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湖北省十堰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地衣(一种生物)既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不断风化。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B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C生物的生存和环境无关 D生物的生存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衣是真菌和某些单细胞藻类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共生体,真菌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供给藻类,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供给真菌,形态上看地衣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地衣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耐干旱、耐贫瘠适者生存,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表明地衣适应岩石的生活环境,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风化作
2、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许多小颗粒,最终形成了土壤,表明地衣生物能影响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 A环境变化的结果 B生存竞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工选择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选择对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以形成新品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点
3、评:此题考查动物保护色和对自然选择的理解,熟知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人的精子细胞的染色体可能为 A 44条常染色体 + XY性染色体 B 22条常染色体 + XY性染色体 C 11条常染色体 + Y性染色体 D 22条常染色体 + X性染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含 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 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 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 22+X的精子与卵 子结合,就产生具有 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 22+Y的精子与卵子
4、结合,就产生具有 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人的精子中的染色体可能为 22条常染色体 +X染色体和含 22条常染色体 +Y染色体两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的性别遗传。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掌握人的体细胞内的 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 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 XX。 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正常来源是 A与父亲相似的人,来自父方多,与母亲相似的人,来自母方多 B一半以上来自父 方,一半以下来自母方 C一半以下来自父方、一半以上来自母方 D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
5、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变化。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受精卵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蟋蟀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个发育过程称为 A完全变态 B不完全变态 C变态发育 D不变态发育 答案: B 试题分析:蟋蟀的发育是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
6、器官等发育成度不同,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蝗虫等,因此蟋蟀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家蚕等昆虫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包括:卵 幼虫 蛹 成虫,比不完全变态发育多了一个蛹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产生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答案: C 试题分析: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
7、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视觉的形成过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可结合眼球结构 图进行记忆。 健康人体内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蛋白质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8、,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在肾小管重吸收的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所产生的物质(如氨)分泌到肾小管的管腔中,与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尿素。 考 点:本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 点评:本题考查血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可以结合血浆的成分和尿的形成进行解答,关键会区分血液、原尿和尿液,即原尿和血液的不同在于蛋白质和血细胞,尿液和原尿的区别在于葡萄糖。 关于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细胞结构
9、 B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C病毒不能造福人类 D不能独立生活 答案: C 试题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 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病毒的形状多样,有球形的、杆形的、蝌蚪形的等,有的病毒对人有害,如艾滋病毒,有的可以治疗疾病对人有益,如绿脓杆菌噬菌体(细菌病毒),可以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利用动物病毒可以防治农业害虫,利用减毒或灭毒的病毒研制疫苗来防病。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病毒的特点、与人类的关系。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解答杀
10、死可以从病毒的结构和与人类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如图所示 ,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 24 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 2 4小时,发现 B区不能 正常制造淀粉,其主要原因是 B区叶片缺少 A叶绿素 B光 C水 D二氧化碳 答案: C 试题分析:叶脉中存在着两种管道 -导管和筛管,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截断叶脉,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就不能运输到叶片,叶片会因为缺少水分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点评:此题较新颖,认真审题,找出题目隐含的知识,才能正确解题。 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相同数量(
11、各 100粒)的黄豆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能够发芽的是 A B C D 阳光 充足 黑暗 充足 黑暗 水分 没过种子 浅层浸湿 干燥 浅层浸湿 温度 25 25 25 0 答案: B 试题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即: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A因为水没过种子,种子缺少氧气,所以不能萌发, C因为缺少水分,所以种子不能萌发, D因为温度太低,所以种子不能萌发,只有 B里面的种子能够萌发。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填空题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消耗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维持了自然界中
12、的 _平衡。 答案:碳 -氧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促进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个 _像。如果视野中物像偏左,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_移动。如果目镜是 5、物镜是 10,那么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 _倍。 答案:倒 左 50 试题分析: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因此从目
13、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因为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向右移动玻片,物像就会向左移动,所以,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成像的知识。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 综合题 根据右面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 A、 B、 E、 K 这四部分结构中血液流动的方向: 。 ( 2)图中由 B到 C 的循环途径为 _循环。 ( 3)若 N 为流出肾脏的血管,则其血液中氧
14、和养料的含量与 M中的血液相比会 _ _,二氧化碳的含量会 _ _。 ( 4)被子植物的茎中也有在功能上类似于血管的结构,请写出这些结构的名称_ 和 _。 答案:( 1) KABE ;( 2)体 ( 3)减少 增加 ( 4)导管 筛管 试题分析:图示为血液循环以及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 A是左心房, B是左心室, C是右心房, D是右心室, E是主动脉, F是上下腔静脉, G是肺动脉, K 是肺静脉。 ( 1)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因此 A、 B、 E、 K 这四部分结构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K 肺静脉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E 主动脉。 ( 2)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 全身的
15、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叫做体循环,因此图中由 B到 C 的循环途径为体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 3)肾脏形成尿液过程中要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变成了静脉血,所以二氧化碳的量增加,氧会减少。 ( 4)被子植物的茎中也有在功能上类似血管的结构,输导组织,输导组织是植物体中输送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的组织,一类为木质 部中的导管,主要运输水分和溶解于其中的无机盐,另一类为韧皮部中筛管,主要运输有机营养物质,导管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筛管的功能是把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面较广,涉及到血液循环的途径,气体交换,导管、筛管等知识,可逐题分析回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