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二)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1327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二)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二)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二)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二)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二)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二)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不包括 A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生态系统 B为工厂提供林木等生物材料 C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良好基地 D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场所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保护区,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 3类;建立自然保护区意义:自然保护区是 “天然

2、基因库 ”,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如四川卧龙和王朗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大熊猫为主,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如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还有迁地保护,建立种质库、精子库等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不包括为工厂提供林木等生物材料,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有人将致病的链球菌涂在皮肤上, 2小时后发现 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其原因是 A被皮肤分泌物杀死

3、B被体液中溶菌酶杀死 C被吞噬细胞吞噬 D体内有抗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把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 2小时以后检查,发现 90%以上的细菌都被消灭了,实验证明,人体的皮肤具有杀菌的作用,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若 、口、 表示具有血缘关系三类生物,右图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A 口 B 口 C 口 D 口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

4、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从图中可以发现 在底层出现的较单一,说明生物较简单、低等,上一层出现 “口 ”较高等,最上一层出现 说明更高等,因此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口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 在酸乳的生产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是

5、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霉菌 D甲烷细菌 答案: B 试题分析: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酸乳的标签上写明 “2 6 冷藏 ”, 说明影响酸乳中微生物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空气 C水 D光 答案: A 试题分析:细菌外面有荚膜保护,遇到不良环境时看可以形成芽孢来度过不良环境,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

6、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个体微小,生殖能力强,因此细菌真菌分布广泛,细菌真菌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因此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所以酸乳的标签上写明 “2 6 冷藏 ”,说明影 响酸乳中微生物生活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如右图所示,向装有萌发种子的瓶中注入清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结果表明萌发种子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释放氧气 D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答

7、案: D 试题分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装置中的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放出了二氧化碳,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以下日常食品与绿色植物之间存在间接关系的是 A黄豆 B蔬菜 C水果 D牛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黄豆是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 A正确; B、蔬菜是通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 B正确; C、水果是通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 C正确; C、牛奶是动物(牛)生产的,与绿色植物之间无直接关系, D错误;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

8、间的关系。 食物由口腔进入后,经过的器官依次是 A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B食管 小肠 胃 大肠 C胃 食管 小肠 大肠 D胃 小肠 食管 大肠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因此,由口腔进入后人体后,所经过的消化器官依次是:食管 胃 小肠 大肠,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消化道的组成。 蛋白质在人体内将被分解为氨基酸,蛋白质在人体内被初步消化和最终吸收的部位分别是 A口腔、胃 B胃、小肠 C小肠、小肠 D口腔、小肠 答案: B 试题分析:淀粉在口腔中开始消化,部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成麦芽糖,在小肠处彻

9、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人体内形成痰的部位是呼吸道的 A鼻 B咽 C气管 D支气管 答案: C 试题分析: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 体外,形成痰,痰中含有细菌,故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下列关于神经元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B神经元包括树突和轴突 C神经元受刺激后能产

10、生冲动 D神经元能传导冲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神经系统的组成。 右图所示心脏结构中,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A 、 B 、 C 、 D 、 答案: D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 上腔静脉、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体循环是指血液由

11、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 右图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是 A 、 B 、 C 、 D 、 答案: D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 上腔静脉、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是左心室 主动脉 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肺循环是右心

12、室 肺动脉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在体循环中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在肺循环里动脉里流静脉血静脉里流动脉血,主动脉和肺静脉里流动脉血,肺动脉和上、下腔静脉里流静脉血,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 右图示人体肌肉、骨和关节的关系,运动中起动力和支点作用的分 别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是骨, 是骨骼肌, 是关节,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

13、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配合关 系。 潮湿的墙壁上,生活着一种只有茎、叶,对有毒气体非常敏感的植物,该植物属于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

14、的是苔藓植物的特征。 在章鱼、鲍鱼、甲鱼、鲸鱼、鲫鱼这五种 “鱼 ”中,属于鱼类的有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答案: A 试题分析:章鱼、鲍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 甲鱼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 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所以在章鱼、鲍鱼、甲鱼、鲸鱼、鲫鱼这五种 “鱼 ”中,属于鱼类的有一种鲫鱼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鱼类的主要特征。 小蓝尝试为右图所示四只甲虫进行分类,其中不能作为分类依据的是 A背部形态差异 B背部是否有斑 C足是否有毛 D触角形态差异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 4 只甲虫, A、

