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20)(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29989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20)(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20)(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20)(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20)(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20)(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与答案( 20)(带解析) 选择题 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鸟。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诗句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春天来了,温度升高,江水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鸭子的影响

2、,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家蚕的发育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与家蚕发育过程相同的是 A蝗虫 B蜜蜂 C蚯蚓 D青蛙 答案: B 试题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 4个时期,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苍蝇、蜜蜂、家蚕、菜粉蝶、蚊子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 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昆虫的发育过程特点。 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A生态系统无调节

3、能力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在草原上有:牧草 兔 鹰,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会破坏食物链,使兔的数量增多,牧草减少,还会导致一些食草动物以及草原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草原上牧草受到危害,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调节能 力是有限的,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具有

4、一定的自动调节。 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 C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不符合题意; 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此种做法固然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但是骑电动车也会消耗电能、化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也不利于自然资源

5、可持续利用,符合题意; C、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会给造成空气、水、土壤等造成不同层次的污染,从而影响了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不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因此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不符合题意; 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下面是四位同学对生物变异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生物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B变异在生物界是一种个别现象 C没有变异就没有生物的进化 D生物的变异大多是适应环境的

6、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单纯的由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的差异为不可遗传变异,而由于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而引起的差异为可遗传变异,故不符合题意; B、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一种普遍现象,不是个别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生物只有具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不断的进化,可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所以说没有变异就没有生物的进化,故符合题意; D、变异是不定向的,对于生物自身来说,有的变异有利于它的生存,能够适应环境,叫做有利变异,如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就属 于有利变异,有些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会被淘汰,叫不利

7、变异,例如玉米的白化苗,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变异的类型。 下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B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原始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不同特点,进化为原始的各类哺乳动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主动进化,生物进化是定向的,而生物变异不定向,现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原始哺

8、乳动物进化时的情况不同,也就是说,现在不具备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的条件,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豆腐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发酵食品之一。下列与发酵技术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是关键条件之一 B发 酵过程中必须保持空气流通 C发酵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 D蒸煮豆腐后马上加入菌种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制豆腐乳要用到制豆腐乳要用毛霉、米曲霉等微生物,其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是关键条件之一,符合题意。 B、发酵过程中要尽量密封,防止杂菌的进入, C、由 A可知,发酵不一定都

9、是由酵母菌完成的, D、蒸煮豆腐后,要先冷却到适宜的温度再接种,温度过高会杀死接种上的微生物,故 B、 C、 D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 作用。 科学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得这种转基因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变异,这一技术被称为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杂交育种技术 D嫁接技术 答案: B 试题分析:科学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得这种转入基因的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编译,这一技术被称为转基因技术,故选 B。 考点

10、:本题考查的是转基因技术的概念。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下列装置均有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合产酒精的装置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提出 “阳光体育 ”“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运动能使肌肉的收缩、协调能力增加 B运动能使消化系统 得到充分锻炼,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C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

11、,促进血液循环 D运动能使呼吸系统得到锻炼,促进肺活量的增长 答案: B 试题分析: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正常人的血液、血浆、原尿与尿液四种液体中,含有葡萄糖的一组是 A血液、血浆和原尿 B血浆、原尿利尿液 C血液、原尿和尿液 D血液、血浆和尿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

12、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正常人的血液、血浆、原尿与尿液四种液体中都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血液、血浆、原尿中有葡萄糖,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 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条件的实验装置分别是( ) A甲与乙、甲与丁 B甲与丙、甲与乙 C甲与丁、乙与丙 D甲与乙、乙与丙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得出的结论是光照是绿色植物产生氧的条件,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13、,变量是绿色植物,得出的结论是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顺序颠倒,故不符合题意; B、甲和丙可构成一组对照试验,实验的变量是植物,可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有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甲和乙可构成对 照试验,实验的变量是光,探究的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故符合题意; C、甲和丁与乙和丙,有两个变量光和绿色植物,不能构成对照试验,都不能证明 “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 ”和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故不符合题意; D、甲和乙构成对照试验,变量是光照,探究的是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乙和丙的变量有两个,是光照和植物,不能构成对照实验,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

