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化念中学初二3月月考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3079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化念中学初二3月月考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化念中学初二3月月考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化念中学初二3月月考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化念中学初二3月月考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化念中学初二3月月考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化念中学初二 3月月考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地球的年龄大约是 A 12亿年 B 20亿年 C 46亿年 D 37亿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 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

2、,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 C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剪去胸鳍和腹鳍的鱼,鱼体将 A不能游 动 B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 C不能保持身体平衡 D不能产生前进的动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鱼的各种鳍的作用: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 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若剪去胸鳍和腹鳍,鱼身体发生的变化是鱼体将不能保持身体平衡。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下河捉鱼时,往往已经捉到手的鱼又让它挣脱,这是因为其体表有黏液的缘故,鱼体表黏液的主要作用是

3、 A防止敌害捕食 B减少运动阻力 C保持体表湿润 D辅助气体交换 答案: B 试题分析: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背部深灰色,腹部白色)为鱼的保护色; 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 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 鱼用鳃呼吸; 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故实验中手握鲫鱼时,往往已经 捉到手的鱼又让它挣脱,这是因为鱼体表光滑有黏液。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

4、的是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鱼不停地用口吞水,再从鳃孔排水,其意义是 A排出体内废物 B完成呼吸和摄食 C散发体内的热量 D交换体内的水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鱼不停地用口吞水,再从鳃孔排水的意义是进行气体交换不是排出废物,为错误项; B、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也可以完成摄食任务, B正确; C、鱼不停地用口吞水的目的是进行气体交换而不是散发体内的热量, C错误; D、主要是使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D错误。故选:

5、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下列不属于家鸽骨骼特点的是 A骨很薄 B长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 C有的骨愈合在一起 D突出的胸骨上附着有发达的肌肉 答案: D 试题分析:家鸽的骨有的薄,胸部和腰部的脊椎骨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适于飞翔生活而家鸽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 -胸肌,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属于家鸽的肌肉适于飞行的特点。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下面关于哺乳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臼齿发达 B一般

6、体表被毛 C胎生、哺乳 D用肺呼吸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像家兔等动物为食草性动物,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而狼等肉食性动物的牙齿就有门齿、臼齿、犬齿,犬齿发达适于撕裂食物,符合题意; B、哺乳动物一般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可以维持体温的恒定,不符合题意; C、哺乳动物大都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点(鸭嘴兽为卵生除外),不符合题意; D、哺乳动物一般都用肺呼吸,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哺乳动物的特征。 唯一现存的人种是 A直立人 B南方古猿 C能人 D智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 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

7、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因此唯一现存的人种是智人。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进化。 在下列人体基本特征中,哪项不是伴随着直立行走而出现的 A下肢较长,下肢骨粗壮 B产生了复杂的面部表情 C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 D手能握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 -大脑进一步发达 -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

8、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 “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使后肢增长,脊柱由弓状变为 “S”形,骨盆变短增宽,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可见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人类和猿类分界的重要标志。 自然选择能正确解释生物的 A生长和发育 B遗传和变 异 C多样性和适应性 D新陈代谢 答案: C 试题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

9、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 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因此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每年春季是青蛙的繁殖季节,一只雌青蛙产卵约 4000 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少数能发育为成蛙。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产生这

10、种现象的原因是 A生存斗争 B过度繁殖 C适者生存 D遗传和变异 答案: A 试题分析: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要想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因此,按照达尔文的观点,一只雌蛙能产卵 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少数能发育为成体,是生存斗争的结果。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历程。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奶牛产奶多 是 A适

11、应环境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存竞争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环境与饲料的不同导致奶牛性状的改变,是环境因素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因此奶牛产奶多,这不是生存环境不同 和饲料不同的结果,这是人们根据人类的需要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故选: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人工选择及其意义。

12、 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产蛋量高。人们能把原鸡驯化成产蛋量高的家鸡,是因为生物 A有生殖和发育的特征 B有生长现象的特征 C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D有新陈代谢的特征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而 “蛋鸡 ”的出现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人们这样选择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鸡蛋我们又知道正是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使得原鸡在繁殖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异个体(产蛋多的个体与产蛋少的个体 ),为选择提供了选择的资料,选择的基础人们就专门饲养(选择)和繁殖产蛋多的鸡,在这个过程中产蛋多的变异逐代积累而得到加强,形成现在产蛋量很大的蛋鸡。故选:

