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15)(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29989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15)(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15)(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15)(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15)(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15)(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 15)(带解析) 选择题 现在科学家们已发明了一种 DNA身份证,并声称这种身份证储存有个人遗传信息,不容易仿制和窃取,这是因为( )。 A这是高级品 B不会有人仿制 C每个人的遗传信息是独一无二的 D这是高科技产品,除了研究部门以外,无法生产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 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 DNA 分子,一个 DNA 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

2、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因此这种身份证储存有个人遗传信息,不容易仿制和窃取,这是因为每个人的遗传信息是独一无二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 -DNA,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片段。 “低碳生活 ”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A吸收二氧化碳 B吸收水和无机盐 C生产有机物 D释放二氧化碳 答案: A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

3、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就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 银杉和水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有关银杉和水杉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属于被子植物 B都属于蕨类植物 C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 D胚珠外都没有子房壁包被 答案: D 试题分析:裸子植物的特征是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包被,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特征是,胚珠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二者都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都有胚和种皮两部分构成,银杉和水杉都属于裸子植物,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解答此类题目

4、的关键是熟记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点。 下列生物中,形态结构为单细胞,细胞内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A霉菌 B酵母菌 C细菌 D衣藻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霉菌、酵母菌是真菌,衣藻是单细胞藻类植物,因此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细菌,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菌的结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保护基因 D保护濒危物种 答案: A 试题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5、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 ,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建立自然保

6、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下图是一滴血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示意图,其中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细胞是 A 1 B 2 C 3 D 4 答案: D 试题分析:数量最多的是 2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能运输氧气和部分的二氧化碳,数量最少的是 1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白细胞能吞噬发言部位的病菌,最小的是 4血小板,血小板能止血和加速凝血,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下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引起图中 cd段血糖浓度快速下降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雌性激素 D雄性激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

7、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如图,人在饭后,刚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含量升高( c d),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d e),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故 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5月 1日起我国刑法修正案 (八 )正式施行,加大了对醉驾的处罚 “醉驾 ”易发生事故,其主要原因是过量饮酒会抑制以下哪一系统的功能 A神经系统 B运动系统 C循环系统 D泌尿系统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

8、延脑、桥脑、脑干组成,大脑皮层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功能区如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知识、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出现面红耳赤现象,小 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由此表明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小脑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醉酒的危害。 同学们正处在一生中身心发展

9、的重要时期 青春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内脏器官功能趋于完善 B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C生殖器官停止发育 D出现遗精、月经等生理现象 答案: C 试题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青春期的发育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 在我们学到的谚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 “生物影响环境 ”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种瓜得瓜,种豆得

10、豆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答案: A 试题分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表示器官, 表示组织, 表示系统, 表示细胞, 表示人体,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

11、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这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即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结构层次 。 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其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 1 B 2 C 4 D 5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中 1是肝脏, 2是胃, 3是胰腺, 4是小肠, 5是大肠,人体各段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 5 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

12、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枯木逢春 ”的意思是枯干的树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 “枯树 ”仍能生长的原因是它具有 A分生组织 B输导组织 C营养组织 D保护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构成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 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因此, “枯树 ”仍能生长的原因是它具

13、有分生组织,符合题意; B.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 C.构成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D.植物的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故 BCD 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在根尖结构中,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分生区 B伸长区 C成熟区 D根冠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

14、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根尖的成熟区的功能,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成熟区适于吸收的特点。 泸州忠山公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附近部分市民常在天刚微亮的时候来此晨炼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得知,此时树林里空气不清新,不宜晨炼,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

15、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植物夜晚呼吸作用旺盛,所以早晨小树林里二氧化碳浓度高,最好的时间是太阳出来后,这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释放大量氧气,傍晚时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所以附近部分市民常在天刚微亮的时候来此晨炼,此时树林里空气不清新,不宜晨炼,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 俗话说 “是药三分毒 ”,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药物越昂贵,疗效越好 B服药剂量越大,疗效越快 C进口药疗效一定比国产好 D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答案: D 试题分析: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 OTC,这

16、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不必医生嘱咐下使用,处方药不能自己购买,按照说明服用,不使用过期药只是安全用药的一个方面,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药物人体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药的根本,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安全用药和正确用药的知识。 下列有关分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B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性状)等方面的特征 C分类的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D分类单位越小,其中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就越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

