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749-2012《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3173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35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749-2012《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Q GDW 749-2012《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Q GDW 749-2012《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Q GDW 749-2012《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Q GDW 749-2012《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29.240 备案号:CEC 204-2009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749 2012 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condition acquisition controller 2012-06-21发布 2012-06-21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Q/GDW Q / GDW 749 2012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4 技术原则 2 5 技术要求 2 6 试验方法 5 7 检验规则 6

2、8 安装调试 7 9 验收 7 10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8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CAC与在线监测装置接口交互技术要求 10 编制说明 15 Q / GDW 749 2012 II 前 言 为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监测技术的发展,实现变电站环境内各类状态监测数据的标准化接入,特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市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峰、朱江、曹雯雯、刘明、柳力、李莉、廖天明; 本标准首次发布。 Q / GDW 749 2012 1 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

3、控制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的技术原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装调试、 验收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运要求等,以及与在线监测装置接口交互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110(66)kV及以上非智能变电站,35kV变电站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 638886 运输包装收发贷标志 GB 1192089 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装置通用技术

4、条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高温 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 Cab:恒定湿热方法 GB/T 6587.61986 电子测量仪器 运输试验 GB/T 112872000 电 气继 电 器 第 21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 试验 第 1篇:振动试验(正弦)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5、GB/T 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实验 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

6、9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0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 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2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DL/T 4782010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QJ/T 815.21994 产品公路运输加速模拟试验方法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 5 号令-2004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IEEE 802.3 Carrier S

7、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TIA/EIA-485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tors and Receivers for Use in Balanced Digital Q / GDW 749 2012 2 Multipoint Systems EIA Standard RS-232-C Interface between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8、 and 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Employing Serial Binary Data Interchange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中出现的在线监测装置均表示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或变电站综合监测单元。 3.2 缩 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CAC: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ondition Acquisition Controller) SOA: 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4 技术原则 CAC设计应遵循以下技术原则: a) 应满足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标准化、集约化、面

9、向未来”的原则; b) 应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能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能接入各种在线监测装置的数据,包括 状态监测所需的相关电网运行数据; c) 应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抗干扰性,具备变电站内运行环境下的正常运行能力; d) 应具备自检、自恢复、远程诊断、本地维护等功能; e) 应支持接入符合 DL/T 860 标准的在线监测装置; f) 应采用通用和开放的信息系统架构,符合 SOA 设计思想,应适应未来监测业务和监测数据的 发展需要; g) 应满足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h) 应支持远程软件升级。 5 技术要求 5.1 基本功能要求 CAC 应具备对变电站内包括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型设

10、备、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断路器/GIS 等设备 的在线监测数据接入、处理和向输变电状态监测主站系统(以下简称主站)转发的功能,并能转发主站 对在线监测装置的控制指令,为主站提供基础支撑。 CAC的功能包括: a) 数据接入功能: 1) 获取在线监测装置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并监测其工作状态; 2) 支持通过增加终端通信插件来动态扩展接入终端的类型; 3) 支持数据传输异常后自动补充召唤和重新召唤等功能; 4) 数据接入应支持定时主动上送和人工召唤两种方式。定时主动上送模式的上送周期可设 置,步长为 1 分钟。定时主动上送方式可以根据时间定值或特定规则条件触发。人工召唤 方式由手工操作触发,单次执行

11、。 b) 数据处理功能: 1) 对状态监测数据进行协议转换、数据模型匹配; 2) 对状态监测数据依据时间序列进行本地存储,本地存储介质容量应根据具体变电站监测数 据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配置,循环存储不少于 30天的数据。 c) 数据上传功能: Q / GDW 749 2012 3 1) 将经过处理的状态监测数据上传至主站; 2) 将在线监测装置的工作状态上传至主站; 3) 当与主站通信中断恢复后,实现上报数据的断点续传; 4) 数据上传应支持主站召唤和定时自动上传两种方式,自动上传的周期可设置。 d) 支持主站控制功能 主站向 CAC 发送控制指令, CAC解析控制指令报文,确定被控制对象(自身或

