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720-2017 城市居民区10kV配电室噪声控制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2363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43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11720-2017 城市居民区10kV配电室噪声控制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Q GDW 11720-2017 城市居民区10kV配电室噪声控制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Q GDW 11720-2017 城市居民区10kV配电室噪声控制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Q GDW 11720-2017 城市居民区10kV配电室噪声控制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Q GDW 11720-2017 城市居民区10kV配电室噪声控制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 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1720 2017 城市居民区 10kV 配电室噪声控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noise control of 10kV power distribution room in urban residential area 2018 - 04 - 13 发布 2018 - 04 - 13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Q/GDW 11720 2017 I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2、 4 5 配电室噪声控制限值 . 4 6 配电室噪声控制措施 .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环境噪声测量设备及方法 .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噪声后期控制措施参考方案 . 11 编制说明 .14 Q/GDW 11720 2017 II 前 言 为规范城市居民区 10kV配电室噪声控制工作,推进环境友好型配电网建设,指导 10kV配电室噪声控制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侯劲松、杨春波、俞飞、尹元亚、陆巍、凌松、缪伟、吴少雷、葛明明、

3、葛锦锦、林其友、李涛、莫少伟、李根。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 司科技部。 Q/GDW 11720 2017 1城市居民区 10kV 配电室噪声控制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居民区 10kV 配电室(以下简称配电室)噪声控制的总体要求、配电室噪声控制限值和配电室噪声控制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城市居民区 10kV 配电室的噪声前期控制和后期控制。箱式变电站的噪声控制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4、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6 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3241 2010 电声学 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 GB/T 3785 2010 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 GB 12348 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15173 2010 电声学 声校准器 GB/T 15190 2014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 18699.1 2002 声学 隔声罩的隔声性能测定 第 1部分 GB/T 50087 2013 工业企业噪声设计技术规范 GB 50463 2008 隔振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3096 2008、 GB/T 3241 2010、

5、 GB/T 3785 2010、 GB 12348 2008、 GB/T 15173 2010、 GB/T 15190 2014、 GB/T 18699.1 2002、 GB/T 50087 2013、 GB 50463 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居民区 urban residential area 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 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2 噪声敏感建筑物 noise-sensitive buildings 医院、学

6、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Q/GDW 11720 2017 2 GB 3096 2008,定义 3.10 3.3 声环境功能区 noise environment function areas 按区域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对城市规划区内不同声环境功能的区域进行划分。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五种类型。 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 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类声环境功

7、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 4a类和 4b类两种类型。 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GB 3096 2008,定义 4 3.4 声压级 sound pressure level pL 声压 p的平方与基准声压 p0的平方之比,取以 10为底的对数的 10倍,用分贝( dB)表示: HV代 表 硬 件 版 本硬 件 版 本

8、号. (1) 式中:基准声压SV代 表 软 件 版 本软 件 版 本 号。 注 1: 如果应用 GB/T 3785 2010 规定的频率和时间计权或特定频带,则用适当的下标表示,例 如 LpA 表示 A 计权声压级。 注 2: 声压级是表示声场中某点位置处的压力波动的量,它除了会受到声源强弱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测点的位置、测点周围环境变化以及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 GB/T 3785 2010,定义 3.2、 3.5 3.5 A 声级 A weight sound level 用 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用 LA表示,单位为 dB(A)。 GB 3096 2008,定义 3.1 3.6 倍频带声压

9、级 sound pressure level in octave bands Q/GDW 11720 2017 3采用符合 GB/T 3241 2010规定的倍频程 滤波器所测量的频带声压级,其测量带宽和中心频率成正比。本标准采用的室内噪声频谱分析倍频带中心频率为 31.5Hz、 63Hz、 125Hz、 250Hz、 500Hz,其覆盖频率范围为 22Hz 707Hz。 GB 12348 2008,定义 3.10 3.7 隔声 sound insulation 利用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阻挡声能的传播,把声源产生的噪声限制在局部范围内,或在噪声的环境中隔离出相对安静的场所。 GB/T 50087