14、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出对照实验中的实验变量、保证变量的唯一。 蝉蜕是一味中药,它 是蝉发育过程中蜕掉的一层 “皮 ”。下列有关蝉的正确叙述是 A蝉的鸣叫是一种觅食行为 B这层 “皮 ”是蝉的外骨骼 C蝉的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D蝉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昆虫的外骨骼,主要由几丁质组成的骨化的身体外壳,肌肉着生于其内壁,外骨骼的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在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蝉蜕是蝉的幼虫外骨骼即壳,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5、过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外骨骼的特点。 下列基因组成,一般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片段,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染色体、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是不成对的,选项 A的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 AA,选项 B是染色体是一对,基因 是 aa,选项 C 的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 Aa,因此 ABC都属于体细胞,选项 D的染色体是一条,基因是 A不成

16、对,因此属于生殖细胞,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 下图表示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按照实验操作过程,将 实验步骤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 B 试题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擦 ”: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 ”: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 ”: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

17、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 ”: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 2 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 全部; 所以图中操作正确是顺序是: 滴加液体(清水), 放置表皮, 盖盖玻片, 染色,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 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光圈的大小改变了

18、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用显微镜观察标本之前,首先要对光,对光时,先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关镜,使光线正好反射到镜筒内,到达我们的眼睛,直到看清明亮的视野为止,对好光之后,就不能再移动显微镜,如果移动显微镜,射入的光线就会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物像,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观的使用,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正确使用显微镜,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小明经常长时间看漫画书而导致了近视,则他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近视镜是 A凸透镜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凹面镜 答 案: C 试题分析:看近处物体时,必须

19、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 透镜进行矫正,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矫正,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近视眼的视眼的成因、成像

20、特点、矫正措施。 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滕作用 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 答案: C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蒸

21、腾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李大叔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为了提 高温室大棚内蔬菜的产量,你认为他可以在温室大棚内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增加氧气浓度 C大量施肥 D提高室内温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并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 下列各组动物中,都用鳃呼吸的是 A河蚌、鲨鱼、海马 B鲸、蛇、乌鱼 C青蛙、青鱼、蝌蚪

22、 D珍珠蚌、鲫鱼、鳖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生动物都有适于在水中生活带特点,如有的用鳃呼吸,身体呈梭形或流线型,可以减少游泳水稻阻力,有鳍或四肢趾间有濮等,河蚌、珍珠蚌是软体动物,用鳃呼吸;鲨鱼、海马、青鱼、乌鱼是鱼类用鳃呼吸;鲸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蛇、龟、鳖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青蛙是两栖动物,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呼吸器官。 “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 ”。小丽的妈妈一直给她吃钙片,医生却说小丽缺钙,建议给小丽增服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 生素 C D维生素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食物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维生素的吸收利

23、用发生障碍,就会引起物质代谢失常,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以致表现为维生素缺乏症,例如维生素 D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因此,体内缺钙的人在补钙的同时,还要加服维生素 D,否则,摄入的钙不会被吸收,缺钙易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等,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维生素D有促进钙磷吸收的作用。 平衡木运动员表演时,起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答案: B 试题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

24、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因此平衡木运动员表演时,起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 作用的主要结构是小脑,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小脑的功能。 在试管内加入 2ml 的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 “X 消化液 ”1mL,充分振荡后,置于 37 的温水中 5min,发现植物油消失了。则 “X消化液 ”成分最可能是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

25、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胰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植物油属于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首先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变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而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营养物质的消化。 “鸟类的黑手党 ” 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是先天性行为 是学习行为 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

26、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它来的行为,动 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鸟的鸟巢中,其他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

27、出反应 B c是神经中枢,不受其他结构的调控 C d能将来自 c的神经冲动传至 e,引起反射 D e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和 e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 a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 b传入神经传导到 c神经中枢, c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d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 传至 e效应器,最后由 e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

