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1661 2017 1000kV继电保护及辅助装置 标准化设计规范 Standardization design specification on AC 1000kV protection and auxiliary equipments 2018 -01 - 02发布 2018 - 01 - 02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Q/GDW 11661 2017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总则 . 1 4 一般规定 . 2 5 线路保护及相关设备 . 7 6
2、变压器保护及 辅助装置 . 19 7 高抗保护 . 30 8 母线保护 . 36 9 保护与通信设备接口 . 38 10 相关设备及回路 . 38 11 信息规范 . 39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保护装置定值清单及软压板标准格式 . 45 附录 B(规范性附 录) 保护装置打印报告标准格式 . 64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继电保护信息输出 . 71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变压器保护跳闸矩阵表 . 96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录波文件格式 . 99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保护装置中间节点数据格式 . 101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保护装置中间节点动作逻辑示意图 . 102 编制说明
3、. 103 Q/GDW 11661 2017 II 前 言 为规范 1000kV交流电网的继电保护及辅助设备的输入输出量、压板、端子、通信接口类型与数量、报吿和定值,以及保护装置的技术原则、配置原则以及相关二次回路等,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网调度控制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华北分部、国网华中分部、国网华东分部、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 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春
4、霞、詹荣荣、刘宇、王德林、苏黎明、陈争光、艾淑云、刘一民、李勇、刘中平、吕鹏飞、刘虎林、唐翼、阮思烨、张志、赵青春、张广嘉、邓茂军、吴通华、陈福锋、杜丁香、薛明军、张恒祥、刘宏君、潘书燕、张晓宇、李宝伟、李岩军、余越。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Q/GDW 11661 2017 1 1000kV继电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1000kV交 流电网的继电保护及辅助设备(包括线路保护及相关设备,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相关设备)的技术原则和设计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 1000kV电压等级常规变电站新建
5、、扩建和技改等工程的继电保护及辅助设备和回路的设计以及 1000kV继电保护及辅助设备生产厂家的产品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386 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 IEC 60255 24:2001, IDT) GB/T 25931 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 DL/T 860(所有部分)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Q/GDW 1396 IEC 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 3 总则 3.1 优化设计原则 3.1