10、 2013,定义 2.0.10 3.8 隔声罩 enclosure 为保护环境而设计的一种把噪声 源(机器)包围起来的隔声装置。 GB/T 18699.1 2002,定义 3.2 3.9 吸声 sound absorption 声波通过某种介质或射到某介质表面时,声能减少或转换为其他能量的过程。 GB/T 50087 2013,定义 2.0.16 3.10 插入损失 insertion loss 在插入噪声控制设备前后,某一测点位置的声压级差。 GB/T 50087 2013,定义 2.0.18 3.11 隔振 vibration isolation 利用弹性支撑降低系统对外加激励起响应的能力

11、。在稳定状态时,隔振 用传递比的倒数表示。 GB/T 50087 2013,定义 2.0.17 3.12 隔振器 vibration isolator 使系统与稳态激励隔离的弹性支撑。 GB 50463 2008, 定义 2.1.7 3.13 配电室的厂界 boundary of power distribution room 配电室的厂界通常是指配电室的实际占地及其容纳配电站房设备的构筑物的边界,实际操作中也指配电室的围墙、混凝土构筑物、门窗等构筑物的边界。 Q/GDW 11720 2017 4 4 总体要求 4.1 城市居民区 10kV 配电室噪声控制应遵循环保达标、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的

12、原则。 4.2 城市居民区 10kV 配电室噪声控制包括噪声前期控制措施和后期控制措施。噪声前期控制针对的是配电室规划、设计、建设阶段,噪声后期控制针对的是配电室运维检修阶段。 4.3 10kV 配电室噪声前期控制措施包括站址选择、设备选型、设备布置、设备安装等内容。 4.4 10kV 配电室噪声后期控制措施包括隔声、消声、吸声、隔振降噪等方式。 4.5 对于新建的 10kV 配电室,宜采用噪声前期控制措施;对于已建成的 10kV 配电室,存在噪声级超过噪声控制限值的,应采用噪声后期控制措施。 4.6 城市居民区 10kV 配电室噪声控制应符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 环保、电力及其他相关地方或行

13、业标准及规范。 5 配电室噪声控制限值 5.1 配电室厂界噪声控制限值 配电室厂界噪声控制限值应符合表 1规定。 表 1 配电室厂界噪声控制限值 单位: dB(A)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0 50 40 1 55 45 2 60 50 3 65 55 4 70 55 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昼间是指 06:00至 22:00之间的时段;夜间是指 22:00至 06:00之间的时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需要(如考虑时差、作 息习惯差异等)而对昼间、夜间的划分另有规定的,应按其规定执行。 5.2 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噪声控制限值 针对噪声敏感建筑物的环境声

14、测量,监测点一般设于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如需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监测时,应在门窗全打开状况下进行室内噪声测量,采用该敏感建筑物所在声环境功能区对应环境噪声控制限值低 10dB( A)的值作为评价依据。五类声环境功能区内,配电室附近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噪声级应不超过表 2规定的控制限值。 表 2 声环境功能区内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噪声控制限值 单位: dB(A)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0 50 40 1 55 45 2 60 50 Q/GDW 11720 2017 5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3 65 55 4 a 70 55 b 70 60 5.3 结构传声控制限值 当 10kV配电

15、室排放的噪声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时,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等效声级的总声级不得超过表 3规定的控制限值。 表 3 结构传声总声级控制限值 单位: dB(A) 环境功能区类别 A 类房间 B 类房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0 40 30 40 30 1 40 30 45 35 2、 3、 4 45 35 50 40 注 1: A类房间是指以睡眠为主要目的、需要保证夜间安静的房间,包括住宅卧室、医院病房、宾馆客房等。 注 2: B类房间是指主要在昼间使用,需要保证思考与精神集中、正常讲话不被干扰的房间,包括学校教室、会议室、办公室、住宅中卧室以外的其他房间等。 当 10kV配电室排