17、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分类单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分类单位。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 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考虑,下列预防措施中,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A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B经常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 C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D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传染病能够在

18、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选项 A、 B、 C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红于二月花。 ”从细胞知识看,使枫叶呈现红色的色素存在于哪种结构中 A细胞壁 B细胞质 C液泡 D

19、叶绿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正常生长的枫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这样的枫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在正常光合作用期间,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绿光的吸收量非常少,几乎都反射出来了,造成了叶片的绿色,而到了秋天,叶片衰老,由于叶绿素不够稳定,逐渐分解,而失去了反射绿光的作用,而这时花青素的颜色就显现出来了,花青素又称红色素,位于叶片细胞中的液泡内,它与叶片中其他色素不同,不参与光合作用,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细 胞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20、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的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降低到 24 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2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 24 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在正常情况下,糖类主要来自我们日常膳食中的 A米饭 B蔬菜 C肉类 D豆制品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由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其中糖类是主要 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米饭中含丰富的淀粉等糖类, B蔬菜主要提供无机盐和维生素, C D肉

22、类及豆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部分脂肪,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食物来源。 人体形成视觉的部位在 A视觉中枢 B视网膜 C视神经 D晶状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就形成视觉,所以形成物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大脑皮层,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视觉的形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视觉的形成过程,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在视网

23、膜上形成的是物像。 下列四组疾病中,因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是 A高血压和地方性甲状腺肿 B肢端肥大症和坏血症 C侏儒症和糖尿病 D白化病和色盲症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营养过剩、熬夜、压力过大等,因此这类疾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体内长期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B、侏儒症是

24、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夜盲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 A导致的,不符合题意; C、糖尿病是因为 缺乏胰岛素,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都是缺乏激素引起的,故符合题意; D、巨人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糖尿病是因为缺乏胰岛素,故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激素分泌异常症,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激素的缺乏症及常见的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症的例子。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 “有光 ”和 “无光 ”两种环境条件,探究 “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分类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生物不施加任何影响,在自然状态下真实

25、观察并记录, B、分类法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C、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故 ABC 都不符合题意; D、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生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生物的行为反应,故符合题意。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综合题 人体离不开营养物质,大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保障。全球半数以上的

26、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我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先生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是大米在人体内的主要变化,请分析回答问题: ( 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人体的消化道内能够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 ;淀粉最终在 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 2)葡萄糖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后,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然后经过 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 心房、左心室,最后经 运离心脏,运至全身。 ( 3)葡萄糖随部分血液流到肾脏(图示)后,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 的滤过作用进入原尿,在 处它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若某人尿液中经常出现葡萄糖,则此人可能患有 。 ( 4

27、)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 处,在那里它被分解成 ,同时释放能量。这样,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 ( 5)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中的 。 答案:( 1)唾液、肠液、胰液 小肠 ( 2)肺 主动脉 ( 3) 肾小球 肾小管 糖尿病 ( 4)组织细胞(或线粒体) 二氧化碳和水 ( 5)基因多样性 试题分析:在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 肾小球、 肾小管, 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 1)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

28、麦芽糖,胃内不消化淀粉,再经胃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最终在小肠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 ( 2)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 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小肠毛细血管 小肠静脉 肝门静脉 体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 3)葡萄糖随部分血液流到肾脏后,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肾小球时,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血液循环系统,因

29、此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若某人尿液中经常出现葡萄糖,则此人可能患有糖尿病。 ( 4)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组织 细胞内的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 5)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淀粉的消化,血液循环,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呼吸作用,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请你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近两年来,某地区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手足口病是近几年临床上较多见的一种传染病,它是由肠道

30、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作为病原体的肠道病毒结构简单,它是由 组成。 ( 2)在动物 蚯蚓、 大山雀、 黑猩猩、 牛、 鲫鱼、 青蛙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其中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能用肺呼吸的是 。 ( 3)普通烟草的叶容易被虫吃掉,科学家发现苏云金杆菌能产生杀死该虫的毒素,于是将苏云金杆菌中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入到普通烟草细胞中,得到了抗虫效果良好的抗虫烟草。 抗虫烟草的杀虫毒素基因是苏云金杆菌细胞内 上的片段。 这样的抗虫烟草就是一种转基因生物。 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 控制的。 答案:( 1)蛋白质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 2) ( 3) DNA 基因

