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0166.3-2016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pdf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29854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6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10166.3-2016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Q GDW 10166.3-2016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Q GDW 10166.3-2016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Q GDW 10166.3-2016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Q GDW 10166.3-2016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3 部分:电力电 缆线路 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 for preliminary design fo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jectsPart 3: Power cable line 2017 - 06 - 16 发布 2017 - 06 - 16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0166.3 2016 代替 Q/GDW 166.3 2010 Q/GDW 10166.32016 I 目 次 前 言

2、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总则 . 2 4 总的部分 . 3 5 电缆线路路径 . 5 6 环境条件 . 5 7 污秽条件 . 5 8 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 . 6 9 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 . 6 10 过电压保护、接地及分段 . 6 11 电缆支持与固定 . 6 12 通讯干扰 . 7 13 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 . 7 14 充油电缆供油设计 . 7 15 电缆构筑物 . 7 16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 . 8 17 电缆通道防火 . 9 18 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 . 9 19 在线监测 . 9 20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 10 21 附

3、件 . 10 22 专题报告 . 10 23 图纸部分 . 11 24 计算项目要求 . 12 25 施工组织设计 大纲 . 12 26 主要 设备 材料清册 . 12 27 概算部分 . 1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主要造价表 . 1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表 . 16 Q/GDW 10166.32016 II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初步设计阶段计算项目表 . 16 编制说明 . 18 Q/GDW 10166.32016 III 前 言 为贯彻落实公司 “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 ”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 质量 ,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

4、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制定本部分。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标准分为 13个部分: 第 1部分: 110( 66) kV架空输电线路; 第 2部分: 110( 66) kV变电站; 第 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 第 4部分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 第 5部分:征地 拆迁及重要跨越补充规定 ; 第 6部分: 220kV架空输电线路; 第 7部分: 330kV1100kV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 第 8部分: 220kV变电站 ; 第 9部分: 330kV750kV变电站; 第 10部分: 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 第 11部分: 电动汽车电池配送中心 ;

5、第 12部分: 电动汽车电池配送站; 第 13部分: 高压直流换流站。 本部分为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标准的第 3部分。 本部分代替 Q/GDW 166.3 2010,与 Q/GDW 166.32010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全面修订了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 ”、“电缆通道防火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等部分 ; 增加了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 “污秽条件 ”、“电缆敷设 方式与排列 ”、 “电缆支持与固定 ”、 “电缆 构筑物 ”、“在线监测 ”、 “图纸部分 ”、“计算项目要求 ”等部分设计 深度要求 ; 删除了 “规范性引用文件 ”和 “概算部分 ”中 不符合目前规

6、程规范的部分 。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 司基建部提 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北京 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李本良 、葛兆军、 程述一 、 李显鑫 、 朱占巍、 卞斌 、 刘颢 、 仇高飞 、 卞荣 、 田蔚光 、 田雷 、 邓佳翔 、 杨薇 、 李伟 、 吴冰 、 吴述关 、 彭素江 、 车勇 。 本部分 2008年 1月首次发布, 2011年 1月第一次修订, 2016年 12月第二次

7、修订。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Q/GDW 10166.32016 1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3 部分:电力电缆线路 1 范围 本部分规 定了电力电缆线路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 35kV 500kV交流电缆新建工程的初步设计,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要求,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标准。直流电缆工程、 35kV以下交流电缆(不包含海缆)新建工程以及改建电缆工程初步设计可参照本规定执行,并可适当简化。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 适用于本 文件 。 2.1 电缆通道 cable passageway 供敷设电力电缆及其

8、附件安装的电缆构筑物。主要包括隧道、沟道、沟槽、保护管等形式。 2.2 电缆隧道 cable tunnel 容纳电缆数量较多 ,有供安装和巡视方便的通道,且是全封闭性的电缆构筑物。 2.3 电缆沟道 cable trough 封闭式不通行但盖板可开启的电缆构筑物,且布置与地坪相齐或稍有上下。 2.4 电缆沟槽 cable channel 容纳电缆数量较少未含支架且沟底可不封实的有盖槽式电缆构筑物,可布置齐地坪或地坪上。 2.5 电缆保护管 cable duct 按照规划电缆根数,一次建成多孔管道的电缆构筑物。包括排管、非开挖管等形式。 2.6 电缆工作井 cable manhole 人可出入以