13、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人工选择及其意义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导致生存竞争的主要原因是 A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个体间相互斗争 C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 D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

14、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科学 家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在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澳洲 答案: B 试题分析: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见解仍不统一但是目前为止多数科学家认同的看法是:非洲大陆曾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剧烈的东非大裂谷,使得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到陆地生活,根据现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发现,可以说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可见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相关知识。 下列不是节肢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A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B体表有外骨骼 C足和触角分

15、节 D都长有翅 答案: D 试题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支持和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足和触角也分节,在节肢动物中,只有昆虫才有翅会飞,而其它的则没有翅膀,如蜘蛛等。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节肢动物蝗虫的主要特征。 裸子植物大都耐干旱,以下哪些特点与此无关 A生长缓慢 B根系发达 C叶针形或鳞片状 D输导组织发达 答案: A 试题分析:裸子植物的叶细长如针和气孔深陷表皮下,减少水分蒸发;且根系发达,输导组织发达,能深入到土壤的深处吸收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能生活在干旱而贫瘠的陆地上,生长缓慢与裸子植物适应干旱而贫瘠的土壤无关,可见 A正确

16、。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被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级的植物类群,最重要的原因是 A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果皮对种子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帮助传播种子 B数量多 C种类多 D分布广泛 答案: A 试题分析: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可见 A正确。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经济意义。 达尔文的一部巨著,成功地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这部巨著是 A进化论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 D物种起

17、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进化论通常指生物界的进化理论,亦称 “演化论 ”,旧称 “天演论 ”进化论一词最初为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 1744年一 1829年)提出;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不符合题意;B、人工选择是达尔文提出的,他认为,现在的许多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都起源于野生类群,不符合题意; C、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达尔文没有写以自然选择命名的书,不符合题意;D、物种起源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讲述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法则,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 此题考查的是各种科学论著的知识。 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

18、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或遗物 B化石就是有一定顺序的地壳岩石 C化石就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故选:

19、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 大雨来临之前,鱼经常将头浮出水面,是因为水中 A缺少食物 B缺少阳光 C缺少氧气 D温度不适宜 答案: C 试题分析:鱼在水中生活,借助鳃吸收水中的氧气,然而氧气在水中本身就溶解较少,大雨来临之前的高温及低气压都造成了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降低,水中的鱼就会将头浮出水面来呼吸氧气。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下列哪项与家鸽适于飞翔生活无关? A长骨中空 B体表有羽毛 C产卵 D身体呈流线型 答案: C 试题分析: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

20、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类是卵生,与飞行无关。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平时我们常见的粮食作物、水果蔬菜、花卉等大多是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在地球上的 30多万种植物中,被子植物就占 20多万种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用孢

21、子繁殖后代,不产生种子;裸子植物如松、银杏等,数量较少;常见的粮食作物、水果蔬菜、花卉等大多是被子植物 如水稻、小麦、玉米、白菜、萝卜、苹果、月季等。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被子植物的特征。 海带、紫菜、石花菜等很多大型藻类植物是固着在海底岩石上生活,起固着作用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之为 A根 B不定根 C须根 D根状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海带、紫菜、石花菜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起固着作用的是根状物,上面叫叶状体,可见 D正确。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下列哪项不属于当前蕨类植物的重要意义 ( ) A食用 B药用 C绿化、观赏

22、D形成煤炭 答案: D 试题分析:蕨类植物在医药、食品、农业、能源、绿化、观赏等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在距今 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下列哪项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A渤海湾 B北宁的医巫闾山 C一座混凝土建筑物 D一条小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渤海湾,即包括了渤海湾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

23、统,不符合题意; B、北宁的医巫闾山既有生物部分也有非生物部分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一座混凝土建筑物,只包括了环境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D、一条小河既包括了生物部分,也有非生物部分,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于 A绿色植物 B吃植物的动物 C空气和土壤 D阳光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需要,食物中的能量来源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

