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境内原始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原始居民 B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半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到二十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半坡人距今约五六千年。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黄帝时期 B夏朝
2、C商朝 D西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字的演变。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甲骨文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已解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要从商朝开始。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朝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帝雄才大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
3、儒术 ”,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使儒家教育官方化。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西汉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 期是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 A汉武帝 B汉高祖 C汉文帝 D吕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朝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帝雄才大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选用人才、推行推恩令,解除地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
4、家,独尊儒术 ”,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使儒家教育官方化。;军事上主动出击,打败匈奴,使北方边境得以安定。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 盛时期。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孔子曾说 “中上之人,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提倡( )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 “仁 ”的学说
5、,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善于启发学生思想问题。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对自然资源提出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观点的是( ) A老子 B墨子 C庄子 D孟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看到
6、战争的残酷,提出 “春秋无义战 ”,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孟子要求统治者用 “仁政 ”治国,轻徭薄赋。他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蟹,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天子与诸候间的 矛盾 C诸候与士大夫之间的矛盾 D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天子与诸侯、诸侯与
7、士大夫及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都是属于奴隶社会的矛盾,故都排除。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下列各项传述与北京人不符的是( ) A群居生活 B人工取火 C使用简单语言 D制造简单工 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北京人。 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到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使用粗糙的石器,学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使用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8、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A为奖励功臣 B为建立奴隶主政权 C为巩固统治 D为实行等级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姬姓宗族、功臣等建立诸侯国来拱卫中央王室。在武王、文王时两次大规模的分封,对象有同姓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诸侯,平时替周天子镇守疆域,战时派兵随从作战。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大大加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使西周保持着惊人的稳定性,延续了近八百年的统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周的兴亡 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
9、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大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无休止征发徭役、繁重的赋税、苛刻的刑罚,终于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 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于公元前 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伐无道,诛暴秦 ” 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
10、( ) A黄帝 B老子 C孔子 D屈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屈原。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有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公元前 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国占领,屈原无比绝望,于这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楚国人民用种种方式追思自己的诗人,端午节就成为纪念屈原的民间传统节日。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夏 、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国日益强大 B统治者残暴奢侈 C商部落联合周边的小国发动进攻 D都是被少数民族灭亡 答案: B 试题分
11、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夏商周的兴亡。夏朝经历了四百年,最后的国王桀,建造了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商朝后期政治混乱,纣王也是暴君,也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从两朝的末代国王的统治就可以看出,实行暴政虐民,奴役人民,是他们灭亡的共同原因。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周的兴亡 下面那一条不是秦朝巩固政权的措施 ( ) A推行郡县制 B分封制 C焚书坑儒 D统一货币、度量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
12、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三公九卿至,在地方,废除自西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上北筑长城,南征越族,这些都加强了秦朝的统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 “家法伺候 ”。妈妈赶紧说: “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 ”。爷爷慢吞吞地说: “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 ”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13、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前与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题中的爷爷的言论意思就是坏事也可以变好事,就与道家的主张最接近。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会用 火 B是否会制造工具 C是否有语言 D是否
14、有文字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通过考古,在我国云南省的元谋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碳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阅读右图后回答问题:距今 7000年前生活在 地区的居民是( ) A北京人,半坡人 B山顶洞人,半坡人 C半坡人,山顶洞人 D半坡人,河姆渡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河姆渡的原始农耕。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
15、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在湖南发现了一万年前人工栽培的水稻,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杆、稻谷,稻杆出土是竟然还是黄绿色的,稻谷外形完好。据统计,出土的稻谷,其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同世界上其他较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相比,早了三千至五千多年。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 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种植粟等粮食作物,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他们还饲养猪狗等动物,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
16、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某海外华人旅行团来到了中国,他们旅行的第一站想先祭拜中华民族的 “人文初祖 ”,你认为他们应该去( ) A大禹陵 B黄帝陵 C炎帝陵 D秦始皇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者许多 部落。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著名首领,他们联合打败了蚩尤,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教民挖井,为后世的饮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看乐谱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
17、地称自己为 “炎黄子孙 ”。故答案: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是指( ) A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C私有制代替公有制 D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世袭制。世袭制指的是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在尧舜禹时期,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民主推选部落联盟的首领,到禹在位时,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约 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在禹统治是,他的儿子启已经有了强大的势力。禹没有用禅让的办法选择继承人,在禹死后,启继
18、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 考点:人教新 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周的兴亡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 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 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 11次。朝晋 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落 D天子依附于诸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是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 “霸主 ”。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等。材料
19、中鲁国向周天子朝 贡 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 3次,说明鲁国国君没有完全尊重周天子;同时期鲁国却朝齐 11次,朝晋 20次,说明鲁国对于强大的诸侯国更加重视,二者说明一个道理,即春秋以来,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号令了,反而要取而代之,历史进入了春秋争霸时期。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中,首先成为霸主的诸侯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
20、地位,成为 “霸主 ”。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经济富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队,组建强大的军队,以 “尊王攘夷 ”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 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 的纷争 成语 “退避三舍 ”、 “围魏救赵 ”分别源自哪场战争:( ) A长平之战、桂陵之战 B牧野之战、城濮之战 C城濮之战、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桂陵之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战争。晋文公是春秋