9、安装电缆接头等附属部件、供牵拉电缆作业所需的或电缆通道通风所需 电缆构筑物。 Q/GDW 10166.32016 2 2.7 电缆终端站 cable termination station 架空线路与电力电缆连接处的构筑物。 2.8 电缆支架 cable bearer 用以支承电缆的刚性结构系统,包括电缆桥架、普通支架、吊架等。 2.9 电缆桥架 cable bridge 由托盘或梯架的直线段、弯通、组件以及托臂(臂式支架)、吊架等构成具有密接支承电缆的刚性结构系统之全称。 2.10 交叉互联 cross-bonding 相邻单元段电缆的金属屏蔽层交叉连接,使每个金属屏蔽层的连续回路依次包围三

10、相导体的一种特殊互联方式。 2.11 蛇形敷设 snake laying 把电缆敷设成蛇形状,以吸收电缆线路热胀冷缩量,减少电缆轴向热机械应力。 2.12 直埋方式 direct burying 将电缆直接埋设于土中、埋设于预制槽盒中及埋设于砖砌槽盒中等敷设方式。 3 总则 3.1 应遵守的规定和程序 3.1.1 应执行国家各项技术方针、政策、法规,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以及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的要求。 3.1.2 应执行国家及其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 3.1.3 应执行“三通一标”和“两型三新一化”建设原则。 3.1.4 应执行城乡规划、建设用地、水土保持、环境保护、防震

11、减灾、地质灾害、压覆矿产、文物 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等相关要求。 3.2 初步设计应包括的内容 初步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如下: a) 说明书; Q/GDW 10166.32016 3 b) 图纸; c)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d) 概算书; e) 勘测报告(工程地质、水文、地下管线等资料); f) 专题报告(必要时); g) 附件。 3.3 初步设计说明书应包括的内容 初步设计说明书应包括的内容如下: a) 概述; b) 接入系统概况; c) 与可研规模、主要技术方案及投资的对比; d) 电力电缆线路路径; e) 环境及污秽条件; f) 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 g) 电缆及其附件的选型; h) 过电压保

12、护、接地及分 段; i) 电缆的支持与固定; j) 通讯干扰; k) 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 l) 充油电缆供油设计; m) 土建部分; n)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 o) 电缆通道防火设计; p) 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 q) 在线监测; r)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s) 其他说明; t) 附件。 3.4 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 3.4.1 对主要技术方案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3.4.2 当采用现行的通用设计时,相应部分可适当简化。 3.4.3 本部分未能涉及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3.4.4 初步设计文件应 包含外委项目的评审意见或报告, 相应费用

13、应计入概算 。 3.4.5 设计文件齐全,计算准确,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晰、正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初步设计文件可分册出版。 4 总的 部分 4.1 设计依据 4.1.1 应列出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工程文件。 Q/GDW 10166.32016 4 4.1.2 应列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 4.1.3 应列出设计中标通知书或委托文件。 4.1.4 应列出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规范。 4.2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4.2.1 应说明电缆线路起迄点、额定电压、输送容量、路径长度、回路数、电缆及主要电缆附件型号及数量。 4.2.2 应说明电缆夹层、电缆通道土建概况,电缆通道结构型式及

14、长度、工作井的型式与数 量,以及变电站预留的进出线通道情况。 4.2.3 应说明辅助 设施( 包括通风、排水、防火、报警、供电、照明、综合监控等 ) 的规模和数量。 4.2.4 应说明电缆终端站或电缆登杆(塔)的规模和数量。 4.2.5 应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范围和内容、外部协作项目、设计的分工界限,以及编制工程概算情况。 4.3 接入系统概况 4.3.1 应说明工程建设必要性。 4.3.2 应简述批复的接入电力系统方案(含相关的系统二次方案) 。 4.3.3 应论述同路径其他电缆线路的规划。 4.3.4 应论述两端发电厂或变电站进出线规划。 4.4 建设环境及通道清理 4.4.1 应说明电缆线