24、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人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的能量。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人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能。 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指 A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B以食草动物为食的动物 C自己不能够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D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植物有木本植物(各种树木)和草本植物;消费者是

25、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如兔吃草,鹰吃兔。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严格的说是腐生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腐生动物如蚯蚓和蝇的幼虫。因此,生态系统中的 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 A吸收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氧气参与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释放氧气;蒸腾作用向外散失水分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故选: D 考

26、点:此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什么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其中,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成有机物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甲为生产者;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 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也能通过

27、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丙为消费者;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乙为分解者。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从本质上讲银杏树上结的 “白果 ”是。 A果实 B种子 C孢子 D假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裸子植物的特点是根茎叶发达,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此无果实受精过程不需要水;银杏没有果实,食用的白果的是银杏的种子,因此种子裸露在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因此银杏属于裸子植物。银杏树上结的 “白果 ”是种子,而不是果实。故选: B

28、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综合题 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该食物网和 一起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2)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正常情况下,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这是因为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 ,上一营养级只能把其获得能量的 10%-20%传给下一营养级,由此可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4)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 之中。其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 能力。 ( 5)若该生态系统受到 DDT 污染,则在图中生物体内

29、 DDT 含量最高的是 。 答案:( 1) 4;分解者;( 2)草 食 草昆虫 青蛙 蛇 鹰;( 3)鹰;逐级递减的;草(或生产者);( 4)动态的平衡;自动调节;( 5)鹰 试题分析:(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该食物网共有 4 条食物链,分别是草 食草昆虫 青蛙 蛇 鹰,草 鼠 蛇 鹰,草 鼠 鹰,草 兔 鹰动植物之间就是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起来的,动植物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可表示为: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等等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

30、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是细菌和真菌,将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该食物网共有 4 条食物链,分别是草 食草昆虫 青蛙 蛇 鹰,草 鼠 蛇 鹰,草 鼠 鹰,草 兔 鹰最长的一条是草 食草昆虫 青蛙 蛇 鹰。( 3)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31、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即草 兔 狼,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越靠近前端的生物数量越多,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的生物数量越少。( 4)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5)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 DDT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 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鹰的营养级别最高,若该生态系统受到 DDT污染,则在图中生物体内 DDT含量最高的是鹰。故答案:为:( 1) 4;分解者;( 2)草 食草昆虫 青蛙 蛇 鹰

32、; ( 3)鹰;逐级递减的;草(或生产者); ( 4)动态的平衡;自动调节;( 5)鹰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某兴趣小组调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时,发现有三种生物(以甲、乙、丙表示)构成一条食物链。在同一时间内分别测定甲、乙、丙所含有机物总量,结果如图。请据图回 ( 1)甲、乙、丙之间通过 的关系形成食物链,据能量流动 逐级 的特点分析,生产者为生物 ,这条食物链为 。 ( 2)使用农家肥可提高农田生态效益,因农田中的 者可将农家肥所含有机物转化为 ,供生产者再利用。 ( 3)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 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如果人们的活动使丙的数量大

33、量减少,会导致乙的数量 ,从而破坏这种稳定状态,这表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答案:( 1)吃与被吃;递减;乙;乙 甲 丙;( 2)分解;无机物;( 3)比例;减少;自我(动)调节能 试题分析:( 1)题中的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食物链是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 系,各生物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在食物链中,能量在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体内最多,并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而逐级递减图中的乙中有机物总量最多,即能量也最多,故属于生产者,甲里面的有机物次之,丙里面的有机物最少,故食物链为:乙 甲 丙。( 2)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尸体和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到大自

34、然中,绿色植物再利用它们制造有机物。(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 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在食物链 “乙 甲 丙 ”中,若丙的数量大量减少,甲就会因为失去天敌的控制而数量大量的增加,甲数量增加,乙也会因天敌数量增加而减少,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故答案:为:( 1)吃与被吃;递减;乙;乙 甲 丙;( 2)分解;无机物;( 3)比例;减少;自我(动)调节能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