12、在线监测装置) 并实现指令分发。CAC 自身应能处理的主站控制、管理指令,主要包括: 1) 主站向 CAC 发送的读配置指令:CAC根据该指令上报自身的配置信息; 2) 主站向 CAC 发送的写配置指令:CAC根据该指令更新自身的配置信息; 3) 主站向 CAC 发送的复位指令:CAC 根据指令实现装置的被动复位; 4) 主站向 CAC 发送的远程调试指令:CAC 根据指令进入远程调试模式,在该模式下,CAC 应能按远程指令进行调试,并将相关调试信息由本地输出或上送给主站。 e) 与变电站监控系统数据交互功能,通信连接应该满足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f) 自检功能: 1) 与主站进行心跳交互,

13、监测自身的工作状态,将告警信息上报主站; 2) 诊断自身工作状态,实现容错处理、主动复位等功能。 g) 本地维护功能:具备独立完成配置、维护、查询设备实时状态等功能。 h) 对时功能: 1) 具备与变电站授时系统的校时功能,优先采用 B码对时,也可采用 SNTP/NTP网络对时方 式; 2) 具备与主站系统的校时功能; 3) 当对时失败时,CAC自身的时钟守时能力应不低于 1s/24h。 i) 具备远程升级功能。 5.2 环境条件 5.2.1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按照 DL/T 4782010 中第 4.1.1条的规定执行。 5.2.2 工作 电 源 应采用双路电源供电,每路电源交直流任选;两路

14、电源应独立,并实现无缝切换。 a) 交流供电应满足: 1) 额定电压:220V,允许偏差 20%+10; 2) 频率:50Hz, 允许偏差5%; 3) 谐波含量:5%。 b) 直流供电应满足: 1) 额定电压: 48V, 110V, 220V, 允许偏差 15%+10(蓄电池浮充供电时, 允许偏差+20%) ; 2) 电压纹波系数:5%。 5.3 绝缘性能 应满足 DL/T 4782010中第 4.9 条的规定。 5.4 电磁兼容性能 5.4.1 静电放电抗扰度 应能承受 GB/T 17626.22006 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4 级的静电放电试验。 5.4.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应能承受

15、GB/T 17626.32006 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3 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试验。 Q / GDW 749 2012 4 5.4.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应能承受 GB/T 17626.42008 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4 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 5.4.4 浪涌(冲击)抗扰度 应能承受 GB/T 17626.52008 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 4 级的浪涌(冲击)试验。 5.4.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应能承受 GB/T 17626.62008 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 3 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试验。 5.4.6 工频磁场抗扰度 应能承受 GB/T 17626.82006 中规定的试

16、验等级为 5 级的工频磁场试验。 5.4.7 脉冲磁场抗扰度 应能承受 GB/T 17626.91998 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 5 级的脉冲磁场试验。 5.4.8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 应能承受 GB/T 17626.101998 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 5 级的阻尼振荡磁场试验。 5.4.9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 应能承受 GB/T 17626.112008 中规定的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为 40%UT,持续时间 10个周波的电 压暂降和短时中断干扰试验。 5.4.10 振荡波抗扰度 应能承受 GB/T 17626.121998 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3 级的振荡波试验。 5.5 环境适宜性 5.5.