6、.1 优先通过保护装置自身实现相关保护功能,尽可能减少外部输入量,以降低对相关回路和设备的依赖。 3.1.2 优化回路设计,在确保可靠实现继电保护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装置间的连线。 3.2 双重化原则 继电保护双重化的原则是:保护装置的双重化以及与保护配合回路(包括通道)的双重化,双重化配置的保护装置及其回路之间应完全独立,无直接的电气联系。 3.3 保护装置软件构成原则 本标准保护装置功能由“基础型号功能”和“选配功能”组成;功能配置由设备制造厂出厂前完成。功能配置完成后定值清单及软压板等应与所选功能一一对应。本标准按最大化列举设备参数定值、保护定值、保护控制字、保护功能软压板,出厂时未
7、选配功能对应项自动隐藏,其它项顺序排列。 3.4 主接线型式 3.4.1 本标准中线路适用于 3/2断路器接线方式。接线以完整串为例,当用于非完整串(一组边断路器退出)时,中断路器相关信息适用于第二组边断路器。 3.4.2 本标准中主体变压器以高 压侧 3/2断路器接线、中压侧 3/2断路器接线、低压侧双分支单母线接线的分相自耦变压器(高 2-中 2-低 2)为基础型号,无选配功能。 Q/GDW 11661 2017 2 3.4.3 本标准中高压并联电抗器(以下简称高抗)以 3/2断路器接线的线路电抗器为基础型号。其它高压并联电抗器可参照执行。 3.4.4 本标准适用于 3/2断路器接线方式,
8、若出现其它接线方式则按母线段数配置母线保护。 3.5 装置基本类型 本标准所述装置均为常规装置,即采用常规电缆进行采样、开入、开出等回路连接。 3.6 信息输出基本原则 3.6.1 本标准明确继电保护信息(以下简称保护信息)输出内容,统一信息描述,实现各类保护信息输出标准化,在满足继电保护在线监测、信息可视化和智能诊断的基础上,对保护输出的信息进行优化。 3.6.2 继电保护输出的信息按本标准所规定的各类保护功能描述,保护装置按配置的保护功能输出本标准中的相应信息。 3.6.3 本标准将电压互感器统称为 PT,电流互感器统称为 CT。 3.6.4 装置打印信息、装置显示信息描述应保持一致,与后
9、台、远动信息的应用语义应保持一致性。 3.6.5 本标准适用于 DL/T 860协议传输的信息,其它协议参照执行。 4 一般规定 4.1 保护装置的通用要求 4.1.1 保护装置单点开关量输入“ 1”和“ 0”的定义如下: a) 采用正逻辑,即触点闭合为“ 1”, “ 1”肯定所表述的功能; b) 采用正逻辑,即触点断开为“ 0”, “ 0”否定所表述的功能。 4.1.2 保护装置功能控制字“ 1”和“ 0”定义如下: a) “ 1”肯定所表述的功能; b) “ 0”否定所表述的功能,或根据需要另行定义; c) 不应改变定值清单和装置液晶屏显示的“功能表述”。 4.1.3 保护功能投退的软、硬
10、压板应一一对应,采用“与门”逻辑,以下压板除外: a) 断路器保护的“停用重合闸”控制字、软压板和硬压板三者为“或门”逻辑; b) 线路保护的“沟通三跳”软压板和硬压板为“或门”逻辑; c) 主体变压器保护的各侧“电压压板”只设硬压板,调压补偿变保护“有载调档压 板”只设硬压板; d) “远方操作”只设硬压板。“远方投退压板”、“远方切换定值区”和“远方修改定值”只设软压板,只能在装置本地操作,三者功能相互独立,分别与“远方操作”硬压板采用“与门”逻辑。当“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后,上述三个软压板远方功能才有效,此时保护装置本地投退软压板、切换定值区和修改定值无效; e) “保护检修状态”只设硬