16、放的噪声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时,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倍频带声级不得超过表 4规定的控制限值。 表 4 结构传声倍频带声级控制限值 单位: dB 环境功能区类别 时段 房间类型 各倍频程带声压级控制限值 31.5 63 125 250 500 0 昼间 A、 B 类房间 76 59 48 39 34 夜间 A、 B 类房间 69 51 39 30 24 1 昼间 A 类房间 76 59 48 39 34 B 类房间 79 63 52 44 38 夜间 A 类房间 69 51 39 30 24 B 类房间 72 55 43 35 29 2、 3、 4 昼间 A 类房间 79 63

17、52 44 38 B 类房间 82 67 56 49 43 夜间 A 类房间 72 55 43 35 29 B 类房间 76 59 48 39 34 表 2(续) Q/GDW 11720 2017 6 5.4 环境噪声测量设备及方法 环境噪声测量设备及方法,应按 GB 3096 2008和 GB 12348 2008中的相关规定,见附录 A。 6 配电室噪声控制措施 6.1 噪声前期控制措施 6.1.1 站址选择 站址选择的要求如下: a) 对配电室的站址选择,供电单位应在居住区住宅规划设计阶段提前介入,在建筑物规划设计阶段提前管控,建立与城市规划部门及开发单位的沟通机制,提前管控配电室选址;

18、 b) 配电室的站址选择应符合所在区域总体城乡规划和工业布局的要求,站址不宜选择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 c) 配电室的站址选择,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势 作为屏障,且配电室位于地上时,与居民区门窗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12m; d) 配电室不得建设在噪声敏感建筑物的正下方和正上方,且不应与居民区相贴邻,配电变压器基础应与建筑物基础隔离; e) 配电室无法避让噪声敏感建筑物时,应与 GB12348 2008 中规定的 A、 B 类房间保留足够的距离,或采取隔振降噪措施确保 A、 B 类房间满足噪声控制要求。 6.1.2 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的要求如下: a) 配电室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宜采用低

19、噪声设备; b) 配电室设计中设备选型应满足设备出厂试验噪声指标要求; c) 配电变压器投运后,应经过不少于一个月时间的试运 行,在负载率为 40%及以上时,噪声指标仍合格。 6.1.3 设备布置 设备布置的要求如下: a) 在满足设备运行要求的前提下,设备宜相对集中,如对配电室周边环境仍有明显影响时,应采取隔声等控制措施; b) 振动强烈的设备,不宜设置在楼板或平台上,当必需布置在楼板或平台上时,应采取降噪措施和防振缓冲措施; c) 设备布置时,应考虑与其配用的噪声控制专用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所需的空间,包括隔声门窗、声屏障等。 6.1.4 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的要求如下: a) 对于变压器类的电

20、力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引起结构噪声并向外传递,当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时需安装弹性隔振 器; b) 为保障隔声指数,弹性隔振器的选用原则为:其隔离的最低振动频率应大于变压器与隔振器系统固有频率的 3 5 倍。 6.2 噪声后期控制措施 6.2.1 隔声 Q/GDW 11720 2017 7隔声控制措施的要求如下: a) 隔声适用于可将噪声控制在局部空间范围内的场合; b) 可在城市居民区配电室的外围建筑墙壁内侧、门窗等处采取隔声围护的结构型式,降低配电室内部主要噪声源的辐射水平; c) 对于配电室内独立的强噪声源,可按插入损失、操作、维修及通风冷却的要求,采用相应型式的隔声罩; d) 隔声设

21、计时,必须防止孔洞与缝隙的漏声。对于构件的拼装节点、电缆孔、管道的通过部位等声通道,应作密封 处理设计,密封材料不能采用易燃易爆物; e) 隔声控制措施的实施方案参见附录 B。 6.2.2 消声 消声控制措施的要求如下: a) 消声适用于需保持通风的降噪场合; b) 消声构件的插入损失,应根据消声控制目标确定; c) 消声构件引起的压力损失必须控制在设备正常运行许可的范围内。消声构件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与被治理声源的残余噪声叠加后,对环境的影响不得超过该环境允许的噪声控制限值; d) 消声构件应坚固耐用,满足相应的防潮、防火、防腐蚀、耐高温、耐油污等要求; e) 消声控制措施的实施方案参见附录