35、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动物,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 1) A类与 B类结构相同之处是身体都由 构成。 ( 2) C类大多能飞翔,与其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特征之一是:身体呈 ,前肢 ,体表被覆羽毛等。 ( 3) D类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 ( 4) A、 B类与 C、 D类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 。 ( 5) C类的呼吸方式为 , D类的 。 答案:( 1)体节 ( 2)流线型;变成翼 ( 3)胎生哺乳 ( 4)脊柱 ( 5)双重呼吸 肺 试题分析:( 1) A是蚯蚓,环节动物; B是河蟹 G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它们结构的相同之处是身体

36、都有体节构成。( 2) C鸟类大多能飞翔,与其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特征之一是: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等。( 3)家兔在繁殖和哺育后代的过程中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所以属于哺乳动物。( 4)AB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CD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可见分类的依据是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柱。( 5)鸟的结构特点为:有喙无齿;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正是这些特点适于鸟的空中生活。家兔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考 点:此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分类。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7、 ( 1)图中太阳光、空气属于生态系统的 部分。 ( 2)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 ,属于最高消费者的是 _。 ( 3)螳螂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与家蚕相比,没有 _的时期。 ( 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表达了食物链中部分生物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请正确书写出图中所包含的完整食物链 。 答案:( 1)非生物;( 2)蝉;蛇;( 3)蛹;( 4)绿色植物 蝉 螳螂 黄雀 蛇 试题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因此图中太阳光、空气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

38、。( 2)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营养级别主要看它所在的营养级,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是初级消费者如蝉;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是次级消费者如螳螂;依次类推越往后营养级别越高,处在食物链末端的消费者营养级别最高是高级消费者如蛇。( 3)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 成虫等 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如家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蟑螂等。因此螳螂的发育与家蚕相比,没有蛹期。( 4)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因此图中所包含的完整食物链是:绿色植物 蝉 螳螂 黄雀 蛇。故答案:为:(

39、 1)非生物;( 2)蝉;蛇;( 3)蛹;( 4)绿色植物 蝉 螳螂 黄雀 蛇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与狐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有关 的食物链为草 鼠 狐 (1)狐的变化曲线应是图中的 。 (2)由于狐的毛皮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果为了获取皮毛而大量猎狐,则产生的严重后果是 ,草场的植被减少,可能出现 。 ( 3)从图中可以看出 、 和 数量的动态变化维持着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答案:( 1) C;( 2)鼠的数量大量增加;植被;土壤沙化;( 3)草;鼠;狐 试题分析:鼠吃草,狐吃鼠,故存在的

40、食物链是:草 鼠 狐。( 1)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初级消费者的数量次之,次级消费者的 数量又少于初级消费者,以此类推;分析图示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 A 的数量最多, B 次之, C 最少,由此可判断: A是草, B是鼠, C是狐;(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果为了获取皮毛而大量猎狐,则产生的严重后果是鼠因失去天敌的控制而数量迅速增加,草场中草的植被减少,失去了防风固沙的作用土壤沙化;( 3)鼠类取食草,而鼠被狐吃,如果鼠的数量减少,狐会因食物减少而减少,而短期内草因天敌减少而数量会增加;草的数量会增

41、加,鼠会因食物丰富而增多,狐也会因食物丰富而增多,鼠又会减少,草的数量又会增加,可见这个 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生态系统之所以保持这种动态的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故答案:为:草 鼠 狐;( 1) C;( 2)鼠的数量大量增加;土壤沙化;( 3)草;鼠;狐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连线题 通过对四类古人类化石的研究发现,他们的脑容量不同: 古人类 脑容量 南方古猿 1088mL 能人 与现代人相当 直立人 与现代类人猿相当 智人 700mL 答案: 试题分析:南方古猿至少有粗壮型和纤细型两种。粗壮型体重平均在 40公斤以上,脑量大于 500毫升;能人化石是自 1959年起,利基等人类学家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和肯尼亚的特卡纳湖畔陆续发现的,这些古人类的脑容量较大约在 600 毫升;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 1043毫升;蓝田人的脑量为 780毫升智人包括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 20万 1万年前,比直立人更接近现代入,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平均为 1360毫升,已经达到了现代人的大小;现代入的脑容量大约为 1300 1500毫升。故答案:为: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