,绝大多数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这说明了 _。在其中也发现了极少数的个体品质好,产最高,这说明了变异是 _。 答案:(每空 1分 共 8分) ( 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和 ( 2) RNA聚合酶 ( 3) 1/2 (4) 1/4 ( 5)基因突变 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不定向的 试题分析:( 1)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是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构成的,编码区又由外显子( )和内含子构成( 和 ),其中内含

26、子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人 -珠蛋 白基因与其 mRNA杂交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未配对部分是内含子的碱基序列,即 和 。 (2)非编码区上游有 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3)由于是一条染色体上的碱基替换,那么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是正常的,所以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变异染色体进入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是 1/2,再进入卵细胞的概率是 1/2。 (4)上述突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配,其后代中不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1/21/2 1/4。 (5) 用一定剂量的 Co-射线照射萌发状态的棉花种子,使其发生基因突变。处理过的种子有的出苗后不久就死亡,绝大多数的产量和品质下 降,这说明了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数个体品质好,产最高,这说明了变异是不定向的。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变异等,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