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一上阶段测试(二)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0496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一上阶段测试(二)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一上阶段测试(二)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一上阶段测试(二)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一上阶段测试(二)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一上阶段测试(二)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 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一上阶段测试(二)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阳光 松树 空气 细菌 金鱼 水 病毒 土壤 珊瑚虫 藻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阳光、空气、水、土壤不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不属于生物,松树、细菌、金鱼、病毒具有这些基本特性,属于生物,故 C符合题意。 考点:生物的特征。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能够理解生物的特征,根

2、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判断。 生物圈是指 A有生物生活的地方 B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C地球上全部生物 D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生物圈。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

3、的概念,即可轻松解题。 把两种草履虫放在一起培养,它们会争夺食物,其中一种会死亡。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存在一般会对其它 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表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大小两种的草履虫之间相互争夺氧气、有机物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在竞争中弱势的一方得不到足够的有机物,发育不良,最终导致死亡。 考点: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可解题。 画细胞结构图时,图中较暗地方

4、的表示方法应是 A用铅笔涂抹 B用钢笔涂抹 C用铅笔点上细密的点 D用斜线表示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有: ( 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 ( 2)一般用 2H的铅笔; ( 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 4)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 ( 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故 D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画细胞结构图及注意事项。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熟记生物绘图的注意事项,进行解题。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主要来自 A电能 B阳光 C水分

5、D食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考点:植物的光合作用。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可解题。 下列关于染色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主要由 DNA和蛋白质构成 C每种生物体细胞中都含有无数条染色体 D染色体中含有遗传信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B、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线状或棒状物,是生物主要遗传物质的载体, D、遗传信

6、息的载体,由 DNA、 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故 A、 B、 D都不符合题意。 C、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相对恒定主要是有利于生物在遗传过程中维持本物种性状的相对稳定,所以本题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点评:此题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掌握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作用,以及染色体的特点,即可解题。 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群 B液泡 C细胞 D果肉 答案: C 试题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

7、质里有能量转换器 -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考点: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此题难度不大,知道构成生物体(病毒外)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即能解答此题。 下列生态系 统被称为 “绿色水库 ”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B、淡水生态系统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组成除了为

8、人类提供饮水、灌溉和工业用水,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C、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所以有 “绿色水库 ”之称;故符合题意; D、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的 70%,故不符合题意。 考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进行解题。 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将标本放于 中 A清

9、水 B生理盐水 C糖水 D植物油 答案: B 试题分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概括为:擦 滴 取 盖 染等几步, “滴 ”的是生理盐水,而不是清水滴加 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依据细胞失水或吸水原理,如果滴的盐水浓度大于 0.9%,细胞则因失水而发生皱缩;如果滴的盐水浓度小于 0.9%,细胞则因吸水而发生变大甚至破裂;由于 0.9%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故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 考点: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 装片。 点评:此题为实验操作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个步骤以及操作目的。 我们人体细胞中有

10、 23对染色体,体细胞经分裂后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目是 A 23条 B 23对 C 46对 D 13对 答案: B 试题分析: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3对、 46条染色体,包括 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 X染色体和 Y染色体,含有一对 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而具有一条 X染色体和一条 Y染色体者则发育成男性。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熟记人的体细胞中有 46条染色体,即可解题。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A

11、目镜内 B物镜 C载物台 D通光孔 答案: B 试题分析:显微镜使用包括取镜、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几个步骤,观察时,先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让压片夹压住,然后眼睛看着物镜,注意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最低,这样避免物镜碰上玻片使两者都受到损伤,最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提升镜筒,直到看到物像 为止。 考点:显微镜的操作。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较易,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即可解题。 观察的视野中即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压动盖玻片,气泡出现的变化是 A会变形、会移动 B会变形、不移动 C不变形、不移动 D不变形、会移动 答案: A 试题分

12、析:在制作玻片标本时,有时会留下气泡,只有了解气泡的特点,才能将细胞与气泡加以区分,气泡在视野里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有黑而粗的边缘,用镊子或是解剖针按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移动,而细胞不会变形,也不会移动。 考点:细胞和气泡的区分。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显微镜下对细胞和气泡的分辨,可根据气泡的形成特点掌握,难度一般。 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A用两手握住镜臂 B用左手提着镜臂 C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D用两手托住镜座 答案: C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正确取镜方法是: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使镜体保持直立,桌面要清洁、平稳,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一般放在左侧,距离桌边 7厘米