31、 试题分析:( 1)病毒是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 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在题干中的动物中, 蚯蚓是环节动物,用湿润的体壁呼吸

32、, 大山雀属于鸟类,用肺呼吸, 黑猩猩和 牛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鲫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 青蛙属于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其中 黑猩猩最高等,因此学习能力最强,学习行为也越复杂,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 力也越强,其中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黑猩猩和 牛,用肺呼吸的是 大山雀、 黑猩猩、 牛、 鲫鱼、 青蛙。 ( 3)普通烟草的叶容易被虫吃掉,科学家发现苏云金杆菌能产生杀死该虫的毒素,于是将苏云金杆菌中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入到普通烟草细胞中,得到了抗虫效果良好的抗虫烟草,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杀虫毒素基因是苏云金杆菌细胞内 DNA上的片段。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病毒的结构,传

33、染病的预防措施,动物的学习能力,动物之间的关系,呼吸器官,转基因技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以下是绿色植物受精过程、种子、芽和植株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绿色植物发育的起点 受精卵是在图一 中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的组成包括 (选填图二中的序号 )。 (2)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图三中的 c 发育形成 (选填图四中的字母 )。 (3)春天到来新芽绽放,绿色植物的芽不一定都发育成枝条,有的芽发育成 (选填图四中的字母 )。 答案: (1)胚珠 ( 2) C ht( 3) A、 B 试题分析:图一中: 花粉 是子房壁 胚珠,由花的结

34、构及受精过程看,卵细胞在 胚珠中,并在这里完成 受精,图二中: 是胚芽 子叶 种皮 胚轴 胚根,胚的组成包括 是胚芽、 子叶、 胚轴和 胚根, ( 1) 花粉 是子房壁 胚珠,由花的结构及受精过程看,卵细胞在 胚珠中,并在这里完成受精,图二中 是胚芽 子叶 种皮 胚轴 胚根,胚的组成包括 是胚芽、 子叶、 胚轴和 胚根。 ( 2)由图可知: a幼叶将来发育成叶, b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 c芽轴将来发育成图四中 C茎。 ( 3)春天到来新芽绽放,绿色植物的枝芽发育成枝条,花芽发育成花,混合芽发育成花和枝条,图四中可以看出 A比较肥厚为花芽, B比较瘦尖为枝芽。 考点:本题 考查的是受精的过程、

35、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叶芽的伸展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识图的能力。 法国一科学家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用的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病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体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进行注射。 10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进行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请分析回答 ( 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这一现象属于 免疫,其原因是: 。 ( 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削弱 的炭疽病原菌,它进入羊体作为 起作用,使体内产生具有免疫力的物质,这种物质的化学成分是 。 ( 3)

36、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 答案: (1)特异性免疫 第一次处理后,体内已产生了抗体 ( 2)抗原 蛋白质 (3) 对照 试题分析:题干中甲组绵羊在第一次注射脱毒病毒,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的抗体,当第二次注射强度病毒后,由于体内具有了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可以抵抗该病菌,所以表现为无症状,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是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注射脱毒病毒,甲组注射了脱毒病毒为实验组,乙组未注射,起到对照作用,因此为对照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特异性免疫,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某日,小玲起床后感觉浑身无力,嗓子痒痛,咳嗽不断。妈妈让小玲先自己测量体温

37、。 ( 1)小玲测得自己的体温是: 38.5 。妈妈发现小玲的扁桃体有红肿发炎的现象,于是从家庭小药箱中选了一种药准备给小玲服用。右面是该药品的说明书,请问小玲能服用该药吗 ? 。该药品的口服剂量是每次 粒。 ( 2)三天过去了,小玲的症状仍没有好转,妈妈带她去医院做了进一步检查,结果是: 体温 39.1 心率 102次 /分 扁桃体红肿、发炎。验血结果如下表: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血红蛋白 130 男 120 160女 110150 克 /升 白细胞 13.2 4 10 109/升 红细胞 4.5 男 4 5.5女 3.5 4.5 108/升 血小板 3 1 3 1011/升 请分析上