15、路路径沿线地面、地下建、构筑物等建设环境情况。 4.4.2 应说明拆、 改地下管线及地上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路灯等市政设施情况及数量。 4.4.3 应说明需要拆迁的厂矿企业、民房等建筑物的面积、结构类型、数量。 4.4.4 应说明需要砍伐树木的数量及园林、绿地的恢复补偿数量。 4.4.5 应说明涉及补偿费用较高的项目情况资金、协议内容。 4.5 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4.5.1 主要技术指标应包括电缆型号和长度,回路数;电缆附件类型及数量;电缆通道长度(含通道类型、结构型式、施工方式等);电缆井的结构型式、数量及其分布情况;电缆终端站(塔)的规模。 4.5.2 初设与可研投资变化较大时应

16、增加说明。 4.5.3 主要造价表见 附录 A 中表 A.1。 4.6 造 价分析 4.6.1 与通用造价指标定量对比分析,应说明工程量与造价的合理性。 4.6.2 与可研指标对比分析,应说明工程量增减情况。若初设概算超可研投资,应进行专项分析。 4.7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 电缆工程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表 见附录 B中表 B.1,如未采用通用设计应说明原因及设计原则。 4.8 “两型三新一化”应用情况 参照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三新一化” 工程设计 建设的原则,应说明以下内容的应用情况: a) 路径选择; b) 电缆电气部分; Q/GDW 10166.32016 5 c) 电缆通道部分; d) 电缆通道

17、附属设施部分; e) 基建新技术应用情况; f) 其他。 5 电缆线路路径 5.1 电缆线路路径选择原则 电缆线 路路径选择原则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拆迁的房屋情况 ,包括建筑物的属性、规模、结构分类、价格; b) 拆除或迁移“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的情况; c) 拟拆除或迁移、改造地下管线的所属单位、类型、等级、数量、费用; d) 树木砍伐数量,园林、绿地等恢复补偿数量等; e) 道路路面的开挖和恢复方案,以及对应的面积和数量; f) 当走廊清理规模较大时,应提供相应专题报告或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完成的评估报告; g) 其它。 5.2 电缆进出线 应 说明变电站、电缆终端站的电缆进

18、出线位置、方向,新建电缆通道与已有、拟建电缆通道相互关系 及连接情况 ,远近期过渡方案等。 若为新建变电站,应统筹规划变电站出线位置、方向及电缆通道。 5.3 电缆线路路径方案 电缆线路路径方案 应包括 以下 内容: a) 各路径方案沿线地形 地貌 、地质 条件 、水文 气象 、主要河流、铁路、地铁、 公 路、城镇规划、 环境特点、特殊障碍物等 ; b) 电缆线路路径 推荐方案 沿线协议情况 ; c) 电缆线路特殊地段及采取的处理措施 ; d) 电缆线路路径沿线 走廊清理情况; e) 电缆线路沿线交叉穿越情况; f) 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与论证结果 ; g) 简要说明路径推荐方案。 6 环境条件

19、 6.1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 应 按规范要求说明电缆线路路径所经地 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基本风速、雷暴日数和土壤冻结深度、日照 强度 及覆冰厚度、土壤热阻系数 、 土壤电阻率等。 6.2 应说明 电缆线路路径所经地区 的 地震设防烈度。 7 污秽条件 7.1 应 参照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的有关规定。 Q/GDW 10166.32016 6 7.2 污区划分 应 按沿线等值附盐密度、附灰密度、污湿特征、运行经验,并结合各地最新污区分布图的定级来确定污秽等级。 7.3 根据当地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情况可适当考虑提高污秽等级,并进行相关说明。 8 电缆敷设 方式与排列 8.1

