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0441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为了保持某棵植物的优良性状,人们常采用嫁接的方法进行繁殖,在嫁接中取自优良品种植物体上的芽和枝条,分别被称为 A接穗和砧木 B砧木和接穗 C接穗和接穗 D砧木和砧木 答案: C 试题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考点:植物的嫁接。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

2、,掌握嫁接的知识,了解形成层的特点,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 鱼和鲸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但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外部形态,这是由于 A自然界的偶然巧合 B进化方向相同 C有共同的祖先 D相同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鱼和鲸是不同的动物,都是适应环境的,但是生活环境相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鱼和鲸都与水

3、生环境相适应,因此都有相似的外部形态。 考点:生物进化的原因。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 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生存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根本原因。 一只雌蛙能产卵 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少数能发育为成体,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这种现象属于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要想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 内的斗

4、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因此,按照达尔文的观点,一只雌蛙能产卵 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少数能发育为成体,是生存斗争的结果。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 点评:此题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即可解题。 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 A艾滋病患者 B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 C吸食和静脉注射毒品的人 D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艾滋病的患者、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都是传染源,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

5、、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艾滋病的患者、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熟记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概念,即可解题。 我们身体不受到周围各种病毒和细菌的干扰,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具有天然的屏障,这种天然屏障是指 A神经 B皮肤 C眼睛 D脾脏 答案: B 试题分析: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

6、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外界病菌侵入人体首 先会遇到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阻挡,我们身体的天然屏障是指是人人都有的,生来就有的皮肤和黏膜。 考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点评:此题考查了人体的三道防线,难度一般,熟记人体的三道防线,进行解题。 初生婴儿 6个月内不会患天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从母体获得抗原,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B婴儿从母体获得抗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C婴儿从母体获得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 D婴儿从母体获得抗体,产生特异性

7、免疫 答案: D 试题分析: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在胚胎发育和婴儿的成长的过程中,一是母体可以通过胎盘把一部分抗体可以传给孩子,二就是通过母乳喂养,母乳里面有很多的免疫物质, 6个月以后母乳本身的抗体就降低了,再加上六个月以后活动范围大,接触传染病的机会也多了,所以往往六个月以后病就多起来了。 考点:免疫的类型 点评:此题考查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区别,难度一般,可以从非特异性免疫与特 异性免疫的概念来切入。 人患急性炎症时,会出现白细胞数目增多,到达

8、发炎部位吞噬细菌或病毒,这种现象从免疫的角度看,属于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自动免疫 D人工免疫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9、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 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形成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属于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第三道防线。 考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区别,难度一般,可以从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来切入。 被毒蛇咬伤的患者,要注射该种毒蛇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属于 A抗原 B病原体 C抗体 D药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 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

10、染病,相当于抗原,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被毒蛇咬伤的患者,注射的抗蛇毒血清属于抗体,能抵蛇毒,保护人体不被蛇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抗体和抗原的区别。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注意区分两者,进行解题。 下列各种疾病中,目前哪一种可以通过预防接种加以预防 A艾滋病 B绦虫病 C白血病 D流 脑 答案: D 试题分析:疫苗是用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消灭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到预防某种

11、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流脑属于传染病,并可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艾滋病、绦虫病虽然属于传染病,但没有相应的疫苗,故不可注射疫苗预防,白血病属于血液方面的疾病,不可预防接种预防。 考点:传染病。 点评:此题基础题,难度中等,了解传染病的特点,进行解题。 有的人对青霉素过敏,少量注射后就会发生休克,原因是 A抗体不起作用 B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 C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的功能过强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B 试题分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

12、种功能识别 “自己 ”“非己 ”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如果免疫的功能过强如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会形成过敏反应,即过敏,因此有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休克,这时因为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在这里青霉素相当于一种抗原,青霉素进入人体后,刺激了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引起人体产生了免疫反应。 考点:免疫的功能。 点评:此题较新颖,难度中等,能够理解免疫的功能,即可解答此题。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清 除口、鼻内杂物,然后 A按摩 B人工呼吸 C送他回家 D胸外心脏挤压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

13、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 考点:急救的方法。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掌握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了解其注意事项。 小明在做美工时,不小心被美工刀割伤了,出血成喷射状,血液量大,鲜红色,那么该伤者出血部位和应该压迫止血的部位分别是 A静脉出血,伤口的近心端 B静脉出血,伤口的远心端 C动脉出血,伤口的近心端 D动脉出血,伤口的远心端 答案: A 试题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