11、压板。采用 DL/T 860 标准时,当“保护检修状态”硬压板投入,保护装置报文上送应带品质位信息。“保护检修状态”硬压板遥信不置检修标志。 4.1.4 保护装置的保护采样回路应使用 A/D冗余结构(公用一 个电压或电流源),保护装置采样频率不应低于 1000 Hz。 4.1.5 保护装置的测量范围为 0.05IN( 20 40) IN,在此范围内保护装置的测量精度均应满足:测量误差不大于相对误差 5%或绝对误差 0.02IN,但在 0.05IN以下范围 ,用户能整定并使用,故障电流超过( 20 40) IN时,保护装置不误动不拒动。 4.1.6 保护装置的定值要求如下: Q/GDW 1166
12、1 2017 3 a) 保护装置的定值应简化,宜设置自动的辅助定值和内部固定定值; b) 保护装置定值应采用二次值 、变压器额定电流( Ie)倍数,并输入变压器额定容量、 CT 变比和 PT 变比等必要的参数 ; c) 保护功能投 /退,如线路保护的 “ 距离保护 ”、变压器保护的“高压侧后备保护” ,可由运行人员 选择 就地投 /退硬压板或远方操作投 /退软压板实现 ; d) 运行中基本不变的保护分项功能,如线路保护的 “ 距离保护 段 ”、变压器保护的“复压过流段 1 时限”, 采用控制字投 /退 ; e) 保护装置的定值清单应按以下顺序排列 : 1) 设备参数定值部分; 2) 保护装置数
13、值型定值部分; 3) 保护装置控制字定值部分。 f) 保护装置允许的定值整定范围不应小于附录 A 要求; g) 保护装置软压板与保护定值相对独立,软压板的投退不应影响定值; h) 线路保护装置应至少设 16 个定值区;调压补偿变保护装置 应至少设 21 个定值区;其余保护装置至少设 5 个定值区; i) 保护装置具有可以实时上送定值区号的功能; j) 装置上送后台定值及软压板应符合附录 A 的要求。 4.1.7 保护装置应具备以下接口: a) 对时接口:应支持接收对时系统发出的 IRIG-B对时码。条件成熟时也可采用 GB/T 25931标准进行网络对时,对时精度应满足要求; b) 间隔层通信
14、接口:装置具备 3 个通信接口(包括以太网或 RS-485 通信接口);其中至少 2路以太网口支持 MMS网通信; c) 其它接口:调试接口、打印机接口。 4.1.8 保护装置的液晶屏在正常运行时应能显示电流、电压等必要的参数及运行 信息,默认状态下,相关的数值显示为二次值,也可选择显示系统的一次值。 4.1.9 保护装置应能记录相关保护动作信息,保留 8 次及以上最新动作报告。每个动作报告至少应包含故障前 2个周波、故障后 6个周波的数据。 4.1.10 保护装置记录的所有数据应能转换为 GB/T 22386 规定的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 COMTRADE)。 4.1.11 保护装置
15、记录的动作报告应分两大类在装置液晶屏调阅和打印,打印报告标准格式见附录 B: a) 应具备供运行、检修人员查阅的功能,便于值班人员了解装置运行情况和保护动作信息; b) 应具备供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分析事故和保护动作行 为的记录。 4.1.12 保护装置定值、控制字、软压板和开入量名称应规范、统一,具体要求如下: a) 对于不能完整显示标准名称的装置,厂家应在说明书中提供与标准名称相应的对照表; b) 硬压板名称应与对应软压板名称描述一致。 4.1.13 保护装置软件版本构成方案如下: a) 基础软件由“基础型号功能”和“选配功能”组成; b) 基础软件版本含有所有选配功能,不随“选配功能”不同而
16、改变; c) 基础软件版本描述由基础软件版本号、基础软件生成日期、程序校验码(位数由厂家自定义)组成; d) 保护装置版本原则上各地区应使用六统一版本,如有地区定制需求,应先向国网申请备案; e) 保护装置软件版本描述方法见图 1。 Q/GDW 11661 2017 4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 * * - G - X X X X X X V 1 . 0 0 X X X X X X X X X X 厂 家 硬 件 平 台 代 码 , 限 2 4 位 字 符 厂 家 保 护 系 列 代 码 , 限 2 5 位 字 符 保 护 “ 基 础 型 号 ” 代 码 - G