17、1 耐高 温 性能 按 GB/T 2423.22008 中规定的高温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温度+45、 持续时间 48h 的高温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CAC 应能正常工作。 5.5.2 耐低 温 性能 按 GB/T 2423.12008 中规定的低温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温度5、 持续时间 48h 的低温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CAC 应能正常工作。 5.5.3 耐恒定湿热性能 按 GB/T 2423.32006 中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温度 402、相对湿度(933)%,持续时间 48h的恒定湿热试验。在试

18、验期间及试验后,CAC 应能正 常工作。 5.6 机械性能 5.6.1 振动 ( 正弦 ) a) 振动响应:应能承受“GB/T 112872000 中 3.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 级的振动响应试验, 试验期间及试验后性能符合该标准中 5.1 规定的要求; b) 振动耐久:应能承受“GB/T 112872000 中 3.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 级的振动耐久试验, 试验期间及试验后性能符合该标准中 5.2 规定的要求。 5.6.2 冲击 a) 冲击响应:应能承受“GB/T 145371993 中 4.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 级的冲击响应试验, 试验期间及试验后性能符合该标准中 5

19、.1 条规定的要求; b) 冲击耐久:应能承受“GB/T 145371993 中 4.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 级的冲击耐久试验, 试验期间及试验后性能符合该标准中 5.2 条规定的要求。 5.6.3 碰撞 应能承受 “GB/T 145371993中 4.3”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 级的碰撞试验, 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的 CAC 性能符合该标准中 5.2 条规定的要求。 Q / GDW 749 2012 5 5.7 外壳防护性能 外壳的防尘、防水性能应符合 GB42082008 中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 IP31 的要求。 5.8 连续通电性能 在本标准“5.2.1”规定的工作条件下,进行 24

20、小时连续通电,性能符合本标准。 5.9 可靠性 在本标准“5.2.1”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应满足以下规定: a) 在确保稳定性、数据完整性等条件下,CAC的使用寿命应不少于 8 年; b)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低于 25000h; c) 年均数据缺失率应不大于 1%; d) 具有断电保护功能,不应因电源中断丢失已记录的动态数据。 5.10 结 构与 外 观 a) 机箱应采用必要的防电磁干扰的措施, 机箱外露的导电部分应在电器上连成一体, 并可靠接地; b) 机箱应满足发热元器件的通风散热要求; c) 机箱表面油漆涂层应光洁美观、均匀一致,不应有气泡、龟裂、脱落、划痕等缺陷; d)

21、机箱在尺寸上应适宜于在变电站机房内的机柜内放置; e) 应在显著位置设有运行状态指示灯,以便于巡视; f) 人机界面布局合理、牢固可靠、操作灵活。 5.11 通 信接 口 应具备下列通信接口。 a) 以太网接口: 1) 光口: 100/1000Mbps(自适应) ,遵循 IEEE 802.3 100Base-FX 或 IEEE 802.3 1000Base-FX。 2) 电口: 10/100/1000Mbps (自适应) , 遵循 IEEE802.3u/z/ab, 10Base-T, 100Base-TX, 1000Base-T 和 1000Base-SX/LX。 b) RS485 接口: 遵

22、循 TIA/EIA-485接口标准。 c) RS232 接口: 遵循 EIA Standard RS-232-C接口标准。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条件 符合本标准“5.2.1”规定的工作条件。 6.2 试验方法 6.2.1 基本 功 能检 验 应根据产品说明书,按照现场配置方式组成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模拟系统,给 CAC 通电,施加相应 信号,分项检测 CAC 是否具有本标准 5.1的各项功能。 6.2.2 绝缘 性 能 按照本标准 5.3 的规定执行。 6.2.3 电磁兼容性试验 按照本标准 5.4 的规定执行。 6.2.4 环境适宜性试验 按照本标准 5.5 的规定执行。 6.2.5 机械

23、 性 能试 验 按照本标准 5.6 的规定执行。 Q / GDW 749 2012 6 6.2.6 外壳防护性能试验 按照本标准 5.7 的规定执行。 6.2.7 连续通电性能试验 按照本标准 5.8 的规定执行。 6.2.8 结构 与 外观 按照本标准 5.10 的规定执行。 6.2.9 运输 试 验 a) 产品包装后应按 GB/T 6587.6-1986中的规定进行试验, 能承受该标准表 1 中等级为的运输试 验(包括自由跌落、翻滚试验) 。试验后,CAC 应能正常工作。 b) 产品包装后应按 QJ/T 815.21994中的规定进行试验,能承受该标准中等级为三级公路中级路 面的运输试验。