21、时期的一个霸主。他曾长年在外流亡,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做国君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那时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黄河流域。公元前 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 “退避三舍 ”,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打败楚军,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业。公元前 4世纪中期,魏国大将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直捣魏都大梁。庞涓撤军回救,必备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中了齐军的埋伏,大败而归。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成为历史上的著名战例。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22、 大变革的时代 “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 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这场战役是( ) 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牧野之战 D桂陵之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长平之战。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赵、韩、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各国之间的战争非常频繁。战国后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公元前 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万多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成语纸上谈兵就出自该战役。从此之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
23、挡秦军的强大攻势。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农具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你知道铁农具的使用,最早是在何时( ) A夏朝 B秦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铁农具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 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发掘出一批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范围得到扩大。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史记载:有一水利工程的兴修,使成都平原称为 “水旱从人
24、,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是古人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赞美(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都江堰。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因而获得了 “天府之国 ”的美称。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和使用的陶器应该是( ) A杆栏式房屋和彩陶 B半地穴式房屋和彩陶 C杆栏式房屋和黑白陶 D半地穴式房屋和黑白陶 答
25、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我 国原始农耕居民不。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种植粟等粮食作物。他们还饲养猪狗等动物,由于北方天气冬天寒冷干燥,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他们能制造色彩绚丽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
26、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商鞅列传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卫鞅变法的内容。( 9分) ( 2)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 “谋反 ”,被车裂而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2分)并说明原因( 5分) ( 3)材料二 中的 “秦王扫六合 ”指的是什么事件 有什么意义 ( 6分) ( 4)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 起义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7、 ( 4分) ( 5)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 15 年的时间,这给了你什么启示 ( 4 分) 答案:(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特权 ;奖励耕种;建立县制( 9分) ( 2)成功了。 (2分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5分) ( 3)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2分) 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
28、 4分) ( 4)陈胜、吴广。( 2分) 秦的暴政( 2分) ( 5)启示: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实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分)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 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 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2)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 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
29、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 的是否达到。所以商鞅虽死,变法是成功了。 ( 3)本小题考查的是秦的统一和意义。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战国争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痛苦的灾难,他们渴望天下能够统一,希望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后,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自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 230年至前 221年,秦
30、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 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 ( 4)本小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 起义。秦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无休止征发徭役、繁重的赋税、苛刻的刑罚,终于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 209年,陈胜、吴广带领九百多因雨误期的农民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 207 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
31、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楚汉之争 ”。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于公元前 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 5)秦短命所给我们的启示:作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作为统治者,要顺应民心,合乎民意;要轻徭薄赋,不要滥用刑罚,只有社会安定,人民生活过的稳定,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伐无道,诛暴秦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 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
32、,前后从事教育 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 3 000人,其中出名的有 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主张 “为政以德 ”。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他提倡法治。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1)材料一、二中的 “他 ”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8分) (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 “他 ”的历史地位,并列出三条与 “他 ”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8分) 答案:( 1)分别是孔子、韩非。各属于儒家、法家。( 8分) ( 2)历史地位:
33、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 “因材施教 ”;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 “温故而知新 ”等。( 8分)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是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 “仁 ”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想问题。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 改革,反对空谈主义,他提倡法治。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4、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 2)本小题考查的是是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的历史地位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他提出 “仁 ”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想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 “温故而知新 ”等。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考点:人教新 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思考与探究( 6分) 诸子百家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你认为哪些学派的观点在今天的班级
35、管理中有用?请举例说明。(要求写出哪一学派及其主张并结合班级管理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要点一: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主张 “爱人 ”,这是对班委及老师的要求。 要点二: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说明老师要善于对全班学生全面了解。 要点三: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希望人们互助互爱,这是同学间正常友好关系的体现。 要点四:韩非创立的法家学说,提提倡法治 ,说明班级管理要有班规,要有严格的制度。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学生只要能按要求答出其中一个要点,且阐述言之有理,条理清晰,可给 6分)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诸子百家思想的灵活运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
36、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 “仁 ”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想问 题。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 “春秋无义战 ”,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孟子要求统治者用 “仁政 ”治国,轻徭薄赋。他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蟹,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这是对班委及老师的要求;春秋晚期的老子,
37、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前与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要求老师要善于对全班学生全面了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 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他提倡法治。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韩非创立的法家学说,提提倡法治,因此班级管理要有班规,要有严格的制度。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 “兼爱 ”“非攻 ”,希望人们互相帮助、互相友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希望人们互助互爱,这是同学间正常友好关系的体现。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