17、表 示 国 网 常 规 装 置 , 常 规 采 样 、 常 规 跳 闸 保 护 “ 选 配 功 能 ” 代 码 基 础 软 件 版 本 基 础 软 件 生 成 日 期 程 序 校 验 码装 置 型 号装置面板(除液晶显示屏以外的部分)应能显示、部分的信息。 注 1: “基础型号”代码不组合,代码参见各保护功能配置表,其中断路器保护、短引线保护、高抗保护基础型号默认为 A; 注 2: “选配功能”代码可无,也可多个代码组合,功能代码参见各保护功能配置表,组合时按从上到下顺序依次排列。 图 1 保护装置软件版本描述方法 4.1.14 保护判别 CT 二次回路断线不考虑如下故障类型: a) 主保护在
18、同一时刻发生 CT、 PT二次回路断线; b) 一次元件无流时 CT二次回路断线; c) 一次设备三相电流对称情况下 CT 二次回路中性线断线; d) 在同一时刻发生两相、三相 CT二次回路断线; e) 在同一时刻多个元件发生 CT二次回路断线; f) 在同一时刻发生 CT二次回路断线和一次故障; g) 在系统振荡过程中再发生 CT二次回路断线。 4.2 保护配置及二次回路的通用要求 4.2.1 对保护配置及组屏(柜)的原则要求如下: a) 应按照“强化主保护,简化后备保护和二次回路”的原则进行保护配置、选型与整定; b) 优先采用主保护、后备保护一体化的微机型保护装置,每套保护应能反映被保护
19、设备的各种故障及异常状态; c) 双重化配置的保护装置应分别 组在各自的保护屏(柜)内,保护装置退出、消缺或试验时,宜整屏(柜)退出; d) 双重化配置的保护装置,两套保护的跳闸回路应与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分别一一对应;非电量保护应同时作用于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 e) 两套完整、独立的电气量保护和一套非电量保护应使用各自独立的电源回路(包括直流空气小开关及其直流电源监视回路),在保护屏(柜)上的安装位置应相对独立; f) 线路保护应提供直接启动失灵保护的分相跳闸触点; Q/GDW 11661 2017 5 g) 线路保护应独立完成合闸(包括手合、重合)后加速跳闸功能。 4.2.2 对保护装置
20、信号触点的要求如下: a) 保护装置的跳闸信号应有 2组 不保持触点,可有 1组保持触点; b) 保护装置的过负荷、运行异常、装置故障等告警信号应至少 1组不保持触点; 4.2.3 对电缆直跳回路的要求如下: a) 对于可能导致断路器跳闸的直跳开入,应采取措施防止直跳开入的保护误动作。例如:在开入回路中装设大功率抗干扰继电器,或者采取软件防误措施; b) 大功率抗干扰继电器的启动功率应大于 5W,动作电压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 55% 70%范围内,额定直流电源电压下动作时间为 10ms 35ms,应具有抗 220V工频电压干扰的能力; c) 当传输距离较远时,可采用光纤传输跳闸信号。 4.2.
21、4 二次回路设计原则如下: a) 3/2断路器接线,三跳启动失灵宜采用操作箱内 TJR(启动失灵、不启动重合闸)触点; b) 对于不采用操作箱(插件),而采用操作继电器接口的方案,保护出口应经继电器重动后作用于断路器跳闸线圈。操作继电器接口应提供断路器位置触点。 4.2.5 对 3/2断路器接线“沟通三跳”和重合闸的要求如下: a) 3/2断路器接线“沟通三跳”功能应由断路器保护实现,断路器保护失电时,由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三相跳闸; b) 3/2断路器接线的断路器重合闸,先合断路器合于永久性故障,两套线路保护均应加速动作,跳三相并闭锁重合闸。 4.2.6 对操作箱(插件)的相关要求如下 :
22、a) 两组操作电源的直流空气开关应设在操作箱(插件)所在屏(柜)内,不设置两组操作电源的切换回路,操作箱(插件)应设有断路器合闸位置、跳闸位置和电源指示灯。操作箱(插件)的防跳功能应方便取消,跳闸位置监视与合闸回路的连接应便于断开,端子按跳闸位置监视与合闸回路应依次排列; b) 对于不采用操作箱(插件),而采用操作继电器接口的方案,保护出口应经继电器重动后作用于断路器跳闸线圈。操作继电器接口应提供断路器位置触点; c) 操作箱(插件)应具备以下功能: 1) 手(遥)合、手(遥)跳回路; 2) 保护分相跳闸回路( 2组); 3) 保护三相跳闸 回路( 2组:不启动重合闸、启动失灵); 4) 保护