24、经过一定试验时间后,CAC应能正常工作。 7 检验规则 检验分为型式试验、出厂检验和抽样检验三类。检验项目见表 1。 表 1 检 验 项 目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型式试验 出厂检验 入网检验 现场检验 1 结构和外观 5.10 6.2.8 2 基本功能检验 5.1 6.2.1 3 绝缘电阻试验 5.3 6.2.2 4 介质强度试验 5.3 6.2.2 5 冲击电压试验 5.3 6.2.2 6 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5.4 6.2.3 7 高温试验 5.5.1 6.2.4 8 低温试验 5.5.2 6.2.4 9 恒定湿热试验 5.5.3 6.2.4 * 10 振动试验 5.6.1

25、6.2.5 * 11 冲击试验 5.6.2 6.2.5 12 碰撞试验 5.6.3 6.2.5 13 防尘试验 5.7 6.2.6 14 防水试验 5.7 6.2.6 15 连续通电试验 5.8 6.2.7 备注 表示规定必须做的项目; 表示规定可不做的项目;* 表示根据客户要求做。 7.1 型式试验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 新产品定型; b) 连续批次生产的产品每四年一次; c) 正式生产后,因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 Q / GDW 749 2012 7 d) 停产一年以上又恢复生产; e) 出厂试验结果与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 f) 国家技

26、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试验要求; g) 合同规定进行型式试验。 7.2 出厂检验 每个产品出厂前,按照表 1 中规定的项目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并颁发合格证后,方可允许出厂。 7.3 入网检验 入网检验是针对待挂网运行的产品进行的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网运行。 7.4 现场检验 现场检验是现场运行单位或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现场待测产品的性能进行测试。现场测试一般分 为三种情况: a) 正式投运前; b) 对产品进行例行校验; c) 怀疑产品有故障。 7.5 特殊检验 根据应用需求,需要增补的试验项目。 8 安装调试 按照 CAC 的产品说明书和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

27、定及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安装和调试。 8.1 设备安装 8.1.1 安装 位 置 应部署在变电站内机柜中。 8.1.2 硬件装置的安装 硬件装置的安装应整齐、牢固,并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8.1.3 线缆 的 安装 相关线缆部署应满足变电站布线要求。 8.2 供电电源安装要求 应同时接入两路供电系统,保证 CAC 的安全稳定运行。 8.3 设备调试 8.3.1 安装 位 置检 查 逐项检查 CAC的安装位置和方向,确保与标准规定一致。 8.3.2 功能 检 查 逐项检测 CAC的功能,确认满足设计要求。 8.3.3 调试 报 告 CAC安装调试完成后,应提供安装调试报告。 9 验收 9.1 预验收

28、 当所有设备在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后,按标准的要求由供货单位和客户确认,进行预验收。 9.2 试运行 预验收后进入试运行期,通常应有一个有效的监测和考核周期。一般试运行期不少于三个月。 9.3 正式验收 正式验收在系统试运行期满时进行。验收小组应提出验收意见。 Q / GDW 749 2012 8 9.4 验收报告 设备安装调试单位、方案设计单位、运行管理单位在验收前,应按照以下要求提交相关技术报告: a) 设备安装调试单位应提交“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安装调试报告”、装置清单、装置产品说 明书; b) 方案设计单位应提交“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方案设计报告”,报告中应包含在项目实施中发生 的增

29、补变更内容; c) 运行管理单位应提交“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试运行报告”。 9.5 考核内容 应能实现技术规范书和产品说明书全部功能。 10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0.1 标 志 10.1.1 设 备 标志 在 CAC的显著位置应有下列标志: a) 产品型号、名称; b) 生产厂名、商标; c) 出厂编号; d) 出厂年月。 10.1.2 包 装 标志 在包装箱的适当位置,应标有显著、牢固的包装标志,内容包括: a)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 b) 产品名称、型号; c) 设备数量; d) 包装箱外形尺寸(mm) ; e) 产品标准号; f) 净重或毛重(kg) ; g) 运输作业安全标志

