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19)(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29989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19)(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19)(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19)(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19)(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19)(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 19)(带解析) 选择题 2010年 恶劣 的气候肆虐全球!无论是欧洲、美洲的暴雪,还是我国黑龙江的极寒天气,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损失。联系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遏制全球变暖,就要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B气候无论变冷还是变暖,都可能导致物种减少 C气候异常不规律,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和破坏 D地球不能居住了,因该立即开发宇宙中的其他星球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对森林乱砍滥伐、变草地为耕地,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从而导致温室效应的发生,全球变暖,

2、因此,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和破坏引起的,气候的剧烈变化致使某些种类的动植物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导致灭绝或濒临灭绝,缓解温室效应的方法,主要是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发展绿色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就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地球是适宜人类居住的惟一星球,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为了促进儿童 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还应补充( )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食物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就会引起物质代谢失常,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以致表现为维生素缺乏症,

3、例如维生素 D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因此,体内缺钙的人在补钙的同时,还要加服维生素 D,否则,摄入的钙不会被吸收,由此为了促进儿童骨骼发育,除了给儿童补充含钙、磷多的事物外,还应补充维生素 D,以促进钙的吸收,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维生素D有促进钙磷吸收的作用。 有些对胃有较大刺激的药物,都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原因是( ) A为了服药方便,便于吞咽 B为了让药物在胃中慢慢的渗透出来,减轻突然刺激 C胃对胶囊不起消化作用,胶囊可以顺利经胃进入小肠 D以上几点都不对 答案: C 试题分析:胃液内的胃蛋白酶只能

4、把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胶囊的成分是淀粉,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将对胃有较大刺激性的药物放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胶囊会完好的进入小 肠,胶囊在小肠内被消化液分解消化,这样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起到保护胃的作用,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在游泳时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 ) A不会游泳,精神紧张 B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C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D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答案: C 试题分析:呼

5、吸过程的第一步是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若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运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可结合模拟实验图进行记忆。 下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A a b c B c a b C a c b D b c a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肋间肌收缩时,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上下径都增大,膈肌也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这样胸

6、廓的体积增大,胸廓内的气压小于肺内压,肺就随着扩张,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面的气体就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运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可结合模拟实验图进行记忆。 张老师从福建某初级中学到西藏贡噶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藏地区属于高原,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因此,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增加,故选 B。 考点

7、: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医生常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成分输血。对于严重贫血的病人,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 ) A血浆蛋白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答案: B 试题分析:贫血主要原因是红细胞数量过少,临床上常根 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因此对于贫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的血液成分是红细胞,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输血的原则,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贫血的主要成因。 艾滋病被称为 “人类的杀手 ”,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

8、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探究病毒结构 答案: C 试题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所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可以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使其具备抗病能力,所以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

9、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 的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下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 1、 2、 3合称为肾单位 B图中 B处液体称为原尿 C能被 3重吸收的有水、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 D如果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就会有一部分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图中 1肾小囊、 2 肾小球 、 3肾小管合称为肾单位,正确, B、B处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的液体称为原尿,正确,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就会导致肾小管不能将全部的葡萄

10、糖重吸收,因此就会有一部分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正确,故 ABD都不符合题意;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肾小管不重吸收尿素,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的形成过程特别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特点。 2010年,玉树地震中,许多建筑遭受很大的破坏,有一女婴被困在废墟中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中,他体内消耗最明显的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皮下脂肪 D维生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无机物有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有机物有糖类

11、、脂肪和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主要从每天的食物中获得,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如人体几天不吃东西,没有糖类等能量的来源,人体就启用存储的脂肪,皮下脂肪消耗过多,人体会表现出消瘦等症状,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却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利于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残枝落叶的物质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腐生

12、性的细菌、真菌能分解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属于分解者,但由于寒带地区森林中分解者的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在某些国家却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利于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鸟类比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复杂而高等,在繁殖方面表现为( ) A体外受精 B卵生 C胎生、哺乳 D筑巢、孵卵、育雏 答案: D 试题分析: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这几个阶段,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发育是体外受精、卵生,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因此,鸟类比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复杂而高等,生殖发育方面表现

13、为筑巢、孵卵、育雏,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在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四位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分别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观察效果最好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此图中出现了气泡,影响观察, B、此图中细胞排列均匀,清晰、不重叠,观察效果好, C、此 图中细胞出现了重叠现象,影响观察, D、此图中细胞没有涂抹均匀,不清晰,影响观察,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 B呈球形 C呈绿色 D体积微小 答

14、案: A 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球形、绿色和体积微小不是生物的特征,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其原因是( ) 果实可以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 种子更大 有些果实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传播 有些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或果肉,能诱使动物来吃,利于播种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裸