23、三相跳闸回路( 2组:不启动重合闸、不启动失灵); 5) 断路器压力闭锁回路; 6) 断路器防跳回路; 7) 与相关保护配合的断路器位置、三跳触点等; 8) 跳闸及合闸回路监视回路; 9) 跳合闸信号; 10) 控制回路断线信号; 11) 备用中间继电器; 12) 直流电源监视功能。 注 1: 第 2)项仅适用于分相操作箱(插件),其它项适用于分相操作箱(插件)和三相操作箱(插件)。 注 2: 对于单跳闸回路操作箱(插件),第 2)、 3)、 4)项每项只有 1 组。 4.2.7 打印相关设置原则如下: Q/GDW 11661 2017 6 a) 保护装置宜采用移动式打印机,每个继电器小室配置
24、 1台 2台打 印机。为便于调试,保护装置应设置打印机接口,打印波特率默认为 19200; b) 定值(包含设备参数、数值型定值、控制字定值)和软压板分别打印; c) 定值清单中的“类别”列和“定值范围”列可不打印。 4.2.8 交流电源设置原则为:户内保护屏(柜)内一般不设交流照明、加热回路。 4.2.9 保护屏(柜)端子排设置原则如下: a) 按照“功能分区,端子分段”的原则,根据保护屏(柜)端子排功能不同,分段设置端子排; b) 端子排按段独立编号,每段应预留备用端子; c) 公共端、同名出口端采用端子连线; d) 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采用试验端子; e) 跳闸出口采用红色试验端子,并 与
25、直流正电源端子适当隔开; f) 一个端子的每一端只能接一根导线。 4.2.10 保护屏(柜)背面端子排设计原则如下: a) 左侧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 1) 直流电源段( ZD); 2) 强电开入段( QD); 3) 对时段( OD); 4) 弱电开入段( RD); 5) 出口正段( CD),末端应安装一定数量的空端子; 6) 出口负段( KD); 7) 与保护配合段( PD); 8) 集中备用段( 1BD)。 b) 右侧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 1) 交流电压段( UD); 2) 交流电流段( ID); 3) 信号段( XD); 4) 遥信段( YD); 5) 录波段( LD)
26、; 6) 网络通信段( TD); 7) 交流电源( JD); 8) 集中备用段( 2BD)。 注: 如端子分段布置确有困难, PD、 XD、 YD、 LD和 TD可在左右两侧灵活布置。 4.2.11 硬压板及按钮设置原则如下: a) 压板设置遵循“保留必需,适当精简”的原则; b) 每面屏(柜)压板不宜超过 5排,每排设置 9个压板,不足一排时,用备用压板补齐。分区布置出口压板和功能压板。压板在屏(柜)体正面自上而下,从左至右依次排列; c) 保护跳闸出口及与失灵回路相关出口压板采用红色,功能压板采用黄色,压板底座及其它压板采用浅驼色; d) 标签应设置在硬压板、转换开关及按钮下方或其本体上;
27、 e) 转换开关、按钮安装位置应便于巡视、操作 ,方便检修。 4.3 保护及辅助装置编号原则 线路保护及相关设备编号原则见表 1;元件保护及相关设备编号原则见表 2。 Q/GDW 11661 2017 7 表 1 线路保护及相关设备编号原则 序号 装置类型 装置编号 屏(柜)端子编号 1 线路保护 1n 1D 2 断路器保护(带重合闸) 3n 3D 3 操作箱 4n 4D 4 短引线保护 10n 10D 5 继电保护通信接口装置 24n 24D 表 2 元件保护及相关设备编号原则 装置类型 装置编号 屏(柜)端子编号 变压器保护、高抗保护、母线保护 1n 1D 操作箱 4n 4D 变压器 非电
28、量保护 、 高抗非电量保护 5n 5D 5 线路保护及相关设备 5.1 配置原则 5.1.1 线路、过电压及远方跳闸保护配置原则如下: a) 配置双重化的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每套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包含完整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功能;主保护包含相电流差动保护和零序电流差动保护;后备保护包含相间及接地距离保护和定时限及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继电保护信息输出如附录 C所示; b) 远方跳闸保护应采用“一取一”经就地判别方式。 5.1.2 断路器保护及操作箱配置原则如下: a) 断路器保护按断路器单套配置。断路器保护具有失灵和死区保护、重合闸、充电过流( 2段过流 1段零序电流)、三相 不一致保护等功能;