30、; h) 到站(港)及收货单位; i) 发站(港)及发货单位。 10.1.3 储运图示和收发货标志 包装储运图示和收发货标志应根据被包装产品的特点, 按 GB/T 191-2008和 GB 6388-86的有关规定 正确选用。 10.2 包 装 10.2.1 基 本 要求 CAC的包装应符合牢固、美观和经济的要求,做到结构合理、紧凑、防护可靠,在正常储运、装卸 条件下,保证产品不致因包装不善而引起设备损坏、散失、锈蚀、长霉和降低准确度等。 10.2.2 包装环境要求 设备包装时,周围环境及包装箱内应清洁、干燥、无有害气体、无异物。 10.2.3 装 箱 要求 设备包装后,其包装件中心应尽量靠下

31、且居中,产品装在箱内应予以支撑、垫平、卡紧,设备可移 动的部分应移至使产品具有最小外形尺寸,并加以固定。 10.2.4 分 体 包装 设备如有突出部分,在不影响其性能的条件下,应拆卸包装,以缩小包装件体积。 Q / GDW 749 2012 9 10.2.5 产 品 防护 CAC的防振、防潮、防尘等防护包装按 GB/T 13384-2008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10.2.6 随机文件清单 随机文件应齐全,文件清单如下: a) 装箱单; b) 产品出厂合格证明书; c) 产品说明书; d) 出厂前的检验测试报告; e) 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文件。 10.2.7 随机文件包装 随机文件应装入塑料袋中,

32、并放置在包装箱内;若整套 CAC 分装数箱,则随机文件应放在主机箱 内。 10.3 运 输 产品应适应陆运、空运和水(海)运,运输装卸按包装箱上的标准进行操作。运输允许环境温度为 -40+70,相对湿度不大于 85。 10.4 储 存 10.4.1 环 境 条件 包装状态下的产品应能适应以下储存环境条件: a) 储存温度:-25+55; b) 储存湿度:不大于 85。 10.4.2 储 存 场所 长期储存状态下的产品,其储存场所应选择在通风、干燥的室内,附近应无酸、碱、盐及腐蚀性、 爆炸性气体,不受灰尘雨雪的侵蚀。 10.5 产 品说 明 书 产品说明书应给出如何安全和正确地使用本装置的全部信

33、息,其主要内容可在专项标准中明确,符 合相关标准。 Q / GDW 749 2012 1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CAC与在线监测装置接口交互技术要求 A.1 概 述 本附录的接口交互技术要求仅限于 CAC 与在线监测装置之间的非 DL/T 860 标准的接口, 包括 CAC 与在线监测装置之间的数据交互、心跳交互、调节控制交互、读写配置交互等主要过程。 接口交互的详细过程具体规定如下,交互图采用标准的 UML格式。 A.2 数据交互 数据交互分为定时主动上送和人工召唤两种交互方式,定时主动上送交互过程如图 A.1。 图 A.1 定时主动上送模式下数据交互 具体交互定义如下: a) 在线

34、监测装置按预定的周期向 CAC 发送“监测数据上传”报文; b) CAC收到“监测数据上传”报文后对报文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情况,发送“确认”报文,向 在线监测装置通报监测数据处理情况。 人工召唤模式下,接口的数据交互过程如图 A.2。 具体交互定义如下: a) CAC根据需要主动发送“召测监测数据”的指令报文; b) 在线监测装置接收到“召测监测数据”的指令报文后,依据指令发送“监测数据上传”报文, 向 CAC报送相关数据信息; c) CAC收到“监测数据上传”报文后对报文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情况发送“监测数据确认”报 文,向在线监测装置通报监测数据处理情况。 A.3 心跳交互 心跳交互过程

