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语文小题抓分天天练5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1856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语文小题抓分天天练5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届高考语文小题抓分天天练5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届高考语文小题抓分天天练5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届高考语文小题抓分天天练5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届高考语文小题抓分天天练 5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 刮目相看 。 B他的讲演深入浅出、 居高临下 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进食客情不自禁地 慷慨解囊 ,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 “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 ” 院士的一番话 入木三分 ,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 “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刮目相看

2、”是拿一个人的现在与过去相比,可改为 “另眼相看 ”(拿此人或此种人与一般人相比 )。句中说 “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 ”显然是横比。属望文生义。 B项 “居高临下 ”指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句子是指演讲者思想的高度,不是 “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 C项 “慷慨解囊 ”指毫不吝惜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这里错误地理解为 “舍得花钱 ”,属望文生义。 D项 “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有力,也比喻议论深刻。句中说院士的话深刻,符合句意。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 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些人简直是 不可理喻 ,明明没有票还骂骂咧咧硬是想闯进来,素质实在太差了。 B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3、我们一定要慎重考虑,切不可 轻诺寡 信。 C你这人究竟还有没有同情心?!现在灾区的人们生活非常困难,你自己 细大不捐 也就罢了,人家捐钱捐物你还在一旁说风凉话! D汉代抗击匈奴的名将里最冤的恐怕非陈汤莫属 阵斩匈奴单于,平定西域土地,陈汤的功业自不必说,可他却偏偏落了个 功高不赏 的凄凉结局。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 “不可理喻 ”,无法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B项 “轻诺寡信 ”,轻易许诺的人就一定很少守信用。 C项 “细大不捐 ”,大的小的都不愿舍弃。 D项 “功高不赏 ”,形容功劳极大,无法加以赏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位编剧可

4、谓 想入非非 ,居然能将水浒传和无间道拼凑成一个现代警匪故事,真是佩服他的想象力。 B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 神气十足 。 C在今年的 “排队推动日 ”活动中,虽仍有 凤毛麟角 的几个 “不自觉者 ”,但广大市民不论是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李老汉是一个知 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都 睚眦必报 。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项 “想入非非 ”,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多用于贬义;也形容想得离奇玄妙,出人意料。本句用后一义,正确。 B项 “神气十足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

5、子,感情色彩错误。 C项 “凤毛麟角 ”意为 “珍贵而稀有的事物 ”,不能形容 “几个 不自觉者 ”,感情色彩不当。 D项 “睚眦必报 ”形容气量极其狭小,属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 亦步亦趋 ,紧跟世界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B税收是我国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计民生中占有 无以复加 的重要地位。 C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 胸无城府 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 D这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平日装得一副老实相,倒也没人能看透他,哪知今天他居然 赤

6、膊上阵 了,一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 答案: D 试题分析: D项 “赤膊上阵 ”比喻不讲策略,也比喻毫无掩饰地做某事。贬义。 A项 “亦步亦趋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贬义。 B项 “无以复加 ”指达到极点,不可能再增加。多含贬义。 C项 “胸无城府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褒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 情不自禁 地颤抖起来。 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 竭泽而渔 的地步。 C在这次举办的 “当代书法艺术展 ”上,各种书体与风格

7、的作品 等量齐观 ,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和流派的代表性。 D我国民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由于技艺拥有者的观念问题而只留传给家人,但仍能 薪尽火传 ,生生不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 “情不自禁 ”的意思是感情自然流露,不能自禁。句子用于 “双手 ”,对象错误。 B项 “竭泽而渔 ”的意思是排尽水塘的水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成语的使用对象应是人,句子却用于 “渔业资源 ”,对象错误。 C项 “等量齐观 ”意为 “把有差别的事物不加区分地同等看待 ”,不能陈述 “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 ”,使用对象不当。 D项 “薪尽火传 ”比喻

8、师生传授,技 艺、学问等代代相传,用在此处合乎语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即使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 集腋成裘 ,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B汉室西迁长安,一把大火,使得河洛焦土一片,寸草不生, 赤地千里 。 C他气得脸色 半青半黄 ,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D突然有一天,马德兴拎着一瓶 “贵州醇 ”找到王俊生,两人 W掌而谈 ,杯酒释前嫌。 答案: D 试题分析: D项 “W掌而谈 ”形容毫无拘束地畅所欲言。 A项 “集腋成裘 ”指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多用来形容珍贵美好的事物。 B项 “赤地千

9、里 ”形容旱灾或虫灾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不能形容火灾后果。 C项 “半青半黄 ”指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以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不能用来形容 “脸色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 光怪陆离 的昆虫世界。 B诗歌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更是 洋洋大观 了。 C世贸大楼废址已成为纽约新的旅游景点,游人看后无不神色黯然, 叹为观止 。 D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克服 举棋不定 的保守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 “

10、光怪陆离 ”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B项 “洋洋大观 ”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与语境不符,应用 “蔚为壮观 ”。 C项 “叹为观止 ”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与语境中游人 “神色黯然 ”不符。 D项 “举棋不定 ”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与语境中的 “保守思想 ”不符。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在公众场合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 没有两样。 B有些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遇到理论的阐发便感到 理屈词穷 ,无话可说。 C过去,洋人凭借为所欲为的 “领事裁判权 ”, 画地为牢 ,各自为政,在自己的地盘里盖洋房、开洋行、走私鸦片、贩卖军火

11、等。 D损失已经造成,你再怎么 自怨自艾 也不能挽回,还是振作精神,好好工作,以弥补你的过失吧。 答案: D 试题分析: D项 “自怨自艾 ”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A项 “叶公好龙 ”意思是说爱好某种事物,其实并非真爱好。这里是说表面憎恨,而实际爱好。不 合语境。 B项 “理屈词穷 ”指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语境中只是说 “无话可说 ”,并没有“被驳倒 ”的意思。与语境不符。 C项 “画地为牢 ”指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与语境中 “各自为政 ”意思不符。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你作为高教授的学生,却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你真 是忝列门墙 !

12、你让我们这些同学怎么说你好呢? B我有个 不情之请 ,如果您能设法找到我的父亲,我不胜感激,但请您不要打扰他,只代我远远地看他一眼,告诉我他的情况就可以了。 C我就不明白现在领导们的用 人标准是什么,他这么个 才疏学浅 的人,也可以做主任? D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是有点 敝帚自珍 的意味。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 “不情之请 ”,不符合情理的请求。多作谦辞。 A项 “忝列门墙 ”,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多作谦辞。 C项 “才疏学浅 ”,表示自己的才识、学问很浅薄。多作谦辞。 D项 “敝帚自珍 ”,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是个谦辞。首先,语境中作品是作家的而不是编辑的,不算自珍;另外,能出版的作品不算是不好,所以不算 “敝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