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3213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0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0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0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0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继承了商周形成的 郡县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嫡长子继承制 A B C D 答案: A “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运用的是 ( ) A文明史观 B现代化史观 C全球史观 D阶级斗争史观 答案: D 二战后至 80 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 “区域格局 ”状态,没有形成整个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

2、是 ( ) A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立 B欧洲共同体的严重排外性 C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失衡 D欧洲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 答案: A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风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 20世纪 ( ) A 50年代末 60年代初 B 60年代末 70年代初 C 70年代末 80年代初 D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答案: C 2009年国庆 60周年阅兵,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坐最新的红旗 HQE检阅车检阅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红旗检阅车是由 “一汽 ”(长春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有关 “一汽 ”建立的时代说法正确的是 ( ) 开展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建设 经历着生产关系的深

3、层次变革 开展轰轰烈烈的 “大跃进 ”运动 发生着史无前例的 “文化大革命 ” A B C D 答案: B 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的法律依据应该来自于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 D “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舞前方士气 ” 推测中共代表林伯渠发表这篇谈话的背景 A四 一二政变后 B卢沟桥事变后 C抗日战争胜利后 D解放战争

4、爆发后 答案: B 以下事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是 ( ) 列强经济侵华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A B C D 答案: D 1814年 11月 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 “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成就。 ”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 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 这则材料

5、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 “民主的源头 ”、 “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 ”、“议会之母 ”、 “驴象之争 ”、 “一票共和 ”。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 )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C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答案: B 中国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现象。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失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 ( ) A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B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 C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D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 答案: C

6、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 “男人就是城邦 ”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 )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 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C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D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答案: C 简答题 ( 26分)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

7、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 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材料二:日本的第一个防灾法是备荒储蓄法,制定于明治 13年,即 1880年。 之后,日本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专项灾害防治法律。 1961年日本更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这是日本灾害应对的基础性法律。迄今已进行了 23次修改,平均每两年修改一次。可以说,日本的防灾法律体系已经比较完善。 吴飞日本防灾立法的体制和精神中国改革 2008年第 7期 材料三:国土厅防灾局是日本中央防灾会议的日常办事机构,主要为政府制

8、定全国防灾对策。日本全国 47个都、道、府、县都制定了防灾对策规划。日本的都、道、府、县、市的消防局和消防队是地方紧急防灾对策本部所属的紧急救助队伍。日本重视建设 “城市防灾中心 ”及 完善公众社区的自救体系发挥着平时可进行防灾培训和对居民科普教育的基地的作用,遇到灾害时可起到防灾对策场所的功能。 吴飞日本防灾立法的体制和精神中国改革 2008年第 7期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6分)结合史实从政治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6分) (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三在救灾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 6分)结合近代明治维新和二战后日

9、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分析日本救灾减灾成功的原因。( 6分) (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反映出历史学的 价值是什么 ( 2分) 答案: ( 1)主要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注重预防( 6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统治者的腐朽( 6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2)注重立法、不断完善,政府专门机构、政府公助与民众自助相结合;注重制度化;( 6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原因:明治维新和二战后改革,政治上的民主化,促进对民生的关注:经济上近代化和经济崛起为日本救灾奠定了经济基础;文化上明治维新以来的重视科技、教育。( 6分) ( 3)借鉴、吸取人类智慧,古为今用(

10、 2分)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汉代以来,在东亚逐渐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的西太平洋贸易网,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古代东亚经济圈。在整个东亚经济结构当中,中心与外围的层次关系非常明显,日本、朝鲜以至东南亚各国并不拒绝加入这个经济体系。 材料二:东亚经济圈走向鼎盛与成熟,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区域的扩大,经贸活动向域外传播和扩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贸易中心。 宋代的造船技术益臻其极。其与指南针技术的应用使中国商船远航于南洋、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部海岸。元代对外贸易与交通持续发展,规模超过前代。 中央政府采取了开放的政策,不仅有中国商船抵达亚非数十国家,而且允许大量

11、的外国人进入中国,从事商业贸易活动。 材料三:到 19世纪八九十年代,越南、朝鲜相继脱离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关系,古老的东亚国际关系体系彻底解体。据统计, 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额的 29 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 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 12 5。从东亚输出的商品来看,一般以茶叶、瓷器、陶器、古董、药材、香料、书籍等生活消费品为主,西方国家对中国输出的商品一般是工业革命后的商品。 以上材料改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 历史考察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东亚经济圈形成的特点。结合材料和宋元时期中国的发展情况,分析古代东亚经济圈形成的主要因素。( 8分) (

12、2)材料三反映出近代东亚经济圈的发展状况是什么 结合材料和 19世纪中国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10分) ( 3)结合以上材料和世界发展的趋势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任三个角度分析当前东亚经济圈复兴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8分) 答案: ( 1)特点:以中国为中心;以经济贸易为主;( 2分) 原因:宋代局部统一到元代大一统的局面和封建经济繁荣尤其是商品经济发达使经济圈形 成有了强有力的核心; 抑商政策松动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东亚各国与中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科技领先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造船促进了东亚的交流( 6分) ( 2)走向解体:( 2分)明清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专制加强;思想禁锢;对外闭关锁国使中国落后于世界。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双半社会,尤其经济上成为经济附庸使中国进一步落后失去了竞争力。( 8分) ( 3)有利:历史渊源:东亚地区各国历史上密切合作,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趋势, 7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的崛起;文化 相近儒家文化圈;(答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三个角度的即可给 6分) 不利:东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大;日本侵略的阴影。( 2分。任答一点即可得 2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