28、应的反应,引起反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及功能。 综合题 去年 3月,新型重配禽流感病毒 H7N9在中国首次被发现。随后,疫情发展较快,去年 3月 31日至 7月 28日,全国共有 134例人感染 H7N9禽流感确诊报告,其中 45例死亡。 “销声匿迹 ”约 3个月后,去年 12月至今, H7N9又开始“活跃 ”,目前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几乎每天都报告 H7N9新发病例 . ( 1)甲型 H7N9流感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 其结构十分简单,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 2)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的流感疫苗对预防

29、 H7N9禽流感没有明显效果,这说明普通流感疫苗不能使人产生抵抗 H7N9禽流感病毒的 。因而不能获得对H7N9禽流感的抵抗力,某种疫苗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类免疫叫做 免疫。 ( 3) H7N9禽流感虽有全球蔓延之势,但我们也无需恐慌,因为该病是可防可控的,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分析,对确诊病人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属于 。 答案:( 1)遗传物质(或核酸) ( 2)抗体 特异性(或后天性) ( 3)控制传染源 试题分析:(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只有病毒比较特殊,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

30、质组成。 ( 2)普通的流感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普通的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 HINI流感没有明显效果,这说明普通流感疫苗不能使人产生抵抗甲型 HINI流感病毒的抗体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原体起作用的疫苗,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 ( 3)传染 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所以传染病患者属于传染源

31、,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确诊病例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兔疫。 请根据以下资料分析回答( 7分) 沙尘暴在我国主要由冷空气南下,大风卷起尘沙所致。森林植被等的大量砍伐以及草原的过度放牧,促进了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 1)沙尘暴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主要引起 系统的疾病,该系统由呼吸道和 组成。 ( 2)分析以上资料,请你为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提出建议 。(至少两点建议)( 3分) 答案: 呼吸 肺 禁止乱砍滥伐 多植

32、树造林 采取植树种草措施,采取退耕还林(草)措施,采取改进牧业方式、改善牧业结构、改良草场等措施,恢复和提高草原的生产能力,采取营造防护林措施,降低风速, 减弱并阻挡风沙等 试题分析:( 1)沙尘暴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沙尘会随着呼吸进入呼吸系统,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 ( 2)植物可以防风固沙治理沙尘暴的措施有:造防护林,保护草原、退耕还林、还草等增加植被覆盖率。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沙尘暴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答此类

33、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沙尘暴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以及治理措施。 我国曾发生的 “三聚氰胺 ”事件,至今我们还记忆犹新。 ( 1)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不法分子在婴幼儿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正是假冒了该种营养成分。 ( 2)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对斑马鱼鳃内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 三聚氰胺浓度(克 /升) 0.5 1.5 2.0 2.5 某种酶活性(相对值) 2.5 2.4 2.3 0.1 1 请依照事例,将表中其他组数据在右下图中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2 分) 2从图表数据可看出,当水体中三聚氰胺的浓度范围为 克 /升时,该种酶的

34、活性较高;但当三聚氰胺浓度达到 克 /升时。会显著降低该种酶的活性,斑马鱼的鳃因直接与其接触而受到严重损伤。 ( 3)三聚氰胺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后,需 次经过心脏后才能到达肾脏。日积月累,三聚氰胺会造成对人体肾脏的损害。 答案: 蛋白质 直方图如下图 0.5 2.0 2.5 两(或 2) 试题分析:( 1)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 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青少年要保证营养全面合理,尤其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 ( 2) 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直方图:

35、。 三聚氰胺的浓度与酶的活性有密切的关系,从图表数据可看出,当水体中三聚氰胺的浓度范围为 0.5 2.0克 /升时,该种酶的活性较高,但当三聚氰胺浓度达到 2.5克 /升时,会显著降低该种酶的活性,斑马鱼的鳃因直接与其接触而受到严重损伤。 ( 3)三聚氰胺被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流经的路线是: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肾脏,因此三聚氰胺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后,经过 2次心脏后才能到达肾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品安全,血液循环的途径,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 某班 48名同学进行有关 “耳垂遗传 ”的模拟活动。老师告诉大家,