20、 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 负荷需求、 电缆类型 及回路数量 等因素,且按满足运 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 安全、 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 8.2 应 说明沿电缆线路路径的电缆敷设方式及采取该种敷设方式的理由。 8.3 应综合考虑通道中现有 及 规划的线路数量、电压等级、电缆的输送容量,说明电缆在新建、已建电缆通道、工作井、电缆夹层、电缆竖井中的排列方式及敷设位置 。 8.4 应 根据电缆通道空间、工作井分布、电缆分段情况说明电缆接头的排列布置 方 案。 9 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 9.1 电缆选型 9.1.1 应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电压等级、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热稳定要

21、求、敷设环境和以往工程运行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特点确定电缆截面和型号。 9.1.2 充油电缆选 型还应考虑电缆最高、最低工作油压及供油设计等因素。 9.2 附件选型 9.2.1 电缆附件宜包括终端头(户外终端、 GIS 终端、中间接头、交叉互联箱、接地箱、交叉互联电缆、接地电缆、护层保护器等。 9.2.2 应根据电压等级、电缆绝缘类型、安置环境、污秽等级、海拔髙度、作业条件、工程所需可靠性和经济性等要求说明电缆附件的型号规格。 9.2.3 应根据系统短路热稳定条件和接地方式的要求确定交叉互联电缆、接地电缆(必要时含回流线)截面以及护层保护器特性。 9.2.4 必要时宜根据电压等级、安置环境、污秽等

22、级、工程特点等说明避雷器型号。 10 过电压保护、接地及分段 10.1 应论述 电缆线路雷电、操作过电压保护措施。 10.2 应根据系统短路容量、电缆芯数、电缆长度和电缆正常运行情况下的线芯电流,说明电缆线路接地方式及其分段长度。 10.3 应提出沿电缆通道设置接地装置的布置方案。 11 电缆支持与固定 11.1 应根据不同的通道及夹层环境、通道坡度、电缆敷设类型确定电缆的支持与固定方式。 11.2 应根据电缆的荷重、运行中的电动力要求,确定电缆固定金具的型式和强度。 11.3 应根据电缆及其附件数量、荷重、安装维护的受力要求,确定电缆支架的结构、材质和强度。 11.4 应根据通道空间容量、电

23、缆电压等级、电缆回路数量、敷设要求确定电缆支架的层数、支架 层间垂直距离、电缆支架间距,电缆支架的层架长度、支架的防腐处理方式等。 Q/GDW 10166.32016 7 11.5 应说明电缆支架的接地处理方式。 12 通讯干扰 12.1 设计原则和依据 特殊情况下,应考虑电缆线路对邻近通信电缆、微电子设备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 12.2 计算分析及推荐意见 12.2.1 应对邻近通信电缆或微电子设备进行危险和干扰影响计算,并对有关参数如屏蔽系数、互感系数等进行分析。 12.2.2 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对邻近通信电缆或微电子设备采用的防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13 电缆终端站及电

24、缆登杆(塔) 13.1 应根据电网规划、电缆线路进出线情况确定电缆终端站的规模。 13.2 应提出电缆 终端站布置方案及电气设备选型。 13.3 应根据电网规划确定电缆登杆(塔)的规模、布置方案及选型。 14 充油电缆供油设计 14.1 供油设计 14.1.1 应按电缆线路的环境条件确定电缆稳态油压。 14.1.2 应按电缆负荷变化和周围环境温度变化确定电缆需油量、 暂态油压。 14.1.3 应按电缆需油量选定供油设备容量和油箱数量。 14.1.4 应根据电缆最大、最小容量压力确定供油设备油压、油吞吐量和供油长度。 14.2 报警设计 应说明充油电缆油压报警设计方案。 14.3 压力箱房及工作