13、左右处。 考点: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的取镜方法,较易,平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即可解答此题。 将小麦种子放在火焰上燃烧,最后剩下的灰色物质是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无机盐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有机物是极易被燃烧的,所以小麦种子燃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则是无机物,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是我们需求量最多的有机物质。 A.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指的是淀粉,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属于有机物, B.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属于有机物, C.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只是作为储备能源物质,也属于有机物,故 A、 B、 C都不符合题意。 D.这里的无机物主要指水和无机盐,而水

14、在燃烧的过程中已经蒸发,所以就剩下无机盐了,故符合题意。 考点:种子的成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种子的基本组成成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种子主要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 克隆羊多莉长得像 A. 供细胞核的母羊 B. 供无核卵的母羊 C. 代孕母羊 D. A、 B、 C三种羊的一部分 答案: A 试题分析:克隆羊多利有三个母亲:一个为它提供了细胞核,一个为它提供了去核的卵细胞,另一个为它提供了胚胎发育所需的子宫 ,但多利羊的相貌却最像提供细胞核的母羊因为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 DNA, DNA上

15、有与遗传相关的片段 -基因,基因决定性状。 考点: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细胞核中含有与遗传相关的基因,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 B松鼠吃蘑菇 C蛇捕食青蛙 D兔吃草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青蛙和昆虫都是动物为消费者,松鼠是动 物为消费者,蘑菇是真菌为分解者,蛇和青蛙是动物为消费者,兔是动物为消费者,草是植物为生产者,所以此题答案:为 D。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正确区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为解题的关

16、键。 细胞分裂后,新生的细胞的遗传物质 A和原来细胞一样 B比原来细胞多一倍 C比原来细胞少一倍 D差不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 DNA,而 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实现了遗传物质 DNA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通

17、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不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小池塘 B一条河流 C地球 D一群羊和一群马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B中的一片小池塘或一条小河二者不仅包含了生物部分,还具备了水、空气、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因此属于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的统一体,还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 D、一群羊和一群马,仅是生物中的部分生物,且没有 非生物因素,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故符合题意。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即可解题。 影响沙漠中植

18、物生活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空气 C水 D温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水影响植物的分布主要是因为:第一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第二水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如化学反应的溶济,物质的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等,由于各种植物对水的要求不同,所以就影响了植物的分布,沙漠干旱缺水,水是影响植物生活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时可以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以及沙漠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上 ”和 “6”,那

19、么载玻片上的图形是 A “上 ”和 “6” B “下 ”和 “9” C “下 ”和 “6”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在视野内所看到的图象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根据显微镜的这一成像特点, A、 B、 C三个选项均与原题不相符合,在视野内所见的图象是 “上 ”和 “6”,其上下左右均颠倒,所以载玻片上的图形应该是 和 “9”,故 D符合题意。 考点:显微镜的成像。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并注意总结规律。 在一个池塘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虾 B水草 C小鱼 D青蛙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

20、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 -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 -动物,分解者 -腐生微生物: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能够熟练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即可解题。 挑取黄瓜果肉细胞制成的玻片标本叫 A切片 B涂片 C装片 D玻片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玻片标本根据保存时间可以分为永久玻片和临时玻

21、片两种,根据制作材料和方法可以分为切片、涂片、装片三种,从固体材料如茎切取薄片制作而成的生物玻片标本叫切片如椴树茎切片,从物体上用挑取、撕取、刮去的方法而制作的而成的生物玻片标本叫装片,如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就是用牙签轻轻刮去制成的,用液体的材料如血液或非常微小的生物,如细菌用吸管吸取制作而成的生物玻片标本,就叫涂片,如血液涂片、细菌涂片,故 C符合题意。 考点:生物玻片标本的类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理解三种生物玻片标本的分类依据,即可解题。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

22、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生物圈。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即可轻松解题。 下列关于 DNA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B DNA像螺旋形的梯子 C 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D每个 DNA分子中都含有一个基因 答案: D 试题分析