22、B。 6.2.3 吸声 吸声控制措施的要求如下: a) 吸声适用于配电室内墙 壁光滑,混响声较强的降噪场合; b) 应充分考虑主声源位置及传播方向,合理地确定吸声材料的安装位置; c) 吸声措施必须满足防火、防潮、防腐、防尘等工艺与安全、卫生、环保要求;同时还应兼顾通风、采光、照明及装修要求,注意埋件设置,做到施工方便、坚固耐用; d) 吸声控制措施的实施方案参见附录 B。 6.2.4 隔振降噪 隔振降噪控制措施的要求如下: a) 隔振降噪适用于配电设备产生较强振动或冲击引起固体传声,造成结构传声噪声级不达标的降噪场合; b) 振动辐射噪声的传播途径为建筑物或配电设备结构,主要途径为两种:通过

23、变压器基础沿建筑物结构传播;通过变压器母排等沿电缆桥架或建筑物传播。隔振降噪应针对以上两种传播途径,采取阻隔措施; c) 隔振降噪措施的设计应按 GB 50463 2008 中的相关规定; d) 隔振控制措施的实施方案参见附录 B。 Q/GDW 11720 2017 8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环境噪声测量设备及方法 A.1 环境测量设备 A.1.1 设备类型和性能指标 测量仪器应为积分平均声级计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其性能不低于 GB/T 3785 2010对 2型仪器的要求。测量 35dB以下的噪声应使用 1型声级计,且测 量范围应满足所测量噪声的需要。校准所用仪器应符合 GB

24、/T 15173 2010对 1级或 2级声校准器的要求。当需要进行噪声的频谱分析时,仪器性能应符合 GB/T 3241 2010中对滤波器的要求。 A.1.2 设备的校准 测量仪器和校准仪器应定期检定合格,并在有效使用期限内使用;每次测量前、后必须在测量现场进行声学校准,其前、后校准示值偏差不得大于 0.5dB,否则测量结果无效。 A.1.3 测量传声器 测量时传声器应加防风罩。 A.1.4 测量仪器时间计权特性 测量仪器时间计权的时间常数为 0.125s(即“ F”快速档),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 1s。 A.2 测量条件 A.2.1 气象条件 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 5m/s以下

25、时进行。如需特殊气象条件下测量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测量准确性,同时注明当时所采取的措施及气象情况。 A.2.2 测量工况 测量应在配电室正常工作时间进行,同时注明当时的工况。 A.3 测点位置 A.3.1 测点布设 根据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布局以及毗邻的区域类别,在配电室厂界布设多个测点,其中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以及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 A.3.2 测点位置一般规定 A.3.2.1 对于厂界噪声监测,测点选在厂界外 1m、高度 1.2m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 1m的位置。 Q/GDW 11720 2017 9A.3.2.2 对于噪声敏感建筑 物户外监测,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距墙

26、壁或窗户 1m处,距地面高度 1.2m以上。 A.3.3 测点位置其他规定 A.3.3.1 配电室周围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测点应选在配电室厂界外 1m、高于围墙 0.5m以上的位置。 A.3.3.2 对于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监测,测点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 1m,距窗约 1.5m处,距地面1.2m 1.5m以上。 A.3.3.3 固定设备结构传声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时,测点应距任一反射面至少 0.5m以上、距地面 1.2m、距外窗 1m以上,窗户关闭状态下测量。被测房间内的其他可能干扰测量的声源(如电视机、空调机、 排气扇以及镇流器较响的日光灯、运转时出声的时