29、b) 配置单套双跳闸线圈分相操作箱; 5.1.3 短引线保护配置原则为:配置双重化的短引线保护,每套保护应包含差动保护和过流保护。 5.2 技术原则 5.2.1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技术原则如下: a)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两侧启动元件和本侧差动元件同时动作才允许差动保护出口。线路两侧的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均应设置本侧独立的电流启动元件,必要时可用交流电压量和跳闸位置触点等作为辅助启动元件,但应考虑 PT 断线时对辅助启动元件的影响,差动电流不能作为装置的启动元件; b) 零差保护一侧电流元件与电压元件都启动时, 零差保护允许一侧电流元件电压元件均启 动时勾对侧启 动 ,差流大于 800A纵联差动保护
30、应能正确选相动作; c)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重合于故障后固定联跳对侧; d) 线路两侧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应互相传输可供用户整定的通道识别码,并对通道识别码进行校验,校验出错时告警并闭锁差动保护; Q/GDW 11661 2017 8 e)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应具有通道监视功能,如实时记录并累计丢帧、错误帧等通道状态数据,具备通道故障告警功能,在本套装置双通道交叉、通道断链等通道异常状况时两侧均应发相应告警报文并闭锁纵联差动保护; f)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宜具有监视光纤接口接收信号强度功能; g)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在任何弱馈情况 下,应正确动作; h)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两侧差动保护功能投入不
31、一致时发告警信号,线路差动保护功能投入状态下,差动保护因其它原因退出后,两侧均应有相关告警; i) “ CT断线闭锁差动”控制字投入后,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只闭锁断线相; j) 线路保护固定集成过电压远跳功能,并保留远传及“其它保护动作”功能。 5.2.2 相间及接地距离保护技术原则如下: a) 除常规距离保护段外,为快速切除中长线路出口短路故障,应有反映近端故障的保护功能; b) 用于串补线路及其相邻线路的距离保护应有防止距离保护段拒动和误动的措施; c) 为解决中长线路躲负荷阻抗和灵敏度要求 之间的矛盾,距离保护应采取防止线路过负荷导致保护误动的措施。 5.2.3 零序电流保护技术原则如下:
32、a) 零序电流保护应设置二段定时限(零序电流段和段),零序电流段固定带方向,零序电流段方向可投退。 PT断线后,零序电流段退出,零序电流段退出方向; b) 零序电流保护可选配一段零序反时限过流保护,方向可投退, PT 断线后自动改为不带方向的零序反时限过流保护; c) 应设置不大于 100ms短延时的后加速零序电流保护,在手动合闸时投入使用; d) 线路非全相运行时的零序电流保护不考虑健全相再发生高阻接地故障的情况,当线路非全相运行时自动 将零序电流保护最末一段动作时间缩短 0.5s 并取消方向元件,作为线路非全相运行时不对称故障的总后备保护,取消线路非全相时投入运行的零序电流保护的其它段;