23、: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 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考点:生物的遗传物质 。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较易,掌握生物遗传物质 DNA的相关知识,即可解题。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的正确步骤是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盖好盖玻片 把撕下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侵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展平 染色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有:擦、滴、撕、展、盖、染

24、,第一步: “擦 ”,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第二步: “滴 ”,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第三步: “撕 ”,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第四步: “展 ”,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第五步: “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第六步: “染 ”,在载玻片的中 央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 2 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此题答案:为 B。 考点: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

25、装片。 点评:此题是一道制作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的题目,难度一般,根据所学知识对方法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作出合理的解释。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A细胞质 B线粒体 C细胞核 D叶绿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细胞质是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在细胞质中进行, B、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燃料,使这些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D、叶绿体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故 A、 B、 D 都不符合题意。 C、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

26、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又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符合题意。 考点: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 体有 DNA和蛋白质构成, DNA含有遗传物质,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小麦 田鼠 猫头鹰 B水稻 水蛇 田鼠 C野蘑菇 鹰 野兔 D水稻 食鱼鸟 草鱼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食物链的定义可以知道: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来表示,箭头指向吃的一方,而且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 A是食物链, B和 D的食物关系

27、错误,应该是水稻 田鼠 水蛇,水稻 草鱼 食鱼鸟, C中有蘑菇,蘑菇是真菌,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所以此题答案:为 A。 考点:食物链。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能够理解食物链的概念,熟记食物链的特点,即可解题。 把菠菜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便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说明菠菜细胞被沸水烫死,细胞内的物质流到了水中,如果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却不会变成菜汤,这是活细胞的哪种结构阻止了物质的外流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D细胞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如题中叙

28、述的:把菠菜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便成了 有菠菜味的菜汤,说明菠菜细胞被沸水烫死,细胞内的物质流到了水中,如果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却不会变成菜汤,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破坏了细胞中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的进出的作用。 考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熟记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即可解答此题。 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见物像偏上、偏右,为使物像放正中,应将装片 A往下、往右移 B往上、往右移 C往下、往左移 D往上、往左移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在显微镜中的成像特点是成放大的倒像,所谓倒像就是原物体的上下左右全都反过来,因为显微镜中的成像

29、特点是成放大的倒像,所以装片移动的方向应与物象移动的方向相反,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如果物像偏上、偏右时,应该使物像往下、往左移动,就能到视野正中,但是装片移动的方向与物象移动的方向却是相反的,所以应将装片往上、往右移动,物象才能使物象移到正中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见物像偏上、偏右,为使物像放正中,应将装片往上、往右移。 考点:显微镜中的成像。 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难度一般,熟知 物体在显微镜中的成像特点是成放大的倒像,要正确理解 “倒像 ”的含义,进行解题。 下列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显微镜是 A 10 40 B 5 8 C 10 10 D 1

30、5 40 答案: B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要使看到细胞数目最多,就选放大倍数最小, A选项的放大倍数为 1040400倍, B选项的放大倍数为 5840倍, C选项的放大倍数为 1010100倍, D选项的放大倍数为 1540600倍,故 B符合题意。 考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明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

31、细胞就越大,但细胞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细胞数目最多。 填空题 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 ,它的放大倍数是 和 放大倍数的积。 答案:倒像 目镜 物镜 乘积 试题分析: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形成的,要经过凸透镜的两次(物镜、目镜)成像,成的像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乘积越大放大倍数越大,乘积小放大倍数就小。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只要牢记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可解题。 细胞内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的物质叫 ,分子较大,一般含碳的物质

32、叫 。水属于 ,蛋白质属于 。 答案:无机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有机物 试题分析:细胞中的物质有 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有机物含碳,能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糖核酸等,无机物不含碳,分子小,不能燃烧,如水、无机盐等。 考点:细胞中的物质。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细胞中的物质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 自然界中生物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它们的生活都需要 ,都能进行 ,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都能对刺激作出 ,都能生长和繁殖等。 答案:营养 呼吸 废物 反应 生长 繁殖 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33、, 4、生物能够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考点:生物的特征。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能够理解生物的特征,即可解题。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和 。 答案:叶绿体 线粒体 试题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 “动力工厂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考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难度一般,能够熟记呼吸作用和光合