25、井设计 应根据电缆线路路径情况和油箱数量确定压力箱房或工作井设置地点和占地面积。 15 电缆构筑物 15.1 工程概况 15.1.1 应说明沿线的地 形、地质和水文情况,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简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建筑场地类别、地基液化判别;地基土冻胀性和融陷情况,着重对场地的特殊地质条件分别予以说明。 15.1.2 应说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防分类、防水等级等主要原则。 Q/GDW 10166.32016 8 15.1.3 应说明新建、改建电缆通道的起止点、长度、结构形式、电缆井的结构形式及数量。 15.1.4 应说明电缆终端站占地面积,站区地坪设计

26、高程,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数量及材料。 15.1.5 应说明通道本体、通道与通道的接口处、通道与电缆井接口处的防水或 排水 设计。 15.2 结构设计 15.2.1 应根据工程实际情 况对选用相应的通用设计模块进行说明。新设计断面应采用通用设计的原则,论证其技术经济特点和使用意义。 15.2.2 应论述电缆通道横断面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隧道、沟道、沟槽的净宽、净高、结构形式及壁厚,明确沟盖板承载能力等;保护管的直径、数量、排列方式及材质等,当保护管选用新型材料时,应论述材质的选择理由。 15.2.3 应根据现场地质勘察情况,结合市政综合管线规划的要求,确定电缆通道的纵断面设计 ,明确通

27、道的覆土厚度和坡度;重要交叉、高落差等特殊地形处,应提供纵断面设计。 15.2.4 软弱或特殊地基应说明处理方案。 15.3 通道施工方式 15.3.1 通道的施工方式 应进行多方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15.3.2 应结合市政综合管线规划要求及现场地质勘察情况,明确 地下水处理措施 及 特殊地段 ( 如铁路 、地铁、公路 、 河湖等 ) 的技术 处理 措施。 15.4 重要交叉穿越 15.4.1 应论述穿越铁路、地铁、高速及城市快速路、河流等的处理方案。 15.4.2 与其他重要市政管线有交叉穿越时,应说明与市政管线的交叉穿越处理方案。 15.4.3 与重要电力管线有交叉穿越时,应说明与电力

28、管线的交叉穿越处理方案,并说明相应的停电影响。 15.5 电缆井 应根据电缆的电压等级、转弯半径、进出线规划、通道分支情况,综合考虑经济性,确定电缆井的结构尺寸,对特殊井型应明确围护结构方式。 15.6 电缆终端站 15.6.1 应确定电缆终端站的站址位置及基础平面布置,基础形式及埋深(包括软弱或特殊地基时的处理方案)。 15.6.2 应确定电缆终端站接地设计。 15.6.3 应确定电缆终端站内主要构支架的结构形式、主要材料及用量。 15.7 电缆登杆(塔) 应说明电缆登杆(塔)主要材料及用量,主要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保护管等。 16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 16.1 供电及照明 针对电缆隧道敷设

29、方式,应说明以下内容 : Q/GDW 10166.32016 9 a) 工作 /备用电源的引接及用电接线方 案。根据负荷情况明确配电变压器选择结果,明确配电系统的接地类型。 b) 针对不同电缆隧道形式,简要说明配电装置及配电电缆的布置、设备选型。 c) 隧道的照明及其控制方式。 16.2 排水 16.2.1 电缆隧道、电缆沟敷设方式 16.2.1.1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自然集水及机械排水方式,应明确集水坑结构尺寸、位置和数量等。 16.2.1.2 采用机械排水方式时,应明确接入市政排水方案及设备选型,提供设备选型的计算依据。 16.2.2 电缆 保护管 敷设方式: 应明确工井底板集水坑结构尺

30、寸、位置和数量等。 16.3 通风 针对电缆隧道敷设方式,应说明以下内容 : a) 根据工程 实际情况选择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方式。明确通风亭的结构尺寸、位置和数量等。 b) 采用机械通风方式时,明确隧道通风设计布置方案及设备选型,提供设备选型的计算依据。 17 电缆通道防火 17.1 电缆通道防火设计 17.1.1 针对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 保护管 敷 设方式,应明确防火原则和方案。 17.1.2 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重要程度考虑防火设置方案;如:电缆隧道、电缆沟采用电缆防火槽盒、防火墙、防火门、固定灭火装置等阻燃防护措 施;电 缆保护管 采 用电缆防火槽盒、管道防火封堵、固定灭火装置等阻燃