15、子植物有种子,适于在干旱的陆地上生活,无花,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其次有些果实的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传播,有些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或果肉,能诱使动物来吃,利于播种,因此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被子植物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果实对于被子植物的意义。 一个西瓜有许多粒种子 ,这取决于( ) A一朵花中有许多子房 B一朵花中有许多雌蕊 C一个子房中有许多胚珠 D一朵花中

16、有许多雄蕊 答案: C 试题分析: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如下 可见,果实中含有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所以种子的数目取决于子房中胚珠的数目,即果实里有许多种子,说明子房里有许多个胚珠,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蝙蝠之所以不属于鸟类,是因为蝙蝠( ) A大脑发达 B体温恒定 C胎生哺乳 D心脏有四腔 答案: C 试题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蝙蝠具有这些特征,属于哺乳动物,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哺乳动物的特征。 许多动物具有一系

17、列社会行为。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B丛林中摘果子的狒狒群 C水中嬉戏的鸭群 D啃食桑叶的一群家蚕 答案: B 试题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如:狒狒营社会行为,在各个组成成员之间,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排成等级次序,其中只有一个雄性个体最占优势,其为社群中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和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所以遇到敌害时并不是把首领保护起来,另外蜜蜂群体中也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所以在题目中的动物有鼠妇、鸭子和家蚕等动物不具有具有社群行为

18、,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社会行为的特征,解答此 题的关键是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 有一种名叫鬼针草的植物,当人们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常被粘上一些带倒刺的 “针 ”,下面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鬼针草的 “针 ”能粘在衣服上,这种结构防止人们毁坏它,有利于保护自己 B鬼针草的 “针 ”有利于让其他生物帮助传播种子和果实 C人在这一过程中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19、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沾上一些带刺的 “针 ”,实际上是帮助鬼针草传播果实、种子,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王老师把大肠杆菌永久装片与菠菜细 胞永久装片交给王雅文同学,让其观察。但是标签严重磨损无法分辨哪一个是大肠杆菌永久装片。请你用显微镜帮她区别:大肠杆菌无(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0、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 DNA集中的区域,酵母菌是真菌,因此在显微镜下会看到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细菌内没有成 形的细胞核,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菌与真菌的区别,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 综合题 以下是绿色植物受精过程、种子、芽和植株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绿色植物发育的起点 受精卵是在图一 中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的组成包括 (选填图二中的序号 )。 (2)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图三中的 c 发育形成 (选填图四中

21、的字母 )。 (3)春天到来新芽绽放,绿色植物的芽不一定都发育成枝条,有的芽发育成 (选填图四中的字母 )。 (4)绿色植物调节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制造 有机物,都是与光合作用分不开的。请你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 (1)胚珠 ( 2) C ( 3) A、 B(或任写 A、 B其中一个) ( 4) 试题分析:图一中: 花粉 是子房壁 胚珠,由花的结构及受精过程看,卵细胞在 胚珠中,并在这里完成受精,图二中: 是胚芽 子叶 种皮 胚轴 胚根,胚的组成包括 是胚芽、 子叶、 胚轴和 胚根, ( 1) 花粉 是子房壁 胚珠,由花的结构及受精过程看,卵细胞在 胚珠中,并在这里完成受精,

22、图二中 是胚芽 子叶 种皮 胚轴 胚根,胚的组成包括 是胚芽、 子叶、 胚 轴和 胚根。 ( 2)由图可知: a幼叶将来发育成叶, b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 c芽轴将来发育成图四中 C茎。 ( 3)春天到来新芽绽放,绿色植物的枝芽发育成枝条,花芽发育成花,混合芽发育成花和枝条,图四中可以看出 A比较肥厚为花芽, B比较瘦尖为枝芽。 ( 4)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所以写出表达式: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受精的过程、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叶芽的伸展、光合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识图的能力

23、。 请你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近两年来,某地区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手足口病是近几年临床上较多见的一种传染病,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作为病原体的肠道病毒结构简单,它是由 组成。 ( 2)在动物 蚯蚓、 大山雀、 黑猩猩、 牛、 鲫鱼、 青蛙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其中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能用肺呼吸的是 。 ( 3)普通烟草的叶容易被虫吃掉,科学家发现苏云金杆菌能产生杀死该虫的毒素,于是将苏云金杆菌中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入到普通 烟草细胞中,得到了抗虫效果良好的抗虫烟草。 抗虫烟草的杀虫毒素基因是苏云金杆菌

24、细胞内 上的片段。 这样的抗虫烟草就是一种转基因生物。 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 控制的。 答案:( 1)蛋白质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 2) ( 3) DNA 基因 试题分析:( 1)病毒是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 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

25、,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在题干中的动物中, 蚯蚓是环节动物,用湿润的体壁呼吸, 大山雀属于鸟类,用肺呼吸, 黑猩猩和 牛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鲫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 青蛙属于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其中 黑猩猩最高等,因此学习能力最 强,学习行为也越复杂,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也越强,其中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黑猩猩和 牛,用肺呼吸的是 大山雀、 黑猩猩、 牛、 鲫鱼、 青蛙。 ( 3)普通烟草的叶容易被虫吃掉,科学家发现苏云金杆菌能产生杀死该虫的毒素,于是将苏云金杆菌中产生杀虫毒素