27、钟等)应关闭。 A.4 测量时段 A.4.1 分别在昼间、夜间两个时段测量。夜间有频发、偶发噪声影响时同时测量最大声级。 A.4.2 配电室噪声表现为稳态特性时,采用 1min的等效声级。 A.4.3 配电室噪声表现为非稳态特性时,测量有代表性时段的等效声级,必要时测量整个正常工作时段的等效声级。 A.5 背景噪声测量 A.5.1 测量环境 不受被测声源影响且其他声环境与测量被测声源时保持一致。 A.5.2 测量时段 与被测声源测量的时间长度相同。 A.6 测量记录 噪声测量时需做测量记录。记录内容应主要包括:被测量单位名称、地址、厂界所处声环境功 能区类别、测量时气象条件、测量仪器、校准仪器

28、、测点位置、测量时间、测量时段、仪器校准值(测前、测后)、主要声源、测量工况、示意图(厂界、声源、噪声敏感建筑物、测点等位置)、噪声测量值、背景值、测量人员、校对人、审核人等相关信息。 A.7 测量结果修正 A.7.1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大于 10dB(A)时,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 A.7.2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在 3dB(A) 10dB(A)之间时,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的差值取整后,按表 A.1进行修正。 A.7.3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小于 3dB(A)时,应采取措施降低背景噪声后,按附 A.7.1及附 A.7.2的规定;仍无法满足前二款要求的,应按环境噪声监测技术

29、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Q/GDW 11720 2017 10 表 A.1 测量结果修正表 单位: dB(A) 差值 3 4 5 6 10 修正值 3 2 1 Q/GDW 11720 2017 11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噪声后期控制措施参考方案 B.1 隔声 B.1.1 隔声门窗选择与设计 B.1.1.1 门扇构造宜选用填充多孔材料(如矿棉、玻璃棉等)的夹层结构。多层复合结构的分层,不宜过多。门扇不宜过重,而密度宜控制在 60kg/ 以内。 B.1.1.2 对采用单层隔声门不能满足隔声要求的情况,可设计有两道 隔声门。隔声门间的内壁面,应具有较高的吸声性能,两道门宜错开布置。 B.

30、1.1.3 对采用单层隔声窗不能满足隔声要求的情况,可设计双层或多层隔声窗。 B.1.2 户外声屏障选择与设计 B.1.2.1 户外人工声屏障 B.1.2.1.1 配电室声辐射水平高,指向性强,且与居民区噪声敏感建筑物距离较近时,可采用装设人工户外声屏障的方法。 B.1.2.1.2 声屏障作为一种户外噪声控制设备,除考虑噪声控制功能外,还应考虑环境协调、安全性、户外气候影响等因素。 B.1.2.1.3 配电室户外声屏障可选形式包括:直立型、斜角型、直角型等,如图 B.1所示。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优先使用斜角型。 直立型 斜角型 直角型 图 B.1 不同的声屏障形式 B.1.2.2 户外绿化植物声

31、屏障 B.1.2.2.1 若条件许可,在配电室周边种植比较密集的灌木、竹林等辅助绿化措施,可起到良好的户外声屏障效果。 B.1.2.2.2 绿化区域隔离的深度带宜大于 5m,植被高度高于配电室外墙高度。同时应考虑设备检修通道,不得影响站内设备进出。 B.2 消声 B.2.1 消声装置结构的设计 Q/GDW 11720 2017 12 B.2.1.1 消声门窗选型和设计时,应同时考虑通风散热和消声隔声两个方面性能。 B.2.1.2 消声百叶窗可以加工成单层或双层,叶片下侧设置微孔活塞式吸声共振体吸收噪声。声学及空气动力性能应满足:单层消声百叶窗静态消声量 A声级 14dB,双层消声百叶窗静态消声

32、量 A声 级 20dB。当通过双层消声百叶窗的气流流速不大于 5m/s时,阻力损失小于 30Pa。 B.2.1.3 配电室 安装隔声窗或进风消声百叶,百叶外 应 安装不锈钢网,以防异物吸入。 B.2.2 消声装置材料的选择 B.2.2.1 消声百叶窗可采用镀锌钢板材料,也可根据使用环境的需求采用不锈钢、铝板等材料。 B.2.2.2 消声百叶窗消声导流片内腔需填塞离心玻璃棉,外覆玻纤布及穿孔率 30%的多孔板。 B.3 吸声 B.3.1 吸声装置的选择与设计 B.3.1.1 所需吸声降噪量较高、房间面积较小的吸声设计,宜对屋顶、墙面同时作吸声处理; B.3.1.2 所需吸声降噪量较高、工作区域面