31、防护措施。 17.2 电缆通道火灾报警系统 必要时 应说 明报警装置设置和应急通讯方 案。 18 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 18.1 应说明电缆线路路径中特殊环境段(如高落差、过桥和水下等)情况,及其可能对电力电缆造成的不良影响。 18.2 应说明解决特殊环境段对电缆不良影响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19 在线监测 19.1 结合本地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应按照“分区域、有重点”的原则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19.2 对未列入规划的新建重要电缆线路,应论述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的类型及其必要性。 19.3 应结合工程实际,明确在线监测系统应用范围、类型及组成(必要时绘制在线监测系统图),并针对监测装置的工作

32、环境、布点方式、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实施费用等进行说明。 Q/GDW 10166.32016 10 20 环 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20.1 环境保护 20.1.1 应 说明电磁环境影响和区域环境影响程度,有影响时明确减小对环境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20.1.2 针对电缆隧道和电缆沟敷设方式,应 明确通风及排水设施的控制噪音措施,提出施工和运行的注意事项以及防治污染措施。 20.1.3 根据环评报告的结论, 应 说明环境保护的应对措施。 20.2 劳动安全 20.2.1 应 说明电缆线路工程应满足国家规定的有关劳动安全与卫生等要求。 20.2.2 应 说明电缆线路投运后感应电压情况,在运行和维修时需

33、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21 附件 21.1 应包括与本工程有关的上级部门文件和批文,工程设计委托文件。 21.2 应包括电缆线路建设所涉及到有关单位的 协议和会议纪要,包括:规划、国土、矿产、军事设施、航空、航道、河道、通信、公路、铁路、管道、电力、水利、供水、林业等。 21.3 应包括其他重要文件。 22 专题报告 22.1 试验研究项目 22.1.1 概述 概述应包含以下内容: a) 目的和意义; b) 工程应用及预期达到的社会经济效益。 22.1.2 研究内容及项目经费 研究内容及项目经费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a) 实施方案; b) 依据的理论及所采用的技术原理、方法; c) 主要技术性能与

34、指标; d) 项目的进度计划(通过表格、甘特图等形式表示 ); e) 项目经费预算情况。 22.1.3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应包含以下内容: a) 成果内容及形式; b) 研究成果在本工程 的应用及效益。 22.1.4 相关文件 相关文件应包含以下内容: Q/GDW 10166.32016 11 a) 业主单位对项目的意见; b) 主管单位对项目的审查意见。 22.2 其它专题 对于其它专题项目,专题报告中应详细论证设计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达到概算深度)。 23 图纸部分 23.1 必备的图纸 应包括的必备图纸如下: a) 接入电力系统方案图; b) 电缆线路路径平面图; c) 电缆通道平

35、面图(包含电缆工作井的井位 布置图) ; d) 进出线平面布置图; e) 电缆接地方式示意图; f) 电缆通道内敷设位置图(需标识本期与规划); g) 重要交叉穿越地段纵断面图; h) 电缆通道横断面图; i) 电缆终端站平面布置图,终端塔型式 。 23.2 必要时需补充的图纸 必要时需补充的图纸宜包括以下内容: a) 电力系统规划接线图(远期或年份); b) 电缆隧道段的纵断面图 ; c) 电缆蛇形敷设示意图(电缆通道内敷设时 ); d) 电缆接头间平、断面布置图; e) 电缆敷设于其他公用设施中的断面图; f) 电缆支架设计图; g) 线路 T 接点或 接点平断面图; h) 电缆 T 接箱

