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6 2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3061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6 2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年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6 2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年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6 2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年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6 2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年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6 2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 6 2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把镁带投入盛有稀盐酸的容器里,产生 H2的速率与下列因素有关系的是( ) 盐酸物质的量浓度; 温度; 镁带的表面积; 容器的密闭情况; 溶液中氯离子物质的量浓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镁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Mg 2H Mg2 H2,这说明反应速率大小与 c(Cl-)无关;而与 c(H )、温度、镁带表面积、容器的密闭情况有关,据此可知选项 C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反

2、应速率的含义以及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熟悉了解程度,难度不大,记住即可。 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选项 A, CH3COOH溶液中加入 CH3COONa晶体,增大了溶液中的c(CH3COO-), CH3COOH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的 c(H )减小, pH增大,错误。选项 B,加入 KCl对平衡无影响, c(Fe3 )不变,错误。选项 C,恒温恒压 下加入稀有气体,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 (逆反应方向 )移动, H2的转化率降低,错误。选项 D,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H3OCH3转化率增大,

3、正确,因此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图象识别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该类试题需要明确的是在分析有关图像时应该注意:一、 -t 图像或 c-t 图像: 1.-t 图像:分清正逆反应,分清各因素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 )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 二、平衡图像 1.出现拐点的图像:分析依据“先拐先平 ”。在转化率 -时间图像或物质的百分含量 -时间图像中,先出现拐

4、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 (代表温度高或压强大或使用合适的催化剂等 )。 Fe(NO3)2溶液呈浅绿色,其中存在下列平衡: Fe2 2H2O Fe(OH)2 2H ,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发生的变化是 (双选 )(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D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深绿色 答案: AC 试题分析:根据勒 夏特列原理可知,加入 H 后形成 HNO3将 Fe2 氧化生成铁离子,从而使溶液变黄色,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答案:选 CD。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综合

5、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在酸性条件下, NO3-具有氧化性这一关键知识点。 反应 SO2(g) NO2(g) NO(g) SO3(g)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再加入一定量的 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衡左移,容器内压强一定增大 B平衡右移,达到平衡时容器压强一定增大 C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容器内压强一定增大 D平衡右移, SO2的转化率提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 NO极易与 O2反应生成 NO2,即 2NO O2=2NO2,所以平衡必定右移。如通入的 O2

6、量少,气体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则压强也不变,因此正确的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 N2和 H2合成 NH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

7、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达到平衡后保持恒定,但最后不可能减小为零,选项 B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状态特点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熟悉了解程度,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下图是表示 2X(g) Y(s) Z(g) R(g)(正反应放热 )的气体反应速率 (v)与时间 (t)的关

8、系, t1时开始改变条件,则所改变的条件符合曲线的是 ( ) A减少 Z的物 质的量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改变条件后,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增大的速率倍数相同,这说明改变的条件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是相同的,平衡不发生变化。由于正反应是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所以改变的条件只能是催化剂,不能是压强,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影响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9、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反应: A(g) 3B(g) 2C(g) H 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降温正、逆反应速率都变小,选项 A、 B不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温平衡向正方向移动,选项 D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

10、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 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 A在强碱存在的条件下,酯在水中溶解度增大 B加催化剂,使 N2和 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 NH3 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快速制取氨气 D加压条件下有利于 SO2与 O2反应生成 SO3 答案: B 试题分析: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 1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中这就是勒夏特列原理,该原理适用于所有的平衡体系,据此可知选项ACD都是可以用勒夏特例原理解释的。 B项加催化剂只能提

11、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所以不能用勒夏特例原理解释,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勒夏特例原理应用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 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需要明确的应注意区别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应用范围,并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快。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 H2SO4=Na2SO4 SO2 S 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 实验 反应温度 / Na2S2O3溶液 稀 H2SO4 H2O V/mL

12、c/(mol L-1) V/mL c/(mol L-1)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答案: D 试题分析:温度越高、溶液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即出现浑浊所需时间越短。综合分析 4 种情况下的温度和浓度, D 中温度最高,溶液浓度最大,所以反应的速率最快,出现浑浊所需时间越短,因此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正误判段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

13、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 2SO2(g) O2(g)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 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 t1、 t2时刻, SO3(g)的浓度分别是 c1、 c2,则时间间隔 t1 t2内, 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 v 答案: D 试题分析: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A不正确; B项中,如果是在恒容时通入惰性气体,虽增大了体系的总压强,但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

14、浓度未变,反应速率不变,所以 B项错;降低温度反应速率都是降低的, C不正确;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所以选项 D是正确的,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的表示以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旨在考查学生 对反应速率含义以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熟悉了解程度,有利于调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实际问题的能力。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 (CH3COCH3 Br2 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 v(Br