36、耳垂有无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有耳垂的基因( A)是显性基因,决定无耳垂的基因( a)是隐性基因。 老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蓝色、红色卡片各两张,其中蓝色卡片代表父亲,红色 卡片代表母亲。两张蓝色卡片上分别写有 A、 a,两张红色卡片也分别写有A、 a。然后,让每个同学随机抽取一张蓝色卡片和一张红色卡片进行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卡片代表父母体内的 。 ( 2)若抽到两张卡片,一张写有 A,另一张写有 a,则子代的性状为 。 ( 3)统计全班 48名同学的抽取情况,预期子代无耳垂的比例为 。 ( 4)若某同学有耳垂,则他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 5)若某同学的基因组成为 Aa,请在图示圆

37、圈中画出其体细胞内 A、 a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答案:( 1)生殖细胞(或染色体) ( 2)有耳垂 ( 3) 1/4(或 25%) ( 4)AA或 Aa ( 5)如图所示 试题分析:( 1)由基因的遗传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包括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卵内基因的数量关系为: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 2n: n: 2n,由于卡片只代表一个基因,所以卡片代表的是生殖细胞。 ( 2)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显性性状基因表示为: AA或 Aa,隐性性状基因表示为: aa,所以当基因组成为 Aa时,子代的性状为有耳垂。 ( 3)当父母双方的基因组成都为 Aa时,后代的基因组成为:

38、 无耳垂的占到 25%,所以统计全班 40名同学的抽 取情况,预期子代无耳垂的理论值为 10。 ( 4)从图解中看出,若某同学有耳垂,则他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AA或 Aa。 ( 5)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因此体细胞内 A、 a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图所示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可结合遗传图解进行解题。 探究题 某校实验小组探究 “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的实验过程如下: 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

39、别贴上标签 A、 B。 实验步骤 A缸 B缸 1000mL池塘水 1000mL自来水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各 1只 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 加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 不加甲状腺激素制剂 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 1)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加以改进完善 : ; 。 ( 2)在 A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 B缸内不加,其目的是 。 ( 3)如果实验按你修改后的方案进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 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 1)第一处是第 步( 1分) 应该在两缸中加同样水质的水 ( 1分) 第二处是第 步( 1分) 加入 1只蝌蚪

40、太少,应要加入相同数量的小蝌蚪若干只( 1分) ( 2)形成对照( 2分) ( 3) A缸中的蝌蚪比 B缸的发育快 (或 A缸中的蝌蚪先发育成青蛙, 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所需的时间较长 )( 2分) 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试题分析:( 1)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该实验小组设置的实验中出现了两个变量:水质、甲状腺激素,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应以 甲状腺激素为实验变量,所用的水质应是一样的池塘水,实验中用一只蝌蚪,结果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可用 10只蝌蚪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蝌蚪会更好,但增加了实验的难度。 ( 2

41、)在 A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 B缸内不加,目的是形成一组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 3)如果 A缸中的蝌蚪比 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快。 ( 4)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 奋性,以及理解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连线题 将生物节日与时间正确配对( 5分) 答案: 试题分析:( 1)自 20世纪 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 1987 年

42、 11 月建议将每年的 4 月 7 日定为 “世界无烟日 ”,并于 1988年开始执行,自 1989年起,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 5月 31日。 ( 2)吸毒的危害:引起人的免疫力下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影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影响正常的生殖能力,还可能感染乙肝、艾滋病等疾病, 1987年 6月 12日至 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 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 “爱生命,不吸毒 ”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的 6月 26日定为 “国际禁毒日 ”,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 (

43、 3) 1987年 7月 11日,地球人口达到 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1990年联合国 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 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 7月 11日定为 “世界人口日 ”,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据此, 1990年 7月 11日遂成为第一个 “世界人口日 ”, 2011年 10月 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 70亿,每年的6月 5日是世界环境日。 ( 4)自 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为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 1988年 1月将每年的 12月 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 防艾滋病的知识。 ( 5) 6月 6日为世界爱眼日, 2010年世界爱眼日主题是 “关爱青少年眼健康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学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