26、的基因转入到普通烟草细胞中,得到了抗虫效果良好的抗虫烟草,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杀虫毒素基因是苏云金杆菌细胞内 DNA上的片段。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病毒的结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动物的学习能力,动物之间的关系,呼吸器官,转基因技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人体离不开营养物质,大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保障。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我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先生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是大米在人体内的主要变化,请分析回答问题: ( 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人体的

27、消化道内能够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 ;淀粉最终在 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 2)葡萄糖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后,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然后经过 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 左心室,最后经 运离心脏,运至全身。 ( 3)葡萄糖随部分血液流到肾脏(图示)后,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 的滤过作用进入原尿,在 处它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若某人尿液中经常出现葡萄糖,则此人可能患有 。 ( 4)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 处,在那里它被分解成 ,同时释放能量。这样,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 ( 5)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中的 。 答案

28、:( 1)唾液、肠液、胰液 小肠 ( 2)肺 主动脉 ( 3) 肾小球 肾小管 糖尿病 ( 4)组织细胞(或线粒体) 二氧化碳和水 ( 5)基因多样性 试题分析:在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 肾小球、 肾小管, 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 1)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胃内不消化淀粉,再经胃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最终在小肠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 ( 2)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

29、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小肠毛细血管 小肠静脉 肝门静脉 体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 3)葡萄糖随部分血液流到肾脏后,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肾小球时,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血液循环系统,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若某人尿液中经常出现葡萄糖, 则此人可能患有糖尿病。 ( 4)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 5)袁隆平用野生水

30、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淀粉的消化,血液循环,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呼吸作用,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某日,小玲起床后感觉浑身无力,嗓子痒痛,咳嗽不断。妈妈让小玲先自己测量体温。 ( 1)小玲测得自己的体温是: 38.5 。妈妈发现小玲 的扁桃体有红肿发炎的现象,于是从家庭小药箱中选了一种药准备给小玲服用。右面是该药品的说明书,请问小玲能服用该药吗 ? 。该药品的口服剂量是每次 粒。 ( 2)三天过去了,小玲的症状仍没有好转,妈妈带她去医院做了进一步检查,结果是: 体温

31、 39.1 心率 102次 /分 扁桃体红肿、发炎。验血结果如下表: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血红蛋白 130 男 120 160女 110150 克 /升 白细胞 13.2 4 10 109个 /升 红细胞 4.5 男 4 5.5女 3.5 4.5 108个 /升 血小板 3 1 3 1011个 /升 请分析上述检查结果,找出小玲哪些指标异常?(用数字表示 ) 。医生建议静脉点滴青霉素。在给小玲使用青霉素之前,必须要进行 试验。药液从小玲的手背静脉到达患处(扁桃体)所经过的途径是:上肢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 左心房 主动脉 动脉 扁桃体毛细血管(患处)。 答案:( 1)能 1 2 ( 2)

32、(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过敏(或 “皮试 ”) 上腔静脉 左心室 试题分析:( 1)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 OTC标志,我们知道它是非处方药,可以根据说明书自行判断和服用,根据每粒的规格和每次服用的量,可以计算出服用的粒数。 ( 2)根据血常规化验单中的数值,通过与正常值的比较,可以看到白细胞的测量值高于正常值,可以说明小玲体内有炎症,有些人群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注射前应该进行过敏性皮肤试验,药物注射进入上肢静脉之后,随血液循环运行,先经过体循环的后半段,再经过肺循环,再经过体循环的前半段,可以到达发病部位,即:上肢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循环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动脉 扁桃体毛细血管(患处)。

33、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安 全用药,血常规化验单和血液循环的途径问题,可结合血循环图解掌握。 探究题 请你认真观察下面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尝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甲、乙、丙三组实验装置中能构成对照实验的有 ; ( 2)若将甲装置中的清水换成碳酸氢钠溶液,则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目将会 ; ( 3)丁组实验装置可用来验证 _; ( 4)若戊装置用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请你指出此装置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_ 。 答案:( 1)甲和乙、甲和丙 ( 2)增多 ( 3)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 4)透明塑料袋不应罩住花盆,而应只罩住植株 试题分析:( 1)除要探究的因素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一组实验

34、叫做对照实验,甲、乙、丙三组实验装置中,甲与丙形成了以金鱼藻(植物)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植物在光下能否产生氧气。 ( 2)碳酸氢钠溶液能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若将甲装置中的清水换成碳酸氢钠溶液,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将会增强,释放的氧气量增多,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目将会增多。 (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丁装置可用来验证种子 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 4)用戊装置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看到的现象是在塑料袋的内壁上出现小水珠,但该装置的设置不能排除花盆中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应将塑料袋只密封植物本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