34、作用的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即可解题。 综合题 ( 1)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图,属于动物细胞的是 图。 ( 2) . 写出图中所示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A B C D E. F. . 切开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是 ,它来自 (填字母)。 .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填字母)。 答案:( 1)甲 , 乙 ( 2)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 , 液泡 细胞液 F A 试题分析:图中 A是细胞壁, B是细胞膜, C是细胞核, D是细胞质, E是叶绿体, F是液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B细胞膜、 D细胞质和 C细胞核,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A细

35、胞壁、 E叶绿体和大的 F液泡,故甲属于植物细胞,乙属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切开番茄时,流出的一些红色汁液主要来自番茄细胞液泡的细胞液,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一层较薄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考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难度一般,能够结合细胞结构图熟练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即可 解题。 下面列举的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 ( 1)连接的食物链有 条。它们彼此连接形成 。 ( 2)写出里面任何一条食物链 。 ( 3)有毒质 DDT沿着食物链积累。该生态系统中, DDT积累得最多的生物是 。 ( 4)假若该系统

36、中青蛙被人大量捕杀,草的数量会;若人类过度放牧,造成草原沙化,草几乎全无,那么这个系统将 。 答案:( 1) 3 食物网 ( 2)草 鼠 鹰 ( 3)鹰 ( 4)失去自我调节能 试题分析:由题目可知:该草原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是 草,消费者是鼠、食草昆虫、蛇、吃虫鸟、鹰,分解者是细菌、真菌。 (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求每个分支上的食物链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

37、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中有 1条食物链即: 草 鼠 蛇 鹰, 草 鼠 鹰, 草 食草昆虫 吃虫鸟 鹰; ( 2)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有:草 鼠 蛇 鹰、草 食草昆虫 吃虫鸟 鹰、草 鼠 鹰; (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该生态系统中鹰的营养级最高,鹰的体内 DDT积累的最多; ( 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

38、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假若该系统中青蛙被人大量捕杀,导致食草昆虫增多,草的数量会减少,若人类过度放牧,造成草原沙化,草几乎全无,那么这个系统将被破坏,失去自我调节能力。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解此题从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作用、数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食物链(网)能量的流动来分析。 探究题 实验探究 修正液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文具,打开盖后,有刺激性的气味。我们不禁要问:修正液对人体有危害吗 下面是一个同学设计的探究实验,请你按照探究实验的思路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作答。 实验材料:修正液 , 小白鼠

39、 6只 , 老鼠的食物 米饭 , 水,关小白鼠的笼子。 (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设计方案: 取食物两份,其中一份拌有修正液,一份没有拌修正液,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笼子中; 将 6只小白鼠分成两组,每组 3只,分别放人以上的两个笼子中; 观察甲乙两组老鼠进食的情况; 如果不吃,可以强行将食物喂给小白鼠; (其他的方案也可 ) ( 3)这种设计的实验组是 ,对照组是 ; ( 4)出现的现象:吃了拌有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出现类似中毒的症状,而吃没有拌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正常。 ( 5)你认为的结论是: 。 答案:( 1)提出问题:修正液会对动物有伤害吗 ( 2)作出假设:修正液会对动物有伤害

40、 (或修正液对动物没有伤害 ) ( 3)甲组(或进食拌有修正液食物的) 乙组(或进食未拌有修正液食物的) ( 5)说明修正液对动物有伤害。 试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 ( 1)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本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修正液对人体是否有伤害,所使用的材料是小白鼠,因此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修正液会对动物(或小白鼠)有伤害吗? ( 2)假设不能随便作出,应有一定的依据,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本探究可作出下列假设:修正液会对动物有伤害; ( 3)两组中有拌修正液的一组为实验组,没有拌修正液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形成对照,有唯一变量 -有没有拌修正液; ( 4)由于吃了拌有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出现类似中毒的症状,而吃没有拌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正常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说明修正液对动物有伤害。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点评:此题是以探究 “修正液对动物有没有伤害 ”实验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解答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等方面来切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