36、电气接线图; i) 单相接地短路电流曲线图; j) 充油电缆线路沿途最高与最低油压分布图; k) 塞止接头井布置图; l) 压力箱房或压力井布置图(其中包括 压力箱 房 或压力井接地、照明、排水图纸); m) 供油系统信号原理图; n) 电缆通道供电(照明)系统图; o) 电缆终 端站电缆进出线间隔断面图; p) 电缆终端站竖向布置与场地平整图; q) 电缆与电信线路接近位置平面图; r) 夹层电缆敷设平、断面图; s) 接地装置图; t) 地基处理及基坑支护设计图。 Q/GDW 10166.32016 12 24 计算项目要求 初步设计阶段计算项目 见附录 C中表 C.1,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

37、增减。计算书不列入设计文件,一般只引述计算条件和计算结果。 25 施工组织设计 大纲 一般电缆工程不单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大纲,对投资影响较大的土建、电气施工方案应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列出推荐方案,在初步设计说明书中加以说明。 26 主要 设备 材料清册 26.1 主要设备材料表 主要设备材料表应包括名称、规 格、数量等栏目,并应说明是否计入设备材料损耗等。如果有非标准物料,应说明情况。 26.2 设备材料内容 26.2.1 电缆电气部分 应包含电缆及附件的设备、紧固件及其安装材料、接地材料等。 26.2.2 电缆土建部分 应包含电缆通道构筑物土建本体、预埋件、构支架等。 26.2.3 电缆通道

38、附属设施 部分 应包含通风、排水、防火、报警、供电、照明、综合监控等。 26.2.4 其他部分 应包含备品备件、专用仪器、工具(必要时)。 27 概算部分 27.1 概述 27.1.1 工程概况 应说明本工程建设的起点和终点、路径和地理位置、地下水位、额定电压、电缆相数、长度、电缆终端特征及接地方式、电缆隧道情况、电缆 井型及数量、征地、拆迁、赔偿内容、赔偿标准、运距、降水等情况。 27.1.2 工程资金来源 必要时应说明融资方式、融资利率、资本金比例。 27.1.3 主要技术特征 Q/GDW 10166.32016 13 27.1.3.1 应说明路径长度、电缆型号、电缆敷设方式、电缆支(桥)

39、架设置、隧道施工方式、隧道断面尺寸、覆土厚度。 27.1.3.2 应说明沿线交通运输情况、运输地形、运输方式、运输距离。 27.1.4 施工条件 应说明施工水源、电源、通讯、道路、材料仓库等情况。 27.1.5 其他 应说明项目业主、项目建设工期、可行性研究核准或批复的总投资,本期设计概算编制价格水平年份,电缆工程概算工程本体投资、静 态投资、动态投资和单位公里造价。 27.2 编制原则和依据 27.2.1 工程量 应依据初设图纸或设计提资单。 27.2.2 概算定额、预算定额 所采用的定额名称、版本、年份,应采用补充定额、定额换算及调整应有说明,定额人工费、材机调整应说明所执行的文件。 27

40、.2.3 人工工资 应说明建筑、安装人工工资编制依据,人工工资调整系数及计算公式。 27.2.4 材料价格 应说明装置性材料价格采用的依据及价格水平年份、电缆工程材料价格采用的的依据,以及信息价格采用的时间和地区,国外进口材料价格的计算依据。 27.2.5 材料运输 应说明材料运输的计算依据,超距离运输的计算方法。 27.2.6 编制年价差 应说明材料价差的调整和计算方法。 27.2.7 取费标准 应说明其它直接费、间接费的编制依据。其它费用应着重说明超出行业标准规定的费用编制依据。 27.2.8 特殊项目 应有技术方案、相关文件、合作协议书的支持,按概算要求编制。 27.2.9 其它有关说明 主要说明概算中未曾统一、待定工程和费用,设计未予确定的暂列费用问题,提请设计审查时核定。 27.3 投资分析 Q/GDW 10166.32016 14 27.3.1 应对本工程初步设计概算与可行性研究估算投资进行简要的分析比较,阐述其增减原因。 27.3.2 应与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造价电缆分册中类似建设规模的模块投资额进行对比。 27.4 概算表及附表、附件 27.4.1 初步设计概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