15、B、 C、 D 背部椭圆形,其中 A 无色斑, B、C、 D有色斑, C有六个斑点, B、 D两个斑点,故 ABC正确, D甲虫触角都有两只,不能作为分类依据,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蜘蛛结网 ”和 “老马识途 从行为的发生看分别属于 A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C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D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答案: C 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例如蜘蛛结网,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

16、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老马识途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的区别。 下列动物行为属于社群 (社会 )行为的是 A鸟贼喷墨 B虎啸山林 C雄鸡报晓 D猴王称霸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鸟贼喷墨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是防御行为,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等级次序,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 A错误; B、虎啸山林,老虎生活在山林中,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等级次序,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 B错误; C、雄鸡报晓是鸡的先天性行为,没有明确的分工

17、,没有等级次序,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 C错误; D、猴王称霸,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明显的等级次序,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D正确;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社会行为的特点,解答此 类题目的关键是社会行为的特点。 老山羊和小白杨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两类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液泡 叶绿体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细

18、胞结构中,被称为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的是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液泡 叶绿体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内有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有叶绿体),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一层较薄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近似球形的结构是细胞核,细胞核是控制中心,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是细胞质,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绿色部分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将光能 转变成化学能,并

19、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细胞质里还有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数目增多,形态不变 B细胞数目不变,形态改变 C细胞数目增多,形态改变 D细胞数目不变,形态不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的分化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故细胞分化特点是细胞数目不变,形态改变,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小蓝参加实验考查时,抽中了 “观察血细胞 ”的实验,其显微镜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放置血涂片 观察

20、 安装目镜和物镜 对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 2厘米的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

21、,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最后整理实验台 综上所述,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 安装目镜和物镜、 对光、 放置血涂片、 观察;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若显微镜选用右图所示的乙、丁镜头,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A 15倍 B 50倍 C 100倍 D 500倍 答案: C 试题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目镜的放大倍数就应是显微镜放大倍数除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是没有螺纹口,物镜有螺纹口,所以甲和乙是目镜,丙和丁是物镜,选用图中所示的乙、丁镜头,放大倍数为 100倍,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

2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下图中,要使看到的细胞最大,可换选的镜头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目镜的放大倍数就应是显微镜放大倍数除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是没有螺纹口,物镜有螺纹口,所以甲和乙是目镜,丙和丁是物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要使看到细胞数目最大,就选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为乙、丙,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右图血涂片的视野中,能运输营养物质 和废物的是 A B C D

23、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是血浆,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A正确; B、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B错误; C、 为白细胞个体最大,能够吞噬病菌, C错误; D、 血小板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D错误;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从结构层次上看,血液属于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血液是由有形成份和无形成份两部分组成,有形成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约占血液的 45%,其余 55%为无形成份 -血浆,血浆中水份占 91-92%,其余是各种蛋白质、无机盐和其他有机物质,其中的有形成份红细胞的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

24、,白细胞和血小板也是这样,因此血液属于组织,它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组织的概念。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范围除了水圈的全部还包括 A大气圈的上部、岩石圈的上部 B大气圈的 F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上部、岩石圈的下部 D大气圈的下部、岩石圈的下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解答此类题

25、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 人体心脏存在瓣膜,保证血液在心脏的流动方向是 A动脉 心房 心室 静脉 B动脉 心室 心房 静脉 C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D静脉 心室 心房 动脉 答案: C 试题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左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右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连通静脉,心室连通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方向: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专家建议多吃瘦肉、奶、蛋等,是为了补充 A维生素 B蛋白质 C糖类 D无机盐 答案: B 试题分析: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

26、营养物质之一,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另外,蛋白质也能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一部分能量,但供能的主要物质是糖类,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应多吃一些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营养物质的作用。 植物从土壤中吸水的动力来自于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运输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27、,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因此,蒸腾作用还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促进了地球的水循环,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蒸腾作用的意义。 海尔蒙特将 2.3kg的柳苗种在土壤中, 5年来仅用雨水浇灌。结果柳苗增重74.5k9,土壤仅减少 0.057kg。该实验说明影响植物增重的主要物质不是 A氧气 B二 氧化碳 C水 D无机盐 答案: D 试题分析:土壤仅减少 0.057kg,说明植物的生活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是0.057kg,只浇灌纯净的水 5年后,被柳树吸收后大部分( 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了光合作用的