35、如图 A.3。 Q / GDW 749 2012 11 在线监测装置 CAC 处理监测数据 召测监测数据 返回监测数据 确认图 A.2 人工召唤模式下数据交互 图 A.3 心跳交互 Q / GDW 749 2012 12 具体交互定义如下: a) 在线监测装置按预定的周期向 CAC 发送“心跳信息上传”报文; b) CAC收到“心跳信息上传”报文后,对在线监测装置发送“心跳信息响应”报文和“获取工作 状态”的指令报文:在线监测装置收到“获取工作状态”指令报文后,向 CAC 发送“返回工 作状态信息”报文; c) CAC收到“返回工作状态信息”报文后,可根据在线监测装置的工作状态通过发送“写配置

36、信 息”或“控制数据下发”指令报文将缓存在本地的在线监测装置的配置指令、控制指令下发给 在线监测装置; d) 在线监测装置接收到“写配置信息”或“控制数据下发”指令报文后,根据指令要求进行动作, 并返回“写配置信息响应”或“控制数据响应”报文,以报告指令执行情况。 A.4 调节控制交互 调节控制交互过程如图 A.4。 图 A.4 调节控制交互 具体交互定义如下: a) CAC通过向在线监测装置发送“控制数据下发”指令报文,以实现对在线监测装置的调节、控 制; b) 在线监测装置收到“控制数据下发”指令报文后,立刻进行相关动作,并把动作结果通过“控 制数据响应”报文返回给 CAC。 A.5 读配

37、置交互 读配置交互过程如图 A.5。 Q / GDW 749 2012 13 图 A.5 读配置交互 具体交互定义如下: a) CAC向在线监测装置发送“读配置信息”的指令报文,请求在线监测装置报送其配置信息; b) 在线监测装置收到“读配置信息”指令报文后,通过“配置信息响应”报文将配置信息发送给 CAC。 A.6 写配置交互 写配置交互过程如图 A.6。 图 A.6 写配置交互 具体交互定义如下: a) CAC向在线监测装置发送“写配置信息”指令报文,要求其更新配置。 b) 在线监测装置收到“写配置信息”报文后,根据要求更新其配置,并返回“写配置信息响应” 报文,以报告配置更新指令执行情况

38、。 Q / GDW 749 2012 14 Q / GDW 749 2012 15 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技术规范 编 制 说 明 Q / GDW 749 2012 16 目 次 一、编制背景 17 二、编制主要原则 17 三、与其它标准的关系 17 四、主要工作过程 17 五、标准结构和内容 18 六、条文说明 18 Q / GDW 749 2012 17 一、编制背景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及生产精益化管理工作要求,将依托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 推广覆盖总部、省和地市三级应用的统一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为深入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建设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标准化、集约化、

39、面向未来”的原则,加快 CAC 产品的研制,推进在线 监测装置的标准化接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向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下达了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 制器技术规范的编制计划。本标准的编制工作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上海市电力公司等单位参与 完成。 二、编制主要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建设规划,结合前期调研和试点建设取得的经 验和成果,并充分考虑到未来 CAC的技术发展和建设需要。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适用性和前瞻性的原则,从公司生产运行的实际出发,对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 制器的技术原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装调试和验收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要求。 本标准的编制要有

40、利于促进 CAC的技术进步,提高 CAC的产品质量。 本标准的编制要有利于简化在线监测装置的研制,提高状态监测的可靠性、稳定性。 三、与其它标准的关系 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技术规范是“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是 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的专用技术规范。变电站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为新型设备,本标准首次编制 发布。本标准应结合以下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使用: Q/GDW 5342010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Q/GDW 5352010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Q/GDW 5612010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Q/GDW 7392012 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变电设备在线监测 I1 接口网络通信规范 Q/GDW 7402012 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变电设备在线监测 I2 接口网络通信规范 四、主要工作过程 2010年 4 月,根据国家电网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