14、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 动脉,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 静脉,因此,大静脉受 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某人手臂受伤出血,血色暗红,血液连续不断流出,因此判断是静脉出血,故应首先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 考点:止血的方法。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熟记动脉、静脉血液流动的特点和止血的方法,即可解题。 冬天的雷鸟体色是白色,而夏天的它呈现褐色,但是倘若有一年冬

15、天温度较高,未下雪,但是雷鸟依旧换了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说明是 A适应具有普遍性 B适应具有相对性 C变异都是有害的 D适应是绝对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例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也是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但是,有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6、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用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几率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A丙、甲、乙 B乙、甲、丙 C甲、乙、丙 D乙、丙、甲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17、分类地位越高等,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始祖鸟属于古代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过渡类,动物较高等,因此地质年代较近,乙地层(马、象牙、犀牛),马、象、犀牛属于哺乳动物,动物最高等,因此地质年代最近,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珊瑚属于腔肠动物,乌贼是软 体动物,动物都低等,因此地质年代最远,故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丙、甲、乙。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 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知道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 家蚕的一生开始于 A幼虫 B成虫 C蛹 D受精卵 答案: D 试题分析: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

18、发育,其过程包括:卵 幼虫 蛹 成虫,雌雄蚕蛾交配后,雌蛾产下受精卵,孵化成幼虫,取食桑叶,蜕皮吐丝结茧成蛹,最后变成成虫,所以说家蚕的一生开始于受精卵。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家蚕的发育过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关键掌握蚕的发育过程。 在下列昆虫的发育过成中,有蛹这一阶段的是 A蚊 B蝼蛄 C蜻蜓 D蟋蟀 答案: A 试题分析: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 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 显不同,差异很大,蜜蜂、蝉、蚕、蝴蝶、蚊子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 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

19、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如螳螂、蝗虫、蟋蟀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考点:昆虫的发育方式。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中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昆虫的发育特点。 近来,常有条腿,五条腿的畸形蛙出现的报道,出现这些畸形蛙的原因最可能是 A大气污染造成的 B水污染造成的 C吃了由农药引起的畸形害虫造成的 D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实验的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近年来,在世界许多水域中都发现了畸形蛙、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水源污染日趋严重,水域的污染使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胚细胞的分裂受一些

20、物理或化学的刺激而产生不正常分裂,有可能导致成体畸形。 考点: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引起的后果。 点评:此题较新颖,环境的污染与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就成为考查的重点。 我们取出一枚鸡蛋,朝向太阳或点灯的方向观察,会发现鸡蛋内 有一颗小白点,这颗小白点是 A细胞核 B胚盘 C卵细胞 D受精卵 答案: B 试题分析: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考点:鸟卵的结构。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熟练掌握鸟卵的结构,即可解答此题。 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性状的是 A人的血液流动 B人的卷舌 C人的耳垂 D人的单眼皮 答案: A 试题分析:性状是

21、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遗传学中把生物个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 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人的血液流动是生理现象,不属于生物的性状。 考点:性状的概念。 点评:此题是基础知识题,较易,能够熟记性状的概念,即可解题。 下图为某人的控制两对性状的染色体及上的基因,正确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染色体 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A和 a与 B和 b是一对等位基因,所以位于成对染色体的相同位

22、置上。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 一个在染色体上携带了某种疾病基因性,他与妻子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问其女儿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的性别遗传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女儿的染色体中 XX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父亲一定为女儿提供 X染色体,男子 X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因此一个男子把 X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传给女儿的概率是10O%。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理解掌握性染色体有 X染色体和 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 XX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 XY时

23、为男性。 白化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妻均为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人,他们生一个正常的儿子的概率为 A 12.5% B 25% C 37.5 D 75% 答案: D 试题分析:白化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子女, 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显性基因外,都携带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用 A表示控制正常肤色的基因, a表示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则这对夫妇所生后代的基因组成的可能情况是: AA、Aa、 Aa、 aa,即该夫妇生一个正常的儿子的可能性是 75%。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

24、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可结合遗传图解进行解题。 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长大成人后,妹妹比姐姐高,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妹妹的 子女一定比妹妹的低 B妹妹长得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姐妹俩身高的差异,可能是环境造成的 D姐姐长得矮能传给后代子女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一对同卵双胞胎兄弟应该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由她们的遗传物质相同,她们长大成人后,妹妹比姐姐高的差异应该是出生后由于

25、环境因素造成的,是不遗传的变异,不会遗传给后代。 考点:变异的类型。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理解变异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题。 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实验说明的是 A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中 D紫外线灯自然条件长期作用形成原始生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 “还原性大气 ”,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