33、积较大时,工作区域吸声体面积宜取房间屋顶面积的 40%左右或室内总表面积的 15%左右,对于扁平状 、 大面积工作区域的吸声设计,可只作屋顶吸声处理; B.3.1.3 声源集中在工作区域局部区域而噪声影响整个工作区域时的吸声设计,应在声源和受声点所在区域的屋顶及墙面作局部吸声处理,且宜同时设置隔声屏障; B.3.1.4 吸声降噪设计也可采用空间吸声体的方式,空间吸声体悬挂在顶部,须满足配电室防潮、防火等性能要求。 B.3.2 吸声材料的选择与设计 配电室室内吸声处理多集中于顶棚和侧壁处,表 B.1和 B.2为常用吸声材料、建筑材料的吸声系数及相关参数,供设计时参考。 表 B.1 常用吸声材料的

34、吸声系数及相关参数 材料名称 容重 kg/m3 厚度 cm 倍频带中心频率 Hz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吸声系数 超细玻璃 25 2.5 0.02 0.07 0.22 0.59 0.94 0.94 5 0.05 0.24 0.72 0.97 0.90 0.98 10 0.11 0.85 0.88 0.83 0.93 0.97 矿棉 240 6 0.25 0.55 0.78 0.75 0.87 0.91 毛毡 370 5 0.11 0.30 0.50 0.50 0.50 0.52 微孔砖 450 4 0.09 0.29 0.64 0.72 0.72 0.86 62

35、0 5.5 0.20 0.40 0.60 0.52 0.65 0.62 膨胀珍珠棉 360 10 0.36 0.39 0.44 0.50 0.55 0.55 Q/GDW 11720 2017 13表 B.2 常用建筑材料的吸声系数 建筑材料 倍频带中心频率 Hz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吸声系数 普通砖 0.03 0.03 0.03 0.04 0.05 0.07 涂漆砖 0.01 0.01 0.02 0.02 0.02 0.03 混凝土砖 0.36 0.44 0.31 0.29 0.39 0.25 涂漆混凝土块 0.10 0.05 0.06 0.07 0.09 0

36、.08 混凝土 0.01 0.01 0.02 0.02 0.02 0.02 木料 0.15 0.11 0.10 0.07 0.06 0.07 灰泥 0.01 0.02 0.02 0.03 0.04 0.05 大理石 0.01 0.01 0.02 0.02 0.02 0.03 玻璃窗 0.15 0.10 0.08 0.08 0.07 0.05 B.4 隔振降噪 B.4.1 变压器基础隔振降噪设计 B.4.1.1 隔振器的选型设计 应 选用阻尼弹簧减振器和橡胶隔振隔声垫组成的双层复合隔振系统 。阻尼器的数量、隔振性能参数和隔振器尺寸的选择应考虑配电变压器型号、规格等综合因素。 B.4.1.2 安装

37、方式 隔振器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槽钢底架上,下部橡胶隔振摩擦垫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 。 隔振器的下方 可 不固定 。弹簧隔振器安装时,可在下部或上部或上下部加一层邵氏硬度为 40 60的橡胶板。 B.4.2 变压器母排隔振降噪设计 B.4.2.1 连接方式 将母排硬连接改为软连接,用铜编织带作为变压器低压出线桩头至低压母线的连接体。 B.4.2.2 制作工艺 要 求铜编织带两端采用铜管,铜管表面镀银处理,铜编织带应采用镀银铜线编织,用冷压方法制成,且铜编织带截面积不小于原硬母排截面积。 Q/GDW 11720 2017 14 城市居民区 10kV 配电室噪声控制技术规范 编 制 说 明 Q/GDW