33、e) 零序电流保护反时限特性采用 IEC标准反时限特性限曲线,按照式( 1)计算; t(3I0)=p02.0P0 1)/(3 0.14 TII ( 1) 式中: 3I0 零序电流值; Tp 时间常数,对应“零序反时限时间”定值; Ip 电流基准值,对 应“零序反时限电流”定值。 f) 零序反时限计算时间 t( 3I0)、零序反时限最小动作时间 T0和零序反时限配合时间关系见图 2; &3 I 0 零 序 反 时 限 电 流 定 值零 序 正 方 向 元 件 动 作零 序 反 时 限 配 合 时 间零 序 反 时 限 计 算 时 间 t ( 3 I 0 )&零 序 反 时 限 最 小 时 间 T
34、 0动 作 出 口图 2 零序电流反时限逻辑图 Q/GDW 11661 2017 9 g) 零序反时限电流保护启动时间超过 90s应发告警信号,并重新启动开始计时。零序反时限电流保护启动元件返回时,告警复归。 5.2.4 远方跳闸保护技术原则如下: a) 远方跳闸保护应采用“一取一”经就地判别方式,就地判据应反映一次系统故障、异常运行状态,应简单可靠、便于整定,宜采用如下判据: 1) 零、负序电流; 2) 零、负序电压; 3) 电流变化 量; 4) 低电流; 5) 分相低功率因数(当电流小于精工电流或电压小于门槛值时,开放该相低功率因数元件); 6) 分相低有功。 注: PT断线后,远方跳闸保
35、护闭锁与电压有关的判据。 b) 远跳就地判据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电流突变量展宽延时应大于远跳经故障判据时间的整定值,远跳开入收回后能快速返回; 2) 远跳不经故障判别时间控制字投入时,开入异常延时闭锁远跳时间应大于远跳不经故障判据时间的整定值; 3) 远跳不经故障判别时间控制字退出时,开入异常延时闭锁远跳时间应大于远跳经故障判据时间的整定值。 5.2.5 过电压保护逻辑图见图 3。 U B 过 电 压 定 值U C 过 电 压 定 值U A 过 电 压 定 值三 相 跳 闸 位 置&“ 过 电 压 三 取 一方 式 ” 控 制 字&“ 过 电 压 远 跳 经 跳位 闭 锁 ” 控 制 字过
36、 电 压 保 护 动 作 时 间 t&过 电 压 远 跳 发信&“ 过 电 压 保 护 跳本 侧 ” 控 制 字&过 电 压 保 护动 作 出 口过 电 压 保 护功 能 压 板过 电 压 保 护 动 作 时 间 t注 1: “过电压保护”功能压板退出时,过电压保护不出口跳闸,不远跳对侧。 注 2: “过电压保护跳本侧”控制字为 1:当过电压元件满足时,“过电压保护动作时间”开始计时,延时满足后,过压保护出口跳本侧,同时不经跳位闭锁直接向对侧发过电压远跳信号。 注 3: “过电压保护跳本侧”控制字为 0:当“过电压元件”和“三相跳闸位置”均满足要求时,“过电压保护动作时间”开始计时,延时满足后
37、,过压保护不跳本侧仅向对侧发过电压远跳信号。但是,是否经本侧跳位闭锁发信由“过电压远跳经跳位闭锁”控制字整定。 图 3 过电压保护逻辑 图 5.2.6 自动重合闸技术原则如下: Q/GDW 11661 2017 10 a) 当重合闸不使用同期电压时,同期电压 PT 断线不应报警; b) 检同期重合闸采用的线路电压应是自适应的,用户可选择任意相间电压或相电压; c) 不设置“重合闸方式转换开关”,自动重合闸仅设置“停用重合闸”功能压板,重合闸方式通过控制字实现,其定义见表 3; d) 单相重合闸、三相重合闸、禁止重合闸和停用重合闸有且只能有一项置 “ 1” ,如不满足此要求,保护装置应报警并按停
38、用重合闸处理。 表 3 重合闸控制字 序号 重合闸方式 整定方式 备注 1 单相重合闸 0, 1 单相跳闸单相重合闸方式 2 三相重合闸 0, 1 含有条件的特殊重合方式 3 禁止重合闸 0, 1 禁止本装置重合,不沟通三跳 4 停用重合闸 0, 1 闭锁重合闸,并沟通三跳 5.2.7 3/2断路器接线的断路器失灵保护技术原则如下: a) 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应简化失灵保护的动作逻辑和整定计算: 1) 失灵保护设一组分相( A、 B、 C相)开入端和一个三相开入端,线路和断路器等具有分相跳闸功能的保护按相别接入分相开入,变压器、母线和高抗等直接跳三相的保护接入三相开入端; 2) 设置可整定的相