26、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米勒在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用来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和原始地球的条件,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 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考点:米勒的实验过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在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A节肢动物 B爬行动物 C鱼类 D两栖动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两栖

27、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四个选项的动物中,最先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熟练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便可解题。 综合题 2003年,我国爆发了非典,今年在各国又爆发了新一轮的新非典。导致了很多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非典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 SARS,是一种因感染 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 1)能引起非典的 SARS冠状病毒属于该疾病的 。经过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新非典 SARS冠状病毒和原来的 SARS冠状病毒不完全相同,这说明了该病毒在漫长的时间中发生了

28、 。 ( 2)非典的主要传播途径 是 传播。 ( 3)为防控非典,在乘坐飞机前要检测体温,做到早发现早隔离,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 。 ( 4)经常接触非典病人的医生护士最可能成为 。但每个人都有免疫力,病毒想要进入人体,会被第一道防线皮肤和 阻挡在外,若病毒进入人体,就会被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 杀死。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组成。 ( 5)对于儿童的保护,最佳的防御方法是接种疫苗,其实疫苗的本质就是 , 进入身体后会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能产生 ,这种免疫方式属于 。 ( 6)原非典疫苗接种后,能否防御新非典? 。 答案: (1)病原体 变 异 ( 2)空气 ( 3)控制传染源 (

29、4)易感人群 黏膜 杀菌物质 ( 5)抗原 抗体 特异性免疫 ( 6)不能 试题分析:(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 SARS冠状病毒,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 2)非典型肺炎属于呼吸系统传染病,所以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 ( 3)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患者做到,做到早发现早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 ( 4)经常接触非典病人的医生护士最容易感染传染病,所以属于易感人群,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

30、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 ( 5)( 6)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协助吞噬细胞来消灭特定的病原体,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故原非典疫苗接种后,不能防御新非典。 考点:传染病和传染病的预 防预防措施以及人体的免疫。 点评:本题是有关传染病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人体免疫知识的综合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等基础知识,并会灵活运用。 人类的眼色是由眼球虹膜的色素决定的。下

31、面是某研究机构在对一些家庭进行眼色遗传调查后,得到的数据 (如下表 ) 婚配方式 家庭数目 子女 父 母 蓝眼 褐眼 1 蓝 蓝 100 100 0 2 蓝 褐 100 41 59 3 褐 褐 100 12 88 ( 1)从表中信息得知,在遗传学上,眼睛的颜色叫做 。蓝眼和褐眼称为 。 ( 2)我们可以从第 组推测出 眼为显性性状。 ( 3)这对性状用 Ee 来表示。第 1组中父母的基因型为 。这对父母都为蓝眼,子女也为蓝眼。这是 现象。 ( 4)第 3组中一对父母的都为褐眼,子女竟然出现了蓝眼,这是 现象。其父母的基因型为 。若这对父母第一胎生了一个男孩,则再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 。 答案

32、:( 1)性状 相对性状 ( 2) 3 褐 ( 3) ee( ee*ee) 遗传 ( 4)变异 Ee(Ee*Ee) 1/8(12.5%) 试题分析:( 1)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所以说眼睛的颜色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蓝眼和褐眼称为相对性状; ( 2)第 组家庭,父母、子女都是蓝眼,第 组家庭父亲是蓝眼,母亲是褐眼,子女中有蓝眼的,也有褐眼的,这两组都不能确定蓝眼与褐眼哪一个是显性性状,第 组家庭,父母都是褐眼,如果褐眼是隐性性状,子女中就不会出现蓝眼的性状,这与事实不符,说明褐眼是显性性状, ( 3)第 组家庭,父母、子女都是蓝眼,蓝眼

33、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 ee,那么子女的基因组成都是 ee,性状为蓝眼,子 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的相似,在遗传学上称为遗传; ( 4)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的差异,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第 3组中一对父母的都为褐眼,子女竟然出现了蓝眼,可得出父母褐眼的基因组成都是 Ee,那么生一个褐眼孩子的可能性为 1/4,生男生女的几率均等,为 1/2,所以再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 1/4X1/2=1/8.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稍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可结合遗传图解进行解题。 对某一害虫成灾区先后使用

34、 两种杀虫剂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 1)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来了 _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 _,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 _(定向或不定向的)。 ( 2)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 年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 _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 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具有 _个体重新适 应环境。 答案: (1)选择 变异 定向 ( 2)自然选择 有利变异 试题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

35、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蚊子杀死,抗药性强的蚊子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蚊子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 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灭蚊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 1)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来了选择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变异,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定向的;( 2)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 1年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 2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有利变异重新适应环境。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说。 点评: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能 够理解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即可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