38、 11720 2017 15目 次 1 编制背景 16 2 编制主要原则 16 3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16 4 主要工作过程 16 5 标准结构和内容 17 6 条文说明 17 Q/GDW 11720 2017 16 1 编制背景 本标准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 2016年度公司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 网科 2015 1240号)的要求编写。 10kV配电室等配电设备深入负荷中心,与居住区域高度重合。作为噪声源,其噪声排放对居住区域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以来,对 10kV配电室的噪声控制措施无专业性的技术规范可供参考, 10kV配电室噪声控制措施设置不当,将严重危害居住区域内

39、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本标准编制主要目的是 进一步 规范城市居民区 10kV配电室的噪声控制措施,保证新建、扩建、改建10kV配电室噪声排放达标。 2 编制主要原则 本标准主要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a) 本标准主要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 、规程编写, 在对国网现有配电室噪声进行大量测试和数据整理的基础之上,开展广泛调查研究工作和经验总结,广泛征求意见,对配电室噪声控制设计规程进行系统的编制 ; b) 针对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新建 10kV 配电室不断增加以及保有大量存量 10kV 配电室的实际情况,本标准的制订 遵循全面性、适用性、先进性和差异性的原则 ,提出了针对新建 10kV

40、配电室的噪声前期预控措施和针对存量 10kV 配电室的噪声后期治理措施。 本标准项目计划名称为“ 10kV配电室噪音控制技术规范”,为更好地确定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经编写组与专家商定,更名为“城市 居民区 10kV配电室噪声控制技术规范”。 3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 本标准在 配电室噪声控制措施的要求上, 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对 10kV配电室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检修等方面的要求和需求进行编制。 4 主要工作过程 2015年 12月,按照公司 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 项目 启动 ,对 10

41、kV配电室噪声控制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 。 2016年 1月,成立了编写组,并召开了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国网安徽电力 牵 头研究和讨论本标准的章节结构和内容深度 。 2016年 4月,完成标准大纲编写,组织召开大纲研讨会。 2016年 8月,完成标准初稿的编写。 2016年 12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 , 采用函件方式广泛、多次在公司系统内外相关单位及厂家范围内征求意见。 2017年 10月,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 2017年 11月,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技术标准专业工作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审查结论为:审查组协商一致,同意修改后报批。 Q/GDW 11720 2017 1

42、72017年 11月,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5 标准结构和内容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 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 2014 455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 3章,由总体要求、配电室噪声控制限值和配电室噪声控制措施组成。主题章部分兼顾了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新建 10kV配电室以及大量存量 10kV配电室并存的实际情况,本着 全面性、适用性、先进性和差异性的 等原则,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给出了 10kV配电室噪声控制总体要求、噪声控制限制以及测量方法的要求,最后提出了 10kV配电室的噪声前期控制措施和噪声后期控制措施,以指导 10kV配电室噪声排放的

43、前期控制和后期治理工作。 第 4章为 10kV配电室噪声控制总体要求,明确了本标准 的原则、内容、主要方法和路线。第 5章为配电室噪声控制限值,明确不同环境功能区下, 10kV配电室昼间、夜间的厂界噪声控制限值、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噪声控制限值、结构传声控制限值 (A声级 )。明确了环境噪声测量所需设备的种类,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第 6章为配电室噪声控制措施。具体分为噪声前期控制措施和噪声后期控制措施两个方面。前期控制措施包含站址选择、设备选型、设备布置、设备安装。后期控制措施包含隔声、消声、吸声、隔振降噪。第 6章“配电室噪声控制措施”中,“噪声前期 控制措施”和“噪声后期控制措施”是并列结构,是在第 5章“配电室噪声控制限值”基础上,提出的具体控制措施。“噪声前期控制措施”适用于新建 10kV配电室,必须优先采取噪声前期控制措施;“噪声后期控制措施”适用于对超出配电室噪声控制限制的存量 10kV配电室的改造。 6 条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