38、述检查结果,找出小玲哪些指标异常?(用数字表示 ) 。医生建议静脉点滴青霉素。在给小玲使用青霉素之前,必须要进行 试验。药液从小玲的手背静脉到达患处(扁桃体)所经过的途径是:上肢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 左心房 主动脉 动脉 扁桃体毛细血管(患处)。 答案:( 1)能 1 2 ( 2)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过敏(或 “皮试 ”) 上腔静脉 左心室 试题分析:( 1)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 OTC标志,我们知道它是非处方药,可以根据说明书自行判断和服用,根据每粒的规格和每次服用的量,可以计算出服用的粒数。 ( 2)根据血常规化验单中的数值,通过与正常值的比较,可以看到白细胞的测量值高于正常值,可以说明

39、小玲体内有炎症,有些人群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注射前应该进行过敏性皮肤试验,药物注射进入上肢静脉之后,随血液循环运行,先经过体循环的后半段,再经过肺循环,再经过体循环的前半段,可以到达发病部位,即:上肢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循环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动脉 扁桃体毛细血管(患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安 全用药,血常规化验单和血液循环的途径问题,可结合血循环图解掌握。 下图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存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 等生物。 (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 。 (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 ( 3)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

40、(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 ,写出这条食物链 ,一段时间后,该池塘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 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 4)如该生态系统受到 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 DDT最多的生物会是 ,其原因是 。 答案:( 1)水绵、水草、浮萍 分解者 ( 2)光能 ( 3)减少 植物 虾 小鱼 黑鱼 相对稳定 自我调节 ( 4)黑鱼 DDT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该池塘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等,生物部分的生产者是水草、浮萍、水绵,消费者是鱼、虾等动物,没有标出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即腐生性的细菌和真菌。

41、( 2)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 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能。 (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如果有人向池塘中投放了一些大黑鱼(肉食性的鱼类),如食物链 “水草 虾 小鱼 大黑鱼 ”,短时间内池塘中的小鱼的数量会因

42、大黑鱼的捕食而减少,一段时间后,虾因鱼的减少而大量增加,从而造成植物减少 ,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每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一直到该生态系统中没有其他消费者吃它为止,写出一条食物链是:水草 虾 小鱼 大黑鱼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 物(如重金属

43、、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 DDT 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 DDT 最多的生物会是大黑鱼。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探究题 日常生活中,生物制品 “酶 ”应用非常广泛,加酶洗衣粉就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关,请你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去污能力有无差别,完成下列问题。 ( 1)提出问题 。 ( 2)作出假设 。 ( 3)实验: 材料用具:普通洗衣粉、

44、加酶洗衣粉,布等 探究方案: A. 。 B. 。 C. 。 预期结果及结论: A. 。 B. 。 C. 。 答案:( 1)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有差别吗? ( 2)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要强 ( 3) a取等量的普通洗衣和加酶洗衣分别放入盛有等量,相同温度的水的两个盆中 b取两块同样大小、 相同性质的布料,在上面点上相同性质的,大小相同的污点,并放入上述两个盆中浸泡相同的时间 c取出布料,观察两块布料上的污点消除的情况 a若两块布料上的消除的污点一样,说明这两种洗衣粉的去污能力一样 b若浸泡在普通洗衣粉中的布料上去除的污点多,则说明普通洗衣粉去污能力强 c若浸泡在加酶洗衣粉中的布料上去

45、除的污点多,则说明加酶洗衣粉去污能力强 试题分析:( 1)提出问题:普通洗衣粉粉和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有差别吗? ( 2)做出假设是指对可能的方案做出的假设或猜想,本题的假设是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要强。 ( 3) 探究 方案: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a、由于对照试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因此取等量的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分别放入盛有等量、相同温度的水的两个盆中,配制好洗衣粉水, b、取两块同样大小、相同性质的布料,在上面点上相同性质的,大小相同的污点,并放入上述两个盆中浸泡相同的时间, c、取出布料,观察两块布料上的污点消除的情况。 通过现象预期结果及结论: a、若两块布料上的消除的污点一样,说明 这两种洗衣粉的去污能力一样, b、若浸泡在普通洗衣粉中的布料上去除的污点多,则说明普通洗衣粉去污能力强, c、若浸泡在加酶洗衣粉中的布料上去除的污点多,则说明加酶洗衣粉去污能力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