28、原料,而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会使重量减轻,而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所以该实验说明影响植物增重的主要物质不是无机盐,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 物。 给植物进行人工授粉时,应将花粉涂抹在 A花丝 B柱头 C花柱 D子房 答案: B 试题分析: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上常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29、的方法,以克服因条件不足而使传粉得不到保证的缺陷,以达到预期的产量,人工辅助授粉的具体方法,在不同作物不完全一样,果农常用人工授粉的方法是先从雄蕊上采集花粉,然后应将花粉涂抹在雌蕊柱头上,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双受精的过程。 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 充足的光照 适当的肥料 充足的空气 适量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有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某餐馆的花生酱被检出一种单细胞、有细胞蹙、无成形细胞核的微生物,

30、该微生物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B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AB错误; C、草履虫有成形的细胞核, C错误; D、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D正确;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综合题 小蓝是一位青春洋溢的美少女,有着迷人的双眼皮。请回答: (8分 ) (1)小蓝的生命开始于一个叫 _的细胞,这个细胞是在妈妈的 _(填“子宫 ”或 “输卵管 ”)中形成的。可不要忽视了小蓝爸爸的功劳,他给了这个细胞_条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是 _。 (2)进入青春期,小蓝

31、在体内 _性激素的作用下第二性征逐渐明显,出现了月经,月经是每月一次的 _出血现象。 (3)若双眼皮基因 (A)为显性基因,单眼皮基因 (a)为隐性基因,小蓝爸爸是单眼皮。小蓝妈妈的表现型是 _眼皮,小蓝的基因型为 _ 答案:( 1)受精卵 输卵管 23 X( 2)雌 子宫( 3)双 Aa 试题分析:( 1)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这个细胞是在妈妈的输卵管中形成的,每个正常人体细胞中都有 23对染色体,其中有 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 1对染色体,因男女而有差异,叫性染色体,男性为 XY,女性为 XX,其中小蓝爸爸给了这个细胞 23条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

32、是 X。 ( 2)女性的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月经是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每月一次的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 ( 3)若控制双眼皮的基因用 A表示,控制单眼皮的基因用 a表示,小蓝爸爸是单眼皮( aa),小蓝有着迷人的双眼皮( Aa),不会是 AA,因为是 AA 的话,小蓝爸爸就不是单眼皮,因此小蓝妈妈的表现型是双眼皮,小蓝的基因型为 Aa。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人的生殖,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小蓝每天摘桑叶喂养家蚕,请分析同答: (8分 ) (1)桑树能开花结果,属于种子植物中的 _植物。桑树的叶、花、果实

33、从结构层次上看,都属于 _。 (2)每天吃桑叶的家蚕,正处于发育过程中的 _期,它的体表包有外骨骼,必须经过 _才能长大。 (3)蚕蛾是家蚕的成虫期,其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属于节肢动物中的_ (4)与蝗虫相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多了 _期,称为 _变态发育。 (5)桑、蚕全身都是宝,请举出一例桑或蚕与人类的关系: _。 答案:( 1)被子,器官, ( 2)幼虫,蜕皮, ( 3)昆虫, ( 4)蛹,完全, ( 5)桑果可食(蚕丝可制衣服), 试题分析:( 1)桑树能开花结果,桑葚是桑树的果实,其种子由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桑树的叶、花、果实从结构

34、层次上看,都属于器官。 ( 2)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 幼虫 蛹 成虫四个时期,每天吃桑叶的家蚕,正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幼虫期,它的体表包 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必须有蜕皮的现象。 ( 3)蚕蛾是家蚕的成虫期,其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具有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因此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 4)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 幼虫 蛹 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 ( 5)桑或蚕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桑、蚕全身都是宝,例如:桑果可食,蚕丝可制衣服,蚕粪可入药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分类,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下表是某正常人血浆、原尿、尿液中 M和 N两种物质的浓度,请结合肾单位

35、模式图进行分析问答: (8分 ) 血浆 原尿 尿液 M(克 l00毫升 ) 0.03 0.03 1.8 N(克 l00毫升 ) 0.1 0.1 O (1)人体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的结构包括 _ (填序号 )。 (2)血液流经 时发生滤过作用,除 _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它物质均可滤过到 形成原尿。 (3)原尿在 处经过重吸收后形成尿液。重吸收的物质主要有:全部葡萄糖、大部分 _和部分无机盐。据此可判断: M、 N两种物质中表示葡萄糖的是 。 (4)若某人尿检时葡萄糖浓度总是高于正常值,可能是由于 _分泌不足造成了糖尿病。 答案:( 1) ( 2) ,血细胞, ( 3) ,水, N