15、2) 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初始浓度 c/mol L-1 溴颜色消失所需时间 t/s CH3COCH3 HCl Br2 0.80 0.20 0.0010 290 1.60 0.20 0.0010 145 0.80 0.40 0.0010 145 0.80 0.20 0.0020 580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增大 c(CH3COCH3), v(Br2)增大 B实验 和 的 v(Br2)相等 C增大 c(HCl), v(Br2)增大 D增大 c(Br2), v(Br2)增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由实验

16、和 对比可知增大 c(CH3COCH3),反应时间变少,v(Br2)增大。 B项,实验 和 反应时间相同,则 v(Br2)相等。 C项,比较实验 和 可知,增大 c(HCl)时,反应时间缩短, v(Br2)增大。 D项,比较实验 和 可知,增大 c(Br2)时, v(Br2)减小,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考查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已知

17、: H2(g) I2(g) 2HI(g); H 0。有相 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 H2和 I2各 0.1 mol,乙中加入 HI 0.2 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 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 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甲中加入 0.1 mol He,乙不变 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甲增加 0.1 mol H2,乙增加 0.1 mol I2 答案: C 试题分析:恒温、恒压条件下,起始甲、乙投入量相当,是等效平衡,平衡状态相同。升高相同温度,平衡移动情况相同,仍然相等, A错。甲中加入 0.1 mol He,平衡不移动,仍相等, B

18、错。对甲降温,平衡正移,则甲中 c(HI)增大,C对。甲、乙分别增加 0.1 mol H2、 0.1 mol I2,平衡同等程度地正移,二者仍相等, D错,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勒 夏特列原理的应用及 “等效平衡 ”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等效平衡的含义以及判断依据,然后结 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为加速漂白粉的漂白作用,最好的办法是 ( ) A用水湿润 B加热干燥 C加

19、 NaOH D滴入少量稀盐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为加速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则就需要加快次氯酸钙转化为次氯酸的速率。盐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的,加入少量稀盐酸,使次氯酸钙转变为次氯酸,故反应速率加快,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漂白粉漂白原理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漂白粉漂白原理的熟悉了解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难度不大。 用铝粉和碘甲烷制取 (CH3)3Al时,于 100 搅拌 65 h,产率为 0,若用超声波,则室温下反应 2.5 h,产率为 96%。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超声波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小于搅拌 B超声波使

20、 Al溶于 CH3I中乳化成为胶体 C超声波使化学反应物局部急剧升温 D超声波使 CH3I分解为碘和甲烷的速度加快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超声波可以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这是由于超声波作用于混合物中使铝粉与碘甲烷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旨在考查学生对已知信息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实验题 某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氧化铜的性质,其实验操作是:取 A、 B两支试管,往 A

21、 中先加入适量 CuO 粉末,再分别向 A 和 B 中加入等体积的 3% H2O2溶液,只观察到 A中有大量气泡。 (1)实验结论是 _; (2)为探究试管 A中反应的速率,收集气体并测定其体积,必需的实验仪器有: _。 答案: (1)CuO 可加快 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是 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2)秒表、带双孔塞的导气管、集气瓶、量筒、水槽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对照实验, 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表明氧化铜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所以结论是氧化铜 做催化剂,加速了过氧化氢的分解。 收集和测量气体体积所需的实验仪器有秒表、集气瓶、带双孔塞的导气管、量筒、水槽等。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

22、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的实验设计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一 :他们只利用 Cu、 Fe、 Mg 和不同浓度的硫酸 (0.5 mol L-1、 2 mol L-1、18.4 mol L-1),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23、分别取等体积的 2 mol L-1硫酸于试管中; 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 Cu、Fe、 Mg。 反应快慢:MgFeCu 反应物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1)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_;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_。 (2)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上图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 _;应该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 实验二:已知 2KMnO4 5H2C2O4 3H2SO4=K2SO4 2MnSO4 8H2O 10CO2,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溶液反应时,发现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退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退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

24、1)针对上述实验现象,某同学认为 KMnO4与 H2C2O4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猜想还可能是_的影响。 (2)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试剂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最合理的是 _。 A硫酸钾 B硫酸锰 C氯化锰 D水 答案:实验一: (1)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对反应 速率的影响温度相同 (2)Mg(或 Fe)和 0.5 mol L-1硫酸和 2 mol L-1硫酸 测定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或者测定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 实验二: (1)催化剂 (或硫酸锰或 Mn2 的催化作用 ) (2)B 试题分析:实验