39、电流元件,零、负序电流元件,三相跳闸开入设置低功率因数元件。正常运行时,三相电压均低于门 槛值时开放低功率因数元件。 PT 断线后,退出与电压有关的判据。保护装置内部设置跳开相“有无电流”的电流判别元件,其电流门槛值为保护装置的最小精确工作电流( 0.04IN 0.06IN),作为判别分相操作的断路器单相失灵的基本条件; 3) 失灵保护不设功能投 /退压板; 4) 断路器保护屏(柜)上不设失灵开入投 /退压板,需投 /退线路保护的失灵启动回路时,通过投 /退线路保护屏(柜)上各自的启动失灵压板实现; 5) 三相不一致保护如需增加零、负序电流闭锁,其定值可和失灵保护的零、负序电流定值相同,均按躲
40、过最大不平衡电流整定。 b) 由于失灵保 护误动作后果较严重,且 3/2断路器接线的失灵保护无电压闭锁,根据具体情况,对于线路保护分相跳闸开入和变压器、发变组、线路高抗三相跳闸开入,应采取措施,防止由于开关量输入异常导致失灵保护误启动,失灵保护应采用不同的启动方式: 1) 任一分相跳闸触点开入后,经电流突变量或零序电流启动并展宽后启动失灵; 2) 三相跳闸触点开入后,不经电流突变量或零序电流启动失灵; 3) 失灵保护动作经母线保护出口时,应在母线保护装置中设置灵敏的、不需整定的电流元件并带 50 ms的固定延时。 c) 针对不同故障点,不同断路器拒动,失灵保护的基本要求: 1) 出 线(主变)
41、故障,中断路器拒动,失灵启动联跳该串另一侧边断路器,同时启动联跳主变其它侧(或者同时启动远跳线路对侧); 2) 出线(主变)故障,边断路器拒动,失灵启动联跳拒动边断路器所在母线全部断路器; 3) 母线故障,其中一台断路器拒动,失灵启动后联跳该串中断路器,同时启动联跳主变其它侧(或者同时启动远跳线路对侧)。 Q/GDW 11661 2017 11 5.2.8 短引线保护技术原则: 3/2断路器接线,当线路或元件退出运行时,应有选择地切除该间隔两组断路器之间的故障。 5.2.9 其它技术原则如下: a) 线路保护发送端的远方跳闸和远传信号经 20ms(不含消抖时间)延时确认后,发送信号 给接收端;
42、 b) 双通道线路保护应按装置设置通道识别码,保护装置自动区分不同通道,不区分主、备通道; c) 单跳失败三跳的时间应为 150ms; d) PT断线闭锁逻辑返回延时不应大于 2s; e) 线路保护 CT 二次回路断线的处理原则详见表 4。 表 4 线路保护 CT二次回路断线的处理原则 保护元件 处理方式 零序保护 零序反时限 闭锁零序反时限 零序 II 段 闭锁零序 II 段 零序 III 段 闭锁零序 III 段 后备距离 距离 II 段 不闭锁距离 II 段 距离 III 段 不闭锁距离 III 段 就地判据 零负序电流门槛 闭锁 低功率因数 不做要求 低电流 不做要求 低有功 不做要求
43、 纵联差动保护 控制字投入 闭锁分相差、零差 控制字退出 闭锁零差,分相差抬高断线相定值且延时 150ms 动作 跳闸 两侧延时 150ms 三跳,闭重 非断线侧告警 长期有差流、对侧 CT 断线 差流越限告警后 CT 断线导致的差流越限,处理同 CT 断线。其它情况不作要求。 CT 断线逻辑 自动复归 快速距离及距离 I 段保护 闭锁快速距离 /工频变化量距离、距离 I 段 5.3 功能要求 5.3.1 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 5.3.1.1保护功能配置见表 5。 表 5 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 护功能配置表 类别 序号 基础型号功能 代码 备注 基 础 型 号 基础 型号 代码 1 2M 双光纤 特高压线路 AU 不考虑 64kB 通道 2 2M 双光纤 特高压 串补线路 CU Q/GDW 11661 2017 12 表 5(续) 类别 序号 基础型号功能 代码 备注 基 础 型 号 必 配 功 能 3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适用于同杆双回线路 4 接地和相间距离保护 3 段 5 零序过流保护 2 段 选配功能 1 零序反时限过流保护 R 2 过电压及远方跳闸保护 Y 3 3/2 断路器接线 K 无重合闸和三相不一致 功能; 采用双 CT 接入保护:在 3/2 接线情况下,发生区外故障后 CT 饱和,正常传变电流大于 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