36、( 4)胰岛素 试题分析:( 1)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其功能和结构单位是肾单位,由图中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构成。 ( 2)血液流经 肾小球时发生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它物质均可滤过到 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 3)原尿在 肾小管处经过重吸收后形成尿液,重吸收的物质主要有: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由尿的形成过程可知:原尿与血浆的区别是不含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的区别是不含葡萄糖;分析表中数据, N物质在血浆和原尿中都含有,在尿液中不含有,因此 N是葡萄糖。 ( 4)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

37、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因此若某人尿检时葡萄糖浓度总是高于正常值,可 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 夏天到了,蚊子越来越猖獗,小蓝循着蚊子的 “嗡嗡 ”声,眼睛盯紧了一只正在 “巡航 ”的蚊子, “啪 ”的 声,蚊子 “阵亡 ”了。请分析回答: (9分 ) (1)小蓝听到 “嗡嗡 ”声,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 _;盯着蚊子时,视觉感受器位于眼球壁的 _。 (2)小蓝追打蚊子属于 _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_,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_。 (3)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具

38、有传染性和 _性的特点,主要由按蚊叮咬传 播。从传染病的发生看,疟疾的病原体是 _,传播途径是_, 疟疾病人属于 _。 答案:( 1)耳蜗,视网膜,( 2)条件,反射弧,大脑皮层,( 3)流行,疟原虫,生物媒介传播,传染源 试题分析:( 1)视网膜为视觉感受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耳蜗为听觉感受器,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 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

39、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 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小蓝追打蚊子属于是后来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 3)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疟 原虫属于寄生虫,是病原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疟疾病人及带虫者属于传染源,疟疾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蚊虫等害虫属于生物媒介传播。 考点:本

40、题考查的是听觉的形成过程,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某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如甲图所示,这些生物的数量及所含能量呈金字塔 状排列 (如乙图 )。请分析回答: (8分 ) (1)甲图中,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是 _,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者。图中还有一类生物没画出,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 _循 环。这类生物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 _。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 _关系形成食物链,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 _。请用乙图的序号写出这条食物链: _ (3)池塘被水葫芦入侵,水葫芦大最繁殖会造成水体缺氧,鱼类死亡,水质恶化。请提出一条防治池塘污染的措施:

41、_ 。 答案:( 1)藻类,生产,物质循环,真菌 ( 2)捕食(或吃与被吃),递减, ( 3)治理生活污水或清除水葫芦等 试题分析:( 1)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植物体利用,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所以水草、浮萍、水绵在此生态系统中和鱼、虾、河蚌等动物分别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生物他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食物链,如植物 牛,

42、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它们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因为 每一个营养级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很多能量,所以,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时,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并且是不循环的特点,所以食物链为: 。 ( 3)由于水葫芦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使当地植物丧失阳光和生存空间而死亡,以当地植物为食的当地水生动物随之死亡,故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水葫芦覆盖水的表面使当地植物丧失阳光和生存空间而死亡,以当地植物为食的当地水生动物随之死亡,还可以采用杀死水葫芦的措施,化学治理如施放除草剂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

43、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水域环境的保护。 探究题 学过植物光合作用后,小蓝作出了 “光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 ”的假设,并设计了甲图 所示 A、 B两个装置进行探究。请分析回答: (9分 ) (1)探究活动前,小蓝提出的问题是: _ (2)探究活动中,小蓝设计 A、 B两个装置的目的是为了进行 _,其变量是 _ (3)A、 B两个装置中,小白鼠存活时间较长的是 ,因为该装置中的绿色植物为小白鼠的生命活动提供了 _ (气体 )。 (4)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从 A、 B两装置中各摘取一个叶片,经乙装置脱色处理后,小烧杯

44、中的酒精将变成 _色;将叶片取出漂洗并滴加碘液, 装置的叶片不变蓝色,说明该装置的植物没有产生 _。 (5)上述两个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小蓝的假设 _ 答案:( 1)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吗? ( 2)对照 光照 ( 3) A 氧气 ( 4)绿色 B 淀粉 ( 5)是 试题分析:( 1)( 2) A、 B两个装置进行对照,不同的是光照,所以探究的是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由此可提出问题: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吗? (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所以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由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小白鼠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了氧气,所以小白鼠和植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会因缺氧而死亡。 (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变成绿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 A装置叶片滴加 碘液会变蓝,因为生成了淀粉, B装置叶片不会变蓝,因为没有生成淀粉。 ( 5)由 3、 4的实验结果可得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一定要有光照,与小蓝的假设是一致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