25、一 (1)根据实验报告可知,在硫酸的浓度相同时,探究三种金属与硫酸反应的速率,还需要保证三个反应中的反应温度相同; (2)要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该选用同一种金属单质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因为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所以不选用,浓硫酸的氧化性强,金属与稀硫酸、浓硫酸的反应原理不同,没有可比性,所以最终选用 Mg(或 Fe)和 0.5 mol L-1硫酸和 2 mol L-1硫酸,通过装置可知,需要测量产生氢气的体积,当然这里要规定好在同一时间内,这样的比较才有意义,即为了定量比较产生氢气的速率;实验二 (1)从反应前后溶液中微粒的变化来看, Mn2 的数目增大明显,很容易猜想到可能是 Mn2

26、 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验证时要保证 条件的一致性,即不能引入其他微粒,以免对实验有干扰,所以从 B和 C选项的比较来看, C选项中引入了 Cl-,对实验结论存在干扰,所以选择 B。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的实验设计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细

27、致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填空题 可逆反应: 2NO2 2NO 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2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 用 NO2、 NO、 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比为 2 2 1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答案: 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 0),反应体系中

28、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与 是针对 v(正 ) v(逆 ),首先看方向是否为同向,如为同向则排除, 为同向排除。如为两个方向的再看量的关系是否正确, 为两个方向,且量的关系正确。 如果 NO2为减少的量, NO和 O2为增加的量,则为同向,也不正确。 当容器容积恒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一恒量,不能标明反应达平衡状态。 因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是变 化的,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时,反应也达平衡状态; 当反应前后气体颜色不同时,颜色不发生改变也达平衡状态。据此,逐项分析,可知 是平衡状态,答案:选 。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

29、度的试题,该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平衡状态的特点以及判断依据,然后结合具体的可逆反应灵活运用即可。 某化学反应: 2A B 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 B、 D起始浓度为 0,反应物 A的浓度 (mol L-1)随反应时间 (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 1中,反应在 10至 20 min时间内 A的平均速率为 _mol L-1 min-1。 (2)在实验 2中, A的初始浓度 c2 _mol L-1,反应经 20 mi

30、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 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_。 (3)设实验 3 的反应速率为 v3,实验 1 的反应速率为 v1,则 v3_v1(填 “ ”、“ ”或 “ ”),且 c3_1.0 mol L-1(填 “ ”、 “ ”或 “ ”)。 (4)比较实验 4和实验 1,可推测该反应是 _反应 (选填 “吸热 ”或 “放热 ”)。理由是_ _。 答案: (1)0.013 (2)1.0 使用了催化剂 (3) (4)吸热 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 试题分析: (1)v(A) 0.013 mol L-1 min-1。 (2)对比实验 1与实验 2可知,平衡时 A的浓度相等,确定 1、 2为等效平衡,即

31、c2 1.0 mol L-1,且 2先达平衡状态,反应的速率快,说明反应中使用了催化剂。 (3)对比实验 3与实验 1可知,从 10 min到 20 min,实验 1的 A的浓度变化值为0.13 mol L-1,而实验 3的 A浓度变化值为 0.17 mol L-1,这就说明了 v3 v1。又知从 0 min 到 10 min A的浓度变化值应大于 0.17 mol L-1,即 c3 (0.920.17) mol L-1 1.09 mol L-1。 (4)对比实验 4与实验 1可知,两实验的起始浓度相同,反应温度不同,达平衡时实验 4中 A的浓度小,说明了实验 4中 A进行的程度大,即温度越高

32、, A的转化率越大,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的计算、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反应热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 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和答题效率。 装置如图 1所示,三个连通的烧瓶里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气体。然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把左边的烧瓶放在热水里,把右边的烧瓶放在冰水 (冷水 )里,把中间的烧瓶放在室温水里,观察混合气体颜色的变化是:左边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变 _,右边混合气体遇冷颜色变 _,中

33、间混合气体颜色无变化。 实验装置如图 2所示,先 将三个烧瓶分别放入盛有室温水的烧杯里,可以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无变化,接着向左边烧杯里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向右边烧杯里加入固体 NH4NO3,不断搅拌直至溶液饱和,可以看到,随着固体的加入左边的混合气体颜色变 _,右边的混合气体颜色变 _,中间混合气体颜色不变。 答案:深 浅 深 浅 试题分析:在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体体系中存在着 “2NO2 N2O4”平衡,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是吸热反应。从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混合气体受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浓度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混合气体被冷却,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浓度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固体在溶解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伴有能量的变化 (即吸热或放热 ),氢氧化钠、硝酸铵在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分别导致其水溶液温度升高、降低,这一性质可作为特定条件下的冷热源加以利用。两个实验虽冷热源不同,但实验结果一样。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状态影响的实验探究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的实验设计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